“浮士德精神”解读

合集下载

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精神1. 引言浮士德精神是指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对权力的诱惑和追逐,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追问。

它源自于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戏剧《浮士德》中的主人公浮士德的形象。

浮士德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他无法满足于生活中已经取得的成就,他追求更高的知识和更大的权力,他渴望掌握一切。

浮士德精神体现了人类对自由、追求和欲望的不断追逐和探讨。

2. 知识的渴望与追求浮士德精神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浮士德是一个无比渴望知识的学者,他不满足于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他想要掌握一切。

他通过与恶魔梅菲斯托费勒进行交易,向世界各地的知名学者请教,不断追求更高深的知识。

浮士德追求知识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是为了掌握更多的力量和影响力。

他认为知识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也是实现自己理想和目标的重要工具。

3. 权力的诱惑与追逐除了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浮士德精神中还蕴含了对权力的诱惑和追逐。

浮士德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逐渐获得了巨大的力量和影响力。

他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权力来改变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的命运。

然而,浮士德并没有将这种力量用于造福人类,而是滥用了权力,使自己获得更多的财富和地位。

这种权力的诱惑使得浮士德逐渐迷失了自己的初衷,最终导致了他的堕落和悲剧。

4. 人生意义的探索与追问浮士德精神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追问。

浮士德通过不断地追求知识和权力,试图找到人生的真谛和存在的目的。

然而,在他的追逐和探索中,他发现自己仍然感到空虚和无趣。

他开始怀疑知识和权力是否能够带来真正的满足和意义。

他问自己,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幸福的本质是什么?他追问着这些问题,试图找到答案。

然而,他最终发现,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获取知识和权力,而在于追求真理和美。

5. 浮士德精神的启示与反思浮士德精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反思。

首先,它告诉我们,知识和权力并非人生的终极目标,它们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对浮士德精神的理解

对浮士德精神的理解

对浮士德精神的理解
浮士德精神是指德国作家歌德在其著名戏剧《浮士德》中塑造的主人公浮士德所体现的一种思想和精神状态。

浮士德是一个具有强烈求知欲和追求无限力量的学者,他不满足于现实的局限,渴望超越人类的极限,追求知识、权力和快乐的无尽扩展。

浮士德精神的核心是对人类欲望的无止境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从浮士德精神的多角度来理解,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知识的追求,浮士德是一个渴望获取知识的学者,他不断探索、学习,试图突破人类的认知界限。

他对知识的追求体现了人类对于真理和智慧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2. 对权力的渴望,浮士德不仅追求知识,还渴望拥有无限的权力。

他希望通过掌握超自然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和欲望。

这种对权力的渴望反映了人类对于掌控和改变现实的欲望,同时也揭示了权力对人性的诱惑和腐蚀。

3. 对快乐的追求,浮士德追求无限的快乐和满足感,他试图通
过各种手段来追求个人的幸福和满足。

这种对快乐的追求体现了人
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也暗示了个人欲望的无限膨胀可能导致道
德沦丧和精神困境。

4. 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浮士德在追求知识、权力和快乐的过程中,逐渐陷入了内心的挣扎和困惑。

他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思考个人行为的后果和责任。

这种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反映了人类对
于存在的困惑和对道德选择的思考。

综上所述,浮士德精神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涵盖了对知识、权力、快乐和人生意义的追求与思考。

它揭示了人类对于无限
扩展和超越的渴望,同时也警示了个人欲望的无度和对道德的挑战。

论浮士德精神

论浮士德精神

论“浮士德” 精神(上)人类文化的历史从根本上讲是人类精神的历史,精神造就了人类的文化,早期希腊文化尽管有各式各样的纷争和冲突,但其内在的精神还是和谐的与宁静的,希腊精神被史家称之为"美的精神",美的精神还停留在感性,所以还是一种自在的、尚未展开的人类孩提时代的精神。

我们知道,一种新的精神取代了古代的希腊美神,那就是基督精神,基督精神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它把人类精神中的内在神性展呈出来了。

但是,由于其重心放在彼岸王国,对现实世界采取排斥的态度,因此,最终导致了基督精神的二元分裂,在基督教的裂缝处,近代人文主义潮水般地涌现出来,籍此近代的市民精神取代了基督精神,创造出一个近代的资本主义文明。

但是,由于近代人文主义没能张扬人的内在神性,还是一个有限的人类精神,而这种精神的有限性是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本性相矛盾的,有限的自我不能肩负起创造世界和创造历史的重任,因此,在近代人文主义的落潮中,一轮新的精神登场了,它就是德国十九世纪的文化精神。

德国的精神是人类精神的最乐观、最豪迈、最危险、最富有戏剧性的写照,作为统一的精神力量,它贯穿于十八世纪末德国启蒙运动之后的整个十九世纪的文化,在"狂飘突进"运动中,在德国古曲哲学、诗歌和音乐中,这种统一的人类精神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特别是在歌德的《浮士德》、贝多芬的第三、五、九等交响曲和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这“危险的”、无限的人类精神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峰。

十九世纪德国的文化精神一般又称之为"浮士德精神",这首先应该归功于伟大的歌德,他的巨著《浮士德》把十九世纪德国文化的精神,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精神形象化地描绘出来,可以说《浮士德》是人类精神的史诗性写照。

因此,浮士德精神作为人类精神的象征,它就远远超出了诗剧《浮士德》特殊的文学性,特别是超出了其主人公浮士德的个别意义,而获得了一种绝对超越的意义。

浮士德精神名词解释外国文学史

浮士德精神名词解释外国文学史

浮士德精神名词解释外国文学史在外国文学史上,浮士德精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概念。

浮士德是一个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共同形象,他同时承载了对知识、权力和欲望的追求。

浮士德精神所代表的思想和情感,贯穿于德国文学以及整个欧洲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浮士德精神的起源浮士德的传说最早来源于克里斯托弗·马洛的戏剧作品《浮士德博士的悲剧》,这是欧洲文学史上对浮士德形象进行了最早的塑造。

从马洛的作品出发,浮士德逐渐成为了一个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文学符号,体现了人类对智慧、权力和人生意义的探索与追求。

二、浮士德精神的内涵浮士德精神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渴求,更是对权力和欲望的无休止追逐。

浮士德在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通常被描绘成一位博学多才、对人类命运和宇宙奥秘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物。

他渴望超越常人的智慧,同时也追求对世间万物的掌控和统治。

浮士德的内心矛盾以及与恶魔的契约,使得浮士德精神具有了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三、浮士德精神在德国文学中的体现在德国文学史上,浮士德精神被广泛地体现在许多文学作品中。

尤其是哥德和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家们,如歌德的《浮士德》,以及雪莱的《浮士德研究》等作品,都充分展现了浮士德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这些作品不仅在德国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对整个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浮士德精神对外国文学史的影响浮士德精神的影响远远不止于德国文学史,它在整个外国文学史上都有着显著的地位。

浮士德精神所代表的追求知识、权力和欲望的人性,贯穿于许多文学作品中。

无论是莎士比亚的《麦克白》,还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都可以看到浮士德精神在不同形式下的具体表现。

我们可以说,浮士德精神已经成为了外国文学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概念。

五、对浮士德精神的个人理解对于浮士德精神,我认为它是一个集合了对知识、权力和欲望的探索和追求的复杂而丰富的精神象征。

浮士德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对人类内心深处的探索和挑战。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解读浮士德精神的哲学意涵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解读浮士德精神的哲学意涵
北 京: 人 民 文 学 出版 社 . 2 0 1 1 . 3 3 7页 .
除 了神 学背 景 . 反叛 了中世 纪 神学 世 界观 。 张 扬 了人
的 个 性 .但 是 他 们 对 于 人 的 力 量 的 信 心 到 了 近 乎 虚 妄 的 极 端 。而 在 《 浮 士德 》 中, 情 形 就 复 杂 一 些 。一 方 面 . 那个拯救者“ 上帝” 退位 了, 人 只 能 诉 诸 自救 , 实 践 自为 。 宗教情 节 虽然 被运 用 到创作 中去 , 浮 士德 最 终 被 上 帝 派 出 的 天 使 拯 救 .但 是 歌 德 说 这 样 做 的 目
曼说 。 德 国爱好 哲学 思 辨 的诗人 往 往艰 深 晦涩 。 “ 总 的来 说 , 哲 学 思辨对 德 国 ( 诗) 人 是 有 害的 。 这 使 他 们
的风 格流 于晦 涩 。 不易 了解 , 艰 深使 人厌 倦 。他 们愈 醉心 于某 一哲 学 派别 . 也 就 愈 写 愈 坏 。” 闭 歌 德 还 同 时
北 京: 人 民 文 学 出版 社 . 2 0 1 1 . 5 0页 .
思 : 人在 道德 上 是 自由的 , 人 的 行 为 是 受 客 观 因 素 的 限 制 。但 是 人 之 所 以 为 人 , 就 在 于 道 德 上 的 自 由 能 力 . 能超 越 因果 , 有 能力 为 自己 的行为 负 责 。唯理 论 开 始 向经验 论 转 向 。 人 的 自为 和 实 践 受 到 重 视 。【 8 】 歌 德 也认 为 “ 学 习应 该 从 实 践 出 发 ” 。
【 l 1

这反 映 了歌德 渴望 投身 于 丰富 的生 活 . 在经 历生
个 需 要 解 决 。 而 且 能 够 解 决 的 问 题 。 世 界 纷 繁 复

浮士德的精神

浮士德的精神

什么是浮士德精神?“浮士德精神”就是对现实永不满足、对理想和真理永远不断地追求、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不断发展,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辨明进取的方向,克服各种障碍和困难,最终实现人类的自我拯救的精神。

正如同中国《易经》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种精神反映了人们不断要求突破自我,力争上游的愿望。

歌德具有坚定的启蒙主义信念,相信人类一旦从中世纪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就能无限地完善。

而浮士德就具有永不止息地追求完善的欲望,而且在这个人身上“集中了一切伟大的发展倾向”。

浮士德精神的出发点就在于寻求生命的最高限值和全部奥秘,即使明知“有限永远不能成为无限的伙伴,也依然要走向生命毁灭的终点”。

浮士德一生五次奋斗都以悲剧告终,但是他的不断否定与不断进取,表现的正是人的追求与发展的必然过程。

浮士德的经历表明人类总是给自己提出难以企及的高尚目标,而每向这目标靠近一步,人类都要以自己的错误甚至牺牲为代价;这种庄严的悲剧性决定了人类进步的道路曲折而又漫长,决定了人类必须一刻不停地努力向上。

在艺术形象上,歌德的浮士德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的发展:哈姆雷特只肯定了人的价值但对于人生的意义、人的作用只是用怀疑哲学的方式提出“生存或是毁灭” 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却未予以解决;而浮士德则肯定人的作用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行动、在于做出有益于社会的实践。

所以浮士德开始就明白地说出“泰初有为”即通过实践而不断追求真理最后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浮士德难题:浮士德在现世生活的大海中畅游,痛饮生活美酒,遍尝人生的酸甜苦辣。

历经了无数欲望的满足、无数造善的初始、无数罪恶的滋生和无数成就与荣誉的获得。

浮士德身上兼有双重人格他把天帝的意志与魔鬼的品行融于一身,天帝所代表的善和魔鬼所代表的恶一同发挥作用。

由此也引出了西方文学中那个有名的“浮士德难题”:怎样使个人欲望的自由发展同接受社会和个人道德所必需的控制和约束协调一致起来——怎样谋取个人幸福而不出卖个人的灵魂。

论浮士德精神

论浮士德精神

论浮士德精神《浮士德》是歌德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史诗性的巨著。

它取材于16世纪德国有关江湖术士约翰·乔治·浮士德的民间传说。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第一部二十五场,不分幕。

第二部分五幕,二十七场。

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写他探索人生要义的一声。

浮士德精神是一种对自我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正如同中国《易经》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种精神反映了人们不断要求突破自我,力争上游的愿望。

从形象学来说,他概括了西欧资产阶级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300年来间的精神探索。

也是德意志民族一直保持的民族气节。

整个一部浮士德给我们的启示是歌德已经把艺术的浮士德上升到了一种精神的浮士德,一种内在的自主驱动力。

从小我到大我进取,超越自己的能力和极限,去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浮士德》的基本情节,可归结为:一幕序曲,两个赌赛,终生追求,五幕悲剧。

《天上序曲》是剧作的开端,也是全剧的思想总纲,同时也预示了全部作品的故事线索;第一个赌赛是天帝和魔鬼关于“对世界和人的看法”的赌赛——人能否实现和如何实现人生理想的问题;第二个赌赛是魔鬼梅菲斯特关于“浮士德是否会对生活产生满足”的赌赛;一生追求,五幕悲剧:知识的追求和知识的悲剧;感官的追求和爱情的悲剧;权势的追求和从政的悲剧;美的追求和寻美的悲剧;事业的追求和事业的悲剧。

剧情梗概如下:魔鬼靡非斯特与上帝打赌,认为人类无法满足的追求终必导致其自身的堕落。

上帝却以为尽管人类在追求中难免会犯错误,但最终能够打到真理。

于是由魔鬼下到人间去诱惑浮士德。

浮士德此时已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学者。

他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钻研各种学问,以求洞解自然奥秘。

然而至此垂垂暮年,他才恍然悟到这些知识毫无用处,而自己处身其中的书斋实在形同牢狱,使自己与大自然隔离了。

他痛苦得想要自杀,到另一世界去寻求出路。

复活节的钟声唤回了他生的意志,把他引到郊外,在万物欣欣向荣的大自然和自由欢乐的人群中,他深受鼓舞。

简述浮士德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简述浮士德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简述浮士德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浮士德精神源自于德国著名作家歌德的诗剧《浮士德》。

浮士德精神是一种笃于实践的入世精神,也是一种不甘堕落、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

浮士德精神是一种对自我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浮士德才能不断地突破自我,去追求爱、美、礼、实践,浮士德才因此在精神探求的范围内成长。

于是人们将这样一种对事物永不满足的精神视为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精神的现实意义是激励人们不满现状、不断追求、积极进取、勇于探索,渴望和追求美好理想,并不断付之于行动;浮士德形象启示我们,人具有一种内在的自主驱动力,超越自己的能力和极限,去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勇敢面对困难,在每一条路都走不通时,依然能够想象出一条可能的新路,永不言弃。

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精神”是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

梅非斯特一开始就相信像浮士德这样好高骛远,想“摘下天上最美的星辰”,想“获得人间最大的快乐”,除此以外,一切都不能满足其心肠的雄心勃勃的追求者,最终必将导致堕落,被他引入魔路。

“浮士德精神”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他重视实践的积极入世精神。

走出书斋是他实践意识的朦胧觉醒。

追求、实践、不满足、再追求,自强不息,精近不止构成了浮士德精神的本质内涵。

总之,“浮士德精神”是指在追求真理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种精神的实质和内容主要有三点:重视实践和现实;永不满足于现实;不断追求真理。

《浮士德》精神的内涵,强烈地体现在浮士德的形象之上。

而浮士德的形象是通过他寻求真理的五个阶段的生活历程而进行展示的。

第一阶段主要通过描写浮士德的新生,展示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形象。

他摆脱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束缚,有强烈的入世思想,他不满现实社会,要为“人类”创造一个“真美”的世界。

第二阶段主要描写浮士德的爱情生活,开始了对人生和理想的探求。

但悲剧的冲突是新兴资产阶级个性自由的要求和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

第三阶段描写浮士德在政治生活上的探求,不是起而反抗,而是迁就退避。

他在封建宫廷中看到了王朝的腐败。

仍然尽心竭力为这个腐朽的王朝服务,实际上说明,为封建王朝服务不可能有所建树,于是他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即第四阶段,描写浮士德对古典美的追求,但古典美也消逝了,不能复活于现代。

浮士德对古典美的追求,就这样宣告破灭了。

最后阶段描写浮士德改造大自然的努力。

追求、实践、不满足、再追求,自强不息,精近不止构成了浮士德精神的本质内涵。

总之,“浮士德精神”是指在追求真理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种精神的实质和内容主要有三点:重视实践和现实;永不满足于现实;不断追求真理。

在歌德的《浮士德》中,心灵革命与社会实践,感官之爱与艺术之美,共组一种平衡的生命观照。

它们共同驱使冀望超越自己的人迈向善。

简述对歌德诗剧《浮士德》中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浮士德精神”的认识

简述对歌德诗剧《浮士德》中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浮士德精神”的认识

简述对歌德诗剧《浮士德》中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浮士德精神”的认识对歌德诗剧《浮士德》中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浮士德精神”的认识:(1)永不停息的人生探索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浮土德》中主人公浮士德永不停息的人生探索,体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文学史称之为“浮士德精神”,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永不满足现状、不断追求知识与真理、重视实践和现实人生。

①浮士德在探索中不断前进,永远不停止,即使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悲剧,他仍然继续着自己的人生探索。

②浮士德不断追寻至善,从追寻个人的爱情,到服务于宫廷,再到追寻古典美的世界,发展到与大海争地,开辟荒滩为人类安居乐业而奋斗。

③浮士德肯定人的作用,肯定人生的目的在于行动,在于作出有益于社会的实践,通过实践而不断追求真理,最后领悟人生的真谛,即劳动和实践的可贵,领悟到“人必须每天每时去争取生活与自由。

”总之,“浮士德精神”的核心就是不断进取、肯定现实人生、以人为本的精神,反映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积极的精神特征。

(2)寻求真理的探索历程《浮士德》精神的内涵,强烈地体现在浮士德的形象之上。

而浮士德的形象是通过他寻求真理的五个阶段的生活历程而进行展示的。

①第一阶段,主要通过描写浮士德的新生,展示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形象。

他摆脱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束缚,有强烈的入世思想,他不满现实社会,要为“人类”创造一个“真美”的世界。

②第二阶段,主要描写浮士德的爱情生活,开始了对人生和理想的探求。

但悲剧的冲突是新兴资产阶级个性自由的要求和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

③第三阶段,描写浮士德在政治生活上的探求,不是起而反抗,而是迁就退避。

他在封建宫廷中看到了王朝的F败。

仍然尽心竭力为这个腐朽的王朝服务,实际上说明,为封建王朝服务不可能有所建树。

④第四阶段,描写浮士德对古典美的追求,但古典美也消逝了,不能复活于现代。

浮士德对古典美的追求,就这样宣告破灭了。

⑤最后一个阶段,主要描写浮士德改造大自然的努力。

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精神

如何理解浮士德精神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是伟大诗人、作家、思想家歌德最重要的代表作。

它与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并列为欧洲文学四大名着。

主人公浮士德是16世纪德国历史书和民间传说中的人物,通占卦、天象、巫术、炼金术。

歌德在《浮士德》中,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浮士德和魔鬼靡非斯托的形象,展现了一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精神生活的发展史。

整部作品围绕浮士德对自我生命意义和人类理想的紧张探索与追求,以找寻新的精神信仰和信念支撑。

浮士德正是作者所寄托的这种求索精神的典型体现。

可以说浮士德是德意志整个文化时期的象征,他一生不断追求,积极的、奋斗的、克服生存,在他看来,西方这段历史和文化都来源于这种“浮士德精神”。

那么所谓“浮士德精神”到底是什么呢?(一)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

浮士德是个一辈子深居象牙塔中研究学问的垂垂老者,当他回首往事时,深深地为自己学者生涯感到遗憾,所以就和魔鬼靡非斯特定了契约,把自己的灵魂买给了魔鬼,只求能够经历别样的生活,以探索人生的价值。

所以浮士德的性格兼有神性和魔性。

性格上的两重性使他处在上帝和魔鬼之间,他若不断地追求知识与真理,追求美善的事物,追求高远的理想,会上升到灵的境界;如果他贪图享乐,胸无大志,庸碌无为,且执迷其中不能醒悟,将坠入魔道,走向堕落。

他先经历了爱情生活,但爱情不能给他带来幸福,玛甘泪的悲剧使他心存内疚;于是他又开始了政治生活,接着回到古希腊,但这些都没有使浮士德感到一点点满足。

最后,他得到海边的一块海滩,终于在“开创性的人类劳动”面前喊出了“停一停吧,你真美丽”,倒地而死,结束了他探索的一生。

他的一生,就是不断探索和追求的一生。

(二)“浮士德精神”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他重视实践的积极入世精神。

作为一个启蒙主义的理性主义者,浮士德相信真理的存在。

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寻找真理和发现真理,从对一种理性的否定到对另一种理性的肯定,完成了在精神上的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什么是浮士德精神

什么是浮士德精神

什么是浮士德精神,试举例说明。

(对生命的永不满足)所谓“浮士德精神”就是那种永不满足、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诗剧描述了主人公浮士德一生奋斗追求的5个阶段,从而塑造了一个不断探索真理、不断追求的形象。

(1)走出书斋投身社会。

浮士德在阴暗的书斋里过了大半辈子,而所学也无实际用处,他很苦恼,甚至想自杀,复活节的钟声是他想起了屋外还有大千世界,坚定了投身社会的决心,而后与魔鬼靡菲斯特签约。

此时的浮士德非常相信,因为他洞察生活的辩证法:快乐必然同时包括痛苦,一种欲望得到满足后必然唤起新的欲望。

他和魔鬼打赌时觉得胜利在握,而且早魔鬼的带领下投身于社会洪流。

(2)追去个人幸福的阶段。

魔鬼用感官享受引诱他,把他带到社民社会,又帮他返老还童,并帮他赢得了少女葛丽卿的爱情。

但浮士德为体验爱情而毁掉了葛丽卿,他感到负疚,认识到围绕个人生活的狭小圈子追求理想是不可能的,必须向着更高境界,克服“小我”走向“大我”。

其实也是对文艺复兴时期过分的追求享受和个人主义泛滥的否定。

(3)为宫廷服务的阶段。

浮士德在前阶段追求的失败中领悟出“人生就是在于体现出彩虹缤纷”。

他从德国社会的小世界走入广阔的大世界去探索真理。

魔鬼带他到神圣罗马皇帝的宫廷,帮他成了大臣,但他在那儿为宫廷服务不可能有所作为,只是充当弄臣而已。

(4)追去古典艺术的阶段。

浮士德对现实政治失望后转向对古典艺术美的追求。

他来到古希腊与海伦结婚并生下一子欧福良,这象征着现代人痛古典艺术美的结合,古典艺术同启蒙思想的结合。

而欧福良死后浮士德怀抱中只剩下海伦的外衣面纱,即美的形式,而美的力量本身只是幻影,从而否定了用艺术力量改进社会的幻想。

(5)在改造自然中找到真理。

浮士德总结经验后感到一切脱离实际的幻想都是徒劳的,应该脚踏实地地面对现实。

他希望通过改造大自然,发展生产力来实现理想。

他帮助皇帝镇压叛乱后获得了一片领土,而后发动群众进行改造,创造了新乐园,并在其中悟出了人生的真理:“人必须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够自由地生活和享乐,我愿看见人群熙来攘往,自由的人民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上……”浮士德是在否定之中逐步发展成长的,他不断地否定现实,否定自己才找到了前进的勇气、动力和方向,不断地追求,永不满足于现状。

浮士德带给我们的启示 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带给我们的启示 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带给我们的启示浮士德精神话题:浮士德精神科学知识浮士德它(指《浮士德》)披着一件中世纪的袈裟,而包裹着一团有时是火一样的不知满足的近代人的强烈的冲动。

那看来分明是矛盾,而这矛盾的外表也就形成了《浮士德》的庞杂性。

不过我们不要为这庞杂的外表所震惊,尽管诗人在发挥着他的最高级的才华,有时是异想天开地闹得1个神奔鬼突,甚至乌烟瘴气,但你不要以为那全部都是幻想,那全部都是主观的产物,都是所谓‘由内而外’。

它实在是1个灵魂的忠实的纪录,一部时代发展的忠实反映。

因此我也敢于冒险地说,这是一部极其充实的现实的作品,但它所充实着的不全是现实的形,而主要地是现实的魂。

1个现实的大魂(时代精神)包括各种各样的现实的小魂(个性),诗人的确是紧紧地把它们抓住了,而且时而大胆,时而细心地把它们形象化了。

他以他锐敏的直觉,惯会突进对象的核心,大之更能朗豁地揭露世界进展的真理,他是把辩证法的精神把握住了。

”__________郭沫若《浮士德》所关注的是人类的命运前途问题。

浮士德是作为一名学识渊博的学者出现,要探求、解决人类生活的终极意义。

从渊博的学问中,特别是书本的死知识,他找不到满足。

在魔鬼靡菲斯特帮助下,他追求私欲的享乐,害了别人,反而使他受了良心严厉的责备,更无从说到满意了。

在这2个过程中,浮士德只活动在所谓“小宇宙”——即指狭隘的环境内;第二部写浮士德在所谓“大宇宙”——即指广大的社会里的活动。

浮士德出现在1个宫廷里,虽然名利双收,但是替没落的封建统治者服务,他仍然感到失落。

于是,浮士德便走向古典文化艺术的研究,可是,所谓古典美的生活遗留下来的只能是躯壳、只能是形式,这条路也是走不通的。

最后1个阶段,浮士德由于替那个国家平息了内乱,在海边获得了一块封地,他在这里实现他填海开荒的伟大理想。

当时浮士德已经百岁、双目失明,仍然操劳不息地指挥工作。

在为人而不为己的改造自然的宏伟事业中,他方始感到人类生活的真实意义。

浮士德内心怀着无限的愉快和满足死去,灵魂被赶来的天使送入了天堂。

《浮士德》灵魂和精神的发展史剖析.

《浮士德》灵魂和精神的发展史剖析.

三、
浮士德身上兼有双重人格,他把天帝的意志与 魔鬼的品行融为一身,天帝所代表的善和魔鬼所代 表的恶一同发挥作用。由此,也引出了西方文学中 那个有名的“浮士德难题”:怎样使个人欲望的自 由发展同接受社会和个人道德所必需的控制和约束 协调一致起来--怎样谋取个人幸福而不出卖个人的 灵魂;从哲学上讲,就是康德所探讨的“自然欲求 与道德律令”之间的矛盾。康德认为,道德必须脱 离人的动物本能(去苦求乐)而诉诸于超人性的纯 粹理性。
人员:
王碧研,王柯鑫,谢闯,徐吉征,宋晓宇,汪瑛, 王昕妍,夏君瑞,徐晓玉,苏航,孙影。
感谢大家的共同努力!
二、 浮士德的所有行为,其实质是指向一个终极目
的、包孕着形而上的追求,但是他却在追求的中途 从太阳得到启示:目标是不可及的,生命不可能趋 向目标,人生本是在目标引领下的反复与回旋。
启蒙主义的中心命题是对人自身力量、自我价 值的信任,而20世纪的失落正是从对人自身的失望 开始的,歌德通过浮士德与魔鬼签约时说的“我从 前把我自己吹得过分,/我其实只能和你(指靡菲 斯特)品衡”将“人”降到了“魔”,几乎预先宣 告了现代主义对人文传统的颠覆。
一、
自 强
不 息

的士
理德
性精悲 剧神来自与浮士



一、 浮士德精神是一种对自我永不满足,不断
进取的精神,正如同中国《易经》所说的"天行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精神反映了人们不 断要求突破自我,力争上游的愿望。从形象学 来说,他概括了西欧资产阶级从文艺复兴到19 世纪,300年来间的精神探索。也是德意志民族 一直保持的民族气节。整个一部浮士德给我们 的启示是歌德已经把艺术的浮士德上升到了一 种精神的浮士德,一种内在的自主驱动力。从 小我到大我进取,超越自己的能力和极限,去 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精神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精神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精神《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从1770年开始构思到1831年脱稿,前后达六十年时间。

我要用我的精神抓住最高最深的东西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是个深居学术象牙塔中,终至垂垂老矣的人物。

面对即将朽坏的身躯,浮士德有非常多的懊丧,他觉得他的人生彷佛还没有开始就要结束了,他花了一生的时间研究学问,却对人生体验品尝太浅,却对知识有说不出的厌倦。

烦恼之余,魔鬼适时出现,引逗他出卖灵魂,交换条件就是让他的人生重新开始,给他机会去品尝所有过去为了知性而放弃的体验。

浮士德在那时,其实是胸怀大志的,他说:“我要投入时间的急流里,我要投入事件的进展中……快乐对我而言并不重要,因此我若在某瞬间说:“我满足了,请时间停下!我就输了。

....我要用我的精神抓住最高和最深的东西,我要遍尝全人类的悲哀与幸福。

”就这样,浮士德被魔鬼变换了身躯,人生重新来过一般,变的年轻有劲。

他开展他生命的体验之旅。

魔鬼一直想让浮士德心中出现享乐主义、投机主义或让他变的庸俗不堪,但浮士德却不是这样的人,对他而言,体验,是追求知识一生后,对生命重新燃起的理想与热情,在他内心深处,绝不是为体验而体验、也不可能步向享乐主义。

就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歌德像托尔斯泰一样,对知识大脑袋很不以为然。

歌德透过浮士德说:“知识追求到后来,竟然只剩下零碎。

”浮士德的生命体验,历经追求爱情、追求美,最后走向社会实践的道路。

每一种尝试,都是生命货真价实的充满激情体验,但在浮士德这个理想主义者的心中,的确发现没有什么过程是让他满意到觉得生命完满不再有欠缺的。

爱情幻灭在体验爱情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浮士德与女主角葛丽卿中间出现了感受的疏离。

很多人在分析浮士德与葛丽卿时,都认为他们的悲剧是来自于社会观念的封闭,导致奸情与私生子演变成随后生发的杀母杀兄杀子重罪。

但这只是其中的一点原因。

因为我们还看到,当葛丽卿因罪恶而痛苦到极点时,浮士德都不在身边。

浮士德自承,他跟葛丽卿有“不同的性质”,浮士德犯罪前后可以避居山林、或深夜跟魔鬼去狂欢,但葛丽卿是何等孤独的一人面对痛苦。

“浮士德精神”解读

“浮士德精神”解读

“浮士德精神”解读摘要:《浮士德》是歌德倾其毕生精力完成的一部史诗性巨著。

把全书连成一体的主线是主人公浮士德的精神性格的发展以及他不满现实、不断追求理想的过程。

“浮士德精神”包括肯定人生的积极意义,以实际行动投身实践的创造精神;敢于否定一切丑恶事物与错误思想的否定精神;追求理想生活的自强不息的战斗精神等。

浮士德式的人在个体上是一个“我”,但在精神上却是渴求“小我”与全人类的“大我”相融合代表整个人类的奋斗史。

本文越过这部作品诞生的时代来解读“浮士德精神”,以现代人的目光汲取“浮士德精神”的养料。

关键词:浮士德精神悲剧追求理想《浮士德》悲剧没有始终一贯的故事情节,其基本情节可归结为:一幕序曲,两个赌赛,终生追求,五幕悲剧。

诗剧的主人公浮士德为了追求人生的真义,不怕用鲜血和灵魂作抵押,去体察那短暂的、至善至美的一瞬。

在探求人生意义、探索理想社会的过程中,浮土德表现出一种生无所息、坚韧顽强、超越常人的毅力和品格。

这种永不满足、锲而不舍的性格特点,就构成了有名的“浮士德精神”。

现代的读者越过这部作品诞生的时代来理解“浮士德精神”,就能从中发现诗剧表达了这样二种现代意识,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之中,失败和灾难再所难免,但人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追求的结果也就体现了这种本质。

“浮士德精神”也就成了现代人汲取精神养料的宝库。

在诗剧中,浮士德的上下求索是从两次打赌中引出来的。

首先魔鬼与上帝打赌,魔鬼靡非斯陀表示.他有把握把浮士德引上歧路,使浮士德放弃信仰,上帝接受了魔鬼的挑战。

第二次打赌是浮士德与魔鬼的契约,条件为靡非斯陀甘愿供他驱使,并设法满足他的一切要求,浮士德一旦满足,喊出“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便会死去,死后灵魂归魔鬼所有。

在五幕悲剧中,浮士德的精神探索贯穿始终。

第一幕悲剧是知识的追求和知识的悲剧。

在作品中,读者第一次见到的浮士德是一个已经年过半百的老学者。

他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钻研各种学问,以求洞解自然奥秘。

论浮士德精神

论浮士德精神

论浮士德精神歌德说过,他一生的创作只是‚一部巨大的自白的许多片段。

‛而《浮士德》无疑是这些‚片段‛中最典型和最重要的一个。

这部创作时间长达60年之久,贯穿于歌德全部写作生涯的杰作,与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等齐名,被文学史家称为史诗性的巨著。

它不仅折射着歌德一生的主要经历,也是诗人兼哲人的他对人生、社会等重大问题长期探索的思想结晶。

《浮士德》取材于德国十六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以诗剧形式写成。

是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以主人公浮士德的思想发展为线索,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的故事。

《浮士德》的诞生与歌德本身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密切相关。

首先,歌德运用浮士德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和社会观点。

歌德把社会改造的过程转化为一个人物完善个性的过程,在浮士德经历了学者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改造大自然的五个阶段中,描写了浮士德是如何克服自身和客观的现实矛盾,克服自己内在矛盾而臻于完善的。

浮士德的形象成为了全人类的化身,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启蒙时代一个先进知识分子的典型,他的冒险史也浓缩了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社会过渡时期的探索和奋斗精神。

第一,他走出阴暗的书斋,走向美好的自然和广阔的现实人生,体现了从文艺复兴到‚狂飙突进‛运动中资产阶级的思想觉醒,是对宗教神学和社会黑暗现实的讽刺和否定。

第二,浮士德和玛甘泪的爱情悲剧,使浮士德认识到个人狭隘的爱情生活不是人生的理想,从而对狭隘的个人幸福和享乐主义的利己哲学进行了反思和否定。

第三,宫廷生活的失败,他亲眼目睹了朝廷做官不过是供帝王享乐的现实,在摇摇欲坠的封建王朝踏实很难有所建树的,这实际上表明了启蒙主义者开明君主政治的虚幻性以及终将走向覆灭的必然性。

第四,与海伦的不幸结局,更是宣告着古典美对现代人进行审美狡猾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幻灭。

最后,浮士德发动群众以集体劳动改造自然,建立理想的人生乐园,可见他在伟大的事业中找到了人生真理,这也是18世纪启蒙主义者描绘的理性王国的缩影,并依稀可闻19世纪空想主义者呼唤未来的声音。

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精神
有一片泥沼厌战在山麓,使所有的成就蒙垢受污; 目前再排泄这块污潴,将是最终和最高的任务。 我为千百万人开疆辟土, 虽然还不安定,去可以自由活动而居住。 原野青葱,土壤膏腴, 人畜立即在崭新的土地上各得其趣, 勇敢勤劳的人筑成那座丘陵, 向旁边移植就可以接壤比邻! 这是一片人间乐园,外边纵有海涛冲击陆地的边缘, 并不断侵蚀和毁坏堤岸, 只要人民同心协力就可以把缺口填满。
浮士德精神,即不断努力进取的精神。在 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的社会中,浮 士德精神反对封建压迫和教会桎梏,破除 神权迷信,要求个性解放,相信近代科学, 促进社会向前发展,起到了积极的进步作 用。
· 浮士德精神也有历史的局限性。 他一贯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奋斗,这是和
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不可分的,也是西方启蒙时 期人道主义的特点之一。
只要我一旦躺在逍遥榻上偷安, 那我的一切便已算完! 你可以用种种巧语花言, 使我欣然自满, 你可以用享受将我欺骗—— 那就是我最后的一天! 我敢和你打赌这点!
假如我对某一瞬间说: 请停留一下,你真美呀! 那你尽可以将我枷锁, 我甘愿将自己销毁! 那时我的丧钟响了, 你的服务便一笔勾销; 时钟停止,指针落掉, 我在世的时间便算完了。
浮士德还想尽量体验人类社会的广度和深度, 在第一部“书斋”那场中,浮士德对魔鬼说:
你听着,值不得再把快乐提起。 我要委身于最痛苦的享受,委身于陶醉沉迷, 委身于恋爱的憎恨,委身于爽心的厌弃。 我的胸中已解脱了对求知的渴望, 将来再不把任何苦痛斥出门墙, 凡是富裕整个人类的一切, 我都要在我内心中体味参详, 我的精神要抓着至高和至深的东西不放, 全人类的苦乐堆集在我心上, 于是小我便扩展成全人类的大我, 最后我也和全人类一起消亡。
· 以上即为浮士德精神的三个主要方面,或三个组成 部分。三者之间是不可分割、互相制约的。 · 人要通过实践和把握现实去追求真理,而客观现实 是不断发展的,对于真理的认识和追求,也是不断发展 的,绝不能满足于现状,而停止在固定的水平上。或者 也可这样说:人要永不满足于现状,才能产生动力,促 使人向前进取,而不段追求真理有才能指明进取的方向, 然而进取和追求必须在现实的基础上,并不断通过实践 来检验真理,才不至于迷误,才不至于落空,才能克服 各种障碍和困难而不断前进。

美的现代化阐述—浮士德精神

美的现代化阐述—浮士德精神

美的现代性阐述—浅议浮士德精神『摘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在它对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美在它对主人公顽强不屈的坚毅品格的歌颂;《名人传》美在它对真诚的人性和执着求索理念的升华;《繁星春水》美在它对“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的母爱、亲情、童心、大自然真情流露。

“浮士德”美在浮士德精神;更美在现代性……『关键词』浮士德精神美现代性启蒙时代『正文』一、美—笃于实践的入世精神《浮士德》除序曲外,共分两部。

第一部的开始就是主人公深夜在书斋中抒发自己的苦闷:按照当时的社会观念,他是一个“成功者”——他已经把哲学、医学、法律、神学都读遍了,人们尊敬地称他为博士、律师、神学家、科学家、教授,他的房间里摆满了书籍和科学仪器。

他应该满足。

但是,浮士德却毫无满足感。

他发现,在书本里讨生活和在书斋里编织梦想是一件毫无价值的事情。

他感到,这样的生活远离了“生命的本原”。

我不象诸神,对这一点我深有所感!我不过象虫蚁在尘土里钻,当它在尘土里求生觅食,路人会一脚把他踩死、踏烂。

把脱离社会现实的书斋生活视同委琐的、爬虫式的生活,这是一切启蒙学者的共同理念。

他们认为,只有走出书斋,走向社会,学者才能获得生命的意义。

当浮士德在迷惘中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时,便转而歌颂死亡,歌颂那使他摆脱困境的毒药。

他是那么迫不及待地要走向死亡:虽然在它狭窄的路口有整个地狱之火在燃烧;兴高采烈地下决心走这一步,即是有危险流入虚无。

“如果寻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就应该去寻找死亡”,这反映了启蒙时代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渴望,也是力图改变现状、寻求发展的强烈追求。

上天把人放在生动的自然里,你却背弃自然,周围是烟尘与霉气,甘愿与人骸和兽骨为伴。

纯粹的精神生活并不能使人认识真理,“灰色的是一切理论,绿色是生活的黄金树”。

经过这种反思,浮士德决心摆脱僵死知识的束缚,投入时代的激流,找到自己愿为之献身的事业:凡是赋予人类的一切,我都要在我内心体味参详,我的精神抓住至高至深的东西不放,将全人类的苦乐堆积在我心上,于是小我便扩展成全人类的大我,最后我也和全人类一起消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