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产权的制度变迁与市场化交易2.doc

合集下载

我国会计准则变迁制度经济学论文

我国会计准则变迁制度经济学论文

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1-193-01摘要会计准则是关于会计活动或会计行为的规则,因而也是一种制度。

本文回顾了我国会计准则变迁历程,尝试利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会计准则的变迁进行系统研究。

最后,结合以上研究分析得出了对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启示。

关键词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变迁制度经济学20世纪90年代,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传入我国,其为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颇有价值的方法,同时也对会计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会计研究的革命。

一、会计准则与制度会计准则是会计处理的原则、规范和程序。

会计准则提供了会计信息系统相互影响的框架,为会计信息系统设定人为的制约。

因此,会计准则作为制度的一部分是毫无疑问的,并可以将会计准则的变迁纳入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中,本文对其变迁的若干问题给出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二、我国会计准则变迁历程(一)会计准则的萌芽阶段(1978-1992年)1978年以前,我国企业是单一所有制形式,采用的是统收统支体制下的资金平衡会计模式。

1978年以后,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相继发布了《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外合资经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试行草案)》。

(二)会计准则的产生阶段(1992-2002年)1992年,会计制度进行全面改革。

在保留原来会计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参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的模式,推出了“两则两制”。

1992年,又发布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专门用于改组上市的企业。

1997年,关联交易准则产生,此后在原来“两则两制”的基础上又陆续发布了一系列企业会计准则。

(三)会计准则的发展阶段(2001-2005年)2000年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先在股份公司执行,2002年在所有外商投资企业执行,同时鼓励国有企业执行,到2005年底之前,国资委监管的所有中央企业全面执行。

制度变迁与经济现代化

制度变迁与经济现代化

制度变迁与经济现代化在现代社会中,制度变迁与经济现代化是紧密相连的。

制度是一个国家或社会长期形成的一系列规则和约定,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制度变迁与经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和影响。

一、制度变迁的意义制度变迁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一系列制度改革和转型过程。

传统社会的制度往往以封建主义、农业经济为基础,缺乏自由、平等和竞争的要素,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而现代社会的制度强调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为经济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二、1. 制度变迁对经济现代化的推动制度变迁为经济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制度环境。

市场经济需要的是自由竞争和公平法治的环境,而传统封建主义的制度常常是妨碍经济发展的障碍。

通过制度变迁,推动新的制度体系建立,可以为市场经济的形成提供保障。

2. 制度变迁对经济现代化的挑战然而,制度变迁也会带来短期的不稳定和不适应。

传统社会的制度往往经过长时间的稳定形成,制度变迁会导致人们生活方式、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不安。

这对经济现代化的推进是个挑战,需要适当的平衡和引导。

三、制度变迁与经济现代化的阶段特点1. 初级阶段:打破传统束缚在经济现代化初级阶段,制度变迁的重点是打破传统封建主义的束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这需要通过改革开放,引入市场机制和外资,推动经济的多样化和市场化发展。

2. 中级阶段:完善法治环境在经济现代化中级阶段,制度变迁的重点是完善法治环境,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执行机构。

这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更稳定、公平和可靠的保障,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和创新资源。

3. 高级阶段:提升创新能力在经济现代化高级阶段,制度变迁的重点是提升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

创新是经济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需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保护知识产权,激发创新活力。

四、制度变迁与经济现代化的国际比较不同国家在制度变迁和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存在差异。

一些发达国家在实现经济现代化时更强调民主政治和社会公平,注重法治和社会福利;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更注重市场开放和外资引进,追求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度变迁分析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度变迁分析
有序 、 稳地过 渡 。 平 ( ) 国的会计 准则是被 动 式的 变迁 。从 社会 三 我
会计准则》 ,宣告了会计准则计划规则时代的终结 ,
市场 规则 时代 的开始 。尽 管上述 制度 和准则 并没 有 完全脱 离计划 经济 的色彩 , 以此为起 点 , 国会计 但 我
准则进 入一个 沿着市 场化方 向行进 的持 续改 革发 展
第2 4卷第 3 期
21 0 0年 O 6月
武 汉 商 业 服 务学 院学 报
J OURNAL OF W UHAN COMMERCI RVI AL SE CE COLI GE
Vo . 4 No 12 .3
Jn ue
2 0 01
我 国会计 准则 的制度变迁 分析 ※

完 全 由国家制定 。 如果经 济环境发 生 了改变 , 须改 则 革 以会计 准则 为主要手 段 的的核算规 范体 系 。 由此
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准则变迁发生在经济体制改革 和企 业制 度改革 之后 , 被动式 的变迁 。 是
二、 我国会 计准则 变迁 中存 在 的问题

我 国会计准 则变迁 的基本 特征分 析
间制约 机制 不健全 等 问题 。为此 , 须在 政 府重视 和规 范管 理 的前提 下 , 必 采取 切 实有效 的措施 , 继续 深化会
计 制度 改革。
关键 词 : 会计 准则 ; 制度 变迁 ; 强制性 变迁 ; 革 改
中 图分 类号 :2 3 F 3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0 — 2 7 2 1 )3 0 3 - 3 1 9 27(000— 06 0 0
改革开 放三 十多年 ,中国的经济体 制发 生 了根 本性 变革 ,与之相适 应 的会 计规 范体 系也在 不断 地 改革 和完善 之 中。92年颁 布 、9 3年实施 的《 业 19 19 企

新中国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博弈分析的开题报告

新中国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博弈分析的开题报告

新中国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博弈分析的开题报告题目:新中国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博弈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对新中国企业产权制度变迁进行博弈分析。

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本文将系统地探讨新中国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历史背景、制度设计、实施过程与效果,并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企业、政府、社会三方之间的博弈关系。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实行了国有化政策,企业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企业逐渐向市场化、私有化方向转变,产权制度变迁逐渐加速。

本文将分析其中的主要制度创新,如股权分置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并分析对产权结构、企业治理和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影响。

面对产权制度变革的挑战,企业、政府、社会各方利益博弈激烈。

例如,企业主要关心股东权益和管理权,政府主要关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维护市场秩序,而社会则关心公平、公正、公开。

本文将探讨各方在博弈中的策略选择、博弈结果和制度演进,以期能够从博弈论的角度对企业产权制度变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新中国、企业产权制度变迁、市场化、博弈关系、策略选择。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ze the game of China's enterprise property rights system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analysis. The article will systematically explore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institutional design,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effects of the new China's enterprise property rights system chan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ame theory, the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gam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s, governments, and society.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China, China implemented a nationalization policy, and enterprises were dominatedby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owever, with the promo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enterprises gradually shifted towards market-oriented and privatized direction. The changes in the property rights system havegradually accelerated.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main institutionalinnovations, such as the share placement reform, the mixed ownershipreform, and so on, and analyze the impact on the property structure,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market competition.Faced with the challenges of property rights system reform, theinterests of enterprises, governments, and society have been fiercelycompeting. For example, enterprises mainly care about shareholder rights and management rights, and governments mainly care about the preserva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state-owned assets and the maintenance of market order. Society cares about fairness, justice, and transparency.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strategic choices, game results, and institutional evolution of each party in the game, in order to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China's enterprise property rights system chan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ame theory.Keywords: new China, enterprise property rights system changes,market-oriented, game relationship, strategic choices.。

制度变迁的历史与逻辑—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

制度变迁的历史与逻辑—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
政治制度的起源
研究政治制度的起源,探讨其产生的背景、原因 和过程。
政治制度的比较
对不同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各种制度的 优劣、差异和共性。
政治制度的演化
研究政治制度的演化过程,分析其变化的动因、 机制和路径。
政治制度的评估
评估各种政治制度的绩效和影响,探讨其对社会 、经济和政治发展的贡献和挑战。
制度变迁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 过程,涉及到众多因素和力量的作用 。通过对历史过程的梳理,可以揭示 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制度变迁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 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历史事件的 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制度变迁对社会 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制度变迁的逻辑总结
制度变迁的逻辑起 点
制度变迁的逻辑过 程
选举制度的发展
选举制度从最初的直接选举到间接选举,再到现代的普 选制度,体现了公众参与度的提高。
法治社会的形成
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 性。
经济制度的变迁
市场经济的发展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释放了经济活力,促进了创新和竞 争。
金融体系的变化
金融体系从单一的银行体系向多元化的金融市场转变,提高了资 金配置效率。
产业结构的升级
从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向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升级,再向服 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变,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社会制度的变迁
教育制度的改革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 培养。
医疗制度的改革
从公费医疗到医保制度改革,提高了医疗保障水平,降低了医 疗费用负担。
福利制度的改革2023 Nhomakorabea制度变迁的历史与逻辑—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

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繁荣和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制度变迁则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本文将探讨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不同类型的制度变迁在经济领域中所带来的影响。

一、制度的定义及其对经济的重要性制度是指在一个社会或组织中,为了达成共同目标,而共同制定的规则、程序和约束。

制度不仅仅指法律法规,还包括政府机构、经济体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规范。

制度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经济交易和合作的基础:制度规定了市场经济中的契约制度,保护产权和促进合作,为经济交易提供了稳定和可预期的环境。

2. 确定资源配置和决策规则:制度确定了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式和决策规则,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3. 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良好的制度环境能够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激发企业的竞争力和创造力,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二、制度变迁的概念及分类制度变迁是指社会制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和变化。

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人们对旧制度的不满或者新理念的出现,都会引发制度的变迁。

制度变迁可以分为两类:1. 渐进式的制度变迁:是指制度改革和演变的渐进过程,主要通过调整和改革现有制度,逐步实现制度的变革和完善。

渐进式的制度变迁通常具有较低的冲击和风险。

2. 革命性的制度变迁:是指通过革命、社会运动或重大政治事件来推动制度的彻底变革。

革命性的制度变迁通常会带来较大的冲击和不确定性。

然而,一旦成功实施,它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

三、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投资环境:制度变迁可以消除政治不稳定和法律不确定性,提升投资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

2. 促进市场化和自由贸易:制度变迁有助于推动市场化和自由贸易的发展,降低市场准入壁垒,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国际间的贸易合作。

3. 激发创新和企业竞争力:制度变迁可以改革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激发企业的竞争力和创造力,推动经济的创新发展。

会计管制的制度变迁及发展趋势

会计管制的制度变迁及发展趋势

在随着经济环境 的变化而改变, 管制通常是对经
济事件和市场感应 的特殊 回应。 在传统体制下 , 我国的会计监督主要依靠政 府有关部门代表国家对会计信息提供单位 实施 外 部 监 督 , 时 , 位 内部 的会 计 监 督 又难 以 发 同 单 挥 作 用 。尽 管 如此 , 由于 当时 的外 部 环 境 以及 会 计信息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有限 , 传统 的会计监 管机制仍能运转 ,会计信 息质量的问题并不突 出。但随着计划经济体 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 变, 经济环境的变化 , 我国原有的会计管制机制 日显落后 , 改革的呼声 日益高涨 , 有关改革措施 , 如, 稽查特派员 、 会计委派制度 、 外派监事会制度
体现了监管理念和思路 的变化。这些制度建设对 会 计 运 行 的监 管 机 制 的建 立 ,将 产 生 重 大影 响 。 然 而 , 国现 行 会计 监 管 体 系 还 存 在 着 一些 不 容 我 忽视的问题 ,主要 表现为监管过度和监管乏力 。 方面 , 政府监管分散 , 分工不明确 、 多头重复性 检 查 等 弱化 了会计 管 制 的权 威 性 和 有 效性 , 另一 方面 ,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责任制度仍未建立 , 红光实业 、 民源 、 广夏等会计信息虚假行 为 琼 银 越 演 越 烈就 是 最好 的证 明 。 2 会 汁管 制 的发 展 趋势 政府管 制的 目的在 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维护 社 会 公 正 。如 果 这 一 目的得 不 到 真 正 实 现 , 么 那 就可视之为管制失败。政府在上市公司财务信息 披 露 中具有 监 管 功 能 ,但 这 种 功 能 是 有 限 度 的 , 并且是有条件的( 崔学 刚,0 4 。管制要把握一 20 ) 个度 ,管制太松不能影响被管制者的效用函数 , 管制 太严 又势必 会严重影响其效用而引起被管 制者 的 反感 。最 佳措 施 是在 政 府适 度 管制 的 基础 上引入市场机制 , 实施管制替代 。目前我国经济 正处 于转型时期 , 而转型实际上是一个制度变迁 和制 度 仓 新 的过 程 ,会计 管 制 同样 面 临 着 变 革 。 西 方 发 达 国 家 的实 践 表 明 , 制 替 代 是 管 制 改革 管 的发展趋势 , 管制替代是用新 型管制或其他治理 工具 替 换 原 有 的管 制 ,以 此 消 除管 制 失 灵 现 象 , 实现 对 公共 事 务 的 良好 治理 。和 会计 相 关 的管 制 替代 措 施 主要 包括 : 2I过程管制。即政府管制部门通过制定规 . 范性程序来约束管制对象的行为方式 , 对使其行 为结果能达成何种状态并不做强制性的规定 。过 程管制主要强调的政府管制部 门为管 制对象设 定最符合成本效益分析标准的行 为方式 , 以此规 范管制对象的行为与活动。 22联合管制。指政府与企业等各种组织通 - 过协商谈判达成一致 , 各方分 工合作 , 共同制定 与执行管制政策。联合管制与传统政府管制的最 大 区别在 于政府不再 是惟一 的管制主体 , 意味着 管制主体的多元化与网络化 , 对于那些专业性很 强且行业组织发达的部门 , 政府往往会选择联合 管制 。 23 自我管制 。自我管制意味着政府完全从 . 管制主体的行列 中抽身而出, 政府将管制规则的 制定权与执行权交给原先的管制对象 , 由其进行 自我管理 、 自我规范与 自我约束。通过一定法定 程序将原先垄断 的管制权利授予其 它非政府组 织, 由这些非政府组织履行管制 的职责 , 而原先 的被管制者往往依托一定 的组 织掌握并行使管 制权 , 成为了 自我管制 的管制主体。 长期以来 , 我国会计管制的实施是对会 汁信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特征及解释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特征及解释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特征及解释中国的会计制度变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特征及解释:1. 重大改革:中国的会计制度变迁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会计制度逐渐与国际接轨,更加市场化和现代化。

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的会计制度变迁反映了中国经济制度的转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早期的会计制度主要服务于计划经济,重点是统计国家经济数据。

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逐渐重视企业自主经营和市场竞争,注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比性。

3. 国际接轨:中国的会计制度变迁与国际接轨有密切关系。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为了适应国际经济规则,中国的会计制度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财务报告准则、会计信息披露、审计等方面的改革,使得中国的会计制度更加符合国际标准。

4. 提升透明度和规范性:中国的会计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升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通过规范会计核算和报告,加强内外部监管,提升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度,为企业的融资、投资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5. 加强监管和合规性:中国的会计制度变迁也反映了对企业的监管和合规性要求的提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对企业的监管和合规性要求日益严格,会计制度则成为保证企业合规的重要工具。

6. 面临的挑战:中国的会计制度变迁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会计处理方式差异,对新兴行业和金融领域的会计规范缺乏等。

此外,会计信息质量和可比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总体来说,中国的会计制度变迁呈现出逐步市场化、国际接轨、提升透明度和规范性的特征,旨在支持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发展。

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改进空间,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我国会计准则的变迁

我国会计准则的变迁

89经济观察/本文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我国会计制度变迁进行评述。

变迁表明政府在会计变迁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国家经济的增长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我国环境较复杂,用分阶段,分步骤的变迁策略和循序渐进的改革策略,借鉴国际实践经验,在我国政府会计渐进式变迁基础上来整合,去探索会计准则变迁的正确路径。

1会计准则变迁的背景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借用了国际惯例。

会计准则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

会计制度是经济制度不可缺的一部分,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改革进一步深化,为确保会计信息更可靠,准确反映企业的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中国的会计准则发生了很大变化。

2会计准则变迁的原因及变迁方法因会计制度选择集合的改变、会计技术和会计准则需求的变化,中国迫切要求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化国际化要求的会计准则体系,提高会计准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会计准则的变迁变得更频繁。

会计准则反映社会需要,必体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要求,因此,政府仍然是会计信息的主要用户。

目前,国家对国有经济组成部分的经营者难实施监督,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要求也有提高[1]。

因此,我国使用分阶段,分步骤的变迁策略,循序渐进的改革策略,加强理论创新和完善实践条件,逐步形成政府会计制度的规范化,集我国显著特征和较强操作性于一身,与国际惯例协调的政府会计制度[2]。

3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影响3.1对会计职业判断提出更高要求新准则更注重原则导向,强调对交易和经济事项实质把握。

使职业判断更遵循主观性,具动态发展性,做到公平公正,进一步运用专业知识等多方面进行职业判断。

在准则条文中,多数字“可以”而不是“应该”,选择主动权在企业中,企业结合经济事务处理的一致性,明确企业应该基于“合同条款及其反思”。

经济实质而不是法律形式。

3.2会计环境实质性改进国际会计准则已被证明是高质量标准,表示已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新会计准则同具高质量。

高准则须配相应的会计环境,才能保证准则的高效实施,否则会造成信息的混乱和资源的浪费[3]。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特征及解释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特征及解释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特征及解释【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过程,包括其历史演变、特征、变迁原因、影响以及未来走向。

中国会计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传统农耕社会到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制度特征逐渐趋向规范化和国际化。

变迁原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增长。

这些变迁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为社会治理和监管提供了有效手段。

未来,中国会计制度将继续与国际接轨,推动更加透明、可靠、规范的财务信息披露,以促进企业治理和资本市场发展。

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是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特征、解释、历史演变、原因、影响、未来走向、总结1. 引言1.1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特征及解释中国会计制度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经历了多次变迁。

这种变迁既受到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也受到国内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其特征和解释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中国会计制度的历史演变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进程之一。

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时代,中国会计制度在不断适应、整合国际会计准则的也在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会计制度的特征包括多元化、规范化、透明化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原因包括政策变化、国际环境、企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影响是深远的。

对于企业来说,新的会计制度可能会带来更多的规范和透明度;对于政府来说,新的会计制度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管控和监督。

未来,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方向可能会更加注重国际化、数字化等方面的发展。

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是一个持续且复杂的过程。

只有全面了解其特征和解释,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2. 正文2.1 中国会计制度的历史演变中国会计制度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在古代,中国的会计记录主要是依靠口头传统和简单的记账方式进行的。

国家会计制度改革历史(3篇)

国家会计制度改革历史(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古至今,我国会计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从原始的账簿记录到现代的会计准则,从简单的收支核算到复杂的财务分析,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变迁。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我国国家会计制度改革的历史。

二、原始的会计制度1.夏商时期夏商时期,我国会计制度主要以实物核算为主,如田地、奴隶等。

当时,会计工作主要由官府负责,会计记录主要是通过简陋的竹简、甲骨等材料进行。

2.周朝周朝时期,会计制度开始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国家设立了专门的会计机构,如“计官”、“司会”等,负责管理国家财政收支。

同时,周朝还规定了会计记录的格式和内容,如《周礼》中记载的“会计之法”。

3.秦朝秦朝时期,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化。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会计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了统一的会计账簿和会计科目。

同时,秦朝还设立了“会计令”,对会计人员进行选拔和管理。

三、封建社会的会计制度1.汉代汉代时期,会计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国家设立了“会计寺”,负责管理国家财政收支。

同时,汉代还规定了会计人员的选拔和任用制度,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会计知识。

2.唐宋时期唐宋时期,会计制度逐渐完善。

唐朝设立了“户部”,负责管理国家财政收支。

宋朝则设立了“盐铁司”,专门负责盐铁税收的管理。

这一时期,会计记录开始采用纸墨书写,会计科目也日益丰富。

3.明清时期明清时期,会计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明朝设立了“户部”、“工部”等机构,负责管理国家财政收支。

清朝则沿袭了明朝的会计制度,并加以完善。

这一时期,会计记录更加规范,会计科目更加丰富。

四、近现代会计制度的改革1.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后,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会计制度也面临着改革。

这一时期,西方会计制度开始传入我国,对我国的会计制度产生了影响。

我国开始学习西方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逐步改革原有的会计制度。

2.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我国会计制度得到了较大的改革。

企业合约中会计信息产权的性质、功能及制度变迁分析

企业合约中会计信息产权的性质、功能及制度变迁分析
于 企 业 产 权 主 体 对 会 计 信 息 这 种 有 特 殊 价 值 的稀 缺 资 源 的需求 , 随着 企业 合约 内部产 权 配 置 和产 并 权结 构及 制度 的创新 而不 断变 迁 。当经济 发展 到一
价 值 计 量 、 认 、 露 、 配及 后 续 流 向 , 企 业 合 确 披 分 对

要 : 业 合 约 中的 会 计 信 息 产 权 , 企 包括 决 定 会 计 信 息 质 量 和 企 业 价 值 分 配取 向 的 两 组权 利 柬 , 供 给 即
控 制 权 和 需 求 索取 权 。通 过 有 效 的制 度 安 排 , 完善 产 权 结 构 , 挥 产 权 功 能 , 非 人 力 资本 所有 者与 人 力 资本 所 发 让 有 者分 享 会 计信 息 产权 , 能 有 效 激励 和监 督 产权 主 体 , 才 实现 企 业 价 值 厦 其 合 理 分 配 。
业 合 约 有 利 于 揭 示 企 业 合 约 中各 利 益 相 关 者 之 间 的产权 关 系及 其 变 迁 的原 因 , 使 利益 相 关 者重 视 促
们 使 用会计 信 息 时如 何受 益 及 受损 的一组 权 利 束 , 作 为一 种社 会 交 易工 具 , 重要 性 就 在于 事 实上 它 其
夫 ,9 8, 现 出技 术 性 、 约 性 、 权性 和 社 会 性 17 )表 契 产
用 的局 限 , 企业 合约 区别 于市 场 合 约这 种 完备 合 约 形式 , 其实 质是 一 个 包 括人 力 资 本所 有 者 与非 人 力
资本 所有 者在 内的多边 等 级制 不完 全合 约 。认识 企
本 的特 别 契 约 ( 其 仁 ,9 6 , 企业 合 约 的 出现 周 19 ) 而

交易费用与制度变迁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房地产业为例

交易费用与制度变迁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房地产业为例

交易费用与制度变迁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房地产业为例范文超【摘要】通过用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产业合理化程度和公民受教育水平这四个指标来代理制度变迁水平,用房地产业增加值的占比、人员活动、销售活动、建房活动四个指标来代理房地产业的交易费用水平,再用熵权法来计算制度变迁水平和交易费用水平,最后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1997-2017年中国制度变迁和房地产业交易费用的关系.研究发现:由于交易费用对交易活动的阻碍推动了制度发生变迁,并且从长期来看这种作用更加明显.因此为了增加中国的经济交易活动,必须坚持市场化的制度改革方向,完善制度创新,提升制度的适应效率,推动经济更全面地发展.【期刊名称】《新余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24)003【总页数】5页(P66-70)【关键词】制度变迁;交易费用;熵权法;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作者】范文超【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F293.3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有40年,这40年正是制度变迁的40年,可以说制度变迁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制度变迁和交易费用的关系一直是学界热议的焦点,而以往的学者在研究代理交易费用时仅仅用一个指标来测量,似乎过于笼统,因此本文以一个符合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产业——房地产业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交易费用与制度变迁的关系(一)交易费用的定义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也是新制度经济学计量中最基础的单位。

由于交易费用的复杂性,不同经济学家有不同的定义,科斯(1937)认为“交易费用是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张五常(2000)将交易费用定义为“所有那些在鲁宾逊经济中不可能存在的成本,在这种经济中,既没有产权,也没有交易,亦没有任何种类的经济组织……”;威廉姆森(2002)定义交易费用是“经济系统运转所要付出的代价或费用”。

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与监督成本构成。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度变迁分析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度变迁分析

作 者简介 :邱志珊 (9 4一 ) 17 ,女 ,云南昆 明人 ,云南财经大学讲 师 ,云南大学博士研究生
15 O
治、利益集团冲突 以及社 会科学 知识 的局 限。 我 国的会 计制度创新 ,这两个方面的 因素都在起作用。一是政府 的 偏好和有限理性 。中国政府一直偏好于社会稳定 和政治稳 定 ,而原来 的计划经济在很多方面有优势 ,比如快速集 中
涌现新业 务 ,因此不 断产生新 的会计 问题 ,如公 允价值 、 或有事项 和衍 生金融工具等 。这些不断 出现的新问题客观
需 要 新 的 会 计 规 范 来 处 理 ,而 现 实 是 缺 乏 相 应 的 会 计 准 则 ,即会计准则供 给不 足 ,可 以预计 ,很 长一段 时期 内 ,
第2 6卷 第 15期 2
21 0 0年 6月
湖 南 财 经 高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un lfHu a ia c l n cn m cC lg o ra o n nFn ni dE o o i ol e aa e
l2 D1 5 2 6 . . 2
Jn 2 0 u . 01
我 国 会 计 准 则 的 制 度 变 迁 分 析
邱 志 珊 -
(. 1 云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云南 昆明 60 2 ; 52 1 2 云南大学 经济学院,云南 昆明 609 ) . 50 1
【 摘 要 J我 国会计准 则变迁是强制性 的、渐进 式的和被动 式的。 当前我 国会计 准则变迁 中存在制 度供给
不力 、带有计 划经济的 “ 路径依赖” 和 “ 体制锁定 ” 、知识存 量的积 累不充分 和技 术创新 迟缓 以及制度执行 失范和制度 间制约机 制不健 全等问题 。今后 会计 准则 变迁应 注意 实现 强制性制度 变迁与诱致性制度 变迁相结合 、打破意识形 态刚性、不断增加 知识存 量、推进技 术进步、完善

从产权制度的变革谈会计理论的发展

从产权制度的变革谈会计理论的发展

从产权制度的变革谈会计理论的发展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从产权制度的变革谈会计理论的发展,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从我国开始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那一时刻起就预示着我国的产权制度会发生一系列的重大变革。

本文就产权制度的变革谈一谈会计理论的发展。

现代产权制度的确立与产权会计学的兴起产权的概念与基本特征产权是指通过法律界定和维护的人们对财产的权利,它是由一组权利组成,包括对财产的终极所有权、财产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以及处置权。

人们过去把产权等同于所有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有权出现了二重化。

因此,产权也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产权即为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五权统一,而狭义上的产权单指财产的实际营运权。

产权是我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一种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将会使整个社会的经济走向繁荣。

现代产权理论的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理论依然是我们当今社会产权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承认人们对利益关注的普遍性。

他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

也就是说不论在私有制社会还是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都存在财产的国家占有和私人占有两种财产所有形式,这也与马克思所讲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社会的文化发展的观点相一致。

二十世纪后期,现代产权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在解释经济制度变迁方面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产权会计学的兴起会计的发展与产权经济的发展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又历时久远,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并共同进步。

产权会计学正是学科交叉渗透的直接成果。

产权会计学主要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对现行会计理论和会计行为进行解释。

目的是想通过改进计量程序与计量方法的措施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然而,研究者发现,虽然会计计量程序和计量方法在不断精细化,会计信息的质量并未因此得到提高,甚至虚假会计信息越来越多。

按照产权经济学的原理,结果取决于行为,行为决定于产权制度。

市场化之后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变迁论文

市场化之后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变迁论文

市场化之后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变迁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6-000-01一、研究意义近年来,我国在“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难题日益显现,农民增收缓慢,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扩大。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农业经济建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目标和任务。

制度是影响整个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新农村,必须要有新农业经济制度,而在制度创新中,会计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地位。

因此,以“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基本背景,研究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演变,探讨未来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背景在我国经济市场化之后,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全面推进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的协调和接轨,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其中就包括许多对于农业会计制度的改革。

2000年6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4月颁布了《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生物资产和农产品》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社会性收支》。

自2005年开始,农业企业执行以《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构成的新会计制度体系。

新会计制度框架下的农业企业会计科目既体现了与国际的接轨,又满足了当前中国的现实需要。

《小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4月22日正式发布,并于2005年1月1口起执行。

由于农业大部份属于小企业,因此《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各农业企业执行,这是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体系、提高农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又一重大举措。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及38项具体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建成,逐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实现了会计语言的国际化。

特别是《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颁布,为规范农业企业会计核算、提高农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保障,对我国农业企业的会计处理实现了重大突破。

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随着历史的变迁,各种制度不断涌现、衰落和重建,这些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制度在经济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们可以通过稳定、透明和可靠的规则来提高市场效率,并鼓励市场参与者进行创新和合作。

本文将探讨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 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观察。

在短期内,制度变迁可能会导致经济波动和市场不稳定,这是因为新制度的实施可能需要时间来适应。

例如,新的税收政策可能会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和资本流失,影响当地的财政收入和市场繁荣。

长期来看,制度变迁可以激发市场效率和创新,为经济 growth 打下坚实基础。

在发展中国家,制度变迁对促进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腐败、官僚主义和政治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限制市场发展和资本流入。

通过改革内部制度,并吸引外部资本和人才,这些国家可以提高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例如,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通过放宽市场准入、降低税负、推进城市化和提高科技教育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

2. 经济发展对制度变迁的要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需要制度的支持和保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市场透明度和公平竞争进一步增强,制度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也成为发展经济的关键所在。

中国的竞争力报告显示,制度环境、创新生产和企业效率是影响中国国际竞争力排名的重要因素。

制度环境的优化包括: 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法律标准的刚性和透明度、规制的简单化和减少失信行为等。

同时,经济发展也需要制度的适应性和创新性。

全球范围内,新兴技术和科学的不断发展、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环境和资源问题的不断加剧,都需要制度能够适应和创新。

例如,新的金融形态和数字经济对货币政策、数据保护和效率监管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制度的保障需要更加灵活和创新。

3. 案例分析: 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经济在过去40年里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制度变革,这些变革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和提升。

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引言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其中,制度变迁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深入研究其机制。

一、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1 促进市场经济发展随着制度变迁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熟。

这使得资源配置更加有效,激发了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活力。

由此,市场竞争得到进一步激发,提高了效率,推动了经济发展。

1.2 降低交易成本制度变迁有助于简化交易流程和规范交易行为,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这使得企业及个人更加愿意从事经济交换,促进了市场活动的展开,推动了经济增长。

1.3 激发创新活动制度变迁通常以市场化和私有化为导向,消除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创新壁垒,激发了创新活动。

企业可以更加自由地探索新的商业机会和技术进步,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2.1 制度转变与资源再配置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机制之一是促进资源再配置。

在新的制度环境下,原有资源的配备方式和利用方式可能发生变化。

这种资源再配置能够推动经济的结构转型和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2.2 制度变迁与创业创新制度变迁为创业者提供更加开放和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得创业者能够更加自由地发挥创新精神。

企业家可以更加从容地创造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为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3 制度变迁与资源配置效率改革的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机制之一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通过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引入,经济主体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资源配置,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低效使用,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实证研究案例近年来,我国的制度变迁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已经得到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证分析。

例如,在土地制度改革中,农村土地流转的合法化和市场化,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的创业活动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另外,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制度变迁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果。

金融体制的市场化和监管机制的改革,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融资渠道,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30年会计制度的变迁

改革开放30年会计制度的变迁

06 大革命 结 束之 后,党的中 心工作 转移到经济建 设 上来 。这一 济与世 界 经济一 体 化 程度 已经很 高,颁布的主要 规 范是 20
阶段 会 计规 范建 设 工作 的主 要 内 是 恢 复和 完善 过 去 财务 年颁布并于 20 开始 实施 的全套会 计准则。这 一阶段 会 计 容 07年 际化和准则 式。 模 会 计工作中行 之 有效 的制度 , 会 计工作走 向规 范化, 使 为企 规 范建 设的主要 特点是国
重建 阶段 、 渡阶段 、 过 国际化阶段 。总结这三 个阶 段 的经验 , 改革 和对 外开放 ,使 得 我国的会 计越 来越 需要 与外界 沟通,
改革 开放 以来,我国会 计规范的变迁 可以分为三个 阶段 : 恢复 交易》 现 金 流 量 表》 等 1 、《 5项具 体 会 计 准则 ; 股份 有限公 司会 计 制度 ( 9 ) 企业 财 务会 计报 告 条例 (0 0 ; 业 1 8; 9 20) 企 这 一阶段 会 计规范建设 的主 要特 点包括 : 适应对 外开放 印象最 深刻的是,经济发展推 动会计发展 ,正是 中国经济体 制 会 计制度 (o o。 2o) 所要 处 理的经济事项越 来 越 复杂,从 而使得 我国的会 计规 范 的需要 ,会 计要 素及 其确定、计量和 报 告 越 来 越 与西方国家
郑石桥
新疆财经大学管理研究院院长 会计学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会 计 发展 也 是 如此 。会 计 是 由人 们所 创
造 ,但并不 是 人 们可以 创造 ,而是
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 算办法 ( 8) 1 8 9 。
这 一阶段 会 计规范建设 的主要 特点包括 :
根 据 当时的既定条件 来 创遣 的。这 里的既 定条 件主要 是指 经济发展 水 平,即在一 定的文明程

产权结构、交易方式与苏南的制度变迁

产权结构、交易方式与苏南的制度变迁

产权结构、交易方式与苏南的制度变迁潘必胜【期刊名称】《学海》【年(卷),期】2002(000)006【摘要】本文主要从要素和产品的物理属性出发研究苏南制度,而不是从制度出发研究制度.苏南乡镇企业较高的资产专用性(与作坊式家庭企业相比),在中国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则使它较多地选择了非市场化交易方式,由此产生的利益集团成为延缓产权改革的重要力量.技术的进步,以及中国整体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改变了公有财产的物理属性,界定和实施产权的交易成本降低,为提高苏南的产权清晰度提供了条件.因此,我们认为近年苏南的制度变迁,仍可视为效率原则引导下的自我革命,属于内生自发演进范畴.本文分三部分,分别研究苏南的土地、资本、劳动和组织对苏南制度形成和变革的影响.第一部分研究河流等资源的物理属性对苏南产权结构的影响;第二部分研究苏南乡镇企业较高的资产专用性对选择交易方式的影响(技术成本问题),同时涉及交易的制度成本问题;第三部分研究劳动和组织,主要分析企业家的发育以及与模式演进有关的理论问题.【总页数】8页(P33-40)【作者】潘必胜【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南京,2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9.243【相关文献】1.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与乡村空间转型——以苏南为例 [J], 郭旭;赵琪龙;李广斌2.产权结构、交易效率与苏南的制度变迁 [J], 潘必胜3.产业组织结构与市场交易方式选择——我国茶叶交易方式变迁的案例分析 [J], 苏祝成;黄祖辉4.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以1949年-1982年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为例浅谈我国政府在制度变迁中应有的角色定位 [J], 熊杰5.产权所有制、交易方式与交易绩效相关性研究——来自上海产权市场的经验数据检验 [J], 张延锋;田增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信息产权的制度变迁与市场化交易(2)
二、会计信息产权归属及市场化交易
从会计信息的产权变迁中可以发现,会计信息在特定的企业制度下总是具有明确的产权主体,并维护特定产权主体的利益。

会计信息本质上是一种私人产品,具有内在的市场交易的要求。

(一)会计信息属性及其产权归属
根据产权经济学原理,判断一种产品是否为公共物品的主要依据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私人产品和公共物品是两个相互对立的范畴,会计信息兼具这两方面的属性,只是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明显表征,甚至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可以相互转化。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披露的会计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部分特征,即具有使用中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但这并不表明会计信息就是公共物品。

这里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必须要把会计信息对社会公开披露前后的情况分开:在披露前,会计信息属管理当局所有,无疑是私人产品;而当向社会公开披露后,会计信息显然具有公共物品的两个特性,即企业免费向社会公开披露其会计信息的过程导致了会计信息属性的变化,造成了会计
信息由“私人产品”向“公共物品”的转变。

必须说明的是,当前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所表现出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性,是目前我国相关的会计法律、制度和准则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的结果。

这是因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通过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供求双方签订协议的方式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方法,因其存在高额的交易费用而变得不可能。

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会计信息在公开披露前其私人产品的特性。

会计信息“公共物品”的特征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实践中,强制性披露造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会计信息不能成为商品而进入交换领域,同时也带来了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和“搭便车”行为的发生。

会计信息的产权应归谁所有?有的学者认为应归属于会计信息的需求方,有的学者则认为会计信息天然的产权所有者应该是企业的股东。

可以说,以上两种看法没有能够反映出会计信息及其产权的本质属性,本文认为,会计信息的产权应归属于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的企业管理当局。

因为:(1)从理论上讲,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可以说是无限的,将会计信息产权归属于需求者,这样的产权界定本身是不可能的,也无实际意义;(2)产权是多种权利的集合,包括所有权、使用权、转让权和收益权等权能,不应将产权与所有权等同。

企业由各利益相关者通过缔结合约而成,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雇员等)都向企业投入了资本,都有权参与剩余分配。

虽然企业归属于股东所有,但不能由此得出会计信息产权归属于股东的结论。

会计信息其本质上是企业的一项经济资源,能够为特定主体提供未来的经济利益,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

企业管理当局是天然的会计信息产权所有者。

(二)会计信息产权交易及其内在要求
Scott认为,会计信息的产权交易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进行,即企业自愿披露信息的契约性动力和市场性动力。

契约性动力是指在原来的所有者、管理者和新的投资者之间订立激励合约来限制代理行为,提供投资者需要的信息。

如果经理不能满足合约的要求,那么投资者可以压低股票价格,增加公司的资本成本。

信息披露的市场性动力是指通过经理市场、证券市场和接管市场的力量促成的信息披露。

在有效的经理市场和接管市场上,经理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价值,会努力提高公司价值,降低公司资本成本。

同时,如果证券市场能够对信息做出正确反应,市场力量就会激励经理提供信息以使公司的资本成本最小化。

会计信息的“私人产品”特性和企业的“理性经济人”特征,使得对于某种特定的会计信息,管理者披露与否是建立在权衡披露信息的成本收益基础之上的。

当会计信息披露的收益大于或等于其成本时,企业才有动力和意愿对外披露会计信息。

如果契约性动力与市场性动力能够有效作用,那么企业就会提供边际成本等于边际受益的信息量。

也就是说,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可以达成使会计信息产权由私有产权(私人产品)转化为公有产权的交易。

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在这里是没有必要的。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上述动力并不能完全起作用。

一方面,由于会计信息使用中外部性的存在,企业为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所负担的大量成本,不能通过市场从受益的投资者那里得到相应的补偿,即企业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私人边际收益低于社会边际收益,使企业只愿意提供边际成本等于私人边际收益时的会计信息量,而没有动力去提供满足外部投资者需要的会计信息量,由此导致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配置过少。

另一方面,强制性的披露要求使会计信息不具有
排他性,一个投资者对信息的使用不会排除另一个投资者的使用,当众多的投资者都意识到这一点时,“搭便车”的行为就可能产生,结果导致没有人愿意为取得会计信息而付费或对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进行监督,表现为披露信息的私人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