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点简述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我国山水游记的散文在不同的阶段都有所发展,但是最开始的先秦的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还没有出现过山水游记。
山水游记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到魏晋南北朝才开始发展起来的。
游记类散文经历了很多朝代,真正形成一种成熟的游记类散文是在唐朝,由散文家柳宗元为代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山水游记的分类山水游记主要是作者在接触祖国大好河山时的所见所感,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比如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描写到湖中的亭子去看雪,对于湖周边的景物进行一些描写,这样的景色仿佛能让人身临其境。
而山水游记类散文又不单纯的只有写山水的一种,还包含议论、说理等,比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其中虽然有对兰亭的描写,但是还是多以说理为主,对于兰亭的所看所感表达出对于“乐到痛”的思考与感悟,情感色彩比较浓重。
二、山水游记的突出特点(一)揭示社会历史山水游记主要是表现描写大自然的山水景象,但是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不但是写山水的景象,还蕴含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把对山水景象的描写还带入社会生活中,揭示一定的社会历史。
比如《钴鉧潭记》中“其上有居者…不胜官租私劵之委职”,从这段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不仅描写了景色,还写出了当地人们在生活上受到了国家赋税的压迫,反映了农民的窘迫。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类散文所表达的内容,多是一些抒发他自己内心的情感,并且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对人生的思考。
从《与李翰林建书》一文中可以看到“处处奇峰俊秀…潭中游鱼”,与当时人们对于永州的印象不一样,根据实际情况永州是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可在柳宗元的眼中,永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由此可见,柳宗元在被贬到永州把内心的酸涩都寄托于山水之间,摆脱现实的痛苦,同时有把官场的黑暗与现实的自然景色相结合得出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他旷达的胸襟。
(二)独特的艺术性柳宗元最出名的“永州八记”被后代的`明朝人赞颂为“体之正”,以前的人在写一些山水游记类的散文多是用比较有张力的粗重的线条来勾画山水的景象,但是在描写上还略显不够细腻,不能把山川之间的区别描写的更细致。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价值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价值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价值在柳宗元的文学作品中,其山水游记具备了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学价值,并体现出了他本身的高洁志趣。
柳宗元的作品在语文教材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也成为了学生所熟知的一位文学家。
从初中到高中,学生所学过的柳宗元作品包括了《黔之驴》、《捕蛇者说》、《小石潭记》等,类型多样,影响深远。
但是柳宗元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山水游记上,这些作品文笔流畅、语言优美,同时结合了骈文的形式,将骈文与散文相结合,为山水游记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一、柳宗元的个人经历柳宗元,字子厚,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与苏轼等人被后世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在我国文坛上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柳宗元所处之时,经历了盛世的唐朝已经逐渐没落,面临着内忧外患,唐王朝统治危机逐渐深化。
而柳宗元为了一展政治抱负,投身到王叔文所发起的政治改革中,?M管他自身拥有着较高的政治才能,但是由于各方面的阻力,使得他的政治主张难以施展,最终随着王叔文的倒台而宣告失败。
在这种背景下,柳宗元的政治热情受到了打击,其自身也受到了牵连,被贬永州,满心寂寥。
被贬之后,柳宗元难免抑郁,于是寄情山水,借以抒发内心的失意。
从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中可以看到,尽管描写的是山水之景,但是却难以掩饰字里行间的失落与惆怅,他挂念社稷,却无法施展抱负,却又因为时代所限,无法畅快地抒发自己的不满,因此只能将这些愁绪融入到文学作品中。
正是因为在他的山水游记中包含了真情,因此这些作品被赋予了真正的艺术之魂,在浮夸文风盛行的当时显得难能可贵。
二、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一)景物刻画1.真实性。
在被贬谪的`生涯里,柳宗元悲愤惆怅,满心抑郁无处可诉,只得纵情山水,遍览各处胜地,以抒情感。
每当他寻找到一处景地,都会仔细观察,用心体验,因而在他的作品中,能够将山水之态传神地描绘出来,惟妙惟肖。
他自己在《愚溪诗序》中也探讨,“漱涤万物,牢笼百态”,都会让读者产生一种置身实景的感觉。
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点鉴析
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点鉴析
柳宗元山水游记是清代文人柳宗元的名篇,也是中国古典山水游言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文章以神秘怪异、优美瑰丽的语言对山水美景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充分表现出柳宗元对山水之震撼及感悟的真情实感,展现出深厚的文人书卷气息,体现出古典山水游言文学的高度完美化的艺术水平。
柳宗元山水游记所表达的特点,一是注重表达山水美景,文章遍布大自然的声色景物,诗情画意地描绘了山色、水色与植物景象;另外,文章常常将山水景象与时人及历史故事结合起来,使表达更加典雅而生动,形成多样的艺术意象,色彩绚丽多姿,可以说是千姿百态。
其次,柳宗元山水游记强调辞藻的精华,深厚的文人书卷气息也被充分体现在文章中,采用豪放险恶、质朴浑厚的句子构成呈现出的崇高美感。
文章还加入了不少诗情画意,例如:“青
山碧鸟殷,草木清风荡;千里沟沟里,月明星稀少”,从中可
以感受到柳宗元对大自然的畅快淋漓乐景。
最后,柳宗元山水游记思想深刻,在文章的最后营造出一种悠远厚重的气氛,提醒人们对待大自然的沉着贤达,窥探宇宙的宏观深意。
用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结合,把现实的景色抽象化,把个人的抒情变成宏大的人类观念,从而体现了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独特艺术魅力。
总之,柳宗元山水游记以其优美绝妙、形象生动、色彩绚丽多姿的文字,使山水景色富有流畅的叙述气质,充分表现了柳宗
元丰富的情怀和深厚的文人书卷气息,不仅是一部文学的杰作,也是一部艺术的杰作,值得中外爱好者赞赏、研究与思考。
论柳宗元山水诗歌的艺术特色-文档资料
论柳宗元山水诗歌的艺术特色柳宗元是中唐著名散文家,诗人,曾经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偏远的永州与柳州。
在被贬期间,柳宗元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那么柳宗元山水诗究竟具有怎样的艺术特色呢?一、寂寞孤峭的意境柳宗元本来是具有远大理想的人,“颇慕古之大有为者”(《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
可是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到永州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宏远理想了,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屈辱感与失落感。
“理世故轻士,弃捐湘之湄”(《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我们知道,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遇到各种挫折失败往往是难免的。
而除非一个人愿意始终沉迷于失败中不能自拔,他就必须找到一种宣泄自身负面情绪的途径,使之重新恢复平衡。
对于柳宗元也是如此,他的这种失落感是如此强烈,以致他不得不寻找排遣之道。
他的排遣之道就是回归大自然,在自然山水中忘怀政治失意的苦闷。
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既委弃于世,恒得与是山水为伍”(《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洄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始得西山宴游记》)。
在这种心境下,其笔下的自然山水也就不能不染上寂寞孤峭的色彩。
如:“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高。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赠江华长老》)“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这些景物或意境无疑都是美的,但却是一种冷色调的寂寞、幽寒之美。
柳宗元的诗歌之所以具有一种这样的独特的美,关键原因就在于他在选择景物时,喜欢选择那种幽、冷、寂、黯、荒、寒的景物。
又如《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在这首诗歌中,柳宗元选择了繁露、西园、寒月、东岭、疏竹、石泉、山鸟等景物,月出之时,万籁俱寂,远远传来清冷的泉声,鸟儿也时不时传来一两声鸣叫声。
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倚靠着栏杆,彻夜不眠,感到了一种刻骨铭心的寂寞。
浅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
浅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摘要】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的山水游记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而闻名。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和解读。
文学性特点方面,柳宗元运用丰富的诗意语言和修辞手法,展现出深厚的文学功底。
在写景艺术方面,柳宗元通过精湛的描写技巧和对细节的关注,将自然风光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对人物的刻画方面,柳宗元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动态。
柳宗元在意境表达和叙事技巧方面也展现出独到之处。
柳宗元山水游记融合了文学艺术与写实技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点,文学性,写景,人物刻画,意境表达,叙事技巧,影响,意义,中国文学史。
1. 引言1.1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背景介绍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以其《山水游览志》而闻名。
在唐代,山水游记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旨在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游者的感慨。
柳宗元的《山水游览志》即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柳宗元生于河南许昌,年轻时即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智慧。
他历任宰相、礼部尚书等职,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排挤,最终被贬谪至岭南地区。
在岭南期间,柳宗元游历各地,见证了许多风景名胜,并将其体验与感悟记录成《山水游览志》。
这部游记不仅展现了柳宗元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视角和深厚情感,也抒发了他在政治事业上的无奈和苦闷。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也受到唐代文人的欣赏和传颂,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被视为具有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受到人们的热爱与推崇。
2. 正文2.1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文学性特点柳宗元山水游记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其文学性特点在众多学者和文艺评论家的研究中得到了深入的探讨。
柳宗元的文学风格清新自然,与山水之美相互映衬,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文学性特点体现在其深厚的史诗气质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上。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
1.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那叫一个生动啊!就像《小石潭记》里写的那样,“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哇,他把鱼描写得活灵活现的,就好像它们在你眼前游来游去一样,这画面感是不是超强?
2. 他的描写特别细致入微呀!你看《始得西山宴游记》里对西山的描绘,把每一处景色都刻画得那么清晰,难道不是厉害得很吗?
3.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往往带着情感呢!比如在《钴鉧潭西小丘记》里,能感觉到他对那片山水的喜爱之情,这和我们喜欢一处美景时的心情不是很像吗?
4. 他的文字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哟!就像走进了《袁家渴记》里的世界,跟着他一起领略那里的奇妙景色,这感觉难道不神奇吗?
5. 柳宗元的作品总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呀!“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在《永州八记》里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让人沉醉其中,不是吗?
6. 他的游记很会营造氛围呢!读《小石城山记》的时候,真的能感觉到那种神秘的氛围笼罩着你,这创作能力简直绝了吧!
7. 柳宗元的文字很有魔力啊!能轻易地把你带入他笔下的山水世界,《捕蛇者说》虽然不完全是山水游记,但也展现了独特的魅力,你不想去感受一下吗?
8. 他的山水游记总带着一点淡淡的忧伤,像《江雪》里的那种孤寂,让人忍不住心疼,这情感表达得多到位哟!
9. 总之,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真是太棒啦!生动、细致、有情感、能带人入境,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魔力,还能表达出深深的情感,真的让人不得不佩服呀!。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
柳宗元继承了历代山水散文的特点并加以改进,创作了具有独立意义的山水游记,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为最佳。
这些作品形神毕肖地再现了山水景色的自然美。
如《小石潭记》等一系列游记,非常善于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进行细腻的工笔描绘,篇篇不雷同,自然景物充满着勃勃生机,画廊式地展现了永州的山水景色。
其次,柳宗元写景,但不客观的模山范水,而是写自己主观感受中的景物。
如“枕席而卧,则清冷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
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景完全融二为一。
在情景交融之外他还善于以山水景色自喻,例如《小石城山记》以小石城自喻等。
用山水景物的特点和遭遇来表现自己性格特点和思想状况。
山水景物性格化的写法是柳宗元对山水游记文学的一个发展。
再次,在情景交融、以山水自喻还不足以表现自己的感情时,柳宗元还善于加之以形象化的议论。
《小石城山记》中关于造物者之有无的议论,都大大开拓了读者的思路,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这种从描绘的景物形象出发,展开生动活泼、极富启发性的议论,是柳宗元为游记文学的发展又开辟一新的途径。
最后,精炼而不雕琢的、优美而不华糜的语言。
是柳宗元游记的又一特色。
其语言字凝句炼,简洁明快,善用短语,骈散相兼,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例如《小石潭记》等,都堪称这方面的典范。
使他的山水游记既象一幅色彩迷人的风景画,又像一首真挚深沉的抒情诗,充满诗情画意。
形成了清峻自然的独特风格,把山水游记推向了一个高峰。
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的特色
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的特色
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的特色在于它将诗意的文学精髓与山水游记的记叙融合在一起,以真实的、平实的语言抒发出“自然之美”、“人生之乐”的思想感情。
柳宗元山水游记表达了爱好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的精神原则。
文中以游览山水为主线,以自然生活为基础,以自然对美的深刻感受为中心点,充分体现了“随缘而游”的境界。
同时,柳宗元山水游记也风格古朴,能够把山水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社会景色也被描写得十分生动形象,借此,彰显了他对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景赏精神。
柳宗元在享受景色时也强调了民俗文化的描述,他不仅只是欣赏大自然,而是将自然、人文、社会等多重元素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特有的空间联系,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深厚的人文意蕴。
总之,柳宗元山水游记在文体上体现了其超越时空的风貌,以充满诗意的色彩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对这种文体的呈现,可以说是无可比拟的独特之处。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柳宗元(773—819)仅存一百余首,大部分作于贬官永州、柳州时期。
其诗歌内容主要是抒写谪贬的抑郁悲伤和思乡之情。
在贬谪期间所写的山水田园诗,主要写自己试图以清静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消除现实的困扰为内容。
1.诗歌特色⑴偏爱具凄冷意味和峭厉感意象,如“残月”、“枯桐”、“深竹”、“寒松”等。
⑵色彩选用上偏重冷色调,如“青碧”、“凝碧”、“阴草”等,使诗境阴暗幽冷。
⑶多形象尖利的词语,如“左右六翮利如刀”(《跂乌词》)。
暗淡的冷色调与词语尖利的峭硬结合,呈现出冷峭的风格特征,闪现着深沉凝重又孤傲高洁的生命情调。
2.人物传记的艺术特色⑴突出的特点:主人公多是社会上地位不高或被压迫的人物,如不愿承担赋税的捕蛇者,种树的老人。
⑵大多以真人真事为基础,但有的作品也带有若干虚构、寓言的成分,作了一定的夸张,其重情节、重细节处,明显地受唐代新兴的传奇小说的影响。
⑶着重描写的是人物的奇特之处,并通过人物奇特的举动写鲜明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塑造典型形象。
3.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⑴寓情于景,在景物描写之外单独的发议论和抒情,大量的情况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会在山水之美的艺术境界中。
以山川之美来反映自己的见弃,发抒他的愤怒,悲哀抑郁的情绪。
⑵把自己的感情移入自然之中,描绘出反映着自己审美理想的自然,表现出了一种诗情画意的自然美。
⑶捕捉自然事物最独特最精微的变化情态,予以生动的再现。
⑷峭拔的骨力和清冷的色调相糅合,构成其山水散文乃至其他众多作品的典型风格。
确立了这种体裁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
4.寓言散文的艺术特色⑴强烈的现实性和高度的概括性。
⑵善于绘声绘影,因物肖形,创造了比较完整的、个性化的寓言形象。
既集中动物本身的特征,形象鲜明生动,有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嘴脸,寓意深刻。
柳宗元山水散文的艺术特色
论柳宗元山水散文的艺术特色——以《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小石城山记》为例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贬谪到永州,在仕途和人生理想遭受重大打击之时,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作者通过别具一格的审美眼光,将永州那些不被前人所发现的山水美景用文字复刻,通过文字,那些山水仿佛能跃然纸上,发出泠泠清脆之声。
柳宗元的山水散文诗具有独特的魅力,是其散文中的精品,也是柳宗元在散文方面最突出的成就。
“柳宗元散文更著名的是他的山水游记。
这类作品,往往在景物描写之中,抒写了他的不幸遭际和他对于现实的不满。
他描写山水之乐,一方面借以得到精神安慰,同时也曲折地表现了对丑恶的现实的抗议。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
《永州八记》1是他的代表作。
”2本文就其中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小石城山记》为例,探析柳宗元山水散文的艺术特色。
一、色彩清雅、清冷动人大自然是色彩斑斓的,山水的美更是多姿多彩的,但在柳宗元的山水散文中,很少出现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作者大多使用白描的手法,淡淡勾勒出简单的线条,描绘出一幅幅色彩清雅,线条简单的山水画卷。
例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写“水尤清冽”,重点在于一个“清”字,是怎样的“清”才能称之为“尤清“呢?是堪比无瑕的美玉,还是胜过透明的冰块呢?如果是这样,未免过于俗套,不能更生动形象的体现小石潭的“尤清”之美。
作者行文的巧妙在于简单的通过三句话,借游鱼、光影来衬托出水的“清”。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百许头小鱼儿在谭中游来游去,不像是在水中,更胜似在空中浮游,看起来毫无依托,可见水清已近似透明;又写太阳光照在水底,那些水底石头上的鱼影,清晰可见,水仿佛变得虚幻起来。
水的清,本来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虚景,通过游鱼、光影反衬出了水之“清”,使人们的眼前仿佛真切的出现了一潭清澈见底的近乎透明的水,一股凉爽的气息拂面而来。
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的特色
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
的特色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答:柳宗元散文中最见精彩的部分是山水游记,共有20多篇,大多写于被贬永州之后,其中“永州八记”最负盛名。
“永州八记”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8篇。
这是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一块丰碑,标志着我国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最高成就。
(1)柳宗元是开创我国山水散文天人合一意境的第一人。
柳宗元的山水散文,不仅是借助于大自然来表现人的一般情感思想,而且是借以表现人的天人合一情思,形成山水自然之美与天人合一情思相融合的散文意境。
(2)他的山水游记不但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寄托了自己抑郁的情怀,借物写心,借写山水来抒幽愤,表现出较为深刻的思想意义。
(3)他善于选取不为人知、不被人识的掩埋于恶木秽草丛中的奇异小巧之景,经过一丝不苟的精心刻画,展现出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之美,反映出他高洁、幽静、清雅的情趣。
(4)他的山水游记语言精炼生动,简洁明快,善用短语,骈散相兼,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丰富的语汇和精微的观察,把山水写得各具形态、栩栩如生。
喜用“幽”、“奇”、“怪”、“异”、“奥”等字词表现景物。
浅谈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 作文
浅谈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作文
得嘞,咱今儿就来说说这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的特点。
柳宗元这人啊,他可是咱唐代的文学大家,那山水游记写得可是别有一番风味。
他写的游记啊,讲究个“以景写情,以情入景”。
咱就说他写的那《永州八记》吧,每篇都像是画儿一样,把永州的山山水水都给描绘得活灵活现的。
这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啊,有个特点,就是语言精炼,但又不失生动。
他用的词儿都是咱们老百姓能听懂的,但组合在一起,就让人感觉到那山那水都好像在眼前似的。
比如他写那溪水,就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简单几个字儿,就把那溪水的清澈给写出来了。
再有啊,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还特别注重情感表达。
他写的不光是山山水水,更是他自己心里的那份情感。
比如说,他写到被贬官到永州的经历,那种孤独、苦闷的情感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但呢,他又能从自然中找到慰藉,那种豁达、超脱的情感也体现在他的游记里。
总的来说啊,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就是既生动又精炼,既写景又抒情。
他用自己的笔触,把咱们大自然的美景和他个人的情感都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让咱们读着就好像是跟着他一起游历山水似的,那叫一个过瘾啊!。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柳宗元《山水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山水游记散文作品,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创山水游记的文学形式:《山水游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以个人游记为主线的山水游记散文。
柳宗元以第一人称述说了他游览朗州山水的经历,通过描写山川风物、叙述游览感受以及抒发游览心情,展示了对山水景致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山水游记》不仅开启了后世以人为中心、以情为元素的山水游记散文的写作传统,而且对后世山水画以及诗词创作都有重要影响。
3.注意观察细节,以写风物见长:柳宗元以写风景为主要手法,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感性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山川风物的细致之美。
他写树,描绘了树木的样貌、岁月的脉络和生命的力量;他写水,笔下流淌的水波翻腾、奔腾的河流给予人以宏大的气象感;他写鸟,生动地刻画了飞翔的鸟儿的羽翼、姿态和灵动的神情;他写云,以形象的意象写出了云的变幻无常、轻盈飘逸的特性。
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他将自然景色描摹得入木三分,给人视觉上的享受和感性上的震撼。
4.运用寓意象征,增强艺术感染力: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中融入了丰富的寓言寓意象征元素,增强了作品的叙述艺术感染力。
他通过以物喻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进行启示,表达出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例如,他将江河比喻为人的志向和抱负,树木比喻为人的聪明才智和生命力,石头比喻为人的坚韧和固执,这种象征手法深化了作品的意义层次,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5.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韵律美感: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语言简洁明快,字句精练,富有韵律美感。
他通过简洁的笔触和凝练的文字,达到了抓住读者的精神和感性的目的。
这种韵律美感的运用使得《山水游记》具有很强的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的口语化特点,增强了读者对作品的对称性和和谐感受。
总的来说,《山水游记》是一部真实、深入、抒发情感与人生思考并兼具艺术性的山水游记散文作品。
它以个人经历为基础,通过观察自然,抒发情感,寄托哲理,寓意象征等手法,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山川风物,表达了对美好人性和和谐社会的向往,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和价值。
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点鉴析
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点鉴析
柳宗元以山水为主题的《游记》,彰显了“诗酒乐府”理论的完
整性和全面性。
其文学艺术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承载唐宋文化集大成者的风格。
柳宗元所创作的《游记》,实质上是中国唐宋文化及其精华在书写艺术中得以总结和发挥的杰出作品。
他将唐宋文化与自然风光结合起来,塑造了一种富有唐宋文化精髓、又融入了古代汉族民间习俗的独特文化气质。
二是“思想文学相结合”的技巧。
柳宗元以风物描绘抒发自己的哲学思想,力图把美学观念和诗歌结合起来,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诗意的艺术美感。
他用对山水游览的细腻描写将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思考表达出来,使得景色和思想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完整的艺术感染力。
三是以“精神境界”为主题的审美思想。
从柳宗元的《游记》中可以看出,他的审美思想强调的是超越物质欲望之外的更高层次的精神感受。
他定义了一种形而上思想,就是“古今趋无遗、境界至极、其物甚精而一也”。
他的文学创作以此为追求的目的,着力表现出一种把艺术意象表达为“清新”的唯美审美。
四是隐喻式诗意的高超技巧。
柳宗元在描写山水景物时,经常采取隐喻性的语言表达,使艺术充满象征意义,他把自然界的山水变成了他对古人文学的呼应。
隐喻式的写意,令文学创作充满了诗的美感,令艺术更加精妙绝伦。
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点简述
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点简述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点简述柳宗元面对巨大的政治挫折,感伤苦闷,也曾乞怜请托过人,但其主流是不动摇、不后退,执着于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不止一次地宣称:“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虽万受弃,不更乎其内”,表现出坚持自己心志和操守的不屈性格。
在这种精神状态影响下,他在游记中又特别喜欢描绘大自然的奇特美,刻怪异特立的景致。
他在《始得西山宴游记》里从各个侧面对西山的“怪特”作了生动具体的描写后,忽然插入一句:“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显然,这句话别有寓意。
柳宗元好写自然山水的“异态”、“怪特”是深有寄托的。
柳宗元的游记还喜欢写改变自然界的荒芜面貌,开辟奇美景观的过程。
几乎每一篇游记都不厌其烦地提到除去秽,露美显奇之事。
如《潭西小丘记》写道:“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其对“粪除”的过程每文必谈,似乎是有深意的。
2、观察细腻,体验深切,文笔精细秀美,语言清丽流畅。
括地说,柳宗元以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几乎能够捕捉住大自然任何美妙动人之处,他那丰富的想象力,又赋予山水景物以活的生命力,并以清新峻洁的语言,恰切生动的比喻,把自然景色细致入微、形神毕肖地再现出来,达到了“文中有画”的境地。
柳宗元模山范水,做到了鲜明生动,肖物传神。
“柳州集中第一得意之笔”,写生动的特点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近代林说:“一小小题目(《小石潭记》),至于穷形尽相,物无遁情,体物直到精微地步矣。
”柳宗元之所以能写山水入神主要是由于他徜徉在永、柳山水之间时,常常精心体察,不仅“能使是物了然于心”,细致地掌握景物的特征,而且“能了然于口与手”,通过文字把景物的精妙之处充分地表现出来。
他的游记中,写得最多的是山和水,而各篇所写山和水毫不相同、千姿百态,其间细微差别都表露无遗。
柳宗元洞幽烛微地写出自然景观的千差万别,刘熙载说:“柳州记山水”,“无不形容尽致,其自命为‘牢笼百态’固宜。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诗性美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诗性美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在唐宋散文中,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以其幽愤凄美的诗情、情景交融的诗境、浓郁悠绵的诗味凝聚了它不朽之魅力,构成了它独特的诗性美。
这也是柳宗元游记散文的艺术特色所在。
诗在本质上是蕴含情感的。
感情充沛,是诗最主要的特征。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已不是客观地摹写山水,而是赋予了其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这种情感充盈在山水游记之中,使之具有了诗情。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至永州。
作为一个充满激情和抱负的政治改革家,突然身陷绝境,柳宗元进入了人生的最低谷。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柳宗元《冉溪诗》)。
妻子早逝,没再续娶,未有子女以尽封建“无后为大”的孝道,更增添了精神上的痛苦,恶劣的自然环境又造成他身体的痛苦,他的精神更陷于孤独惶恐和焦虑之中。
种种不幸和痛苦让生性“俊杰廉悍”(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坚毅执著的柳宗元幽愤难抑,只有向山水寻求解脱,“闷则出游”(《与李翰林建书》),“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明代茅坤可谓深知柳子厚:“与山川两相遭:非子厚之困且久,不能以搜岩穴之奇;非岩穴之怪且幽,亦无以发子厚之文。
”(《唐宋八大家文钞?柳柳州文钞》卷七) 柳宗元笔下山水皆柳之山水,充满了幽凄冷峻、孤傲不逊、愤世嫉俗的强烈感情。
愚溪处“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也”,却“无利于世”,形似自责自抑,实乃愤愤之词,可又表现得含蓄深婉,似溪水婉转而至。
再如《钴潭西小丘记》中云: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哎呀,真是个宝藏呀!这篇文章一开篇,就让人感觉像走进了一幅活生生的山水画。
柳宗元可不是一般人,他用文字描绘出的山水,简直让人想立刻背上行囊,去亲身体验一下。
那种写景的细腻程度,让人不得不佩服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
山呀,水呀,树呀,鸟呀,统统都在他笔下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能跳出来和你打个招呼。
你知道吗,柳宗元特别喜欢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他把自然描绘得活灵活现。
比如他描写山的时候,常常用“高耸入云”这种夸张的说法,让你瞬间感受到那种巍峨的气势。
还有那些潺潺流动的小溪,听着就让人心里一阵清凉,真想在水边坐下来,喝杯茶,发发呆。
他写的那些景,真的是让人心神向往,仿佛耳边都能听到风儿的低语,树叶的窃窃私语,完全是一种灵动的感觉。
而且呀,柳宗元的作品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光是看景不够,他还把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巧妙地融入其中。
那些自然景象不仅仅是背景,更像是他的心灵镜子,反射出他对世事的感悟。
比如说,他常常在山水间思考人生的得失,悲欢离合。
感觉就像是在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你的心情如何,自然也会与你共鸣。
再说说他用词的技巧,哎,真是妙不可言。
柳宗元喜欢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却又有种优雅的气息。
虽然看似轻松,实际上他每个字都像是在下功夫。
比如他描写春天的景色时,字里行间透着生机,仿佛那些花儿在呼喊:“快来看看我们吧!”让人忍不住想要跳进去,和大自然一起“嗨”起来。
另外呀,柳宗元的情感也是一绝,他的作品中总是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他写山水的时候,常常带着一种“我爱你,我愿意为你付出”的感觉。
就好像他在和山水对话,诉说着自己的情感,真的让人感觉特别温暖。
读他的文字,仿佛和老朋友在聊天,心里暖暖的。
说到山水游记的结构,柳宗元也很有一套。
虽然看似随意,但实际上却有条理。
文章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主题,有山,有水,有情,层层递进,给人一种逐渐深入的感觉。
浅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
・5 4・ 北方文学杂 志欢 迎投稿 : b f w x b i b @1 6 3 . c o m
下接 ( 第6 4页 )
总 之 ,无论是 郁愤 填膺 时 的憎 山恶 水 ,还 是 一人独 游 时 的感 山悟 水 ,柳 宗元 对 山水 的描 写 绝不千 篇一 律 ,而是 变 化 多端 ,形象生 动 ,让人 仿佛置 身 其中 ,身临 其境 ,耳 边响起 流水 的声 音 ,眼前浮 现怪石 的形状 ,任凭 衣角 连 同 树叶 、草木 随风 飘舞 ,任凭 阵阵香 气飘 入鼻 中 ,只有大 自 然有 这样 的力量 ,使人 暂 时忘 却烦恼 不快 , 以虚 静 的心神 达到 与 自然 的合 一 ,正是柳 宗元在 《 钴 镯潭 希小 丘记 》 中 所说 “ 清冷 之状 与 目谋 ,潜潜之 声与 耳谋 ,悠然 而虚 者与 神谋 ,渊然 而静者 与心谋 ”的境 界 。 二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柳 宗元 的 山水 游 记 不仅 上 承 郦 道 元 《 水 经注 》 的成 就 ,体现 了他 对 自然 风光 观察 体味 的深刻 细致 ,而且 又有 了新 的突破 ,他 把 自己的 身世 情感 溶 化于 自然景 物之 中, 在 描写 中贯注 了一 股浓烈 的寂 寥心 境,使 山水 也具有 了他 的思想性 格 ,从而借 对 山水 的传 神 写照来 表现 一种永 恒 的 宇 宙情怀 。 在柳 宗元 主要 写于永 州贬 所 的山水游 记 中 ,大 都呈 现 的是奇 异美 丽却遭 人忽 视、为 世所 弃 的 自然 山水 。作者 或 借 景抒 情 ,借 “ 弃地 ”来 表现 自己虽才华 卓著 却不 为世 用 而 被远 弃遐荒 的悲剧命 运 。 如 《 小石 城 山记》就 是对 小石 城 山的被冷 落深 表惋 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点简述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一、对古文运动的贡献与散文创作实绩
柳宗元在古文运动中的贡献是与韩愈连在一起的,他们在散文创作上有着众多的开拓,这里概述最主要的两个方面。
一是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散文美学规范。
韩、柳在文学观念上否定了六朝的“文笔”之分,把散文引入了杂文学的发展路途。
从辞采来说,韩、柳既一致反对“绣绘雕琢”、“类乎俳优者之词”的骈文末流,又在自己的文章中尽量吸收骈文的优长,用不少整齐有力的四字句夹杂于散体文句之间,造成长短错落、音调铿锵的声情效果,“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和”(韩愈《送权秀才序》)。
就柳宗元来说,他力主博采众长而自铸伟词,在写作
时“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对遣词造句和文势的营造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并对一些常用助字的性质和作用予以辨析,“所谓乎、欤、耶、哉、夫者,疑辞也;矣、耳、焉、也者,决辞也”(《复杜温夫书》),其主要目的乃在于严格语言文辞的使用标准,避免歧义。
二是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
读韩、柳的散文,会感到一股股迎面扑来情感浪潮,会感到令人神摇魄动的鲜活灵魂和生命力。
具体来说,柳宗元文如崇山峻岭,简古峭拔,立意精警。
他的书信,充溢着椎心泣血的身世之悲;他的游记,渗透了人与自然的亲和之情;他的不少论说文则具有“笔笔锋刃,无坚不摧”的特点,令人读来,如亲眼目睹他“隽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韩愈《柳子厚墓志铭》)那慷慨激切的英姿,而又领略到很强的艺术之美。
总之,唐代散文到了韩、柳这里,可以说是竖起了一道明确的界碑。
此前,文多平庸、苍白,较少感染力;至韩、柳而面目为之一变,于浑厚坚实中寓有一气贯注的精神气脉和情感力量,展现出异常鲜明的个性特征。
柳宗元一生置身偏远贬所,他从别一角度冷静地思考着各类哲学、政治、社会、人生问题,写出了《贞符》、《封建论》、《时令论》、《断刑论》、《天说》等一系列哲学论文。
也写出一批闪耀着思想火花而又
意味隽永的短篇杂文,他的杂文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正话反说,借问答体抒发自己被贬被弃的一怀幽愤,如《答问》、《起废答》、《愚溪对》等。
二是巧借形似之物,挟击政敌和现实,如《骂尸虫文》、《宥蝮蛇文》、《憎王孙文》、《斩曲几文》等。
柳宗元的寓言文大都结构短小而极富哲理意味,如《三戒》、《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黔之驴》等。
柳宗元的传记文与抒情文也颇有佳者,如《捕蛇者说》、《段太慰逸事状》、《童区寄传》、《祭吕衡州温文》等。
二、“山水游记”创作实绩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
作者被贬永州期间,为排遣忧闷,常寻幽探胜,寄情山水,并形诸笔墨,其中以“永州八记”为著。
这八篇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以及《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另有《游黄溪记》等。
翻阅柳宗元这些主要写于永州贬所的记游之作,会突出地感觉到其中呈现的大都是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自然山水。
在描写过程中,作者有时采用直接象征手法,借“弃地来表现自己虽才华卓荦却不为世用而被远弃遐茺的悲剧命运”,但多数情况下,则是将表现与再现两种手法结合起来,既重自然景物的真实描摹,又将主体情感不露痕迹地融注其中,令人于意会中领略作者的情感指向。
柳宗元还善于选取深奥幽美型的小景物,经过一丝不苟的精心刻画,展现出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之美。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美不
自美,因人而彰”。
即通过文学家的发掘、加工和再创造,将那些罕见的胜境传给世人,以免“贻林涧之愧”。
他要用自己的全副精力和才情,去“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借以安顿他那悲哀苦闷的灵魂,并从中获得些许凄美的怡悦。
三、“山水游记”的两大特点
1、不为写山水而写山水,而把自己的悲愤积郁的情感寄托于其中。
身世遭遇和环境的压迫,造成心理的变异,长歌当哭,强颜为欢,聊为优游,乐而复悲。
郁愤填膺时,憎山恶水,以山水为“狴牢”;一人独游时,又与之同病相怜,并借山水之“幽幽”、“窅窅”以“处休”、“观妙”。
从宣泄悲情到艺术地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
概括地说,柳宗元游记在摹写境界,描绘自然山水美的时候,具有独具的审美特征,那就是他喜欢写清幽深邃之景,遭遗被弃之地,怪异特立之物,除恶去秽之事。
善于精细形象地写出奇峭幽冷的境界,是柳宗元游记的创造,而他这种独特的审美追求则是由他内在的精神世界所决定的,即为他遭贬后孤寂失意心情的深刻反映,是他被冷落后抑郁忧愤心态的曲折外化。
柳宗元本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也有杰出的才能,但由于他参加了永贞革新遭致失败,被远贬茺州,成了一名“僇人”,从此有才不得施展,有志不得实现,一种被遗弃的失落感严重地困扰着他,这种心情寄之于他的游记就表现为喜欢写被弃不售的美好事物。
《钴鉧
潭西小丘记》“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一段,真可说是血泪之词。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