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抗浮计算

合集下载

地下水池抗浮设计处理

地下水池抗浮设计处理

地下水池抗浮设计处理何英姿摘要:本文详细介绍地下水池抗浮的各种荷载计算及抗浮计算,并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抗浮处理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池;抗浮设计;处理措施1 水池的抗浮验算1.1 池顶荷载池顶荷载包括恒荷载或活荷载,恒荷载为覆土重、防水层重和结构自重。

整体式水池的防水层仅用冷底子油打底,然后刷一层热沥青,其重量可略去不计。

池顶覆土的作用是保温和抗浮。

活荷载考虑的因素是上人、堆料及车载。

1.2 池底荷载池底所受的荷载有池底结构自重及地下水向上的反作用力。

1.3 水池的抗浮计算地下水池产生的上浮现象的原因是结构体的重量和地下水池侧壁摩擦力之和小于水浮力所引起。

地下结构所受的地下水浮力,为作用在基础板上的静水压强与底板面积的乘积,即水浮力:P=pxA (1)式中P——基底所受的水浮力;p——作用在底板上的静水压强;A——底板面积。

基底静水压强p一般按以下式确定;P=Y w×H(2)式中Y w——水的密度;H——抗浮设计水头值。

1.4 水池的总体抗浮按下式计算:(水池总自重+池顶覆土重)/总浮力≥1.25总浮力=F底×(Hw+h1)Y w式中F底——水池底面积,必须算至最外周边Hw——地下水位至底板面层的厚度;h——底板厚度;Y w——水的密度,取lOkN/m3。

由以上代入可得,抗浮稳定性验算式为:W/(Y w×H×F底)≥1.25(3)式中:W——基底以上全部净荷载,KN;F底——水池底面积,m2;H——抗浮设计水头值,m;Y w——水的密度,取lOkN/m3;上式只适用于平底水池。

2 满足抗浮要求的措施地下结构抗浮方法很多,其中运用较多的技术措施有:增加自重法即压载抗浮、降排截水法和抗浮锚桩等。

当整体抗浮不能满足时,均应采取相应抗浮措施。

(1)封闭水池可用增大覆土厚度的办法来解决;(2)开敞式水池的整体抗浮不能满足时,可将底板挑出池壁以外,在上面压土或块石以增大抗浮力(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封闭水池),此时底板应以浮力作为均布荷载进行强度及抗裂计算;(3)在地形受到限制而不能用上述两种方法时,可采用锚桩抗浮。

钢管抗浮计算

钢管抗浮计算

4—6#管线工程钢管抗浮计算一、计算原因现浇外包砼施工最大的困难在于钢管整体上浮,引起结构变形。

为此,进行钢管抗浮设计尤为重要。

泵送混凝土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但又不同于单一的流体,而是由液态水泥浆和固态砂石料所组成的混合物,在混凝土浮力计算中,抗浮力计算示意见图1。

二、抗浮设计设h为浇注砼时砼表面与钢管最低点距离,则h高度范围内,浇注砼需考虑钢管上浮。

图 1 钢管浮力计算示意图每仓浇注长度10m,DN5400钢管标准节长度2.8m,标准节重量为9178kg,单个支墩1.615 m3,目前安装钢管27节,通过钢筋将支墩与钢管连接。

钢管自重包含以下部分:钢管自重:9178kg/2。

8m×10m+9178kg/2.8m×(27节×2。

8m—10m) /2=140128kg每仓钢管外包钢筋重量:1149m×2.98 kg/m +86根×9.9m×1。

58kg/m=4769kg支墩重量为:1。

615 m3×2400kg/m3×4=15504kg挡头钢模重量:3500kg×2块=7000kg抗浮计算过程如下:G=mg=(140128+4769+15504+7000)×9.8 N/kg=1641KNF浮=ρ液g∨排液F浮=2400kg/m3×9。

8 N/kg×∨排液当F浮= G 时∨排液=70 m3通过计算得知图1中所示h=1。

8m三、结论为保证浇注砼时钢管不上浮,需采取抗浮措施,具体如下:浇注砼时控制浇注速度,为防止钢管上浮、走位,整个浇注过程分层分段,分层高度不大于30cm,且左右对称浇注。

浇注至h=1。

8m时,采取浇注一段时间,暂停一段时间,确保抗浮要求。

地下室抗浮计算书

地下室抗浮计算书

地下室抗浮验算一、整体抗浮裙房部分的整体抗浮(图一所示)图示标高均为绝对标高。

底板板底标高为-6.400,地坪标高为:3.600,抗浮设防水位标高为2.5m,即抗浮设计水位高度为:8.9m。

裙房部分抗浮荷载:①地上五层裙房板自重: 25×0.60=15.0kN/m2②地上五层梁柱折算自重: 25×0.60=15.0kN/m2③地下一顶板自重: 25×0.18=4.5 kN/m2④地下二顶板自重: 25×0.12=3.0 kN/m2⑤地下室梁柱折算自重: 25×0.3 =7.5 kN/m2⑥底板覆土自重: 20×0.4 =8.0 kN/m2⑦底板自重: 25×0.6 =15.0kN/m2合计: 68.0kN/m2水浮荷载:8.9×10=89 kN/m268/89=0.764<1.05不满足抗浮要求。

需采取抗浮措施,因本工程为桩基础,固采用桩抗浮。

需要桩提供的抗拉承载力:89×1.05-68=25.45 kN/m2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450kN取8.4m×8.4m的柱网,柱下4根桩验算:(4×450)/(8.4×8.4)=25.5 kN/m2>25.45 kN/m2满足抗浮要求。

二、局部抗浮无裙房处地下室的局部抗浮(图二所示)图示标高均为绝对标高。

覆土厚度为:0.6m。

底板板底标高为-6.400,地坪标高为:3.600,抗浮设防水位标高为2.5m,即抗浮设计水位高度为:8.9m。

地下室部分抗浮荷载:①顶板覆土自重 : 20×0.60=12.0kN/m2②地下一顶板自重: 25×0.25=6.25kN/m2③地下二顶板自重: 25×0.12=3.0kN/m2④梁柱折算自重: 25×0.3 =7.5kN/m2⑤底板覆土自重: 20×0.4 =8.0kN/m2⑥底板自重: 25×0.6 =15.0kN/m2合计: 51.8kN/m2水浮荷载:8.9×10=89kN/m251.8/89=0.58<1.05 不满足抗浮要求。

抗浮验算计算书

抗浮验算计算书

地下室抗浮验算一、整体抗浮(一)主楼部分底板板底相对标高为-4.700,地坪相对标高为:-0.300,抗浮设防水位相对标高为 -1.5m,即抗浮设计水位高度为:3.2m。

裙房部分抗浮荷载:①地上四层裙房板自重:25×0.48=12.0kN/m2②地上四层梁柱折算自重:25×0.50=12.5kN/m2③地下顶板自重:25×0.18=4.5kN/m2④地下室梁柱折算自重:25×0.11=2.75kN/m2⑤底板自重:25×0.4=10.0kN/m2合计:41.75kN/m2水浮荷载:3.2×10=32 kN/m2 ,根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7-2011 第5.4.3条,41.75/32=1.3>1.05 ,满足抗浮要求。

二、整体抗浮(二)仅一层车库部位J-1基础高度改为800,仅一层地下室位置防水板板底标高与J-1底平,上部采用C15素混凝土回填至设计标高(-4.200)。

抗浮计算如下:图纸修改见结构05底板板底相对标高为-5.100,地坪相对标高为:-0.300,抗浮设防水位相对标高为 -1.5m,即抗浮设计水位高度为:3.6m。

地下室部分抗浮荷载:2①顶板覆土自重:20×0.30=6.0kN/m25×0.25=6.25kN/m2②地下顶板自重:25×0.11=2.75kN/m2③梁柱折算自重:25×(0.4+0.5)=22.5kN/m2④底板及回填自重:0.5 kN/m2考虑设备自重合计:38kN/m2水浮荷载:3.6×10=36kN/m238/36=1.056>1.05 ,满足抗浮要求。

抗浮计算版

抗浮计算版

抗浮计算书一、基本设计数据:基础底标高:-7.650m,±0.000相应绝对高程:420.40m,抗浮设计水位:418.80m,覆土容重:18.00;水位高差:7.65-(420.40-418.80)=6.050m,建筑完成面标高:-6.30m;主楼基础筏板厚:600mm,主楼基础覆土厚度:0.750m;抗水板厚度:450mm;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1.20m。

二、水浮力计算F=1.0x10x6.05=60.50KN/m2三、建筑物自重(按照最不利位置消防水池计算)消防水池底标高:-6.800m,(基础顶覆土)(7.65-6.80-0.45) x18+(筏板自重)0.45x25+(顶板覆土)1.20x18+(顶板自重)0.18x25=7.20+11.25+21.60+4.50=44.55 KN/m2四、整体抗浮计算G/F=44.55÷60.50=0.74<1.05,不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5.4.3条规范,必须进行抗浮设计。

五、局部抗浮设计(基础)抗水板所受水浮力N=(水浮力)60.50-(基础顶覆土+筏板自重)18.45=42.05KN/m2六、抗拔桩设计整体抗浮时,底板所受水浮力N=60.50-42.40=18.10 KN/m2;除主楼外,沿地下室外墙间隔6.00~8.00m,设置一抗拔桩,单根抗拔桩承担的面积为30 m2左右;所受拔力大小为540KN;根据上部荷载,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300KN,取桩长L=20m,桩径600mm,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6估算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Q uk= Q sk + Q pk =u∑ψsi q sik l i+ψp q pk A p=3.14x0.60x(40x6.0+8.9x65+5x78)+3.14x0.602/4x1300=2276.814+367.38=2644.20Kpa.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T uk= u∑ψsi q sik liλi=3.14x0.60x(40x6.0+8.9x65+5x78)x0.7=1593.77 Kpa 抗拔桩单桩抗拉承载力特征值N=600KN,极限抗拉承载力1200KN;抗拔桩试桩配筋计算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T,f y A s/1.25=1200KN得A s=1200x1.25/400=3750mm2,取12根20,A s=3768.00 mm2.抗拔桩工程桩配筋计算单桩抗拔设计值600x1.25=750KN,抗拔荷载全部由桩身钢筋承担,根据f y A s>750KN得:A s>750x1000/360=2084 mm2;取12根16,A s=2411.52 mm2>2084 mm2。

水池抗浮验算计算书

水池抗浮验算计算书

水池抗浮验算计算书
车库基础抗浮验算计算书
整体抗浮计算:
抗浮设计水头:2.0m,底板厚0.5m,底板上覆土0m,顶板折算厚0.25m ,顶板地面做法0.15m。

单位面积水浮力:2.0x10=20KN
单位面积抗力:0.5x26+0.25x26+0.15x20=19.8KN
整体抗浮验算满足。

底板局部抗浮计算:
抗浮设计水头:2.0m,底板厚0.5m,底板上覆土0m。

单位面积水浮力:2.0x10=20KN
单位面积抗力:0.5x26=13KN 局部抗浮不满足。

防水底板需计算配筋。

单位面积净浮力q为:20-13=7KN
按两端固定计算:
板带支座最大负弯矩M1为:Mx=q*L^2/12
=7*7.3*7.3/12
=31.08KNm
板带跨中最大正弯矩M2为:M2=Mx/2=15.54KNm
配筋为:上部为:As1=M1/(0.9*fy*h1)
=31080000/(0.9*360*500)
=191mm 2
下部为:As2=M2/(0.9*fy*h2* 2.5)
=15540000/(0.9*360*300)
=96mm 2
500mm底板按照构造配筋即可,双层双向配 12@150。

配重法在地下工程整体抗浮计算中的应用

配重法在地下工程整体抗浮计算中的应用

配重法在地下工程整体抗浮计算中的应用关键词:抗浮设计、配重法、浮起破坏、抗浮设计水位、抗浮安全系数摘要:本论文对地下工程抗浮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明确整体抗浮和局部抗浮设计的范畴和目标,简要介绍配重法、抗拔桩和抗浮锚杆等措施,并着重介绍配重法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引言地下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阶段应满足抗浮稳定性要求。

在建筑物施工阶段,应根据施工期间的抗浮设防水位和抗力荷载进行抗浮验算,必要时采取可靠的降水措施以满足抗浮稳定要求;在建筑物使用阶段,应根据设计基准期抗浮设防水位进行抗浮验算,当抗浮验算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合理的抗浮措施。

抗浮设计历来是地下工程设计中尤为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地下室浮起破坏的工程案例层出不穷,原因各异。

基于此,本文对地下工程的抗浮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从抗浮设防水位取值、水浮力计算、抗浮力(即抗力荷载)计算等方面展开介绍,并着重介绍配重法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二、地下工程抗浮设计要点水对地下建筑物的浮力大小遵循阿基米德原理,即水对物体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同体积水的重量。

同时水的浮力作用也遵循连通管原理,即不同截面尺寸的各连通管水位等高,且压强相等。

因此,水对地下建筑物可产生强度为γ*h的浮力(γ为水的重度,h为建筑物基底以上的水深),当水浮力强度大于地下建筑物单位面积的重量时,建筑物即可浮起。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4.3条第一款,对于简单的浮力作用情况,基础抗浮稳定性应符合下式要求:。

上式中是建筑物自重及压重之和,是浮力作用值(水浮力),是抗浮稳定安全系数,一般情况下取1.05。

具体工程中,抗浮设计分为整体抗浮和局部抗浮。

整体抗浮是指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地下水会对结构产生较大的浮力,若结构不能抵抗浮力,则会丧失稳定,通俗的说法是在水中“浮起来”。

整体抗浮设计的目标是结构的抗浮力大于水浮力,使结构不会“浮起来”。

局部抗浮是指,当地下室底板的板跨较大时,单根柱的从属面积内水浮力较大,此时若自重较小或无法设置抗拔桩与抗浮锚杆,则其产生的抗浮力不足以抵抗该面积内的水浮力,会导致底板局部产生向上变形,需要底板提供向下的剪力来平衡水浮力,这时应通过加大底板的厚度和配筋来增加结构刚度,以满足局部抗浮要求。

整体抗浮计算

整体抗浮计算

497m,-10m,m,m)741.1纯地下室部分整体抗浮计算:16KN/m 3180mm主梁宽0.4m;主梁高0.9m;根数2长度8m次梁宽0.3m;次梁高0.7m;根数4长度8mm 180mm主梁宽0.4m;主梁高0.9m;根数2长度8m次梁宽0.3m;次梁高0.7m;根数4长度8mm1.2m;0.3m0.5m;2.5X 2.5 m A=m 2KNKN示意图一示意图二结构自重不计柱覆土容重取地下室顶板,底板覆土及结构自重:地下一层梁资料:楼板厚度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F=ΔP1*A=223.750.15一层梁资料:楼板厚度(±0.00标高相当于绝对高程抗水板上覆土厚度抗水板厚度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地下室顶板,底板覆土及结构自重q=KN/m 253.006.25154.37抗水底板标高为相当于绝对标高489.6499.6本工程拟采用抗浮锚杆: 根据地勘报告,抗浮设计水位为所以水浮力P=ρgh=KN/m2工程名称:xxxxxxxxxxxxxxxxxxxxxx一、整体抗浮计算:一层梁折算板厚:0.15地下一层梁折算板厚:KN/m 225锚杆轴向拉力标准(特征)值F=ΔP*A=Δp1=1.2*P-q=36KN/m 2锚杆间距Δp=1.05P-q=1.2商场部分整体抗浮计算:16KN/m3180mm主梁宽0.4m;主梁高0.9m;根数2长度8m 次梁宽0.3m;次梁高0.7m;根数4长度8mm 180mm主梁宽0.4m;主梁高0.9m;根数2长度8m次梁宽0.3m;次梁高0.7m;根数4长度8mm 180mm 主梁宽0.4m;主梁高0.9m;根数2长度8m 次梁宽0.3m;次梁高0.7m;根数4长度8mm 180mm 主梁宽0.4m;主梁高0.9m;根数2长度8m 次梁宽0.3m;次梁高0.7m;根数4长度8mm 180mm 主梁宽0.4m;主梁高0.9m;根数2长度8m 次梁宽0.3m;次梁高0.7m;根数4长度8mm1.2m;0.3m0.5m;3X 3 mA=m 2KN KN抗水板上覆土厚度本工程拟采用抗浮锚杆:锚杆间距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抗水板厚度地下室顶板,底板覆土及结构自重q=77.75KN/m 211.05-0.059.00-0.45示意图一示意图二KN/m 2楼板厚度三层梁资料:楼板厚度三层梁折算板厚:0.15二层梁折算板厚:结构自重不计柱地下一层梁资料:楼板厚度地下一层梁折算板厚:0.15覆土容重取一层梁资料:楼板厚度一层梁折算板厚:0.15二层梁资料:屋顶梁资料:楼板厚度地下室顶板,底板覆土及结构自重:0.15屋顶梁折算板厚:0.15ΔP=1.05P-q=KN/m 2ΔP1=1.2P-q=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F=ΔP1*A=锚杆轴向拉力标准(特征)值F=ΔP*A=99.45mmKNkPaMPam2mm 根数:3mm N/mm 2mm 2实配:3C20As=942mm 2附表:锚杆的锚固长度L a=0.72界面的粘结强度降低系数ξ=锚杆的截面面积As=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f yk =400锚杆杆体的抗拉安全系数K t= 1.8二、锚杆设计(A)根据《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进行设计根据地勘报告,锚杆以中密——密实卵石层嵌固端锚固段注浆体与地层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fmg=锚固段注浆体与筋体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fms=154.37130锚杆孔径D=锚杆锚固长度取以下两式计算的较大值:钢筋直径d=锚杆的杆体的钢筋截面面积按下式确定:23781.820020锚固长度对粘接强度的影响系数φ=锚杆固体的抗拔安全系数K=694.71锚杆的轴向拉力特征值Nt=ta mg KN L Df πφ>s t a m KN L n d f πξφ>t t s ykKN A f ≥KNγQ =1.3mmkpa mm根数:3N/mm 2mmN/mm 2mm 2实配:3C25As=1472mm 2地层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frb=100154.37锚杆的拉力标准值N ak =附表:锚固体与地层粘结工作条件系数ξ1=1锚杆锚固长度取以下两式计算的较大值:锚杆孔径D=130(B)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进行设计3781.8 锚杆的拉力设计值Na=γQ *N ak =200.6875钢筋与锚固体砂浆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fb=1.68钢筋与砂浆粘结强度工作条件系数ξ3=0.6边坡工程重要性系数γ0=360锚杆的锚固长度La=锚杆的截面面积As=807.9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 y =锚杆钢筋直径d=25锚杆的杆体的钢筋截面面积按下式确定:锚杆的抗拉工作条件系数ξ2=0.6911ak a rbN l Df ξπ≥03a a bN l n df γξπ≥02a s yN A f γξ≥注:1当采用两根钢筋点焊成束的做法时,粘接强度应乘以0.85的折减系数;2当采用三根钢筋点焊成束的做法时,粘接强度应乘以0.7的折减系数;3成束钢筋的根数不应该超过三根,钢筋截面总面积不应超过毛孔面积的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97m,-10m,m,m)
741.1纯地下室部分整体抗浮计算:
16
KN/m 3
180mm
主梁宽0.4m;主梁高0.9m;根数2长度8m
次梁宽0.3m;次梁高0.7m;根数4长度
8m
m 180
mm
主梁宽
0.4
m;主梁高0.9m;根数2
长度8m
次梁宽0.3m;次梁高0.7m;根数4
长度
8m
m
1.2m;0.3
m
0.5m;
2.5X 2.5 m
A=m 2KN KN
示意图一示意图二
结构自重不计柱
覆土容重取地下室顶板,底板覆土及结构自重:地下一层梁资料:楼板厚度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F=ΔP1*A=
223.750.15一层梁资料:
楼板厚度
(±0.00标高相当于绝对高程抗水板上覆土厚度抗水板厚度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地下室顶板,底板覆土及结构自重q=KN/m 2
53.006.25154.37抗水底板标高为相当于绝对标高489.6499.6本工程拟采用抗浮锚杆: 根据地勘报告,抗浮设计水位为所以水浮力P=ρgh=
KN/m
2
工程名称: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一、整体抗浮计算:
一层梁折算板厚:0.15地下一层梁折算板厚:KN/m 2
25
锚杆轴向拉力标准(特征)值F=ΔP*A=
Δp1=1.2*P-q=36KN/m
2
锚杆间距
Δp=1.05P-q=
1.2商场部分整体抗浮计算:
16
KN/m 3
180mm
主梁宽0.4m;主梁高0.9m;根数2长度8m 次梁宽0.3m;次梁高0.7m;根数4长度
8m
m 180
mm
主梁宽
0.4
m;主梁高0.9
m;根数2长度8m
次梁宽0.3m;次梁高
0.7m;根数4长度
8m
m 180mm 主梁宽0.4m;主梁高0.9m;根数2长度8m 次梁宽0.3m;次梁高
0.7m;根数4长度
8m
m 180mm 主梁宽0.4m;主梁高0.9m;根数2长度8m 次梁宽0.3m;次梁高
0.7m;根数4长度
8m
m 180mm 主梁宽0.4m;主梁高0.9m;根数2长度8m 次梁宽0.3m;次梁高
0.7m;根数4长度
8m
m
1.2m;0.3m
0.5
m;
3X 3 m
A=m 2KN KN
抗水板上覆土厚度
本工程拟采用抗浮锚杆:锚杆间距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
抗水板厚度地下室顶板,底板覆土及结构自重q=77.75
KN/m 2
11.05
-0.059.00-0.45示意图一
示意图二
KN/m 2
楼板厚度三层梁资料:
楼板厚度三层梁折算板厚:
0.15二层梁折算板厚:
结构自重不计柱
地下一层梁资料:楼板厚度地下一层梁折算板厚:0.15覆土容重取一层梁资料:
楼板厚度一层梁折算板厚:
0.15二层梁资料:
屋顶梁资料:
楼板厚度地下室顶板,底板覆土及结构自重:0.15屋顶梁折算板厚:
0.15ΔP=1.05P-q=KN/m 2
ΔP1=1.2P-q=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F=ΔP1*A=锚杆轴向拉力标准(特征)值F=ΔP*A=
99.45
mm KN
kPa
MPa
m 2
mm 根数:3
mm N/mm 2
mm 2
实配:
3C
20As=942
mm 2
附表:
锚杆的锚固长度L a=0.72界面的粘结强度降低系数ξ=锚杆的截面面积As=
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f yk =
400锚杆杆体的抗拉安全系数K t= 1.8二、锚杆设计
(A)根据《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进行设计根据地勘报告,锚杆以中密——密实卵石层嵌固端锚固段注浆体与地层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fmg=锚固段注浆体与筋体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fms=
154.37130
锚杆孔径D=
锚杆锚固长度取以下两式计算的较大值:
钢筋直径d=
锚杆的杆体的钢筋截面面积按下式确定:
23781.820020
锚固长度对粘接强度的影响系数φ=
锚杆固体的抗拔安全系数K=
694.7
1锚杆的轴向拉力特征值Nt=
t
a mg KN L Df πφ>
s t a m KN L n d f πξφ>t t s yk
KN A f ≥
KN
γQ =
1.3
mm
kpa mm
根数:3
N/mm 2
mm
N/mm 2
mm 2
实配:
3C
25
As=1472mm 2
地层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frb=100154.37
锚杆的拉力标准值N ak =
附表:
锚固体与地层粘结工作条件系数ξ1=1
锚杆锚固长度取以下两式计算的较大值:
锚杆孔径D=130(B)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进行设计3781.8 锚杆的拉力设计值Na=γQ *N ak =200.6875钢筋与锚固体砂浆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fb=
1.68钢筋与砂浆粘结强度工作条件系数ξ3=0.6
边坡工程重要性系数γ0=360锚杆的锚固长度La=锚杆的截面面积As=
807.9
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 y =
锚杆钢筋直径d=25锚杆的杆体的钢筋截面面积按下式确定:
锚杆的抗拉工作条件系数ξ
2=
0.691
1ak a rb
N l Df ξπ≥
03a a b
N l n df γξπ≥
02a s y
N A f γξ≥
注:
1当采用两根钢筋点焊成束的做法时,粘接强度应乘以0.85的折减系数;
2当采用三根钢筋点焊成束的做法时,粘接强度应乘以0.7的折减系数;
3成束钢筋的根数不应该超过三根,钢筋截面总面积不应超过毛孔面积的20%。

当锚固段钢筋和注浆材料采用特殊设计,并经实验验证锚固效果良好时,应适当增加钢筋用量。

则,161kN 0.14N/mm 2
150mm
mm
234KN
300N/mm 2
则,
As=mm 2
则,
基本参数:
161KN 0.8
140kPa
150mm 471mm
则,L=mm
234kN
300N/mm 2
mm 2
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 y =单根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Rt=砂浆与岩石间的粘结强度特征值f=锚杆直径d 13165.1La=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7.4.1条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计算公式
轴向拉力设计值N=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桩基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Tuk=
(C)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进行设计
基本参数:
(D)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进行设计
则,As=
3052.0780.0
780.0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第5.8.7条轴心抗拔桩的正截面计算公式
锚杆直径d 1=
锚杆直径u=π*d 1=抗拔系数λ=
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k=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桩顶轴向拉力设计值N=10.8t R d lf π≤10.8t R l d f
π≥
uk i sik i i T q ul λ=∑
uk
sk T l q u
λ≥
y s py py
N f A f A ≤+3
2
23410780300
S y N A mm f ⨯≥==
kN Hz KN/m 2m m m/s 2KN
w=
KN/m
a p =
m/s 2
58.8
140.554垂直于梁跨方向的楼盖受弯连续影响系数C=
0.3楼盖结构阻抗有效重度w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楼盖结构竖向自振频率f n=
楼盖结构阻力比β=(边梁取1,中间梁取2)
楼盖阻力有效质量的分布宽度B=
(E)人行走引起楼盖振动峰值加速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接近楼盖结构自振频率时人行走产生的作用力F p =
基本参数:
8.8
人们行走产生的作用力Po=9.81.06
重力加速度g=
0.0250.35n
f p o F p e -=P
p F a g w
β=
w wBL
=B C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