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医疗健康产业集群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医疗健康产业集群模式
[摘要]在区域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今,各产业集群发挥了巨大效应,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产业集群模式——医疗健康产业集群,并通过对成都国际
医学城项目背景、创新点、优势及发展前景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提出这种新型模式可以为区域整体发展带来无可限量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意义重大。
[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医疗健康;国际医学城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ing)的概念自M.E. Poter(迈克尔•波特)教授在20世纪末提出后便风靡一时,它是指由一群处于同一价值链上的在特定地理位置上聚集并根植于该区域的存在着横向和纵向联系的企业及其相关支持机构组成的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中间性组织。
近年来,“整合区域资源,发展区域经济”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方式。而“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模式之一并在各行业逐步显现。从全国范围来看,医药产业已经呈现出区域化、规模化、集中化、特色化的趋势,形成了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的医药产业增长极,即长三角、泛珠三角和环渤海湾三个增长极, 分别以上海、广东、北京为中心,着重发展不同的子行业。医药经济区域集聚的优势异常明显,在2006年,这三大经济区的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占到全国总数的64.9%和66.2%。但“医疗健康产业”大集群概念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将就此模式进行探讨。
1 我国医疗健康产业现状分析
1.1 政策导向及趋势
2008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暨第23届国际健康评估与促进学术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战略规划的有关工作做了报告:“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工作的行动纲领,是政府管理和社会参与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中国对健康的投入要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性投资,应该积极引导健康产业的持续发展,使之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8%左右,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新医改方案给医疗健康行业带来巨大利好是毋庸置疑的。尽管我国医疗健康市场的发育比起美国等发达国家尚处在起步阶段,但已经显示出极大的增长潜力。世界银行曾经测算,在
过去40年的世界经济增长中,8%~10%来自于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哈佛大学研究指出:亚洲经济发展的奇迹30%~40%来源于本地区人群健康的改善。
2007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1.1万亿元,预计今后卫生总费用将以每年12%~15%的比例逐年上升。目前,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占17.9%,社会投入占32.1%,个人投入占50%。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介绍:最近十年间,我国医疗费的年增长率超过GDP的年增长率,中国健康产业即将迎来新一轮强劲的冲击波。
1.2 人们对医疗健康产业的认识
2008年,科技部副部长吴忠泽在第三届健康与发展论坛上表示:未来的健康产业发展更要关注对生命全过程的监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仅在医院治疗疾病,还在医院之外的地方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健康咨询、美容保健、康复疗养等,于是各种医疗服务机构正在全国遍地开花。医疗健康产业的服务对象更宽泛,除了病人,还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慢性病高危人群或亚临床人群、慢性病早期或恢复期人群。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诸多行业遭受巨大冲击,而健康产业被认为是继IT行业之后的又一个朝阳产业。由于它是老百姓的内生性需求,在经济下滑趋势下,投资健康更凸显了资金避风港的优势,有人将医疗健康产业视为2l世纪明星产业。随着个人在健康医疗、保健方面的资金投入量逐年加大,将会给想投身到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企业及个人投资者带来极大的市场空间,形成个人与健康医疗机构的“双向资金流”,从而带动中国健康医疗事业的高速运转。
2 新医疗健康产业集群模式——成都国际医学城
2.1 国际医学城简介
2009年3月,成都温江区人民政府与成都置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就“成都国际医学城”战略合作启动仪式在永宁镇芙蓉古城隆重举行,“成都国际医学城”是全市26个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总占地面积约31.5平方公里,总投资约340亿元,旨在以全国和国际市场为半径,建设专业化、国际化、多元化的医疗康复及健康产业的服务平台,形成国内首个集健康干预、医疗服务、康复养生、医疗旅游、教育研发和商务配套为一体的现代医学产业集群,搭建具有专业化、国际化、生态化和多元化特性的医疗健康产业平台。
2.2 国际医学城的创新性
从“健康消费需求及服务提供模式”角度,成都国际医学城将分为医疗性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类。发展目标:至2012年,初步建成中西部医疗及健康服务核心基地;至2016年,初步建成国家健康管理示范区;至2020年,初步建成国际医疗旅
游目的地。其中医疗产业区拟引进1~2家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8~10家特色专科医疗机构,形成“综合医院为龙头,专科医院为补充”的医疗服务群;康复预防区拟引进优秀健康管理机构,打造国内一流健康管理产业示范区;芙蓉长卷区、新城镇区主要建设医疗旅游、商务旅游及居住配套,为整个产业集群提供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配套。集中医疗健康产业便于形成以“医疗健康研究开发、产业群体、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六个模块组成的产业体系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的现代医疗健康产业创新体系。
从产值上看,国际医学城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集聚效应明显。
从产业价值链角度分析,国际医学城将从软件及硬件两方面整合:第一,从医疗、健康管理、医药、医学旅游等方面形成一条完整的医疗健康产业链; 第二,各项配套设施和机构完善。医疗健康产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学基础科学研究,各企业在垂直维度上与大学、科研机构会形成良好的合作,信息、技术、人才、资本频繁交流。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进而促进区域创新能力、产业能力的提升。
在经济效益上,成都国际医学城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后,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为98493万元,项目带来的利税为18000万元。社会效益:到2020年,将提供近3万个就业机会,创造50亿元年产值,成为温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项目建成后,带来2万余高端医疗健康产业人才、5万余中高端养生度假人口、1250万人次医疗旅游人群,对周边区域的土地和商业价值的提升带来巨大推动;丰富成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十佳健康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城市”内涵,成为成都市现代服务业的新兴发展的核心组成,进一步提升成都在国内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2.3 国际医学城的优势
2.3.1 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是任何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它决定了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以西南地区为例,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和西藏自治区三省一市一区,国土面积23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4.52%;总人口为2.067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6%。就医需求巨大,仅以2003年为例,诊疗人数达104677672人次,按成都市增幅预计, 2007年预计诊疗人数为234474649人次。
成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到2025年,将由大型城市扩展为巨型城市,成为中国八大巨型城市之一。在四川省商务厅委托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于2009年年初编写的《家园重建、产业重振、希望重生——四川省灾后重建国际投资、援助需求报告》中,麦肯锡作出了如上预测。从GDP来看,成都从2000年开始以每年14%的高速增长,在2008年全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位居西部第一,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居中西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