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之咏雪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559b7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05.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雪》。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背诵来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课文意境的分析与欣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语的理解。
2. 课文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谢道韫及其作品《咏雪》。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后注释,自主解决字词障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解答学生疑问。
4.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集体或个体背诵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咏雪》。
2. 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自然景色的片段。
3. 收集有关雪的诗词,下一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2.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疑问?3.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4. 学生对课文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能力如何?5.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能否巩固所学知识?七、课堂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评价: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能否正确表达课文的意境。
2. 学生对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评价:能否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1ce75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3.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咏雪》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
能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观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分析文章布局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咏雪》的背诵与理解。
分析并欣赏作者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观点。
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分析文章布局的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雪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对雪的印象和感受。
引入课文《咏雪》,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词问题。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重点讲解课文结构,培养学生分析文章布局的能力。
3.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第四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4.1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背诵和理解的重要性。
强调学生要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4.2 作业布置:完成《咏雪》课后的练习题。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鉴赏和分析。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发展。
5.2 改进措施: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的合作探讨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检查学生对《咏雪》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初中咏雪备课教案及反思
![初中咏雪备课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5a06dd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b.png)
教案名称:《咏雪》课程类型:文言文阅读与鉴赏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咏雪》全文;2. 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 了解并欣赏古人咏雪的文学魅力;4.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2. 理解并背诵《咏雪》全文;3. 欣赏古人咏雪的文学魅力。
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2. 理解并背诵《咏雪》全文。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咏雪》的课件和参考资料;2. 学生准备《咏雪》的文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咏雪诗篇,如《雪梅》、《问雪》等;2. 提问:同学们对咏雪有什么印象?古人是如何咏雪的?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咏雪》全文,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含义;2.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言文的内容;3. 学生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查阅字典或询问同学。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咏雪》全文,重点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2. 教师分析《咏雪》的文学特点,如韵律、意象、情感等;3.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人咏雪的文学魅力。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结合课堂讲解,对《咏雪》进行再次阅读,加深理解;2. 学生尝试背诵《咏雪》;3. 学生回答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同学们对这篇文言文有什么印象?;2. 学生回答问题,复习《咏雪》的内容。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2. 教师分析《咏雪》的文学特点,如韵律、意象、情感等;3.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人咏雪的文学魅力。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结合课堂讲解,对《咏雪》进行再次阅读,加深理解;2. 学生尝试背诵《咏雪》;3. 学生回答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3.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合集四篇)
![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合集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7167d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d.png)
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合集四篇)作为一名老师,经常要依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善的教案呢。
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盼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关心。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合集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篇1《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
《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亮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
“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
本文在七班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我以为“咏雪”当然体现了亲情,但更重要的是展现了魏晋名士那种潇洒、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
所以,我想尽力带着同学去感受古人那种潇洒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气息。
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同学积累了一些文言学问,并且熟识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本课先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同学对《世说新语》的风格也有了初步的感受,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
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同学整理归纳文言学问,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制造氛围,让同学真实感受“咏雪”的情境,鼓舞同学去想象。
2、把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3、情景再现,走近古人讲论文义的情境中。
1、检测把握的作家作品状况,并补充相关内容;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3、师生共同表演,讲论文义,再现故人读书的情景。
发挥想象力、制造力,感受文化故人的情操,感受文化魅力。
把握文言词语。
情境再现,讲论文义。
1、朗读法: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堂朗读,留意字音、断句,强调“似”“差”的读音。
2、同伴互助,解疑答难,把握字词,老师引导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体参加表演,再现当时情境。
1、熟读《咏雪》,了解大意,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2、搜集学过的关于雪的诗句。
2023年《咏雪》教案5篇
![2023年《咏雪》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023da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e.png)
2023年《咏雪》教案5篇《咏雪》教案篇1一、教学思路《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
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__的主旨。
没有这一环节,很容易流于空泛。
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
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重难点一目了人,同时,让学生结合图文,当堂巩固积累文言字词,并且背诵。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
并且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
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__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学流程(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
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师:画得真好。
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
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04fa7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a.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雪》。
理解《咏雪》的诗意和主题,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雪的赞美和敬仰,培养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咏雪》的诗意和主题。
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2.2 教学难点: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提问或引导,让学生思考雪的特点和意义。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与雪相关的诗歌或故事。
3.2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咏雪》,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引导学生背诵《咏雪》,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3.3 翻译与解释:让学生翻译《咏雪》,理解诗句的意义。
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3.4 分析与讨论: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表达意图。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咏雪》的小论文,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让学生画一幅与《咏雪》相关的画,表达对雪的理解和感悟。
4.2 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表现,评价学生对《咏雪》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的欣赏: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雪相关的文学作品,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雪夜独行》等。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一《咏雪》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一《咏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1a03b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d.png)
1. 教学重点
- 文言文阅读:正确朗读《咏雪》原文,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旨。
- 词语理解: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语,如“谢安”、“内集”、“儿女”等,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 句子翻译:能够准确翻译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如“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理解其深层含义。
- 写作手法分析:识别并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7. 课后习题解答:针对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8. 创作实践:布置与《咏雪》相关的创作实践作业,如写一篇以“雪”为主题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咏雪》一文的内容和寓意,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一《咏雪》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一《咏雪》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咏雪》原文阅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旨。
2. 词语解释:讲解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如“谢安”、“内集”、“儿女”等,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咏雪》的基本内容。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雪的景象,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感悟。这种感悟是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如“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分析作者是如何巧妙地运用比喻来描绘雪的。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咏雪》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在授课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文言文中的难点,比如通过比较雪与撒盐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这种教学方法似乎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我感觉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初中咏雪备课教案人教版
![初中咏雪备课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6f2d4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6.png)
初中咏雪备课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咏雪》的内容。
2. 学习并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3. 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
2. 学习诗文中的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文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文内容、重点词语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的感悟。
2. 提问:你们对雪有什么印象或者感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诗人谢道韫和这首诗的背景。
2. 逐句解析诗文内容,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三、诗文理解(10分钟)1. 学生自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四、欣赏意境(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雪的美。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五、艺术特色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艺术特色,如韵律、修辞手法等。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诗中艺术特色的认识。
六、文学鉴赏能力培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词语、句子、意境等方面欣赏和分析诗文。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分析诗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子。
七、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意境的理解。
2.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新课的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词语的解释,同时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咏雪》教案【优秀5篇】
![《咏雪》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0234db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1.png)
《咏雪》教案【优秀5篇】咏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分钟)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让我们猜一个歌声,听听唱的是什么?好不好?PPT1雪(学生答)。
让我们来欣赏几幅雪景图PPT1出示雪景动态图,引导学生体验雪景的美丽。
看到这样纯洁、轻盈,漫天飞舞的雪花,你用什么来形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才子才女比试比试如何呢?PPT2出示文题二、作家作品PPT3(2分钟)学生齐读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三、诵读课文:(5分钟)同学们,这篇文言文很短小,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读音与停顿。
PPT4(一)欣赏课文,出示课文内容,师范读。
刚才,同学们听读了课文,接下来完成读音练习。
PPT5(二)朗读练习。
1、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自由朗读。
谢太傅f&u俄而&e雪骤zh&ou差可拟ch&anǐ柳絮liǔ_&u无奕y&i王凝之n&ing谢道韫y&un2、指一生读字词3、指一生读课文4、齐读课文四、解读课文:(15分钟)(一)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熟悉了词语,只是扫除了文字障碍。
要真正读懂课文,我们还需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来细加体会。
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结合注释,读懂文章。
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读懂课文,解释重点词,找出疑难处并进行交流。
PPT6(出示课文,注意划横线的词)内集:家庭聚会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初一语文《咏雪》教案
![初一语文《咏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de956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c.png)
初一语文《咏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咏雪》诗歌的作者及背景;
2.掌握《咏雪》诗歌的基本内涵;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感受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增强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分析《咏雪》的诗歌结构、意义;
2.运用诗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解读《咏雪》。
教学难点
1.从语言、意义、情感等多角度分析《咏雪》的内涵;
2.把握诗歌表现手法和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向学生提问:“大家对雪有什么感受?”
2.通过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雪对人类的意义。
课文分析(25分钟)
1.介绍《咏雪》的作者和背景,阐释作品的意义;
2.分析《咏雪》的诗歌结构,明确诗歌中的诗句、韵律、节奏等抒情手法;
3.解读《咏雪》的主旨思想与情感体验。
课外拓展(20分钟)
1.阅读和比较其他文学作品,加深对“雪”这一主题的理解;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
总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咏雪》的理解;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诗歌运用到生活中。
课后作业
1.背诵《咏雪》中的名句,理解与体会;
2.阅读其他文学作品,比较其对“雪”主题的处理和表现;
3.撰写一篇有关“雪”的小记叙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情感体验。
教学评估
1.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听取学生的读解答案、感受和经验分享;
3.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和完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咏雪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咏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23b77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f.png)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咏雪》的意境、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词鉴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自然美和创作诗词。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咏雪》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希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诗词的理解与欣赏,我发现在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理解还是有些困难。未来,我考虑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这些修辞手法,从而深入领会诗词的意境。
举例:通过朗读、拍手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突破这一难点。
(2)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本节课中,作者通过对雪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理解这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举例:通过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如“傲骨”、“玉树”,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如何借助雪的品性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古人对雪的赞美,了解传统文化中关于雪的寓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5.培养合作精神: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的理解与欣赏:《咏雪》这首诗通过对雪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学习并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举例:如诗句“皑皑轻白雪,片片撒珠玑”,通过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分析,理解作者如何将雪的美丽描绘得生动形象。
七年级咏雪教案
![七年级咏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382f45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5.png)
七年级咏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意,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品味文中关于雪的比喻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3、感受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培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意,积累文言字词。
(2)品味文中比喻句,体会语言的精妙。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家庭氛围及人物形象特点。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雪是大自然的精灵,它洁白无瑕,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描绘过雪的美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所编写的《世说新语》中的《咏雪》一文,看看古人是如何咏雪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小组合作,交流疑难问题,互相释疑。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文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1、文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明确:这句话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氛围。
在寒冷的雪天,一家人聚在一起,谈论文章的义理,可见这是一个重视教育、富有文化底蕴的家庭。
2、面对纷纷扬扬的大雪,谢太傅提出了“白雪纷纷何所似”的问题,兄子胡儿和兄女谢道韫分别给出了怎样的回答?明确: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3、你认为胡儿和谢道韫的回答哪个更好?为什么?明确:谢道韫的回答更好。
胡儿的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只是形似,将雪比作盐,注重了颜色上的相似,但缺乏美感和动态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cb0a8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16.png)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冬天பைடு நூலகம்时候,有没有仔细观察过下雪的场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描绘雪的美丽和意境的。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把握仍然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对于文章中的重点难点,我要进一步优化讲解方式,力求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仍然显得有些拘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指导,让他们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总体来说进行得较为顺利。但在讨论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过于依赖教材,缺乏独立思考。针对这一问题,我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确保他们能够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本节课主要学习《世说新语》中的两则故事:“咏雪”和“陈元方候袁公”,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文人墨客的文学风采,感受古人对雪的赞美和对友情、礼仪的重视。具体内容包括: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世说新语》中的文学价值和咏雪的意义。咏雪是古人通过对雪的描绘来表达情感和审美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是古代文人墨客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的体现。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942e4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8.png)
3.讲解诗人通过对雪的描绘所表达的高尚品质和崇高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4.举例说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为学生仿写练习打下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诗人是如何通过对雪的描绘表达高尚品质的?
b.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学习,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
1.诗歌背诵:要求学生当堂背诵《咏雪》,检查背诵情况,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2.仿写练习:布置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自己心中的雪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将所学修辞手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咏雪》,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引导学生从诗人的高尚品质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在逆境中保持乐观,面对困难时坚定信念。
4.学生能够分析并领会诗人通过对雪的描绘,表达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等,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
3.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背景、作者、意境等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评价诗歌的能力。
3.课堂点评: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歌的韵律、意境、修辞手法等知识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8fef0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0.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教案设计一、课题:咏雪
二、课时:1课时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读、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咏雪》;
2. 能够欣赏诗歌,体会诗歌中的情感;
3.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文字艺术;
4.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中的感受。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义,欣赏诗歌中的文字艺术;
教学难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中的感受。
六、教学过程:
1. 热身: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介绍自己对雪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引入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课文《咏雪》的视频,让学生聆听诗歌的朗读;
3. 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小组讨论诗歌的内容,并分析诗歌中的文字艺术;
4. 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中的感受,并用现代语言重新表达诗歌中的意义;
5. 拓展:让学生自己创作一首咏雪的诗,并用多媒体让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诗作;
6. 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
七、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学生也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兴趣,但在学生创作诗歌时,由于时间有限,有些学生创作的诗作不够完整,下次课我要让有充足的时间创作并且参与课堂。
《咏雪》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f58f5d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1.png)
《咏雪》教学设计《咏雪》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1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咏雪》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咏雪》教学设计 1一、导入:大家读过《乌衣巷》这首诗吗?唐代诗人刘禹锡站立秦淮河边,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由此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其中提到谢家,你们知道谢家出了哪些明星人物吗?东晋政治家谢安,淝水之战的主帅谢玄,谢玄之孙——山水诗人谢灵运,谢灵运之侄,被李白看重的“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谢朓等。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人才济济的明星家庭中发生的小故事——《咏雪》。
二、预习检测1、关于《世说新语》(1)《世说新语》知多少?请介绍的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
(2)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美学家李泽厚将魏晋时期的特征概括为“魏晋风度”,那这些风流“名士”们会有怎样的风度呢?2、请同学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3、读得对不对呢?请根据范读进行自我检测。
4、齐读课文。
三、疏通课文1、给大家5分钟时间独立翻译课文,重点弄清划横线的词语解释。
2、翻译过程中有问题的同学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
3、疏通文意检测,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一人一词解释,看哪个组的正确率高。
4、再请两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的代言人翻译的句子更好。
(其他组的同学当评委)5、全班一起口头翻译课文。
注意用词准确,句意完整。
(自我纠正与老师纠正兼用)四、初背课文请大家根据译文尝试背一背课文吧。
五、感知课文现在要考考大家,通过翻译课文,看看你们到底弄懂了这个故事没有。
请用原文字词齐声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六、比较赏析1、在讲论文义的时候,因风雪骤起,谢太傅临时起意考察孩子们的学艺,胡儿和无奕也是灵机一动,随口而出,事前并无准备。
那么你们认为,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呢?2、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0b555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17.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雪》。
(2)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诗中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中意象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增强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雪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雪的美。
(2)简介诗人纳兰性德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教师讲解:(1)讲解诗文中的生僻字词和难理解的部分。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 朗读与背诵:(1)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鼓励学生进行背诵,提高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咏雪》。
2. 写一篇关于《咏雪》的短文,可以是赏析、感悟或创作背景介绍等。
3. 收集其他描写雪的古诗词,进行比较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学习的表现。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短文的质量和收集的古诗词。
《咏雪》 说课稿
![《咏雪》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3479b7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e.png)
《咏雪》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咏雪》。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咏雪》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展现了古人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氛围,也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才智。
文章语言简洁,意蕴丰富,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在实词、虚词的理解和文言文的翻译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是他们对于新鲜的知识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讨论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如“内集”“俄而”“欣然”“差可拟”等。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背诵全文。
(3)理解文章的大意,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反复朗读和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体会亲情的温暖。
(2)学习谢道韫的聪慧和才华,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理解文章大意。
2、朗读并背诵全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两个比喻句的妙处,体会谢道韫的聪慧。
2、感悟文中所蕴含的家庭文化氛围和亲情之美。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和韵味,从而理解文意,体会情感。
《咏雪》教案(优秀6篇)
![《咏雪》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aade5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3.png)
《咏雪》教案(优秀6篇)语文《咏雪》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汉语知识。
2、背诵短文。
3、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的美感差异。
教学过程:一、师生交谈家庭聚会时的情况,引入作对联,咏诗词歌赋,之后,师生共同研读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的一篇短文《咏雪》。
二、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课文,圈画出生字、难词。
之后,小组利用工具书解决。
之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看大屏幕讲析文言词句: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晚辈统称。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猛。
欣然,高兴的样子。
拟,比,比拟。
未若,不如。
差,大致。
因,趁,乘。
1、白雪纷纷何所似?似何,像什么。
2、即……之妻也。
“……也”,“是……”3、即……之妻也。
省略主语“(谢道韫)就是……”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教师领读课文。
五、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六、教师示范、指导背颂课文(合上书,一学生读,其余学生听,三遍之后背诵)。
七、简析课文内容:文中赞赏了谁?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从哪一句得知?文末交代道韫的身世可见。
八、两个小孩都很快做出了句子,且小男孩最快,随后小女孩微起朱唇出妙语“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而公大笑乐,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形容“白雪纷纷”,哪一个更好?学生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即可。
教师见解:“撒盐空中”这句虽然形似,但给人的感觉不美,“柳絮因风起”句则形象、动态、美感兼具,有意蕴。
举例:有一首打油诗写道:“江山一笼统,井上一窟窿。
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首打油诗有形象,无意象,我们体会不到景物美,这不是成功的文学创作,好的文学形象要有美感,有情趣。
如:“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营造了怎样的气氛?营造了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这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
九、齐背课文。
十、拓展练习。
要求学生背出自己熟悉的咏雪诗句,师生共同欣赏。
附课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3146e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2.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10篇)下文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部编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10篇)》,您浏览的《部编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10篇)》正文如下:部编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白文朗读、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同学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的方法,把握人物情感,学会写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3.学习古人的聪慧,感受良好的家教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情感。
2.学习摹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朗读时的白文断句,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接受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同学的爱好,充分调动同学的乐观性,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
1.同学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沟通加以解决,老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同学多向思维。
教会同学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
引导鼓舞同学大胆沟通,培育同学的制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力量。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老师呈现课件。
提问: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说过“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两个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同学思考得出:聪慧、机灵。
)今日,我们通过《世说新语》中的《咏雪》,来生疏两个孩子,看一看这两个孩子与司马光和曹冲有什么相像之处。
【设计意图】激发同学的阅读爱好。
(二)多种朗读,理解内容1.老师呈现《咏雪》的白文(竖版)的课件给同学。
同学依据理解朗读断句。
同学自由断句,呈现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争辩断句,各组呈现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依据语感尝试断句,激起同学的挑战意识;通过竞争阅读,激发同学学习爱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一、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听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新课学习
(一)复习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二)学习《咏雪》。
1.一读课文:
听录音,根据文意断句,加上标点符号,再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2.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
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
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
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5.五读课文能背诵:
6.归纳主题: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7.想一想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三、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四、课后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2.片断练笔:自拟题目,景色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