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一代药王,救死扶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王孙思邈,一代药王,救死扶伤
提起妙赢真人孙思邈,也许大家都不陌生,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被世人尊称为“药王”。

魏晋七年(541年),孙思邈呱呱坠地,自幼聪明,他七岁便开始上学,每天读一千多字。

20岁时,他喜欢谈论老庄和各种学说,读佛经。

洛阳当时的县令孤独信见了他,感叹道:“这是一个圣子,但他怕自己学识渊博,又怕被任命。

”后周宣帝时,孙思邈由于皇室的许多变化,到太白山隐居。

隋文帝掌管朝政时,他被命令为国子博士,他却以生病为借口推辞掉。

他对身边的人说:“五十年后,会有一个圣人诞生,我会帮助他拯救世人。


五十年后,唐太宗称帝,把他叫至长安,惊叹他显得太年轻,对他说:“看到你,因此我知道有道的人真的应该受到尊敬、钦佩,不是像神仙一样虚传。

”太宗决意要给他一个爵位,他还是坚决推辞不接受。

唐显庆四年,唐高宗要求见他,请他做个谏议大夫他还是坚决推辞。

上元元年,他因病返回农村。

高宗特意给了他好马和鄱阳公主居住城邑。

当时的名人,如宋志文、孟冼、鲁昭邻等,都是以对待老师和兄弟的礼节来对待他。

在他的一辈子中,都是边采药边行医看病,他去过陕西省的太白山和中南山,山西省的太行山,河南省嵩山和四川省的峨眉山。

他广泛地搜集了治病单方和用药知识。

孙思邈逝世后,世人把他居住的山改名为药王山,并在山上为他建了一座庙宇,庙里立上了他的雕像,来赞颂他对世人的恩德。

每年农历的第二个月的第三天,当地人民举行庙会长达半个月。

孙思邈崇尚养生,工作努力。

因为他懂得养生的缘故,虽已年过百,仍看不出衰老。

他将儒、道、佛教思想与中医理论相结合,提出了许多实用的方法。

他高超的医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时值公元653年唐高宗年间冬季,安徽寿州霍邱县(今安徽霍山县)突然气候大变,常年不曾下雪的霍邱地界竟然大雪加暴雨连下了八天八夜,山上冰雪覆盖、一片死寂,山下山洪肆意、瘟疫横行。

此时正游历行医在余杭郡的药王孙思邈听闻此事,深感当地百姓对于治愈瘟疫的渴求,赶忙翻山越岭到达霍邱县,希望凭一己之力帮当地受瘟疫之苦的黎民觅得一线希望。

到霍邱之后,孙思邈对当地疫情进行了实地勘察,随后在附近山中深入研究了许久,采集很多味珍贵的中草药后,研制出了一套有效治疗当地瘟疫的药方,不出三个月,当地疫情就得到了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研究治疗瘟疫药方时,孙思邈在霍邱竟意外收获了一味奇药——只在这块区域生长的米槲,并曾使用米槲救治好了多位濒死的病人。

在药王手中,霍邱米槲成为了“救命仙草”。

为了消除瘟疫,药王在霍邱县一待就是两载。

有一天,孙思邈正在去往采药的途中,突然看到四个人抬着一口棺材往墓地走。

他看见在棺材的底部渗出了些鲜红的血迹,连忙向老妈妈询问情况。

老妈妈告诉他,女儿因为胎位不正生孩子时遭遇难产,几乎请遍了全县所有的稳婆,足足努力了四天三夜,还是没能救活他女儿和肚子里的孩子,死已有大半天了。

孙思邈听了死者母亲的描述后,凭其精益求精的性格和数十年的医道经验,他认为:产妇难产死后,身体内的血液凝固,不可能再流出鲜红色的血液。

因此他断定产妇并没有真的死亡,而是由于难产时间过长造成窒息而出现了假死症状。

随即赶忙叫人开棺抢救
老妈妈听后,将信将疑地让人把棺材盖打开了。

开棺后,只见那孕妇脸色蜡黄,嘴唇苍白,没有一丝血色。

把脉后,他开始着手准备为其施针治疗。

只见孙思邈找准穴位,施下一根由米槲泡制的银针,又将身边带来的当天新采米槲草迅速捣碎后给产妇灌了下去。

不到半个时辰,产妇竟真的苏醒过来,并在大夫的配合下顺利生产下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娃娃! 因为此事,产妇和村民对孙思邈感激万分,也对米槲这种“救命神草”深信不疑。

逐渐的,当地人从开始的救治垂危的病人时才会使用米槲,慢慢演变成大户人家将米槲作为日常的煲汤、茶饮用来养生。

就这样,霍山米槲固血滋阴、平衡阴阳、养胃清热、补肾益力的奇特功效得到了世世代代的传扬。

故事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消逝而被人淡忘,直到数十年后,当时的产妇即将离世,她将自己已成为当地诸亭长的儿子叫到床边,告诉了他出生时候的神奇经历。

儿子恍然,自己竟与世人传颂的药王孙思邈有如此深的因缘,母亲、自己和当年深受瘟疫之苦的万千同乡的生命都是药王所救!
随即,他召集当地乡民,在盛产药材的药王山顶处,以子午卯酉方向寻找,觅得一块风水宝地。

延和元年(712年)由乡民共同筹资建造了一所寺庙,命名药王庙。

庙内供奉药王孙思邈,以表广大乡民内心的虔诚之意和无尽的感激之情,并依照母亲遗愿请回一块灵石,放置于庙前以表敬意,命名“还愿石”。

世代更迭,药王庙因汲取药王山深处的灵气,加之孙思邈制神药救万千疫民、救产妇母子起死回生的故事而名声传扬,平日里香火不断。

孙思邈解救天下苍生、仁心仁术的毕生所向也与当地霍山人民力争上游、勤劳智慧的珍贵品质相得益彰、传于后世。

孙思邈真人一生淡薄名利,以道家学说为自身内涵,肩负起救治苍生的重担,又时刻不忘提高自我修为。

在世间留下一部部医学著作传于世人后,功成身退隐入山中一心求道。

这样一位飘然若仙的有道之士,请不要将他的功绩淡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