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发热

合集下载

(整理)第六章 发热

(整理)第六章   发热

第六章 发热复习提要一、概念1.发热 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时,称为发热。

2.过热 体温调定点并未发生移动,出现的非调节性体温升高。

当体温调节机构失调或者调节障碍引起机体被动性的体温升高时,其体温升高的程度可以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这种现象称之为过热。

3.体温升高4. 体温升高不超过38℃ 低热体温升高38~39℃ 中等热体温升高39~40℃ 高热体温升高>41℃ 过高热二、发热的原因和机制致热原与激活物致热原 引起恒温机体发热的物质称为致热原。

分为外源性致热原和内生致热原。

发热激活物 能够激活产生内生致热原细胞并使其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

发热激活物的种类和性质细菌及其毒素 革兰阴性细菌与内毒素革兰阳性细菌与外毒素病毒和其它微生物 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或柯萨奇病毒,螺旋体或真菌致炎物和炎症灶激活物 硅酸盐结晶和尿酸结晶抗原抗体复合物体温升高(>0.5℃)生理性体温升高 病理性体温升高体温升高体温升高类固醇睾丸酮淋巴因子内生致热原(EP)细胞来源:巨噬细胞类:有单核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肝星状细胞、脾巨噬细胞等。

肿瘤细胞:骨髓单核细胞性肿瘤细胞、白血病菌细胞、霍奇金淋巴肉瘤细胞、肾细胞癌细胞。

其它细胞:郎汉氏细胞、表皮角化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肾小球膜细胞等。

内生致热原的种类和性质内生致热原是一组内源性的不耐热的小分子蛋白质。

加热70℃20min即可破坏其致热活性。

各种蛋白水解酶均能破坏其致热性。

EP表现有高度的抗原特异性,其致热性在某些种系动物中呈现有交叉反应。

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IP-1)白细胞介素-6(IL-6)内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下丘脑终板血管区神经元的作用内生致热原的直接作用内生致热原的作用方式通过中枢介质的参与,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发热试题库及答案

发热试题库及答案

发热试题库及答案
一、A型题
1.有关发热概念的概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体温超过正常值0.5℃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
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
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所致
[答案]D
[题解]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称为发热。

2.发热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
A.0.1℃
B.0.2℃
C.0.5℃
D.0.8℃
E.1.0℃
[答案]C
[题解]发热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0.5℃。

3.下述哪一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过热?
A.酷热时中暑
B.妇女月经前期
C.剧烈运动
D.中毒性休克
E.流行性出血热
[答案]A
[题解]酷热中暑时是因散热障碍引起的非调节体温升高(调定点不上移),是属过热。

而妇女月经前期、剧烈运动引起的是生理性体温升高;中毒性休克或流行性出血热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调定点上移),属发热。

4.下列哪种情况可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先天性汗腺缺陷
C.夏季高温中暑
D.妇女月经前期
E.流行性脑膜炎
[答案]E
1。

2023年三基三严考试(新冠核心制度院感综合)试题1

2023年三基三严考试(新冠核心制度院感综合)试题1

2023年三基三严考试(新冠核心制度院感综合)试题1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 .正确实施呼吸卫生和咳嗽礼仪,不包括以下哪项?()A所有进入医疗机构的人员均应当佩戴合格的医用口罩,可佩戴有呼气阀的口罩(正确答案)B患者接受诊疗时非必要不摘除口罩C在不影响正常诊疗工作前提下,应保持至少1米的社交距离D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窝遮掩口鼻,手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即刻实施手卫生2 .下列不属于医疗机构关爱医务人员、实施健康监测的措施是:OA医疗机构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安排班次,优先保障隔离病区和发热门诊等重点部门的诊疗需求B医务人员应经常更换,缩短可能暴露的时间,避免医务人员过度疲劳C提供营养膳食,保障医务人员充分休息D做好医务人员疫苗接种工作,落实“应接尽接”要求3 .关于环境和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描述错误的是OA.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首选消毒湿巾或经消毒液规范浸泡后的抹布擦拭B.不宜采取喷洒消毒方式C.接诊、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的诊疗区域,其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处理应合理增加消毒剂浓度和消毒频次。

如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剂浓度应调整为1000mg∕LD.接诊、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的诊疗区域,其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处理应合理增加消毒剂浓度和消毒频次。

如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剂浓度应调整为2000mg∕LoJ1.∣.v r,⅛)4 .接诊、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使用的可重复使用器械,用后的处置措施错误的是OA.立即使用有消毒杀菌作用的医用清洗剂或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再规范清洗消毒或灭菌B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C不可选择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或灭菌1D不耐热物品可选择低温灭菌设备进行消毒或灭菌5 .普通病区房)应采取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不包括OA规范设置过渡病室,用于收治暂无核酸检测结果的急诊患者或者隔离排查可疑的住院患者B过渡病室宜设置独立卫生间,通风良好,标识明确,应有防护用品穿脱空间C过渡病室应按“三区两通道”设置D过渡病应单人单间安置患者6 .发热门诊应采取的新冠肺炎防控措施,以下哪项不正确OA发热门诊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有关规范要求B发热门诊诊区应按照“三区两通道”设置,即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和清洁通道医务人员和清洁物品)、污染通道患者和污染物品)C各分区之间应有物理隔断,各区域和通道出入口设有醒目标识D发热门诊及留观病室应首选自然通风,如使用机械通风,控制气流方向由污染侧流向清洁侧7 .体温表使用和清洁消毒要求,描述不正确的是OA体温表一人一用一消毒B体温表消毒前不必流动水清洗和擦干,直接浸泡消毒即可(:L,7-z-JC体温表使用后应先用流动水清洗擦干,再用含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Oniin 或75%的乙醇擦拭,清水冲净擦干备用D含氯消毒液现用现配,24小时更换,每日监测消毒液浓度并记录8 .化学消毒剂浓度配置时的注意事项包括哪项?()A消毒液不能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会造成挥发和药效的减弱B所有消毒液一定要放在阴凉处C含氯消毒液不推荐和酒精同时使用,消毒效果可能减弱甚至产生有毒气体9 .因为含氯消毒剂具有,因此金属物体表面擦拭消毒后应用清水再次擦拭。

【三基三严试题含答案】发热

【三基三严试题含答案】发热

急性发热】(注:在搜索中难见“急性发热” 相关,敬请注意!)的相关题目,故如下题目均与“发热”、选择题1. 发热是体温调定点A. 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C. 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2. 下述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A .妇女月经前期 B. 妇女妊娠期 C. 剧烈运动后 D. 中署 E. 流行性感冒3. 内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 中性粒细胞B.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C. 骨骼肌D. 皮肤血管E. 汗腺4. 下述哪种不属于内源性致热原A.白细胞致热原B.干扰素C.cAMPD.肿瘤坏死因子E.巨噬细胞炎症蛋白5.EP 是一种A.小分子蛋白B.大分子蛋白C.磷脂D.多糖E.淋巴因子6. 外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骨骼肌C.产EP 细胞D.皮肤血管E.汗腺7. 下述哪项不属于发热激活物A.细菌B.类固醇C.cAMPD.致炎物E.抗原一抗体复合物 8. 下述哪项为中枢发热介质A. 内毒素B.cAMPC.干扰素D.肿瘤坏死因子E.类固醇9. 发热发生机制中 *共同的基本因素是A.外源性致热原B.内源性致热原C.前列腺素D.精氨酸加压素(AVP )E.环 磷酸腺苷10. 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 B. 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D. 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E. 不变,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T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T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11. 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A.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T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JC.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 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12.体温下降期热代谢特点是A.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J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JC.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 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 13.热型是根据下述哪项决定的A.体温的高低B.体温的上升速度C.体温的持续时间• D.体温的曲线形态E.体温的波动幅度糖异生增强,血糖升高,乳酸增多 糖异生减少,血糖升高,乳酸减少 糖异生减少,血糖降低,乳酸增多 糖异生增加,血糖降低,乳酸减少 糖异生减少,血糖升高,乳酸增多 出现血浆蛋白增多,尿氮排泄减少, 出现血浆蛋白减少,尿氮排泄减少 出现血浆蛋白增多,尿氮排泄增加 出现血浆蛋白减少,尿氮排泄减少 出现血浆蛋白增强,尿氮排泄增加E. 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上升 17. 发热时A. 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B. 交感神经抑制, 14.发热时糖代谢变化为A. 糖原分解增多,B. 糖原分解增多,C. 糖原分解减少,D. 糖原分解减少,E. 糖原分解增多,15.发热时蛋白代谢变化为A. 蛋白分解加强,B. 蛋白分解加强,C. 蛋白分解加强,D. 蛋白分解减少,E. 蛋白分解减少, 16. 急性发热或体温上升期 A. 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 B. 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 C. 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 D. 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 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消化液分泌减少, 消化液分泌减少, 消化液分泌增多, 消化液分泌减少,C.交感神经兴奋,D.迷走神经兴奋,E.迷走神经兴奋,18.发热病人较易出现A. 呼吸性酸中毒B.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C. 呼吸性碱中毒D. 代谢性碱中毒E.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答案:1-5.AEBCA BBA 11-15.DBDAC 16-18.ACB】1.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A.肺B.皮肤C.尿D.粪E.肌肉[ 答案] B2.发热是体温调定点A.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咼B.下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咼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E.不变,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咼[ 答案] A3.关于发热本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体温超过正常值0.5o C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 答案] D4.下列哪种情况体温升高属于发热?A.甲状腺功能亢进B.急性肺炎C.环境高温D.妇女月经前期E.先天性汗腺缺乏[ 答案] B5.下列哪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A.妇女月经前期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D.流行性感冒E.中暑[ 答案] E6.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激活物?A.IL-1B.IFNC.TNFD.MIP-1E抗原抗体复合物[ 答案] E7.下列哪种物质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的主要污染物A.内毒素B.外毒素C血细胞凝集素D.螺旋体E.疟色素[ 答案] A8.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发热激活物?A.尿酸结晶B.流感病毒C.螺旋体D抗原抗体复合物E.白细胞致热原[ 答案] E9.引起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A.变态反应B.病毒感染C•细菌感染D.恶性肿瘤E.无菌性炎症[ 答案] C10.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内生致热原?A.革兰阳性菌产生的外毒素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E.巨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IL-1[ 答案] E11 .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主要是A.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促进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刺激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E.加速分解代谢使产热增加[ 答案] B12.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B.巨噬细胞C•心肌细胞D.淋巴细胞E.星状细胞[ 答案] C16.发热过程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A.内生致热原B.外生致热原C•抗原抗体复合物D.环磷酸鸟苷E.前列腺素[ 答案] A17.发热时机体不会出现A.物质代谢率增高B.糖原分解代谢加强C•脂肪分解代谢加强D.蛋白质代谢正氮平衡E.心率加快[ 答案] D18.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 基础代谢率一般可提高A.3%B.5%C.10%D.13%E.15%[ 答案] D19.在体温上升期动脉血压A.无变化B.明显下降C.轻度下降D.明显上升E.轻度上升[ 答案] E20.发热患者最常出现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 答案] A21.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等于散热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大于散热D.产热障碍E. 散热障碍[ 答案] C22.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升高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 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保持高水平 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下降 [ 答案] D23.退热期热代谢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产热等于散热散热大于产热产热障碍散热障碍[ 答案] C24•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心率平均约增加5次18次15次20 次25次[ 答案] B25.高热患者容易发生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水中毒水肿1 .体温持续39〜40r 左右,达数天或数周,日温差在 1C 以内,属于:B A . B .C .D . 2.发热的病因最多见者为: AA B CD A .B .C .D .E . A . B. C. D . E . A . B . C . D . E . A . B . C . D . E . [ 答案] C不规则热稽留热 间歇热弛张热.感染.变态反应.内分泌代谢障碍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D3.内源性致热原的成分是: A .矿物质B .糖类C .脂肪类D .白细胞介素I 4.临床表现为稽留热的疾病常见于:AA B C D .大叶性肺炎.败血症.风湿热.疟疾5.弛张热型伴有寒战者常见于:DA B C D .麻疹.伤寒.病毒性肝炎.败血症6.发热原因由于产热过多所致,可见于:AA B C D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血清病.风湿热.重度脱水7.体温39r以上,日温差2C以上,波动度大,属于:D A B CD .不规则热.稽留热.间歇热.弛张热8.驰张热体温一天内波动范围是:CA. 不超过1rB.发热无一定规律C.差别达2C以上D.在3C —5C之间9.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CA. 无菌坏死组织的吸收B.结缔组织和变态反应性疾病C.感染性疾病D .内分泌代谢障碍10.非感染性发热的原因不包括:DA. 甲亢B .系统性红斑狼疮C. 大量失血D大叶性肺炎、填空题1.由致热原所致的发热称为两类。

病理生理学第六章 发热试题和答案

病理生理学第六章 发热试题和答案
7. 答:发热对于机体不是绝对有害。虽然发热能够引起一系列机体机能和代谢改变,产生 一些负面影响。但在一定范围内,对机体也有有利的一面,表现在:① 抗感染能力增强, 一部分免疫细胞功能增强;② 抗肿瘤能力增强;③ 产生急性期蛋白,有利提高机体的防御 能力。但这种有利是相对的,如果体温过高,防御功能反而下降。因此,应该辩证看待发热。
E.白细胞致热原
B.散热中枢兴奋
27.内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C.调定点恢复正常水平
A.中性粒细胞
D.皮肤血管扩张
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E.发热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恢复正常
C.骨骼肌
22.发热与过热的本质区别在于:
D.皮肤血管
A.体温超过正常值 0.5℃
E.汗腺
B.体温调节障碍
28.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位是:
3.发热机制的共同中介物质是: A.发热激活物 B.内生致热原 C.中枢发热正调节介质 D.中枢发热负调节介质 E.甲状腺素
4.决定脂多糖致热性的主要成分是: A.O-特异侧链多糖 B.核心多糖 C.脂质 A D.蛋白质 E.核酸
5.退热期体温调节的特点是: A.体温调定点从高位下移,产热大于散热 B.体温调定点从高位下移,散热大于产热 C.体温调定点从低位上移,产热大于散热
4
二、名词解释
1. 发热(fever) 2.过热(hyperthermia) 3.发热激活物(fever activator) 4.内生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EP)
三、简答题
1.简述发热和过热的异同点。 2.简述发热的临床分期及其热代谢的特点。 3. 简述体温升高与发热的关系。 4.简述体温上升期的临床表现及其机制。 5.试述发热的机制。 6.以 LPS 为例,概要说明 EP 产生和释放的机制。 7.试述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发烧有趣朋友圈说说

发烧有趣朋友圈说说

发烧有趣朋友圈说说
1. 发烧就像在开佛光,好像全身都在发光发热。

2. 发烧的感觉就像是被烧火一样,不知道疼痛来自哪里。

3. 发烧的时候,大家都来照顾我,真感动。

4. 发烧时想念着朋友,感觉温暖马上就来了。

5. 发烧会变得饿虎,每次都超饿。

6. 发烧的时候,我就想变成头上全是雪花的圣诞老人。

7. 当发烧发烫时最不喜欢别人拍我的头。

8. 发烧了,我终于能说难听话而不被人打了。

9. 发烧的时候看电视觉得好冷啊。

10. 发烧的时候特别怕水,连喝水都觉得难受。

11. 发烧时最爱窝在被窝里,静静地享受那份热情。

12. 发烧好像能感觉到血液在燃烧,真的很奇妙。

13. 发烧时我会变成很神经质的人,别人讲的话都好无意义。

14. 发烧的时候,我会突然不要脸地饮食。

15. 发烧使人低能儿。

16. 发烧很能对症下药,温书温饮都是好方法。

17. 发烧时好像是浸在可乐里的柠檬。

18. 发烧了好像有了很强的魔力。

19. 发烧好像睡不醒,也不能躺着。

20. 发烧的时候,我总能发现被褥有好臭好臭的味道。

21. 发烧时不仅可以吐槽,还可以看到更多的美好。

22. 发烧一直下去是需要好心人狂抽的。

感冒发烧发朋友圈的句子

感冒发烧发朋友圈的句子

感冒发烧发朋友圈的句子1. 今天鼻塞咳嗽发热,希望快点康复。

2. 身体不舒服,感冒发烧中,希望尽快好起来。

3. 感冒了,冷冷的天气真的要多加注意身体啊。

4. 鼻子堵了,嗓子疼得厉害,感冒真的烦人。

5. 发烧了,头疼欲裂,求安慰。

6. 冰天雪地,突然感觉自己像雪人一样,发烧了。

7. 身体真的是机器,也会偶尔出故障,感冒中。

8. 彻夜失眠,躺在床上发抖,感冒太痛苦了。

9. 当感冒找上门时,只能调整好心态,耐心等待康复了。

10. 今天是一个发烧的一天,希望明天能够好起来。

11. 身体欠佳,感冒让我抱怨这个冬天。

12. 躺在床上,感冒冷风吹了一夜,感觉好难受。

13. 发现感冒真的是一种折磨,无法专心做任何事。

14. 鸡汤,水果,冷药,我已经拿出了所有的武器来对抗感冒。

15. 要给我取个新名字,叫“小火炉”,发烧中。

16. 真羡慕所有身体健康的朋友们,我恢复了才能好好羡慕。

17. 嗓子疼得好厉害,真希望有人能给我讲个好笑的笑话。

18. 失去了嗅觉和味觉,感觉连吃什么都成了问题。

19. 只有感冒时才会意识到身体的重要,保持健康真的太重要了。

20. 打个喷嚏就知道感冒了,如此明显的感觉让我想大喊一声:“人类快乐挤满了一辆公交车!"21. 哇,这次感冒可真狠,连笑的力气都没有了。

22. 真希望快点回到以前,感受到阳光和海风,而不是病房的寒冷和无力。

23. 看着窗外的天空,感冒仿佛也会传染给大自然。

24. 请听我下一个单曲:《感冒的脆弱》25. 尤其是冷风一吹,感觉感冒的细胞就不断在我身体里制造混乱。

26. 感冒让人生活停滞,只能蜷缩在被窝里,抱着手机刷朋友圈。

27. 感冒了是想当厉害的冒险家吗?然而,我不想冒险。

28. 感冒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痛苦中期待着康复的美好。

29. 鼻子不通气,头晕目眩,感冒就像一个嚣张的贵宾,随时都准备霸占我的身体。

第六章 发热 - 吉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培训学院)

第六章 发热 - 吉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培训学院)
25
第六章测试题
一、概念、名词解释 1、发热 2、过热 3、发热激活物 4、内生致热原 二、问答题 1、内生致热原的种类、来源,化学性质及其作用的 特点是什么? 2、以 LPS 为例,概要说明EP的产生和释放的机制? 3、发热的体温调节机制(发热的机制)是什么? 4、发热过程分几个时期,各期的热代谢特点及主要 临床表现是什么?
(三) 防御功能改变
1、抗感染能力的改变 2、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3、急性期反应
24
第四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治疗原发病,迅速采取消除致热原的措施。 二 、发热的 一般处理。 三、 解热适应症 1、高热病例(>40 ˚C) 2、心脏病患者 3、妊娠期妇女 四、解热措施 1、药物解热 ⑴水杨酸盐 ⑵类固醇类如糖皮质 激素 ⑶中草药 2、物理降温
16
2、负调节介质
(1)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 AVP)又称
ADH或VP。AVP可抑制发热反应:
① 减弱由EP引起的升温反应。 ② 抑制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减少EP的生成与释放。 ③ 降低OVLT毛细血管对EP的通透性。 (2)黑素细胞刺激素(α-melanocyte-stimulating
15
(三)发热中枢调节介质
1、正调节介质 (1)前列腺素E(prostaglandinE,PGE) (2)Na+/Ca2+比值 EP→下丘脑Na+/Ca2+比值↑→cAMP↑→调 定点上移 (3)环磷酸腺苷(cAMP) (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CRH) (5)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① ② ③
26
9
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斯达舒的功能主治

斯达舒的功能主治

斯达舒的功能主治介绍斯达舒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它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

本文将详细介绍斯达舒的功能主治,并列举适应症和使用方法。

功能斯达舒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1.缓解疼痛:斯达舒具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包括头痛、肌肉酸痛和关节疼痛等。

2.降低发热:斯达舒还具有退热作用,适用于治疗发热引起的不适。

3.减轻炎症:斯达舒是一种非甾体消炎药,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适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如骨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等。

主治根据斯达舒的功能,它主要用于以下几种疾病和症状的治疗:1.头痛和偏头痛:斯达舒可以快速缓解轻至中度的头痛和偏头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肌肉酸痛和关节疼痛:斯达舒可以消除肌肉酸痛和关节疼痛,是缓解运动伤害和关节炎引起的不适的有效药物。

3.发热:斯达舒可以迅速降低体温,适用于治疗感冒和发烧引起的不适。

4.骨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斯达舒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骨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适应症斯达舒适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头痛和偏头痛•肌肉酸痛和关节疼痛•发热•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使用方法斯达舒的使用方法如下:1.剂量:每次口服剂量一般为1片,每天可重复服用,但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剂量。

2.用法:将斯达舒片剂用水送服,或随餐服用。

3.用量:成人和儿童一般建议每次服用1片,每日2-3次,如有特殊情况需遵守医生的指导。

注意事项在使用斯达舒之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剂量,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对斯达舒或其他非甾体消炎药过敏者慎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孩子和老年人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长期连续使用斯达舒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如胃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在服用斯达舒期间,如出现严重过敏(如呼吸困难、皮疹等)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寻求医疗咨询。

结论斯达舒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具有缓解疼痛、降低发热和减轻炎症等多种功能。

它主要适用于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发热、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等疾病和症状的治疗。

病理生理学第六章发热

病理生理学第六章发热

09年级病理生理第六章发热一、单项选择题1、发热是指A.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体温升高B.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C.体温超过正常0.5o C D.产热超过散热E.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2、下列情况中,哪项体温升高属于发热A.中暑引起的体温升高B.剧烈运动后引起的体温升高C.皮肤鱼鳞病引起的体温升高D.肺部炎症引起的体温升高E.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引起的体温升高3、外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皮肤血管C.产EP细胞D.骨骼肌E.汗腺细胞4、严重的发热患者最易发生A.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E.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5、患者因输液反应出现发热,其发生原因多数是由于A.外毒素污染B.内毒素污染C.内生致热原污染D.过敏反应E.变态反应6、对本胆烷醇酮的描述错误的是A.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B.是睾丸酮的中间代谢产物C.给人体肌肉注射可引起发热D.能激活白细胞产生和释放EP E.是一种EP诱导物7、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一般可提高A.13% B.10% C.5% D.8% E.3%8、发热时高温持续期热代谢特点为A.产热<散热B.产热>散热C.产热障碍D.散热障碍E.产热和散热在高水平上保持平衡9、内毒素是A.革兰阳性细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B.革兰阴性细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C.革兰阳性细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D.革兰阴性细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E.革兰阳性细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小分子蛋白质10、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大于散热B.产热小于散热C.产热等于散热D.产热与散热无变化E.散热障碍11、体温下降期可出现下列哪种病理过程A.水肿B.水中毒C.低渗性脱水D.等渗性脱水E.高渗性脱水12、发热中枢正调节介质不包括A.Na+/Ca2+比值B.PGEC.NO D.AVPE.cAMP13、下列哪种物质属发热激活物A.白细胞介素-1B.干扰素C.肿瘤坏死因子D.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E.抗原抗体复合物14、热限是指发热时A.发热激活物的强度受限制B.发热持续的时间受限制C.体温升高的高度限于一定水平D.内生致热原产生的量受限制E.内生致热原的作用强度受限制15、一般认为体温调节中枢位于A.延髓B.脊髓C.大脑皮层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E.室旁核16、最常见的外致热原是A. 抗原抗体复合物B. 内毒素C. 本胆烷醇酮D. 肿瘤坏死因子E. 干扰素17、临床上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发热反应多为A、液体或器皿被外毒素污染所致B、液体或器皿被内毒素污染所致C、液体或器皿被内生致热原污染所致D、液体或器皿被肿瘤坏死因子污染所致E、液体或器皿被白细胞介素-1污染所致18、下列哪一种物质不属内生致热原A、IL-1B、IFNC、TNFD、LPSE、MIP-119、发热时糖代谢的变化为A.糖原分解↓,糖酵解↓,血糖↓乳酸↓B.糖原分解↓,糖酵解↑,血糖↓乳酸↓C.糖原分解↓,糖酵解↓,血糖↑乳酸↓D.糖原分解↑,糖酵解↑,血糖↑,乳酸↑E.糖原分解↑,糖酵解↑、血糖↑乳酸↓20、可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的是A.脱水热B.先天性汗腺缺乏症C.甲状腺功能亢进D.中暑E.肺炎21、下列属发热中枢调节介质的是A.本胆烷醇酮B.前列腺素EC.内毒素D.白细胞介素-1E.抗原抗体复合物22、关于发热机体物质代谢的变化,下列哪项有误A. 物质代谢增强B. 糖原分解增强C. 脂肪分解增强D.蛋白质分解增强E. 维生素摄取增加、消耗减少23、内生致热原作用部位为A.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血管内皮细胞D.汗腺细胞E.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二、多项选择题1、发热中枢正调节介质包括A.PGE B.NO C.CRH D.cAMP E.Na+/Ca2+比值2、发热中枢负调节介质包括A.精氨酸加压素B.黑素细胞刺激素C.脂皮质蛋白-1 D.CRHE.NO3、哪些患者必须及时解热?A.一般发热B.肿瘤C.高热(>40 0C) D.心脏病E.妊娠4、发热对防御功能的影响表现为A.发热时提高动物的抗感染能力B.急性期蛋白合成增多C.高热使肿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D.420C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加E.一般发热有利于提高宿主的防御功能5、发热的发病学的基本环节是A.发热激活物的作用B.内生致热原的作用C.中枢介质引起调定点上移D.调温效应器反应E.产热增加,散热减少6、发热的处理原则为A、马上给予解热处理B、对原因不明的发热患者一般不急于解热C、补充易消化的营养物质D、对体温过高患者应及时采取解热措施E、治疗原发疾病7、下列哪些物质属内生致热原A.白细胞介素-1B.干扰素C.肿瘤坏死因子D.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E.抗原抗体复合物8、发热时物质代谢的变化为A. 物质代谢增强B. 糖原分解增强C. 脂肪分解增强D.蛋白质分解增强E. 维生素摄取减少、消耗增强9、下列哪些细胞能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A.巨噬细胞B.单核细胞C.中性粒细胞D.内皮细胞E.肿瘤细胞10、下列情况中,属于发热的是A.中暑引起体温升高B.剧烈运动后引起体温升高C.皮肤鱼鳞病合并细菌感染引起体温升高D.肺炎引起体温升高E.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引起体温升高11、发热时糖代谢的变化为A.血糖↓B.乳酸↓C.糖酵解↑D.糖原分解↑E.机体需糖↑12、体温上升期的特点是A.产热大于散热B.体温调定点上移C.患者畏寒、出冷汗D.自觉酷热、皮肤红热E.出现寒战和起“鸡皮”现象三、名词解释1、fever2、endogenous pyrogen,EP3、过热4、发热激活物四、填空题1.发热机理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第六章 发热

第六章   发热

第六章 发热复习提要一、概念1.发热 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时,称为发热。

2.过热 体温调定点并未发生移动,出现的非调节性体温升高。

当体温调节机构失调或者调节障碍引起机体被动性的体温升高时,其体温升高的程度可以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这种现象称之为过热。

3.体温升高4. 体温升高不超过38℃ 低热体温升高38~39℃ 中等热体温升高39~40℃ 高热体温升高>41℃ 过高热二、发热的原因和机制致热原与激活物致热原 引起恒温机体发热的物质称为致热原。

分为外源性致热原和内生致热原。

发热激活物 能够激活产生内生致热原细胞并使其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

发热激活物的种类和性质细菌及其毒素 革兰阴性细菌与内毒素革兰阳性细菌与外毒素病毒和其它微生物 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或柯萨奇病毒,螺旋体或真菌 致炎物和炎症灶激活物 硅酸盐结晶和尿酸结晶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 睾丸酮体温升高(>0.5℃) 生理性体温升高 病理性体温升高体温升高体温升高淋巴因子内生致热原(EP)细胞来源:巨噬细胞类:有单核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肝星状细胞、脾巨噬细胞等。

肿瘤细胞:骨髓单核细胞性肿瘤细胞、白血病菌细胞、霍奇金淋巴肉瘤细胞、肾细胞癌细胞。

其它细胞:郎汉氏细胞、表皮角化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肾小球膜细胞等。

内生致热原的种类和性质内生致热原是一组内源性的不耐热的小分子蛋白质。

加热70℃20min即可破坏其致热活性。

各种蛋白水解酶均能破坏其致热性。

EP表现有高度的抗原特异性,其致热性在某些种系动物中呈现有交叉反应。

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IP-1)白细胞介素-6(IL-6)内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下丘脑终板血管区神经元的作用内生致热原的直接作用内生致热原的作用方式通过中枢介质的参与,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第6章发热

第6章发热

1、体温升高是否就是发热?为什么 2.发热与过热有何异同? 3、体温上升期有哪些主要的临床特
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
4、试述高热期的体温变化及其机制
5、 试述思体考温下降期的体温变化及其机
制。
6、发热时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有哪些 变化?
2)循环系统的功能变化:
⑴ HR↑*:血温↑刺激窦房结
HR↑ CO↑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MVO2↑
对心肌劳损或有潜在性心脏病人应注意可能诱发心衰
另外,对某些特殊发热病人,体温↑与HR↑并不成比例。
⑵ Bp: 体温上升期:HR↑、外周血管收缩
Bp↑
高热期、退热期:外周血管舒张
Bp可轻度↓
3)呼吸系统的功能变化: 血温升高→刺激呼吸中枢 代谢加快 CO2↑
第1节 概述
发热:发热是指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 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 体温升高。 (超过0.50C)。
临床上体温升 高有两种情况:
一是生理性的体温升高; 二是病理性的体温升高: 包括发热和过 热。
体温升高
生理性 病理性
月经前期 剧烈运动
应激 发热 :调节性体温升高---调定点上移
呼吸加强 (散热作用)
4)消化系统的功能变化: 交感神经兴奋 副交感神经抑制 消化液↓→食欲差,腹胀,便秘 水分蒸发 因此,发热病人应给予的饮食为:多饮水、高糖、低脂、 适量蛋白质、足量维生素的食物
3 防御功能
即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1)抗感染能力: ⑴杀灭,抑制细菌 :热,内生致热原→使循环中Fe的水平↓ ⑵ 免疫细胞功能改变 2)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第6节 发热的治疗及护理原则
1 发热的一般处理:

发热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发热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发热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导语: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名词,其中有些名词可能并不常见,但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好奇心。

本文将介绍一个这样的名词,即“发热”,通过深入的解释和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名词的含义。

一、什么是发热发热是指物体或物质温度升高,释放出热量的一种现象。

当物体的内部或表面温度高于室温时,就会发生发热现象。

这种现象是由于物质内部的分子或原子在受到能量激发后产生振动而引起的。

一般来说,发热是热能传递的一种形式,物体通过发热来平衡其内部的热量。

二、发热的原因1.摩擦发热:当物体之间相互摩擦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物体表面或内部的分子会发生运动,从而产生热能,导致发热现象。

常见的例子包括搓手发热、刹车片摩擦发热等。

2.化学反应发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由于反应物之间的化学键形成或断裂,释放出能量,导致反应物或周围环境发热。

这种现象在一些燃烧反应中尤为明显,比如火焰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

3.电能转化为热能:当电流通过电阻体时,由于电阻的存在,电能会被转化为热能,导致电阻体发热。

这种现象在电炉、电灯等电器中普遍存在。

4.核能释放:核反应过程中,由于重核或原子核的变化,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导致周围环境发热。

核能的释放是灾难性的,常见于核爆炸等极端情况。

三、发热的影响发热现象在生活和科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发热现象对于设计和控制系统、保持温度平衡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发热现象的实际应用:1.供暖设备:人们通过燃烧煤、燃气或使用电能等方式来发热,将热量输送到室内空气中,从而保持宜居的温度。

2.发动机:内燃机在工作过程中通过燃烧汽油或柴油等燃料产生高温和高压气体,将其转化为机械能来驱动车辆。

同时,为了避免过热,发动机中需要进行散热和冷却。

3.电子器件:电子设备的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过高的温度可能影响器件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需要利用散热装置将热量排出,保持器件正常工作温度。

4.热能发电:利用化学反应、核反应或太阳能等方式产生高温,从而带动涡轮机等设备转动,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 (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 (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一)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组织了很多个课外兴趣小组。

刚上三年级的小明也想参加一个兴趣小组,但是他只有周五下午有时间。

根据下面的课外小组活动时间,你认为小明能参加哪个兴趣小组呢?1.小明可以参加的是:()A.围棋小组B.游泳小组C.足球小组D.科技小组2.假如你想参加科技小组,你应该哪一天去:()A.周一下午B.周二下午C.周三下午D.周五下午(二)下面是某市教育局公布的该市学生体质状况的最新检测结果。

1.根据以上提供的资料信息,你得出了什么结论?①②2.请你为“阳光体育运动”写一条宣传标语,提高大家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三)下面是阳明小学六(2)班晨露同学的“家庭信息调查表”。

从他的调查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请试着写一写。

你的发现:(四)看看我们身边,你也许会发现,不少小学生都佩戴上了眼镜。

请根据“希望小学二至六年级视力情况调查”主题活动中调查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完成题目。

希望小学学生视力调查统计表(调查人数:3624人)1.该项阅读测试题目是:请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描述上述调查表所揭示的问题2.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发现,写一则相关的公益广告?(12字以内)(五)请阅读右边的“图书漂流活动”海报,回答以下问题。

【取标题】图书漂流活动海报副标题还空着,请你取个别致而吸引人的标题。

(2分)图书漂流——【读信息】根据海报内容,下列哪一项说法不对?()A.本次活动是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而举办的。

B.4月23日之后,图书漂流现场活动便结束了。

C.教材和教辅类用书不能捐赠。

D.凡是向图书馆捐赠三本图书,便可获得一张捐赠纪念卡。

注意:1.捐赠图书要求:非教材、辅助类用书,无不良内容。

2.凡在4月6日至4月23日期间向图书馆捐赠三本及以上图书,可获得图书馆制作的捐赠纪念卡一张。

【改病句】两点“注意”里,其中一点是病句,请找出,并写出修改意见。

第_____点是病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醒脾开胃冲剂说明书》,完成练习:【通用名称】醒脾开胃冲剂【主要成分】谷芽、香橼、甘草、稻芽、佛手、使君子、荷叶、白芍、冬瓜子(炒)。

发热的分度及标准

发热的分度及标准

发热的分度及标准
发热是指物体受热后所产生的热量,通常用温度单位来表示。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对于物体的发热情况需要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分析。

因此,对于发热的分度及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发热的分度是什么意思。

发热的分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物体温度升高的度量。

通常用热量单位来表示,比如焦耳或卡路里。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测量物体发热情况的情况,比如电器的发热量、化工生产中的反应热量等。

其次,对于发热的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

发热标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物体发热的量化指标。

不同的物体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发热标准,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测量和分析。

在工业生产中,对于材料的热导率、热膨胀系数等参数的测量,都需要根据相应的标准进行。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仪器设备来测量物体的发热情况。

比如热像仪可以通过红外线来测量物体的表面温度,从而得到物体的发热情况。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热电偶、热电阻等传感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变化,从而得到物体的发热情况。

另外,对于发热的分度及标准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发热的分度及标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发热特性,从而指导工程设计和生产实践。

比如在材料的选取和工艺设计中,需要考虑材料的发热特性,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发热的分度及标准是对物体发热情况进行量化和标准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发热的分度及标准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物体的发热特性,从而推动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第六章 发热

第六章 发热

第六章发热一、A型题1.有关发热概念的概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体温超过正常值0.5℃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所致[答案]D[题解]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称为发热。

2.发热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A.0.1℃B.0.2℃C.0.5℃D.0.8℃E.1.0℃[答案]C[题解]发热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0.5℃。

3.下述哪一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过热?A.酷热时中暑B.妇女月经前期C.剧烈运动D.中毒性休克E.流行性出血热[答案]A[题解]酷热中暑时是因散热障碍引起的非调节体温升高(调定点不上移),是属过热。

而妇女月经前期、剧烈运动引起的是生理性体温升高;中毒性休克或流行性出血热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调定点上移),属发热。

4.下列哪种情况可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A.甲状腺功能亢进B.先天性汗腺缺陷C.夏季高温中暑D.妇女月经前期E.流行性脑膜炎[答案]E[题解]流行性脑膜炎是由发热激活物脑膜炎双球菌进入体内,通过体内产生内生性致热原,再作用体温调节中枢,使中枢发热介质变化,导致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而甲状腺功能亢进、先天性汗腺缺陷、夏季高热中暑、妇女月经前期则不会引起体温调定点上移。

5.发热激活物的主要作用是A.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B.引起产热增加C.激活单核细胞D.激活产生内生性致热原细胞E.激活中性粒细胞[答案]D[题解]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能激活体内产生内生性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性致热原。

6.下述哪种情况属于发热?A.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体温升高B.先天性汗腺缺乏引起的体温升高C.环境高温引起的体温升高D.妊娠期出现的体温升高E.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的体温升高[答案]E[题解]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作为发热的激活物,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释放内生致热原,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即引起发热,而其他四种情况引起的体温升高均不属发热。

最新中职基础护理学试题及答案(各章):第六章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

最新中职基础护理学试题及答案(各章):第六章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

第六章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1.在人体散热方式中,散热量占总散热量比例最大的是(A )A 辐射B对流 C 蒸发D传导2.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B )A小脑蚓部 B 丘脑下部 C 延髓上部 D 大脑枕叶3. 有关体温生理性变化的错误描述是(C )A一昼夜中以清晨2~6时最低,下午2~8时最高 B 儿童体温略高于成人C 女性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体温略降低D 进食、运动后体温一过性增高4. 关于发热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C )A 常见的发热类型有6种B发热必须有致热原的参与C体温上升期D有畏寒、退热期有出汗发热时散热中枢兴奋,退热时是寒颤中枢兴奋5. 引起发热的最常见原因是(D )A恶性肿瘤 B 物理因素作用 C 化学因素作用 D 细菌、毒素感染6. 发热的指征是(B)A 体温超过正常值的0.3℃B体温超过正常值的0.5℃C.体温超过正常值的1℃D.体温超过正常值的0. 1℃7. 口腔体温划分低热的范围(B )A.37~37.2℃B.37.5~37.9℃ C. 38~38.5℃ D. 38.5~39℃8. 感染性发热的疾病是(D )A中暑 B 恶性肿瘤C催眠药中毒D败血症9. 关于测量不同部位的体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A 如病人曾进冷、热食或吸烟,须待口腔恢复原来温度,过30min 再行口温测量B 口温多用于婴儿和昏迷病人C 心脏病患者不宜测试直肠温度D腋温易受环境影响,不够准确10. 测量体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B )A口腔测温含口表于舌下5min B 腋下测温放表于腋窝深处10minC 将肛表插入肛门测量5min C 进食后10分可测口腔温度11. 伤寒病人常见的热型是(B)A弛张热 B 稽留热 C 间歇热C不规则热12. 发热过程体温上升期的特点是(B )A 散热多于产热B产热大于散热 C 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D 散热增加而产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正常13. 高热病人药物降温后易出现(A)A循环衰竭症状 B 呼吸衰竭症状 C 口腔溃疡C体温不升14. 高热病人退热期提示可能发生虚脱的症状是(C )A皮肤苍白、寒战、出汗B头晕、恶心、无汗C脉细速、四肢湿冷、出汗D脉速、面部潮红、出汗15. 可选口腔测量体温的病人是(C)A呼吸困难者B口鼻手术者C大面积烧伤者D昏迷者16. 高热病人宜鼓励其多饮(D)A白开水B糖水C淡盐水D糖盐水17. 高热病人的观察内容,错误的一项是(A )A观察体温变化B每日4次观察意识状态C观察脉搏、呼吸、血压D观察物理降温后效果18. 高热病人的护理措施中,首先应做的是(D )A口腔护理 B 测量体温 C 补充体液D降体温19. 观察热型的重要临床意义在于(B )A有利于护理 B 协助诊断和治疗观察C有无合并症D判断病情的转归20. 患儿3岁,高热、惊厥、腹泻入院,诊断为“中毒性菌痢”,为该患儿测体温最适宜的方法是(D )A口表测口温B肛表测直肠温C电脑数字测体温计D测直肠温度电脑数字测体温计测腋温21. 物理降温半小时后测体温绘制符号是(B )A红虚线红点B红虚线红圈C蓝虚线红点D红虚线蓝圈22. 不属于高热持续期的临床表现是(C)A颜面潮红B呼吸脉搏加快C大量出汗D尿量减少23. 处理非传染病污染的体温表,错误的做法是(D)A用手腕力量甩表至35℃以下B忌用热水煮沸体温表C先用清水洗净,再放消毒液中C浸泡先后消毒2次,每次30min24. 关于体温,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D )A正常人的体温舌下是36.2~37.2℃B直肠体温高于口温0.3~0.5℃C腋下体温低于口温0.3~0.5℃D测直肠体温时需深入5cm 25. 酒精擦浴主要的降温作用是(B)A辐射散热B蒸发散热C对流散热D传导散热26. 测量脉搏的首选部位是(C )A颞动脉肱动脉C橈动脉D颈动脉27. 计算脉搏的时间至少需要(B )A 15sB 30sC 1minD 2min28. 错误的诊脉操作是(D)A手臂伸展放于舒适体位B食指、中指、无名指切脉C计数30min得数和D有绌脉者先听心率,再测脉率,计数1min 29.脉搏变化,哪项不符合生理变化(A )A成人比小儿快 B 老人比儿童慢C女性比男性快D睡眠时要减慢30.休克病员的脉搏是(B )A缓脉B丝脉C绌脉D不规则脉31.当心脏病员出现二联体时,其脉搏表现(A )A间歇B脉奇脉C交替脉D绌脉32.下列哪种病人不会使脉搏增快(C )A甲亢B心衰C伤寒 D 缺氧33.脉搏短绌的特点是(C )A心音强弱不等,但心率整齐,心率大于脉率B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等于脉律,心律齐C心率大于脉率,心音强弱不等,心率不齐D心率小于脉率,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34奇脉的表现特征为(C )A脉搏一强一弱交替出现B脉搏强大有力C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D脉搏骤起骤落,急促有力35当期前收缩时,脉搏可出现(B )A频率的改变B节律的改变C强弱的改D深浅度的改变36颅内压增高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A )A呼吸深慢,脉搏缓慢,体温升高,双侧瞳孔散大B呼吸浅快,脉率增快,体温上升,双侧瞳孔不等大C呼吸减慢,脉搏加快,体温正常,双侧瞳孔缩小D呼吸减慢,脉搏减慢,体温上升,双侧瞳孔缩小37.患者王某,女,60岁,心房纤颤入院,心率110次/分,心音强弱不等,心律不规则,脉率60次/min,护士测脉搏的方法是(B)A 先测心率、脉率,另一人计时B一人听心率发“始”“停”测量口令,另一人测脉搏,同时测量1min C一人测脉率,另一人报告医生D一人发口令“始”“停”,另一人测脉搏心率38.测量脉搏后再测量呼吸,护士的手仍然置于病人脉搏部位是为了(D )A表示对病人的关心B测脉搏估计呼吸频率C将脉率与呼吸频率对照D转移病人的注意力39呼吸缓慢是指每分钟呼吸少于(A )A 10次B12次 C 14次 D 16次40.测量呼吸的方法,错误的一项是(A)A测量前向病人解释取得合作B观察病人胸腔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C成人、儿童计数30S,得数乘以2 D呼吸异常者测1min41.正常成人呼吸的速率为(B )A14~16次/min B 16~20次/min C 20~22次/min D 20~26次/min42.下述的观察记录中,错误的一项是(B)A体温37℃B心率/脉搏60/90次/min C呼吸20次/min D 血压16/10.7Kpa43.关于正常呼吸频率,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D )A成人16~20次/min B老人呼吸较慢C卧床休息时呼吸较慢D呼吸不受意识控制44 潮式呼吸特点是(C)A呼吸暂停,呼吸减弱,呼吸增强,反复出B 呼吸减弱,呼吸增强,呼吸暂停,反复出现C呼吸浅慢,逐渐深快,再变浅变慢,呼吸暂停周而复始D呼吸深快,呼吸暂停,呼吸浅慢三者交替出现45 间断呼吸特点是(A )A呼吸与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 B 呼吸深长而规则C呼吸浅表而不规则D呼吸加快与呼吸变慢交替出现46病情与呼吸异常不符的是(D )A高热时呼吸浅而快B脑水肿时呼吸深而慢C酸中毒时呼吸深而慢D巴比妥中毒时呼吸浅而快47.某病人自诉胸闷,呼吸不畅,不能平卧,观察发现病人呼气时间长于吸气时间,呼吸费力,无明显三凹症,此种呼吸可能为是(B)A大叶性肺炎 B 哮喘发作C喉头水肿D代谢性酸中毒48.下列哪项不是呼吸节律改变的异常呼吸(C )A周期性呼吸B异常陈一施氏呼吸C库氏尔呼吸D比奥呼吸49.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异常表现为(C)A吸气呼吸困难B呼气呼吸困难C呼吸深大而规则D呼吸浅表而不规则50.在机体内对缺氧耐受性最差的器官是(C )A肺B心C脑 D 肝51.胸腔大量积液时出现浅而快呼吸的机制是(B )A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B患侧胸腔受压,呼吸运动受限C支气管痉挛D肺泡和支气管粘膜淤血52.下列哪项不是呼吸困难的症状(B)A呼吸急促 B 呼吸缓慢C鼻翼扇动D烦躁不安53.对呼吸困难病人的护理,以下哪种做法不妥(C )A勤巡视,多安慰,满足其安全需要B调节室内空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C测量呼吸时,向病人解释,以便配合D需要时给予吸痰和氧气吸入54.对痰液粘稠致呼吸困难的病人,以下哪种处理不妥(A )A帮助病人多翻身B湿化吸入空气C用力叩击胸壁脊柱,以利排痰D必要时用吸引器吸痰55.当一患者处于濒死期时,呼吸浅表微弱,不易观察,此时测量呼吸频率的方法是(D )A仔细听呼吸声响并计数B手置患儿鼻孔前,以感觉气流通过计数C手按胸腹部,以胸腹壁起伏次数计数D用少许棉花置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浮动次数计呼吸频率56.在生理情况下,血压升高不见于(A )A 高温环境下B饱餐后C饮酒后D激动紧张时57.可使血压偏低的因素是(B )A过度兴奋B高温环境C过度疼痛D睡眠欠佳58.使用血压脉搏仪,错误的方法是(D )A接通电源,接上充气插头换能器B放于肱动脉处C手臂与心脏同一水平D可让病人观看显示数字59.正常人在情绪紧张时,血压暂时表现为(A)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无变化B收缩压无变化,舒张压升高C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D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60.测血压听到搏动声突然变弱或消失,此时袖带内压力(C )A大于心脏收缩压B小于心脏收缩压C等于心脏舒张压D大于心脏舒张压61.袖带缠绕太松导致血压值偏高的主要原因是(C )A未注入气前血管已受压B血流阻力减少C有效测量面积变窄D 需要较高的压力阻断血流62.当从听诊器中听到第一声搏动时,袖带内压力(B )A大于心脏收缩压B等于心脏收缩压C小于心脏收缩压D等于心脏舒张压63.测血压时袖带缠得过紧可使(A )A收缩压偏低B收缩压偏高C舒张压偏高D舒张压偏低64.那项除外与测量血压值准确性无关的因素是(C )A 病人体位B被测肢体动脉与心脏的位置C测量血压的操作者D 血压计零点与心脏的位置65.用成人血压计袖带给幼儿测血压时,其测量的数值(A)A偏低B偏高C脉压差大D脉压差小66.所用血压计袖带过窄,测量的血压值(A )A偏高B偏低C脉压差小D脉压差大67.血压计的水银不足,则测出的血压数值(A)A偏低B偏高C无影响脉D压差小68.某男性病员,65岁,血压值持续为21.3/13.3Kpa,应考虑为(D )A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低B临界高血压C收缩压偏低,舒张压D 偏高高血压69.一病员左侧偏瘫,右上肢静脉输液,右小腿II度烫伤,其测血压部位应是(D )A左上肢 B 左下肢C右上肢D右下肢70.一女性,66岁,高血压病史10年,入院BP25/18Kpa,经治疗血压稍下降,但时有波动,患者紧张焦虑,护理中何项不妥(C)A测得血压偏高时应保持镇静如血压值偏高B应与其基础血压对照后做解释C如实告知病人测量结果,使病人提高警惕D向病人讲解治疗原则,给予保健指导71.男性40岁,主诉头晕,测收缩压21.1Kpa,舒张压12.0Kpa,应考虑(B)A高血压B临界高血压C收缩压偏低,舒张压正常D舒张压偏低,收缩压正常72.用上肢袖带测下肢血压,可使(A)A收缩压偏高,舒张压无明显变化B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偏高C收缩压无变化,舒张压偏高D收缩压偏低,舒张压无明显变化73.测血压时,输气球打气至肱动脉音消失时,此时袖带内压力是(C )A小于心脏收缩压B等于心脏收缩压C大于心脏收缩压D等于心脏舒张压74.在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 )A打气不可过猛过高B血压未听清时,立即重新注气,再仔细听C须密切观察血压者,应尽量做到四定D听诊器的胸件不可放在袖带下面75.以下哪种操作方法可导致血压值偏低(D)A袖带缠得过松B袖带过窄C偏瘫病人在健侧肢体测D未听清应连续重复测量)76.以舒张压增高显著特点的高血压常见于(D )A二尖瓣狭窄B甲亢C主动脉瓣关闭不全D急性肾炎二、名词1体温是指身体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抽搐
2、循环系统功能改变
发热 HR 心脏负担 心衰。 代谢 耗氧 +CO2 生成
3、呼吸功能改变
体温 (+)呼吸中枢对CO2 发热 敏感性 代谢、CO2 呼吸加深加快。
4、消化功能改变
消化液分泌 发热交感N(+)、副交感N(-)
消化酶活性
(一)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Fever: Friend or Foe ?
(二)发热的处理原则
1、一般性发热:不要急于解热,补充营 养、水、维生素等 。 2、下列情况应及时解热: (1) 体温过高(>40℃):症状明显,特 别是小儿。 (2) 恶性肿瘤患者:持续发热,可加重 机体消耗。
(3) 心肌梗塞或心肌劳损者:容易产生心衰. (4) 妊娠期妇女 早期:易致畸胎 中、晚期:心衰
过热:被动性体温 升高 ,超过 调定点水平。 发热:调节性体温 升高,调定点上移。
1、什么是调定点(set point)?
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内存在着 与恒温器相类似的结构(调定点)。
2、过热 (hyperthermia)
-指体温调节机制失调或调节障碍,使 得机体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 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的体温升高。 ①过度产热 多见于 ②散热障碍 ③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Ⅵ 发 热
(Fever)
一、概述
高等动物机体都具有相对稳定的体温。 正常成人体温维持在37.0℃左右。在一昼夜 间人体体温呈现周期性波动,但波动幅度一 般不超过1℃。人体温度存在性别、年龄差 异,女性的平均体温略高于男性0.2℃。
体温升高=发热?
生理性体温升高:剧烈运动、月经
前期、精神紧张
体温升高 病理性体温升高
2、EP信号进入体温调节中枢的途径
(1)通过下丘脑终板血管器(OVLT)作用 于体温调节中枢。 (2)通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体温调节中枢 (饱和转运)。 (3)通过迷走神经 (肝巨噬细胞周围)。
3. 发热中枢的调节介质及作用
(1)正调节介质 ① 前列腺素(prostagladine E, PG E) ②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③ 环磷酸腺苷(cAMP) ④ Na+/Ca2+ 比值 ⑤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
常达不到42º c)。
意义:机体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防止体温
无限上升而危及生命。
图5-1. 正、负调节因素共同控制体温“调定点”
三、 发热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
1、体温上升期: 产热 散热 2、高温持续期: 产热 散热 3、体温下降期: 产热 散热
I
II
III
图5-4 典型发热过程的三个时相
(2)革兰阳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等。 致热方式: 全菌体被细胞吞噬 白喉杆菌— 白喉毒素 外毒素 葡萄球菌—肠毒素 链球菌—致热外毒素 肽聚糖:细胞壁骨架桥,类似LPS
(3) 病毒
流感病毒、麻疹病毒、 柯萨奇病毒等。 人类的致病病毒多数 为包膜病毒。 包膜脂蛋白 致热物质 血凝素
(Endogenous Pyrogen, EP) -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体内某 些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 物质。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内皮细胞
产生EP的细胞 淋巴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 肾小球膜细胞 肿瘤细胞
1、白细胞介素-1
(interleukin-1, IL-1) 性质:多肽类物质(单核-巨噬细 胞)。 特点:A、致热性强。 B、不耐热(70℃ 、30min 破 坏)。 C、致热活性可被水杨酸钠阻 断。

高热期与无热期 交替出现;

体温波动幅度
可达数度;

见于疟疾。
D. 波状热 (undulant fever )

体温逐渐升高 达39℃以上,数
天后又逐渐下降,
如此反复多久;

见于布鲁菌病。
E. 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 体温骤然升高至39℃ 以 上,持续数天后又骤 然下降至正常水平; •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 续若干天,即规律性相 互交替; • 见于何杰金氏病。
4. 水、盐及维生素代谢 a. 体温上升期:肾血量 尿量 Na+、Cl-的排泄 体内含量。 b. 高温持续期:皮肤+呼吸道水分蒸发 水分大量丢失 脱水。 c. 退热期:大量出汗 Na+、Cl-排出。
(二)生理功能改变 1、CNS功能改变 发热 CNS(+) 烦躁、幻觉等。
1. 外致热原(exogenous pyrogen)
-来自体外的发热激活物。 G-菌 包括 G+ 菌 病毒 其它微生物
(1)革兰阴性菌
大肠杆菌(E.Coli)、伤寒杆菌、志贺 氏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等。 •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 内毒素(endotoxin,ET) • 核心多糖 • 脂 质A(Lipid A): 致热性和 毒性的主要成分
A、 PGE2
• • • • • 脑室(ICV)内注射PGE2 发热。 EPs引起发热的同时,CSF中PGE2 。 下丘脑组织与EPs体外培养, 有PGE2合成 . 阻断PGE合成的药物,可解EPs性发热。 微注射法将PGE2注入POAH区发热,而 偏离POAH区,则不引起发热。
(2)负调节介质
3、解热措施
(1) 针对发热病因:治疗原发病。 (2) 针对发热中心环节: ①干扰或阻止EP的合成和释放。 ②对抗EP对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 ③阻断中枢发热介质的合成。 药物:水杨酸类、GC。 (3) 清热解毒中草药的运用。 (4) 物理降温。
4、加强对高热或持久发热病 人的护理
(1)注意水、盐代谢; (2)保证充足易消化的营养食物; (3)监护心血管功能。
A. 稽留热 (continued fever)
• • • 体温持续于39℃~40℃左右. 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 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
B. 弛张热 (remittent fever)

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Βιβλιοθήκη 24h内温度超过2℃以上;
见于败血症,风湿,肝
脓肿。
C. 间歇热 (intermittent fever )
食欲、腹胀、便秘等。
(三)防御功能变化 1、抗感染能力的改变 免疫细胞功能 机体抗感染能力 发热 免疫细胞功能 机体抗感染能力 2、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发热EP细胞EP (-)肿瘤细胞
3、急性期反应
蛋白的合成 EP 急性期反应 血浆微量元素浓度改变 白细胞计数改变
五、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① 精氨酸加压素(AVP)
② -黑素细胞刺激素(-MSH)
③ 脂皮质蛋白-1(lipocortin-1)
如:精氨酸加压素
• 脑内注射AVP解热 • 降低AVP增强致热原的致热效应
热限(febrile ceiling)
-发热时体温上升的高度被限制在一特
定范围内的现象。
(发热时,体温升高很少超过41º c,通
3、发热
— 在激活物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 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 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37.5 ℃)时,称为 发热。
表1 过热和发热的比较
过 热
病因 发病机制 防治原则 无致热原 调定点无变化, 散热障碍 物理降温
发 热
有致热原 调定点上 移
针对致热 原
4、热 型
—在一定时间内的体温曲线的形态 称为热型。
F. 不规则热 (irregular fever )
• 发热无规律可循; • 见于结核病,瘤性 发热,流感。
二、发热的病因与机制 (一)发热激活物(pyrogenic activator)
-凡能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 和释放内生致热原,进而引起体温升高的物 质。 外致热原(exogenous pyrogen) 某些体内产物
复习思考题 1、何为发热?体温升高是否等于发热?为什么? 2、主要的外致热原有哪些?它们共同的作用环节 是什么? 3、发热过程可分为哪三个时相?每个时相热代谢 有何特点? 4、EP引起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的机制?
(4)其它微生物
立克次体、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等胞壁 中脂多糖 体内相应的抗原表达或细胞自身 抗原的变异 启动免疫反应 致热。
2、体内产物
(1) 抗原—抗体复合物 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2) 致炎物和炎症灶激活物 尿酸盐结晶、硅酸盐结晶 (3) 致热性类固醇:本胆烷醇酮
(二)内生致热原
(三) 体温升高的机制
发热激活物 产致热原细胞 产生和 释放内生致热原(EP) 下丘脑体温调节 中枢 中枢介质释放 体温调定点 机体 产热 和散热 体温 。
1、体温调节中枢
正调节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热敏神经原,冷敏神经原) 中杏仁核 负调节中枢 腹中膈 弓状核
I体温上升期;II高温持续期;III体温下降期; -调定点动态曲线;~体温曲线。
四、代谢与功能的改变
(一)物质代谢的改变 1、糖代谢 发热(产热) 能量消耗 糖 的分解代谢(糖酵解>有氧氧化) 糖原。 2、脂肪代谢 发热(产热) 能量消耗 脂肪 分解。
3、蛋白质代谢 发热 高体温+LP PGE 骨骼 负氮平衡 肌蛋白分解 合成急性期反应蛋白 组织修复
2、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性质: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 特点:不耐热,70℃ 30min失活。
3、干扰素(interferon, IFN)
性质:由T-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 NK细胞等分泌的一种具有抗 病毒、抗肿瘤的蛋白质。 亚型:多种,与发热有关的是IFN-, IFN- 。 反复注射可产生耐受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