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心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概念
大学生学习心理
学习一词,我国古代文献中早就有之,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否?”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代儒家的学习观 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学习与练习、学习与情感、学习与思维的关 系。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学习仍无一个统一的概念。
长期以来,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哲学家从不同的观点角度提 出了学习的定义:桑代克说:“人类的学习就是人类本性和行为的改 变,本性的改变只有在行为的变化上表现出来。”(1931);加涅 说:“学习是人类倾向或才能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 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之为成长过程”(1977);希尔加德 说:“学习是指一个主体在某个现实情境中的重复经验引起的,对那个 情景的行为或行为潜能变化。不过,这种行为的变化不能根据主体的先 天反应倾向、成熟或暂时状态(如疲劳、醉酒、内趋力)来解释 的”(1987)。国际教科文组织在1987年所作的《学习,财富蕴藏其 中》报告中指出:学习是指个体终身发展终身教育的理念。”
二、 学习动机的作用 对大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学习动 机决定着学习方向,学习动机是以学习目的为出发点的,它是推动学生 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而努力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学生 自然不会产生动机力量,因此,学生动机首先要求学生懂得为什么学, 朝着什么方向努力;第二,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过程,学生是否能持之 以恒,差异在学习动机,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于1980年全面探讨了有 关动机研究得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与对这项任务的动 机水平为正相关”;第三,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效果。沃尔伯特研究了 动机水平与学习成就的关系后得出“学习动机越强烈的被试,其学习成 绩越好,其正相关达98%”。 三、 学习动机的分析 1.学习的目的性 学习目的,是指学生进行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或实现的目标。学习 动机人微言轻促使学生达互学习目的的动因,就是以某种学习目的为出 发点的,只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保持高 度的学习自觉性,因此,学习目的作为产生和保持学习动机的因素,在 学习行为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习目的有远大与短近之分,远大的学习目的是建立在社会需要的 基础之上的,例如“为祖国富强而学习”。浅近的学习目的是以学习的
我们认为,学习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学习是人 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训练而获得的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 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 的心理变化。在这个定义中,体现了四个论点:一是学习是动物和人共 有的心理现象,虽然人的学习是相当复杂的,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区 别,但不能否认动物也有学习的;二是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 得的;三是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不仅是外显行 为的变化(有时并不显著),也有内隐行为或内部过程的变化,即个体 内部经验的改组和重建,这种变化不是短暂而是长久的;四是不能把个 体一切变化都归为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活动产生的变化才是学习(例由 于疲劳、生长、机体损伤以及其他生理变化所产生的变化都不是学 习)。
大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的,有以下特点:一是 学习主体的变化,中、小学时期的学习以教师为主,以教师组织教学为 主,大学生学习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大学 的学习带有一定的创造性,即学生不仅能举一反三,还能提出自己的独 到见解,活化所学知识;二是学习的自主性,无论从学习内容、学习时 间及学习方式都更加强调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承担角色;三是学习的专业 性,大学生的学习是在确定了基本的专业方向后进行的,因此其学习的 职业定向性较为明确,即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所进行的 学习;四是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素质的培养并重。目前正在进行的高等 教育改革一再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智慧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无知必 然无能,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那种只重视学生学习具有实用价值的 知识,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必须摒弃。
第二类从内部与外部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凡是大学生根据自 身的意志、兴趣、爱好而进行学习的动机因素都是内部动机,如明确的 学习目的与强烈的求知欲是内部动机力,它具有持久性、主动性等特 点;与此相反,在外因的驱使下,如由家长、教师等一些学习者以外的 人所提供的赏罚手段或诱因来推动其学习者学习,称为外部动机它是短 暂的,引起的学习是被动的。
二、大学生学习 学生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人需要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
达到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的目标。三字经上曾说:“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的学习属于狭义的学习,其学习过程有独特性。其一学习的学 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即间接 的知识,在学习中会有发现与创造,但其主要内容还是学习前人积累的 知识与经验;二是学习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 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为前提的;三是学生的学习是 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与经验,重要的是间接经验的学习与掌 握,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服从于学习目的的;四是学生的学习不但要掌握 知识经验与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品德及促进健康个性的发展,形 成科学的世界观。
四、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学习动机既是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 反映。 1) 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2) 成熟与年龄特点 3) 学生的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 4) 学生的志向水平与价值观 5) 学生的焦虑程度 外部条件
1) 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 2)教师的榜样作用 交往动机是指人们愿意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建立友谊关系的需要, 在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交往动机表现在主动参与探索讨论,喜欢与其他 同学交流学习问题。麦基奇的研究表明,在热情、友好热爱学生的教师 负责的班级,交往动机高的学生占多数,在对学生冷淡、缺乏热情、友 好的教师的班级中,交往动机低的学生占多数,共学习成绩稍好于交往 动机高的学生。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学生的交往需要相互作用, 从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以“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所有这些都与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有 着密切的联系,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能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 用。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的动机,是由对学习的 直接兴趣,对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引起的,如大学生为获得学 位、通过某门课的考试而学习,其作用短暂而不稳定,容易受情景变化 而变化。
三、学习的类型 对学习活动进行分类,有利于认识论不同的类型的学习特点及其特 殊规律,便于提高学习的效果。但是,由于学习本身的复杂性,分类有 一定困难,加上心理学家们对学习所持的观点和对学习进行分类的角度 不同,意见就不一致。 (一)潘菽的分类: 1.知识的学习,包括学习知识时的感知和理解等; 2.技能和熟练的学习,主要指运动的、动作的技能和熟练; 3.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2.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为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 向,这种倾向是与一定的情感体验相结合的,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 最活跃、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因素。值得指出的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 就有的,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事物本身 的特性。凡是相对强烈、对比明显、不断变化,带有新异性和刺激性的 事物都会引起人们的兴趣;二是人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能满足人们获得 新知识,如实用的计算机、外语等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人对事 物的愉快体验,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别人承认,或内在的满足等积 极情感体验,会加强学习兴趣的稳定性。 教师在学习中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教师的人格影响力、知识 水平、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与多样性,教学难易安排等。 3.成就动机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成就动机作为一种理论最早于1961年由麦克 莱兰提出,阿特金森进一步提出,人们在成就动机强度上的差异可以用 避免失败来解释。有成功倾向的人善于确立适中的奋斗目标,避免失败 倾向的人常常把目标定得偏高或偏低。 成就动机归因分析。一般来说,大多数学生将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 归因于四种因素即学习能力,努力程度(内归因),学习的难度水平和 运气(外归因)。低成就动机的学生常把成功归为好运气,失败归为自 己的学习能力差;而高成就动机的学生常将成功归为个人的能力与努力 程度,将失败归为功夫不够,这类学生失败并不能降低他们的自信心与 对成功的期待水平,反而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自 我观念,掌握正确的归因方式。研究结果也表明,成就动机与学习行为 成正相关,即成就动机在学习中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它与学生的学习
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一)态度与学习 态度是指一个人对人、对事、对物和某种活动所持有的一种接近或 背离、拥护或反对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它包括认识、情感与意向三种 成份。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 理倾向。在实践中反复证明其重要。 (二)情感与学习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将学习分为三个不同层次认识,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个层次呈递进状态,乐学是最高层次的 学习热情。现代的教育实践也表明,与学习相联系的情感活动主要有以 下特点: 其一,情绪逐步向情操发展。情绪的表现形式有激情、心境与热 情,统称为情绪状态,而情操是习得的、比较高级、比较复杂的情感, 它与人的社会需要联系,表现方式人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统称为高 级社会情感,在学习中适应的激情、良好的心境和饱满的热情是学习的 重要心理品质,而情操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是个体取得学业成就的 先决条件。 其二,情感与认识相互促进,相互干扰。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的 产生并非单纯的由生理激活状态决定,必须通过人的认识活动的“折 射”才能产生。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情绪三因素说”即刺激作 用、生理因素与认知因素。人的情感随着认识的发展而发展,认识越丰 富,则情感越丰富、越深刻。与此同时,人的认识又可以反作用于人的
构; 6. 评价,根据内部的证据或外部的标准作出判断;
学习动机 一、动机及类型 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行动倾向。它是激励或推动人 去行动以达王以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因。大学生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 的内部力量,也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 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 学习动机一般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学习动机从作用久暂性看, 有间接的远景性学习与机与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前者是也社会意义相联 系的动机,这是社会要求在大学生学习中的体现,如青年马克思为人类 幸福而奋斗的人生目标是在中学时代确立的,早年周恩来“为中华崛起 而读书”的理想,毛泽东将理想称为“人生之鹄”;八十年代大学生的
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二)加涅的分类(学习效果) 1. 言语信息的学习 2. 智慧技能的学习 3. 认知策略的学习 4. 态度的学习 5. 运动技能的学习 (三)布卢姆的分类 其分类是为了用于课程设计,因而以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为出发 点,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领域的学习 分为六类: 1. 知识,对知识的简单回忆; 2. 理解,对解释所学的认识; 3. 应用,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概念和规则; 4. 分析,区别和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 5. 综合,把思想重新综合为一种新的完整的思想,产生新的结
毅力、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成正相关。 韦纳的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分析:
控制点
稳定程度
稳定的
源自文库
不稳定的
内部的
能力:
成功 “我很聪明”
失败 “我很笨”
努力: “我下了功夫” “我实际上没下功
夫”
外部的 任务的难度 成功 “这很容易” 失败 “这太难能了”
运气: “我运气好” “我运气不好”
归因理论的基本结论:1)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 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 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少,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 缺少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 气不好时,产生的愧疚则较少。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对成功 或失败增值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 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2)在付出同 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3)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更 高评价,而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应受到最低评价,韦纳强调内部、稳定 的可控制的维度。
具体活动或具体教学要求相联系的,如准确理解某个词的含义就是课堂 教学要求的反映。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长远明确的目标,又要 有短近具体的学习目的,后者是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成功地达到 远大学习目的的关键。
确定具体的学习目的时,应掌握三个原则,一是求近不求远,要完 成某项学习是眼前的事而非距离指向未来的学习目标。二是具体明确而 非笼统模糊,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不能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分析个 体情况,制订具体的学习目的,具有适中的挑战性。
大学生学习心理
学习一词,我国古代文献中早就有之,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否?”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代儒家的学习观 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学习与练习、学习与情感、学习与思维的关 系。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学习仍无一个统一的概念。
长期以来,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哲学家从不同的观点角度提 出了学习的定义:桑代克说:“人类的学习就是人类本性和行为的改 变,本性的改变只有在行为的变化上表现出来。”(1931);加涅 说:“学习是人类倾向或才能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 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之为成长过程”(1977);希尔加德 说:“学习是指一个主体在某个现实情境中的重复经验引起的,对那个 情景的行为或行为潜能变化。不过,这种行为的变化不能根据主体的先 天反应倾向、成熟或暂时状态(如疲劳、醉酒、内趋力)来解释 的”(1987)。国际教科文组织在1987年所作的《学习,财富蕴藏其 中》报告中指出:学习是指个体终身发展终身教育的理念。”
二、 学习动机的作用 对大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学习动 机决定着学习方向,学习动机是以学习目的为出发点的,它是推动学生 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而努力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学生 自然不会产生动机力量,因此,学生动机首先要求学生懂得为什么学, 朝着什么方向努力;第二,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过程,学生是否能持之 以恒,差异在学习动机,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于1980年全面探讨了有 关动机研究得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与对这项任务的动 机水平为正相关”;第三,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效果。沃尔伯特研究了 动机水平与学习成就的关系后得出“学习动机越强烈的被试,其学习成 绩越好,其正相关达98%”。 三、 学习动机的分析 1.学习的目的性 学习目的,是指学生进行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或实现的目标。学习 动机人微言轻促使学生达互学习目的的动因,就是以某种学习目的为出 发点的,只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保持高 度的学习自觉性,因此,学习目的作为产生和保持学习动机的因素,在 学习行为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习目的有远大与短近之分,远大的学习目的是建立在社会需要的 基础之上的,例如“为祖国富强而学习”。浅近的学习目的是以学习的
我们认为,学习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学习是人 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训练而获得的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 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 的心理变化。在这个定义中,体现了四个论点:一是学习是动物和人共 有的心理现象,虽然人的学习是相当复杂的,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区 别,但不能否认动物也有学习的;二是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 得的;三是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不仅是外显行 为的变化(有时并不显著),也有内隐行为或内部过程的变化,即个体 内部经验的改组和重建,这种变化不是短暂而是长久的;四是不能把个 体一切变化都归为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活动产生的变化才是学习(例由 于疲劳、生长、机体损伤以及其他生理变化所产生的变化都不是学 习)。
大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的,有以下特点:一是 学习主体的变化,中、小学时期的学习以教师为主,以教师组织教学为 主,大学生学习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大学 的学习带有一定的创造性,即学生不仅能举一反三,还能提出自己的独 到见解,活化所学知识;二是学习的自主性,无论从学习内容、学习时 间及学习方式都更加强调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承担角色;三是学习的专业 性,大学生的学习是在确定了基本的专业方向后进行的,因此其学习的 职业定向性较为明确,即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所进行的 学习;四是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素质的培养并重。目前正在进行的高等 教育改革一再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智慧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无知必 然无能,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那种只重视学生学习具有实用价值的 知识,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必须摒弃。
第二类从内部与外部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凡是大学生根据自 身的意志、兴趣、爱好而进行学习的动机因素都是内部动机,如明确的 学习目的与强烈的求知欲是内部动机力,它具有持久性、主动性等特 点;与此相反,在外因的驱使下,如由家长、教师等一些学习者以外的 人所提供的赏罚手段或诱因来推动其学习者学习,称为外部动机它是短 暂的,引起的学习是被动的。
二、大学生学习 学生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人需要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
达到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的目标。三字经上曾说:“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的学习属于狭义的学习,其学习过程有独特性。其一学习的学 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即间接 的知识,在学习中会有发现与创造,但其主要内容还是学习前人积累的 知识与经验;二是学习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 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为前提的;三是学生的学习是 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与经验,重要的是间接经验的学习与掌 握,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服从于学习目的的;四是学生的学习不但要掌握 知识经验与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品德及促进健康个性的发展,形 成科学的世界观。
四、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学习动机既是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 反映。 1) 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2) 成熟与年龄特点 3) 学生的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 4) 学生的志向水平与价值观 5) 学生的焦虑程度 外部条件
1) 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 2)教师的榜样作用 交往动机是指人们愿意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建立友谊关系的需要, 在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交往动机表现在主动参与探索讨论,喜欢与其他 同学交流学习问题。麦基奇的研究表明,在热情、友好热爱学生的教师 负责的班级,交往动机高的学生占多数,在对学生冷淡、缺乏热情、友 好的教师的班级中,交往动机低的学生占多数,共学习成绩稍好于交往 动机高的学生。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学生的交往需要相互作用, 从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以“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所有这些都与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有 着密切的联系,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能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 用。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的动机,是由对学习的 直接兴趣,对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引起的,如大学生为获得学 位、通过某门课的考试而学习,其作用短暂而不稳定,容易受情景变化 而变化。
三、学习的类型 对学习活动进行分类,有利于认识论不同的类型的学习特点及其特 殊规律,便于提高学习的效果。但是,由于学习本身的复杂性,分类有 一定困难,加上心理学家们对学习所持的观点和对学习进行分类的角度 不同,意见就不一致。 (一)潘菽的分类: 1.知识的学习,包括学习知识时的感知和理解等; 2.技能和熟练的学习,主要指运动的、动作的技能和熟练; 3.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2.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为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 向,这种倾向是与一定的情感体验相结合的,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 最活跃、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因素。值得指出的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 就有的,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事物本身 的特性。凡是相对强烈、对比明显、不断变化,带有新异性和刺激性的 事物都会引起人们的兴趣;二是人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能满足人们获得 新知识,如实用的计算机、外语等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人对事 物的愉快体验,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别人承认,或内在的满足等积 极情感体验,会加强学习兴趣的稳定性。 教师在学习中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教师的人格影响力、知识 水平、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与多样性,教学难易安排等。 3.成就动机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成就动机作为一种理论最早于1961年由麦克 莱兰提出,阿特金森进一步提出,人们在成就动机强度上的差异可以用 避免失败来解释。有成功倾向的人善于确立适中的奋斗目标,避免失败 倾向的人常常把目标定得偏高或偏低。 成就动机归因分析。一般来说,大多数学生将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 归因于四种因素即学习能力,努力程度(内归因),学习的难度水平和 运气(外归因)。低成就动机的学生常把成功归为好运气,失败归为自 己的学习能力差;而高成就动机的学生常将成功归为个人的能力与努力 程度,将失败归为功夫不够,这类学生失败并不能降低他们的自信心与 对成功的期待水平,反而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自 我观念,掌握正确的归因方式。研究结果也表明,成就动机与学习行为 成正相关,即成就动机在学习中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它与学生的学习
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一)态度与学习 态度是指一个人对人、对事、对物和某种活动所持有的一种接近或 背离、拥护或反对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它包括认识、情感与意向三种 成份。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 理倾向。在实践中反复证明其重要。 (二)情感与学习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将学习分为三个不同层次认识,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个层次呈递进状态,乐学是最高层次的 学习热情。现代的教育实践也表明,与学习相联系的情感活动主要有以 下特点: 其一,情绪逐步向情操发展。情绪的表现形式有激情、心境与热 情,统称为情绪状态,而情操是习得的、比较高级、比较复杂的情感, 它与人的社会需要联系,表现方式人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统称为高 级社会情感,在学习中适应的激情、良好的心境和饱满的热情是学习的 重要心理品质,而情操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是个体取得学业成就的 先决条件。 其二,情感与认识相互促进,相互干扰。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的 产生并非单纯的由生理激活状态决定,必须通过人的认识活动的“折 射”才能产生。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情绪三因素说”即刺激作 用、生理因素与认知因素。人的情感随着认识的发展而发展,认识越丰 富,则情感越丰富、越深刻。与此同时,人的认识又可以反作用于人的
构; 6. 评价,根据内部的证据或外部的标准作出判断;
学习动机 一、动机及类型 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行动倾向。它是激励或推动人 去行动以达王以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因。大学生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 的内部力量,也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 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 学习动机一般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学习动机从作用久暂性看, 有间接的远景性学习与机与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前者是也社会意义相联 系的动机,这是社会要求在大学生学习中的体现,如青年马克思为人类 幸福而奋斗的人生目标是在中学时代确立的,早年周恩来“为中华崛起 而读书”的理想,毛泽东将理想称为“人生之鹄”;八十年代大学生的
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二)加涅的分类(学习效果) 1. 言语信息的学习 2. 智慧技能的学习 3. 认知策略的学习 4. 态度的学习 5. 运动技能的学习 (三)布卢姆的分类 其分类是为了用于课程设计,因而以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为出发 点,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领域的学习 分为六类: 1. 知识,对知识的简单回忆; 2. 理解,对解释所学的认识; 3. 应用,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概念和规则; 4. 分析,区别和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 5. 综合,把思想重新综合为一种新的完整的思想,产生新的结
毅力、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成正相关。 韦纳的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分析:
控制点
稳定程度
稳定的
源自文库
不稳定的
内部的
能力:
成功 “我很聪明”
失败 “我很笨”
努力: “我下了功夫” “我实际上没下功
夫”
外部的 任务的难度 成功 “这很容易” 失败 “这太难能了”
运气: “我运气好” “我运气不好”
归因理论的基本结论:1)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 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 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少,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 缺少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 气不好时,产生的愧疚则较少。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对成功 或失败增值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 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2)在付出同 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3)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更 高评价,而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应受到最低评价,韦纳强调内部、稳定 的可控制的维度。
具体活动或具体教学要求相联系的,如准确理解某个词的含义就是课堂 教学要求的反映。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长远明确的目标,又要 有短近具体的学习目的,后者是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成功地达到 远大学习目的的关键。
确定具体的学习目的时,应掌握三个原则,一是求近不求远,要完 成某项学习是眼前的事而非距离指向未来的学习目标。二是具体明确而 非笼统模糊,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不能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分析个 体情况,制订具体的学习目的,具有适中的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