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五版前3章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a)(A×A)-R1;
b)R1-R2;
c)R12;
d) r(R1-R2)(即R1-R2的自反闭包)。
解a)(A×A)-R1不是A上等价关系。例如:
A={a,b},R1={<a,a>,<b,b>}
A×A={<a,a>,<a,b>,<b,a>,<b,b>}
(A×A)-R1={<a,b>,<b,a>}
所以(A×A)-R1不是A上等价关系。
c)若R1是A上等价关系,则
<a,a>∈R1<a,a>∈R1○R1
所以R12是A上自反的。
若<a,b>∈R12则存在c,使得<a, c>∈R1∧<c,b>∈R1。因R1对称,故有
<b, c>∈R1∧<c,a>∈R1<b, a>∈R12
即R12是对称的。
若<a,b>∈R12∧<b, c>∈R12,则有
若c<0,则a<0u<0au>0
所以(a+bi)R(u+vi),即R在C*上是传递的。
关系R的等价类,就是复数平面上第一、四象限上的点,或第二、三象限上的点,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任意两个点(a,b),(c,d),其横坐标乘积ac>0。
3-10.9设Π和Π是非空集合A上的划分,并设R和R分别为由Π和Π诱导的等价关系,那么Π细分Π的充要条件是RR。
证明:若Π细分Π。由假设aRb,则在Π中有某个块S,使得a,b∈S,因Π细分Π,故在Π中,必有某个块S,使SS,即a,b∈S,于是有aRb,即RR。
反之,若RR,令S为H的一个分块,且a∈S,则S=[a]R={x|xRa}
但对每一个x,若xRa,因RR,故xRa,因此{x|xRa}{x|xRa}即[a]R[a]R
<<x,y>,<u,v>>∈R∧<<u,v>,<w,s>>∈R

离散数学第五版课后答案

离散数学第五版课后答案

离散数学第五版课后答案【篇一:离散数学课后答案(四)】txt>4.1习题参考答案-------------------------------------------------------------------------------- 1、根据结合律的定义在自然数集n中任取 a,b,c 三数,察看 (a。

b)。

c=a。

(b。

c) 是否成立?可以发现只有 b、c 满足结合律。

晓津观点:b)满足结合律,分析如下: a) 若有a,b,c∈n,则(a*b)*c =(a-b)-c a*(b*c) =a-(b-c)在自然数集中,两式的值不恒等,因此本运算是不可结合的。

b)同上,(a*b)*c=max(max(a,b),c) 即得到a,b,c中最大的数。

a*(b*c)=max(a,max(b,c))仍是得到a,b,c中最大的数。

此运算是可结合的。

c)同上,(a*b)*c=(a+2b)+2c 而a*(b*c)=a+2(b+2c),很明显二者不恒等,因此本运算也不是可结合的。

d)运用同样的分析可知其不是可结合的。

-------------------------------------------------------------------------------- 2、d)是不封闭的。

--------------------------------------------------------------------------------其不满足交换律、满足结合律、不满足幂等律、无零元、无单位元晓津补充证明如下:(1)a*b=pa+qb+r 而b*a=pb+qa+r 当p,q取值不等时,二式不相等。

因此*运算不满足交换律。

(2)设a,b,c∈r则(a*b)*c=p(pa+qb+r)+qc+r=p^2a+pab+pr+qc+r 而a*(b*c)=pa+q(pb+qc+r)+r=pa+qpb+q^2c+qr+r 二式不恒等,因此*运算是不满足结合律的。

离散数学第五版

离散数学第五版

第1章 习题解答1.1 除(3),(4),(5),(11)外全是命题,其中,(1),(2),(8),(9),(10),(14),(15)是简单命题,(6),(7),(12),(13)是复合命题。

分析 首先应注意到,命题是陈述句,因而不是陈述句的句子都不是命题。

本题中,(3)为疑问句,(5)为感叹句,(11)为祈使句,它们都不是陈述句,所以它们都不是命题。

其次,(4)这个句子是陈述句,但它表示的 判断结果是不确定。

又因为(1),(2),(8),(9),(10),(14),(15)都是简单的陈述句,因而作为命题,它们都是简单命题。

(6)和(7)各为由联结词“当且仅当”联结起来的复合命题,(12)是由联结词“或”联结的复合命题,而(13)是由联结词“且”联结起来的复合命题。

这里的“且”为“合取”联结词。

在日常生活中,合取联结词有许多表述法,例如,“虽然……,但是……”、“不仅……,而且……”、“一面……,一面……”、“……和……”、“……与……”等。

但要注意,有时“和”或“与”联结的是主语,构成简单命题。

例如,(14)、(15)中的“与”与“和”是联结的主语,这两个命题均为简单命题,而不是复合命题,希望读者在遇到“和”或“与”出现的命题时,要根据命题所陈述的含义加以区分。

:p是无理数,p为真命题。

1.2 (1)2(2)5:p能被2整除,p为假命题。

p→。

其中,2:p是素数,q:三角形有三条边。

由于p与q都是真(6)qp→为假命题。

命题,因而qp→,其中,p:雪是黑色的,q:太阳从东方升起。

由于p为假命(7)qp→为假命题。

题,q为真命题,因而q:p年10月1日天气晴好,今日(1999年2月 13日)我们还不(8)2000知道p的真假,但p的真值是确定的(客观存在的),只是现在不知道而已。

(9)p:太阳系外的星球上的生物。

它的真值情况而定,是确定的。

(10)p:小李在宿舍里. p 的真值则具体情况而定,是确定的。

(完整版)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完整版)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a t a t i m e an dA l lt h i ng si nt h ei r be i ng ar eg oo df o r so me t hi n 3-5.1 列出所有从X={a,b,c}到Y={s}的关系。

解:Z 1={<a,s>}Z 2={<b,s>} Z 3={<c,s>}Z 4={<a,s>,<b,s>} Z 5={<a,s>,<c,s>} Z 6={<b,s>,<c,s>}Z 7={<a,s>,<b,s>,<c,s>}3-5.2 在一个有n 个元素的集合上,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关系。

解 因为在X 中的任何二元关系都是X ×X 的子集,而X ×X=X 2中共有n 2个元素,取0个到n 2个元素,共可组成22n 个子集,即22|)(|n X X =⨯℘。

3-5.3 设A ={6:00,6:30,7:30,…, 9:30,10:30}表示在晚上每隔半小时的九个时刻的集合,设B={3,12,15,17}表示本地四个电视频道的集合,设R 1和R 2是从A 到B 的两个二元关系,对于二无关系R 1,R 2,R 1∪R 2,R 1∩R 2,R 1⊕R 2和R 1-R 2可分别得出怎样的解释。

解:A ×B 表示在晚上九个时刻和四个电视频道所组成的电视节目表。

R 1和R 2分别是A ×B 的两个子集,例如R 1表示音乐节目播出的时间表,R 2是戏曲节日的播出时间表,则R 1∪R 2表示音乐或戏曲节目的播出时间表,R 1∩R 2表示音乐和戏曲一起播出的时间表,R 1⊕R 2表示音乐节目表以及戏曲节目表,但不是音乐和戏曲一起的节日表,R 1-R 2表示不是戏曲时间的音乐节目时间麦。

3-5.4 设L 表示关系“小于或等于”,D 表示‘整除”关系,L 和D 刀均定义于解:L={<1,2>,<1,3>,<1,6>,<2,3>,<2,6>, <3,6>,<1,1>,<2,2>,<3,3>,<6,6>}D={<1,2>,<1,3>,<1,6>,<2,6>,<3,6>,<1,1>,<2,2>,<3,3>,<6,6>} L ∩D={<1,2>,<1,3>,<1,6>,<2,6>,<3,6>,<1,1>,<2,2>,<3,3>,<6,6>}3-5.5对下列每一式,给出A 上的二元关系,试给出关系图:a){<x,y>|0≤x ∧y ≤3},这里A={1,2,3,4};b){<x,y>|2≤x,y ≤7且x 除尽y ,这里A ={n|n ∈N ∧n ≤10}c) {<x,y>|0≤x-y<3},这里A={0,1,2,3,4};d){<x,y>|x,y 是互质的},这里A={2,3,4,5,6}解:a) R={<0,0>,<0,1>,<0,2>,<0,3>, <1,0>,<1,1>,<1,2>,<1,3>, <2,0>,<2,1>,<2,2>,<2,3>, <3,0>,<3,1>,<3,2>,<3,3>,} 其关系图b) R={<2,0>,<2,2>,<2,4>,<2,6>,<3,0>,<3,3>,<3,6>, <4,0>,<4,4>, <5,0>,<5,5>,i m e an dA l lt h in gs in th ei r be i ng ar eg oo df o rsa)若R1和R2是自反的,则R1○R2也是自反的;b)若R1和R2是反自反的,则R1○R2也是反自反的;c)若R1和R2是对称的,则R1○R2也是对称的;d)若R1和R2是传递的,则R1○R2也是传递的。

离散数学第五版前3章课后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第五版前3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习题1.1(2) 简单命题(3),(4),(5)不是命题(6) 复合命题1.5p∧,其中,p:2是偶数,q:2是素数。

(1)qp→,其中,p:天下大雨,q:他乘公共汽车上班(5)qq→,其中,p,q的含义同(5)(6)pq→,其中,p,q的含义同(5)(7)p1.7(1)对(1)采用两种方法判断它是重言式。

真值表法表1.2给出了(1)中公式的真值表,由于真值表的最后一列全为1,所以,(1)为重等值演算法→)p∨∨q(rp∨⇔(蕴含等值式)∨⌝qp∨(r)p∨⌝⇔)((结合律)p∨∨rqp⇔1(排中律)∨rq∨⇔(零律)1由最后一步可知,(1)为重言式。

(3)用等值演算法判(3)为矛盾式(→⌝)p∧qq⌝⇔)((蕴含等值式)⌝q∨qp∧⇔(德·摩根律)⌝∧p∧qq∧⇔(结合律)⌝(q)qp∧0∧⇔p (矛盾律)0⇔(零律)由最后一步可知,(3)为矛盾式。

(10)非重言式的可满足式 1.8(1)从左边开始演算)()(q p q p ⌝∧∨∧)(q q p ⌝∨∧⇔ (分配律)1∧⇔p (排中律) .p ⇔ (同一律)(2)从右边开始演算)(r q p ∧→)(r q p ∧∨⌝⇔ (蕴含等值式) )()(r p q p ∨⌝∧∨⌝⇔ (分配律) ).()(r p q p →∧→⇔ (蕴含等值式)1.9(1)))((p q p →∧⌝ ))((p q p ∨∧⌝⌝⇔ (蕴含等值式)p q p ⌝∧∧⇔(德·摩根律) q p p ∧⌝∧⇔)((结合律、交换律)q ∧⇔0 (矛盾式).0⇔(零律)由最后一步可知该公式为矛盾式。

(2))())()((q p p q q p ↔↔→∧→)()(q p q p ↔↔↔⇔(等价等值式)由于较高层次等价号两边的公式相同,因而此公式无成假赋值,所以,它为重言式。

1.12 (1) 设(1)中公式为A.)())((r q p r q p A ∧∧→∧∨⇔ )())((r q p r q p A ∧∧∨∧∨⌝⇔)()(r q p r q p A ∧∧∨⌝∨⌝∧⌝⇔ )()()(r q p r p q p A ∧∧∨⌝∧⌝∨⌝∧⌝⇔)())(())((r q p r q q p r r q p A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A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A ∧∧∨⌝∧∧⌝∨∧⌝∧⌝∨⌝∧⌝∧⌝⇔7210m m m m A ∨∨∨⇔于是,公式A 的主析取范式为7210m m m m ∨∨∨易知,A 的主合取范式为6543M M M M ∨∨∨A 的成真赋值为000, 001, 010, 111A 的成假赋值为011,100,101,110(2)设(2)中公式为B)()(p q q p B ∨⌝→→⌝⇔ )()(p q q p ∨⌝→∨⌝⌝⇔ )()(p q q p ∨⌝→∨⇔ )()(p q q p ∨⌝∨∨⌝⇔ p q q p ∨⌝∨⌝∧⌝⇔)())(())(()(q q p q p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 )()()(q p q p q p ∧∨⌝∧∨⌝∧⌝⇔320m m m ∨∨⇔所以,B 的主析取范式为320m m m ∨∨.B 的主合取范式为1M B 的成真赋值为00,10,11. B 的成假赋值为01. 1.14 设p:A 输入;设q:B 输入; 设r:C 输入;由题的条件,容易写出C B A F F F ,,的真值表,见表1.5所示.由真值表分别写出它们的主析范邓范式,而后,将它们都化成与之等值的}{↓中的公式即可.)()()()(r q p r q p r q p r q p F A ∧∧∨⌝∧∧∨∧⌝∧∨⌝∧⌝∧⇔)()()()(r r q p r r q p ∨⌝∧∧∨∨⌝∧⌝∧⇔)()(q p q p ∧∨⌝∧⇔ )(q q p ∨⌝∧⇔ p ⇔)()(r q p r q p F B ∧∧⌝∨⌝∧∧⌝⇔)()(r r q p ∨⌝∧∧⌝⇔ )(q p ∧⌝⇔ )(q p ∧⌝⌝⌝⇔ )(q p ⌝∨⌝⇔q p ⌝↓⇔)(q q p ↓↓⇔. )(r q p F C ∧⌝∧⌝⇔r q p ∧∨⌝⇔)(r q p ∧↓⇔)( ))((r q p ∧↓⌝⌝⇔ ))((r q p ⌝∨↓⌝⌝⇔ r q p ⌝↓↓⌝⇔)()())()((r r q p q p ↓↓↓↓↓⇔1.19 (1)证明 ①r q ∨⌝ 前提引入②r ⌝ 前提引入③q ⌝ ①②析取三段论 ④)(q p ⌝∧⌝ 前提引入 ⑤q p ∨⌝ ④置换⑥p ⌝ ③⑤析取三段论 (2)附加前提证明法:证明 ①r 附加前提引入 ②r p ⌝∨ 前提引入③p ①②析取三段论④)(s q p →→ 前提引入 ⑤s q → ③④假言推理 ⑥q 前提引入 ⑦s ⑤⑥假言推理 (5)归缪法:证明 ①q 结论的否定引入②s r ∨⌝ 前提引入 ③s ⌝ 前提引入④r ⌝ ②③析取三段论 ⑤r q p →∧)( 前提引入 ⑥)(q p ∧⌝ ④⑤拒取式 ⑦q p ⌝∨⌝ ⑥置换⑧p 前提引入⑨q ⌝ ⑦⑧析取三段论 ⑩q q ⌝∧ ①⑨合取 ⑪0 ⑩置换 1.20 设p :他是理科生q :他是文科生 r :他学好数学 前提 r p q r p ⌝→⌝→,,结论q通过对前提和结论的观察,知道推理是正确的,下面用构造证明法给以证明。

离散数学第3章答案

离散数学第3章答案

习题3.11.(1) {0,1,2,3,4,5,6,7,8,9}(2) {aa , ab , ba , bb }(3) {-1,1}(4) {11,13,17,19,23,29}(5) {1,2,3, (79)(6) {2}2.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 不超过200的自然数的集合;{|N 200}x x x ∈∧≤(2) 被5除余1的正整数的集合;+{|I (N 51)}x x y y x y ∈∧∃∈∧=+(3) 函数y =sin x 的值域;{|R 11}y y y ∈∧-≤≤(4) 72的质因子的集合;{|N |72(N 2|)}x x x y y y x y x ∈∧∧∀∈∧≤<→/(5) 不等式031>-x 的解集; {|R 3}x x x ∈∧>(6) 函数2312+-=x x y 的定义域集. {|R 12}x x x x ∈∧≠∧≠3. 用归纳定义法描述下列集合:(1) 允许有前0的十进制无符号整数的集合;① {0,1,2,3,4,5,6,7,8,9}A ⊆② 如果x A ∈,则{0,1,2,3,4,5,6,7,8,9,0,1,2,3,4,5,6,7,8,9}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A ⊆(2) 不允许有前0的十进制无符号整数的集合;① {1,2,3,4,5,6,7,8,9}A ⊆② 如果x A ∈,则{0,1,2,3,4,5,6,7,8,9}x x x x x x x x x x A ⊆(3) 不允许有前0的二进制无符号偶数的集合;① 1A ∈② 如果x A ∈,则{0,1}x x A ⊆(4) 5的正整数倍的集合.① 5A ∈② 如果x A ∈,则5x A +∈4. 判断下列命题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A 是任意集合):(1) ;A ∈∅(2) ;A ⊆∅ (3) };{A A ∈ (4) ;A A ⊆ (5) ;A A ∈ (6) };{A A = (7) }.{∅=∅答:(2),(3),(4)为真,(1),(5),(6),(7)为假。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

1-1,1-2(1) 解:a) 是命题,真值为T。

b) 不是命题。

c) 是命题,真值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d) 不是命题。

e) 是命题,真值为T。

f) 是命题,真值为T。

g) 是命题,真值为F。

h) 不是命题。

i) 不是命题。

(2) 解:原子命题:我爱北京天安门。

A(3) 解:a) (┓P ∧R)→Qb) Q→Rc) ┓Pd) P→┓Q(4) 解:a)设Q:我将去参加舞会。

R:我有时间。

P:天下雨。

Q (R∧┓P):我将去参加舞会当且仅当我有时间和天不下雨。

b)设R:我在看电视。

Q:我在吃苹果。

R∧Q:我在看电视边吃苹果。

c) 设Q:一个数是奇数。

R:一个数不能被2除。

(Q→R)∧(R→Q):一个数是奇数,则它不能被2整除并且一个数不能被2整除,则它是奇数。

(5) 解:a) 设P:王强身体很好。

Q:王强成绩很好。

P∧Qb) 设P:小李看书。

Q:小李听音乐。

P∧Qc) 设P:气候很好。

Q:气候很热。

P∨Qd) 设P: a和b是偶数。

Q:a+b是偶数。

P→Qe) 设P: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Q :四边形ABCD的对边平行。

PQf) 设P:语法错误。

Q:程序错误。

R:停机。

(P∨ Q)→ R(6) 解:a) P:天气炎热。

Q:正在下雨。

P∧Qb) P:天气炎热。

R:湿度较低。

P∧Rc) R:天正在下雨。

S:湿度很高。

R∨Sd) A:刘英上山。

B:李进上山。

A∧Be) M:老王是革新者。

N:小李是革新者。

M∨Nf) L:你看电影。

M:我看电影。

┓L→┓Mg) P:我不看电视。

Q:我不外出。

R:我在睡觉。

P∧Q∧Rh) P:控制台打字机作输入设备。

Q:控制台打字机作输出设备。

P∧Q1-3(1)解:a) 不是合式公式,没有规定运算符次序(若规定运算符次序后亦可作为合式公式)b) 是合式公式c) 不是合式公式(括弧不配对)d) 不是合式公式(R和S之间缺少联结词)e) 是合式公式。

(2)解:a) A是合式公式,(A∨B)是合式公式,(A→(A∨B)) 是合式公式。

离散数学概论习题答案第3章

离散数学概论习题答案第3章

第二部分集合、矩阵、关系和函数集合论是处理集合,函数和关系的数学理论。

集合包括最基本的数学概念,例如集合,元素和成员关系。

在大多数现代数学公式中,集合论提供了一种描述数学对象的语言。

集合可用来表示数及其运算,还可表示和处理非数值计算,如数据间关系的描述等。

集合论,逻辑和一阶逻辑构成了数学公理化的基础。

同时,函数和关系是基于集合的映射,它们是满足某些属性的特殊集合。

接下来,我们将在两个单独的章节中介绍它们。

集和矩阵将在第3章中介绍,而关系和函数将在第4章中介绍。

第三章集合和矩阵3.1 集合3.1.1 集合概念集合没有确定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也简称集。

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集合。

例如,N代表是自然数集合,Z代表是整数集合,R代表是实数集合。

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集合内元素。

若元素a是集合A的一个元素,则表示为a A∈,读作元素a属于集合A;若元素a不是集合A的一个元素,则表示为a A∉,读作a不属于集合A。

集合分为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两种,下面给出定义。

表示集合方法有列举法和描述法两种方式,下面分别介绍。

1. 列举法当集合是有限集合时,可以列出集合的所有元素,用逗号隔开各元素,并用花括号把所有元素括起来。

这种表述方式为列举法。

例如:S1={a, b, c, d, e, f},S2={a, b, b, c, d, e, f},S3={ d, e, a, b, c, f}上述三个集合S1、S2和S3是相同集合,尽管有重复元素。

且集合元素之间没有次序关系。

一个集合可以作为另个集合的元素。

例如,S1={a, b,{ c, d, e, f }}集合S1包含元素a, b和{ c, d, e, f }。

因为{ c, d, e, f }是集合S1中的元素,故可记为:{}∈。

,,,c d e f A以上给出的集合实例都是有限集合。

当集合是无限集合时,无法列出集合的所有元素,可先列出一部分元素,若剩余元素与已给出元素存在一定规律,那剩余元素的一般形式很明显可用省略号表示。

离散数学习题解答(祝清顺版)

离散数学习题解答(祝清顺版)
2
(1) 错误; (2) 正确; (3) 正确; (4) 错误; (5) 错误; (6) 错误; (7) 正确; (8) 正确; (9) 错误; (10) 错误. 10. (1) {d}; (2) {a, c, e}; (3) {a, b, c, e}; (4) {b, d, e}. 11. 各集合的文氏图如图所示(阴影部分).
5
195 = 1 ∙ 154 + 41 154 = 3 ∙ 41 + 31 41 = 1 ∙ 31 +10 31 = 3 ∙ 10 +1 10=10 ∙ 1 +0 所以, gcd(934, 195) = 1. 代回去, 有 gcd(540, 168) = 1 = 31 3 ∙ 10 = 31 3 ∙ (41 1∙31) = 4 ∙ 31 3 ∙ 41 = 4 ∙ (154 3 ∙ 41) 3 ∙ 41 = 4 ∙ 154 15 ∙ 41 = 4 ∙ 154 15 ∙ (1951 ∙ 154) = 19 ∙ 154 15 ∙ 195 = 19 ∙ (934 4 ∙ 195) 15 ∙ 195 = 19 ∙ 934 91 ∙ 195 故 gcd(540, 168) = 19 ∙ 934 91 ∙ 195, 其中 m=19, n = 91. (2) 方法同(1). 计算可得: gcd(369, 25) = 1, gcd(369, 25)= 4 ∙ 369 59 ∙ 25, 其中 m=4, n = 59. (3) 方法同(1). 计算可得: gcd(369, 25) = 33, gcd(369, 25)= 8 ∙ 165 1 ∙ 1287, 其中 n=8, m = 1. (4) 方法同(1). 计算可得: gcd(369, 25) = 2, gcd(369, 25)= 17 ∙ 42 2 ∙ 256, 其中 n=8, m = 1. 32. 由定理 1.3.8, 可得 ab=lcm(a, b)gcd(a, b)=24 ∙ 144. 由已知条件 a+b=120, 根据根与 系数的关系可构造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x2120x+24 ∙ 144=0 解之得, x1=72, x2=48. 由此可得 a=72, b=48 或 a=48, b=72. 33. (1) 运用辗转相除法可得 10920 = 1 ∙ 8316 + 2604 8316 = 3 ∙ 2604 + 504 2604 = 5 ∙ 504 + 84 504 = 6 ∙ 84 +0 所以, gcd(934, 195) = 84. (2) 对于(1)中各式回代过去, 有 gcd(10920, 8316) = 84 = 2604 5 ∙ 504 = 2604 5 ∙ (8316 3 ∙ 2604) = 16 ∙ 2604 5 ∙ 8316 = 16 ∙ (10920 1 ∙ 8316) 5 ∙ 8316 = 16 ∙ 10920 21 ∙ 8316 故 gcd(10920, 8316) = 21 ∙ 8316+16 ∙ 10920, 其中 m = 21, n=16. (3) 由最大公因子与最小公倍数的关系, 有 ab 8316 10920 =1081080. lcm(a, b) gcd(a, b) 84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

1.3.1习题1.1解答1设S = {2,a,{3},4},R ={{a},3,4,1},指出下面的写法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a}∈S,{a}∈R,{a,4,{3}}⊆S,{{a},1,3,4}⊂R,R=S,{a}⊆S,{a}⊆R,φ⊆R,φ⊆{{a}}⊆R⊆E,{φ}⊆S,φ∈R,φ⊆{{3},4}。

解:{a}∈S ,{a}∈R ,{a,4,{3}} ⊆ S ,{{a},1,3,4 } ⊂ R ,R = S ,{a}⊆S ,{a}⊆ R ,φ⊆ R ,φ⊆ {{a}} ⊆ R ⊆ E ,{φ} ⊆ S ,φ∈R ,φ⊆ {{3},4 } 2写出下面集合的幂集合{a,{b}},{1,φ},{X,Y,Z}解:设A={a,{b}},则ρ(A)={ φ,{a},{{b}},{a,{b}}};设B={1,φ},则ρ(B)= { φ,{1},{φ},{1,φ}};设C={X,Y,Z},则ρ(C)= { φ,{X},{Y},{Z},{X,Y },{X,Z },{ Y,Z },{X,Y,Z}};3对任意集合A,B,证明:(1)A⊆B当且仅当ρ(A)⊆ρ(B);(2)ρ(A)⋃ρ(B)⊆ρ(A⋃B);(3)ρ(A)⋂ρ(B)=ρ(A⋂B);(4)ρ(A-B) ⊆(ρ(A)-ρ(B)) ⋃{φ}。

举例说明:ρ(A)∪ρ(B)≠ρ( A∪B)证明:(1)证明:必要性,任取x∈ρ(A),则x⊆A。

由于A⊆B,故x⊆B,从而x∈ρ(B),于是ρ(A)⊆ρ(B)。

充分性,任取x∈A,知{x}⊆A,于是有{x}∈ρ(A)。

由于ρ(A)⊆ρ(B),故{x}∈ρ(B),由此知x∈B,也就是A⊆B。

(2)证明:任取X∈ρ(A)∪ρ(B),则X∈ρ(A)或X∈ρ(B)∴X⊆A或X⊆B∴X⊆(A∪B)∴X∈ρ(A∪B)所以ρ(A)∪ρ(B) ⊆ρ( A∪B)(3)证明:先证ρ(A)∩ρ(B) ⊆ρ( A∩B)任取X∈ρ(A)∩ρ(B),则X∈ρ(A)且X∈ρ(B)∴X⊆A且X⊆B∴X⊆ A∩B∴X∈ρ( A∩B)所以ρ(A)∩ρ(B) ⊆ρ( A∩B)再证ρ( A∩B) ⊆ρ(A)∩ρ(B)任取Y∈ρ(A∩B),则Y⊆ A∩B∴Y⊆A且Y⊆B∴Y∈ρ(A)且Y∈ρ(B)∴Y∈ρ(A)∩ρ(B)所以ρ( A∩B) ⊆ρ(A)∩ρ(B)故ρ(A)∩ρ(B) = ρ( A∩B)得证。

离散数学第5版答案

离散数学第5版答案

⇔ p ∧ (q ∨ ¬q)
(分配律)
⇔ p ∧1
(排中律)
⇔ p.
(同一律)
(2)从右边开始演算 p → (q ∧ r)
⇔ ¬p ∨ (q ∧ r)
(蕴含等值式)
⇔ (¬p ∨ q) ∧ (¬p ∨ r) (分配律)
⇔ ( p → q) ∧ ( p → r). (3)从左边开始演算 ¬( p ↔ q)
001,…,111 题中指派 p, q 为 0, r 为 1,于是就是考查 001 是该公式 p ∧ (q ∧ r)
的成真赋值,还是成假赋值,易知 001 是它的成假赋值。
2° 在公式(2),(3),(4)中均含 4 个命题就项,因而共有 24 = 16 个赋值:
0000,0001,…,1111。现在考查 0011 是它的成假赋值。
⇔0↔q
(矛盾律)
⇔ ( p → q) ∧ (q → 0)
(等价等值式)
⇔ (¬0 ∨ q) ∧ (¬q ∨ 0)
(蕴含等值式)
⇔ (1∨ q) ∧ ¬q
(同一律)
⇔ 1∧ ¬q
(零律)
⇔ ¬q
(同一律)
到最后一步已将公式化得很简单。由此可知,无论 p 取 0 或 1 值,只要 q 取 0 值,原公式取值为 1,即 00 或 10 都为原公式的成真赋值,而 01,11 为成假赋 值,于是公式为非重言式的可满足式。
⇔ ¬¬(( p ∨ q) ∧ ¬( p ∧ q)
⇔ ¬(¬( p ∨ q) ∨ ¬¬( p ∧ q))
⇔ ¬((¬p ∨ ¬q) ∨ ( p ∧ q))
⇔ ¬((¬p ∧ q) ∧ (¬p ∨ q) ∧ (¬q ∨ p) ∧ (¬q ∨ q))
⇔ ¬(1 ∧ p ∨ q) ∧ (¬q ∨ p) ∧1

离散数学第3-5章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第3-5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1、用枚举法写出下列集合。

①英语句子“I am a student”中的英文字母;解:{I,a,m,s,t,u,d,e,n}②大于5小于13的所有偶数;解:{6,,8,10,12}③20的所有因数;解:{1,2,4,5,10,20}④小于20的6的正倍数。

解:{6,12,18}2、用描述法写出下列集合。

①全体奇数;解:S={x|x是奇数}②所有实数集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组成的集合;解:S={x|x是实数集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③二进制数;解:S={x|x是二进制数}④能被5整除的整数集合。

解:S={x|x是能被5整除的整数}3、求下列集合的基数。

①“proper set”中的英文字母;解:S={p,r,o,e,s,t}所以 cardS=|S|=6②{{1,2},{2,1,1},{2,1,2,1}};解: cardS=|S|=3③{x|x=2或x=3或x=4或x=5};解:cardS=|S|=4④{{1,{2,3}}}。

解:cardS=|S|=14、求下列集合的幂集。

①“power set”中的英文字母;解:S={p,o,w,e,r,s,t}(S)是所有S的子集构成的集合,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②{3,6,9};解:℘(S)={Φ ,{3},{6},{9},{3,6},{3,9},{6,9},{3,6,9}} ③小于20的5的正倍数;解:S={5,10,15} ℘(S)={Φ,{5},{10},{15},{5,10},{5,15},{10,15},{5,10,15}} ④{{1,3}}。

解:℘(S)={Φ,{1,3}}5、设Φ=A ,B=a ,求P(A) ,P(P(A)) ,P(P(P(A))) ,P(B) ,P(P(B)) ,P(P(P(B)))。

解:P(A)={Φ};P(P(A))={Φ,{Φ}};P(P(P(A)))={Φ,{Φ},{{Φ}},{Φ,{Φ}}}P(B)={Φ,a };P(P(B))={Φ,{Φ},{a},{Φ,a}};P(P(P(B)))={Φ,{Φ},{{Φ}},{{a}},{{Φ,a}},{Φ,{Φ}},{Φ,{a}},{Φ,{Φ,a}},{{Φ},{a}},{{Φ},{Φ,a}},{{a},{Φ,a}},{Φ,{Φ},{a}},{Φ,{Φ},{Φ,a}},{Φ,{a},{Φ,a}},{{Φ},{a},{Φ,a}},{{Φ,{Φ},{a},{Φ,a}}}.6、如果集合A 和B 分别满足下列条件,能得出A 和B 之间有什么联系? ①A ∪B=A ; ②A ∩B=A ; ③A -B=A ; ④A ∩B=A -B ; ⑤A -B=B -A ; ⑥A B A =⊕。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篇一: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1-1,1-2指出下列哪些语句是命题,那些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指出它的真值。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系的一门必修课。

是命题,真值为T。

b)计算机有空吗?不是命题。

c)明天我去看电影。

是命题,真值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d)请勿随地吐痰。

不是命题。

e)不存在最大的质数。

是命题,真值为T。

f)如果我掌握了英语,法语,那么学习其他欧洲语言就容易多了。

是命题,真值为T。

g)9+5≤12.是命题,真值为F。

h)X=3.不是命题。

i)我们要努力学习。

不是命题。

举例说明原子命题和复合命题。

原子命题:我爱北京天安门。

复合命题:如果不是练健美操,我就出外旅游拉。

设P表示命题“天下雪。

”Q表示“我将去镇上。

”R表示命题“我有时间。

”以符号形式写出下列命题a)如果天不下雪和我有时间,那么我将去镇上。

b)我将去镇上,仅当我有时间时。

c)天不下雪。

d)天下雪,那么我不去镇上。

用汉语写出一些句子,对应下列每一个命题。

a)Q?Q:我将去参加舞会。

R:我有时间。

P:天下雨。

Q?:我将去参加舞会当且仅当我有时间和天不下雨。

→QQ→R ┓PP→┓Qb)R∧QR:我在看电视。

[)Q:我在吃苹果。

R∧Q:我在看电视边吃苹果。

c)∧Q:一个数是奇数。

R:一个数不能被2除。

∧:一个数是奇数,则它不能被2整除并且一个数不能被2整除,则它是奇数。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a)王强身体很好,成绩也很好。

设P:王强身体很好。

Q:王强成绩很好。

P∧Qb)小李一边看书,一边听音乐。

设P:小李看书。

Q:小李听音乐。

P∧Qc)气候很好或很热。

设P:气候很好。

Q:气候很热。

P∨Qd)如果a和b是偶数,则a+b是偶数。

设P:a和b是偶数。

Q:a+b是偶数。

P→Qe)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当且仅当它的对边平行。

设P: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Q:四边形ABCD的对边平行。

P?Qf)停机的原因在于语法错误或程序错误。

离散数学答案_1-5章

离散数学答案_1-5章

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6 设p、q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 0∨(0∧1) ⇔0(2)(p?r)∧(﹁q∨s) ⇔(0?1)∧(1∨1) ⇔0∧1⇔0.(3)(⌝p∧⌝q∧r)?(p∧q∧﹁r) ⇔(1∧1∧1) ? (0∧0∧0)⇔0(4)(⌝r∧s)→(p∧⌝q) ⇔(0∧1)→(1∧0) ⇔0→0⇔1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π是无理数。

并且,如果3是无理数,则2也是无理数。

另外6能被2整除,6才能被4整除。

”答:p: π是无理数 1q: 3是无理数 0r: 2是无理数 1s: 6能被2整除 1t: 6能被4整除 0命题符号化为: p∧(q→r)∧(t→s)的真值为1,所以这一段的论述为真。

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4)(p→q) →(⌝q→⌝p)(5)(p∧r) ↔(⌝p∧⌝q)(6)((p→q) ∧(q→r)) →(p→r)答:(4)p q p→q ⌝q ⌝p ⌝q→⌝p (p→q)→(⌝q→⌝p)0 0 1 1 1 1 10 1 1 0 1 1 11 0 0 1 0 0 11 1 1 0 0 1 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1) ⌝(p∧q→q)(2)(p→(p∨q))∨(p→r)(3)(p∨q)→(p∧r)答:(2)(p→(p∨q))∨(p→r)⇔(⌝p∨(p∨q))∨(⌝p∨r)⇔⌝p∨p∨q∨r⇔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3)P q r p∨q p∧r (p∨q)→(p∧r)0 0 0 0 0 10 0 1 0 0 10 1 0 1 0 00 1 1 1 0 01 0 0 1 0 01 0 1 1 1 11 1 0 1 0 01 1 1 1 1 1所以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4.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2)(p→q)∧(p→r)⇔(p→(q∧r))(4)(p∧⌝q)∨(⌝p∧q)⇔(p∨q) ∧⌝(p∧q)证明(2)(p→q)∧(p→r)⇔ (⌝p∨q)∧(⌝p∨r)⇔⌝p∨(q∧r))⇔p→(q∧r)(4)(p∧⌝q)∨(⌝p∧q)⇔(p∨(⌝p∧q)) ∧(⌝q∨(⌝p∧q)⇔(p∨⌝p)∧(p∨q)∧(⌝q∨⌝p) ∧(⌝q∨q)⇔1∧(p∨q)∧⌝(p∧q)∧1⇔(p∨q)∧⌝(p∧q)5.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1)(⌝p→q)→(⌝q∨p)(2)⌝(p→q)∧q∧r(3)(p∨(q∧r))→(p∨q∨r)解:(1)主析取范式(⌝p→q)→(⌝q∨p)⇔⌝(p∨q)∨(⌝q∨p)⇔(⌝p∧⌝q)∨(⌝q∨p)⇔ (⌝p∧⌝q)∨(⌝q∧p)∨(⌝q∧⌝p)∨(p∧q)∨(p∧⌝q)⇔(⌝p∧⌝q)∨(p∧⌝q)∨(p∧q)⇔320m m m ∨∨⇔∑(0,2,3)主合取范式:(⌝p →q)→(⌝q ∨p)⇔⌝(p ∨q)∨(⌝q ∨p)⇔(⌝p ∧⌝q)∨(⌝q ∨p)⇔(⌝p ∨(⌝q ∨p))∧(⌝q ∨(⌝q ∨p))⇔1∧(p ∨⌝q)⇔(p ∨⌝q) ⇔ M 1⇔∏(1)(2) 主合取范式为:⌝(p →q)∧q ∧r ⇔⌝(⌝p ∨q)∧q ∧r⇔(p ∧⌝q)∧q ∧r ⇔0所以该式为矛盾式.主合取范式为∏(0,1,2,3,4,5,6,7)矛盾式的主析取范式为 0(3)主合取范式为:(p ∨(q ∧r))→(p ∨q ∨r)⇔⌝(p ∨(q ∧r))→(p ∨q ∨r)⇔(⌝p ∧(⌝q ∨⌝r))∨(p ∨q ∨r)⇔(⌝p ∨(p ∨q ∨r))∧((⌝q ∨⌝r))∨(p ∨q ∨r))⇔1∧1⇔1所以该式为永真式.永真式的主合取范式为 1主析取范式为∑(0,1,2,3,4,5,6,7)第三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4. 在自然推理系统P 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2)前提:p →q,⌝(q ∧r),r结论:⌝p(4)前提:q→p,q↔s,s↔t,t∧r结论:p∧q证明:(2)①⌝(q∧r) 前提引入②⌝q∨⌝r ①置换③q→⌝r ②蕴含等值式④r 前提引入⑤⌝q ③④拒取式⑥p→q 前提引入⑦¬p ⑤⑥拒取式证明(4):①t∧r 前提引入②t ①化简律③q↔s 前提引入④s↔t 前提引入⑤q↔t ③④等价三段论⑥(q→t)∧(t→q)? ⑤置换⑦(q→t)⑥化简⑧q ②⑥假言推理⑨q→p 前提引入⑩p ⑧⑨假言推理(11)p∧q ⑧⑩合取15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附加前提法证明下面各推理:(1)前提:p→(q→r),s→p,q结论:s→r证明①s 附加前提引入②s→p 前提引入③p ①②假言推理④p→(q→r) 前提引入⑤q→r ③④假言推理⑥q 前提引入⑦r ⑤⑥假言推理16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归谬法证明下面各推理:(1)前提:p→⌝q,⌝r∨q,r∧⌝s结论:⌝p证明:①p 结论的否定引入②p→﹁q 前提引入③﹁q ①②假言推理④¬r∨q 前提引入⑤¬r ④化简律⑥r∧¬s 前提引入⑦r ⑥化简律⑧r∧﹁r ⑤⑦合取由于最后一步r∧﹁r 是矛盾式,所以推理正确.第四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3.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将下面命题符号化,并分别讨论个体域限制为(a),(b)条件时命题的真值:(1) 对于任意x,均有2=(x+)(x).(2) 存在x,使得x+5=9.其中(a)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b)个体域为实数集合.解:F(x): 2=(x+)(x).G(x): x+5=9.(1)在两个个体域中都解释为)xF∀,在(a)中为假命题,在(b)中为真命题。

离散数学课后答案

离散数学课后答案

离散数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离散数学基础题目1问题:证明集合A和集合B的笛卡尔积的基数等于集合A 和集合B的基数的乘积。

答案:设集合A的基数为|A|,集合B的基数为|B|。

我们要证明集合A和集合B的笛卡尔积的基数等于集合A和集合B的基数的乘积,即|(A x B)| = |A| * |B|。

首先,我们可以将集合A x B表示为{(a, b) | a∈A, b∈B}。

由于A和B是两个集合,集合A x B中的元素可以看作是将A 中每个元素与B中每个元素组成的有序对。

因此,集合A x B 中的元素个数等于A中元素的个数乘以B中元素的个数,即|(A x B)| = |A| * |B|。

题目2问题:对任意两个集合A和B,证明A∩(A∪B) = A。

答案:要证明A∩(A∪B) = A,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集合的交和并的定义。

- 集合的交:集合A∩B表示同时属于集合A和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 集合的并:集合A∪B表示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现在,我们开始证明。

首先,根据集合的并的定义,A∪B 表示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因此,任意属于集合A的元素也一定属于A∪B,即A⊆A∪B。

其次,根据集合的交的定义,A∩(A∪B)表示同时属于集合A和集合A∪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由于A⊆A∪B,所以A中的元素一定属于A∪B,因此A∩(A∪B) = A。

综上所述,对任意两个集合A和B,A∩(A∪B) = A成立。

第二章命题逻辑题目1问题:证明合取命题的真值表达式。

答案:合取命题的真值表达式表示命题P和命题Q同时为真时合取命题为真,否则为假。

假设命题P和命题Q的真值分别为真(T)或假(F),那么合取命题的真值可以通过以下真值表得出:P Q P∧QT T TT F FF T FF F F从上述真值表可以看出,只有P和Q都为真时,合取命题才为真。

如果其中一个或两个命题为假,则合取命题为假。

题目2问题:证明命题的等价关系。

离散数学第三章习题详细答案

离散数学第三章习题详细答案

3.9解:符号化:p:a是奇数. q:a是偶数. r:a能被2整除前提:(p→¬r),(q→r)结论:(q→¬p)证明:确。

方法2(等值演算法)(p→¬r)∧(q→r)→(q→¬p)⇔(¬p∨¬r)∧(¬q∨r) →(¬q∨¬p)⇔(p∧r) ∨(q∧¬r) ∨¬q∨¬p⇔((p∧r) ∨¬p)∨((q∧¬r) ∨¬q)⇔(r∨¬p) ∨(¬r∨¬q)⇔¬p∨(r∨¬r) ∨¬q⇔ 1即证得该式为重言式,则原结论正确。

方法3(主析取范式法)(p→¬r)∧(q→r)→(q→¬p)⇔(¬p∨¬r)∧(¬q∨r) →(¬q∨¬p)⇔(p∧r) ∨(q∧¬r) ∨¬q∨¬p⇔m0+ m1+ m2+ m3+ m4+ m5+ m6+ m7可知该式为重言式,则结论推理正确。

3.10. 解:符号化:p:a是负数. q:b是负数. r:a、b之积为负前提:r→(p∧¬q) ∨(¬p∧q)结论:¬r→(¬p∧¬q)方法1(真值法)证明:不正确。

方法2(主析取范式法)证明:(r→(p∧¬q) ∨(¬p∧q))→(¬r→(¬p∧¬q))⇔¬ (¬r∨(p∧¬q) ∨(¬p∧q))∨(r∨(¬p∧¬q))⇔r∨(¬p∧¬q)⇔m0+m2+m4+m6+m7只含5个极小项,课件原始不是重言式,因此推理不正确3.11.填充下面推理证明中没有写出的推理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习题1.1(2) 简单命题(3),(4),(5)不是命题(6) 复合命题1.5p∧,其中,p:2是偶数,q:2是素数。

(1)qp→,其中,p:天下大雨,q:他乘公共汽车上班(5)qq→,其中,p,q的含义同(5)(6)pq→,其中,p,q的含义同(5)(7)p1.7(1)对(1)采用两种方法判断它是重言式。

真值表法表1.2给出了(1)中公式的真值表,由于真值表的最后一列全为1,所以,(1)为重等值演算法→)p∨∨q(rp∨⇔(蕴含等值式)∨⌝qp∨(r)p∨⌝⇔)((结合律)p∨∨rqp⇔1(排中律)∨rq∨⇔(零律)1由最后一步可知,(1)为重言式。

(3)用等值演算法判(3)为矛盾式(→⌝)p∧qq⌝⇔)((蕴含等值式)⌝q∨qp∧⇔(德·摩根律)⌝∧p∧qq∧⇔(结合律)⌝(q)qp∧0∧⇔p(矛盾律)0⇔(零律)由最后一步可知,(3)为矛盾式。

(10)非重言式的可满足式 1.8(1)从左边开始演算)()(q p q p ⌝∧∨∧)(q q p ⌝∨∧⇔ (分配律) 1∧⇔p (排中律).p ⇔ (同一律)(2)从右边开始演算)(r q p ∧→)(r q p ∧∨⌝⇔ (蕴含等值式) )()(r p q p ∨⌝∧∨⌝⇔ (分配律) ).()(r p q p →∧→⇔ (蕴含等值式)1.9(1)))((p q p →∧⌝ ))((p q p ∨∧⌝⌝⇔(蕴含等值式)p q p ⌝∧∧⇔(德·摩根律) q p p ∧⌝∧⇔)((结合律、交换律)q ∧⇔0(矛盾式).0⇔(零律)由最后一步可知该公式为矛盾式。

(2))())()((q p p q q p ↔↔→∧→)()(q p q p ↔↔↔⇔(等价等值式)由于较高层次等价号两边的公式相同,因而此公式无成假赋值,所以,它为重言式。

1.12 (1) 设(1)中公式为A.)())((r q p r q p A ∧∧→∧∨⇔ )())((r q p r q p A ∧∧∨∧∨⌝⇔)()(r q p r q p A ∧∧∨⌝∨⌝∧⌝⇔ )()()(r q p r p q p A ∧∧∨⌝∧⌝∨⌝∧⌝⇔)())(())((r q p r q q p r r q p A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A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A ∧∧∨⌝∧∧⌝∨∧⌝∧⌝∨⌝∧⌝∧⌝⇔ 7210m m m m A ∨∨∨⇔于是,公式A 的主析取范式为7210m m m m ∨∨∨易知,A 的主合取范式为6543M M M M ∨∨∨A 的成真赋值为000, 001, 010, 111A 的成假赋值为011,100,101,110(2)设(2)中公式为B)()(p q q p B ∨⌝→→⌝⇔ )()(p q q p ∨⌝→∨⌝⌝⇔ )()(p q q p ∨⌝→∨⇔ )()(p q q p ∨⌝∨∨⌝⇔ p q q p ∨⌝∨⌝∧⌝⇔)())(())(()(q q p q p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 )()()(q p q p q p ∧∨⌝∧∨⌝∧⌝⇔ 320m m m ∨∨⇔所以,B 的主析取范式为320m m m ∨∨.B 的主合取范式为1M B 的成真赋值为00,10,11. B 的成假赋值为01. 1.14 设p:A 输入;设q:B 输入; 设r:C 输入;由题的条件,容易写出C B A F F F ,,的真值表,见表1.5所示.由真值表分别写出它们的主析范邓范式,而后,将它们都化成与之等值的}{↓中的公式即可.)()()()(r q p r q p r q p r q p F A ∧∧∨⌝∧∧∨∧⌝∧∨⌝∧⌝∧⇔)()()()(r r q p r r q p ∨⌝∧∧∨∨⌝∧⌝∧⇔)()(q p q p ∧∨⌝∧⇔ )(q q p ∨⌝∧⇔p ⇔)()(r q p r q p F B ∧∧⌝∨⌝∧∧⌝⇔)()(r r q p ∨⌝∧∧⌝⇔ )(q p ∧⌝⇔ )(q p ∧⌝⌝⌝⇔ )(q p ⌝∨⌝⇔ q p ⌝↓⇔)(q q p ↓↓⇔. )(r q p F C ∧⌝∧⌝⇔r q p ∧∨⌝⇔)( r q p ∧↓⇔)( ))((r q p ∧↓⌝⌝⇔ ))((r q p ⌝∨↓⌝⌝⇔ r q p ⌝↓↓⌝⇔)()())()((r r q p q p ↓↓↓↓↓⇔1.19 (1)证明 ①r q ∨⌝ 前提引入②r ⌝ 前提引入③q ⌝ ①②析取三段论 ④)(q p ⌝∧⌝ 前提引入 ⑤q p ∨⌝ ④置换⑥p ⌝ ③⑤析取三段论 (2)附加前提证明法:证明 ①r 附加前提引入 ②r p ⌝∨ 前提引入③p ①②析取三段论④)(s q p →→ 前提引入 ⑤s q → ③④假言推理 ⑥q 前提引入 ⑦s ⑤⑥假言推理 (5)归缪法:证明 ①q 结论的否定引入②s r ∨⌝ 前提引入 ③s ⌝ 前提引入④r ⌝ ②③析取三段论 ⑤r q p →∧)( 前提引入 ⑥)(q p ∧⌝ ④⑤拒取式 ⑦q p ⌝∨⌝ ⑥置换⑧p 前提引入⑨q ⌝ ⑦⑧析取三段论 ⑩q q ⌝∧ ①⑨合取 ⑪0 ⑩置换 1.20 设p :他是理科生q :他是文科生 r :他学好数学 前提 r p q r p ⌝→⌝→,,结论q通过对前提和结论的观察,知道推理是正确的,下面用构造证明法给以证明。

证明 ① r p → 前提引入②r ⌝ 前提引入 ③p ⌝ ①②拒取式 ④p q →⌝ 前提引入⑤q ⌝⌝ ③④拒邓式 ⑥q ⑤置理 补充作业:例 某公司要从赵、钱、孙、李、周五名新毕业 的大学生中选派一些人出国学习. 选派必须满足 以下条件:(1)若赵去,钱也去;(2)李、周两人中至少有一人去;(3)钱、孙两人中有一人去且仅去一人; (4)孙、李两人同去或同不去; (5)若周去,则赵、钱也去.试用主析取范式法分析该公司如何选派他们出国? 解 ① 设p :派赵去,q :派钱去,r :派孙去, s :派李去,u :派周去. 解此类问题的步骤为: ① 将简单命题符号化 ② 写出各复合命题③ 写出由②中复合命题组成的合取式 ④ 求③中所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解 ① 设p :派赵去,q :派钱去,r :派孙去, s :派李去,u :派周去. ② (1) (p →q)(2) (s ∨u)(3) ((q ⌝∧r)∨(⌝q ∧r)) (4) ((r ∧s)∨(⌝r ⌝∧s)) (5) (u →(p ∧q)) ③ (1) ~ (5)构成的合取式为A=(p →q)∧(s ∨u)∧((q ⌝∧r)∨(⌝q ∧r))∧ ((r ∧s)∨(⌝r ⌝∧s))∧(u →(p ∧q)) A 的演算过程如下:A=(p →q)∧(s ∨u)∧((q ⌝∧r)∨(⌝q ∧r))∧ ((r ∧s)∨(⌝r ⌝∧s))∧(u →(p ∧q))A ⇔ (⌝p ∨q)∧((q ⌝∧r)∨(⌝q ∧r))∧(s ∨u)∧(⌝u ∨(p ∧q))∧ ((r ∧s)∨(⌝r ⌝∧s)) (交换律) B1= (⌝p ∨q)∧((q ⌝∧r)∨(⌝q ∧r))⇔ ((⌝p ∧q ⌝∧r)∨(⌝p ⌝∧q ∧r)∨(q ⌝∧r)) (分配律) B2= (s ∨u)∧(⌝u ∨(p ∧q))⇔ ((s ⌝∧u)∨(p ∧q ∧s)∨(p ∧q ∧u)) (分配律) B1∧B2 ⇔ (⌝p ∧q ⌝∧r ∧s ⌝∧u)∨(⌝p ⌝∧q ∧r ∧s ⌝∧u)∨(q ⌝∧r ∧s ⌝∧u)∨(p ∧q ⌝∧r ∧s)∨(p ∧q ⌝∧r ∧u) 再令 B3 = ((r ∧s)∨(⌝r ⌝∧s)) 得 A ⇔ B1∧B2∧B3⇔ (⌝p ⌝∧q ∧r ∧s ⌝∧u)∨(p ∧q ⌝∧r ⌝∧s ∧u) 注意:在以上演算中多次用矛盾律 要求:自己演算一遍④ A ⇔ (⌝p ⌝∧q ∧r ∧s ⌝∧u)∨(p ∧q ⌝∧r ⌝∧s ∧u)结论:由④可知,A 的成真赋值为00110与11001, 因而派孙、李去(赵、钱、周不去)或派赵、钱、 周去(孙、李不去).第2章习题2.1 本题没有给出个体域,因而使用全总个体域.(1) 令x x F :)(是鸟 x x G :)(会飞翔. 命题符号化为))()((x G x F x →∀.(2)令x x F :)(为人.x x G :)(爱吃糖命题符号化为))()((x G x F x →⌝∀或者))()((x G x F x ⌝∧∃(3)令x x F :)(为人. x x G :)(爱看小说. 命题符号化为))()((x G x F x ∧∃.(4) x x F :)(为人. x x G :)(爱看电影. 命题符号化为))()((x G x F x ⌝∧⌝∃.或者))()((x G x F x →∀2.2(2) 在)(),(),(c b a 中均符号化为)(x xG ∃其中02:)(=+x x G ,此命题在(a )中为假命题,在(b)(c)中均为真命题。

2.3 因题目中未给出个体域,因而应采用全总个体域。

(1) 令:x x F :)(是大学生,x x G :)(是文科生,x x H :)(是理科生,命题符号化为)))()(()((x H x G x F x ∨→∀(2)令x x F :)(是人,y y G :)(是花,:),(y x H x 喜欢y ,命题符号化为))),()(()((y x H y G y x F x →∀∧∃(4)令x x F :)(在北京工作,x x G :)(是北京人,命题符号化为)),()((x G x F x →⌝∀或)),()((x G x F x ⌝∧∃(5)令x x F :)(是金属,y y G :)(是液体,x y x H :),(溶解在y 中,命题符号化为))).,()(()((y x H y G y x F x ∧∃→∀2.5 (1)取解释1I 为:个体域R D =(实数集合),x x F :)(为有理数,x x G :)(能表示成分数,在1I 下,))()((x G x F x →∀的含义为“对于任何实数x 而言,若x 为有理数,则x 能表示成分数”,简言之为“有理数都能表示成分数。

”在此蕴含式中,当前件)(x F 为真时,后件)(x G 也为真,不会出现前件为真,后件为假的情况,所以在1I 下,))()((x G x F x →∀为真命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