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第四章2015版[1]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二节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二节
请您谈谈对此事的看法。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 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秀的青年去申请一个大公司的经理职 位 • 他通过了第一级的面试,董事长做最后的面试, 做最后的决定。 • 董事长从该青年的履历上发现,该青年成绩一贯 优秀,从中学到研究生从来没有间断过。 • 董事长:「你在学校里拿到奖学金吗?」 • 青年:「没有。」 • 董事长:「是你的父亲为您付学费吗?」 • 青年:「我父亲在我一岁时就去世了,是我的母 亲给我付的学费。」
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一 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 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 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调整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 关系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 活动的总和。
A、神启论(客观唯心主义)
: 认为道德来自于神灵的启 示和超自然力量的规定
西汉董仲舒提出: “王道之三纲可 求于天”,“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从这一观点出发,他 把封建道德纲常神圣化、宗教化,认 为触犯封建道德就是违反天意。
从泰坦尼克号看“他们”的生存标准
• 据了解,有4名头等舱的男乘客因为偷偷穿 上女人的衣服,才终于等上了救生艇而逃 脱,虽然这些人求生的行为并无罪过,但 是他们仍然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 美国一对死里逃生的贵族夫妇,在船难发 生一年之内决定离婚,因为美国上流社会 传言丈夫是厚颜无耻才拣回了一条命,太 太因为受不了这些谣言所以决定离婚。
摩西十诫:在西方伦理史上被称为“黄金定律 ”,奠定了基督教道德的基础。
1、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 2、不可亵渎上帝之名; 3、谨守圣安息日; 4、孝敬父母; 5、不可杀人; 6、不可奸淫; 7、不可偷盗; 8、不可作伪证陷害他人: 9、不可贪恋别人的配偶; 10、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计划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计划表
多媒体
11.23-11.27
13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第一节、第二节)
4
多媒体
讲授
11.30-12.4
14
(第三节、第四节)
多媒体
12.7-12.11
15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第一节、第二节)
4
多媒体
讲授
实践教学“观看法律案例”
(2学时)
12.14-12.18
16
(第三节)
多媒体
讲授
9.14-9.18
4
(第三节)
多媒体
9.21-9.25
5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第一节、第二节)
4
多媒体
讲授
课后作业:观看大阅兵的观后感
实践教学“观看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2学时)
9.28-10.9
6
(第三节)
多媒体
10.12-10.16
7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第二节)
授课日期
授课顺序
每课简要内容
课时数
教具
教学方式
作业
备注
8.24-8.28
1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节、第二节)
6
多媒体
讲授
实践教学:本学期与团委合作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2学分)
8.31-9.4
2
(第三节、第四节)
多媒体
9.7-9.11
3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第二节)
4
多媒体
4
多媒体
讲授
10.19-10.23
8(第Biblioteka 节)多媒体10.26-10.30

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有本质的区别,在于人的实践活动并非出自本能,而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 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满足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
在最初的人类社会中,由于环境的恶劣和个体能力的限制,决定了他们不得不 结成群体,与大自然抗争。群体的劳动生活必然彼此交往,结成一
定的社会关系。
劳动开展导致的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开展,同时实践领域的扩大和实践活动的 复杂化,产生了每个人的个人利益和与之相交往的人们的共同
〔3〕把道德看成是一成不变的
情感要素和心理体验,把道德神秘化。〔天赋论、情感欲望论〕通过历史的开 展,我们知道道德的内容在不断变化。
2、科学的道德起源
什么是科学的道德起源论呢?道德是人的道德,寻找道德的起源必然要关注人 自身,关注人类历史开展。马克思的道德起源说就是一种这样的。
(1)客观条件: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起源的客观条件
〔1〕“神启论〞,有的书也把它叫做“天道论〞,核心观点是道德来自于神 灵的启示和超自然力量的规定。是神或 “上天〞通过启示、征兆指
示圣人或君主制定出来的,是神意或天意的产物。这是宗教唯心主义和客观唯 心主义。比方,我国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
天〞。?旧约?中的摩西十诫,被称为“黄金定律〞,奠定了基督教道德的根底。
不妨假设一下,如果我们生活的世界道德冷淡,我们的世界会变成怎样?假设我们生活的世界每个人都讲道德,那么我们的世界又会变 得怎样?——道德教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道德还让我们变成好人。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生活世界中道德是如此重要而广泛。那么什么是道德?人为什么要有道德?道德的开展有没有规律?人应该遵 循怎样的道德?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将从第四章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4〕“动物本能论〞,认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本能。以达尔文为 代表的进化论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群居性动物的社会性本能。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2015版《思修》教材)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2015版《思修》教材)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大学时期是个体道德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对同学们一生影响很大。

加强道德修养,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做一个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人,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大学生要认真学习道德理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准确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培养正确的道德判断力。

增强道德责任感,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努力锤炼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及历史发展,有助于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节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

应该看到,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道德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特别是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道德逐渐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式。

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一方面,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相应的道德体系的性质,它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或多或少地会打上阶级的烙印。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PPT 65页)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PPT 65页)

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追求理想人格需要“明智”。
明辨是非
好的品德需要明智好学来扶助。
方法与境界
知人、自知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 中庸 》
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l 中华传统美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
的两重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了积 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 则表现出了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
4.动物本能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本能。
以达尔文为代表的进化论伦 理学认为,合群性本能—— 区别于生物本能,是指动物 之间同种或在一起生活的异 种群有一种互助的精神。道 德起源就起源于动物的这种 社会性本能。道德不是人所 独有的,一切群居性动物都 有道德感。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 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 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 一身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 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 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 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把其 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 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它四只 猴子海K了一顿。
3.情感欲望论 :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情感
之中或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之中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人是有感觉的动物,人的 本性就是趋乐避苦,就是自利、自爱,也就是追求个人的 利益和幸福,这是一切道德的根源。
卢梭认为道德源于人心中的社会情感和利他之心,源 于对公共利益的追求。
英国思想家亚当·斯密、大卫·休谟认为道德起源于人 所固有的推己及人的同情心。

2015版思修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2015版思修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
第三节 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三、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 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浴血奋斗,不仅取得 了革命和建设的辉煌成就,而且还逐步形成了优良的中 国革命道德传统,这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 精神财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继 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 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优道德传统,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 德传统在新时期的继和发展。中国革命道德传统萌芽于 1919 年, 中国的“五四运动”的后期,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蓬蓬勃 勃的伟大的工人运动,经过北伐战争、井冈山时期的革命斗争、抗 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 主义建设的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追求真理、热爱人民、勇往 直前和忠于职守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最优秀的道 德财富,是当代中国道德精神的最高体现。在过去的革命斗争和困 难环境中,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我们有这种精神。在今天,大力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对我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25
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明智
追求精 神境界
“是非之 “明智好 学” 心,智也”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 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起源的理论
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
社会关系的形成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科学的道德起源论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
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主要依 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 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1、非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观 • • • • 神启论:道德起源于神的意旨或上帝的启示 心性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 庸俗进化论:道德起源于动物本能的演化. 不可知论:道德起源是不可知的
说:“当我把镜头对准这一切时,我 心里在说‘上帝啊!’可我必须先工 作。如果我不能照常工作的话,我就 不该来这里。”正是因为无法忍受外 界公众与自己内心的道德困惑和越来 越大的精神压力,凯文·卡特在获得 大奖后即走上不归之路。
凯文·卡特之死是记者追求“好的”新闻、“精彩 的”的镜头,与社会公德之间尖锐冲突的结果。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认识 功能 规范 功能
调 节 功 能
道德的 主要功能 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
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影响 经济基 础
会产生道德。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都统一于人的生产实践。

思修法2015新版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思修法2015新版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把“道”和“德”合成一个概 念始于先秦时期的思想家管仲, 他说,道德定于上,则百姓化于 下。同时代的思想家庄子、荀子 在他们的著作中,也多处使用道 德一词。他们对“道德”赋予了 确定的含义.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¹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 式。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 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 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 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讨论:
既然经济决定道德,为什么延安时 期经济落后,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高; 今天经济发展了,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 下降了?
提示
与延安时代比,今天的道德水平真的降低了吗? -------注意道德现象与道德本质的差异
——爱因斯坦
案例:缺什么的选什么
有一个故事说,阿凡提问国王,在金钱和正义 面前会选择什么,国王说选择正义,阿凡提则说 自己会选择金钱。国王疑惑阿凡提怎么也会这样 不仁不义,阿凡提说,缺什么的选什么。
在道德与金钱面前, 你会选什么?
二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案例】郑州12.5银行抢劫案告破
道德的主要功能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猴子与香蕉的故事
[趣谈]道德的起源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 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 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 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 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后 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 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 免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 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 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它四只猴子海K 了一顿。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响; ➢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 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 6、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发生发展过程 迄今为止,人类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原始社 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 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有 一部分先进分子,还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 道”最初指一般事物的变化规律,后引申为人们必 须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和准则;“德”最初是指内心有所 得,后引申为遵循的原则。
"道德”,就是指把人类的行为规范内得于心,外施 于行。《荀子·劝学篇》指出:“故学至严礼而至矣,夫是 谓道德之极。”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 会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个人内心 信念和价值观念来维持的,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评价人 们的行为,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 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一)道德的起源
客观条件:社会关系的形成;
只有形成人与人、 人与社会之间的 相互关系,才会 产生道德;
主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 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的 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 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 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解 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 道德才得以产生。
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 件统一于生产实践。 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生 产关系,并产生需要 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 利益关系,创造人们 的道德需要,提供道 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也形成道德产生所需 要的主客体统一的重 要条件。

思想道德修养第四章题库

思想道德修养第四章题库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道德的叙述错误的是()A、语言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B、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C、人类最初的道德是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的D、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答案:A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下列关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为了个人利益可以牺牲集体利益B、促进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的实现C、集体主义是对个人的压制和个性的束缚D、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不会发生矛盾答案:B3、下列属于中国革命道德主要内容的是()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崇尚和谐,爱好和平C、谦敬礼让,恪守诚信D、廉洁自律,宽厚待人答案:A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的是()A、“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B、“人非尧舜,谁能尽善”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答案:B5、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A、认识功能B、调节功能C、导向功能D、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律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答案:D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这反映了中华传统美德基本精神中的()A、推崇“仁爱”原则,迫求人际和谐B、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C、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格守诚信D、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答案:D7、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其中不属于道德的主要功能的是()A、认识功能B、规范功能C、调节功能D、激励功能答案:D8、我国古代先贤主张“吾日三省吾身”,强调“察色修身”和“以身戴行”,这些话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精神中()A、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B、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C、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D、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答案:A9、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是()A、认识功能B、调节功能C、规范功能D、激励功能答案:B10、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指导人们行为准则的主导性原则是()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为人民服务D、社会主义荣辱观答案:B11、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是()A、道德评价B、社会舆论C、传统习惯D、内心信念答案:A12、关于道德发展的论述错误的是()A、道德进步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B、道德发展总是向前的、进步的,不会倒退C、人类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D、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越来越丰富答案:B13、早在1939年毛泽东就提出,是否()是区别革命道德和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根本分界线。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15版试题库及答案)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15版试题库及答案)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一.单项选择题:1.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 )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A. 社会生产力B. 社会生产关系C. 社会生产方式D.社会意识形态2.应当坚持用( )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A. 马克思主义B.毛泽东思想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在儒家经典著作《大学》开篇明义的“八条目”中,( )是其中的核心。

A. 修身B. 齐家C. 治国D. 平天下4.儒家伦理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把( )作为自己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

A. 仁B.义C.礼 D. 信5.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A. 爱国守法B.诚实守信C.爱岗敬业D.勤俭自强6. 我们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 A.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B.只有集体利益,没有个人利益C.先集体后个人,先他人后自己D.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7.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所包含和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 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 B.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D.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8. ( )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A. 社会关系B.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C. 生产实践D.风俗习惯9.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 )A.风俗习惯B. 生产实践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D. 社会关系10.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问题上,只承认其一般性、普遍性而否定其个别性和特殊性,把传统的东西与现代的事物完全等同的观点,属于( )A.拿来主义B.复古论 C. 历史虚无主义D.全盘西化论11.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 )的问题。

A.“为什么人服务”B.“如何实现社会稳定”C.“用什么宣传道德风尚”D.“如何促进生产力发展”12.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 )A. 无私奉献、一心为公B.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C. 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D. 假公济私,以权谋私13.道德的主要功能是()A.导向功能B.沟通功能C.辩护功能D.认识与调节功能14. 人类道德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劳动B.社会关系C.人类的自我意识D.生活环境15.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是指以()传统道德为主要内容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2015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2015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与代码课程名称(中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编号:03069111(英文):Fundamentals laws and Ideology and Morality culture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考核方式:考查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二、学时学分课程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第一学期三、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曹延汹四、教材和补充教材信息1.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版),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参考书目:[1]刘宏伟、廉清主编,《思想道德修养教学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五、课程目标本门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1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

3.做忠诚的爱国者。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6. 了解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7.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8.培养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具体课程目标使大学生树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信为重点和以“五爱”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观。

提高大学生对“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要性的认识。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逐步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法学的基础观点。

了解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内容,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六、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七、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内容完全依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基本要求进行教学。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同时配合以课堂讨论、道德微电影、多媒体教学、观看影音资料、校外参观考察、节目表演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多种实践教学环节。

八、考核方式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平时考核、期末成绩等组合而成。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功能
认识功能: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 效与能力。 规范功能: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 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 品德的养成。 调节功能: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 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最重要)
道德是人类社会合作的产物,是在合 作过程中产生的不成文的行为规范。 道德是判断一个人行为正当与否的判 断标准。
(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 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 系,因此,道德具有阶级属性。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第二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 人们的道德修养是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 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 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 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 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 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 总结、提炼和概括。
人类道德的发展 1、原始社会的道德 • 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 • 热爱劳动,团结互助,平等民主,勇敢刚 毅。 • 氏族复仇、血缘群婚、食人之风 2、奴隶社会的道德 • 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生依附。 • 轻视劳动和劳动人民,轻视妇女。 • 强调对奴隶主国家的绝对忠诚。 • 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
天赋论的儒家性善、恶论
孔子
孟子
荀子
儒家八德: 忠孝仁爱礼义廉耻
道家一派——自然之道
老子
庄子
最伟大的不可知论者休谟的道德不可知论

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理想的倡议书的提纲

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理想的倡议书的提纲

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理想的倡议书的提纲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理想的倡议书的提纲篇一:2015思修提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自主学习题目(依据2015年修订版新教材)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2+3)一、名词解释(基本概念)1、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

2、法律素质法律素质是指人们掌握和运用法律的素养和能力。

二、问答题(基本问题)1、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学习新理念?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新理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守法,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3、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自身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2+3)一、名词解释(基本概念)1、理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二、问答题(基本问题)1、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重要意义?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2、如何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二者存在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幻想未来;二者又是统一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不能用理想否认现实,也不能用现实否认理想辩证看待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来自: 博文学习网: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理想的倡议书的提纲)性;理想的实现不是一帆风顺,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练习题参考答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一、单选题1、B2、A3、D4、B5、A6、C7、D8、D9、A 10、B二、多选题1、ABCDE2、BCDE3、ABCDE4、ABC5、ABC6、ABCDE7、ABCD8、CD9、ABCDE 10、AB三、辨析题1、此观点不正确。

(1)知识的作用有正负之分,关键要看掌握知识为谁所用。

知识既可以成为完善自身、服务社会的手段,又可以成为谋取私利、欺世盗名、甚至违法犯罪的工具。

(2)“德”统帅“才”,起主导作用。

大学生应当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在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自身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道德人格的培养。

这样,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造福社会与人民。

2、此观点不正确。

(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它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目的和方向。

(2)思想道德素质反映着人的阶级利益及其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法律素质对保证人们合法地实施行为,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均具有重要意义。

(3)所以这门课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不是没用而是极为有用,不但要学而且要学好。

四、简答题1、参见课本P9-102、参见课本P11五、案例分析题案例点评:的确,修养对于年轻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做事先做人,这是很古老的一句话,却永不过时!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其事业的基础所在,没有修养的人是处处不受欢迎的。

我们在事业开始之前一定要学会做人,因为良好人际关系将直接影响我们的前途与命运。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单选题1、C2、B3、D4、C5、A6、C7、A8、A9、B 10、C二、多选题1、ABCDE2、ACE3、ABCDE4、ABC5、ACD6、ACDE7、ABCE8、ABCDE9、ABCD 10、ABDE三、辨析题1、此观点不正确。

其实信仰也是一种信念,只不过它是最高层次的信念,是信念的一种最集中的表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选择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选择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选择题考点绪论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又要发挥道德的教化和引领作用。

①要通过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将社会主义道德理念融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中,使法律成为饱含道德价值的良法;②要通过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使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在实践中得到弘扬和遵循,并成为衡量执法、司法合理性的重要标准;③要通过全民守法,使社会主义道德成为公民内心的信仰,充分发挥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④要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坚持以道德滋养法律,以道德丰富法律,以道德支撑法律,以道德精神和价值促进并引领全社会信仰法律。

3、法律和道德(补充):①道德和法律都是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决定,他们之间可以相互作用;②道德出现较法律早;③道德的作用范围比法律大,故而道德是法律的补充;④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是柔性约束;⑤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⑥法律是国家力量,道德是社会力量;⑦在法律和道德重合的领域,道德和法律并不冲突,但法律具有优先适用性。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1、①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从性质上划分,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从时序上划分,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从主体上划分,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从内容上划分,有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②理想带有时代的烙印,理想不仅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③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④理想具有现实性和预见性;2、①信念具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

高层次的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②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
4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第四章2015版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 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在同一社会形态中,不 同的阶级或人群也呈现不同的道德。
l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 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l 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 重要尺度。
4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第四章2015版
1996年,瑞士伯尔尼市政府为了方便市民,在大街上投 放了800辆自行车。这些自行车没有上锁,任何人都可以骑, 骑到目的地就地摆放。一年以后,市政府重新清点自行车, 发现八百辆自行车一辆不少,有的还被翻修一新。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问题讨论】:可否从上面的例子说明伯尔尼市民 的道德素质比广州市民的道德素质要高?伯尔尼市 民与广州市民道德行为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4)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
(5)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 工具。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8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来自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案例】广州与伯尔尼的道德对比
1997年,广州一家公司进行公益活动,在全市的交通岗 亭投放了3万把雨伞,供市民在遭遇大雨时无偿使用。条件只 有一个:市民用完之后将雨伞在方便的时候交还给市内的任 何一个岗亭。一个月以后,这家公司重新清点雨伞,发现全 市岗亭回收的雨伞仅有6把。
【案例】长江大学生救人事件中的“挟尸要价”
3)道德的调节功能
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 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 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 和能力。这是道德调节最主要的 形式。
二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4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 道德实践第四章 2015版
(1)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 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 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 舒的《春秋繁露》一书。
4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第四章2015版
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道德原则。 自由、平等、博爱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惟利是图是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4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第四章2 版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 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 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 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私有制被推翻,公有制建立,道德观也必然发生变化。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人类最重要的努力莫 过于在我们的行动中力求 维护道德准则,我们的内 心平衡甚至我们的生存本 身全部有赖于此。只有按 道德行事,才能赋予生活 以美和尊严。
——爱因斯坦
案例:缺什么选什么
有一个故事说,阿凡提问国王,在金钱和正 义面前会选择什么,国王说选择正义,阿凡提则 说自己会选择金钱。国王疑惑阿凡提怎么也会这 样不仁不义,阿凡提说,缺什么的选什么。
在道德与金钱面前, 你会选什么?
二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案例】郑州12.5银行抢劫案告破
4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第四章2015版
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 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律完善的一种重要 精神力量。
道德的功能主要有: 认识功能 规范功能 调节功能
二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4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第四章2015版
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规范。 道德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是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重要特征。
4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第四章2015版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 为妻纲”。
“穷男合伙娶妻”教授应该羞耻:教授难道是从原始社会回来的吗?

道德的历史发展
道德发展的规律
1.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人类生产方 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
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猴子与香蕉的故事
4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第四章2015版
道德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 史过程。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起源的理论
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 社会关系的形成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如:私有制的出现,带来了道德观的变化;
奴隶社会,奴隶主对奴隶的任何奴役、买卖、虐待以至随意 杀害都被视为合乎道德的行为,而奴隶的任何反抗言行则都被看 作是大逆不道;
在封建社会中,维护地主阶级的专制制度和宗法等级制度是 封建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原则;
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也是资产阶级的基本原则。
道德的主要功能
1)认识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 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是人们认识和反映社会现实状况以及人与 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
二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2)道德的规范功能
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 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 成。
道德原则: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 道德规范:热爱劳动、团结互助、平等民主 ,勇敢刚毅。 道德缺陷:氏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人之风
4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第四章2015版
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生依附。 鄙视劳动和劳动者 强调对奴隶主国家的绝对忠诚。 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1
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让我敬 畏,一个是我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另一个就是心中永恒的道德法则。
——康德墓碑铭文
4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第四章2015版
4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第四章2015版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是
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