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知道电力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初步认识人类迈进电气时代的原因。
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和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课堂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将科技成就制成图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认识到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新的科技发明带来的利与弊,认识到发展经济要处理好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通过讲学习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科学贡献的介绍,尤其是分析爱迪生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科技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二、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课型新课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课文,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资料,分电力、电讯技术、交通运输三组收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今天将进入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世界,看人类灵魂的智慧之光是如何点亮了我们的生活,如何让我们在广袤的大地上潇洒地行走,在湛蓝的天空自由地飞翔!让我们进入本学习主题的第二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特点;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创新;3.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特点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的工业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但是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仍然有待提高。
同时,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更多的创新和发明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以科技为基础,以电力、化学和钢铁工业为主导,涉及到了机械、化学、电子、交通等多个领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创新,如内燃机、电灯、电话、电报、汽车、飞机等。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创新内燃机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之一,它的出现使得机械化生产得以大规模发展。
内燃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汽车、飞机、船舶等。
电灯电灯的发明使得人们可以在夜间进行工作和生活,这对于工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电灯的出现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电话和电报电话和电报的发明使得人们可以更加快速和方便地进行通信,这对于商业和政治交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也为后来的通讯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汽车和飞机汽车和飞机的发明使得人们的交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于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也为后来的交通工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经济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和创新使得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高,这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这也为后来的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社会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和创新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这也为后来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政治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和创新使得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对于政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这也为后来的国际关系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第二次工业革命优秀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优秀教案教学名称: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时间:2个课时教学对象:初中生,历史课程教学目标: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和发明。
3.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4.能够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内容:一、教学前准备:1. 教师准备PPT演示文稿、图片和视频,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和技术成果。
2. 教师还需要清楚掌握相关概念,了解历史背景和影响,准备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二、教学方法:1.讲解法:由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技术。
2.视频展示法:通过展示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其历史和发展。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就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进行小组讨论,并在讨论后进行展示。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从当初鸦片战争、列强侵华一直到近代中国的落后现象,带领学生认识自身国家在外部环境中的不足。
2.知识讲解:讲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历史背景和主要技术,通过PPT演示文稿和图片进行讲解。
3.技术发明展示:展示几项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数据,如电动机、蒸汽机、电灯和电话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发明的背景和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就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讨论并进行展示。
5.思维扩展:带领学生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意义和影响,如推动世界工业化、促进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等。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让学生简单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
2.技术发展对比:引导学生对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和现代技术的发展,分析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材料,帮助他们加深对该时期的理解。
4.总结评价:教师完成总结,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五、教学评价:1.口头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评价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优秀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电力的广泛运用;产业结构的变化;垄断组织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
(2)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体系形成的过程的关系。
(3)运用:探讨垄断的影响;探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的影响。
2.能力目标:(1)合作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与影响。
(2)运用范例教学,培养学生找出知识比较点,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感悟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辨证认识人类发展道路上的成就与价值。
(2)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著名论断的正确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的重要成就、特点及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主要能源是蒸汽,因此被称为“蒸汽时代”,动力机是蒸汽机,以它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是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社会面貌。
在它发生后一百多年,世界再次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讲授新课:(一)电的发现与应用1、教师讲解:19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电力作为新的能源逐步取代蒸汽动力而占据统治地位。
一系列与电有关的重大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社会跨进了“电气时代”。
提出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在电力的应用方面,先后出现了哪些重大的发明?学生回答:标志:电力的广泛运用。
发明: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制成伏打电堆;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1876年,英国人贝尔发明电话;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在电器发明领域,美国人爱迪生在1879年研制出耐用碳丝灯泡,为人类带来了光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教案编写: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目标:1.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背景2.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3. 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技术、制度和思想方面的创新和突破教学重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背景2. 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和制度进步3.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教学难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技术和制度方面的创新和变革2. 如何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准备:1. 课本或资料相关内容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念,简要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起因。
Step 2:讲解(15分钟)1. 向学生详细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背景。
可以涉及到科技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贸易和资本的国际化等。
2. 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和制度进步,如电力、化学工业和钢铁工业的突破,劳动制度的改变,专利制度的引入等。
Step 3:讨论(15分钟)1. 与学生一同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影响,如产业结构的重构、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等。
2. 引导学生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如西方国家经济的崛起、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增长等。
Step 4:小结(5分钟)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技术、制度和思想的创新和突破。
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并写一篇感想或评论。
教学延伸:1. 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加深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当前社会和经济的启示,鼓励学生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一、课题:第二次工业革命二、课时:一课时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具:教科书、黑板、幻灯片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原因。
(2)熟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和特点,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3)分类归纳和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就、领域和影响,从而以表格的形式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我将运用讲述法、故事法、讨论法、比较法、阅读法、问题探究等多种方法进行讲授。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分组讨论和探究,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通过认识和分析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原因,进程和影响,学会比较历史事件的方法。
通过认识和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领域和成就,掌握归纳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使学生感悟到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激发学生们为祖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而努力学习。
同时让学生们想想当时的中国国情是怎样,工业革命对中国造成了什么怎么样的影响。
六、重点与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发明的重要成就和影响。
难点:对垄断组织的理解和垄断组织出现的原因。
七、教学过程1、导入:我将以我们生活中的电器和交通工具进行导入,让学生们做一个小活动。
•统计自己周围的电器有多少种,交通工具有哪些,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2、讲授新课人类对“电”的认识自我测评:电的发明和运用对我们人类产生了什么影响。
能源领域的巨变师生互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教师链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政治前提、经济基础、科学技术、市场条件、资本积累这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小组讨论上面提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出现的新能源、新机器、新产品和新的交通工具、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备有哪些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电讯事业的发展;重工业(重化工、业能源工业)的建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了解电力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初步认识人类迈进电气时代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认识到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介绍,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的发明创造?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又有哪些重要的发明创造呢?这些发明创造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二、讲授新课:(一)电的应用(教师过渡)电力的开发和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那么,电力是怎样被开发的?电力的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便利?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电力开发的前提)――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电力开发的标志)――系列电器产品的问世(电力广泛应用的表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力开发的影响)由此,人类从蒸汽机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内燃机的创制: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过程:1876年奥托——1883年戴姆勒——1897年狄塞尔重大意义:引起动力机变革,为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提供了关键条件。
引导回忆:第一次动力机革命是在什么时候?表现是什么?第二次动力机革命又是在什么时候?表现又是什么?教师总结:蒸汽机烟尘很重,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且非常笨重,操纵不灵,还经常出事故。
人教版高二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记住时间: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2.主要部门:基础工业(如电力、石油化工);重工业(汽车工业、钢铁工业)。
3.主要成就(1)最显著的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3)电讯事业的发展。
(4)化学工业的建立。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科学与技术结合取得了巨大成果。
(从科学与技术的结合而言)(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更大,发展更迅速。
(从发生的国家数量而言)。
(3)对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如德国、日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其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从有的国家两次交叉进行而言)。
(二)垄断组织的形成1.形成时间:19世纪晚期2.形成原因(1)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2)直接原因是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3.垄断组织的形式(按垄断程度由高到低排列):托拉斯(生产领域),辛迪加(流通领域)、卡特尔(流通领域)。
4.全面评价垄断组织(既是难点,又是重点)积极方面(1)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缓解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消极方面(1)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家通过控制某部门生产进而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控制垄断组织的大资本家更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3)对外方面:垄断组织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表解2.掌握日本的对外扩张(1)基本政策是以征服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诞生背景、发展特点和影响。
2.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3. 了解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新产品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1)背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2)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深远的,推动了世界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加快了现代化进程,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科技含量高: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科技为支撑,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推动了科技创新。
(2)新材料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许多新材料广泛应用,如钢铁、铝、塑料等新材料,使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3)新工艺不断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工艺不断出现,如流水线生产、自动化生产等,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4)新能源的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能源的使用逐渐普及,如电力、汽油等,使生活更加便捷。
(5)新产品的涌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大量新产品,如汽车、飞机、电话、电视等,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特点。
2. 讲授(30分钟)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诞生背景、特点和影响。
3. 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应用。
4. 总结(5分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总结,强调其重要性和影响。
5. 课堂练习(5分钟)完成课堂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特点。
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应用。
3. 课堂练习:通过完成课堂练习,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024年八年级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时间框架、主要标志和国家。
学生能够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化学、通讯和交通等领域的主要发明和创新。
学生能够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学会合作学习与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创新精神,理解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强化学生的国际视野,理解不同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贡献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工业革命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不同国家的发展差异及其原因。
如何深入理解工业革命对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影响。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和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工业革命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地点和主要标志。
讲解电力、化学、通讯和交通等领域的重大发明和创新,如爱迪生的电灯、贝尔的电话、莱特兄弟的飞机等。
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
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具体的发明或事件作为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对当时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工业革命对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发明家或企业家,体验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创新精神。
课堂总结回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强调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第二次工业革命优秀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电力的开发和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知道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理解其巨大的积极影响。
通过对比两次工业革命成就,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培养概括能力;通过阅读史料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和影响,进一步培养阅读、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讲述发明家的故事,进一步培养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阅读史料分别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成就、影响,形成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整体认知,并学习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及阅读、分析材料的方法。
通过制作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表,掌握利用图表法归纳梳理历史知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感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认识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对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介绍和小组讲述发明家故事,认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培养爱科学、学科学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课型】新课【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分为电力的开发与应用、内燃机与交通运输两个小组收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并了解发明家成长和科技发明的故事。
【教学方法】讲解法、史料分析法、观察法、比较法、师生共同分析归纳的综合法。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具准备】(教学媒体)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各位同学,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展示:“2017(第八届)全球汽车论坛”的一组图片。
教师在展示图片的同时解说:2017年6月7日,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支持下,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和重庆车展组委会主办的2017(第八届)全球汽车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课题: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教学目标1.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发展历程。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影响。
2.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加深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认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对未来的启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引出本次课程的主题。
2. 背景介绍(5 分钟)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包括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
3. 发展历程(10 分钟)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包括起始时间、主要国家、主要领域等。
4. 主要成就(15 分钟)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化学工业的发展、通讯技术的进步等。
5. 影响(10 分钟)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包括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等。
6. 小组讨论(10 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对未来的启示。
7. 总结(5 分钟)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性和影响,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本课概述1870年以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
本课主要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重大科技成就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一目“人类迈入‘电气时代’”,重点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同时也阐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之一:科学研究成果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第二目“垄断组织的出现”和第三目“世界市场的形成”,则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世界市场的形成两个方面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此外教材运用大量图片、文字说明等资料,既充实了教材内容,又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与知识性。
教学时,要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同时还可以补充一些中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二、课标要求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认识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等基础知识、熟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和特点,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理解:分类归纳和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就、领域和影响,从而以表格的形式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从世界交流的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总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①创设情境,问题探究,激发学生兴趣;②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的对话,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③利用材料、图片等,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历史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世界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2)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介绍,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由此以知识背景和能力背景两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第一篇【设计思想】本学年度我校全面在课堂教学中推进“四要素”建设,即目标、问题、活动及评价。
本课设计从课标要求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围绕第二次工业革命展开,设置了三个篇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魅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光芒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力量。
通过提出具有梯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及给予我们的启示。
【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位于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的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中的第一课,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起着引领作用。
在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本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经过九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世界史有了一定了解。
在内容部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许多成就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用丰富的图片及视频材料引起学生兴趣,学生理解的难度也大大降低。
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标要求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片等,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材料)1931年10月18日,闻名世界的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与世长辞,他为人们点燃了二十世纪的灯火!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哀悼他的去世。
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
师:为什么爱迪生可以受到这样的特殊对待?(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人物——爱迪生来引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次工业革命精品教案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标要求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相关材料,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提升通过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和观察图片,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感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掌握运用材料分析问题的方法。
3.通过观察图表和阅读材料,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树立崇尚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2.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随堂练习1.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海军侦查发现敌人后,仅用三四个小时就完成了整个舰队的集合、出航,这是以往依靠桅杆上悬挂的信号旗传递信息无法实现的。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使用了( B )A.移动电话 B.无线电报C.电子计算机 D.互联网2. 1866年,人们铺设了一道横越大西洋的电缆,建立了东半球与美洲之间直接的通讯联络。
其主要技术来源于( B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C.新航路开辟 D.第三次科技革命3.当代世界能源之争日趋激烈,尤其是被称为“工业血液的石油资源。
下列选项中,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发展的是( D )A.珍妮机的发明 B.电动机的发明C.蒸汽机的改良 D.内燃机的发明4.20 世纪早期,促使汽车价格大幅度下降,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是()A.内燃机的发明 B.工人收入大大提高C.工厂制度的确立 D.流水线生产的推广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从最新一届的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奖的得主中任选一位,看看他都作出了哪些贡献,并试着对他进行评价。
八年级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地点及其主要原因。
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
2.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世界格局,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第二次工业革命?2.探究活动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让学生结合教材,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地点及其主要原因。
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何不同?3.探究活动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4.小组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每组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7.作业布置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道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思考题。
学生回家后,查阅相关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主要成就及其影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组讨论和代表汇报,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解更加深入,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
4.不足之处:课堂容量较大,部分学生可能跟不上教学节奏。
今后教学中,要注意调整教学进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五、教学资源1.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3.互联网资源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 2024-2025学年度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电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三部分内容都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的重大成就。
电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化学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更新的材料。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三、教学目标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结合史料,分析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特点及影响,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事件;(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学好科学、报效祖国、实现人生志向的理想。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出示武汉美丽的夜景图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远方的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国……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
你知道电话、电灯、汽车和飞机是何时出现的吗?(二)新课讲授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1)背景:材料1:“蒸汽机的吼声使欧、北美、亚三大洲发生变革,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摘自王斯徳《世界近代史》➢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巩固和扩展;➢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2)概况:➢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特点:材料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发明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课铃响,我微笑着走进教室,看着学生们充满期待的眼神,我开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家能告诉我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吗?”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
2.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好,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好。
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哪个时期呢?它的历史背景又是怎样的呢?”我通过PPT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科技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等。
3.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我们来看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这些发明有哪些?它们分别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呢?”我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如电力、石油、钢铁、汽车等,并分析这些发明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4.小组讨论学生们开始热烈讨论,我巡回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通过PPT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如经济增长、城市化、工业化等。
6.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了解了它的历史背景、主要发明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智慧,激发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四、作业布置1.回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
2.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我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教学设计方案完成,我看着教案上的字迹,心中充满了期待。
明天,我将带着这份教案走进教室,与学生们一起探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世界。
1.学生参与度要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一节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与能力1、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理解科技技术推进生产力的发展;2、分类知道和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就和领域;3、认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影响,知道生产力推进生产关系的变革;4、认识垄断、垄断组织的概念,理解垄断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经济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认识和分析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原因、进程和影响的异同,学会比较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2、通过分类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领域和主要成就,掌握归类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3、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局势的影响,并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时联系历史现实,掌握古今、中外贯通联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认识科研进展、技术发明和新兴生产领域的成就推进经济发展的情况,确立科技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历史原理的认识;2、认识科技发明成就的一般史实,以及著名科学家、发明家的生平,使学生认识到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以及树立为科学事业努力的精神品质。
3、通过学习科技推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这一系列史实,认识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垄断组织的形成。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教学方法:比较法,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斗争导致“一战”的爆发。
而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根本动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以的后,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即“第二次工业革命”。
2.表现:①电力的广泛应用。
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③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④化学工业的建立。
3.概况(一)电力: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西门子发电机比利时:格拉姆电动机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人类跨入电器时代。
(二)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①七、八十年代,发明煤气、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成本高)②90年代,发明柴油机。
(成本低)推动使用内燃机的交通工具发明。
①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制出第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三)新通讯手段的发明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报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政治、文化间的联系。
(四)化学工业建立。
从媒炭中提取氨、苯、染料等化学产品。
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80年代又改良了制造无烟火药技术,大大促进军事工业发展。
塑料、人造纤维等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的特点(学生看书归纳小结)①②③课堂练习: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异:课本特点①②③同:①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第一次:导致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阶级的出现。
第二次: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可问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是什么?①生产力发展,生产集中。
②资本财富集中。
)二、垄断组织的形成1.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产生重大变化①科技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程度越来越高。
(生产集中)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
(资本的集中)2.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控制生产、价格、市场)德、美尤其集中。
3.影响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
③随着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和垄断统治的建立,国内市场日益狭小,垄断资本家极力向外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中对垄断组织历史作用的评价,教师逐一讲评。
尤其是要充分认识垄断的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课堂总结:真正理解垄断组织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资料]卡尔·本茨(KarlBenz,1884-1929)是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
1844年,本茨以遗腹子的身份出生于德国,父亲原是一位火车司机,但在他出世前的1843年因发生事故去世了。
从中学时期,本茨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60年进入卡尔斯鲁厄综合科技学校学习。
在这所学校,他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机械构造、机械原理、发动机制造、机械制造经济核算等课程,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经历过学徒工、服兵役、娶妻生子等人生经历后,他于1872年组建了“奔驰铁器铸造公司和机械工场”,专门生产建筑材料。
由于当时建筑业不景气,本茨工场经营困难,面临倒闭危险,万般无奈之际,他决定制造发动机获取高额利润以摆脱困境。
于是,他领来了生产奥托四冲程煤气发动机的营业执照,经过一年多的设计与试制,于1879年12月31日制造出第一台单缸煤气发动机(转速为200转/分,功率约为0.7千瓦)。
不过,这台发动机并没有使奔驰摆脱经济困境,他依然面临着破产的危险,生活十分艰苦。
但是,清贫的生活并没有改变本茨投身发动机研究的决心,经过多年努力,他终于研制成单缸汽油发动机,并将客观存在安装在自己设计的三轮车架上。
取得了世界上第一个“汽车制造专利权”(1886年1月29日)。
1893年,本茨研制成功了性能近先进在“维克托得亚”牌汽车。
它采用本茨专利的3升发动机,方向盘安装在汽车中部。
尽管该车性能先进,但由于价格高达3875马克,因而很少有人购买得起,成为公司的滞销品。
这样,这种在技术上为奔驰带来了极高荣誉的汽车,在经济上并没有给他多大的好处。
后来,本茨听从了商人的建议,于1894年开发生产了便宜的“自行车”(定价2000马克)。
这种“自行车”销路很好,在一年时间内就销出了125辆。
由于是世界上第一种批量生产的机动车,因而给奔驰带来了较高的利润。
后来,奔驰又对前期生产的“维克托得亚”牌汽车进行了改进,将车箱座位设计成面对面的18个,它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辆公共汽车。
在发明汽车的过程中,卡尔·本茨的勇气令人十分钦佩:首先,他甘心清苦,埋头于自己的发明工作。
其次,他果敢地摒弃了在技术上已十分成熟的蒸汽机而选用了自己并不被人看好的内燃机作动力,反映了他在观念上的巨大转变。
再次,他既能开发生产反映汽车技术最高水平的“高档车”,又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普通车”,为公司赢得可观的利润,说明他既有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又有企业家的经营技巧。
中外电信史漫谈据考,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人们就知道用烽火来远距离传递消息,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候”的故事。
在国际电信联盟出版的《电话一百年》一书中提到,公元968年,中国人发明了一种叫“竹信”的东西,它被认为是今天电话的雏形。
虽然这些故事都反映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但是,要想了解近代电信科技的发展历史,我们还是得从欧洲说起。
起源于欧洲1793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
这是一种由16个信号塔组成的通信系统。
信号机由信号员在下边通过绳子和滑轮,操纵支架的不同角度,表示相关的信息。
当时,法国和奥地利正在作战,信号系统只用一个小时就把从奥军手中夺取埃斯河畔孔代的胜利消息传到巴黎。
以后,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德国及俄国等也先后建立了这样的通信系统。
据说查佩两兄弟之一是第一个使用“电报”这个词的人。
欧洲对于远距离传送声音的研究始于17世纪。
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提出了远距离传送话音的建议。
而在1796年,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信息的办法,并且把这种通信方式称为—Telephone,一直延用至今。
1832年,美国医生杰克逊在大西洋中航行的一艘邮船上,给旅客们讲电磁铁原理,旅客中41岁的美国画家莫尔斯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当时法国的信号机体系只能凭视力所及传讯数英里,莫尔斯梦想着用电流传输电磁信号,瞬息之间把消息传送到数千英里之外。
从此以后,莫尔斯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莫尔斯从在电线中流动的电流在电线突然截止时会迸出火花这一事实得到启发:如果将电流截止片刻发出火花作为一种信号,电流接通而没有火花作为另一种信号,电流接通时间加长又作为一种信号,这三种信号组合起来,就可以代表全部的字母和数字,文字就可以通过电流在电线中传到远处了。
1837年,莫尔斯终于设计出了著名的莫尔斯电码,它是利用“点”、“划”和“间隔”的不同组合来表示字母、数字、标点和符号。
1844年5月24日,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里,莫尔斯亲手操纵着电报机,随着一连串的“点”、“划”信号的发出,远在64公里外的巴尔的摩城收到由“嘀”、“嗒”声组成的世界上第一份电报。
谁发明了电话?目前,大家公认的电话发明人是贝尔,他是在1876年2月14日在美国专利局申请电话专利权的。
其实,就在他提出申请两小时之后,一个名叫E·格雷的人也申请了电话专利权。
在他们两个之前,欧洲已经有很多人在进行这方面的设想和研究。
早在1854年,电话原理就已由法国人鲍萨尔设想出来了,6年之后德国人赖伊斯又重复了这个设想。
原理是:将两块薄金属片用电线相连,一方发出声音时,金属片振动,变成电,传给对方。
但这仅仅是一种设想,问题是送话器和受话器的构造,怎样才能把声音这种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并进行传送。
最初,贝尔用电磁开关来形成一开一闭的脉冲信号,但是这对于声波这样高的频率,这个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
最后的成功源于一个偶然的发现,1875年6月2日,在一次试验中,他把金属片连接在电磁开关上,没想到在这种状态下,声音奇妙地变成了电流。
分析原理,原来是由于金属片因声音而振动,在其相连的电磁开关线圈中感生了电流。
现在看来,这原理就是一个学过初中物理的学生也知道,但是那个时候这对于贝尔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发现。
格雷的设计原理与贝尔有所不同,是利用送话器内部液体的电阻变化,而受话器则与贝尔的完全相同。
1877年,爱迪生又取得了发明碳粒送话器的专利。
同时,还有很多人对电话的工作方式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进。
专利之争错综复杂,直到1892年才算告一段落。
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美国最大的西部联合电报公司买下了格雷和爱迪生的专利权,与贝尔的电话公司对抗。
长时期专利之争的结果是双方达成一项协议,西部联合电报公司完全承认贝尔的专利权,从此不再染指电话业,交换条件是17年之内分享贝尔电话公司收入的20%。
马可尼成功发出无线电报(1901)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以无线电波将一个类似S字母的摩斯讯号,成功地自英格兰康威尔的波得胡发往纽芬兰的圣约翰。
1896年,年仅24岁的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