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药王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合集下载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2014年8月24日星期日资料来自网络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又名耳聪目明法。

孙思邈,被称为药王孙天医,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生,亦是气功养生的实践家。

他在西魏时代出生,相传他活到100多岁才仙游,可见他的长寿心得实在值得学习。

孙思邈少时因病学医,博通经史百家学说,隋唐时曾推拒当官,唐太宗更亲自上山拜会,名噪一时。

不过,更为出名的,是他总结了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编成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1. 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做10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

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 目常运(1)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

重复3次。

(2) 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懒视。

3. 齿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

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

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4. 漱玉津(1) 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

反方向再做一下。

(2) 口微微合下,这次舌头在口腔内,围绕上下颚转动。

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

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5. 耳常鼓(1) 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卜一声。

重复做10下。

(2) 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卜卜有声。

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6. 面常洗(1) 搓手36下,暖手后以后上下扫面。

(2) 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7. 头常摇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

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有哪些

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有哪些

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有哪些养生十三法,又名聪明法是药王孙思邈提出的,孙思邈有着102岁的寿命,这在古代是极为少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欢迎大家阅读。

孙思邈的养生十三1、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各做10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1)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

重复3次。

(2)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动作可以纠正近视和弱视。

3、齿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

慢慢做36下。

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4、漱玉津(玉津即津液) (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

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2)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

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

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5、耳常鼓(1)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扑”的一声,重复做10下。

(2)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压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扑扑”有声。

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6、面常洗(1)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

(2)暖手后双手轻轻用力同时向外抚摸。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7、头常摇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复。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8、腰常摆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又名耳聪明法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又名耳聪明法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又名耳聪明法1.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後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後脑扫回颈部。

早晚做10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

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风、防止头痛、耳、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a) 合眼,然後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後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

重覆3次。

(b) 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懒视。

3.齿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须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

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

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4.漱玉津。

玉津即津液、口水.(a) 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後将口水吞下去。

之後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b)微微合下,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围绕上下颚转动。

左转12圈後吞口水,然後再反方向做一次。

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畴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5.耳常鼓(a)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後放手,应该有卜一声。

重覆做10下。

(b) 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摺,双手食指压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後脑风池穴10下,卜卜有声。

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後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a) 搓手36下,暖手後以後上下扫面。

(b) 暖手後双手同时向外圈。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7. 头摇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

反方面重覆。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

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8. 腰常摆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

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

反方向重覆。

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

药王孙思邈养生13法

药王孙思邈养生13法

面常洗

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暖手后双手 同时向外圈。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 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 直至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复。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注意要慢 慢做,否则会头晕。
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 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 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 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下,做够100 下更好。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 化不良、胃痛、腰痛。

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从现代 科学角度分析,唾液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 尔蒙分泌,因此可以强健肠胃。
耳常鼓
手掌Biblioteka 双耳,用力向内压,放手,应该有 “噗”的一声。重复做10下;双手掩耳,将 耳朵反折,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 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每天临睡前后做,可 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 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做36下。可 以通上下颚经络,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 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漱玉津

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 向左慢慢转动,一共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 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做12圈。 2、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 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 反方向做一次。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 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各做10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梳发”, 可以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目常运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 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用力睁开 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 重复3次。有助于眼睛保健,纠正近视。

药王养生歌十三法智慧

药王养生歌十三法智慧

药王养生歌十三法智慧药王养生歌十三法智慧提要:孙思邈,是中国古代著名医药学家,亦是养生的实践家。

相传他活到141岁才仙游,百余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长寿者也。

孙思邈少时日诵千余言,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佛教经典。

隋文帝时曾推拒当官。

及唐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叹其容色甚为年少,故知老先生为有道者,诚可尊重。

他注有《老子》、《庄子》,撰有《千金要方》、《福禄论》和《摄生真录》等。

一、药王孙思邈养生卫生歌:天地之间人为贵,头像天兮足为地。

父母遗体宜保之,箕畴五福寿为最。

卫生切实知三戒,大欲大怒并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

木去火兮不成灾,人能戒性方延命。

贪欲无穷亡欲精,用心不已走元神。

劳形散尽中和气,更复何能得此身。

心若太费费则竭,行若太劳劳则怯。

神若太伤伤则虚,气若太损损则绝。

世人欲知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

春嘘名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

三焦喜嘻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犹胜保身丹。

发宜多梳气宜练,齿宜常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揩摩常在面。

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

夏要增辛减欲苦,秋辛可省便加酸。

季月少咸甘略戒,滋味偏多病相连。

若能全减身康健,自然五脏保平安。

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日汗多无病难。

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时才服药。

太饱伤神饿伤胃,太渴伤血并伤气。

饿餐渴饮勿太过,免致膨胀伤心肺。

醉后强饮勿太过,未有此身不成疾。

人资饮食以养身,去其甚者自安适。

食后徐行百步多,手磨脐腹食消磨。

夜半灵根灌清水,丹田浊气切须呵。

饮酒可以陶性情,太过饮多防有病。

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

坐卧防风吹脑后,脑内入风人不寿。

更兼醉饱卧风中,风入五内成实咎。

身安寿永事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

惜命惜身兼惜气,请君熟玩卫生歌。

二、孙思邈养生十三法:1、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各做10次。

孙思邈的十三个养生方法!

孙思邈的十三个养生方法!

孙思邈的十三个养生方法!孙思邈,是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

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这在古代是极为少见的。

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

那么孙思邈是如何养生的呢?以下为大家介绍了孙思邈的十三个养生方法,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1、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各做10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1)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

重复3次。

(2)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动作可以纠正近视和弱视。

3、齿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

慢慢做36下。

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4、漱玉津(玉津即津液)(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

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2)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

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

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5、耳常鼓(1)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扑”的一声,重复做10下。

(2)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压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扑扑”有声。

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6、面常洗(1)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

(2)暖手后双手轻轻用力同时向外抚摸。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7、头常摇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复。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药王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时间:2018-02-10 01:41:36手机阅读孙思邈的“养身十三法”就是能够融入每日生活中的养生大法,此十三法包括发常梳、目常运、漱玉津、耳常鼓、面常洗、头常揺、齿常叩、腰常摆、腹常揉、擬谷道(提肛)、膝常扭、常散步、脚常搓。

常常做这养生十三法,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孙思邈一、发常梳常梳头能防治脱发和白发,能够刺激头部穴位,并传导至脏腑、疏通经络,宜通气血,活血祛瘀,振奋阳气,使头部毛孔开泻,浊气外排,从而延缓衰老,梳头法是将手掌互搓使掌心发热,然后用手指做位成梳子状由前额开始往上梳,经头顶、后脑梳回颈部,早晩至少各做十次,多则更佳。

二、目常运眼睛是肝的窗户,所以要经常运动,转眼珠子可以左转五十下,右转五十下,交替进行,也可以先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转动眼珠,重复数次,这种美眼运动能充分锻炼眼部的六条肌内和三条神经,使眼睛灵活自如,《千金方》还说“目宜长运” ,就是讲眼睛向远处看,最好以绿色植物为目标,能够使视野开阔,肝血充足,这也是孙思邈年逾百岁,还能写书,眼睛一点都不浑浊的原因。

孙思邈三、齿常扣扣牙齿能活动上下颚经络,使头脑保持清醒,强固牙齿,加强肠胃收,齿常叩是口微微合上,上下两排牙齿互扣,不要太用力,使牙齿发出声响即可,轻轻松松慢慢做数次。

四、漱玉津中医认为:“津血同源” ,孙思邈也讲“人当朝朝食玉泉,叩齿使人丁壮有颜色”,漱玉津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漱玉津时,口微张,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逆时针转十二圈,再将唾液吞下去,接着反方向再做一下。

五、耳常鼓耳常鼓能增强记忆和听觉。

耳鼓时,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然后放手,可以听到“扑”的响声,重复做十二下。

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六、面常洗面常洗讲的不是指用水先脸,而是干洗,常用手按摩脸部,脸部有众多穴位,常按摩能使进面部血液循环,使皮肤细腻,脸色红润有光泽,动作也很简单,搓手三十六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一、调心调心为养生之首。

心之平和,则五脏六腑皆安。

当去杂念,存善念,心宽体健,疾病自远。

二、调息呼吸为生命之本。

调息即调呼吸,使之深长细匀。

清晨吸清气,夜间吐浊气,肺腑自洁,身体健康。

三、调饮食饮食为养生之基。

饮食需定时定量,五味调和,不偏嗜。

食物要新鲜,避免生冷不洁,确保脾胃健康。

四、调睡眠睡眠乃恢复体力之时。

应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早睡早起,顺应自然,则精神焕发,身体强健。

五、调起居日常起居要有规律,保持室内外清洁整齐。

顺应季节变化增减衣物,避免过劳或过逸,使身体适应自然。

六、调环境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宜居之地,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有助于心情舒畅,身体康健。

七、调运动生命在于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调和气血,强健筋骨。

但需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伤害。

八、调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通过按摩、针灸等方法调和经络,可以调和气血,舒筋活络,防治疾病。

九、调气血气血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

调气血即是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使气血流畅,充足平衡,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十、调脏腑脏腑功能正常,则身体强健。

调脏腑即是通过饮食、药物、按摩等方法,使脏腑功能协调,保持身体健康。

十一、调精神精神饱满,则身体健康。

当避免过度思虑、忧郁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悦,使精神焕发。

十二、调智慧智慧使人明智,避免愚痴。

通过学习、思考等方式提升智慧,有助于明辨是非,避免过度烦恼,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十三、调道德道德高尚,则内心平静。

当培养仁爱之心,注重道德修养,使内心充满善良与美好,从而身体健康,长寿延年。

综上所述,孙思邈养生十三法涵盖了身心健康的各个方面。

通过全面调理身体与心灵,我们可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王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又被称为孙天医,是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

后人称为“药王”。

传说孙思邈一天在太白山采药,他的徒弟上山传信,说长安城贴下皇榜,皇帝诏请名医为娘娘治病。

于是他师徒下山,在长安揭了榜文。

娘娘是皇帝唐王的老婆,自然是十分娇贵的,给她治病的医生,还不能见她的面摸她的脉。

当时孙思邈想了个悬丝诊脉的办法。

用丝线一条,一端拴在娘娘的手腕上,一端自己拿着,孙思邈由娘娘脉膊的跳动而震动的丝线中知道了娘娘的病。

认为娘娘怀了胎儿,是胎儿抓住了母亲的肝,所以不能分娩而造成的疾病。

于是扎了一针,太子分娩,娘娘病愈。

唐王十分高兴,就赏给他许多财物。

他不要,又给他官作,他也不要。

唐王无奈,说“给你什么都不要,难道你想当王吗?”孙思邈立即跪下说:“谢主龙恩”,于是唐王就封他为药王。

并赐给他交天翘的王帽和赫黄色的王袍。

这件事后来被敬德知道了,很不服气,以为自己的功劳那么大也没封王,就去追赶孙思邈。

孙思邈远远看到敬德来了,忙把交天翘弯了下来,赫黄袍翻过穿了。

敬德走近一看,他穿的不是王袍,只好改口要药,孙思邈给了他一颗灵丹。

后来敬德出征遇到瘟疫,吃了这颗灵丹。

不但没感染,而且还打了胜仗。

此后一直给药王站班。

孙思邈给娘娘治好了病,便离开长安,沿渭河西行,准备再回到太白山上,孙思邈师徒走呀走呀,一直走到泾河的汇合地方。

一个白面书生挡住去路,深深向药王鞠了一躬,说道:“先生可是药王孙先生么?”孙思邈看了看这位书生说:“正是在下,你挡住我的去路可是为何?”这位书生说道:“孙先生,我近日头晕目眩,只觉恶心,请先生能为我治治这病”,孙思邈放下包袱,摆开药摊,让这位书生坐在他的身边,为他诊脉。

孙思邈按住书生的寸口,切脉不久,就大为惊异,于是问书生道;“先生怕是天龙降世,这脉不是人脉,请先生老实告诉我,我好进行治疗。

”书生无奈只好答道:“我本是泾河龙君傲奎,由于心慌瞀乱,昨日带领龙子龙孙在水面玩耍,流来一股臭水,直灌我喉,于是得下了病,才请先生诊治。

由于怕惊先生,才化为书生,望先生莫怪。

”孙思邈听了以后,就决定用针刺的方法治疗。

孙思邈向龙君道:龙体违和,需用针刺。

望龙君一现真身,我好选穴用针。

”龙王无奈,只得答应。

转眼之间,风云突起,一条金龙出现在药王面前。

药王一手执龙角,一手执金针,对准龙喉,急刺一针。

由于龙王负痛,龙尾一摆,大风飞扬,把药王摊上的药物吹了一河滩。

到了药王取针,龙君复为书生后暴风平息,药王的药摊已经乱七八糟。

于是药王令徒弟和龙王在河滩上为他拣药,当时无论什么药材,都临时收在一个包袱之内。

别了龙君,继续前行。

后来孙思邈在行医中,只背这个什么药材都有的包袱走遍天下,他死后把这个包袱传给他的徒弟,徒弟又传给自己的徒弟,世代相传。

于是今天所有的草药都有这个无所不有的药包袱——浪杂子。

相传孙思邈应唐王的邀请,下山时发现他常骑的黑驴被虎吃了。

于是他遣来太白山神土地,让他把山上的所有老虎驱来,问它们是那个把黑驴吃了,老虎一个接一个走到孙思邈面前摆头示意不是它们吃的,然后走去,最后一个老虎,蹲在地上。

低着头好象很羞愧的样子,孙思邈问它:“黑驴是你吃的吗”?老虎点点头。

于是孙思邈把;药挂在老虎的脖子上说:“你既吃了我的黑驴,你就代替它作我的坐骑吧”!于是他便跨上虎背,从此,这只老虎便乘乘地驮着药王治病,济世救人。

后来民间塑供的药王像便是坐虎针龙。

孙思邈又是世界上导尿术的发明者。

据记载:有一个病人得了尿潴留病,撒不出尿来。

孙思邈看到病人憋得难受的样子,他想:“吃药来不及了。

如果想办法用根管子插进尿道,尿或许会流出来。

”他看见邻居的孩子拿一根葱管在吹着玩儿,葱管尖尖的,又细又软,孙思邈决定用葱管来试一试,于是他挑选出一根适宜的葱管,在火上轻轻烧了烧,切去尖的一头,然后小心翼翼地插进病人的尿道里,再用力一吹,不一会儿尿果然顺着葱管流了出来。

病人的小肚子慢慢
瘪了下去,病也就好了。

药王养生十三法
■发常梳: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做10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

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怯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目常运:(a)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

重复3次。

(b)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懒视。

■齿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須发出声响。

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

这动作可以通上下腭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嚼骨退化。

■漱玉津:玉津即津液、口水。

(a)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

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b)口微微合下,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腭转动。

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

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耳常鼓:(a)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卜一声。

重复做10下。

(b)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摺,双手食指按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卜卜有声。

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面常洗:(a)搓手36下,暖手后以后上下扫面。

(b)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头常摇: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

反方面重复。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

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腰常摆:身体和双手有节律地摆动。

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

反方向重复。

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

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
时针方向揉。

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

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

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常提肛: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

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

这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

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

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膝常扭: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

这动作可以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

要延年益寿,要由双脚做起。

■常散步: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

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

民间有个说法“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虽然有点夸张,不过,散步确实是有益的运动。

■脚常搓:
(a)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

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

共做36下。

(b)两手大拇指轮流搽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

常做这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

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

经常搓脚可以強化各器官,对身体有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