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记》导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板书设计
湘西散记
沈从文
鸭窠围的夜 水手 吊脚楼
对话 人性美
赶白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2.过程与方法:掌握速读与精读相结合阅读方法。初读时,通过默读方式把握文章大意;精读时,理清叙事线索,感受作者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整体上理解作品中人的生存状况和其平而不凡的生活、自在自得的任性,提高文化品位。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散文的能力。
2.教学难点:把握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代表作,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经典之书。1934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书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其间散落数十封才子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往来情书。该书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4、课时安排:1课时
5、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介绍作者沈从文及《湘行散记》写作背景。
PPT展示湘西美景、人文风俗,沈从文简介、《湘行散记》大概内容及写作背景介绍。
沈从文的散文荡漾着似水的湘西风情,像水那般滋养生灵,长年累月发出水滴石穿得力量。时间飞逝,万事万物不过一瞬,好在沈从文将过去那些美好留存下来,好在我们有幸读到这本《湘西散记》。
《湘行散记》导读教学设计
水茜初级中学 张晓春
1、教材分析
《湘行散记》这部散文集,创作于1934年,是沈从文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湘西的现实与历史,作者的见闻与回忆,美丽纯净的牧歌情感与包含着深切忧患的思索,被精心编织在这部作品中,共同构成了一首深沉奇丽的乐曲。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沈从文、湘西自然风貌和人文风俗,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散文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精读部分段落,赏析水手
沿河吊脚楼成为长年与流水斗争的水手们的落脚处、下船途中与妇人的对话、“赶白”场面描写和反思历史的议论,体现水手们的人性美。
【设计意图】节选散文集中的一个章节片段,通过跳读掌握文章大意,通过精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作者情怀。
4.阅读建议
(1)阅读规划:用三个周末(第一二周每天三篇,第三周自我测评),或15天(每天保障半小时)完成整个阅读过程。每读完一篇,写读书札记,繁简均可。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和规划时间,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2)阅读策略:通过怀。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5.课堂小结
总结名著阅读要点及方法(略读与精读);提升文学品味。
6、布置作业
制定阅读计划,按计划读《湘西散记》,并适当做读书札记。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湘行散记》文学魅力,指导学生迅速掌握散文集结构,通过小组交流形式,找最感兴趣的章节,刺激阅读兴趣,对内容加深印象,培养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精神。
3.读《鸭窠围的夜》
(1)跳读,理清思路,文章内容、结构层次。
它是一篇游记散文,通过作者夜宿鸭窠围一夜间的见闻和思绪,描写了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色和独异的人生形态,寄托作者深沉的生命感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作者和作品有一个初步认识。
2.指导阅读
(1)看目录,找出最感兴趣的一篇,小组交流并说出理由。
(2)教师湘西分析整本书内容。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是作者两次重返湘西所得。书中含有大量作者所见所闻,感悟等。书中对于湘西河道景色描写,确实精彩,本地人粗话的收录也很写实,沈从文对于底层人民生活的关照,也符合如今的价值观。本书中的既能各自独立成篇,每一篇都有其内涵及要表达的深刻意义。有的含有尖锐的民族问题与社会矛盾,而有的有文明与堕落的关系。
湘西散记
沈从文
鸭窠围的夜 水手 吊脚楼
对话 人性美
赶白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2.过程与方法:掌握速读与精读相结合阅读方法。初读时,通过默读方式把握文章大意;精读时,理清叙事线索,感受作者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整体上理解作品中人的生存状况和其平而不凡的生活、自在自得的任性,提高文化品位。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散文的能力。
2.教学难点:把握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代表作,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经典之书。1934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书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其间散落数十封才子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往来情书。该书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4、课时安排:1课时
5、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介绍作者沈从文及《湘行散记》写作背景。
PPT展示湘西美景、人文风俗,沈从文简介、《湘行散记》大概内容及写作背景介绍。
沈从文的散文荡漾着似水的湘西风情,像水那般滋养生灵,长年累月发出水滴石穿得力量。时间飞逝,万事万物不过一瞬,好在沈从文将过去那些美好留存下来,好在我们有幸读到这本《湘西散记》。
《湘行散记》导读教学设计
水茜初级中学 张晓春
1、教材分析
《湘行散记》这部散文集,创作于1934年,是沈从文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湘西的现实与历史,作者的见闻与回忆,美丽纯净的牧歌情感与包含着深切忧患的思索,被精心编织在这部作品中,共同构成了一首深沉奇丽的乐曲。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沈从文、湘西自然风貌和人文风俗,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散文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精读部分段落,赏析水手
沿河吊脚楼成为长年与流水斗争的水手们的落脚处、下船途中与妇人的对话、“赶白”场面描写和反思历史的议论,体现水手们的人性美。
【设计意图】节选散文集中的一个章节片段,通过跳读掌握文章大意,通过精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作者情怀。
4.阅读建议
(1)阅读规划:用三个周末(第一二周每天三篇,第三周自我测评),或15天(每天保障半小时)完成整个阅读过程。每读完一篇,写读书札记,繁简均可。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和规划时间,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2)阅读策略:通过怀。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5.课堂小结
总结名著阅读要点及方法(略读与精读);提升文学品味。
6、布置作业
制定阅读计划,按计划读《湘西散记》,并适当做读书札记。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湘行散记》文学魅力,指导学生迅速掌握散文集结构,通过小组交流形式,找最感兴趣的章节,刺激阅读兴趣,对内容加深印象,培养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精神。
3.读《鸭窠围的夜》
(1)跳读,理清思路,文章内容、结构层次。
它是一篇游记散文,通过作者夜宿鸭窠围一夜间的见闻和思绪,描写了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色和独异的人生形态,寄托作者深沉的生命感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作者和作品有一个初步认识。
2.指导阅读
(1)看目录,找出最感兴趣的一篇,小组交流并说出理由。
(2)教师湘西分析整本书内容。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是作者两次重返湘西所得。书中含有大量作者所见所闻,感悟等。书中对于湘西河道景色描写,确实精彩,本地人粗话的收录也很写实,沈从文对于底层人民生活的关照,也符合如今的价值观。本书中的既能各自独立成篇,每一篇都有其内涵及要表达的深刻意义。有的含有尖锐的民族问题与社会矛盾,而有的有文明与堕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