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角构成看“局外人”默尔索形象-2019年精选文档
《局外人》读后感
《局外人》读后感默尔索是一个冷漠的人。
他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包括他的母亲、他的朋友和他的工作。
他不喜欢社交,也不愿意与人交流,总是独来独往。
他对生活中的事情缺乏热情,甚至对死亡也没有太多的恐惧。
他在母亲葬礼上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悲伤,反而觉得天气炎热,身体疲惫;他在开枪杀人后,没有任何悔恨之情,甚至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困惑。
他的冷漠和无所谓,让他成为了一个局外人,被社会所抛弃。
默尔索是一个孤独的人。
他与周围的人没有共同语言,也无法理解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他不相信爱情,也不相信友情,认为这些都是虚假的。
他唯一的乐趣就是看报纸和晒太阳,但这些也无法填补他内心的空虚。
他的孤独,让他无法与他人建立真正的联系,也让他在社会中变得孤立无援。
默尔索是一个反抗者。
他不愿意遵循社会的规则和道德准则,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行为方式。
他拒绝在母亲的葬礼上流泪,拒绝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甚至拒绝信仰上帝。
他的反抗,让他成为了社会的敌人,最终被判处死刑。
他的反抗,虽然没有改变他的命运,但却让他在精神上得到了自由。
默尔索的命运,是荒诞的。
他被社会视为一个异类,被判处死刑。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的命运也是必然的。
他的冷漠和孤独,让他无法与他人建立真正的联系;他的反抗,让他成为了社会的敌人。
他的存在,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的精神困境,也让我们思考人类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局外人”,不仅仅是指默尔索,也代表了我们每一个人。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都在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遵循着各种各样的规则和道德准则。
但我们是否曾经想过,这些规则和准则是否真的适合我们?我们是否曾经试图反抗过这些规则和准则?我们是否曾经真正地做过自己?加缪在《局外人》中,通过默尔索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现代社会的荒诞和虚伪。
他让我们看到,我们在这个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往往是虚假的;我们所遵循的规则和道德准则,往往是不合理的。
他让我们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个荒诞的世界,如何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谈加缪小说《局外人》的人物形象
谈加缪小说《局外人》的人物形象《局外人》是法国著名作家阿尔贝·加缪小说中较具代表性的一部。
它以主人公默尔索为主线叙述了西方殖民者与阿尔及利亚被殖民地区的矛盾,并成功地围绕着这一角色刻画了“局外人”这样一种身份,同时还随着矛盾的不断演变缓缓地向众人阐释了这一名词所暗含的各种意义,以及作者对于摆脱社会的束缚获得自由的追求。
本文试从《局外人》中形象的塑造入手,首先分析这部作品所叙述的内容概况,进而分别针对默尔索的形象刻画以及整部作品形象所含有的意义加以分析,希望能够为读者进一步了解加缪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加缪《局外人》文本概况分析作为出生于被殖民地区的浪子作家,加缪的整个人生处于极大的思想矛盾中,他为阿尔及利亚殖民地人民的困苦生活感到痛苦,存有莫大的人道主义思想,渴望着救赎。
而他同时又是法国移民者,内心中充斥着白种人的种族优异性,对阿尔及利亚地区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情结,认为被殖民者是低劣的民族。
但是加缪在回到法国之后,面临着全部都是正宗白种人的法国人族群,他自己又被人所轻视,其内心的那种帝国主义的骄傲情结遭遇了深刻的打击,其灵魂中又产生了一种不可忽视的自卑感。
这些思想情感的交杂纠结,无时无刻不在煎熬着他的灵魂,所以他不得不将自己寄身于作品,在其中无拘无束地倾吐自己所有想要表达的情感,而这种动机便促使他写成了《局外人》、《鼠疫》、《第一个人》等影响深远的作品。
本文主要谈论他的作品《局外人》,下面首先分析一下这部作品的文本故事概况。
《局外人》是加缪所有作品中较为著名的一部,也是成就加缪这个大作家的开端之作,整部作品蕴含了作者深深的存在主义情感,有效地诠释了“荒谬”这一词语的含义。
小说以主人公默尔索为线,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默尔索母亲之死为起点,以时间顺序记叙了他因为内心莫名奇妙的感觉,而在海滩上暴晒的烈日和闷热的狂风中扣动扳机杀死了一个阿拉伯人。
然后,作者紧接着在第二部分叙述了默尔索进入牢房,而司法机构没有经过精确的调查,便任意地对默尔索编制罗列了一系列虚构出来的罪名,以及各种罪名的证据,将默尔索肆意地变成了一个冷酷无情、杀人不眨眼的大恶魔,甚至于这个处理后的形象已经不能够使被告认出。
《局外人》主要内容及个人读书心得
《局外人》主要内容及个人读书心得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
主人公“我”叫默尔索,是一名普通不过的小职员,欲望很少,薪水很低。
他不是一个感情饱满的人,对什么都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即便是对事业的升迁,对待婚姻大事也是一样。
当然,这一点都不特别,明明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各自度过了平平淡淡的美好一生。
但默尔索还有一个绝对与众不同的品质:真诚,或者说,不擅长伪装自己。
小说的第一句话:“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楚。
”默尔索对妈妈并没有太深的感情,但他千不该,万不该的就是在葬礼前后把这种“没有太深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不会硬挤出眼泪给别人看,也不想去看妈妈的遗容。
他和养老院的门房聊着天,接过对方端来的一杯咖啡——“加了牛奶”的咖啡——喝掉了。
他又想抽烟,单犹豫了一下,觉得在妈妈的遗体前不能这样做,然后又想了想,觉得无伤大雅,就递给门房一支烟,两人一起抽了起来。
葬礼的第二天,累坏了的默尔索到海滨浴场游泳,遇到了以前的女同事玛丽。
两个互有好感的人就这样恋爱了,当晚一起看了费尔南德的电影(喜剧片),然后一起回到默尔索的住所啪啪啪。
恋爱一段时间后,玛丽问默尔索愿不愿结婚。
这个问题当然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但默尔索的答复是所有答案中最糟的一种,比直接拒绝更糟:“结不结婚都行。
如果你想结,我们就结。
”玛丽又问默尔索爱不爱她。
默尔索曾经答复过,这时候便重复了一次:“这种话毫无意义,但我似乎觉得不爱。
”玛丽理所当然会反问:“那你为什么要娶我?”默尔索的答复是:“这无关紧要,你想结婚就结嘛。
再说这是你提出要和我结婚的,我只不过说了一声同意。
”玛丽说:“结婚是件大事”,但默尔索说“不”。
沉默了一阵,玛丽说她只是想搞清楚,如果是其他女人在和默尔索恋爱,提出结婚的建议,默尔索会不会也这样承受。
默尔索答道:“当然会。
”玛丽只是低声咕哝了一下,说默尔索真是个怪人,她真是因为这点才爱他的,然后笑着挽上他的胳膊。
默尔索:“你想什么时间结婚,我们就什么时间结婚。
局外人形象分析
从《局外人》论莫尔索的形象加缪是二十世纪法国乃至整个西方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与萨特认为的“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肮脏的世界”不同,加缪认为,“这是一个荒谬的世界”。
于是,在他的创作中,竭力把人间世界、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描写成冷漠、荒唐的事物。
他笔下的人物都是具有这种荒诞感情的人。
这些人总是与社会格格不入,总觉得自己活在世界上是一个偶然的错误,因而把自身当做是一个与世无关的“局外人”。
最能体现“局外人”这一形象的,莫过于其同名作品《局外人》中的主人公莫尔索。
《局外人》是加缪文学创作的一道灿烂的光辉,它生动刻画了莫尔索这一“局外人形象并大获成功。
在西方文学史上也堪称独具荒诞色彩的自由个体。
当然,莫尔索并不体现在个案,而是反映了一种社会生活中的人生常态。
1957年,加缪因“他的重要文学作品透彻认真地阐明了当代人的良心所面临的问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一.小说基本情节《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之作。
小说以主人公莫尔索的叙述为主,并贯穿全文。
故事一开始,莫尔索就以一种平常的近乎冷漠的口吻讲述了母亲去世的系列情况。
在母亲下葬的第二天莫尔索决定去海边游泳,并偶遇之前的同事玛丽,之后同玛丽一起去看了喜剧电影,回自己家里寻欢作乐。
在这段时间,莫尔索和邻居雷蒙走得很近,雷蒙要求莫尔索帮他写信,莫尔索答应了,还帮助雷蒙做了伪证。
雷蒙约莫尔索同去游泳,莫尔索在海边打死了之前有过冲突的阿拉伯人。
第一部分到此结束。
在第二部分中,莫尔索被捕、被审讯。
审讯过程中他对自己的生死相当冷漠,并时常表现出烦躁和不耐烦。
他的种种无所谓的态度,被“理所当然”地认定为“冷血”,最终,被处以极刑。
二.人物形象分析1.荒诞的“无情”者1.1亲情的无谓在故事的开端,莫尔索以轻松到极致,冷漠到极致的口吻叙述母亲的去世。
“今天,妈妈死了。
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
”按照常人的理解,失去唯一的亲人,尤其是母亲,定是要悲痛万分的,但是,莫尔索没有。
相反的,他表现出的是一种让人后颈发凉的冷漠的残忍。
局外心,局内人——对加缪《局外人》中默尔索形象的分析
— —
对加缪 《 局外人 》中默 尔索形 象的分析
扈 琛 四川 J 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 要 :默 尔索被 剥夺 了幻想 与光 明,他 的前路不 再有 希望 。在厌倦 中,他 开始 思考人 与世界 的关 系 ,开始 思考 生 存 与死亡 。 当他 开始 以一 种 毫不容 情 的清 醒看 待 这个 世界 的时候 ,他 成为 了一个 有着 局 外人 心灵 与意 识 的局 内人 ,开 始用 一种雄 健 的沉默 来表达 自己的丈 夫气概 ,开 始 与世界抗 争 。 关键词 :荒诞;局外;局内;反抗 ’
默尔 索 的世 界 是 简单 的 ,他不 需 要打 算 就可 以生活 。 “ 起 床 ,有轨 电 车 ,办 公或 者 打工 四小时 ,吃饭 ,有 轨 电车 ,又 是 四小 时 的 工作 , 吃饭 , 睡觉 :星期 一 ,星 期 二 ,星期 三 ,星 期 四 ,星期 五 ,星 期六 ,同一个 节奏 , 循 此 下去 。 ”…他 不 知 道生 活 的 意 义 到底 是 什 么,他 也 不 知道 活 下去 还有 什 么希 望 。当 他开 始 思考 这 个 问题 的 时 候 ,就不 可 避免 的 踏入 了开启 意 识 的序 幕 , 也开 始逐 渐 的认 识 到这 个 世 界 的荒诞 。 我 们 并不 能简 单 的将 默 尔 索定 位 于 一个 局 外人 ,但 毫 无疑 问默尔 索 是 个荒 诞 人 。就 我个 人 而 言, 我认 为 默 尔 索是 身处 局 内,用 一颗 局 外人 的 心 灵 去观 照这 个 世 界的 。他 出 生于 这 个 局 内 ,生活 在 这个 局 内,纵 使他 可 以 以一种 完全 的超然 的 局 外人 的思 维 来 思 考这 个世 界 ,他 永 远也 无 法做 到 的是 与这个世 界 完全 的分离 。 加缪在 《 局 外人 》 的 开头 写道 : “ 今 天 ,妈妈 死 了。或 许 是在 昨 天 , 我 搞 不 清 。 ”口 ] 面 对 母 亲 的死 亡 ,默 尔 索 表现 出了一 种难 以令 人理 喻 的冷 静 ,他 以一种 完 全无 关 己事 的 态度 在 文 章 开头 宣 布 了这 么一 个 令人 悲伤 的 事 情 。加 缪 曾说 : “ 在 我们 的社会 里 , 任 何 在母 亲 下葬 时 不哭 的 人都 有被 判 处死 刑 的危 险 。 ”默尔 索 不仅 仅 是对 母 亲 的 死亡 表 现 出一种 漠 视 的态 度 , 在 到 达 马 朗戈养 老 院为 母 亲 守灵 时他 甚 至 都 不愿 意 再看 母 亲一 眼 ,而 在 守 灵 的那 一夜 他 不止 一 次 的在诉 说 着 自 己 的劳 累与 困 倦 。下 葬时 ,他 更 是在 用 一种 旁观 者 的态 度 重 现 了 “ 教堂 , 还 有 站 在路 旁 的村 民,开 在墓 地 坟 上 的红 色 天 竺葵 ,还 有 贝雷 兹 的晕 倒 , 那 真 像 一 个 散 了架 的 木 偶 , 还 有 散 在妈 妈 棺材 上 的血 红 色 的泥 土与 混杂 在 泥 土 中 的 白色树 根 ,还 有 人群 、 嘈 杂 声、 村 子、在 咖 啡 店 前 的等 待、 马 达不 停 的 响声 以及 汽 车开 进 阿尔 及 尔 闹 市 区、我 想 到将 要 上床 睡 上十 二 个 钟 头 的那 种 喜 悦 。” 3 回 到阿 尔 及 尔 的 默尔 索 心 中早 已将 母 亲去 世这 件 事 情抛 到 了脑后 ,在 海滨 浴 场 与 玛丽 相 遇 后就 沉 浸 到 肉体 的欲 望 中去 了 。默 尔 索将 母 亲去 世所 造 成 的一 切 的后 果
论加缪《局外人》中莫尔索的形象
外国文学论加缪《局外人》中莫尔索的形象张粲依【摘 要】《局外人》是一部体现存在主义思想的典型代表作,作者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作家加缪。
在加缪的文学中,存在主义哲学随处可见,尤其以《局外人》最为突出。
他认为,上帝是不存在的,即使上帝是存在的,也是作恶的、无能的。
他毫不吝惜,也丝毫不忌讳地将他的这种思想体现在《局外人》中,这点在《局外人》的主人公莫尔索的形象塑造上即可明显看出。
总体而言,《局外人》这篇小说,是一部既荒诞不经又充满叛逆色彩的小说,莫尔索正是这些色彩和思想的典型体现。
为此,要研究存在主义哲学,感知加缪的存在主义思想,则需要深入《局外人》中莫尔索的形象来进行剖析,进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加缪和他的存在主义思想。
【关键词】存在主义哲学 加缪 《局外人;莫尔索》 人物形象存在主义文学是二战以后现代文学中较为典型的文学形式之一,法现实主义作家加缪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加缪的《局外人》又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品。
《局外人》这部作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孤独、冷漠,又叛逆、真实的“局外人”——莫尔索。
在对莫尔索人物形象进行解读过程中会发现,在莫尔索身上,深刻体现了加缪的思想。
甚至可以说,莫尔索正是加缪思想的“物化”。
以下,笔者将通过对《局外人》这部作品的主人公莫尔索的人物形象探析,来进一步认识存在主义文学的深刻内涵。
一、莫尔索——“一个只作壁上观的局外人”纵览全书,毫无疑问,加缪笔下的莫尔索形象是复杂的,同时也是矛盾的。
在他的性格中,孤独、冷漠无疑是当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
在莫尔索的世界里,任何外界的事物仿佛都与他毫不相干,他对万事万物都报以冷漠的态度,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只作壁上观的局外人。
然而,正是因为莫尔索的冷漠,莫尔索对万事万物的毫不关心,使得他被世人所抛弃、所排斥,从而使其又成为一个孤独的人。
在对待亲情方面,莫尔索表现的冷漠不已。
在小说的开端这样写道:“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局外人》默尔索:一切特立独行的人格都意味着强大
《局外人》默尔索:一切特立独行的人格都意味着强大加缪的《局外人》开头别致而新颖、直接而简单,有一种淡淡地若无其事的疏离感和荒诞感:今天,妈妈死了。
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
这是小说中主人翁默尔索的内心独白。
这种天才式的离经叛道的开头奠定了这部小说的基调,从这个起点出发,主人翁默尔索的那种对一切漠不关心的无所谓态度,构成了这部零度叙事的小说那种诡异的基调。
毫无疑问,加缪笔下的默尔索,是一个旁观者清的角色,拒绝异化、崇尚本真是他对待身边一切事物所秉持的固执信条,而这样的特立独行的结果,却匪夷所思以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泣等那些被大众视为理所当然的表现而被判处死刑,而非他那场意外的杀人事件。
而面对在法庭上的审判中,他依然冷漠地去平心静气去接受这场荒诞的宣判,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评判检察官、神甫、律师等各色人等在法庭上的表现,甚至在内心深处带有某种智力上的优越感,直到最后被判决死刑是想着那不可更改的死亡来临的那一天,更是产生了一种不可理喻的想法:为了把一切都做的完善,为了使我不那么感到孤独,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喊叫声。
小说就此划上了一个巨大的荒谬的句号,给人以无限的解读和想象的空间。
真实与荒诞: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
这是加缪借小说主人翁默尔索之口说出的一句话。
默尔索的行动准则就是这样特立独行:不表演悲伤,不掩饰自我。
这种斩钉截铁的高尚追求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而默尔索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他是一个生性冷淡的人物,看破了孤独人生的种种幻象,看穿了陆离世界的种种乱象,于是他不再执象而求,而是随性而为,这种看上去很酷的生活姿态使他与周围保持着一种紧张的龃龉状态。
他是一个好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脱离了庸俗趣味的好人。
爱是他内心深处最浓烈的情感,但他这种情感的却在现实中找不到安全的停靠点。
他爱他的母亲,但怕母亲孤单便将她送往养老院,这一行为本身就很难让人理解,而他在母亲去世后为他送葬的时候不愿意看母亲尸体最后一眼,也没有落下一滴泪。
《局外人》读后感
《局外人》读后感默尔索是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他在世人眼中是冷漠、无情、固执的。
他对母亲的去世表现得过于冷静,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流一滴眼泪,甚至在守灵时还感到了愉悦。
他对周围的人也缺乏热情,不愿意与人深入交往,总是保持着一种冷漠和疏离的态度。
他的这种行为和态度在世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因此他被社会视为一个“局外人”。
然而,默尔索并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人。
他对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仍然有着敏锐的感知力,例如他对阳光、海水和空气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向往。
他也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但他不愿意表达出来,而是选择沉默。
这种沉默并不是因为他无话可说,而是因为他认为语言是无用的,无法真正表达出他内心的感受。
默尔索的命运是悲惨的,他被卷入了一场莫须有的杀人案件中,并最终被判处死刑。
在法庭上,他被检察官和律师们指控为一个冷酷无情的凶手,而他自己却无法为自己辩护。
他的沉默和冷漠被视为有罪的证据,而他真实的内心世界却被人们忽视了。
最终,他被执行了死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默尔索的故事让我想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人。
他们可能因为性格、经历或其他原因而与社会格格不入,被人们视为“局外人”。
他们可能会受到误解和歧视,甚至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方式,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选择,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
此外,默尔索的故事也让我思考了社会的冷漠和公正问题。
在书中,默尔索被社会视为一个“局外人”,他的命运被掌握在检察官和律师们的手中,而他自己却无法为自己辩护。
这种情况让我感到悲哀,也让我意识到了社会公正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努力建立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机会和待遇,避免因为个人的差异而受到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
《局外人》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它让我对人性、社会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选择,努力建立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幸福和快乐。
《局外人》的赏析
默尔索是个小职员,表面地看,他过着与普通人没有两样的生活: 工作、游玩、交际,但是,却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他不愿 像大多数人那样认定自己的社会角色,作为儿子、作为情人、作为 职员应该有什么样的言语和行为,不是他关心的。他对这一切都无 所谓,仿佛与自己无关。
2、荒诞生活的觉醒者
默尔索之所以采取局外人的生活态度,是由于他认识到生活是荒诞 的:为什么母亲死了一定要流泪?为什么就不能第二天去看电影、和女 友做爱?而自己确确实实是爱母亲的。 他不接受社会道德规定给他的角 色,而是服从自己的内心。在社会强大的秩序面前,默尔索并不企图改 变什么,而是生活在自己的主观意念中,把世界变成自己。
故事的主人公叫默而索,是一家公司的职员。 女朋友玛丽,玛丽一直都想嫁给默而索,但是默而索在 这件事情上的态度却是无所谓。 萨拉玛诺——皮肤病的狗
莱蒙——靠女人吃饭——仓库管理员——情妇——枪杀
神甫——三番五次地劝默而索信仰上帝 其实文章的故事情节没有很复杂,所涉及到的人物也是 可以数清楚的,但是对于其中主人公是思想,还有故事 的发展可能我们就会觉得有点不能理解了。
4、被社会抛弃的局外人
默尔索被判死刑,表面地看,是由于他开枪杀了人;内在地看,却是社 会根本不能容忍局外人。社会法则是“适者生存”,他既然不能扮演社会规 定给他的角色,就会被社会淘汰出去。但这个结果并不重要,就像西西弗斯 对抗的巨石,重要的是将它推到山上去
从荒诞角度浅析默尔索的形象特征
从荒诞角度浅析默尔索的形象特征作者:姚时雨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0期摘; 要:《局外人》是法国存在主义文学与荒诞文学代表人物阿尔贝·加缪的代表作,小说通过塑造默爾索这个惊世骇俗、离经叛道而游离于社会之外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人与社会之间的背离,展示了默尔索对抗这种荒诞性社会的悲剧一生。
本文首先阐释“荒诞”的哲学含义,接着描述笔者对于默尔索荒诞表现的初印象,进而从三方面浅析默尔索冷漠外表下回归本真的形象特征。
关键词:加缪;局外人;荒诞;默尔索作者简介:姚时雨(1998.5-),女,汉族,河北石家庄元氏县人,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2016级法语专业,本科生,学习方向:法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0--03一、“荒诞”的释义荒诞(absurd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absurdus,意为曲调不和(discordant),其前缀ab表示加强,后缀surdus意为“聋的(sourd)”,在荒诞哲学中表示一种与世界隔离、与世人无法相互理解的实际体验,人身处于一种陌生的境况,感到无所适从、无法融入。
加缪在1913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在阿尔及利亚贫民区和母亲过着困苦的生活,少年时期罹患肺结核的遭遇也许让加缪意识到死亡离自己的距离,在加缪此后的作品,如《快乐的死》、《局外人》、《误会》、《鼠疫》中,死亡的阴影总是不断闪现,所幸地中海的阳光与旖旎风光给予了加缪精神慰藉。
然而,四十年代加缪因与工作的报社观点不同而返回阿尔及利亚,在一所私立小学教书,小城缓慢而单调的生活让他感到孑然而郁郁,荒诞三部曲《局外人》、《卡里古拉》、《西西弗神话》也在此时诞生。
“在人类的诉求与世界不合理沉默的对峙中,荒诞产生了。
”[1]人类渴望得到幸福,盼望着充分享受生活,然而人生必有终点,死亡的必然性让人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和脆弱,“它毁灭了生命中任何基本的确定性”[2],人失去了坦然处之的安全感和立足点,然而日常生活的重复与机械性使人对生命的意义产生怀疑,如果人生就是在日复一日的单调中度过,我们是否还有必要忍受这种无意义?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中,荒诞之感油然而生。
加缪《局外人》莫尔索人物形象分析
加缪《局外人》莫尔索人物形象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加缪《局外人》莫尔索人物形象分析【导语】:莫尔索的种种行为看似荒谬,不近人情,实则正是他用来抗击这个荒谬世界的武器。
《局外人》中默尔索形象新释
树 立 了一 个 对 外 界 的 人 、事 漠 不
的形 象作介 绍 ,展现 出人物 “ 冷 漠” 的一面 。 第 二部讲述的是默尔 索被捕入狱 之后从 八月到第 二年
的 六 月 这 段 时 间 的 事 情 ,历 时 十
一
关 心的默尔索形象。
在 第 一 部 的 叙 述 中 ,可 以总 结 出默 尔索 的 生活 规律 和 习惯 , 周一到周 五上班 , 周 六 周 日休 息 , ( 况 且 周 日他 都 会 选 择 呆 在 家 里 , 这 体现 了虽 然 默尔 索不 信 宗教 , 但 依 然 被 宗 教 的 周 日观 念 潜 移 默 化地影 响着 ) ,面 对 人 事 变 迁 , 他 从 来 都 是 默 默 接 受 ,没 有 任 何 带 有 个 人 情 绪 的思 考 和 表 示 。 身 处 社 会 之 中却 表 现 得 像 一 个 “ 局 外 人” 。( 但 其 实 他 又 渴 望 得 到 别 人 的认 可 , 担 心 别 人 误 会 自己 , 例 如 他 请 假 的 时 候 解 释 这 不 是 我 的
的第 二 天 也 不 妨 碍 他 和 玛 丽 一 起 消 遣 。 玛 丽 问 他 愿 不 愿 意 跟 她 结
本 文试 从 动 态 的 视 角 分 析 默
尔 索前 后 发生 的一 系 列变 化 , 在
从 第 一 部 到 第 二 部 ,默 尔 索 的 身 体 所 活 动 的 物 理 空 间 由 无 限 变 为 有 限 ,人 身 自由 在 被 捕 后 受
捕 入 狱 为界 ,第 一 部 讲 述 的 是 默
尔 索 从 收 到 妈 妈 死 亡 的 电报 到 海 滩 枪 杀 阿拉 伯 人 这 一 段 时 间 的 事
亲情 、 爱情 、 友 情 和 工 作 四个 方 面
局外人
荒诞人默尔索摘要:加缪以小说《局外人》的形式向世人阐述了荒诞的思想,影响深远。
本文重在分析主人公默尔索,从自身与外界两个角度看待“局外人”这个形象,通过他与世人的对照,阐述默尔索以注重肉体感受的方式活在真实的世界。
他并不消极厌世,相反,他钟爱这个世界,最后他以反抗者的姿态与荒诞正面交锋,奔赴死亡。
作为处在现代文明下的人们,在默尔索身上,我们能得到一些启示,探寻存在的意义。
关键字:局外人默尔索荒诞现代文明加缪认为,只有一个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那就是自杀。
判断人值得存在与否,就是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
1加缪的这种思想可谓迎合现代人与社会。
在机器高速运转、自动化成为潮流、人员与资本快速流通的后现代社会,人们始终忙碌,甚少思考存在的意义。
于是乎,突然一天,脑子乍现这样一个想法:“干这件事有什么意义呢?”人终究一死,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那与死神博弈究竟有何意义?这种人与生活的分离,演员与布景的分离,正是荒诞感。
究其一生,人或多或少都能体验到这种荒诞。
2对于荒诞,人们通常采取三种态度:1.生理自杀;2.哲学自杀,信奉外在力量,譬如上帝;3.勇敢面对。
前两者都是逃避荒诞的做法,却也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因为,赤裸的真实太残酷。
《局外人》中主人公默尔索属于第三者。
一.局外人默尔索正如书名《局外人》,默尔索真真切切就是一个局外人,无论是默尔索有意将自己与外界隔离,还是外界对于默尔索的排斥。
默尔索不愿与外界打交道,同时也隐忍着自己的感情,就是在外人看来的“冷漠”。
默尔索话不多,因为他觉得没有多说的必要,沉默给他涂上了一层阴影。
在做人做事上,他似乎没有原则,觉得什么都无所谓。
他跟“仓库管理员”莱蒙打交道,只因为“没有任何理由不跟他说话”;莱蒙问默尔索是否愿意做他的朋友,他的回答是“怎么都行”;后来莱蒙说默尔索是他真正的朋友了,他还是“做不做朋友,怎么都行”。
后来玛丽问他是否愿意跟她结婚,他也是“怎么样都行”。
似乎,“怎么都行”是默尔索的口头禅,表明他对这些事都不在乎。
从荒诞角度浅析默尔索的形象特征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从荒诞角度浅析默尔索的形象特征姚时雨 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摘 要:《局外人》是法国存在主义文学与荒诞文学代表人物阿尔贝•加缪的代表作,小说通过塑造默尔索这个惊世骇俗、离经叛道而游离于社会之外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人与社会之间的背离,展示了默尔索对抗这种荒诞性社会的悲剧一生。
本文首先阐释“荒诞”的哲学含义,接着描述笔者对于默尔索荒诞表现的初印象,进而从三方面浅析默尔索冷漠外表下回归本真的形象特征。
关键词:加缪;局外人;荒诞;默尔索作者简介:姚时雨(1998.5-),女,汉族,河北石家庄元氏县人,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2016级法语专业,本科生,学习方向:法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0-104-03一、“荒诞”的释义荒诞(absurd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absurdus,意为曲调不和(discordant),其前缀ab表示加强,后缀surdus 意为“聋的(sourd)”,在荒诞哲学中表示一种与世界隔离、与世人无法相互理解的实际体验,人身处于一种陌生的境况,感到无所适从、无法融入。
加缪在1913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在阿尔及利亚贫民区和母亲过着困苦的生活,少年时期罹患肺结核的遭遇也许让加缪意识到死亡离自己的距离,在加缪此后的作品,如《快乐的死》、《局外人》、《误会》、《鼠疫》中,死亡的阴影总是不断闪现,所幸地中海的阳光与旖旎风光给予了加缪精神慰藉。
然而,四十年代加缪因与工作的报社观点不同而返回阿尔及利亚,在一所私立小学教书,小城缓慢而单调的生活让他感到孑然而郁郁,荒诞三部曲《局外人》、《卡里古拉》、《西西弗神话》也在此时诞生。
“在人类的诉求与世界不合理沉默的对峙中,荒诞产生了。
”[1]人类渴望得到幸福,盼望着充分享受生活,然而人生必有终点,死亡的必然性让人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和脆弱,“它毁灭了生命中任何基本的确定性”[2],人失去了坦然处之的安全感和立足点,然而日常生活的重复与机械性使人对生命的意义产生怀疑,如果人生就是在日复一日的单调中度过,我们是否还有必要忍受这种无意义?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中,荒诞之感油然而生。
对局外人中默尔索形象的解析
对《局外人》中默尔索形象的解析钱丽芳上前城小学《局外人》是加缪存在主义的典型作品。
小说的主人公默而索是阿尔及利亚一家法国公司的小职员,因无力抚养母亲而把她送进了养老院,一个人过着独居生活。
母亲去世了,他在灵堂里和送葬时都表现得无动于衷。
他与女友玛丽同居,但对爱情感到无所谓。
公司老板提供给他一个优惠的职位,他觉得去不去都可以。
邻居雷蒙要他帮助写信侮辱自己的女友,他不问是非就照办。
一个星期天,默而索和雷蒙去郊游,碰到雷蒙女友的弟弟及其一帮人。
默而索糊里糊涂地开枪杀了人并被捕入狱。
后来他逐渐习惯了监狱的生活,一天能睡16—18小时,对于自己是否会被处死他感到无所谓。
他想到只要在行刑时,“有很多看热闹的人,他们用仇恨的叫喊来欢迎我,也就行了”。
默尔索的典型特征是奉行一种消极冷漠的人生哲学,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世间的一切。
譬如,他在小说中曾多次宣称自己很爱母亲,可是,他对母亲的去世却很漠然,几乎看不到悲伤,甚至在母亲的好友哭了很久的时候而感到厌烦。
直到守灵结束,他才感到如释重负,“心里感觉好极了。
”爱情被看作是人类最美好、最激动人心的情感之一,可是对待爱情他也同样冷漠。
对于爱,对于结婚等等,与他而言,同样是毫无意义、无所谓的。
他的冷漠在杀人、坐牢和判刑等关系到他自己的生死存亡的大事面前达到了顶峰。
他杀人没有目的性,而他开枪射杀那个阿拉伯人也纯属偶然。
在法庭上,他的自我辩护也是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对于上诉,他反复考虑后得出的结论是“进退两难,出路是没有的,并且谁都知道,活着是不值得的”。
可以说,默尔索对于他身边的一切人和事都采取的是无所谓、冷漠的态度。
“默尔索是一个冷酷的杀人犯,无可救药。
”这变成了所有人对他的评价。
那么,是否真得如此呢?表面上看,他的生活方式与寻常人无异,但实际上,在内心深处,他并不认可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不愿意扮演既定的社会角色,他只认同自己内心深处的感觉,希望以自己的方式来生活。
他也并不是个冷漠的人,他的“内心充满激情”,他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有自己的喜好和生活方式,痛恨虚伪和作假。
《局外人》阅读感想
《局外人》阅读感想小说的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个被社会视为“局外人”的人。
他在母亲去世后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悲痛,在与女友玛丽的相处中也缺乏热情,甚至在开枪杀人后也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悔恨。
这些行为让人们对他产生了误解,认为他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
然而,通过对默尔索内心世界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行为并非出于冷漠,而是出于对生活的一种超脱和无所谓。
在司法程序中,默尔索被指控杀人罪,但法庭却对他进行了不公正的审判。
审判过程中,法庭没有充分考虑默尔索的个人情况和内心感受,而是依据一些表面证据对他进行了判决。
这种不公正的审判揭示了司法程序正义的漏洞。
司法程序应该是公正、公平的,但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司法程序可能会被滥用,导致不公正的判决。
默尔索的“不正常”是他把自己推向断头台的内因。
他对生活的态度冷漠,对他人的情感缺乏理解,这使得他在面对社会的压力和审判时,无法有效地为自己辩护。
他的内心世界是孤独的,他无法与他人建立真正的联系,这使得他在社会中处于一种孤立的状态。
这种孤独和孤立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归咎于默尔索的“不正常”。
在那个社会中,人们往往被要求按照一定的模式生活,遵循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默尔索的行为与这种社会规范不符,因此被视为“不正常”。
这种社会规范的存在,使得人们往往忽视了个人的内心感受和真实需求,而将注意力集中在表面的行为和形式上。
《局外人》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司法程序正义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内心感受和真实需求,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强加给他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
探析《局外人》中莫尔索人物性格
探析《局外人》中莫尔索人物性格姓名学号专业班级系别指导老师日期目录摘要 (3)Absence (3)引言 (4)一、《局外人》作品介绍1、作者简介 (4)2、创作背景 (5)3、故事梗概 (6)二、莫尔索性格探析(一)莫尔索的负面性格分析1、冷漠无情的局外人 (8)2、藐视生活的局外人 (9)3、麻木、无所谓的局外人 (10)(二)莫尔索的正面性格分析1、敏锐细心 (11)2、冷静理智 (12)3、真实自我 (12)结语 (14)参考文献 (15)摘要《局外人》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著名作家阿尔贝特.加缪的代表之作。
在这部作品里,作者以平实的笔调刻画了一个生活在现代所谓理性的社会中极为普通的人物莫尔索的荒谬悲剧的一生。
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众多的细节描写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表现的淋淋尽致。
下面本文主要以莫尔索与母亲、恋人、朋友的情感关系及其对待死亡的态度等方面内容为基础对该人物的性格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莫尔索;局外人;荒诞;冷漠;麻木;真实;自我AbsenceThe stranger is Albert, a famous French writer to win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His masterpiece. In this work, the author depicts a life with plain style in modern times extremely common characters in the so-called rational social Moore's absurd tragedy life. Tortuous story and many of the details will be inundated completely characteristic findings of heroine's character. Below this article, Moore rope to the emotional relationship with his mother, lover, friends and their attitude toward death aspects such as content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personality.【key words 】small line; Outsiders; The absurd; Indifference; Numb; True; self引言初读《局外人》这部小说时主人公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一个麻木不仁,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永远置身事外的人。
《局外人》中的默尔索形象与现代社会
《局外人》中的默尔索形象与现代社会加缪的《局外人》塑造了一个独特而引人深思的人物形象——默尔索。
他的存在仿佛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以一种近乎冷漠和超脱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
在深入探讨默尔索这一形象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他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进行剖析。
默尔索是一个对生活缺乏热情和追求的人。
他对待工作的态度是随意而无所谓的,对爱情也显得颇为淡漠。
当女友玛丽问他是否爱她时,他的回答是“大概是不爱”,这种对情感的模糊和不确定在常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
在母亲的葬礼上,他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悲痛,甚至连一滴眼泪都没有流,这种看似无情的表现让周围的人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反感和误解。
然而,默尔索的这种“冷漠”并非真正的无情,而是他对传统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的一种反抗。
他拒绝迎合社会所期待的情感表达模式,不愿意伪装自己的真实感受。
在他眼中,生活的本质就是荒诞的,人们所遵循的种种规则和习俗不过是一种虚假的表象。
因此,他选择以一种真实而直接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不被外界的观念和期待所左右。
那么,默尔索这一形象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怎样的意义呢?首先,他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的精神困境。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许多人感到迷茫和无助,对生活失去了热情和方向。
默尔索的冷漠和超脱正是这种精神状态的一种极端表现,他让我们看到了在一个充满荒诞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和迷茫。
其次,默尔索的反抗精神对现代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在一个日益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被迫遵循各种既定的规则和模式,失去了自我表达和个性发展的空间。
默尔索的行为提醒我们要勇敢地突破这些束缚,坚持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不被社会的主流观念所同化。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默尔索形象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他的过度冷漠和超脱可能导致与他人的关系疏远,难以融入社会。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像默尔索一样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社会的规范,那么社会秩序将会陷入混乱,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也将难以建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视角构成看“局外人”默尔索形象
加缪是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作家,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哲学随笔《西西弗的神话》和小说《局外人》外人》酝酿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反映了加缪对二战时期的人们的生存状况的深刻思考。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从视角的构成来说,《局外人》中充满了大量的感知性视觉描写和认知性视觉描。
、感知性视觉描写
胡亚敏在《叙事学》中指出“感知性视觉描写指信息由人物或叙述者的眼鼻耳等感觉器官感知的,这是最普通的视角形式。
” [1] 小说中有大量关于“太阳”“日光”“热”的描写。
这些描写颠覆了以往以正面形象出现的阳光,而是以一种昏沉的阴暗的形象出现,甚至成为默尔索杀人的推动者。
这种感知性视觉描写主要集中在为母亲送葬、海边杀人、法庭审判三部分。
在去参加母亲葬礼的路上,“我乘上两点钟的公共汽车,天气很热。
”[2] 热天使得默尔索昏昏欲睡。
接着在为母亲守夜时,
强烈的灯光照在白色的墙上使我倍感困乏。
” [2] 对阳光酷热的描写在为母亲送葬时更为直接和详细,“太阳在天空中又升高了一些,开始晒得我两脚发热。
” [2] 当默尔索开始有些理解母亲的时候,“滥施淫威的太阳,把这片土地烤得直颤动,使它变得严酷无情,叫人无法忍受。
” [2] 闷热的天气立刻将默尔索和
母亲隔阂开来,在这一系列对阳光的详细描写下,使得困乏和疲倦成为默尔索唯一的感受,对母亲遗容的毫不关心和没有情感波动的内心完全取代了和母亲之间的感情。
在与玛丽的交往中,作者恢复了对阳光的描写,在即将赴海边的聚会时,“光天化日之下,强烈的阳光,照在我脸上,就像打了我一个耳光。
”[2] 在海边与玛丽戏水后“她紧挨着我躺下,她的体温与阳光的热气,使得我昏昏入睡。
” [2] 在这里,默尔
索对海边阳光的反应已经为下面杀人做好铺垫,在第一次遇到跟
踪的阿拉伯人时,作者又再一次对阳光进行了描述,太阳几乎
是直射在沙滩上,它照在海面上的强烈反光叫人睁不开眼睛” [2]
当默尔索重新返回海边时,“这太阳和我安葬妈妈那天的太阳一样,我的头也像那天一样难受。
” [2] ,太阳无处不在,而且每个地方出现的太阳都是相同的炙热,炙热使得默尔索眼前出现了迷幻感。
在默尔索杀人之时,太阳成为一个帮凶,“太阳像铙钹一样压在我头上,灼热的刀尖刺穿我的睫毛” [2] 在太阳的步步紧逼下,默尔索最终扣动了扳机,而在扣动扳机的时刻,默尔索
的内心想法并没有描绘,于是扣动扳机的动作就成为默尔索在太
阳的压迫下所完成的无意识的动作。
摩尔所枪杀的这个阿拉伯
人并不是他真正的敌人,高高在上的太阳'才是默尔索真正想
要挑战、想要开枪的对象” [3]
在监狱中接受预审法官的询问时,默尔索似乎又感觉到自己
的额头被太阳烤灼着,房间也变得越来越热。
这时的太阳作为一
个所谓的“道德正义”的存在,一直在监视着默尔索。
在监狱和玛丽见面时,“强烈的阳光从天空倾泻到玻璃窗上,再反射到大厅里,这一切都使我感到头昏眼花。
”[2] 在这样一种氛围当中,周围的闷热与争吵声压过了默尔索的声音,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作为一个孤独者和局外人的默尔索被大众的声音所压抑和掩盖。
在默尔索的审判中,“阳光仍从一些缝隙投射进来,大厅里的空气已经很闷热了。
”
[2] 在审判的过程中,大厅里变得愈发的闷热。
默尔索最后一次为自己杀人辩护“那是因为太阳起了作用。
” [2] 也变得愈发荒谬。
阳光在这部小说突破了以往的正面形象,它所代表的是阳光底下的大多数,而默尔索却从始至终站在阳光的对立面,阳光只能使他感到困倦、疲累、头昏。
阳光推动着默尔索在外人的眼中逐渐成为一个冷酷的人。
在每一次默尔索忠实于自己内心的想法,对周围的一切表现出漠然的时候,太阳就会作为一个压迫者的形象出现,让默尔索感到闷热、疲倦,进而在无意识当中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举动。
太阳意象的出现也使得默尔索杀人的因果关系被歪曲,使默尔索的杀人过程显得荒谬,默尔索在接受律师问话时说“我有一个天性,就是我生理上的需要常常干扰我的情感。
” [2] 这样太阳对默尔索所作出的干扰就可以得到解释,但这个解释并不能成为默尔索杀人的正当理由,反而将默尔索进步推向局外人的地位。
在这部小说中除了对阳光所引发的闷热、头昏等感知性的描
写,还有两段关于默尔索对于外部世界的感受的描写。
在第一部分中,加缪运用了较长的篇幅描写默尔索的星期天。
默尔索在窗边坐了一整天,观察着来往的行人,默尔索视角中的街道沿着连续的时间变化,在安静和热闹中交替,默尔索对过路人进行详细观察,并根据他们的穿着对他们的日常活动进行推测,其中有一个细节,默尔索和街上的行人打了两次招呼。
默尔索并不是表面上的冷漠,并不是与这个世界彻底隔绝,而是享受着这样的平凡而又平常的生活。
在结束一天的观察后,“生活仍是老样子,没有任何变化。
” [2] 母亲的去世对默尔索并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另一段描写则是在第一次审判之后,“出了法庭上囚车的一刹那间,我又闻到了夏季傍晚的气息,见到了这个时分的色彩。
听出了这座我所热爱城市的……那些熟悉的声音。
”[2]这
处对默尔索的感知性视觉的描写使得外表冷漠的默尔索增加柔和的色彩,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贴近默尔索的内心,体验几个月前的默尔索
和现在的对照,引起读者对于默尔索经历的思考。
二、认知性视觉描写
认知性视觉描写指人物和叙述者的各种意识活动,包括推测、回忆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和看法。
认知性视觉描写主要出现在默尔索进入监狱以后,特别是在小说的最后一部分。
默尔索在监狱中苦恼于消磨时间,“自从我学会了进行回忆,我终于就不再感到烦闷了。
” [2] 他在脑内逐渐回忆自己的房间物品的摆设,物品的裂痕,每一个细节,最后他感悟到“他
有足够的东西可供回忆, 绝不会感到烦闷无聊。
”[2] 加缪在《西 西弗的神话》中提到“一个人的思想首先是他的回忆。
” 忆使默尔索很快学会消磨时光, 适应监狱生活, 依靠回忆生活且 乐在其中。
正是因为默尔索无所谓和淡然的观念, 所以即使身陷 囹圄,也很快就能够适应。
同时,小说中也多次出现了对默尔索 想象中或回忆中的声音的描写。
在庭审结束之后, 在法庭之上的 默尔索却突然像是听到了街上的各种声音, 默尔索突然想到“那
生活已经不属于我了” [2] ,此时的审判结果还没有出来,但默 的是将默尔索的注意力从人类的正义转到上帝的正义, 从法律上 的犯罪转到道德上的罪恶。
” [5] 在这最后一次的谈话中,默尔 索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用沉默和无所谓对抗, 而是直接爆发出自己 的情感。
神甫为上帝代言,而默尔索只对世俗生活充满热爱,拒 绝信仰上帝, ?是对神的否定,也是对来世生活的否定。
这一次
爆发之后的默尔索,像是获得了一次新生,在这之后,默尔索又 重新进行了思索。
默尔索对母亲去世的冷漠得到了解释。
“如此 接近死亡,妈妈一定感受到了解脱,因而准备再重新过一遍。
任 何人,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哭她。
” [2] 对他来说,母亲的去世是
种解脱而不是一场痛苦地离别, 在痛苦的相继离去的养老院生 活,死亡是最后的解脱, 不仅是对母亲, 对默尔索来说也是这样。
在无法被理解的监狱氛围下, 死亡也是一种解脱, 同时死亡也是 [4] 回 尔索已经在回忆中为自己宣判。
在最后一部分中,在监 狱里等待死刑的默尔索见到了多次拒绝见的神甫,
他解释的目
一种重新开始。
“荒谬的人完全面对死亡,他品尝到了一种
与公共法则针锋相对的自由。
” [4] 在行刑前的监狱里,默尔索一如既往的冷静,“第一次向这个冷漠的世界敞开了我的心扉。
” [2] 即使接近死亡,默尔索也依然感到幸福。
“加缪虽然一再强调“荒谬”的主题,而且认为只有自杀能够消解荒谬,但加缪是反对自杀的。
”
[6] 他认为应当反对荒谬的世界,所以在小说的最后,在默尔索的感知中的自己是幸福的,这是默尔索对抗世界的方法。
但是话锋一转,“为了善始善终,功德圆满,为了不感到自己属于另类,我期望处决我的那天,有很多人前来看热闹,他们都向我发出仇恨的叫喊声。
” [2] 身处逆境之中的荒诞的人的力量的来源是嘲弄。
默尔索是荒谬之人,同时也是一个真实而不做作的英雄。
三、结语
小说通过对默尔索感知性视觉描写,使默尔索的形象更加的立体,在冷漠的外表之下是对一切都淡然处之的性格,默尔索在平常生活中的样子的展现弥补了默尔索性格的另外的侧面。
默尔索在平凡的星期天享受着自己的生活,在上囚车时再次听到了这个城市的声音,此时的默尔索已不再是单纯的给读者冷漠的印象,更添加了他对生活的享受和对本真的追求。
这正如加缪的理念,加缪将“荒谬”看作是关于人和世界,人和自己的关系,看成人必然面临死亡的一种主观观念。
默尔索一直感觉自己是幸福的,即使在行刑前也依然觉得自己是幸福的,面对即将而来的死
亡,默尔索感到了新生。
加缪没有将主题停留在揭示社会的荒谬上,而是继续追求人生的本真,人生在世,不该演戏作假,这是默尔索生存理念,也是小说要传达的终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