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阅读课创造良好阅读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阅读课创设良好的沉浸氛围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的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因此一个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一个人知识的丰富、精神的陶冶、智慧的启迪无不来源于阅读。因此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阅读氛围又与阅读效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即阅读氛围越好,阅读效果也就越理想;反之,则越差。因此,探讨一下如何创造最佳阅读氛围的方法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笔者认为,要想很好地创造最佳阅读氛围,最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

学生在阅读之前要把一切庞杂而无序的念头去掉,使心地像和田之玉那样纯洁而无暇,像漓江之水那样清澈而见底。如此,阅读者才会对文章的内容有清晰的印象和深刻的记忆,从而有力于更好的理解和吸收。例如,语文老师已经走进了教室,而学生还在为数理化题争论不休,或者三五成堆地开小型“新闻发布会”,凌乱不堪的桌面上唯独没有语文书,此时,老师既不让学生收起,也不要求学生起立,一站在讲台上就开始讲课,这样做,当然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语文老师应该在讲台站一会儿,或者很好的利用“起立”,从而有效地排除干扰,让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充分读书,让他们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与文本进行对话,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简化教学环节,以最简洁的方式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

尽可能多的拿出时间让学生沉浸在书的境界里:读、思、品、评、议、诵……循环往复,流连其间,正如张志公先生提出的“带领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让朗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词、句、段、篇在学生的反复朗读吟诵之中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从而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提高学生听、说、写的水平。

二、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生活泼好动,朝气蓬勃,在阅读之前争取让学生做到心跳平稳.呼吸均匀,没有一丝的慌乱,也没有半点烦躁。例如阅读课已经开始了,可学生因上节课是体育课或其他什么原因才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此时,学生要么面红耳赤,要么是汗流浃背,老师就不能急于上课,而应该先让学生深呼吸几次,使心跳的频率减缓,或者让学生擦擦汗.扇扇风.喘喘气,待学生心平气和后再引导阅读文章,阅读效果肯定与一开始就急于讲课是大不一样的。

当然给他们创设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也非常重要,比如在教室张贴一些诸如“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等名言警句;创办班级读书角,让学生有书可读;设置一个读书心得栏,张贴一些优秀的学生心得体会,或者新书介绍,学生一进教室就闻到了清幽的书香,一本本书像一艘艘船,带领同学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三、要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

心睛的时候,雨也是睛;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这就是说:心态决定一切——积极的心态会带来积极的结果,保持积极的心态,你就可以乘风破浪,反之会被波浪淹没。阅读者应该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从而对生活有一种热情和信心,而不是反感和逆反。因为一个学生对一切感到不如意.不顺眼的时候,它不可能把全部的心思用在阅读上。老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干扰,培养他们的积极乐观情绪。例如,当阅读课堂上出现了窃窃私语的现象,或者是其他什么令老师不高兴的动作时,老师应该及时采取恰如其分的措施去恰到好处地引导,而不是简单地去呵斥和讽刺,如此,既维护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又提醒了学生把全部心思用在文章上,同时,学生还不会产生抵触情绪,避免了因对老师有意见而消极地对待阅读。

四、要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

阅读前制定目标特别重要,当然,这个目标是切近实际的.对每个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完成的。在一个班级中基本上能完成最高层次目标的孩子有五分之一,较高目标的有五分之三,基本目标的有五分之一。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知识水平,可以让能力强的孩子有更大表现的空间,让能力弱的孩子,在理解知识面的基础上有较高层次水平的提高。因人而异的制定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最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生成,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得以完善,教学重点得以突出。这个目标影响着阅读者的整个阅读过程。例如在平行的两个班进行同一本书或同一精彩段落的阅读训练,在甲班只说

“读20分钟”,而在乙班则说“读20分钟后谈谈自己对作品中某个人物的理解或对某个章节内容的感悟……”,而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抽查的结果乙班完成的非常好,甚至有些同学的独到见解和精彩感悟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而甲班的同学表现的就要逊于乙班。这是因为,乙班的同学在阅读时有目标和方向甚至是压力,所以阅读得格外认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甲班学生毫无压力,只是漫无目的的去读,起不到对作品的把握和理解。

五、要使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学生要有如饥似渴的求知欲,对阅读对象要充满浓厚的兴趣和爱不释手的热情。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庭,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小孩则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种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意在告诉孩子:书是甜的,让孩子对书爱不释手!正是这正确地启蒙教育所以才有了犹太人—世界最聪明的民族,是读书铸就了一个强大的民族。亚洲四小龙中最具危机意识的新加坡,从2001年11月开始,新加坡婴儿出生时,医院的护士叮嘱产妇的事项中,竟然有“如何读书给婴儿听”一项。这就是新加坡政府提出“天生读书种,读书天伦乐”的国家战略。同样我们学生的读书习惯也需老师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才会滋生读书的欲望,进而产生兴趣。如此,阅读者在阅读时就会显得积极主动,就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没有了压力和苦恼,却充满了动力和享受,水到渠成地产生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作为语文老师,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例如,老师对那些生动有趣却有较为浅显

的文章,可采取要求学生寻找其缺点或不足的办法,而对那些内容枯燥却有形式上有借鉴意义的文章,可采取要求学生寻找其优点或长处的办法。如此,不但能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而且能达到老师预先设定的目的。

六、老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肯定。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做的好的,要及时肯定,鼓励,给予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做的不好的学生,也不要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做适当的引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阅读课中同样如此,阅读者在阅读后,不论其阅读的效果如何,老师都要根据阅读者的个体差异而进行程度不同的肯定,老师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去帮助阅读者获得成功的快乐。例如,老师对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提出一些较为简易的问题,使其容易回答出来;当回答出来后,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肯定。如此,学生就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进而喜欢阅读,阅读时便会对文章倾注更大的热情,也就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是我们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它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徜徉于书籍的海洋,汲取中华上下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养成读书的习惯,让我们老师与学生都静静坐下来,捧起一本书,慢慢地去享受这份清雅与安静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