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研究的进展与发展方向
水域生态环境模拟研究及其应用
水域生态环境模拟研究及其应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域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此背景下,水域生态环境模拟研究应运而生,成为了研究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
而通过水域生态环境模拟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水域生态环境的运行机理,还可以有效预测和评估人类活动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域生态环境模拟研究及其应用。
一、水域生态环境模拟研究的意义水域生态环境模拟研究是指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水域生态环境进行模拟和预测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水域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和物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提高水域生态环境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水域生态环境模拟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水域生态环境的运行机理,包括水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水域物质与能量的循环、水质和底泥污染的来源和传输、水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
同时,水域生态环境模拟研究可以对生态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例如,在水生态系统保护中,可以通过模拟实验预测人类活动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寻求最佳的水生态系统保护方案。
二、水域生态环境模拟研究的方法在水域生态环境模拟研究中,数学模型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数学模型是指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表达水域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物质和能量传输、运动模式和规律等方面的公式和方程。
数学模型可分为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两种类型。
静态模型主要用于分析水域生态环境的结构和特征,包括水域生态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分布、水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等。
动态模型则用于模拟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过程、运动规律和环境响应过程等。
除数学模型之外,计算机模拟技术也是水域生态环境模拟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我们可以将数学模型转换为计算机程序,并通过对模型输入真实数据,得到模拟预测结果。
计算机模拟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模拟效率,还可以对模型进行优化、修改和验证,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三、水域生态环境模拟研究的应用水域生态环境模拟研究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024年水环境中微塑料赋存现状及生态危害研究进展》范文
《水环境中微塑料赋存现状及生态危害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在水环境中,微塑料的广泛存在和积累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微塑料是指尺寸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颗粒及微型塑料制品,因其难以降解且不易被生物所消化,对水生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水环境中微塑料的赋存现状及生态危害的研究进展。
二、水环境中微塑料的赋存现状(一)来源与分布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广泛,主要包括陆地来源和海洋来源。
陆地来源包括河流、湖泊等淡水环境中的塑料垃圾在风力、水流等自然力的作用下破碎成微小颗粒;海洋来源则主要是船舶运输、渔业活动等产生的塑料垃圾。
这些微塑料在全球范围内的水环境中广泛分布,尤其是在近岸海域、河口、沉积物等区域。
(二)赋存形态微塑料在水环境中的赋存形态多样,包括悬浮颗粒、沉积物中的塑料碎片、附着在浮游生物或底栖生物体表的微塑料等。
这些微塑料不仅在水中分散,还会在底泥、沉积物中积累,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各个层面产生影响。
三、生态危害研究进展(一)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微塑料对水生生物具有潜在的生态危害。
研究表明,微塑料可以被水生生物误食,导致消化道堵塞、生理机能紊乱等问题。
此外,微塑料还可能吸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对水生生物产生联合毒性作用。
这些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食物网,对生态系统造成更大的危害。
(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微塑料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研究表明,微塑料中的添加剂、增塑剂等有害物质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此外,微塑料还可能吸附水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进一步增加了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为了研究微塑料的生态危害,学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与手段。
包括实地采样、实验室模拟实验、生物实验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了解微塑料在水环境中的分布、赋存形态、对水生生物及人类健康的影响等。
此外,现代分析技术如显微镜、光谱分析等也被广泛应用于微塑料的检测与鉴定。
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发展方向
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发展方向
水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而当前我国水环境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如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因此,实现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索出一种科学、可行的综合治理模式。
从综合治理模式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已经实施了许多措施,如建立了水环境监测体系,制定了一系列水环境保护法规等。
但是,这些措施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推进。
在未来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技术支撑
水环境治理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包括水污染治理、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修复等方面。
因此,应加强科技研发,提高技术水平,推广先进技术,如生物降解技术、水生态修复技术等,以提高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效果。
二、加强政策支持
政策对于水环境综合治理至关重要。
未来需要加强立法,完善法规,提高惩治力度,加大对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环境治理,形成政策支持的合力。
三、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水环境综合治理需要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是关键。
未来需要加强水环境治理的组织协调能力,建立水环境治理的决策、实施和监管机制,完善水环境管理制度。
四、注重公众意识的提高
公众意识的提高是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
未来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水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水环境治理,形成社会共治的格局。
总之,未来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需要科学技术、政策支持、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的有机结合,以实现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长江口及近海水环境中新型污染物研究进展
长江口及近海水环境中新型污染物研究进展一、概览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长江口及近海区域正面临严峻的新型污染物环境挑战。
这些新型污染物具有毒性、稳定性强、难以降解等特点,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国内外学者对长江口及近海水环境中新型污染物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本文旨在概述近五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新型污染物的污染特征与生态效应提供参考。
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研究者们已经从各种环境样品中检测出数百种新型污染物,涵盖了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质等多种类型。
新型纳米污染物和医药活性化合物等新型污染物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这些新型污染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且对生态系统的毒性作用显著。
从地理位置分布上看,长江口和杭州湾是新型污染物在长江流域的主要汇和扩散区。
研究人员已在该区域检测到了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纳米颗粒等在内的多种新型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海洋生物产生毒性效应,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面对日益严重的新型污染物环境污染问题,国内外的研究者们积极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
通过分析现有文献资料,可以发现目前对于新型污染物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型污染物研究在长江口及近海环境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了解这些新型污染物的研究进展,对于揭示其环境污染特征、制定有效的环境政策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新型污染物的研究仍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其环境行为的深入表征、风险评价方法的完善以及去除技术的创新等方面。
未来的研究应继续加强跨学科合作,从环境系统中抽取关键因子,为区域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 新型污染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水体环境中的新型污染物日益受到关注。
这些新型污染物具有化学稳定性、生物难容性和高毒性等特点,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并累积,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发展方向
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发展方向一、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水环境综合治理需要科学的规划和系统的实施。
首先,应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科学研究,深入了解水体污染的来源和传输途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技术和措施。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体系,将水环境综合治理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确保治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水环境综合治理需要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与应用,提高治理效果和水质改善水平。
一方面,要加强对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开展新型污染物的监测和处理技术研究,提高治理效率和水质改善水平。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推动技术的落地和应用,提高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实效。
三、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和监管力度水环境综合治理需要依法依规进行,才能保证治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要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为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同时,要加强对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和评估机制,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安全。
四、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需要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要加强对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增强公众的环保责任和参与意识。
同时,要加强公众参与的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的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推动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合作与交流。
要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开展合作项目,共同研究和解决水环境综合治理面临的难题。
同时,要加强国际间的经验交流,学习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不断提升我国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水平和能力。
水环境监测与分析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水环境监测与分析专业就业前景分析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及污染问题的加重使得水环境的监测与分析愈加重要。
因此,水环境监测与分析专业的就业前景不仅十分广阔且充满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为行业就业前景、职业发展方向及职业技能要求。
一. 行业就业前景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化和环保产业的发展,水环境监测与分析专业的就业前景愈加乐观。
在我国,随着《水污染防治法》被立法和实施,政府对水污染的治理和监管日益严格,也催生了大量的环保企业和机构,增加了环保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国家在加大环保治理的同时,还推行了“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扩大了国际水环境保护市场的需求,为环保专业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
二. 职业发展方向从事水环境监测与分析专业主要涉及以下领域:水源管理、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水环境检测与评价、环境监测与技术服务等方向,其职业发展空间也相对较广。
1. 水源管理:主要职责是负责城市、乡村、田间等各种水源的管理,设计与建设,同时也负责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 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主要涉及各种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包括湖泊、河流、湿地等。
此领域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水环境专业人才来分析和治理水资源的问题。
3. 水环境检测与评价:主要职责是对水环境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和检测,及时发现和排除水环境污染。
4. 环境监测与技术服务:主要在环保企业、机构工作,负责环境监测和技术服务。
三. 职业技能要求水环境监测与分析专业对于从业人员职业技能要求较高。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系统性学习:需要熟悉水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管理制度及技术细节。
熟练掌握水环境监测分析和相关软件工具的应用。
2. 专业技术:需要熟练掌握水质分析理论和分析方法。
具备化学、生物、生态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经验。
3. 沟通能力:与各级政府部门、环境监测机构、媒体及公众沟通要求严格的要求其沟通能力,包括书面表达、口头表达和社交媒体能力。
《2024年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现状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范文
《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现状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医药科技的飞速发展,抗生素在医疗、农业、水产养殖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然而,这些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不当排放,导致了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旨在探讨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现状,以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
二、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现状(一)污染来源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医疗废水、农业排放、水产养殖业、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等。
这些排放源将大量未代谢的抗生素和其代谢物排入水体,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二)污染程度目前,全球各大水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抗生素污染问题。
研究显示,抗生素在水环境中的浓度虽然较低,但其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却不容忽视。
长期积累下来,这些低浓度的抗生素可能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三、环境效应研究进展(一)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抗生素对水生生物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其生长、繁殖和行为的干扰。
一些抗生素可以抑制水生生物的生理功能,甚至导致其死亡。
此外,抗生素还可能改变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影响生物多样性。
(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残留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长期接触低剂量的抗生素可能导致人体产生耐药性,增加治疗难度。
此外,一些抗生素在人体内可能产生毒性代谢物,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
(三)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抗生素的输入会改变水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导致一些敏感菌群的减少和耐药菌群的增加。
这些耐药菌群可能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类,引发新的健康问题。
四、研究方法及成果(一)研究方法针对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生态风险评估、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抗生素在水环境中的分布、迁移、转化和归宿,以及其对水生生物和人体的影响。
(二)研究成果近年来,关于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抗生素在水环境中的行为存在差异,其环境效应也各不相同。
水环境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水环境数学模型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水环境数学模型是理解和预测水环境行为、评估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措施效果的重要工具。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水环境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水环境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分析各类模型的优缺点,探讨其在水环境管理、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文章将首先介绍水环境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阐述其在水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重要性。
随后,将重点综述近年来水环境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包括模型的建立方法、模型的验证与优化、模型的应用案例等方面。
通过对各类模型的深入分析和比较,本文旨在揭示水环境数学模型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为水环境管理和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本文还将关注水环境数学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模型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参数估计困难等。
通过分析和讨论这些问题,本文旨在为水环境数学模型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推动水环境数学模型的发展和完善,为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贡献力量。
二、水环境数学模型的理论基础水环境数学模型作为理解和预测水环境行为的重要工具,其理论基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流体力学、环境科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等。
这些理论共同为水环境数学模型的构建和应用提供了支撑。
流体力学是水环境数学模型的理论基础之一。
流体力学中的基本原理,如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为水环境数学模型提供了描述水流运动的基本框架。
这些方程可以用来描述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的流动和混合过程,进而揭示水体中的污染物扩散和传输机制。
环境科学为水环境数学模型提供了对水体中各种化学和生物过程的深入理解。
这包括水体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和分布。
环境科学理论的应用使得水环境数学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模拟和预测水体的环境质量变化。
生态学理论在水环境数学模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环境科学研究现状及展望
环境科学研究现状及展望一、引言随着人类经济发展的加快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环境科学作为跨学科领域,旨在研究人类生存环境及其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本文将围绕环境科学研究现状及展望展开探讨。
二、环境科学研究现状1.污染治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各种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而,污染治理已成为环境科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污染治理研究内容包括化学、生物、物理等方面,如化学物质的检测和评估、废弃物处理、新型材料的研制等。
近年来,生态污染、水污染治理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2.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该领域旨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防止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研究的内容涵盖了生态系统恢复、生态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植物保护、动物保护等方面。
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更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
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是环境科学研究热门领域之一。
自工业革命以来,气候变化日趋剧烈,这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环境科学家们通过模拟和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情况,提出了许多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比如新能源的研发和利用、减排技术的提升等,积极推动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措施。
三、环境科学研究展望1.跨学科合作环境科学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跨学科的研究。
未来的环境科学研究将更多关注于各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如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等。
统一的研究框架可以促进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分享,方便研究人员在解决复杂问题上协同工作。
2.注重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将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环境科学研究需要不断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等,加快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资源利用的进程。
未来环境科学研究必将更多关注于应用性和实用性,为环境治理提供更多可行的解决方案。
3.强化科普教育科普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环境科学研究的了解以及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环保科研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环保科研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越来越高。
环保科研作为为解决环保问题提供技术支持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就环保科研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环保科研的现状环保科研是一种系统性的、工程化的实践。
它基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利用系统科学对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估,研发和应用环保技术和产品,推动环保工作的落地实施。
目前,环保科研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其中包括了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方面。
在这些方面,环保科研在当前的基础上也进一步拓展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大气环境是环保科研中的重要方向之一。
大气污染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大气环境的研究需要大量的实验研究和模拟模型。
当前研究重点在于:1)主要污染物的来源、转化、传输和去除,包括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和挥发性有机物等;2)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评估;3)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等方面。
水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但同时水环境也是遭受严重污染的生物圈环境。
水污染的主要因素包括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农业污染等。
当前研究重点在于:1)水污染的来源、组成和危害;2)水环境净化、修复和保护技术等方面;3)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土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重要载体。
但由于全球化、工业化等原因,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化工、矿山、农业等活动积累的污染物。
当前研究重点在于:1)污染源、物质的转移和迁移规律;2)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生态危险性和修复技术;3)土壤保护与治理策略等方面。
环保科研的发展趋势尽管在环保科研研究的各个领域中,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和环境污染的不断扩大,环保科研的任务不仅更为复杂,而且更加迫切。
基于这种情况,环保科研的发展趋势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并拓展研究深度和广度。
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践性科学,环保科研应该根据发展的需要来确定研究方向,及时调整研究重点。
水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
水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水资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它是生命的源泉,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然而,由于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等原因,全球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水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一、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及问题1.1 水资源利用的需求与供给不平衡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
然而,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一些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境。
同时,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也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造成资源供需的严重不平衡。
1.2 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等活动所排放的废水,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程度。
水污染不仅影响水源的安全性和可用性,还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目前,在中国一些地区,许多河流和湖泊已经面临着“水草不生、鱼虾不存”的局面,水资源的质量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环境保护任务十分紧迫。
二、水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研究方向2.1 水资源科学与技术研究水资源科学与技术研究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研究水源的地质、水文地理和水文气象等基础信息,开展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的科学研究,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开发新的水资源利用技术和设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2.2 农业水资源利用的研究农业是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水资源浪费的主要领域。
因此,研究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方法,对提高农业水利用率、减少灌溉用水量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通过利用滴灌、微喷灌等技术,实现农业灌溉的节水效果。
2.3 城市水资源保护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市水资源的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供水系统的建设、污水处理和雨水收集利用等,都是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重点研究方向。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水资源,实现城市用水的科学调配和城市水环境的良性循环。
2.4 水资源政策与法律法规的研究水资源问题涉及广泛的利益关系,需要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水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建构、修建、改造和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工程手段,实现水环境的生态治理与修复。
这种技术在解决水环境污染和恢复水体自净能力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介绍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目前的水环境修复中,水生态修复技术已成为重要的手段。
目前,水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水体生态净化水体生态净化是通过水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水污染物进行吸附、降解和转化等过程,提高水体水质和自净能力。
该技术主要通过构建人工湿地、人工河道、水生态系统等进行水体生态净化。
目前在我国,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的净化和湖泊、河流等大面积的水体生态修复。
2. 湿地修复湿地是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功能,如水体净化、调节水文循环、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土壤质量等。
湿地修复是通过对湿地进行建设、修建、改造等手段,实现对湿地的恢复和保护。
目前,湿地修复主要应用于城市湿地的建设和修复、海岸带湿地的保护和修复等方面。
3. 河道生态修复河道生态修复是通过建立动植物生境、调整河道结构、引入多样性植物和修建栖息地等手段来改善河道水质和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后河道整治、河流治理、河道生态恢复等场合。
在未来,随着全球环境变化的加剧,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开发和应用新型材料随着新型材料和技术的不断出现,水生态修复技术也将发生变化和进化。
例如,利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和新型复合材料等,来提高水生态修复技术的效率和修复能力,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的环境问题也愈发凸显。
因此,在推广和应用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同时,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并共同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其将来进步方向展望一、引言水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基础资源之一,在经济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环境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难题与发展研究
水环境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难题与发展研究摘要水环境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传感技术、遥感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微纳技术等,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水环境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然而,基于传统技术手段的水环境监测仍面对着数据获取困难、多元指标监测困难、数据处理困难、监测范围不足等技术难题。
智能技术的发展则弥补了这些不足。
本文梳理了智能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与优势,总结了智能技术对于水环境监测的意义,并对其未来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水环境保护;水环境监测;智能技术1引言水环境监测可以对水资源的水量、水位、水质等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水资源的变化和污染状况,从而保障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并且,水环境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水体的污染和缺乏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水环境监测可以掌握水体的生态状况,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1]。
另一方面,水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更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水环境监测可以了解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和污染状况,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2]。
因此,加强水环境监测,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是保障水环境安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2水环境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与难题2.1水环境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水环境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传感技术、遥感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微纳技术等。
其中,传感技术是水环境监测中最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通过传感器、探头等设备对水体中的温度、pH值、溶解氧、电导率等多种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传输给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水环境监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准化。
而遥感技术是一种基于卫星、飞机等平台,对水体表面进行高分辨率图像获取和处理的技术手段。
微纳技术是指通过微小尺度的制造技术和微型传感器技术,对水体中微量物质进行监测的技术手段。
微纳技术可以实现对微量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和分析,提高水环境监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当今社会,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球的共同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们面临着的挑战越来越大:全球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等。
面对这些问题,生态环境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并介绍一些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成功案例。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现状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它涉及生态科学、生态经济学、环境工程等多个学科,并且几乎所有领域都可与之相关。
近年来,生态环境建设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环境保护与治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是全球最普遍的环境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环保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大气治理方面,日本推出了“顶层设计+基层管理”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水环境治理方面,丹麦的全民防洪措施和亚太区域的污水处理技术也是很典型的例子。
2. 生态建设与保护在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和恢复都是当前的重要工作。
举个例子,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保护和恢复被誉为全球最大的生态工程,在生态建设方面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3. 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人类社会避免自我毁灭的关键。
从全球层面上来看,可持续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信仰和理念。
欧洲、北美等地区的节能减排和绿色城市建设是很典型的例子。
二、未来发展趋势未来,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但同时会涌现出一些新的研究方向。
1. 环境污染风险评估在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治理之前,先对环境污染风险进行全面、严谨、科学的评估是关键。
根据对污染类型、来源、路径等综合分析,确定污染物在水、土和空气中的迁移路径,并预测其对健康、生态和社会的影响。
这一方面的研究会提供启示性信息与科学依据,为有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新能源与低碳发展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扶持绿色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是无可避免的趋势,比如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冰盖消退等气候变化正在发生,这已经成为引起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突出因素。
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发展方向
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发展方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各地都在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政策与法律方向在水环境综合治理中,政策与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起着重要作用。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加强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高法律的执行力和惩罚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水环境治理的投入,制定更加严格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二、技术与工程方向水环境综合治理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工程手段来解决现实问题。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推动技术创新,加强研发和应用水环境治理技术,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治理成本。
同时,应注重工程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采用自然修复和生物修复等生态工程手段,促进水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
三、社会与经济方向水环境综合治理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经济支持。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水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推动水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生态与环境方向水环境综合治理要以生态为导向,注重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加强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恢复水体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减少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方向水环境综合治理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合作和交流。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和解决水环境治理问题。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成果,共同推动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发展。
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的发展方向应该包括政策与法律方向、技术与工程方向、社会与经济方向、生态与环境方向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方向。
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是指在水工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地质环境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提供合理的设计方案和工程施工措施,以确保水工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研究现状1. 地质环境评价:水工环境的特点是多变的,因此需要对其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
目前,通过地质勘探和监测技术,可以获取大量的地质信息,包括地层结构、地下水位等。
这些信息可用于评估水工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水工地质灾害研究:水工环境常常面临地质灾害的威胁,如岩溶塌陷、滑坡、地震等。
研究人员通过对地质灾害的成因、演化机理和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水工工程提供有效的防灾措施和风险管理策略。
3. 水工环境保护: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水工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
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等方法,评估水工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研究人员还致力于开发新的环保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水工环境的可持续性。
4. 水工工程建设:水工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工结构的设计、施工技术和监测等方面,以确保水工工程的安全可靠。
二、发展趋势1. 多学科交叉研究:由于水工环地质工作涉及到地质学、水文学、工程力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强调多学科交叉研究。
水工环境的复杂性要求研究人员具备多学科的综合能力,以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2. 数字化技术应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建模技术等,将为水工环地质工作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工具。
这些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工环境的变化,并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提高水工工程建设的效率和安全性。
3. 环境友好型工程设计:未来的水工环工程趋向于环境友好型设计。
这意味着设计人员需要更关注生态保护和环境可持续性,尽量减少对水体、土壤和生物的负面影响。
15分钟全面认识水资源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15分钟全面认识水资源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简述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研究分析了其原因,并着重指出目前我国地表水的利用和地下水的开采已经饱和,面临着严重的污染治理问题。
因此,为了开发新的水源以摆脱水资源短缺的困境,我们必须完善水立法和监管体系,出台保护水生态和控制水污染的优惠政策,研究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及科学的治水理念。
以污水处理、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和苦咸水淡化、雨水回收利用为重点,开辟新的水源,不仅可以改善中国的水生态环境,控制水污染,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缺水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水资源;污染治理;未来发展1.中国现状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粗放发展模式,使得单位资源产出水平较低,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环境污染严重,单位GDP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8-9倍。
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103吨,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吨钢耗水20吨-40吨,而发达国家仅为6吨左右。
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换取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使环境质量遭受了空前的重创:沙漠化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 以上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面积356平方公里,1/5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固废、汽车尾气、有机污染物污染持续增加,水源、空气、土壤等污染日益恶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并形成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交相复合的态势,水质性缺水呈现恶化趋势,对生态系统、食品安全、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2005年空气污染对经济生产力造成的损失高达1120亿美元。
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 的3%-8%,农村约有3.6亿人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水资源正在成为一种宝贵的战略资源,上升为攸关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水资源短缺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主要表现为:1.1 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总量为2.81×104亿吨,占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却居世界第108位,是世界上21个贫水和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
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发展及展望关键分析
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发展及展望关键分析摘要:在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水文污染问题的解决属于重要举措之一,而对于流域水环境进行监测简称为基础性工程,做好此方面的工作,可以使得水环境保护进入到更加理想的状态。
本文从这个角度入手,首先对于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历程进行探讨,继而探讨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发展和展望的问题,希望可以引导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工作朝着更加有效的方向进展。
在国家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理念提出之后,针对于长江水域水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在不断增加,长江水域水环境监测工作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此时就需要以更加正确的视角去审视长江水域水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持续性的发展方案,这样才能够进入到更加理想水资源保护格局。
1.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历史探讨针对于长江水域水环境保护的投入由来已久,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对于此方面的认知是不一样的,自然对此采取的措施也有所差异,正确理解不同阶段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情况,也可以更好的制定未来的监测方案。
详细来讲述,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历史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其一,上世纪五十年代-七十年代,一开始是从水化学为主导去进行水质监测的,设定了专门的办公室,并且在不同位置设定水文站点,以确保对于天然水化学成分进行监测[1]。
再者到1959年,长江干支流设定的水文控制站点数量已经达到90个,1960年发展到179个,其中长办所的数量已经达到了60个,这些站点的建立,可以获取到更加多的水文数据信息。
在此过程中,电力部门还专门对此编制了对应的规范,其目的就是希望水化学成分检测工作能够朝着规范化的方向进展。
从1972年开始,长江干流的21个城市江段,会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开展针对性的水质调查工作。
1973年,长办水文依照三废排放基准,对于水源污染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希望对应区域可以关注水污染方面的水质监测工作。
其二,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
从八十年代初,国家就专门针对于此建立了环境保护机构[2],在此过程中需要切实的发挥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的效能。
水资源保护与水资源研究的重点
水资源保护与水资源研究的重点在当今社会,水资源保护和水资源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水是我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压力和威胁。
因此,水资源保护和研究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保护和研究的重点,并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可行的解决途径。
一、水资源保护的重点1. 减少水污染水污染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和生活污水都对水质产生了不良影响。
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应该加大对水污染的治理力度,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加强环保意识的提高,推广绿色生产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浪费水资源是目前面临的另一大问题。
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挥霍水资源。
因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措施,合理规划水资源的使用,实施水资源回收再利用,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3. 保护水生态环境水生态环境的破坏会使水资源遭受巨大威胁。
湿地的消失、河流的淤积以及水域生物的减少都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不利影响。
因此,保护水生态环境是水资源保护的重点之一。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加强湿地保护和河道疏浚工程,都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二、水资源研究的重点1. 水资源供需状况调查了解水资源供需状况是进行水资源研究的基础。
通过对水资源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水资源的分布、供应和需求情况,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提供依据。
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可以更加精确地进行水资源调查和研究。
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当前水资源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通过开发新的水资源利用技术,如雨水收集利用、海水淡化、水资源再生利用等,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 水
专题论述
CHINA WATER RESOURCES 2008.21
池、巢湖、三峡水库等主要湖泊、水库 的富营养化问题, 开展了一系列重大 攻关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富营养化影 响因子及主要成因, 水华形成机理及 除藻相关基础理论,生态修复、生物治 理及引水调控理论与方法, 生物操纵 技术与效应等,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仍存在许多 不足, 特别是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 标体系方面还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
recent 10 years. Some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respects of 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standardization system establishment,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and environment impact
3.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针对我国环境管理要求,围绕污 染物的产生、水体污染的过程及其相 应的修复技术与方法,开展如下几方 面研究:富营养化水体修复、重金属 污染修复、地下水污染修复。 自 20 世 纪 90 年 代 以 来 , 国 内 针 对 太 湖 、 滇
收 稿 日 期 :2008-10-13 作 者 简 介 :周 怀 东 (1957 — ), 男 ,所 长 ,教 授 级 高 级 工 程 师 。
4.流域水环境管理和规划的研究 我国水环境管理和规划是在借 鉴国外 经 验 的 过 程中 发 展 起 来 的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对一些重点城 市污染河段,开展以工业废水控制和 治理为侧重点的水环境污染评价、控 制和管理规划的研究,如,蓟运河、黄 河兰州段。 经过近 20 多年的发展,在 充分借鉴国外有关环境目标规划、总 量控制规划的基础上,形成定性与定 量相结合,以环境经济模型、系统动 力学仿真、 环境承载力为主要特色, 以数学模拟和优化手段为主的方法 体系和以水污染控制规划、水环境综 合整治规划、水污染总量控制规划为 主体的类型体系已经确立。 目前对于 河流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削减管理技 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量核算和分 配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方面。
2.水环境模拟技术研究 国内关于水污染数值模拟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仍 处于发展阶段, 与发达国家研究水平
有一定差距, 但该领域近年受到了广 泛的重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一些 大江大河的重要河段开展了污染物扩 散输移的观测实验, 对污染物在天然 河流的扩散、 离散和混合系数有较多 的研究。 富营养化导致水生态系统结 构与功能的变化规律和特征研究方 面,我国学者构建了大量河流、湖泊、 河口、 海湾等重要水域富营养化生态 系统动力学模型, 实现了水域富营养 化管理的理论化、定量化和预警化。
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1.水环境监测及标准化体系建设 (1)水环 境 监 测 关 键 技 术 开 发与
应用 开展了天然水水质和重金属等
水质参数的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调 查研究了我国主要水系的天然水水 化学 参 数 、 重 金 属 和 有机 质 等 60 个 水质指标的背景值。 代表性项目包括 “天然水十八项水质标准分析方法的 研究与验证”“国家水质信息网系统 建设工程”“全国主要水系省界水体 水环境监测站网建设规划”“全国主 要水系本底值站水质调查”“全国主 要水系本底值站水质调查”(水利部 重点项目)等。 同时,出版了《水质分 析方法》等行业指导专著。
(2)水 质 自 动 监 测 系 统 研 究 依托 水 利 部 948 项 目 “水 质 自 动 监测系统关键技术引进”, 在引进国 外自动分析仪基础上,开展了水质自 动监测技术的国产化研究,研制出多 参数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氨氮水质 自动在线监测 仪 、TOC 水 质 自 动 在 线 监测仪以及水样前处理装置。 承担完 成 了 国 家 “863” 计 划 项 目 “ 水 质 自 动 监测系统关键技术及集成设备研 制”, 建立了多参数的水质自动监测 集成系统,开发了水质监测管理系统 (HY-WQMS)软件。 戴营水质水量自
近期开展了痕量有毒有害有机 污染物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 代表性 项目包括:“饮用水源地有毒有机污 染 物 评 价 的 专 项研 究 ”、国 家 “863”计 划项目“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采样和 分析测试技术”、 科技部基础性研究 专项“水环境中有毒有机物分析检测 标准体系研究”等。 通过上述项目,研 究 编 制 了 我 国 水 环 境 中 较 常 见 的 10 类 155 种 有 毒 有 机 物 分 析 检 测 标 准 体系(12 个标准分析方法及一套完整 的有机分析样品前处理方法), 建立 了能与国际接轨的环境中微量或痕 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和质 量保证/质量控制体系。
一、我国面临的主要水环境 问题
我国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一 是主要污染物总量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严重。二是重金属 污染依然是我国水环境面临的主要污 染问题。三是我国湖库水环境面临严重 的富营养化问题。四是新型污染物及其 复合污染正成为影响我国水环境和水 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五是水资源过度 开发、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使得我国水 环境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全保障、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 根据我国面临的严峻污染形势,提出了未来水环境研
究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水环境;污染;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发展战略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water environment study//Zhou Huaidong, Wang Yuchun, Lu Jin
Abstract: Considering main water environment issues faced by China at present, Department of 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IWHR) strengthen scientific studies in the
动监测站建设工程, 监测系统可以对 12 项 水 质 重 要 指 标 进 行 不 间 断 连 续 监测,实现了无人值守的全自动操作。
(3)水环 境 检 测 质 量 控 制 与 标 准 物质研制
水环境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是在 水环境监测工作中, 用来校准测量仪 器、验证测量方法、评价分析者的技术、 进行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或物 质。 目前水环境研究所已有 55 种国家 二级标准物质,包括水中常规指标标准 物质、金属元素标准物质和有机分析标 准物质,为水利系统水环境监测质量控 制与质量保证提供了基础。
studies of hydropower project, safe drinking water, water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trategic goal and
development target are defined for future studies of water environment.
三、我国水利行业水环境研 究成果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水利系统 建立常设水文站进行水质监测以来,通 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建立了覆盖全国的 三级水环境监测网络,获得并积累了大 量宝贵的科学数据。 同时,水利行业大 力推进环境保护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国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各流域机构水环 境研究所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 境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在水环境监测 及标准化体系建设、水环境保护与水污 染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 响、饮用水安全保障、水环境规划与管 理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取得了
Key words: water environment; pollution;present condition of study;study result; development strategy
中 图 分 类 号 :X5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0-1123 (2008 )21-0039-04
(2)水 环 境 模 型 开 发 与 应 用 自主开发及引进吸收的软件包 括河道(网)一维水流水质泥沙模拟技 术、湖库、河口二维、三维水流水质模 拟技术、 湖库富营养化模拟技术、区 域水污染预警预报技术、流域分布式 水文及污染物循环模拟技术。 将自主 开发和引进的水环境模型应用于我 国大江大河、重要湖库、重要河口和 滨海水域,如在珠江河口、长江河口、 黄河干流、太湖、滇池和三峡的研究 中均有成功应用,为我国流域规划和 重大工程建设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动力学、水 质数学模型研究”, 开发出了水环境 仿真模拟系统,对九大湖泊的水动力 特性、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进行深入 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并计算出水功 能目标下的允许纳污能力。 引 进 了 丹 麦 水 力 学 研 究 所 (DHI) 研制开发的用户界面良好的动态模 拟工具 MIKE 软件系统, 在熟练掌握 和 广 泛 应 用 MIKE 软 件 的 基 础 上 ,吸 收 了 MIKE 软 件 的 优 点 , 模 仿 MIKE 软件的设计思想及结构功能特点,利 用已有的成熟数值模型, 开发了方 便、实用的前处理模块和计算结果的 后处理模块,建立了用户友好的可视
专题论述
2008.21 中国水利
水环境研究的进展与发展方向
周怀东, 王雨春, 陆 瑾 (中 国 水 利 水 电 科 学 研 究 院 水 环 境 研 究 所 ,100038,北 京)
摘 要: 针对我国面临的主要水环境问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近 10 年来,加大科研工作力
度,在水环境监测与标准化体系建设、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控制、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饮用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