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课件-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课件-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有利高空飞行
臭氧吸收紫外线, 上热下冷; 水汽杂质少、水平运 动为主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到 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
2 000~3 000 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
千米
有重要作用
太阳紫外线和宇 宙射线作用
2、水 圈
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 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
地 海洋水
冰川水



大气水
河流水
3.大气垂直分层: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运 动状况,分为 对流层 、 平流层 、 高层大气 。
4.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其主体 是地球上的 海洋 ,淡水的主体是 冰川 。
5.生物圈:是由地球所有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所构成的圈层,
包括大气圈的 底部 、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 上部 。
4.地幔: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分为_上___地__幔 和 下地幔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 岩石圈 。
5.地核:主要是由铁 和镍 组成,分为 外核 和 内核 。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地球外部圈层:包括 大气圈 、水圈 和 生物圈。 2.大气圈:大气密度随高度的增加逐渐 减小 。低层大气由 干洁空气、水汽 和 固体杂质 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 氮 和 氧 。
③ ④ ⑤
33
横波在通过A面时,
60
波速 变大,通过B面时,
B
400
波速 突然消,失

说明B面以下的⑥物质接近
2900
于 液体 状态。
⑦ 6000
③是 软流层 ; ①和②合起来是 岩石圈;⑦ 是 内核; 岩浆发源于 ③ 。
二. 地球外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其中生物圈占 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02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大气圈
生物圈
岩石圈的表面高低不平,被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覆盖
岩石圈
1.大气圈:
① 组成: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 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 和氧气。
② 特点: A.大气圈笼罩着地球,使得地球上 的温度变化和缓,同时提供了生物 生存所需要的氧气 B.大气中的风、云、雨、雪等天气 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
只有上下晃动;因为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态中传播, 而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
不连续面
地壳 0 3 6 33Km上地幔
下地幔
2900Km
横波(S)
外核
内核
速度/(km•S-1)
9 12 15 0
1000
纵波(P)
2000 3000
观察
①纵波、横波的速度范围 ②纵波和横波的变化速度 存在哪些差异?
4000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地幔
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它位于莫霍面与 古登堡面之间,厚度约2900千米。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 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岩石圈
请观察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范围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岩石圈不包括软流层
地壳 0 上地幔 下地幔
3地理6实践9
12 15 0
根据上述分析,动手绘制“地球 内部圈层”示意图,并10对00内部圈
层进行划分Βιβλιοθήκη 横波(S)纵波(P)
2000 3000
古登堡界面 2900km
外核
4000
5000
内核
6000 深度 /km
液态 固态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先上下颠簸 后左右摇晃
2.在船上的人呢?
只是上下颠簸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速度(千米/秒)
33
明显增加
900
上地幔
地壳
陆壳:33 洋壳:6 平均:17
2900 完全消失
突然下降
下地幔
地幔
莫霍界面
5150 6370
外核
地核
内核
古登堡界面
圈层的划分
圈层名称
不连续 深度 面 (km)
特征
80
400
地壳:固态
地幔:熔融固态 外核:液态或 熔融状态
内核:固态
外部圈层?
地生由球物气表圈体层是和水地悬体球浮构表物层成组生的成物连的及续包其但围生不地存规球 则环的的境复圈的杂层总系,称统组。,成气它有体是地的大表主气水要圈、成、地分水下是圈水氮、 大和气岩氧水石,是、圈地生相球物互自水渗然透等环、,境相水的互圈重影里要响的组的水成
处结部于果分不。间最断活的跃循环的运圈动之层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 生 水
物 圈
气 水
圈 圈

2000---3000km

层 大
电离层
气 -85℃
50---55km 平流层
8---18km 对流层 -55℃
①气压低、密度低 ②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0℃
①气温随高度↑而↑
②平流运动为主
③天气晴朗,有一臭氧层
①气温随高度↑而↓
地壳:固态
地幔:熔融固态 外核:液态 内核:固态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震波
•定义: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 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 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1.4地球的圈层结构(共26张)

1.4地球的圈层结构(共26张)

物质状态
岩石构成 的固体外壳
固态
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固态
范围
地表至莫霍界面
物质组成
各种岩石
厚度
不一,大陆部分较厚, 大洋部分较薄,平均 17千米
大陆地壳:双层
地 上层: 硅铝层 壳 下层:硅镁层
大洋地壳:单层
莫霍界面
地幔
地幔
范围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
厚度
2800多千米
分层
以900千米处为界,分为上地幔 和下地幔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一般认为 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岩石圈:地壳
和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 的总和。
地核
范围 厚度 分层 温度 压力和密度
古登堡界面以下
3400多千米 以5150千米处为界, 分为外核和内核
很高
很大
地 球 VS 鸡 蛋
二. 地球外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各 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到底要如何来探测地球的内部结构呢?
啄木鸟用喙尖敲 击树干,确定哪 个部分是中空的, 然后用嘴敲开捉 虫。
请大家阅读课本第一段内容,思考: 1、什么是地震波? 2、横波和纵波各有什么特点?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 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 波叫地震波。
2900
地震波波速地的幔突然变化说
明了什么?
外2核、推测地幔和地核古的登物堡质界面
状态可能是什么?
5150
地核
内核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上的差异,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将地球内部划 分为三个圈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1.4地球的圈层结构(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1.4地球的圈层结构(共21张PPT)
生产者
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
分解者
Copyright KB
消费者
生物圈是地球生物与其环境共同组成的特殊圈层。
大气圈 AB
C
2. 读地球四个圈 层构成的示意图 分析A、B、C分别 代表什么圈层?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课堂小结】
【反馈达标】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1—3题。
1.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A)
分类
传播速度
特点 传播介质状态
纵波
较快
横波
较慢
固体、液体、气体 固体
共同点: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 固体>液体>气体
思考: (1)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传播速度
纵波传播速度较快,振动方向为上下运动 横波较慢,振动方向为左右运动
(2)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 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II. 据此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可能是什么状态?
说明物质状态可能发生了变化
地幔:横、纵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 地核:横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3、地壳 读图思考以下问题:
大陆地壳:双层
大洋地壳:单层
地 上层: 硅铝层 壳
下层: 硅镁层
莫霍界面 地幔
(1)海拔高低与地壳厚薄的关系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2)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区别
传播介质 纵波——固体、液体和气体
横波——固体
2、圈层划分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核
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
地下深度 33千米处(大陆部分 )
古登堡界面 2900千米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共17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共17张PPT)

图中字母代表的 圈层是?
12
四、知识梳理
13
随堂演练
北京时间2017年10月22日22时21分,在南海海域 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约5公里,读图回答1-2题。
1. 此次地震的震源发生在( )
A. 软流层 B. 地壳 C. 地核 D. 地幔
2. 岩石圈位于( )
A. A顶部 B. A的全部和B的顶部
C. B的全部 D. B的全部和C的顶部
14
随堂演练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3-4题。 3.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 ) A.17千米 B.5千米 C.33千米 D.2900千米 4.该地可能位于( )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南极点 D.太平洋
15
随堂演练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 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 重大损失。据此完成5-6题。 5.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传播介质
固、液、气 固
物体运动方向
上下颠簸 左右晃动5
一、认识原理:地震波
小组讨论: ➢ 地震时,横波和纵波在地面和湖中的传播状态是怎样的? ➢ 地面上的人是先感受到上下颠簸还是左右摇晃?
6
二、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
横波、纵波速度明显加快
33

2900
横波消失 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液 固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附近,地震波波速发生了
外核
地核
内核
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的坚硬岩石)
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
6371
9
2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26张PPT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26张PPT

2.岩石圈是指( D ) A.地壳 B.上地幔和下地幔 C.地壳和地幔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合称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物质受到强烈的冲击会 发生的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 种弹性波就叫 地震波 。
地震波
横波(S) 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纵波(P) 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某地地下30km处发生地震,这时:
地面上的人会感觉到( A )
思考
附近的飞鸟和池塘里的游鱼会感觉到( C )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 纵波,上下颠簸 D. 横波,左右摇晃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深度:km
速度:km/s
0
3
6
9 12 15
1000 2000 3000
33km
莫霍界面
地壳
2900km

地幔
4000 5000 6000
外核 内核
古登堡界面
思考题
莫霍界面
地壳
1 请推测地幔和外核的物质状态。
地幔
外核 古登堡界面
地幔是固体,外核是液体。 内核
2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说明了
什么问题?
物质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
课堂小结
圈层名称
地壳
地 上地幔 幔 下地幔 地 外核 核 内核
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深度
(km)
33 2900
上天“有路”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升空
入地“无门”
入地“无门”
入地“无门”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及划分依据。 2.掌握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组成及主要特征。 3.明确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范围。 4.知道地球外部圈层的基本特征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高一地理必修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共19张PPT)

高一地理必修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共19张PPT)

软流层在此!
注:可以将蛋壳和蛋白间的
膜连同蛋壳一起看作岩石圈
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想 一想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 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改进钻探技术 火山喷发的物质 温泉、热泉 遥感技术
其他
P28[活学巧用]1
随堂练习
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 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我们如何得知地球内部的情况呢?
联想:啄木鸟如何知道哪种树生病了?
通过敲击树木发出的声音来判断, 实心树木与空心树木发出的声音不同。
我们怎么办???
1、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地圈震层来了的,依陆 据
(1)概念:
地上的人先感
(2)分类:
觉到什么震动, 后感觉到什么
震动?海洋上
纵波VS横波
的人呢?
primary
sec快ondary固、液、气 上下震动划分依弱据

固态
左右晃动 强
速度都随物 质性质的变
化而变化
纵波横波 波速都明
速度(千米/秒) 0 3 6 9 12 15
显增加
1000
深 度 2000
横波

米 3000
莫霍界面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
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
态可能是什么?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 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 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 面以下,S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 是液态。
思考?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出现于山谷或盆 地
4.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
5、逆温现象的影响
(1).对环境影响:空气对流运动被抑制,
加重大气污染 易产生大雾天气
(2).对天气影响: 阴雨天气(锋面逆温)
冻雨天气
(3).对交通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逆温的危害
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 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逆温层的存在,造成 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对流运动的发展, 使大量烟尘、污染物、大气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 下面,使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 市及工矿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 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 学烟雾。
1.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典型例题]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上午、午后、夜间及清晨四 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图。完成2~3题。
2.图中丁曲线愈接近地面气温愈高的原因是( D )
A 愈接近地面风速愈小,大气热量不 易散失。
B 愈接近地面空气尘埃愈多,尘埃能 吸收太阳辐射。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影响气温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KM
高 层 大 气
50


25 O3层

12



2、大气的垂直分层
垂直分 层
高度分布
高层 平流层顶至 大气 2000~3000km
气温垂直分布及原因
大气运动特征
①大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 ②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类型
成因
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少云
辐射 逆温
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离地面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P波
S波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壳 内部圈层分为:
岩石圈
软流层: 一般认为 是岩浆的 主要发源 地。
地壳、地幔、地核
地幔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 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地核
地壳——位置、厚度、结构及变化规律
平均厚度:17km 海洋(6km) 陆地(33km)
地壳厚度 变化规律: 地球大范围 固体表面的 海拔越高, 地壳越厚; 海拔越低, 地壳越薄。
1、


高空 高空 近地面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90°N
60°N 30°N 0°
高空
近地面
近地面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1)在单圈环流基础上增加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甲:
温带季风气候
乙:
地中海气候
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丁:
热带季风气候
学习目标
• 1、熟练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能够理解划分依据——地震波的特 征 • 2、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理解 其相互关系 • 3、学会读地球圈层结构图
自主探究,原生态展示(15分钟)
展示内容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 1月气压中心简图 展示小组 1组 3组 5组 展示位置 前黑板 前黑板 后黑板
前 门

4组
要求: 1.竞争点评。点评同学迅速到位,分析展示内容及思路,并进行评价,准备 点评。 2.非点评同学明确位置,解决疑问,提升自身能力。注意动笔修改自己的错 题。积极参与点评。 3.解决不了的疑问,写到“我的疑问”区。 4.评价:点评同学评价展示,并对第二点评进行评价,依次类推。
橱 后 门
7月气压中心简图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后黑板 后黑板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km)
特征
地壳
莫霍界面 地 上地幔 幔 下地幔 古登堡界面 地 外核 核 内核
1.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 壳
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 薄,大陆部分厚
33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
软流层,这里可能为
2900 岩浆的主要源地 温度、压力和密度 很大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
1.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主要成分: 氮和氧
2.水 圈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 但不规则 的圈层
大气水
生物水
地表水 地下水
组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3.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大气圈





生物圈是地球生物与其环 境共同组成的特殊圈层。生命 活动渗透到大气圈、水圈和岩 石圈中,成为地球上最具活力 的圈层。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 壳
地壳
地幔 外地核(液)
内地核(固)
3、 地 球 的 内 部 圈 层 结 构
地壳平均厚度17㎞ 陆壳平均33 ㎞ 洋壳平均6 ㎞
岩石圈:范围——包括 地壳与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
特点:由坚硬的岩石构成
软流层:上地幔上部, 是岩浆的发源地
完成下表: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总结:
内 部
地圈 球层 的 圈 层 结 构
外 部 圈 层
划 分 地震波


地壳
分层
地幔
岩石圈 大气圈
地核
水圈 生物圈
纵波 横波
莫霍 界面 古登堡 界面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32张PPT)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32张PPT)

D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2、在莫霍界面以下( ))
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
3、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
A
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B.温度的垂直变化
C.内部压力的变化 D.物质密度的变化


古登堡界面:地下

约2900千米处,纵
波的速度突然下降,
横波完全消失。
不连续面附近波速变化特点及说明的问题
速度(千
米/秒3)3
2900
地震波的传播 速度
P21思考1: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所通过物质状态(组成和密度) 可能发生了变化。
2、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 什么?
阅读课文P21第一、二、三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地震波? 2、地震波分为几类?它们各自的传播特点? 3、利用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准确说
出什么叫做不连续面? 4、地球内部有几个不连续面?在它们附近地震波的传播
速度有什么明显变化? 5、在不连续面附近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地幔物质是固态(P波和S波都能传 播);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液体或 气体,因为在古登堡界面附近横波完 全消失,说明横波不能继续传播,而 纵波虽然波速忽然下降,但仍可以继 续向下传播。
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
地下深度
地下(大陆部分 )33千米处
古登堡界面 地下2900千米处
波速变化特点 该界面下,P、S波速都明显增加。 在该界面附近,P波速忽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壳
岩石构成,地壳厚薄不 一,海洋薄,陆地厚
33km
下地幔
地幔
2900km
岩石
外核
地核
内核
归纳总结: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特征
地壳
岩石构成,厚薄不一,海洋 莫霍界面(33km) 薄,陆地厚

地幔

地核 外

古登堡界面 (2900km)
上地幔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 发源地;软流层之上的地幔是 岩石。
外核熔融,液态运动形成磁 场;内核固态
地球从诞生之初的一片荒芜到如今生机盎然的生
命摇篮,不仅与它所处的宇宙环境息息相关,还与地 球的结构特点密不可分。
地球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物质组成成圈层分布。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地球的圈层结构
1.2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地心游记
目前最深钻井是俄罗斯在库页岛的Odoptu OP-11油井, 井深12.262km(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km),但还不到地 球半径的1/500。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多数生物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的接触带。
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 岩石圈
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在促进太阳 能转化,改变大气圈、水圈的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 面起着重要作用。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 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归纳总结: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 地壳
软流层:岩浆的发源地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包气围体着和地悬球浮,物由质组成的复和杂系统。组成的 复杂系统。 减小了温差,提供了氧气,产生天气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登堡界面
2 900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 度很大。主要成分为 铁和镍
外核 内核
莫霍界面
地 幔
地 壳
外 核
内 核
古登堡界面 地幔
地核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壳
二. 地球外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 其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 圈的上部。
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P、S速度增加 第1次变化
第2次变化 P速度下降、S消失
地球的内部圈层 想一想: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 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 可能是什么?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界 面下P、S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 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物质状态可 能是液态。
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的分类及地震波的传 播速度有何特点?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 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分类
地 震 纵波(P) 横波(S) 能够通过的介质
传播速度 较快
较慢
共同点 都随着所通 过物质的性
固体、液体、气体
固体

质而变化
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 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生 地球表层生物及 物 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圈
课堂作业:导学练案第四节 达标拓展P31 课后作业:
1. 活页练 P23—24(第二天交) 2. 活页练 第一章 单元检测 P25—28 (周五交)
名校导学案: P11-14 自主完成
地球的内部圈层
1、 我们能直接看到地球内部的结构吗, 为什么? 2、那可以通过什么办法了解地球内部的 结构呢?
地球内部的“使者” ——地震波(横波、纵波)
合作探究一
读教材P24页图1—4—1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示意图,讨论下列问题并做好记录:
1.地震波有哪几种类型?
2.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何变化?
3.地球的内部圈层怎么划分?有哪几层? 4.软流层的位置?
1.4 地球的圈层 结构
地 球 的 圈 层 结 构

圈地核岩石圈请描述煮的半熟的鸡蛋内部是怎样一 种结构和状态?
煮的半熟的鸡蛋由外向内的结构为蛋壳、蛋白和 蛋黄,鸡蛋的结构呈现的是一种圈层结构。 这几层结构的状态分别为:蛋壳——固态;蛋 白——固态;蛋黄——液态。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上天、入地、下海三大壮举。载人 宇宙飞船可以在太空遨游,下海有潜艇, 可谓上天有路,下海有法,但对于我们 脚下的地球却是入地无门。那么地球内 部到底什么样子呢?是否像传说中那样 有十八层呢?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 层结构的主要靠什么手段研究?
O2
CO2 O3 水汽 固体杂质
21
0.033 很少 很少 很少
合作探究二
阅读教材P27“大气垂直分层”图1-4-5,合作探究以 下问题:
1.大气层可以分为哪几层? 2.各层有什么特点?
该空间的大气处于电 离状态,所以叫电离 层。它能够反射无线 电波,利于通信。
无线电通讯
气温随高度递增; 大气水平运动为主; 大气平稳,天晴气朗。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1. 低层大气的物质组成
干洁空气的组成


其他气体(氩、 二氧化碳、臭氧 等)
三、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1.大气的主要成分
低层大气组成 体积(%) N2 干 洁 空 气 78 作用 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 面起保温作用 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物起着保 护作用 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 和大气的温度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对流层
平流层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臭氧吸收紫外线, 上热下冷; 对流层顶到 ②以水平运动为主 50~55 千米 ③大气平稳,天气晴朗, 水汽杂质少、水平 运动为主 有利高空飞行
平流层顶到 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 太阳紫外线和宇 高层大气 2 000~3 000 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 宙射线作用 千米 有重要作用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


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 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
地 球 上 的 水
海洋水
冰川水 河流水
大气水
地表水
湖泊水 生物水
陆地水
地下水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
生物圈
生物圈是由地球生物与其 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圈层。生物
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 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地球上最
地核:温度、压力和 密度很大,据波速变 化,可分为内核、外 核。
地球内部圈层概况
圈层名称 大陆地壳 大洋地壳
莫霍界面
不连续面
深度 (千米)
特征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大洋部分薄,大陆部 分厚,平均厚度为17 千米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 软流层,这里可能为 岩浆的主要源地
地 壳
5-70
地 幔
地 核
上地幔 下地幔
飞机飞行 天气现象
气温随高度递减; 空气对流运动剧烈;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大气的垂直分层
电 离 层
高 层 大 气
上冷下热 高空对流
平流层
对流层
2.大气的垂直分层
垂直分层 高度分布 主要特点 原因 热量绝大部分来 自地面;上冷下 热,差异大,对流 强;水汽杂质多、 对流运动显著 低纬 17~18 千米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中纬 10~12 ②对流运动显著 千米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高纬 8~9 千米
地球的内部圈层
想一想:
当地震发生时,人们有什么感觉: 1) 陆地上的人? 2)在海洋中航行的人? (1)陆地上的人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后 左右摇晃。 (2)海洋中航行的人感觉到的只是上下 颠簸。
读图1-4-1 地球内部地震曲线图后思考:
1.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哪两个位置出现突然急 剧的变化?这两个位置叫什么名称?
活跃、特殊的圈层。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对比:
概念 组成
气体和悬浮 物质,主要成 分是氮和氧
其他
是地球自然环境 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 由气体和悬浮物 气 组成的包围地球的 复杂系统 圈 水 地球表层水体构 圈 成的连续但不规则
的圈层
水圈里的水处于 地表水、地 下水、大气水、 不间断的循环运 动; 生物水等 生物圈与大气圈、 生物及其生存 水圈和岩石圈相互 渗透、相互影响的。 环境
地球的内部圈层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 上的差异,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为界,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 —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由岩石组成 的坚硬外壳。厚薄 不一,大洋部分薄, 大陆部分厚,平均 厚度17千米
1.26
地 球 的 内 部 圈 层 结 构
地幔:厚度2800多千 米,上地幔上部存在 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 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