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养生铭及译文

合集下载

药王孙思邈十句至理名言

药王孙思邈十句至理名言

药王孙思邈十句至理名言“医神”孙思邈十句至理名言孙思邈(581-682),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着名的医师与道士,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1、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出自《道藏·保生铭》。

【译文】一个人如果身体保持运动状态,那么就不会生病。

2、美药勿离手,善言勿离口。

出自《备急千金药方·道林养性》。

【译文】好药要随身,不要离了手,好话要常说,不要离了口。

3、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出自《旧唐书·孙思邀传》。

【译文】胆子要大心要细,智慧要圆通行为要正直。

4、清晨一碗粥,夜食莫教足。

出自《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孙真人枕上记》。

【译文】清晨喝一碗热粥,晚饭不要吃得过饱。

5、身为神气之窟宅,神气若存,身康力健;神气若散,身乃死焉。

出自《全唐文·卷一百五十八·存神炼气铭》。

【译文】身体是神气的洞府住宅,神气如果存在,身体就健康、有力气。

神气如果散离,身体就死亡了。

6、凡调气之法,夜半后日中前,气生得调。

出自《备急千金药方·调气法》。

【译文】凡是调气的方法,要在夜半以后到第二天中午之前进行,这个时间是气生的阶段,容易调气。

7、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晦无大醉,一岁之忌暮无远行,终身之忌甚无燃烛行房。

出自《备急千金药方·道林养性》。

【译文】一日的忌讳是,晚饭不要吃得太饱,一月的忌讳是,月末不要喝得大醉,一年的忌讳是,晚上不要出远门,终身的忌讳是,晚上不要点灯行房事。

8、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瀑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

出自《千金冀方·采药时节》。

【译文】药材的采取如果不知时节,不用阴干或曝干的办法,虽然有个药的名字,终究没有药的实际效果。

9、凡药皆须采之有时日,阴千曝干,则有气力。

出自《千金翼方·采药时节》。

孙思邈养生铭及译文

孙思邈养生铭及译文

孙思邈养生铭及译文孙思邈的养生铭怒甚偏伤气,思虑太伤神。

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天鼓,寅兴嗽玉津。

妖邪难侵犯,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存。

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

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大医药学家,他少年时因病学医,熟读经史百家,著有不朽传世之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30卷,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尊为“药王”。

孙思邈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养生有道,年逾百岁之上,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中的老寿星。

在陕西省耀县孙家塬的药王山上,后世立有一百多块石碑,其中一方刻有孙思邈所著“养生铭”,是养生保健的至理名言。

中医学把“精、气、神”视为人生“三宝”,认为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必须“惜气”、“安神”重视保养。

所以,孙思邈在“养生铭”中首先提出不能“怒而伤气”和“思虑伤神”,以免气机紊乱,血脉失和,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百病杂生。

孙思邈尤重视精神调养,认为一个人平时应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尽量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勿使悲欢过极,以免出现“悲能伤肺”、“大喜伤心”的局面。

孙思邈还指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面。

所以生活起居一定要有规律,要注意节制饮食,保持膳食平衡。

特别要防止夜间大吃大喝和酒醉,以免引起停食、消化不良或伤胃、伤肝等不良后果。

在生活习惯上,要注意少吃刺激性食物,更不可偏食,这就是养生铭中“节五辛”的含义。

所谓“亥寝鸣天鼓”,即临睡前(晚间9~11点钟)要叩齿36次,“寅兴漱玉津”是指早上(凌晨3~5点钟)醒来应以舌搅上下腭数十次,待津生满口时可咽下。

上述两种导引法在唐代以前的医疗保健书籍中经常提到,具有保津和固齿的功能。

孙思邈认为,每个人只要重视养生保健,就能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能有效防止“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的身体“未病”状态。

孙思邈在“养生铭”中最后指出,能否健康长寿,主动权其实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是命里注定的。

注解孙思邈养生铭

注解孙思邈养生铭

养生铭孙思邈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疫,气弱病来侵。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天鼓,寅兴漱玉津。

妖邪难侵犯,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

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孙思邈《养生铭》的解释如下: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疫,气弱病相因。

这一节总体上是讲精神养生的,怒之所伤,肝气也;思之所伤,脾胃之气也;喜之所伤,心气也。

气乃肺、肾所主,神依气血所存,正气损伤,岂不心“疫”、病“因”吗!对于此,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曾引用魏晋时期养生学家嵇康的话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实乃最大的心病),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确为耗心神、伤肾气之大虑),滋味不绝为四难(吃也是非常费脑筋的活),神虑精散为五难。

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口诵至言,咀嚼英华,呼吸太阳,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

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跻,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在孙氏反复论证的这段话中,重点强调的都是情志对养生的决定性作用。

就孙氏诗中所说之怒伤肝言,它是人情志受损的一种表现。

《黄帝内经》中有明确地论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涌)于上。

”(《素问·生气通天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飱泄。

”(《素问·举痛论》)也就是说,怒因气生,气则怒发,生气——发怒——生气,构成了一条恶性循环链。

正如《淮南子》所言:“人之性,有所侵犯则怒,怒则血充,血充则气激,气激则发怒”。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在一首制怒诗中也阐明了雷同的观点:“自知气发每因情,情在何由气得平,若问病根深与浅,此身应与病齐生”。

怒气大发,相应的疾病就会因之而生,受害最直接的是肝胆系统。

因怒导致的机体的气血逆乱,会使人出现头痛、目胀、面红、耳赤、呕血、憋气等症状。

甚则使人昏厥卒倒,因此致死者也不罕见。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血气方刚的周瑜性情急躁,容易发怒。

“药王”孙思邈《保生铭》原文与译文欣赏

“药王”孙思邈《保生铭》原文与译文欣赏

“药王”孙思邈《保⽣铭》原⽂与译⽂欣赏“药王”孙思邈《保⽣铭》原⽂欣赏唐·思邈孙真⼈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孙思邈(541~682),西魏时代出⽣,活了141岁,为唐代著名道⼠、医药学家。

他的著作《千⾦⽅》在医药养⽣⽅⾯为⼈类做出了巨⼤贡献,后⼈尊称孙思邈(541~682),西魏时代出⽣,活了141岁,为唐代著名道⼠、医药学家。

他的著作《千⾦⽅》在医药养⽣⽅⾯为⼈类做出了巨⼤贡献,后⼈尊称他为“药王”。

下⾯请欣赏孙思邈的《保⽣铭》原⽂与译⽂。

《保⽣铭》原⽂ ⼈若勞於形,百病不能成。

飲酒忌⼤醉,諸疾⾃不⽣。

⾷了⾏百步,數將⼿摩肚。

睡不苦⾼枕,唾涕不遠顧。

寅丑⽇剪甲,理髮須百度。

飽則⽴⼩便,飢乃坐漩溺。

⾏坐莫當⾵,居處無⼩隙。

向北⼤⼩便,⼀⽣昏冪冪。

⽇⽉固然忌,⽔⽕仍畏避。

每夜洗腳外,飽⾷終無益。

忍辱為上乘,讒⾔斷親戚。

思慮最傷神,喜怒傷和息。

每去⿐中⽑,常習不唾地。

平明欲起時,下狀先左腳, ⼀⽇免災咎,去邪兼辟惡。

但能七星步,令⼈⾧壽樂。

酸味傷於筋,⾟味損正氣,苦則損於⼼,⽢則傷其志, 咸多促⼈壽,不得偏耽嗜。

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陽事。

獨外是守真,慎靜最為貴。

財帛⽣有分,知⾜將為利。

強知是⼤患,少欲終無累。

神氣⾃然存,學道須終始。

書於壁⼾間,將⽤傳君⼦。

译⽂⼈如果注重肢体适度的劳累与锻炼,那么百病都难以⼊侵;⼈在饮酒时⼀定切忌酩酊⼤醉,这样的话各种疾病⾃然不会发⽣;吃过饭休息⽚刻后能⾛上⼀百步,同时有规律的⽤双⼿揉摩腹部是有效的养⽣⽅法;要注意睡觉的时候不能睡太⾼的枕头,⼝中的津液不能随意吐掉;能在农历寅丑⽇剪指甲,百⽇之内理发有利于养⽣;饮⾷过饱容易引起⼩便增多,过度饥饿能使⼈发⽣眩晕;在室外⾏⾛和就坐的时候应当避风,居室的门窗注意堵住⼩的缝隙;如果在野外的时候经常⾯向北⽅⼤⼩便,会引起经常性的头脑昏沉;每天都要注意⼀些忌讳,特别是在野外要注意防⽕防⽔;注重每晚睡觉前洗脚利于养⽣,⽽每顿都吃的太饱则对⾝体⽆益;能忍辱负重是上好的品⾏,⽽轻信谗⾔可以断送亲朋好友;过度思考忧虑最伤⼼神,过喜⼤怒更不利于养⽣健⾝;不可经常的拔⿐⽑,更不能随地吐痰;早上将要起床的时候,左脚先下床有利于养⽣;如果每天避免⼀次灾祸与过错,就可以驱除邪运,躲避避恶灵。

孙思邈百字铭全文解释

孙思邈百字铭全文解释

孙思邈百字铭全文解释1. 寒头暖足胜于良药:这句话的意思是,保持头部和足部的温暖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超过了许多药物。

在中医理论中,头部和足部是人体的重要穴位和经络汇集之地,保持这两个部位的温暖可以调和全身的气血,达到保健的效果。

2. 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大喜大怒。

通过忍耐和抑制情绪,可以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有利于健康。

3. 清晨一碗粥,夜晚一瓯汤:这句话强调了饮食的重要性。

清晨喝一碗热粥,可以调和胃气,促进营养吸收;夜晚喝一碗热汤,有助于舒缓疲劳,调和阴阳。

4. 无病休嫌瘦,身安莫怨贫:这句话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追求物质财富,而要重视身体健康。

一个健康的身体胜过一切财富。

5. 慎勿将身睡卧于凡地:这句话告诫人们要珍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过度疲劳或损害身体健康。

6. 朝臣待漏五更寒,请见垂衣不暖身:这句话比喻君主勤政爱民,夜以继日地处理政务,不辞辛劳。

这也可以引申为医生对患者的关心和付出。

7. 父母养育恩深重,切不可忘孝为先:这句话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回报他们。

同时也在提醒人们孝道是医学伦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8. 水流清源远复归,劝君惜字值千金:这句话告诫人们要珍惜字纸的价值和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字具有极高的神圣性和价值。

同时也在提醒人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

9. 美妇不贤招顷刻之祸乱,室女不正招灾害及身: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美貌或财富并不能保证一个人的幸福或安全;相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举止更为重要。

10. 每日清晨一盘水,漱口浣面吾自知:这句话强调了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

每天清晨用清水漱口和洗脸可以促进身体健康。

11. 夜行方便莫待迟,神行即我伴相随: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养成好的习惯并持之以恒。

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伴随人的一生并带来许多好处。

12. 百年三万六千日,光阴易逝恒可惜:这句话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

孙思邈养生法

孙思邈养生法

闭目养生十三法。

1、闭目养心:在日常诸事纷扰、头昏脑胀时,找一清静之地,正襟危坐,双目闭合,眼睑下沉,调匀呼吸,意守丹田。

良久则头脑清醒,心平气和,心静如水,烦恼渐渐消失,进入静谧祥和状态,机体阴阳气血通达顺畅,心理平衡,情绪愉悦,头脑清晰,浑身轻松。

2、闭目降气:凡遇愤愤不平或遭受屈辱,于暴躁难捺之时,要理智地控制情绪,离开是非之地,闭目思量。

同时用自己的双手食指轻轻压在眼睑上,微微揉搓,到眼珠发热发胀,便觉胸膛闷塞顿开,肝火胃气下降,躁怒平息,心情和缓。

3、闭目行悦:在忧郁悲伤、失望空虚、心烦意乱之时,退避静舍,闭目独坐,尽量默忆,想象以往得意欢愉之事,即会觉得心神平衡,悲伤烦乱之情就会逐渐消失。

4、闭目卧思:人有三种思维方式:第一为睁眼思维方式,第二为梦境思维方式,第三即是闭目思维方式。

闭目思维是一种临界思维“现象”,即卧而不寐,闭目臆想联翩。

在这种思维状态下,大脑排除了外界的干扰,又处于充血、充氧状态。

如此,可促使大脑细胞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以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5、闭目消食:吃完饭后闭目休息10~30分钟,再去睡午觉、散步或是做别的事情。

这对肝脏的保养,尤其是对有肝病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人们吃完饭(尤其是午饭,因为吃的一般都比较多)后,体内的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内参与食物消化,如果再行走、运动,血液就会有一部分流向手足,此时,流入肝脏的血流量就要减少到50%以上。

如果肝脏处在供血量不足的情况下,正常的新陈代谢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对肝脏的损害。

6、闭目赏乐:你可以常常闭目听一些自己喜爱的音乐和戏曲。

优美的旋律可增进大脑活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7、闭目解乏:劳逸结合对老年人来说十分重要,当身体劳动累了,或读书、看报、写字疲乏的时候,不妨闭目静养片刻,这对迅速恢复精力和养生保健都大有益处。

8、闭目释烦:常言道:“眼不见,心不烦。

”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药王孙思邈的长寿秘诀!

药王孙思邈的长寿秘诀!
佛教对孙思邈医药学思想的影响
(一)
据记载孙思邈本就善谈老庄,兼好释典。卢照邻更形容他“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可见孙思邈知识之广博。孙氏自己也在《千金要方》卷一《序例.大医习业第一》中提出医者应“涉猎群书”,开阔眼界以使知识广博“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孙思邈十分推崇佛教经典《华严经》,据民间传说,唐太宗曾向孙思邈请教过佛经并问他佛经中何为大,孙思邈答“《华严经》佛所尊大。”此说法在《释氏类说》中亦见记载。孙氏既然对佛经颇有心得,自然为佛教思想对其医学思想产生影响提供了可能性。
揭秘 药王孙思邈的长寿秘诀!
孙思邈《养生铭》
陕西省耀县孙家塬是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的故乡。当地药王庙前立有一面石碑,上刻孙思邈所作《养生铭》,其言诚谛,其理通达,果能信受奉行,自当百病莫侵。全文如下:
孙思邈认为要健康长寿就必须首先养性,养性就是调养自己的精神心性,使之常处于宁静祥和的境界。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十二少与除掉十二多。但是人生的常态恰好是恶十二少,喜十二多。所以要做到十二少与除掉十二多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大多数人很难接受孙思邈的养生之道。但是,当一个人到了中年以后,身体的健康水平逐渐下降,同时也能逐渐体会到身体健康的保持,重于身外的名利与追逐,就能够体会到孙思邈将养性放在第一位的养生之道的合理性,就有可能接受孙思邈的养生之道,并调养自己的心性,逐渐做到十二少与除去十二多。
孙思邈的养生之道,是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代表。中国传统养生与当今流行的养生(实即西方的养生)是两种不同的养生之道。从能量的角度来看,西方的养生是以发泄能量为特征的养生,这种养生强调“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的特点就是向外发泄自身的能量。中国的传统养生是一种积蓄或收敛能量为特征的养生,养神、调气、导引、少语、少动等,强调的都是一个啬字。啬即节约能量的消耗,也就是孙思邈所讲的灯用小炷。人是身心的统一体,从身与心两个方面来看,西方的养生,强调的是身体的运动与身体的滋补。是一种以养身为特征的养生,虽然名为养生,实为养身。而中国的传统养生,强调心理精神的调理,也可以说,中国的传统养生是一种养心之道。所以孙思邈将自己的养生称为养性,当然中国的传统养生并不是只讲养心或养性,而是在强调养性或养心的同时也讲养身(必要的肢体运动与身体的滋补)。但认为第一位是养心或养性,第二位才是养身。从表面上来看,西方的养生显现出一种向外积极进取的特点,符合人们积极向上精神,所以很受现代人的青睐。而中国传统养生则显现出一种向内收敛的消极特点,不符合现代人向外积极进取的精神,所以不受现代人的青睐。的确,正在为自己的事业进行奋斗的人们,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很难接受以消极收敛为特点的中国传统养生之道,我们也不向这部分人推荐中国的传统养生之道,但是过了中年,已经从事业的竞争中逐渐退出来的人,就应该将关注外界的心神收回来,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就能发现中国传统养生的确是一种能维护自己身心健康的科学的养生。孙思邈的养生之道就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重要代表,值得关心养生问题的中老年朋友们研究、学习与实践。〖编辑:上善〗 (严天放)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妙法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妙法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妙法【药王孙思邈的养生妙法】药王孙思邈在西魏时代出生,相传活到141岁才仙逝,其长寿心得必有过人之处。

但事实上幼时的孙思邈体弱多病,所以才因病学医,总结了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编成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

孙思邈的养生之法相信会对您有所裨益。

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各做10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梳发”,可以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目常运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

重复3次。

有助于眼睛保健,纠正近视。

齿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做36下。

可以通上下颚经络,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漱玉津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

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做12圈。

2、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

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

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唾液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可以强健肠胃。

耳常鼓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放手,应该有“噗”的一声。

重复做10下;双手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

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面常洗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

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头常摇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

反方向重复。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腰常摆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

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

【药王孙思邈】100个字的《养生铭》!

【药王孙思邈】100个字的《养生铭》!

【药王孙思邈】100个字的《养生铭》!《养生铭》全文100字: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疫,气弱病来侵。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天鼓,寅兴漱玉津。

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

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这个《养生铭》乃是药王孙思邈心血,语言也并不太难懂,此处不做详细解释,只对一些专业词汇进行一下注解:夜醉:夜里喝醉(隐含行房事);夜间人气的阳气进入身体的内部休养生息,与阴气交融,阴生阳长;如果喝了酒,酒性辛热发散走窜,阳气不得入里,阴阳不能相生,次日即感到身体疲劳,久而久之,自然身体衰弱;如果还行房事,那就大伤身体了。

晨嗔:早晨生气发怒。

早晨是人体的元气生发的时刻,生气导致气机逆乱,元气不得生发;而且怒伤肝脏,很多女性的乳腺增生、乳腺癌、肝脏问题都和经常生气密切相关。

亥寝鸣天鼓:不晚于亥时(21~23点)入睡,睡前用两手掩耳,再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叫做鸣天鼓,可以健耳、健脑。

寅兴漱玉津:早上起床时,口微闭合,将舌头伸出牙齿外,左右上下慢慢转动数圈,然后将产生的水液(玉津)慢慢的吞下去。

然后舌头缩回齿内口腔中,左右上下慢慢转动数圈,然后将产生的水液慢慢的吞下去,以上做完是一次,可反复做数十次。

可强身健体,增强身体元气,健胃固肾。

常当节五辛:在饮食中经常节制,少吃“五辛”类食物;“五辛”有多种说法,综合起来包括:葱、蒜、韭菜、洋葱、蕌头、薤白、胡荽(香菜);前六种都是葱蒜类的蔬菜。

平地可朝真:做到以上这些,就可以平地成仙了。

成仙是比喻的说法,这里指获得长寿和健康的高质量的生命。

后注:对于古人而言,要做到《百字铭》中要求的这些比较简单,一方面是古人非常注重养生,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古人生活节奏缓慢,而对于现代人而言,要全部做到这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更建议大家客观看待,不要求全责备;求全责备的结果是放弃:先花上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来努力做到以上这些条,后面发现不可坚持便彻底放弃,这样是达不到养生结果的。

药王”孙思邈《养生歌》附译文

药王”孙思邈《养生歌》附译文

药王”孙思邈《养生歌》附译文孙思邈是名垂青史的隋唐医药家、养生学家。

他医德高尚,医药兼精,并重视养生而获得长寿,享年141岁。

唐太宗被孙思邈的医德医术所感动,封他为“真人”,并写下《孙真人赞》:“凿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孙思邈的养生知识十分丰富,他在百岁时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琅琅上口的语言写成《养生歌》,值得我们学习和运用,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目的。

孙思邈“情极医源”,曾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福寿论》、《摄养枕中方》、《孙真人卫生歌》(养生歌)等,为我国医药发展和养生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因此,他在自己所写的两部巨著中,均冠以“千金”二字。

他告诫人们,要珍重生命,深刻理解生命的价值。

他写的《养生歌》第一句就说:“天地之间人为贵。

”他告诉世人:“箕裘五福寿为最。

”这五福之中寿列第一位,是人生中最值得珍重的。

善待生命是《养生歌》的主题歌,正如孙思邈在《摄养枕中方》中所说:“天有盈虚,人有安危,不自慎不能济也。

”他还说:“养生之士,不知自慎,未足以论养生之道也。

故以自慎为首焉。

”可见,养生首先要讲究“自慎”。

所谓“自慎”,就是慎重对待自己的生命质量。

简而言之,就是“自主健康”。

衰老、疾病是人体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自慎”就不足以抵抗。

孙思邈在《养生歌》中说:“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孙氏在《摄养枕中方》讲了人生不慎带来的严重后果。

他说:“养生者失去忧畏,则心乱而不治,形燥而不宁,神散而气越,志荡而意昏。

应生着死,应存着亡,应成着败,应吉着凶。

”因此,养生者首先要重视“自慎”。

我们应从珍重生命的“自慎”的角度,深刻理解《养生歌》的精髓。

《养生歌》全面讲述了养生之道。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著作中,提出了养性十法:一曰吝神,二曰惜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事,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

《孙真人养生铭》

《孙真人养生铭》

《孙真人养生铭》
*导读:《孙真人养生铭》(孙思邈)怒盛偏伤气(1),思多太伤神(2);神疲心易役(3),气弱病相侵。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
《孙真人养生铭》(孙思邈)
怒盛偏伤气(1),思多太伤神(2);神疲心易役(3),气弱病相侵。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4),第一戒晨嗔;夜静鸣云鼓(5),晨兴嗽玉津(6);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若要无百病,常须节五辛(7)。

安神当悦乐,借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命,修行(8)本在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9)。

(注释)
(1)伤气:此指大怒损伤肝脏之气。

(2)伤神:指思虑过多容易耗伤人的精神。

(3)役:《说文》戍边也,引申为劳苦、劳倦。

神疲心易役:指精神疲惫则心易劳倦。

(4)夜醉:是说夜间醉酒。

因醉后入房,必大耗其精,造成精气亏乏,故要警惕夜醉。

(5)鸣云鼓:亦称鸣天鼓,此为保健功法,宜在夜深入静时做。

(6)嗽玉津:亦为保健功法,宜在晨醒未起之时做。

(7)五辛:《本草纲目》指大蒜、小蒜、韭、芸苔、胡荽,此泛指各种辛辣食物。

(8)修行:原指佛教徒依据教义去实行,此指修身养性并实践。

(9)朝:水流归海曰朝,此引申为达到;真,本原也,自然之道也,此指人类本来应达到的自然寿命。

平地可朝真:意谓平常之人亦可达到本来应享有的天年。

(按语)
本段原文提出了养生的一些具体措施,如调摄精神、功法锻炼、醉勿入房等。

这些都是切实可行的。

《养生百字铭》孙思邈

《养生百字铭》孙思邈

《养生百字铭》孙思邈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萦。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云鼓,晨兴漱玉津。

妖神难犯己,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常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本,修行本在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年)是唐代中国和世界著名的医药学家、道士,唐朝京兆华原人。

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幼聪颖好学。

周静帝时,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就。

研究炼气,养形,长寿之术。

后隐于终南山。

唐太宗即位,召至京师,授予爵位,固辞不受。

永在民间为百姓治病。

唐永淳元年卒。

寿102岁。

宋徽宗崇宁二年追封为妙应真人。

唐太宗即位召他入京,时年50岁,其容貌,气色,身形,步态如同少年。

孙思邈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为历代医家和百姓尊崇倍至的伟大人物。

他一生中除在我国医药学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之外,应该说还是一位“养生专家”,他本人也因此享年101岁,这样的长寿在我国古代绝对是凤毛麟角!这首《养生百字铭》便是孙思邈养生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孙思邈养生十说

孙思邈养生十说

孙思邈养生十说孙思邈养生十说一、惜精神药王曰:“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

”“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悖暴而我不怒。

”对己身之精神,看重一个“啬”字。

二、养性情药王曰:“古养性者……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引用嵇康之论曰:“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制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

”“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跻,道德日全,不惜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三、端行止药王曰:“养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盖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也。

”主张“不欲其劳、不欲其逸。

”四、择环境山青水秀、阳光充足的地方,是理想的养生之地。

五、节饮食一曰节制;二是节律;三是忌口。

药王曰:“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多则难消也。

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

”六、安睡眠药王曰:“凡欲眠,勿歌咏。

”“先卧心,后卧眼。

”同时“卧讫勿留灯烛……头边勿留火炉。

”“暮卧常习闭口,口开即失气,且邪恶从口入。

”七、慎房室药王曰:“昼则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则以房室输其血气……精气薄恶,血脉不充……当今少百岁之人者,岂非所习不纯正也。

”八、喜运动药王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

”“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为佳。

”“食毕当步行踌躇,则食易消”。

九、早医病药王曰:“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不可令病气自在,恣意攻入,拱手待毙。

”十、重禁忌药王曰“善摄生者,常须慎于忌讳。

”“凡言伤者,亦不自觉也,谓久即损寿耳。

”。

孙真人养生铭及译文

孙真人养生铭及译文

孙真人养生铭及译文
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孙真人养生铭》的译文:
原文: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

勿使
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夜寝鸣云鼓,晨兴
漱玉津。

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
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
亦登仙。

译文:哎呀妈呀,要是生气生得太厉害,那可就把气给伤着啦!成
天想太多,也会把精神给损耗掉。

精神疲惫了,心就容易累着;气要
是弱了,病就会来欺负咱。

可别高兴或者悲伤过头喽,吃饭也得均匀
着来。

千万要注意,别大晚上喝醉了,早上起来也别乱发脾气。

晚上
睡觉前敲敲肚子,就像敲鼓一样;早上起来漱漱口,润润喉咙。

这样
那些妖魔鬼怪就难靠近咱,精气也能充满全身。

要是不想有各种病,
就得常常控制别吃那些辛辣的东西。

让心情愉快点能安神,珍惜气要
保持平和纯粹。

别去说啥寿命长短是命中注定的,修行养生其实全靠
自己。

要是能照着这些道理做,就算在平地上咱也能像神仙一样活得
舒坦。

出处:这《孙真人养生铭》是孙思邈所著。

孙思邈那可是古代有名
的神医啊,他留下的这些养生的法子,都是为了让咱们能健健康康的。

您瞧瞧,这译文是不是像咱平常唠嗑说的话,简单易懂,还挺有趣的?照着这些做,说不定真能让咱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注解孙思邈养生铭

注解孙思邈养生铭

养生铭孙思邈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疫,气弱病来侵。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天鼓,寅兴漱玉津。

妖邪难侵犯,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

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孙思邈《养生铭》的解释如下: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疫,气弱病相因。

这一节总体上是讲精神养生的,怒之所伤,肝气也;思之所伤,脾胃之气也;喜之所伤,心气也。

气乃肺、肾所主,神依气血所存,正气损伤,岂不心“疫”、病“因”吗!对于此,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曾引用魏晋时期养生学家嵇康的话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实乃最大的心病),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确为耗心神、伤肾气之大虑),滋味不绝为四难(吃也是非常费脑筋的活),神虑精散为五难。

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口诵至言,咀嚼英华,呼吸太阳,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

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跻,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在孙氏反复论证的这段话中,重点强调的都是情志对养生的决定性作用。

就孙氏诗中所说之怒伤肝言,它是人情志受损的一种表现。

《黄帝内经》中有明确地论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涌)于上。

”(《素问·生气通天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飱泄。

”(《素问·举痛论》)也就是说,怒因气生,气则怒发,生气——发怒——生气,构成了一条恶性循环链。

正如《淮南子》所言:“人之性,有所侵犯则怒,怒则血充,血充则气激,气激则发怒”。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在一首制怒诗中也阐明了雷同的观点:“自知气发每因情,情在何由气得平,若问病根深与浅,此身应与病齐生”。

怒气大发,相应的疾病就会因之而生,受害最直接的是肝胆系统。

因怒导致的机体的气血逆乱,会使人出现头痛、目胀、面红、耳赤、呕血、憋气等症状。

甚则使人昏厥卒倒,因此致死者也不罕见。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血气方刚的周瑜性情急躁,容易发怒。

[孙思邈名言]原文,翻译,赏析

[孙思邈名言]原文,翻译,赏析

[孙思邈名言]原文,翻译,赏析天地之间,唯人为贵,人之所贵,莫过于生。

全生之德为大。

业济含灵,命悬兹乎。

识达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

阳德乃敷,阴功乃积,南宫度名,北斗落籍。

仁者守其仁而廉谨也。

金之得盈,福之已竭。

无义之福,于我如浮云,不足以为富也。

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当去礼去圣守愚以自养,斯乃德之源也。

至精至微,至意深心。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判处针药,无得参差。

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圣人之道,以慈济物,博求众药,以戒不虞。

居贫富之中,常须守道,勿以贫富易志改性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终身为善。

道之所在,其德不孤。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救疾之速,必凭于药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

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溢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神存心手之际,意析毫芒之里。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寻思妙理,留意钻研。

志学之岁,驰百金而循经方,耄及之年,竞三余而勤药铒。

一事长于己者,不远万里,伏膺取决。

后生志学者少,但知爱富,不知爱学,临事之日,方知学为可贵,自恨孤陋寡闻。

思韫入神,神存心手。

存不忘亡,安不忘危.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

身安寿永事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 。

知治身能治国也。

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惜其气,所以全其身。

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

若知进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丧,嗜欲煎其内,权位牵其外,其于过分内热之损,胡可胜言,况乎身灭覆宗之祸,不绝于世哉!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

天无一岁不寒暑,人无一日不忧喜,故有天行瘟疫病者,即天地变化之一气也。

落花无返树之期,逝水绝归源之浪,人之生灭,事可同然,万法皆空,何不悟矣!鬼神盖不能为人祸,亦不能致人之福。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秘诀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秘诀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秘诀
孙思邈,隋唐时代名医,他活了101岁。

孙思邈的养生秘诀可概括为"忌、动、乐"三个字。

忌:指的是生活要注意节制检点,禁忌放纵欲望。

孙思邈有一首“四不贪歌”:酒色财权四道墙,人人都在里面藏;有人能跳墙外来,不是神仙便寿长。

这首歌形象生动地告诉我们,只有清心少欲,才能气血生化,五脏六腑皆能得其养,延年益寿。

动:即生命在于运动。

孙思邈有一首“养生歌”: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会用三宝天地通。

意思是说,只要养炼精、气、神,就能长寿。

那精、气、神从哪里来呢?从运动中来。

孙思邈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非常喜欢练道家的气功。

另外,孙思邈还酷爱书法,练书法时必凝神静气,排除杂念,静中求动,心神合一。

练气功与写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讲求入静、心平气和,都能很好调整内脏器官的功能。

孙思邈还经常步行,其全身气血流畅,新陈代谢旺盛。

故孙思邈到了迟暮之年还能精神抖擞地行医、著书。

乐:就是说人生于世应快快乐乐。

孙思邈一生无忧无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他性情乐观,始终把自己看成是孩童。

他认为,人的精神对健康很重要,情感反常,喜怒无度,杂虑太过,牢骚太盛,就会影响脑神经,都会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和新陈代谢障碍。

孙思邈还善于找乐子,他有多方面的爱好,像下棋、种花、钓鱼等,这些爱好既能充实生活,又使心情愉快。

无病而终,享尽天年的孙思邈还留给后人一本医学著作《千金方》,其养生方法尽在其中。

孙思邈此举,可谓功德无量。

孙思邈养生

孙思邈养生

孙思邈养生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名医睿哲,代有人出。

他们进而治病救人,退而保身长全,脐身于长寿之域者,为数不少。

其中堪称医家长寿之最的,恐怕要数隋唐时期的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了。

孙氏是京北华原人(今陕西耀县),家居鉴山之畔,约生于公元541年,卒于公元682年,享年一百四十余岁,一生经历了北周、隋、唐三个朝代十一位帝王。

北周宣帝时以王室多事故而隐居太白山中,号“太白处士”。

他终生不慕仕进,隐居山林,研究医学和养生之道,人称“药王”又号“真人”,时人以神仙视之。

其品性高雅,医德高尚,深怀慈悲悯恤之心,誓愿普救生灵之苦,对待病人皆如至亲之想,“见彼痛苦,若己有之”,以救死扶伤为己任。

是以孙氏死后,人们在其故乡鉴山之畔建立药王庙,千百年来,香火兴旺。

孙思邈幼年聪慧过人,日颂千言,人称“圣童”。

然而他却不慕仕途,从少年时期就立志研究医药学,从“青衿之岁,高尚兹典”,到“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一生致力于医道,博览群书,精勤不倦。

又能虚心求教,若有“一事之长于已有,不远千里,伏膺取决”。

孙氏博学多闻,喜谈老庄之学,通晓百家之说,兼好释典。

唐初知名人士如宋令文,卢照邻等,均执师礼以事之。

魏征等奉敕修齐、梁、周、陈书及隋史时,恐有遗漏,曾多次向孙氏请教。

孙氏向他们话说齐周间事,如历历在目。

孙思邈集毕生之学验,著成《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三十卷。

二书内容极为丰富,不啻为中医百科全书。

其家产资财全部耗费到医药费上,因此而问津医道,广求博采,通晓养生之术,长年隐居山林,修身养性,终身受益无穷,得以善终其天年。

唐初太宗即位,召真人出山到长安,其时真人已逾百岁,依然耳聪目明,视听不衰,神采甚茂。

直到晚年高龄,仍能为人医病疗疾,著书立说。

至唐高宗永淳一年(公元682年)去世时(据郭霭春《中国医史年表》),其尸停床月余,容颜不变,及举尸就木,身轻“犹如空衣”,时人以为成仙升天。

其实,孙思邈本人并不相信神仙之道,他曾明确指出:“神仙之道难致,养性之术易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思邈养生铭及译文
孙思邈的养生铭
怒甚偏伤气,思虑太伤神。

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天鼓,寅兴嗽玉津。

妖邪难侵犯,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存。

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

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大医药学家,他少年时因病学医,熟读经史百家,著有不朽传世之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30卷,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尊为“药王”。

孙思邈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养生有道,年逾百岁之上,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中的老寿星。

在陕西省耀县孙家塬的药王山上,后世立有一百多块石碑,其中一方刻有孙思邈所著“养生铭”,是养生保健的至理名言。

中医学把“精、气、神”视为人生“三宝”,认为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必须“惜气”、“安神”重视保养。

所以,孙思邈在“养生铭”中首先提出不能“怒而伤气”和“思虑伤神”,以免气机紊乱,血脉失和,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百病杂生。

孙思邈尤重视精神调养,认为一个人平时应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尽量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勿使悲欢过极,以免出现“悲能伤肺”、“大喜伤心”的局面。

孙思邈还指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面。

所以生活起居一定要有规律,要注意节制饮食,保持膳食平衡。

特别要防止夜间大吃大喝和
酒醉,以免引起停食、消化不良或伤胃、伤肝等不良后果。

在生活习惯上,要注意少吃刺激性食物,更不可偏食,这就是养生铭中“节五辛”的含义。

所谓“亥寝鸣天鼓”,即临睡前(晚间9~11点钟)要叩齿36次,“寅兴漱玉津”是指早上(凌晨3~5点钟)醒来应以舌搅上下腭数十次,待津生满口时可咽下。

上述两种导引法在唐代以前的医疗保健书籍中经常提到,具有保津和固齿的功能。

孙思邈认为,每个人只要重视养生保健,就能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能有效防止“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的身体“未病”状态。

孙思邈在“养生铭”中最后指出,能否健康长寿,主动权其实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是命里注定的。

只要个人保健有方、养生有道,就能长命。

以下是译文:
怒气太大,就会伤害元气;思虑太多,则会损耗精神。

精神疲乏,你的心灵便容易被外界所支配;元气受损,虚弱和疾病就会纠缠你。

所以,你不要使自己过度悲伤或欢乐,并要注意使自己的饮食均匀适度,做到不过饥也不过饱。

再三劝告你要防止夜晚酒醉,养生第一要戒是.早晨生闷气! 我认为晨起应平和心态,学会运用‘喜怒哀乐.的.乐’用‘随心喜’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件事。

我们在夜晚睡觉前用双掩住耳朵以中指叠于食指上滑落敲击脑后的玉枕穴三十六下这叫‚鸣天鼓。

清晨起床要用舌头鼓动口中的津液然后咽下送入丹田这叫‚漱玉津。

快乐的天天坚持那么病气就难以侵害
我们的机体时间久了精气也就自然而然地充溢全身,如果我们不想沾染各种疾病还要少吃咸、酸、苦、辣、辛等五种刺激性的食品。

要时常抱有欢喜、感激的良好心态珍惜元气以心平气和的态度过日子。

对于世上有人长寿、有人短命的两种状况应当科学分析对待其实要想健康长寿全凭个人的主观努力。

明白并能遵守上面的这些道理进行养生既使是普通的凡人也可以达到长寿者的境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