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古八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西古八景

在黔西最早的志书中,载有《水西八景》诗文。每个景点都流传着一则优美的故事。它是景与文、与史、与人的交会点,其中饱含着古代水西人民的兴衰与成败,强弱与得失,智慧与愚蠢,贤良与丑恶,幸福与辛酸,突出地表明一个地方特有景物中的文化含量,是构成黔西“水西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非怪古人特别重视它,把历代文人赞美八景的诗词,收进志书的“艺术”类,使之世代流传。但流传在民间的口碑资料,志书则未予收载。黔西文人魏绪文先生前后经过多年的深入采访,才把流散在民间的这八景故事搜集齐全,并出版了《黔剧之光》,现在把它抄录出来发表,供读者鉴赏,并借以宣传可爱的家乡——杜鹃花都黔西。

水西八景故事之一印山浮玉

黔西城东郊田坝中有一土丘,原名“大印盒山”。《黔记》载:“黔西州东印山,明僧月溪至此胜赏”。清康熙《贵州通志》赞为“印山毓秀”。乾隆《黔西州志》誉称“印山浮玉”。实为水西八景之首。

相传很久以前,有年端阳节前涨大水,整个大坝一片汪洋,唯大印盒山浮出水面,上立一位手执朱笔的黑脸大汉,四周波涛翻滚,他却岿然不动。大水过后,大汉在印山上建一茅亭,四面修池养鱼,栽花种树,邀乡人子弟讲学读经。他常对学生们说:“欲救万民于水火,唯书中有道;要使百姓生财发富,唯书中取宝。”不知何时,大汉悄然离去。人们以为那大汉是“魁星下凡”,便修建魁阁以资纪念,并让人读书、游览。由于绿树成荫,花香鸟语,水阁相辉,便形成黔西东郊的美景,四季游人不断,读书之声不绝。

清康熙初年,明朝遗臣匡国公皮熊至此,曾作有《题水西印山浮玉》一诗,描述当时的情景:

绿水托白玉,环屯柳成荫。荷池绕亭阁,花下鱼自宁。

朝吟随雾散。夜火留书生。水西多奇景,印山甲头名。

康熙五年,黔西府第一任知府王命来,所作《题水西八景》诗中,亦有《印山浮玉》:

晓日晴开坝色苍,花封星渚有余芳。

剖符兆起千峰叠,绾绶辉分月一床。

何必锡予真是斗,遥知清润逼如璜。

炎荒遗垒堪今古,得辟新猷与共勷。

乾隆朝兵部尚书,里人李世杰,不但为重修魁阁写序,而且还作有颂《魁阁》诗一首:

頖壁金光映上头,千秋黉序振黔州。

叁天彩笔题云宇,拔地金鳌注锦流。

胜事有缘欣我与,遗编无恙说先畴。

他日共庆名标阁,多少耆英姓氏留。

魁阁由于年久失修,早有部分倒塌,“文革”中被彻底摧毁,木料被几个局级单位分而用之,基地亦被占作他用。黔西县人民政府于1982年(或1983年)下文定为县保文物遗址,并说待今后财力有裕时修复。水西八景故事之二东山夕照

东山,在今黔西城东门外里许处,今县师背后。元代系水西之部郭张(亦称默果坐,果仲,乃彝语之转),是彝族一大部落聚居之地。四周凤竹翠柏成林,满坡刺梨春花秋果,山下八卦井水清凉甘甜,景色十分迷人。东山坝上,常有彝族后生、姑娘们赛马,传出铃声串串,箭射绣球,如梨花落地,热闹非凡。

有年,部落大酋长,水西女土官奢节,对朝廷苛政不满,并反对出兵侵略他国,因而起兵反元,双方在这里大战多日。后奢节兵败,要撤退出郭张,临走时正当夕阳西下,她站立东山之顶,大叫三声:“我一定要杀回来!”喊声震天动地,山山响应。说来也很神奇,奢节率兵走后,四面山峰被夜幕笼罩,唯独东山顶上夕阳余晖放射出万道金光,久久不灭。

不久,奢节中计被擒,誓死不屈,英勇就义。元将刘国杰命令把她抛尸荒山,不许收埋。水西兵民偷走她的尸体,按彝家风俗火化,把骨灰撒在松山,将衣冠葬于东山附近的狮山脚下(今水西公园内),好让她经常看见东山顶上的夕阳余晖。

后来定为水西八景之一的“东山夕照”,就出于这个典故。据《黔西州志》载:“东山,峰峦苍翠,每夕阳相映,则紫绿万状”。清康熙朝黔西府第一任知府王命来,总兵李如碧,在东山下修建开元诗。雍正黔

西知州陈德荣,在观音阁前修观文塔。乾隆朝兵部尚书李世杰配修十伯山房、文峰塔、狮山书院、开元寺石屏等。风景更加优美,四季游人不断。

康熙年间,黔西知州何缙,作有七律《东山夕照》;

层层山抱近城隈,紫翠偏从夕照开。

茅屋几家围雉堞,梵宫百尺耸楼台。

鸦飞远树聚还散,水绕荒原去复回。

谁挽东风吹瘴疠,烟霞肆映永无猜。

雍正朝贵州学政陈匡士游览黔西州时,曾作《水西杂咏》六首,其中有一首写奢节的:

纵马夷疆踏迷路,九狮怒啸鬼神出。

将军拔出肋上箭,方识罗罗女丈夫。

(原注:元将刘国杰率兵镇压水西,中奢节一箭)

东山历代遭受兵灾,时易景迁,寺庙全毁无存,唯夕照景观依然再现。

水西景故事之三龙潭夜月

离黔西城北约三公里的望城坡下,在去金沙的公路旁边,有一龙潭,那就是龙潭河的发源地,古称水西八景之一的“龙潭夜月”。

传说很早以前,附近有个恶婆,生个儿子是哑巴。恶婆怕儿子长大娶不到媳妇,便用三两银子买村上穷人家的小荆妹做童养媳。小荆妹离家时,她妈妈没有什么打发她,只有将自己出嫁时娘家陪嫁的一面镜子,送给她照面梳头,并作个纪念。

小荆妹长大后不愿和哑巴成亲,一天要挨恶婆数次打骂,被打得遍体鳞伤,逃又逃不脱,逼得她自寻短见。一天,她到龙潭边去洗脸梳头,大叫几声“妈妈!”就拿着镜子跳进了龙潭。

后来,龙潭里头天天夜里都出现个月亮影子,但凡月黑头之夜,潭里的月影越更明显。这事一传开,常有人于夜间跑去观看,使这一奇观远近闻名,被定为水西八景之一的龙潭夜月。

清康熙朝黔西州学政钱霖,编撰《黔西古迹考》时,作了《龙潭夜月》律诗一首:

桃花千尺影团团,神物潭深蛰不难。

碧水一泓天籁寂,珠光万丈月明寒。

气凌北斗风雷闷,派衍西畴灌溉宽。

常挟三山公子意,向谁乞取钓鳌竿。

后世文人作诗更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了。直到民国初年,还可看见龙潭里的月影。后有祸黔滇军到此炸鱼,龙潭里的月影再不出现了。

水西八景故事之四西桥断雪

西桥,在黔西城西27公里处的西溪河上。此桥早年被洪水冲垮,现只剩两边桥基。上游约二公里,有西溪公路大桥;下游约十多公里,是水西土目建的大渡桥。

相传,元代水西女士官奢节,因不满元廷出兵祸境,便举兵反抗。后被元军打败撤兵西上时,被元军围困于西溪河谷,前临大河,无船摆渡;后有追兵,截断退路。突然,天降鹅毛大雪,冰冻封山,寒风刺骨。元军认为不消大动干戈,冻也要把水西兵冻死。

次日天明,元军以为水西兵全冻僵了,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一网打尽。殊不知,这段河谷无半点雪花,温暖如春,奢节率水西兵早已砍树搭桥过河远去了。元军探知,认为是天意,就不再追赶奢节了。奢节死后,他儿子阿糯继承她的职务。阿糯为纪念先母获天救脱脸,在此修座石桥,取名断雪桥。每年冬天,大雪纷飞,遍山铺白,唯独桥上无半点雪花,因而形成奇景,被定为水西八景之一的“西桥断雪”。

清康熙年间,黔西知州何缙,曾作有七律《西桥断雪》:

茅屋烟湿几人家,远几溪桥压水涯。

界破一方开宿雾,吹残六出不飞花。

乍飘柳岸无留絮,间点芦湾有钓槎。

应是东皇催霁景,肯教幻影簇空华。

水西八景故事之五源水三涨

源水,乃流经黔西城的回龙河之发源地,古名舍底海,近代名蔡家龙潭。沿河两岸一片大田,绿水汪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