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介绍2. 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3. 西气东输工程的过程及影响4. 我国天然气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5. 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过程及影响。
3. 讨论法:让学生探讨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和教学素材。
2. 收集西气东输工程的相关资料和新闻报道。
3. 准备讨论问题和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3.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过程及影响,让学生了解工程的具体实施情况。
4. 讲解我国天然气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5. 引导学生讨论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2. 分析我国天然气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和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理解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简易的知识点测试,以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西气东输工程的专家或相关从业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工程实际运行情况。
2. 组织学生参观天然气调配中心或相关设施,增强学生对跨区域调配实际操作的理解。
教学设计2:5.1 资源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4.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⑲______________、共同富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
要求得各区域的协调发展,就需要加强⑳____________,充分发挥各区域的○21__________,将某一生产要素配备到最能发挥效益的区域,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率。
5.天然气可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22____________。
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①新疆天然气②长三角、珠三角③天然气开发建设④轮南⑤上海⑥生产和消费⑦能源消费结构⑧西部⑨西多东少、北多南少⑩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⑪鄂尔多斯⑫东北⑬华北⑭地域分布不均⑮煤炭⑯基础设施⑰经济优势⑱能源供应不足⑲协调发展⑳区际联系○21优势条件22大气质量○我的疑惑1.。
2.。
【自学检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是我国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据此回答1~2题。
1.表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的是( )A.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2.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A.有利于缓解电荒,为工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B.利用丰富的能源,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C.改变农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D.促使地方能源结构优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答案 1.B 2.D解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煤炭比重大,达70%以上,则图中唯有②符合。
西气东输工程可以促进西部开发天然气资源,从而减少生活能源对生物能的依赖,也就减轻了对植被的破坏程度,有利于环境的改善。
3.关于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地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海洋多于陆地B.我国天然气资源在陆地上的分布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C.我国陆地上的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和准噶尔盆地D.我国有新疆、青海、西藏和鄂尔多斯四大气区答案 B4.西气东输工程的补充气源和调峰气源在( )A.柴达木盆地的涩北气田 B.准噶尔盆地的彩南气田C.四川盆地的自贡气田 D.鄂尔多斯高原的长庆油气田答案 D解析A、B均属于气源区,C项自贡气田没有与西气东输管线连接。
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和利用开发现状,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油气资源分布和开发现状。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之间协调发展。
3.理解西电东送工程原因、意义。
教学难点1.与煤炭资源相比较,天然气、水能资源具有的特点、分布和开发现状。
2.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3.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国的四大标志性工程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了区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跨区域资源调配。
对于这些我国著名的资源调配工程,我们怎样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它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西气东输为案例,来讨论我国资源调配的一系列问题。
板书: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正在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
它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板书: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西气东输线路(教师运用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课件展示: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图5.1“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出示下面四个题目)1.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哪三部分?2.管道运输有什么优点?3.东输工程主干管道建设途经我国哪些省、市、自治区?4.所经西部地区地理环境有何特点?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并请代表来表达小组的共同观点。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走向、途经地区。
(2)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和意义。
(3)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地图阅读和资料分析,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研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的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
(2)激发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关心区域协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和途经地区。
(2)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和意义。
2、教学难点(1)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综合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概况、原因和意义等重要知识点。
2、地图法运用地图展示西气东输的线路和途经地区,增强学生的空间认知。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思维碰撞。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相关图片和数据,提问学生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能源分布与消费在空间上的不平衡,引出西气东输工程。
2、新课讲授(1)西气东输工程概况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图,讲解一线和二线工程的起点、终点和途经地区。
介绍西气东输工程所输送的天然气的来源和特点。
(2)西气东输的原因从能源资源的分布不均方面,讲解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而东部地区能源需求大但资源相对匮乏。
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角度,分析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强调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也是推动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原因。
(3)西气东输的意义对西部地区促进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西气东输》教案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主备人:徐光海使用时间:教学目标: 1.记住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1.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精讲精练课前预习: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和资源。
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
(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西气东输、、、等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1.基础:。
2.目标市场: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2.; 3.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总体特征是多少、多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 、 )、青海( )、川渝( )和陕甘宁的四大气区。
(2)开发利用现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
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并实施了“”的油气发展战略,使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①有利于调配的状况,优化我国以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促进。
②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2.从具体意义分析⑴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建设,增加,并强力拉动的发展。
②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转变成,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一节_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_第一课时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五章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阜阳市陈冬梅一、【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课标的要求可以看出:这一节的重点是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然而要分析其影响首先要清楚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这节课主要就这两方面进行了解和分析,为后面重点分析其影响做一个铺垫。
二、【教材分析】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空前紧密。
本章内容即从区域之间的联系入手,着重研究了跨区域之间的资源调配以及区域之间应该如何协调发展两个问题,从现象入手,溯因释果。
本节内容首先从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一般不具有流动性以及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两个方面,说明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然后以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为案例,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油气开发的战略重点转移等方面剖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然后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阐述了西气东输的积极影响和应注意的问题。
区域资源调配的原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本节的重难点,要提醒学生学习时应特别注意。
本节内容主要沿着区际联系的产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一主线展开,教学时要在抓住这一内容的同时结合身边的实际以及时事热点分析相关问题。
三、【学情分析】1、高二学生通过必修1,2的学习,对我国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区域经济差异有所了解;通过各种渠道对“西气东输”工程有些直观印象,但不够系统和深入,更多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从心理特点看,高二学生思维活跃,自主意识较强。
对于必修3这样以案例为载体的内容,他们不希望老师主宰课堂,而是愿意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同伴合作交流来完成。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能源结构及跨区域能源调配的重要性,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分析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1.2 教学目标1. 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3. 认识跨区域能源调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二章:西气东输工程概述2.1 工程背景介绍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以及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的丰富情况和东部地区的需求。
2.2 工程概况详细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规模、线路走向、技术特点和建设意义。
2.3 工程成果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能源结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第三章:跨区域能源调配的技术挑战3.1 天然气长距离输送技术介绍西气东输工程中所采用的天然气长距离输送技术,包括管道设计、建设、运行等方面。
3.2 输气管道的安全与环保探讨西气东输工程在保障输气管道安全、防止环境污染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3.3 技术创新与突破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在技术研究与创新方面取得的突破,为我国跨区域能源调配提供借鉴。
第四章:西气东输工程的经济影响4.1 工程投资与经济效益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总投资及分摊到各地区的经济效益。
4.2 区域经济发展探讨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就业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4.3 能源市场与价格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天然气市场供应、价格体系的影响。
第五章:西气东输工程的社会效益5.1 环境改善介绍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包括减少煤炭消费、降低大气污染等方面。
5.2 民生改善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提升作用。
5.3 国家战略与安全阐述西气东输工程在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对外合作等方面的意义。
本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六章:西气东输工程的管理与运营6.1 项目管理介绍西气东输工程在项目管理方面的经验,包括组织架构、协调机制、质量控制等。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教案: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1.2 教学内容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和意义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原理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介绍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使用多媒体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的相关图像和数据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和作用1.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分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课后作业评估第二章:西气东输工程概况2.1 教学目标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背景和过程掌握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2.2 教学内容西气东输工程的地理位置和线路规划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过程和主要成就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和作用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的图像和数据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背景和过程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特点和影响2.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分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课后作业评估第三章: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和作用3.1 教学目标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原理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3.2 教学内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定义和分类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和作用西气东输工程作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成功案例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使用多媒体展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图像和数据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和作用3.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分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课后作业评估第四章: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和作用4.1 教学目标掌握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4.2 教学内容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西气东输工程对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的成功经验和启示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和作用的相关图像和数据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和作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成功经验和启示4.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分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课后作业评估5.1 教学目标展望我国未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5.2 教学内容我国未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启示5.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未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发展趋势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启示5.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分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课后作业评估第六章:西气东输工程的技术挑战与创新6.1 教学目标理解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挑战掌握西气东输工程所采用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分析能力6.2 教学内容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技术难题西气东输工程所采用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西气东输工程技术创新的意义和影响6.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西气东输工程技术创新的相关图像和数据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技术挑战与创新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西气东输工程技术创新的意义和影响6.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分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课后作业评估第七章:西气东输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7.1 教学目标掌握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当地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7.2 教学内容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就业、投资等方面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对当地居民生活质量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西气东输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7.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的相关图像和数据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的促进作用7.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分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课后作业评估第八章:西气东输工程的环境影响与对策8.1 教学目标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和潜在问题掌握西气东输工程所采取的环境保护和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8.2 教学内容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潜在问题西气东输工程所采取的环境保护和应对措施西气东输工程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启示8.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环境保护的相关图像和数据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环境影响与对策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启示8.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分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课后作业评估第九章:西气东输工程的启示与未来展望9.1 教学目标展望我国未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9.2 教学内容西气东输工程的成功经验和启示我国未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启示9.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的成功经验和启示的相关图像和数据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未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启示9.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分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课后作业评估第十章:综合实践活动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加深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10.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调研、数据分析等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评价10.3 教学方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调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10.4 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活动参与度评估学生实践活动报告评估学生实践活动展示评估重点和难点解析1. 章节一和章节二中的“教学内容”部分:这部分是对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和工程概况的介绍,为学生提供了工程的基本背景和知识点,是理解后续内容的基础。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工程背景、建设意义、线路走向等。
2. 使学生掌握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我国能源战略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意义、线路走向及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原理。
2. 教学难点: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案例分析法: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分析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原理和关键技术。
3. 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和影响进行课堂讨论。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西气东输工程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和文字材料。
2.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话题。
3. 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走向和建设意义。
(2)讲解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
(3)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在天然气长距离输送方面的技术创新和突破。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针对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和意义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4. 案例分析: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分析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关键技术。
5.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分析其他国家的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其他跨区域能源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分析这些工程的特点和意义。
2. 探讨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方面的作用。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及其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1课时教案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和利用开发现状,理解西气东输工程实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油气资源分布和开发现状。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之间协调发展。
3.理解西电东送工程原因。
教学难点1.与煤炭资源相比较,天然气具有的特点、分布和开发现状。
2.西气东输工程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教具准备我国水土资源分布图,收集西气东输工程和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材料,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资料包括图片,通过多媒体进行课堂演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国的四大标志性工程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了区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跨区域资源调配。
对于这些我国著名的资源调配工程,我们怎样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它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西气东输为案例,来讨论我国资源调配的一系列问题。
板书: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师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正在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
它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板书: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西气东输线路师(教师运用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课件展示: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图5.1“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出示下面四个题目)1.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哪三部分?2.管道运输有什么优点?3.东输工程主干管道建设途经我国哪些省、市、自治区?4.所经西部地区地理环境有何特点?师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并请代表来表达小组的共同观点。
西气东输教学设计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解读:1、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资源调配的前提。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和调出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教材分析:课标中有三个大的要求: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本节内容属于第一个课标下的内容,但考虑到本节讲述的内容都不是关于某个具体区域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两个或者几个区域之间如何实现协调发展的问题,应建立在学习完单独区域发展内部分析的基础上,所以人教版教材将其放在了全书的最后。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已对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征有了大体的了解,为学习本节打下了基础。
通过学生自学探究和教师的点拨,能较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
(2)能说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如起点、终点、经过的主要省区、地形区等。
(3)能通过读教材中附图,分析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像、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知识的内涵。
(2)通过创设自主和合作相结合的探究氛围,使学生掌握运用地理信息进行案例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资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及其不均衡性,看到我国为协调资源分配、促进区域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等教学重难点: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二、西气东输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课堂反馈: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走向”示意图,回答:1_________盆地、 盆地、 盆地和 等国家级天然气田生产的丰富天然气资源东输送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带。
西气东输1教案
第五章第一节
总课时数
课题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和利用开发现状,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天然气开发建设主干管道建设东部用户管网建设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
(2002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实现全线贯通)
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
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
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
得出结论:我国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之三:我国油气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读图得出结论: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
板书设计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
1.基础:2.目标市场:3.主干管道: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运用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必修三5.《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以“西气东输”为例,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不仅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影响,而且还要关注对资源调配中所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要求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这种影响需从利弊两方面分析,从而教给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由于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很大,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
在区域分布上都存在着相对富集和相对贫乏的现象,与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却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困境;西部广大地区资源量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而得不到大规模开发。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资源,我国先后实施若干资源调配工程。
这对我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主要介绍了我国东西部能源资源分布、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
通过比较强调天然气作为能源具有的特点,来突出它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意义。
这是本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在学生了解天然气资源调配原因的基础上,对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具体分析和概述,这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教材运用大量资料,介绍了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的影响。
强调西气东输不仅仅是一条输气干线,而且为沿途各省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真正体现了西气东输工程不仅实现了“东、西部双赢”,还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结构】第一课时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和利用开发现状,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公开课教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概况。
2.以“西气东输”为例,归纳我国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3.以“西气东输”为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4.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以及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述地理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法】读图导析法,材料分析法。
【学法】图文资料分析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课前准备】1.预习本节内容,搜集西气东输的相关资料;2.将学生分为四个学习组。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内容简要回顾前一节课的内认真读图,联系承前启容,设问:所学,积极思考,回后。
导入新课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答问题激发学离不开能源,可是该地区能源生的好奇心,资源匮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学习的呢?兴趣,对西气引出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展示图片:➢新疆与上海2019年GDP比较展示资料:➢新疆和上海能源资源比较展示图片:➢中国行政区图简要介绍新疆与上海,设问:新疆和上海之间有联系吗?是什么把它们联系在了一起?天然气把这两个区域联系在了一起。
由区际联系引出本节内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2页前两段和图 5.1旁小字内容,了解一下西气东输工程(1分钟)。
展示图片:西气东输示意图结合课本内容,读图思考,并利用教师提供的问题线索,介绍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轮南东输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
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学习新课一西气东输概况目前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已经建成投入使用,三线也将于2019年通气,其中只有一线工程途径地区完全在我国境内,它对协调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所以本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一线工程。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1课时教案
高中地理教材(必修3)教案授课课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授课单位:授课班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第五章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1课时)一、解读课标: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从课标的要求可以看出:这一节的重点是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然而要分析其影响首先要清楚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调配的具体情况。
这节课主要就这两方面进行了解和分析,为后面重点分析其影响做一个铺垫。
二、学情分析1、对于线路的分析可结合学生《必修2》中对于交通线路布局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
2、原因的分析可结合图文资料由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分析自己先归纳西气东输的原因,培养了学生资料获取、归纳能力。
3、影响重点要树立学生辩证看待问题思想。
课时作业学生归纳总结我国其它的资源跨区调配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方法的应用。
三、教材分析1、教材包括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括,第二部分是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第一部分中,教材设计为自然原因和经济原因两部分的内容,便于为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必要性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主要是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明确知道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3、本节内容通过对“线路——原因——影响”之一思路,线路——首先对西气东输工程总体上有个认识知道怎么调,原因——知道为什么调,影响——主要包括对于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影响结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必要性,知道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2)了解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3)学会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分析西气东输的重要性,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西气东输知识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西气东输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一课时)【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分析】必修1和必修2两个部分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
必修3则是在上述基础上,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
本节内容以“西气东输”为例,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不光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或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应关注对资源调配所涉及的区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学会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培养地理思维能力;2、通过总计分析图表方案信息,提高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3、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4、阅读资料图表,掌握分析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和方法,掌握工程建设评价的思路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自行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了解,树立正确的资源见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1、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1、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思路2、会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沿线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学情分析】文科高二学生已经学习了必修一和必修二以及区域地理部分知识,对区域分析也有了一定的基本知识储备,而对于以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所学知识,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是当下同学生们现阶段最缺乏的。
【教学重、难点】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图文结合、合作探究、师生互动、讲授归纳、启发诱导,思维导图法等。
【教学时间】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西气东输工程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解读:
1、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资源调配的前提。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和调出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教材分析:
课标中有三个大的要求: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本节内容属于第一个课标下的内容,但考虑到本节讲述的内容都不是关于某个具体区域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两个或者几个区域之间如何实现协调发展的问题,应建立在学习完单独区域发展内部分析的基础上,所以人教版教材将其放在了全书的最后。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已对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征有了大体的了解,为学习本节打下了基础。
通过学生自学探究和教师的点拨,能较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
(2)能说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如起点、终点、经过的主要省区、地形区等。
(3)能通过读教材中附图,分析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像、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知识的内涵。
(2)通过创设自主和合作相结合的探究氛围,使学生掌握运用地理信息进行案例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资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及其不均衡性,看到我国为协调资源分配、促进区域发
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等
教学重难点: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