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山水游记2篇

合集下载

柳宗元诗词10篇柳宗元写的游记

柳宗元诗词10篇柳宗元写的游记

柳宗元诗词10篇柳宗元写的游记柳宗元是一个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运动。

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

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柳宗元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汨罗遇风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种柳戏题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零陵早春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君子病无乎内而饰乎外,有乎内而不饰乎外者。

无乎内而饰乎外,则是设覆为阱也,祸孰大焉;有乎内而不饰乎外,则是焚梓毁璞也,诟孰甚焉!于是有切磋琢磨、镞砺栝羽之道,圣人以为重。

豆卢生,内之有者也,余是以好之,而欲其遂焉。

而恒以幼孤羸馁为惧,恤恤焉游诸侯求给乎是,是固所以有乎内者也。

然而不克专志于学,饰乎外者未大,吾愿子以《诗》、《礼》为冠屦,以《春秋》为襟带,以图史为佩服,琅乎璆璜冲牙之响发焉,煌乎山龙华虫之采列焉,则揖让周旋乎宗庙朝廷斯可也。

惜乎余无禄食于世,不克称其欲,成其志,而姑欲其速反也,故诗而序云。

植灵寿木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白华鉴寒水,怡我适野情。

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

蹇连易衰朽,方刚谢经菅。

敢期齿杖赐?聊且移孤茎。

丛萼中竞秀,分房处舒英。

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

循玩足忘疲,稍觉步武轻。

安能事翦伐,持用资徒行。

袁家渴记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钻鉧潭。

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x,莫若西山。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

柳宗元小石潭记全文赏析

柳宗元小石潭记全文赏析

柳宗元小石潭记全文赏析柳宗元小石潭记全文赏析人们说起山水游记的时候,都不由的想起诗人柳宗元。

在所有的山水游记的作者中,柳宗元对后世影响最大。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代表作《小石潭记》,欢迎阅读!小石潭记作者介绍柳宗元(773—819),唐代,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生于长安。

十二岁前在长安度过。

他的先辈曾经显赫,但祖父、父亲官职并不高。

母亲是范阳大族之女,从宗元四岁就教他识字读书。

贞元九年(793),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

二十六岁又中博学宏词科。

此后仕途比较顺利。

贞元二十一年德宗去世,顺宗即位,重用王叔文等执政,推行革新。

柳宗元、刘禹锡、韩泰等名士参与其中。

但不到半年,宦官和豪族地主集团便拥立太子李纯即位,是为宪宗。

改革集团成员纷纷遭到贬谪或杀害。

柳宗元(此时34岁)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这次事件对他打击很大,是他一生的转捩点。

《新唐书》本传说:“宗元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

既废,遂不振。

”不过他在永州的十年,却专心进行文学创作,写出了很多优秀作品。

十年后,他又改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

官职有所升迁,地点却更偏远了。

他在柳州四年,有许多善政。

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公元819年11月28日),病逝于柳州。

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石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石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小石潭记》柳宗元〔唐代〕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珮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一作:下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译: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注释:从:自,由。

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行:走。

【柳宗元八篇山水游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作文

【柳宗元八篇山水游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作文

【柳宗元八篇山水游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作文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的审美情趣的结晶。

身世遭遇和环境的压迫,造成心理的变异,长歌当哭,强颜为欢,聊为优游,乐而复悲。

郁愤填膺时,憎山恶水,以山水为“狴牢”(《囚人赋》);一人独游时,又与之同病相怜,并借山水之“幽幽”“窅窅”以“处休”、“观妙”(《永州龙兴寺东丘记》)。

由意在渲泻悲情到艺术地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

翻阅这些主要写于永州贬所的记游之作,会突出地感觉到,其中呈现的大都是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自然山水。

在描写过程中,作者有时采用直接象征手法,借“弃地”来表现自己虽才华卓荦却不为世用而被远弃遐荒的悲剧命运,如《小石城山记》对小石城山的被冷落深表惋惜和不平,《钴鉧潭西小丘记》直接抒写对“唐氏之弃地”的同情,都具有“借题感慨”(林云铭《古文析义》初编卷五)的特点;但多数情况下,作者则是将表现与再现两种手法结合起来,既重自然景物的真实描摹,又将主体情感不露痕迹地融注其中,令人于意会中领略作者的情感指向。

如“永州八记”中最为人称道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记游文字,其中不独写景状物绘声绘色,生动传神,而且可以见出作者观察之细,用笔之妙。

开篇未见小潭,先闻水声,因闻水声,转觅小潭,即表现出行文的曲折变化;篇中写水之清却于水着墨不多,而是借石之底、鱼之游、日光之影来表现,可谓匠心独具;至于篇末对清冷寂寥之境的描摹和气氛的渲染,更隐然展示出被贬者凄楚悲苦的心态,令人读后为之怦然心动。

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作文600字

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作文600字

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作文600字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作文600字篇1尊敬的柳老前辈,您好!作为唐朝名臣,您报效皇上,关心百姓,永垂史册;作为一代文豪,您与韩愈齐名,是散文八大家之一,留芳千古。

对您,我一直满怀敬仰。

今天借给您写信的机会,想与您敞开心扉,作一次深谈。

对皇上于您的不公平待遇,我表示愤怒;对您身遭贬谪的不幸遭遇,我深表同情。

我知道您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遭受挫折,生活上不如意,您只能把自己那种无法摆脱的抑郁心情,及对冷酷现实的不满,寄情山水。

但怀才不遇的悲愤,壮志难酬的痛苦,内心的失落、寂寞、惆怅,山水又怎能排遣?所以,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那“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的句子,正是您心情真实的写照。

游小石潭,您本是为了摆脱苦闷的心情。

优美的景色,清脆的鸟语,自在的鱼儿……的确似乎让您忘记了忧愁,但那快乐毕竟是短暂的。

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然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

触景伤怀,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又激起您“悄怆幽邃”的伤感。

其实呀,中国文人这种遭遇太多了:李白、王安石、刘禹锡、辛弃疾、李商隐、韩愈、陆游…等第,可谓不计其数,那是时代的悲剧。

我想对您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跑得马。

要胸怀大志,不要为被贬而忧愁,保持乐观心态,总有一天能“骥遇伯乐”,为朝廷出力的。

退一步说,即使以后在官场上难以东山再起,也要想开点,对那些功名利禄,不要放在眼里。

何必总汲汲于仕途?仕途的路途上开满了美丽的玫瑰,玫瑰上总是长满了刺,倒不如归隐田园,赏月观花自在,何必如此悲伤?所谓“愁一愁,白了头,笑一笑,十年少”,你不要为那些事感到悲伤,只要你这一生对得起国家、人民,也就足够了。

另外,您还有笔呀,它可以是您的寄托。

那么就用您的文章,以及您的那颗心去陶冶人们吧!不要气馁,爱拼才会赢。

在黑暗中,您一定会找到光明的。

柳老前辈,您觉得我的话有道理吗?我可是真心为您着想呀。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译文及评注)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译文及评注)

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译文及评注)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译文及评注)一、《永州八记》及地位《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文中所记之山、水、草、木、鱼、石,无不精彩,无不引人入胜,无不浸透着作者的感情。

如《小石潭记》中写鱼:“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文笔清新秀丽,描绘细致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如临其境,乐不自禁。

从创作上来说,《永州八记》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又有很大发展,是中国游记文学的奠基作品,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实际上柳宗元写的山水记中还有一记,即《游黄溪记》。

由于前八记遗址在永州城郊,历代文人寻胜较多,故称《永州八记》。

二、原文、译文及评注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廻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内容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内容
柳宗元在“永州八记”中写一草一木,一泉一石,颜色、声音、动静、远近等,生动逼真,神妙入微。为什么会有这么细腻的描摹,为什么读之能让人心怦然一动?因为永州之山水之外,别有撼动柳宗元心绪的内涵;因为柳宗元的游记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在我们细赏美文之后,有其内蕴的情愫感动我们。
永州在今湖南零陵的位置,距当时繁华之都长安甚远。永州的山水甚少为人所晓。独居一隅,花自开,水自流,没有人了解他们的美妙,它们的悲哀在于不为人所认知。柳宗元贬谪到此,满腔为朝延请命的壮志也无人问津。作为一个失意的仕人,他的悲愤不仅仅在于仕途上的穷困,他的郁闷与永州山水的无人知晓是相通的。于是在柳完元流连于山水泉林之间的时候,他很容易去细腻玩味这些风景。一位仕途得意的人,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只有失意的柳完元,他有时间、有条件、有心绪去“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无目的性,散漫放任地接触真实的山水风景。柳宗元不像陶、谢放浪山水,安然田园,也不像王维
用文字作品来描写山水,应该是一位作家最真实的表露,山水不关乎朝廷、人事,山水不是只能用一种方式去体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山水,给不同心绪的作家不同的审美体验,所写的山水游记也就是一个作家身与心对自然的认知。当山水游记中景与情巧妙契合后,读者认可的不仅是所感知到的绝佳风景,还是风景之后蕴藉的对人生、生命的感知。当山水游记中景是美景,而情“淡乎寡味”,读者收获的仅是美妙风景,而缺乏内心的感动。
,都是作者心灵的发表。我想,只要在作品中投射了作者心灵上发生的思想的文学作品,都是流传千载、传诵不绝、让不同时空的读者产生共响的佳作。
“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贬谪永州时期所创作的八篇山水游记,各自独立成篇,连之而读也可浑然一体。“永州八记”只是柳宗元记山水、写人物、论文章众多古文作品中的一类,我个人认为这类以清新优美笔触记叙幽深奇绝景致的山水游记,却是柳宗元作品中最值得玩味和深思的作品。在“八记”中,柳宗元没有宣倡“文者以明道”的文学主张,也没有借写人、物来表达太复杂的哲思,在其“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之中的所见所感,组成了柳宗元“永州八记”的主体,文笔间流露的是最真的心绪,认识到这些心中最本质的思想情感,我们也许能拨开些许时空迷雾,看清这位深通经史、百家之言,至少“精敏绝伦”有头脑,曾想在政治上兴利革弊的古文家。

浅析柳宗元山水游记作文

浅析柳宗元山水游记作文

浅析柳宗元山水游记作文提起柳宗元,脑海中最先浮现的便是他那一篇篇清新脱俗、韵味深长的山水游记。

在他的笔下,山水不再只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仿佛是一个个充满灵性与故事的生命体。

就拿来说吧,那真是一幅细腻到极致的山水画卷。

他写道:“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你瞧,他一开始就像个好奇的孩子,听到了清脆悦耳的水声,心里一下子就乐开了花。

这简简单单的“心乐之”三个字,一下子就把那种迫不及待想要一探究竟的心情给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后他“伐竹取道”,这四个字描绘出的画面感简直太强了!可以想象他撸起袖子,挥动着手中的工具,费力地砍开竹子,开辟出一条通往神秘美景的小路。

这一路上,他的心情该是多么激动和期待啊!等终于见到小石潭的时候,他的描写更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石头的各种形态被他刻画得如此清晰,让人感觉那石头仿佛就在眼前,伸手就能触摸到。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绿色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相互交织,有的低垂,有的摇曳,有的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这是多么生动的画面啊,就好像有一阵微风正轻轻拂过,吹动着那些枝叶,让人仿佛能闻到那清新的草木香气。

再看潭中的鱼儿,“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他观察得多么仔细!那些鱼儿一会儿静止不动,一会儿又突然游走,轻快敏捷的样子仿佛在和观赏的人嬉戏玩耍。

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互逗趣的场景,让人读着读着就忍不住嘴角上扬。

还有那水的清澈,“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他顺着潭水向西南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岸边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根本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这一番描述,把那种神秘莫测的感觉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忍不住想要跟着他一起去探寻这溪水的源头。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之所以动人,不仅仅是因为他描绘的景色美,更是因为他在这些景色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及翻译赏析柳宗元《石涧记》原文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

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

由解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

涧之可以穷者,皆出来石城村东南,其间牛奶者数矣。

其上时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穴不容愁也。

柳宗元《石涧记》注释、愁:许,顺利完成。

2、土山之阴:土山的北坡。

古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3、桥:架桥。

4、亘(gèn)石:接连不断的石头。

亘,横贯。

5、两涯:两岸,涯,水边。

6、限:门槛,这里作动词用,用门槛把正屋与内室隔开。

7、阃(kǔn)奥:也文学创作“壶奥”,指内室深处。

阃,内室,闺门。

8、文:同“纹”,纹彩、花纹。

9、揭(qì):把衣服提着出来。

0、跣(xiǎn):光着脚。

、胡床:也表示“交床”、“交椅”,一种可以卷曲的小巧盘膝。

2、交络:交织,形容水波像交织的纹理。

3、触激:喷发,激悦。

4、皆在床下:都发生在坐椅下面。

5、翠羽之木:像是翠鸟羽毛一样的树木。

翠羽,翡翠鸟的羽毛。

6、龙鳞之石:像龙鳞一样的石头。

7、懊恼之日,舆石渠同:这一天的懊恼欢乐,和获得石渠的那一天就是相同的。

8、数:很多。

柳宗元《石涧记》译者发现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

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

接连不断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

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拎着衣服赤脚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清出一块可排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

柳宗元的诗词赏析5篇

柳宗元的诗词赏析5篇

柳宗元的诗词赏析5篇尽管柳宗元自称“自幼好佛”,天台宗也把他列为重巽的俗家弟子。

但他却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博采众家,苏轼赞许他“儒释兼通、道学纯备。

”他对佛教的接受,主要是领会佛教义理,以图“统合儒释”,把佛教思想纳入儒家思想体系。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柳宗元的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哀溺文序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哀溺文序》是柳宗元散文(寓言)的代表作之一,是《哀溺文》的小序,通过记叙一个平素最善于游泳的人因舍不得钱财而被淹死的故事,讽刺了世上贪于财货、爱财如命之人的愚昧无知,警告他们若不猛醒回头,必葬身于名利场中。

是柳宗元“贬时弊与抒孤愤”的篇什之一。

段太尉逸事状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

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

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

”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

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晞一营大噪,尽甲。

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

评价柳宗元山水游记特色作文

评价柳宗元山水游记特色作文

评价柳宗元山水游记特色作文说起柳宗元,那可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山水游记,真是别具一番风味。

有一次,我在闲暇之余,翻阅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仿佛跟着他一同走进了那清幽的山水之间。

就拿他的来说吧,那真叫一个细腻生动。

文中一开始,他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你瞧,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把我们的好奇心给勾起来了。

他就那么走着,听到了清脆的水流声,心里头高兴得很。

这像不像我们平日里出去游玩,突然听到了什么悦耳的声音,一下子就来了兴致?然后,“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他为了看到那潭水,还费力地砍竹子开辟道路。

等看到潭水的时候,那水清澈得不像话,整个潭底都是石头。

而且那些石头形状各异,有的像坻,有的像屿,有的像嵁,有的像岩。

这描述得多具体啊,让我感觉自己就站在那潭边,弯下腰就能伸手触摸到那些石头。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岸边的树木和藤蔓,相互缠绕,随风摇曳,姿态万千。

这画面,是不是让我们想起了在山林中看到的那些生机勃勃的景象?那些绿色的植物,仿佛都有了生命,在跟我们打招呼呢。

再看潭中的鱼,“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他写得太妙啦!那么多的鱼,好像在空中游动一样,没有什么依靠。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

它们有时候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有时候又突然游走,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感觉这些鱼就像是在故意逗弄游玩的人,和人嬉戏玩耍呢。

还有那周围的环境,“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都是竹子和树木,安静得很,一个人也没有,让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一种忧伤的氛围。

这让我想到有时候自己身处一个安静又有些阴森的地方,那种从心底升起的孤独和害怕。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最大的特色就是他能把山水写得那么真实、那么生动,让你仿佛身临其境。

唐柳宗元永州八记赏析

唐柳宗元永州八记赏析

唐柳宗元永州八记赏析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钻鉧潭记。

钻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

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钻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柳宗元的山水情,他在永州写下八篇游记,成为山水游记的开创者

柳宗元的山水情,他在永州写下八篇游记,成为山水游记的开创者

柳宗元的山水情,他在永州写下八篇游记,成为山水游记的开创者有读者问萧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山水游记是谁完成的?开宗明义,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山水游记。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于山、水的描写,可以追溯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经时代;东汉文学家马第伯的《封禅仪记》,第一次用散文的语言,真实、具体、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东岳泰山的风貌;魏晋时期的山水诗、唐代的山水诗,可以说是描写山水的一种独特文体。

但这些都不属于真正的文学意义上的山水游记。

但直至中唐时期,柳宗元《永州八记》的出现,才使以散文为载体的山水游记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可以说,《永州八记》是山水游记的开山之作,而柳宗元也成为山水游记的完成者。

那么,为什么柳宗元是山水游记的开创者和整理者呢?在这里,首先我想说说什么是文学意义上的山水游记。

一、山水游记的特点和基本要素首先,游记作是散文,山水游记的散文特征就将赋和骈体文排除在外。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乏对山水和游踪的详略描写,如先秦文学作品《离骚》《哀郢》《涉江》,唐代文学家王勃的《滕王阁序》,但这类作品并不能将它们归为山水游记,因为它们不具备散文的特征。

其次,山水游记必须是旅游者所见所闻所感的真实记录和叙述。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游记是以真实的旅游观光为基础的,这就决定了这种风格的游记的真实性。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虽然也是记录游踪的优秀散文,但由于文中提及的景物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的主观想象和创造,因此也不能将其归为山水游记。

三是游记的独立性。

游记是独立的章节,有些描写山水的文字不能算游记。

因此像北魏晚期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虽然有对河流的的描述,但此书是以《水经》为提纲,记载河流以及与河流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书中的山水部分不能独立构成篇章。

也就是说,《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书中的河流记载不能独立成篇,所以不能归为山水游记。

最后,山水游记是由漫游、山水、情感三个内在基本要素决定的。

柳宗元山水游记代表作

柳宗元山水游记代表作

1,《小石潭记》。

全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山水散文作品,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2,《钴鉧潭西小丘记》。

钴鉧潭是潇水的一条支流冉溪的一个深潭,“潭”就是“渊”,南方方言叫“潭”。

钴鉧意为熨斗,钴鉧潭的形状是圆的,像一个钴(圆形的熨斗),故取名为“钴鉧潭”。

西山在今湖南零陵县西,是一座山。

小丘,就是一个小山包。

《钴鉧潭西小丘记》语言简约精炼、清丽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其利用托物言志、融情于景等写作手法,巧妙地将柳宗元被贬永州的愤慨与兹丘的遭遇融汇在一起,静静的描绘中有一种生命的力量。

3,《始得西山宴游记》。

这篇游记语言清丽,结构完整,景和情完全融为一体,写景重在写意抒情深沉而含蓄。

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文章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

4,《钴鉧潭记》。

《钴鉧潭记》以“钴拇潭在西山西”开头,紧接《始得西山宴游记》,重点写潭。

第一段写潭状;第二段写得潭经过及潭上景物因人工改造而一显得更加优美宜人;然后就他与潭的密切关系感慨作结,余味无穷。

文中通过记叙钴鉧潭的由来、描绘水潭四周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摈弃尘世烦扰、摆脱官场险恶,使身心获得放松,并使精神获得解脱的思想感情。

5,《石涧记》。

文章着重写石态水容,写涧中石和树的特色,描绘了石涧溪石的千姿百态,清流激湍,翠羽成荫,景色美丽宜人,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钟情山水的情怀,同时又书写了胸中愤郁,对自己的遭遇表示叹息和苦闷。

全文景由情生,于常景中写出奇景;物我交融,主体和客体并重;并且剪裁得体,收结巧妙。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鉴赏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鉴赏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鉴赏【导语】:〔唐〕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

柳宗元游黄溪记

柳宗元游黄溪记

柳宗元游黄溪记柳宗元游黄溪记《游黄溪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山水佳作,抒发了诗人柳宗元对于祖国山水的喜爱。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游黄溪记,欢迎阅读!游黄溪记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

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湘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黄溪东屯,其间乐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

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

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

水之中皆小石。

平布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

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

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

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齶。

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

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

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

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

传者曰:“黄神王姓,莽之世也。

”莽既死,神更号黄氏,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

始,莽尝曰:“余,黄、虞之后也。

”故号其女曰“黄皇室主”。

黄与王声相迩而又有本,其所以传言者益验。

神既居是,民咸安焉,以为有道。

死乃俎豆之,为立祠。

后稍徙近乎民。

今祠在山阴溪水上。

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既归为记,以启后之好游者。

题解本文是柳宗元在永州写的九篇山水游记的最后一篇。

(习惯上称永州八记都在永州城郊,而《游黄溪记》在今湖南零陵地区,古属永州。

吕国康主编:《永州历代诗文选》收入此文,称为《永州九记》--W.S.)作者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黄溪初潭,二潭和黄神祠的秀丽的山水风光,为读者编织了神态逼真的黄溪山水画图。

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文笔流畅。

开头一段的概述是对永州山水的高度赞美,与《始得西山宴游记》、《袁家渴记》的第一段交相呼应,使其所写的九篇游记形成一个整体。

如果说其他几篇写的全是一个个小景点,而黄溪却是风景如画的长廊。

仿照柳宗元写山水游记的景物之美作文

仿照柳宗元写山水游记的景物之美作文

仿照柳宗元写山水游记的景物之美作文久居城中,心向自然。

近日得闲,终能赴那湖光山色之约,一解心中对自然美景的渴盼。

此湖名曰“灵秀湖”,位处城之西南,未及达,心已醉。

沿途青山相伴,绿树成荫,微风拂面,带着田野的芬芳,这滋味,真叫人心旷神怡。

及抵湖畔,眼前豁然开朗。

湖水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

微风过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那涟漪如同少女裙摆的褶皱,轻盈而优美。

阳光洒在湖面上,金光点点,仿佛无数颗细碎的金子在跳跃,让人忍不住想要伸手去捞一把。

湖畔的草地像是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柔软而厚实。

我脱了鞋,光脚踩上去,脚心传来痒痒的感觉,那是小草在与我嬉戏。

蹲下身子,仔细瞧去,草叶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

轻轻一碰,露珠滚落,没入草丛,不见踪影。

沿着湖边漫步,只见岸边的柳树依依。

柳枝细长柔软,如绿丝绦般垂在水面。

有的柳枝甚至浸入了湖中,随着湖水的波动轻轻摇曳,仿佛在与湖水共舞。

柳叶嫩绿嫩绿的,像是被精心裁剪过一般,整齐而又俏皮。

偶尔有几只小鸟停歇在柳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似在诉说着这湖的美丽。

湖的另一侧,是一片连绵的山峦。

山峰并不陡峭,线条柔和,宛如侧卧的美人。

山上树木繁茂,郁郁葱葱。

从山脚到山顶,颜色由深绿逐渐过渡到浅绿,层次分明,仿佛是大自然这位画家精心绘制的一幅水墨画。

山腰处,还飘着几缕淡淡的雾气,给山峦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继续前行,发现一处浅滩。

滩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形态各异。

有的圆润光滑,像鸡蛋;有的棱角分明,像宝石。

我捡起一块,放在手心,感受着它的重量和温度。

石头表面凉凉的,但握久了,竟也有了一丝温暖。

将石头投入湖中,“扑通”一声,溅起一朵小小的水花,那水花在阳光下闪烁了一下,便消失不见了。

湖水清澈见底,水下的世界清晰可见。

水草随着水流轻轻摆动,宛如灵动的舞者。

小鱼小虾在水草间穿梭嬉戏,好不自在。

偶尔还能看到几只田螺,慢悠悠地挪动着。

我伸手入水,想要抓住一只小鱼,可它们太过机灵,瞬间便逃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我一脸的无奈和湖水的清凉。

浅析柳宗元山水游记作文

浅析柳宗元山水游记作文

浅析柳宗元山水游记作文《浅析柳宗元山水游记》“哎呀,这周末咱们去哪儿玩呀?”我问爸爸妈妈。

“要不,去爬山吧,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魅力。

”爸爸提议道。

就这样,周末我们一家人来到了一座山脚下。

这里绿树成荫,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兴奋地跑在前面,沿着蜿蜒的小路向上爬。

“哇,这里好美呀!”我忍不住惊叹道。

山上的石头奇形怪状,有的像猴子,有的像大象,真有趣!我一边走一边好奇地四处张望。

突然,我想起了柳宗元,那个写了好多精彩山水游记的大文学家。

他笔下的山水是那么的生动,那么的令人向往。

我想,如果他来到这里,会怎样描写这座山呢?我仿佛看到柳宗元穿着长袍,漫步在山间小道上,他仔细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会看到那潺潺的溪流,如同一条银色的丝带在山间舞动,然后感叹道:“此水真乃灵动之极也!”他会看到那茂密的树林,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他或许会说:“此林恰似绿色之海,波澜壮阔!”我继续往上爬,累得气喘吁吁。

“哎呀,我爬不动啦!”我抱怨道。

“加油呀,宝贝,坚持就是胜利!”妈妈鼓励我。

我咬咬牙,继续前进。

终于,我们爬到了山顶。

从山顶望去,整个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

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不就像是柳宗元笔下那壮阔的山水景色吗?他用文字描绘出的那些美景,不正是我们眼前所看到的吗?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他对人生的感悟啊!他在困境中依然能发现山水的美,这种乐观豁达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我们不能放弃,要像柳宗元一样,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这山这水,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所以呀,我们要珍惜每一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用心去感受它的美,就像柳宗元那样。

而我,也要努力用自己的笔,去记录下这些美好的瞬间,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从《永州八记》看柳宗元的山水散文

从《永州八记》看柳宗元的山水散文

从《永州八记》看柳宗元的山水散文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世称柳河东。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散文成就极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各体兼长:论说文雄深雅健; 讽刺小品精悍犀利;杂记峻洁精奇;序、书、碑志等亦别具特色。

诗歌创作也有其独特风格。

比较而言,柳宗元的散文成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高于诗歌的。

“柳宗元散文更著名的是他的山水游记。

这类作品,往往在景物描写之中,抒写了他的不幸遭际和他对于现实的不满。

他描写山水之乐,一方面借以得到精神安慰,同时也曲折地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现实的抗议。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

《永州八记》是他的代表作。

”(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册151--152页)《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所写的一组山水游记,具体篇目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钻?a潭记》、《钻?a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前四篇创作时间为元和四年,即公元809年;后四篇创作时间为元和七年,即公元812年。

其实,柳宗元在元和八年,即公元813年创作的《游黄溪记》一文,也可算作与《永州八记》为一组的山水记。

但依一般习惯,并不将其包括在内,故只能称“八记”,而不称“九记”。

本文亦不将《游黄溪记》列入“八记”的讨论范围之中。

《永州八记》中的八篇文章,以《始得西山宴游记》开始,以《小石城山记》结束,首尾呼应,前后连贯,是一组文章,一个整体。

但它们又各自成篇,各有侧重。

林纾曾指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每一篇必有一篇中之主人翁,不能谓其漫记山水也”。

大体来说,《永州八记》各篇的写作重点如下:《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第一篇,作者着重写西山高峻和气势阔大。

所要着力描绘的只是西山“不与培?V为类”的高峻特立气彖。

对其余内容则用概括语句,轻轻带过,而集中笔墨来描绘西山:“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诗歌鉴赏】柳宗元《石渠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柳宗元《石渠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柳宗元《石渠记》原文及翻译赏析柳宗元《石渠记》原文你不可能从干渴的西南方向走一百步就能得到一条石渠。

在闽桥上。

有一个安静的春天,它的声音起初又大又细。

这条运河是宽的,或近的,或双倍的,它的长度可以是十步。

它流到大石头下面。

石头上方,有一块红石,常铺四周青苔。

再往西转,沉到岩石旁边,掉进北边的一个小池塘里。

当游泳池的面积减少100英尺时,它有多深?鱼他游荡到北方,看起来像是无限的,但他渴死了。

它的侧面有奇怪的石头和奇怪的树木,奇怪的花朵和美丽的箭,它们可以排成一排。

风摇动着它的顶部,使峭壁和山谷押韵,看着它安静,从远处聆听它的声音。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运河到达大石,十月十九日,运河经过石洪、小潭。

运河的美丽开始变得贫乏。

柳宗元《石渠记》注释干渴:指袁家科(一条小溪的名字)。

2、桥:架桥。

3.优然:平静的流水外观。

4、乍:连词,或者。

5.或:有时。

6、咫(zhǐ)尺:比喻很近的距离,古代称八寸为咫。

7.双尺:两英尺。

8、逾:越过。

9.洪:深潭。

水又深又宽。

0、被:通“披”,覆盖。

莫斯:莫斯。

2、堕:落,流。

3.余(y)ū其他:曲折。

弯,弯。

俞彤“许”。

4、卒:最终5.箭头:小朱。

6、庥(xiū):同“休”,休息。

7.(SH)ī):转移注意力。

8、遗:留给9.(866ju)ān):古童“娟”,干净。

柳宗元《石渠记》翻译从袁家干渴的池塘往西南方不到一百步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一条石渠,人们在上面建了一座临时桥。

有一股泉水静静地流着,它的声音有时很大,有时很小。

泉渠的宽度有时为一英尺,有时为两英尺,长度约为十步。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石头,然后溢出。

跳过那块大石头,继续往下走,你会发现一个石水池,上面覆盖着菖蒲,周围是绿色的苔藓。

运河水向西流入岩石边缘的石缝,最后像瀑布一样流入北部的小水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2篇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所创作的山水诗非常的有名,柳宗元山水诗中满含着悲情,在给人深深感动的同时,也让人深思不已,久久低徊。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山水诗,欢迎阅读!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篇一:《钴鉧潭西小丘记》原文: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则贵游之土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日谋,
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土,或未能至焉。

译文:
寻到西山以后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钴铒潭。

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流急水深处筑有垒土阻水,开缺张网的鱼梁。

梁上有个小土丘,丘上生长着竹子树木,丘石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破土而起,竞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几乎数都数不清;有的倾侧堆垒而趋下,就像牛马在溪边饮水;有的又猛然前突,似乎较量着争向上行,就像熊罴在山上攀登。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似乎可以装进袖子里去一般。

我向小丘的主人打听情况,他回答说:“这是唐姓某家废弃的土地,标价出售却卖不出去。

”我又问地价多少,答道:“仅仅四百两银子。

”我同情小丘的不遇而买下了它。

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与我同游,都十分高兴,以为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于是就又取来了一应用具,铲除败草,砍掉杂树,燃起了熊熊大火焚烧去一切荒秽。

(顿时),佳好的树木似乎挺立起来,秀美的竹林也因而浮露,奇峭的山石更分外显突。

由竹木山石间望出去,只见远山高峙,云气飘浮,溪水流淙,鸟兽在自由自在地游玩;万物都和乐怡畅地运技献能,而呈现在这小丘之下。

铺席展枕躺在丘上,山水清凉明爽的景状来与双目相亲,瀯瀯的流水之声又传入耳际,悠远空阔的天空与精神相通。

深沉至静的大道与心灵相合。

我不满十天中却得到了二处胜景,即使是古时喜嗜风景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运啊!
唉,凭着这小丘的美景,如果放到长安附近沣、镐、鄂、杜等地,那末爱好游乐的贵族人士竞相争购的,将逐日增价一千两,也愈来愈不能购得。

现在弃置在这永州,农人渔夫相经过而看不起它,求价仅四百两,却多年卖不出去,而我与深源、克己偏偏喜爱并获得了它。

这难道是确实有所谓遭际遇合吗?我将得丘经过书写在石上,用来庆贺与小丘的遇合。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篇二:《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处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堘为类。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
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

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

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

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

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

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

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

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

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

(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

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

(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

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

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

(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

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

(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

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

(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

(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

所以我把
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

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