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水和水蒸气》参考教案

合集下载

优秀教案水和水蒸气

优秀教案水和水蒸气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温州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王小梅教材分析:《水和水蒸气》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温度与水的变化》第六课教学内容。

本单元核心概念为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水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落实到《水和水蒸气》一课的具体概念则是“由于温度变化,水和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肉眼看不见”。

本课作为单元第六课教学内容,学生之前已经经历了“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由于温度变化,水和冰可以互相转化”及“杯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的探究学习。

前一课“水珠从哪里来”,与本课共同组成探究水的液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的研究活动。

关于“水”和“水蒸气”,学生已有许多生活经验,比如地上的水干了,晾起来的衣服干了,烧开水等等。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水蒸气”、“蒸发”已经有了模模糊糊的初步认识。

比如衣服上的水干了,有些学生会用“水蒸发了”去解释。

但是在他们的前概念中有着许多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最典型的便是对于热水中冒出的“白汽”的认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白汽”便是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这个错误的前概念中隐含着两方面的信息:1.学生认为“白汽”是“气态”,其实“白汽”是“液态”;2.学生认为“白汽”是蒸发现象,其实“白汽”是凝结现象。

因此,对“白汽”的研究认识就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与水蒸气可以相互转化;水由于温度变化形成水蒸气;水蒸气由于温度变化而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肉眼看不见。

过程与方法:经历“预测——观察——解释——预测——……”的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二、教学重点:水与水蒸气能互相转化。

三、教学难点: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肉眼看不见。

四、教学准备:一小杯水、玻璃片、小烧杯、大烧杯各一只、毛巾、手电筒、黑色KT板、5倍放大镜、红色冰块若干、有盖子的玻璃瓶、热水、记录单。

水和水蒸气_教案

水和水蒸气_教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水和水蒸气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理解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知道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感受到物态变化具有可逆性。

二、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清水、透明玻璃杯、热水、铁勺、蜡烛、滴管等。

四、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法、演示指导法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图片:地面上会有一些积水。

天晴了,水洼里的水很快干了。

水洼里的水到哪里去了呢?学生推测,有的可能说到泥土里去了;可能被太阳晒干了,也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那我会顺势提问:如果验证你的说法呢?从而顺利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活动一:水到哪里去了学生讨论交流,我会在学生讨论后给出一个实验方法:用滴管在玻璃片上滴上三滴水,放到太阳下观察几分钟。

学生观察发现小水珠变小了。

怎么会减少了呢?我顺势总结: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去了。

水进入空气时你们看的见吗?(教师在黑板上用水写“水”)。

学生们会发现字慢慢消失了。

通过实验直观感受到,像这样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做蒸发。

(板书)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

活动二: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吗(1)水蒸发的条件通过向学生展示一条湿毛巾并且提问:湿毛巾为什么会干呢?引导学生用蒸发的原理进行解释。

在学生们交流汇报的基础上知道湿衣服在夏天和冬天都能干,在阳光下和背阴处也都能晾干,强调蒸发在任何温度条件下都能进行的。

(2)温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提问:现在我想让它快点变干,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学生一定会各抒己见:把它展开,用吹风机吹;放到太阳底下,。

同学们真会想办法。

你们说毛巾是放在教室里阴干快呢,还是放在阳光下干的快?为什么?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加热能加快蒸发吗?让孩子自学课本第55页的实验方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水和水蒸气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水和水蒸气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水和水蒸气水和水蒸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质。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而水蒸气是水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气体的形式。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教案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水和水蒸气的性质、特点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案一:认识水的性质1. 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水的性质和特点。

2. 活动设计:a) 观察水的形态:提供冰块、液态水和水蒸气,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态。

b) 水的状态变化:提供锅炉或水壶,加热水使其沸腾,让学生观察水从液态到气态的状态变化。

c) 描述水的性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的性质,例如透明、无色、可溶解等。

3. 教学反思: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感受水的性质和状态变化,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的特点。

教案二:水的循环过程1. 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以及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活动设计:a) 观察水循环模型:使用一个鱼缸或透明容器,加入水和一片湿润的海绵,放在阳光下,让学生观察水的蒸发、凝结和降雨的过程。

b) 模拟水循环:分配学生角色,如水分子、太阳、云、山、河流等,并让他们按照水的循环过程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

c) 讨论水的重要性:让学生讨论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等。

3. 教学反思: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并认识到水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教案三:保护水资源1. 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稀缺性,学会珍惜和节约水资源。

2. 活动设计:a) 对比用水量:让学生调查比较自己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用水量,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b) 节约用水:组织学生制定节约用水的计划,并在学校宣传栏上展示,号召全校师生一起行动。

c) 制作水资源宣传册: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宣传册,介绍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向家长和社区传递节约用水的理念。

水和水蒸气 教案

水和水蒸气 教案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认识生活中的蒸发和凝结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水和水蒸气会相互转化。

2.通过观察,认识到水蒸气的存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水蒸气、蒸发、凝结概念;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水蒸气与蒸发的概念。

教学准备:湿毛巾、烧杯一个、汤匙2个、滴管一个、蜡烛一个、课件等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水和水蒸气):教师在黑板上用水写字。

同学们仔细观察字怎么了?水到哪里去了?学生讨论:水字变小了,不见了。

师:老师前几天也观察到了一个类似的现象(PPT放映),这是一个鱼缸,里面装了水,红线代表第一天水的量,第三天......从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生:水也在一天天地少下去。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你也看到过水少下去最后不见了的现象呢?生1:湿衣服会变干。

生2:水洼会变干。

生3:洗头后头发会变干。

师:像同学们观察到的那样水慢慢地少下去的现象我们在科学上称为蒸发,水蒸发后就变成了水蒸气。

(板书)师:那这个鱼缸里的水只在白天蒸发吗?(或换成学生说到的例子)生:不是,晚上也在蒸发师:恩,白天晚上都在蒸发,意思就是说鱼缸里的水时刻都在蒸发,对吗?师:那同学们桌子上有一个培养皿,里面也装了一些水,你觉得现在这个培养皿里的水有没有在蒸发?生:有师:你看见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了吗?生:没有师:那我们小组内讨论下水是怎么变成水蒸气跑出去的,然后共同完成信封中的内容!学生讨论、动手画展示二、加快水的蒸发:师:如果我要让培养皿中的水蒸发得快一点,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生:放在阳光下、用电吹风吹……师:刚才有同学说到用风吹是吗,我这有本书,你可以利用它来设计实验证明吗?学生讨论生:我们先在黑板上写好字,然后再用本书扇其中的一个字。

水和水蒸气

水和水蒸气

水和水蒸气《水和水蒸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水的性质和水蒸气的形成及其相关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水的性质和特点;2. 水蒸气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1. 水蒸气与水的关系;2. 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等;2. 实验物品:水、冰块、盐;3. 教学课件:教学PPT、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水和水蒸气的日常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水的性质: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如透明、流动等。

3. 学习水蒸气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蒸气是由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

4. 进一步探究: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水和水蒸气之间的联系,及相关知识。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并解答,让学生对水和水蒸气有更深入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归纳总结水和水蒸气的关系;2. 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扩大对水和水蒸气的了解;3. 准备下节课课堂分享。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亲身实验中感受到了水和水蒸气间的联系,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够继续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引导他们不断探索、实践,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最终版]

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最终版]

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最终版]第一篇: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最终版]各位评委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水和水蒸气》。

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是一个实验:往浅碟子里放入水然后放在阳光下,观察碟子里的水量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引出水蒸发成水蒸气的概念。

第二部分先是分析水在什么情况下会蒸发得更快些。

然后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蜡烛加热汤勺中的水来进行实验。

第三部分是讲水蒸气又会重新凝结成水,并通过实验“把冷烧杯倒扣在热水上”进行证明。

最后根据这个知识点来解决上一节课的遗留问题: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形成的原因。

根据教材内容和三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环节一:动态观察,引出蒸发,环节二:实验探究,加快蒸发,环节三:静态观察,发现凝结,环节四:深入思考,解析白汽;环节五:课外延伸,回归生活。

下面我进行具体的展开介绍。

一、动态观察,引出“蒸发”为什么说是“动态观察”呢?因为在上这一堂课之前我让学生回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观察一块湿手帕上的水的变化,分时间段进行记录:5分钟、30分钟、2小时、第2天早上,让每位学生亲身体验一次水蒸发成水蒸气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观察学生收获一定很多,所以一上课,我首先请学生汇报他们的实验结果,许多学生说手帕慢慢变干了。

然后我接着提问那么手帕里的水到哪里去了呢?我请你们说说自己的看法,有些学生说水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这时我顺势引出蒸发的概念: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蒸发。

学生对于水蒸气肯定很好奇,这时候我再请学生把这块手帕重新打湿,观察一下湿手帕上的水蒸气,可以用闻一闻、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

可是为什么啥都没有观察到呢?这个时候我再请学生比较一下水和水蒸气,这样就可以直接地把水蒸气的特点总结出来了: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气体。

这个环节是我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添加的,通过这个环节可以使学生明确水和水蒸气的区别,深入的了解水蒸气。

小学科学10水和水蒸气(教案)

小学科学10水和水蒸气(教案)

小学科学10水和水蒸气(教案)小学科学教案:水和水蒸气【引言】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我们每天都与它有着密切的接触。

本教案将以小学科学10水和水蒸气为主题,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水和水蒸气的特性、循环和应用。

【学习目标】1. 了解水和水蒸气的特性,理解其分子结构。

2.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并能够描述水的循环过程。

3. 掌握水的重要性,认识水的应用及节约意识。

【学习内容】一、水的特性1. 水的存在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 水分子的结构: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二、水的三态变化1. 固态转液态:熔化。

2. 液态转气态:蒸发。

3. 气态转液态:凝结。

4. 液态转固态:凝固。

三、水的循环1. 蒸发: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2. 液态水的沉淀:形成云、雨滴等。

3. 降水:水从云中以雨、雪、冰等形式回到地面。

4. 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水通过河流和地下水层流回大海。

四、水的应用及节约意识1. 生活用水:饮用、洗涤、烹饪等。

2. 农业用水:灌溉农作物。

3. 工业用水:制造、冷却等。

4. 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及具体节水措施。

【教学流程】一、导入(约5分钟)通过展示一杯水,引起学生对水存在形态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与示范(约15分钟)1. 介绍水的存在形态和分子结构,并展示水分子结构模型。

2. 通过实验展示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并向学生解释其原因。

实验:将一杯水放在桌上观察水蒸发形成水蒸气。

3. 讲解水的循环过程及其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水在地球上的流动方式。

三、学生操作与实践(约25分钟)1.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水的蒸发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2. 学生小组分享观察结果,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a) 水是如何变成水蒸气的?b) 水蒸气是如何转变为液态水的?c) 雨水是从哪里来的?四、概念巩固与拓展(约15分钟)1. 教师进行概念巩固,复习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并进行简要总结。

三年级科学教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水和水蒸气-“衡水杯”一等奖

三年级科学教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水和水蒸气-“衡水杯”一等奖
二、探究发现(15-17分钟)
1课件展示鱼缸中的水的变化情况。
提问:鱼缸中的水哪里去了
课件展示::鱼缸中的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
小结: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做蒸发。
2再次提问:下雨后,地面上会有一些水洼(积水)。天晴了,水洼里的水便很快干了,水洼里的水到哪里去了呢
引导学生明白:水洼里的水蒸发了。
(二)判断。
1我们教室里的空气中没有水蒸气,海面上的空气中有水蒸气。
2蒸锅上出现的“白汽”就是水蒸气。
3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露、云和雾。
4装有冰块的玻璃杯,杯壁上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 )
5给水加热、增大水的面积、让水周围的空气流动起来,都能加快水的蒸发。( )
(三)选择。
1水蒸气是 ,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一般用我们的肉眼看不见。
(4)观察比较烧杯中水的变化,那只烧杯中的水蒸发的快
学生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用酒精灯加热的烧杯中的水
没有加热的烧杯中的水
1不断的冒出气泡。
无变化
2被烧开了、沸腾了。
无变化
3上方空气中有很多白汽。
无变化
4逐渐减少了
无变化
7引导学生明白: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三、归纳建构(5-7分钟)
1提问:水会蒸发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为什么却没有蒸发干了呢
3说一说:生活中那些现象是因为水的蒸发产生的
湿衣服晾干了;拖地的水消失了;鱼缸里的水减少了等等。
4提问:水在什么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得更快些
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引导学生明白:温度越高、水蒸发的越快;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有风吹,水蒸发的快。

大班科学教案水蒸气与水

大班科学教案水蒸气与水

大班科学教案水蒸气与水大班科学教案:水蒸气与水引言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的基石。

而水蒸气是水在气态下的形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东西。

本篇教案将带领学生了解水蒸气与水之间的关系,以及水蒸气的形成和性质。

一、水的状态在了解水蒸气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水的三种主要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1.固体状态:水在低温下会凝固成为冰。

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在冰箱中的冰块。

2.液体状态:当水的温度升高时,冰会融化为液体。

学生可以在容器中加热冰块,观察液体水的形成。

3.气体状态:当水的温度继续升高,液体水变成了气体状态,即水蒸气。

学生可以观察到烧开的水产生的蒸汽。

二、水蒸气的形成1.热能转移:热能是水蒸气形成的关键。

当水受热时,水分子的振动会增强,温度升高,水分子的速度也会增加。

在一定温度下,水分子的速度越快,有些分子就会跳出液体表面,形成气体,这种气体就是水蒸气。

2.蒸发:蒸发是指液体表面的分子从液体态直接转变为气体态,在室温下发生。

当水受热时,挥发在液体表面的水分子会逐渐增多。

所以我们可以观察到,将一个盛满水的碗放置在室温下,一段时间后水的量会减少,这是因为部分水分子蒸发成为水蒸气。

3.沸腾:沸腾是指液体内部产生的水蒸气与外界气体的压强达到平衡时,液体表面产生连续的气泡,从而形成水蒸气。

我们常见的现象是水烧开时冒起的气泡,这就是沸腾。

三、水蒸气的性质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水蒸气的性质,以及与水之间的相互转换。

1.可见与不可见: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在一起,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它。

但当水蒸气遇冷时,会转变为水滴,变得可见。

这就好比我们洗澡时,浴室内的镜子会变得模糊,这是因为热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滴。

2.存在于空气中:在自然界中,水蒸气是空气中的一部分。

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到水蒸气的存在,但当湿度增大时,我们会感到空气中变得潮湿。

这是因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增加了。

3.与水的相互转换:水蒸气和水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水和水蒸气教案

水和水蒸气教案

水和水蒸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水和水蒸气的概念,知道水可以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也可以变成水。

(2)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水和水蒸气的变化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水和水蒸气的相互转化过程。

(2)理解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条件。

2、教学难点(1)解释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现象背后的原理。

(2)设计实验探究水和水蒸气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玻璃片、冰块、热水等。

2、多媒体课件:水和水蒸气的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水变成水蒸气(如烧水时水壶口冒出白气)和水蒸气变成水(如冬天窗户玻璃上的水珠)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水和水蒸气之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和水蒸气。

(二)新课讲授1、水的蒸发(1)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现象表明水会变成水蒸气?(2)学生思考并回答,如湿衣服晾干、地面的水消失等。

(3)教师讲解: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4)实验探究:在黑板上用湿布写一个字,观察字的变化。

(5)组织学生讨论: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6)总结: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通越快,水蒸发得越快。

2、水蒸气的凝结(1)提出问题:水蒸气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水?(2)学生猜测并回答。

(3)教师讲解: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水,这个过程叫做凝结。

(4)实验探究:在两个玻璃片上分别哈气,一个放在冷水中,一个放在热水中,观察玻璃片上的变化。

(5)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温度越低,水蒸气凝结得越快。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设计与执教:贵阳市实验小学徐洁水和水蒸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3、认识生活中的蒸发和凝结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块热玻璃片和一块冷玻璃片同时放在一个装满热水的烧杯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认识凝结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试管夹、两个相同的小勺、蜡烛、打火机、滴管、一杯水,玻璃片2块、烧杯一个、1杯热水、1杯冰水、纸巾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课件出示图片)师:老师在课前做个这样一个实验,浅碟子中加好红墨水,然后不盖盖子,为了看看水会不会有变化,所以刚开始先要在水面做一个标志,然后把浅碟子放在阳光下。

过了几天后我们再来看看浅碟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课件出示图片)2、学生观察图片:浅盘子里的水。

师:有什么发现吗?(浅碟子中的水减少了)水到哪里去了?3、学生推测。

(可能到天上去了;可能被太阳晒干了;也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到空气中去了。

)4、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和水蒸气之间的关系。

二、水变成水蒸气了1、师:水变成水蒸气我们能看见吗?(课件出示文字:变成了水蒸气到空气中去了。

由于水蒸气水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

)2、师:既然水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你能用感官观察,告诉老师水蒸气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填空:水蒸气是一种()、()、()的气体。

它是气体状态的水。

)3、学生用感官观察,汇报水蒸气的概念。

三年级科学下册 水和水汽教案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 水和水汽教案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水和水汽教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水和水汽教案教学目标- 认识水的重要性和特性- 了解水的三态及其转化过程- 掌握水与物体的热传导规律教学准备-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水和水汽》教材- PPT演示文稿- 水的三态实物样本:水、冰、水蒸气- 相应的实验器材- 学生实验报告表格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 向学生引入今天的主题,让他们知道将研究有关水和水汽的知识。

- 提问:你们每天都接触到水吗?你们认为水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2. 水的重要性和特性 (10分钟)- 使用PPT演示水的特性,如透明、无味、浸透性等。

-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重要性,如饮水、洗涤、灌溉等方面的应用。

3. 水的三态及转化 (20分钟)- 向学生展示水、冰和水蒸气的实物样本,让他们观察和描绘不同态的特征。

- 通过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及其转化过程,如蒸发、凝固、熔化等。

- 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将冰块加热观察其熔化过程,或将水加热观察其沸腾过程。

4. 水的热传导规律 (15分钟)- 介绍热传导的概念,即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性能,如金属和塑料的比较。

- 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热传导规律,即水是一个较好的热传导介质。

5. 实验报告和讨论 (10分钟)-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用吹风机加热水观察水的变化。

-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表格。

- 分组进行讨论,互相分享实验结果和体会。

6. 小结 (5分钟)- 总结今天的研究内容,强调水的重要性、三态及其转化过程以及水的热传导规律。

- 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思考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变化。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自行寻找更多关于水和水汽的知识,并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 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自然资源博物馆等相关场所,拓宽他们对水科学的认识。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表现。

- 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是否详细、准确,是否能正确归纳实验结果。

《水和水蒸气》 教学设计

《水和水蒸气》 教学设计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3)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2、过程与方法(1)观察水的蒸发和水蒸气的凝结现象,并用“水→水蒸气→水”的变化过程来描述。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物质变化的奇妙,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水的蒸发和水蒸气的凝结现象,理解水和水蒸气相互转化的条件。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解释水和水蒸气相互转化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每组两个相同大小的杯子、热水、冷水、玻璃片、记号笔。

2、演示实验材料: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小烧杯、温度计。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水烧开后产生水蒸气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水是如何变成水蒸气的?水蒸气又能不能再变回水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和水蒸气。

(二)新课讲授1、认识水的蒸发(1)教师在黑板上用湿布写一个字,让学生观察字的变化。

提问:字为什么会慢慢变干?(2)引导学生得出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3)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水蒸发的现象,如湿衣服晾干、地上的水消失等。

2、探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1)提出问题: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2)学生做出假设:可能与温度有关。

(3)实验设计:准备两个相同大小的杯子,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用记号笔在两个杯子的相同位置做好水位标记。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水位的变化。

(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实验结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得出结论: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3、认识水蒸气的凝结(1)在两个玻璃片上分别哈气,让学生观察玻璃片上的变化。

提问:玻璃片上出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引导学生得出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小学科学第10课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10课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10课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夏日里的炎热总是让我们渴望着水的降临,滋润干渴的心灵。

而小学科学课程中的第10课《水和水蒸气》将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水的奇妙之处,了解水的性质和水蒸气的形成过程。

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全面了解水的特性和水蒸气的形成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水的性质,包括水的颜色、味道、流动性等;2. 掌握水与气体的区别,理解水的凝固和沸腾过程;3. 了解水蒸气形成的原因和过程;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5.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在进入课堂前,会在黑板上写下“水和水蒸气”这个主题,然后请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谈谈自己对水和水蒸气的认识。

然后教师会收集学生们的答案,与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步:实验初探(15分钟)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教师将一杯水放在讲台上,然后问学生水是什么颜色的,带着大家一起观察。

接下来,教师会要求学生闻一闻水的味道,并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

最后,教师会要求学生对水的流动性进行观察,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会直观地感受到水的性质。

第三步:水的凝固和沸腾(20分钟)教师会利用图片或模型,向学生展示水的凝固和沸腾过程。

同时,教师讲解这两个过程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并带领学生讨论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例如冰冻和食物煮沸,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

第四步:水蒸气的形成过程(30分钟)教师将通过一个实验来展示水蒸气的形成过程。

教师会将一杯水放在讲台上,然后请几位志愿者学生按照指导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们会在一段时间后发现,在杯子边缘形成了一些水珠。

教师会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水珠的变化,并解释水蒸气形成的原理。

学生们会明白水的加热会使其分子变得更加活跃,最终形成水蒸气。

三上科学水和水蒸气科学教案

三上科学水和水蒸气科学教案

三上科学水和水蒸气科学教案以下是一个三年级科学课中关于水和水蒸气的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让学生理解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加珍惜水资源,培养节约用水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水的三种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过程。

难点:水从液态到气态的蒸发过程,以及水从气态到液态的凝结过程。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水有几种状态吗?”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讲解新课:(1)固态的水:老师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冰块、雪等,让学生了解固态的水是什么样的。

(2)液态的水: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杯水,感受水的液态性质,并让学生描述一下液态的水是什么样的。

(3)气态的水: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水是以什么状态存在的?”引导学生理解我们周围的水是以气态的形式存在的,也就是水蒸气。

(4)水的转换过程:老师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水从液态到气态的蒸发过程,以及水从气态到液态的凝结过程。

比如,可以让学生观察一杯水在阳光下的变化,以及在冰箱中凝结成冰的过程。

3、巩固练习:老师可以让学生描述一下他们所理解的水的三种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过程,或者让他们画一幅图来解释这个过程。

4、课堂小结:老师可以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并强调水资源的珍贵性,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节约用水。

四、课后作业:1、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或周围的水资源使用情况,写一篇小报告。

2、请学生记录家中一周的用水量,并思考如何在家中节约用水。

《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1、《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分析水和水蒸气是小学科学三下温度与水单元第六课。

空气中是否有水蒸气?水蒸气是从哪来的?水蒸气是否能变成水?水蒸气怎样才能变成水……上节课学生们在讨论“水珠从哪里来”的问题时产生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探究思考的问题。

本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这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

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观察、讨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是如何蒸发到空气中的。

然后,通过“加热能加快水蒸发”的观察实验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水获得热量后能更快地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水能变成气态,那么,水会从气态再回到液态吗?当水蒸气变冷后会再变成水,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凝结。

当温暖、潮湿的空气很快变冷时,凝结便可能发生。

为了观察这一变化,课文中学生将把一个大而空的杯子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当杯子里的水蒸发时,水蒸气会凝结出现在大杯子内表面上(杯壁有许多小水珠)。

由此,学生可以对上节课中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形成的小水珠做出“新”的解释了:由于冰使盛冰容器的外壁变冷,于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停留在盛冰容器的外壁上。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认识生活中的蒸发和凝结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水和水蒸气会相互转化。

2、通过观察,认识到水蒸气的存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水蒸气、蒸发、凝结概念;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

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

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水的存在形式及特点;(2)让学生掌握水蒸气的概念及其与水的转化关系;(3)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水的不同存在形式;(2)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生活中的水现象;(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2)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水的不同存在形式及特点;(2)水蒸气的概念及其与水的转化关系。

2. 教学难点:(1)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解释;(2)水蒸气的产生、收集和验证。

三、教学准备1. 教具:(1)PPT课件;(2)实验器材(热水、冰块、湿布、干布、杯子等);(3)实物模型或图片。

2. 学具:(1)学生实验操作手册;(2)观察记录表;(3)小组讨论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PPT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存在形式;(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水蒸气吗?它是什么样子?”2. 探究水的不同存在形式:(1)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热水、冰块、湿布、干布等;(2)引导学生总结出水的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形式;(3)介绍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微观解释。

3. 认识水蒸气:(1)讲解水蒸气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水蒸气与水的转化关系;(2)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水蒸气的存在;(3)举例说明水蒸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水的不同存在形式、水蒸气的概念及其与水的转化关系;2. 强调水的重要性,提醒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3.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科学现象。

六、教学延伸1. 家庭实验:让学生在家中观察水的存在形式及水蒸气的产生,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2.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水蒸气的思考题,如:“水蒸气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2.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生活中的水现象;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水和水蒸气教案

水和水蒸气教案

水和水蒸气教案教案标题:水和水蒸气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和水蒸气的基本概念。

2. 帮助学生理解水和水蒸气的相互转化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水和水蒸气,引发学生对水和水蒸气的认知和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对水和水蒸气有什么了解?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知识讲解:3. 介绍水和水蒸气的定义和特点,包括水的三态、水的分子结构和水蒸气的形成过程。

4. 通过示意图或动画,清晰地展示水和水蒸气的相互转化过程,包括蒸发、沸腾、凝结和冷凝。

实验活动:5.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水和水蒸气的相互转化过程。

a. 准备一个容器和一些水。

b. 让学生观察容器中的水在室温下逐渐蒸发的过程。

c. 提醒学生观察水蒸气的形成和水的减少。

d. 让学生思考和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讨论与总结:6.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a. 提问学生: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水蒸气是如何形成的?b. 引导学生解释水的蒸发和水蒸气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c. 总结学生的回答,澄清概念,强调水和水蒸气的相互转化过程。

拓展活动:7.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关于水和水蒸气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a. 提问学生: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关于水和水蒸气的知识?b.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相关的知识,例如水的循环过程、水的性质等。

评估:8. 设计一个简单的评估活动,以检查学生对水和水蒸气的理解程度。

a. 提供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考察学生对水和水蒸气相关概念的掌握。

b.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水和水蒸气的相互转化过程。

教案延伸:9. 提供一些延伸阅读或实践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水和水蒸气的应用和相关领域的研究。

教案注意事项:- 确保实验过程安全,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合作和观察能力。

-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案内容和活动难度。

小学科学 《水和水蒸气》参考教案

小学科学 《水和水蒸气》参考教案

水和水蒸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水与水蒸气可以相互转化;水由于温度变化形成水蒸气;水蒸气由于温度变化而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肉眼看不见。

2.过程与方法:经历“预测——观察——解释——预测——……”的科学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二、教学重点建构水与水蒸气能互相转化的概念思维图。

三、教学难点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肉眼看不见。

四、课前准备1.学生组内标号:1、2、3、4号。

3号做第一个实验,2、4号做第二个实验,4、3号轮流拿电筒、2号拿放大镜、1号做第三个实验。

2.器材准备:演示台、一杯50毫升的水、250毫升烧杯;白纸条、记号笔;一小杯水、玻璃片每组一份;大的烧杯一只、保温杯(里面装热水)、毛巾、手电筒、黑色KT板、水槽;红色冰块若干、有盖子的玻璃瓶;(★相机准备:现在请同学们拿起这个瓶子,用纸巾擦干瓶子的外壁,放进红色碎冰,盖上瓶盖,拧紧,带到教室里)、记录纸(放在抽屉里)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复习唤醒先前经验(1)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由于温度的变化,水可以变成冰,冰也可以变成水。

(2)上节课,我们还留了一个问题(课件出示):杯壁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板书)2.活动准备,引起注意:今天,王老师请来了我们要研究的主角——水(出示一杯50毫升的水),还有很多帮助我们研究的工具,等用到它们的时候再请它们出来。

现在你们可以站起来看一看,认识一下。

(二)探究活动观察“水的变化”1.谈话:每组桌上都平铺着一块玻璃片,它会吸水吗?在上面用湿的手指划上一些水,过一会儿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作出猜想。

2.事实是否像我们猜想的一样,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准备!做一次深呼吸,闻到空气的气味了吗?没有气味就是空气的气味。

现在请1号同学拿出材料盒里的毛巾和一小杯水,把毛巾的一个角卷在食指上(教师示范),接着在小杯子里的水中蘸一下,然后在玻璃片上轻轻地一划,上面留下了什么?请你们对着它静静地观察2分钟,看看水有什么变化?3.组织交流:(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少了,干了,不见了)请你闻一闻,有闻到什么气味吗?周围的空气呢?(2)你认为水变成了什么?水到哪里去了?(板书:水到哪里去了?)交流后让学生再观察周围的空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和水蒸气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水与水蒸气可以相互转化;水由于温度变化形成水蒸气;水蒸气由于温度变化而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肉眼看不见。

2.过程与方法:经历“预测——观察——解释——预测——…”的科学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二、教学重点
建构水与水蒸气能互相转化的概念思维图。

三、教学难点
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肉眼看不见。

四、课前准备
1.学生组内标号:1、2、3、4号3号做第一个实验.
2.4号做第二个实验,4、3号轮流拿电筒、2号拿放大镜.1号做第三个实验。

2.器材准备:
演示台、一杯50毫升的水、250毫升烧杯;白纸条、记号笔;一小杯水、玻璃片每组一份;大的烧杯一只、保温杯(里面装热水)、毛巾、手电筒、黑色KT 板、水槽;红色冰块若干、有盖子的玻璃瓶;(★相机准备:现在请同学们拿起这个瓶子,用纸巾擦干瓶子的外壁,放进红色碎冰,盖上瓶盖,拧紧,带到教室里。

)、记录纸(放在抽屉里)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唤醒先前经验
(1)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由于温度的变化,水可以变成冰,冰也可以变成水。

板书:水冰
(2)上节课,我们还留了一个问题(课件出示):杯壁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板书)
2.活动准备,引起注意:今天,王老师请来了我们要研究的主角——水(出示一杯50毫升的水),还有很多帮助我们研究的工具,等用到它们的时候再请它们出来。

现在你们可以站起来看一看,认识一下。

(二)探究活动
观察“水的变化”
1.谈话:每组桌上都平铺着一块玻璃片,它会吸水吗?在上面用湿的手指划上一些水,过一会儿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作出猜想。

2.事实是否像我们猜想的一样,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准备!做一次深呼吸,闻到空气的气味了吗?没有气味就是空气的气味。

现在请1号同学拿出材料盒里的毛巾和一小杯水,把毛巾的一个角卷在食指上(教师示范),接着在小杯子里的水中蘸一下,然后在玻璃片上轻轻地一划,上面留下了什么?请你们对着它静静地观察2分钟,看看水有什么变化?
3.组织交流:
(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少了,干了,不见了)请你闻一闻,有闻到什么气味吗?周围的空气呢?
(2)你认为水变成了什么?水到哪里去了?(板书:水到哪里去了?)交流后让学生再观察周围的空气。

(3)解释:你们的发现和科学家研究的结果一样,水确实变成看不见的气体——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这种现象叫蒸发。

(板书:水水蒸气)
现在教室里的空气中有水蒸气吗?外面的空气里有没有水蒸气?水蒸气与空气一样都是无色无味的。

现在关于玻璃片上的水少了或干了的现象,我们怎么解释?
4.在我们的生活里,有很多蒸发的现象,请你举几个例子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选个例子请2号同学用记号笔写在白纸上。

5.展示学生的例子,总结这些地方的水不断地蒸发到空气中,所以空气里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

(三)观察“热水形成的水蒸气的变化”
1.引出对白汽的讨论:刚才许多同学说生活中见到的“白汽”就是水蒸气,你的想法是什么?还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吗?请同学们从抽屉里拿出记录纸,把你现在
的想法记录在“我的想法”这个格子里。

2.同学们对“白汽”是什么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平时在我们只看见白汽在热水上面飘动,我们有没有靠近白汽仔细观察过它?今天就让我们借助一些工具,靠近白汽仔细观察一下。

这项观察活动要求比较高,方法要对,注意力要非常集中才能完成。

现在,老师要交给大家观察的方法,请看仔细,听清楚哦!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好帮手,是什么呢?(出示黑罩子)“白汽观察盒”隆重登场!别看他黑不溜秋的,用处可大了!怎么用呢?先倒一杯热水,然后把它罩上去,(课件出示温馨提醒:1.手电筒的光从圆形孔照进去,方形孔是观察孔;2.眼睛要贴近观察孔仔细观察;
3.小组分工合作,轮流观察。

)4号同学拿手电筒,2号、3号观察;3号拿手电筒,1号观察;1号拿手电筒,4号观察。


3.组织学生观察,课件提醒:要安静哦!请记录“白汽”和“新想法”(“你看到白汽什么样?就在记录纸上画出来或写出来)观察结束要求学生把“白汽观察盒”送回去。

4.组织交流:展示典型学生的记录纸(1)你观察到白汽是怎样的?你认为这在白汽中的一粒一粒的是什么东西?
(2)你刚才猜想白汽是什么?现在有什么新的想法?(如果学生还说是水蒸气,就追问:水蒸气不是看不见的吗?)
5.进一步观察水蒸气变成的水
细心的小朋友已经观察到里面一粒粒小颗粒,“白汽”里的小颗粒太小,有些同学还不能确定是什么,那我们把它们聚拢来进一步观察一下:用毛巾擦干刚才用过的玻璃片,用手摸摸热水再摸摸玻璃片,然后把玻璃片罩在热水上,观察发生的现象,观察后记录下来。

组织交流:白汽堆积起来后我们发现它是什么?刚才的猜想得到验证了吗?(四)小结:白汽是小水珠。

既然白汽是小水珠,那这些小水珠是不是直接从热水中出来的呢?(播放录像)这里有一段白汽的录像,我们来观察一下,看,水壶口这里没有白汽也就是小水珠,上面一点才出现,说明这些小水珠是不是直接从水里出来的?刚才同学们说烧开水时水会蒸发,水变成什么了?(水蒸气)是呀,就是这些(指壶口)“看不见”的水蒸气,微粒太小,遇到上面冷一些的空气,水蒸气微粒就像我们同学
在很冷的时候抱在一起一样不断地抱成团,几千亿几万亿颗水蒸气微粒遇冷抱在一起就变成了“水”。

水蒸气冷却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凝结。

(板书:水蒸气水)所以水蒸气一遇冷就会凝结成水。

现在关于上节课的问题——杯壁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现在能解释了吗?让我们把冰杯先拿回来观察一下,拿冰杯之前先请同学们把桌上的材料整理一下(把玻璃片拿下来放在材料盒里,再把桌上的材料都放进材料盒放到抽屉里去)好了,现在去拿冰杯吧。

你们刚才有没有把盖子拧紧?现在冰杯里的冰发生了什么变化?融化下来的水是什么颜色的?请大家用手摸一下冰杯外面,有什么发现?刚才我们明明已经把杯壁擦得干干的,这些水哪里来的?请你来解释一下。

活动结束也让学生把冰杯放进抽屉。

(五)师生总结:
1.现在,你对水的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展示学生的新认识。

(六)课外探究:
1.观察一杯10毫升的水蒸发完需要多少时间?
2.实验:给10毫升的水加热,记录蒸发完需要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