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三块七步”阅读法
浅谈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浅谈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散文阅读是我们在学习中常遇到的阅读形式,但是阅读散文也并不简单。
如何才能读好散文?下面就为大家分享几种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一、分析散文的结构散文的结构可以分为三部分:开头、中间和结尾。
要加深对散文的理解,就要分析这些部分,确定散文的核心和重点。
1.开头:这部分主要介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目的,表达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因此,读者需要认真阅读,了解作者的意图和主题,为后续的阅读做好心理准备。
2.中间:中间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包括诸如事实、细节、主旨等。
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读者要认真理解和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
3.结尾:结尾部分是文章总结和对主题的再次陈述。
这部分的目的是强调文章的主旨和目的,让读者对整个文章的主要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意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
二、注重散文的情感体验散文的主旨不仅在于它阐述的事实和思想,更重要的是它所表达的感受和情感。
因此,读者在阅读散文时,需要注重感受上的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把自己代入文章中,试图从作者的角度来体验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更真实地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
三、把握散文的语言风格散文的语言风格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反映出作者的写作技巧和独特风格,如果读者能够把握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和内涵。
在阅读散文时,读者可以结合作者的写作风格,发现其中隐含的思维和情感。
例如,一些作者会使用夸张或者反语等技巧强化文章表述的矛盾、冲突和情感。
这时,读者需要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并且全面考虑文章中的各种语言技巧。
这需要对散文作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读者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这些问题。
四、多读多练多思考阅读散文的能力是一种需要不断练习和提高的能力,需要通过多读多练和多思考来提升。
小学生语文三段七步阅读学习教学法
小学生语文三段七步阅读教课法从教这些年来,听过许多专家的讲座,也听过许多名师的现场课,聪明干练充满激情的窦桂梅老师,文质彬彬充满诗情的王崧舟老师,沉着干练充满睿智的于永正老师,以及朴素中吐芳华的韩兴娥老师,都让我心动。
每次听完他们的课,心中总有无穷的激动,总想把自己的讲堂也变为这样,总想将自己也修炼成这样的能手。
此刻我们潍坊市也在搞主题学习研究,各学校都形成了自己的主题单元教课模式,这是一种能够在课内达成大批阅读的教课模式。
听了这么多,看了这么多,我感觉每一种教课模式都很好,我既神往大师那种细细推测,感情谢荡,充满语文味的讲堂,也神往那种两课时就能达成一个单元教课的高效讲堂,也吃惊于韩兴娥老师那种课内海量阅读,让孩子踏上成长快车道的教课模式。
那么我究竟该何去何从,效仿哪一种模式呢?激动之余,我仍是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吧。
盲目地学哪一种模式都不行取,仍是应当联合自己的特色,考虑学生状况,依据教材选择适合的教课模式才是对的。
回首自己多年来的教课,向来是在学习中不停地改良自己的教课方法,我感觉语文教课既要提升效率,又不可以将语文味所有扼杀。
假如每篇课文都看作精读课文,象从前同样每篇课文用3课时才能达成的话,这只好在规定的学时内达成课本的教课。
而这已经不可以适应现代语文教课的需要,有些环节是完整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达成的,没必需老师再细细地满堂讲满堂问。
而假如每个单元都进行单元主题学习阅读的教课模式,这也不行取。
其实不是每个单元都适合单元主课学习阅读,特别是象苏教版的语文书,有些单元的主题其实不是很显然。
因此,我想能不可以有一种教课模式既不失细细推测的语文味,又能做到高效讲堂,增添课内阅读量呢?想一想这几年的试试,我依据叶圣陶先生的“三段式”以及魏书生老师的“三段六步教课法”,联合我们小学教课讲堂实质,总结出一套“三段七步阅读教课法”,这套阅读教课法比较适合中高年级的阅读教课。
目前,新课标踊跃倡议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研究”是适应时代要乞降语文教课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方式。
散文的阅读方法
散文的阅读方法
•相关推荐
散文的阅读方法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者特别青睐以散文为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材料,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散文阅读的一些要领和解题技巧。
其方法为:
1.找“要素”。
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
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
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
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散文阅读结构思路
散文阅读结构思路一、行文思路(一)纵向式1.时间顺序:这种思路主要适用于写人记事散文和文化历史散文,写人记事散文特点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写人记事,文化历史散文特点是追叙史实、联系现实来抒发感慨和思考。
这类散文内部结构一般为相承式。
示例:《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作者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思考“一个消逝山村”的“前世今生”。
(也可参考古代散文《登泰山记》)2.空间顺序:这种思路主要适用写景类散文和场景变换类叙事散文,写景类散文以移步换景、景变情迁为特点,其内部结构关系一般为相并关系。
场景变换类以在场景变换中进行叙事为特点,其内部结构一般是相属式。
示例:《荷塘月色》作者的游踪是出家门—去荷塘—观荷塘—回家门(空间顺序)《故都的秋》作者通过“破院赏秋”“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凉闲人”“秋日红枣”五幅画面来表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
3.逻辑顺序:这种思路主要适用于抒情说理类散文。
作者以情感抒发或哲理思考统率全文,最能体现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逻辑顺序通常从事物事理的不同方面展开,彼此之间没有前后关系,有主次联系、因果联系、递进联系、总分联系,或没有明显的时空联系,都可以看作是逻辑顺序。
示例:《荷塘月色》情感变化:不静——求静——得静——出静《故都的秋》紧紧围绕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展开描写《记念刘和珍君》无论是“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还是“无话可说”,都饱含着鲁迅先生的“悲愤”。
(也可参考古代散文《赤壁赋》)(二)横向式1.总分式:这种思路多适用于情理类散文。
一般结构是开门见山点明主旨(或是感情基调、或是观点态度),然后从不同的维度、层面展开论述或抒情。
示例:《故都的秋》文章开篇将故都的秋与江南的秋进行对比,点明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然后整篇文章是以“清、静、悲凉”为中心层层递进,逐步刻画了故都的清秋景色。
2.对比式:这种思路多适用于抒情类散文。
一般结构是通过时空对比来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感悟。
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1、整体感知(1)辨其类型是叙事、写景,还是咏史;是托物言志,还是自发人生哲理。
①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②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③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④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主旨即在物与理相通处。
(2)看话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
(3)逐段概括内容大意,以辨清段落之间的关系,梳理思路,进而对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框架形成明确的认识。
(4)研究主要表达技巧和重要语句,并获得正确的认识,这祥就可以看作对作品有了整体的理解。
2、注意几种关系。
(1)题目与文章。
文章的题目,都会接或间接地为我们答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仔细地过滤阅读试题中的每个字,包括文章前后所标示的题目与出处。
(2)文章与文段。
要利用对每一文段理解的基础来形成对整个文章的总体把握,又要利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来加强对每一文段的准精深入的解。
(3)文段与中心句。
根据中心句的相关因子作答;根据对中心句的逻辑分析解题;根据中心句的关联判断解题。
(4)中心句与标志词。
利用文段里的中心句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内容,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加快对文章的理解。
如:总之、进一步说、因此、所以、第一、一方面、原因之一、既、又、并且等等。
(5)题面与题眼。
题眼,是题目命制时的着眼点,能反映出命题者在设置这道题时的测试目的。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一一选文写的是什么?善于抓题目。
散文的题目往往有深层含义。
第二遍精读,养成动笔圈画的习惯,随读随把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用铅笔圈画出来。
在精读课文时,要抓关键段落、句子和词语。
要重视开头段、结尾段。
重视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引用句等,尤其注意段首、段尾,画龙点睛的句子。
重视托物言志类哲理性散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散文阅读步骤
江 南 的 冬 景
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 得很么? ③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 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 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 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 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 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④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 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 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 以上的生命。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 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 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 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 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
江 南 的 冬 景
“景致”画出。是什么景致呢,从后文看,地 方——乡村;时间——傍晚。则这种景致可总 结为“乡村晚景”。 ③“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句中还 有一个重点连词“又是”,说明关于“境界”, 前面应还有内容。到上一段中,我们可以找到 与“境界”有关的一些语词,分别画出来,它 们是“感不到岁时的肃杀”,“一种莫名其妙 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以上按文序画出的重点语词有:感不到岁 时的肃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悠闲、乡村晚景(乡村的傍晚景致)。
江 南 的 冬 景
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 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 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 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 出。 ⑤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 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 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 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 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 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 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 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 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 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
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与方法一、读懂每一节,概括每一节的大意,语言要精。
二、明类别:1、纯写人记事的2、纯记事言理的3、写景抒情或言理的4、托物言志的三、找出全文的直接描写对象:人、事、物、景、四、归纳描写对象的特点:写人的:重语言、心理写事的:重起因、经过、结果写景的:重描写性语言状物的:重物的特点五、找出真正的描写对象——即文章的主旨。
(一定要把此类句子画出来,一般的散文都是卒章显志,如果文章是总分式结构,主旨句则在开头。
绝大部分文章都有明显的标志性语句。
实在找不出明显标志的,再用自己的话概括。
)写人的:人物的高贵品质、高尚精神记事的:阐明什么哲理写景的:抒发了什么感情状物的:喻什么人的什么品质,或借物言的什么哲理,或对生活的什么感悟。
六、做题:(一)四道题的设置规律:1、必考一个重点词语或短语的含义2、必考一个句子的含义,主要是四个类型:(1)中心句、(2)含义深刻的句子、(3)带修辞手法的句子、(4)过渡句3、选考文章结构、语言特色或表达技巧中的一个方面。
4、必考对全文的主旨的理解。
(二)答题对策:1、理解词语——带题回准文章,并结合上下文语境.2、理解句子的对策:带题回准文,理清它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能用文中语言回答的,尽量用文中语言回答。
(1)考中心句,一定要答出与中心的关系。
(2)考含义深刻的句子,不仅要写出句子的含义,还要答出对文章中心的作用。
(3)考带修辞手法的句子,要分析用了什么修辞,具体怎样运用这种修辞的,表达了什么含义,有什么表达效果?(注意:如果所给句子是形象性的描写,必须用较概括性的语言去解释;反之,如果所给句子是较概括性语言,则要找文中较具体的语言去解释。
)(4)考过渡句,要答出它是怎么承上启下的,并结合与中心的关系。
3、考文章结构的题型一般为:全文从那几方面写的?或介绍了哪些特点?一定要学会分点回答,全面概括。
考语言特色可从炼字、炼句、修辞、及不同文体的语言特色等方面考虑。
散文阅读三部曲
散文阅读三部曲一、第一读出作品:理解内容,品味语言【要点】理解文章内容可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
【方法】首先从感知形象入手,一篇散文作品总有表达作者情感的载体——某人或某物,因此感知文章就要从分析形象入手,概括文中形象的特征,形象的特征概括出来了,文章内容概括就迎刃而解了。
例:学习《白杨礼赞》,只要抓住华北平原上白杨树的形象进行分析即可。
其次感知关键语段入手,有的散文主要信息集中在某一关键语段,只要把这个语段的内容概括清楚了,整篇文章的内容就尽在其中。
例:《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第一段通过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再次,从感知重点语句入手,一些散文所蕴含的道理往往就集中在某一关键语句上,只要能把该语句的含义分析清楚,文章的主旨自然而然就显现出来了。
例:《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集中概括了文章的哲理。
散文为了能够完美地表情达意,作者会在遣词造句上下一番功夫,选用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词语,尤其是一些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我们只有多留心,多认真品味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
【提示】此外,散文还会使用一些修辞方法,使用率最高的是比喻、拟人、排比等,首先要判断其语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其次根据每一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准确分析,最后分析其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感知文章内容。
二、第二读出作者:分析主旨,把握情感【要点】要探究散文表现的情感。
【方法】首先要熟悉散文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作品风格以及散文创作的时代背景等。
其次我们要抓住散文的文眼,散文思想感情的表达,有的是显性的句子,我们谓之文眼,有的是隐性的句子,实际上也是文眼,需要我们去概括。
文眼往往就是作品中最精彩、最传神、最使人动情、最耐人寻味的语句,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作用。
好的散文总是以眼显神。
阅读时只要抓住这个眼,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
散文“三步阅读法”刍议
的 丰 满 与形 式 上 的 精 美 。 由 于散 文 不 像 小说 那 样 着 意 于人 物形 象 塑 造 与 情 节设 计 ,它 多 是 “ 意到 笔 随 ,消 散 自在” 的 ,因 此 读 者 若 能 在 解 读 中抓 住 其 行 文 线 索 ,就 可能 把 握 住 文 章 的 结构 ;透 过 散 文 “ 散 ” 的 形 表象 ,抓 住 其 传 神 的 精 髓 。 朱 自清 的 散 文 《 塘 ④如 荷 月色》 ,全文以作者欣 赏荷 塘月 色前后 思绪的变 化为 线索 组织 材 料 。作 者 因 “ 里 颇 不 宁 静 ” 才 想 排 遣 ; 心 为排 遣 “ 宁 静 的 心绪 ” 才 “ 不 忽然 想 起 日 日走过 的 荷 塘” ;进 而产 生乘 此 月 夜一 游 荷 塘 的 兴 致 。解 读 全 文 , 我 们 可 以循 着 作 者 夜 游荷 塘 时 心 情 的 变 化这 条 贯 穿 全 文的线索 ,在欣赏荷塘月色的同时 ,体会作者的心情 在平静与不平静中的对立转化 ,感受作者的忧伤与思 绪 ,并 进 而 深 人 理解 文 章 的 内 涵 。 2 悟 读 就 是 在 阅 读 散 文 的 过 程 中悟 出 文 本 的 内 . 涵 ,悟出文本的滋味 ,悟 出文本所 蕴藏的人生 意义 , 悟 出 自己心 中 的 “ 姆 雷 特 ” 悟 ”是 一 种重 要 的心 哈 。“ 理现象 ,是一种获取信息转化知识的心理过程 ,更是 种今人神往的审美境界。它以调动读者的生活积 累 与人生体验为基础 ,对 “ 触摸 ”的文本产生一种深度 反应 。这种反应 不是简单和低层次 的,而是一种对 于 文本信息的超越 与升华。它可以是不 自觉的获得 ,也 可以依赖于阅读者 自觉的努力。在渐进的 、渗透式 的 阅读活动中 ,感悟 由 “ 平缓 推进 ”到 “ 突发跃 进 ” , 从而实现 “ 顿悟”和 “ 妙悟” ;读 者也可能基 于 自身 的生活经验 ,对文本 中的 “ 件” “ 事 、 场景” 形 象” 、“
散文的阅读方法
散文的阅读方法:整体阅读读第一遍文章时可以考虑以下问题:1、文章写了什么事情?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整体感知)2、为什么写这些事情?怎样写这些事情?(写作手法)3、品味文段中优美的描写句、抒情句、议论句。
(品味语言)细节阅读1、抓文眼。
所谓文眼就是文章中能够揭示主题或是对主题有提示作用的词语、句子,多数为抒情议论句。
这些句子往往可以深化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文眼的位置可以在文首、可以在句末。
2、抓情感。
所谓情感,就是作者的情感基调,这种情感基调即使作者不直接地说出来,也会在作者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3、抓线索。
文章都有一条线索,或明或暗。
作线索的可以是某个事物、某个人、某个景物,还可以是某种情感等等。
如:《羚羊木雕》全文是围绕木雕来展开的。
4、善联想。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散”在选材上可描述各种与中心相关的内容,“散”在写法上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即无论内容的跨度多大,都只集中反映一个主题。
读散文不要看山就认为单纯写山,要读出山的精神、象征的意义等。
要懂得联想,联系生活,从物到人,从事到情。
如:《紫藤萝瀑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从写花的茂盛联想到人的生命力的顽强,从而歌颂生命。
三、考试题目类型:题目类型一、文章标题作用1、起线索的作用。
2、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3、揭示文章中心。
如:《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这个标题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参考: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心灵的含义,揭示出文章的中心,表达作者奉献爱心的呼唤。
(先判断修辞+修辞作用+联系几种作用)题目类型二、文章标题含义一般要回答两种含义,即要答表面、表层含义(内容),也要答深层含义(中心主题)。
即先概括文章内容再加上中心思想。
如:文章标题“田野上的白发”有什么含义和作用?答案参考:含义:“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象征吃苦耐劳的母亲。
作用:“田野上的白发”是吃苦耐劳的母亲留给“我”的深刻记忆,表达了对母亲的挚爱与怀念。
散文阅读及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及答题技巧随着社会的发展,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备受关注。
散文通过文字的表达,对生活、情感、社会等多个主题进行思考和描绘,反映了作家的思想、情感和观察力。
阅读散文不仅能够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还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下面将介绍一些散文阅读及答题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散文。
一、散文阅读的步骤散文阅读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步骤:预读、深度阅读和解读。
(一)预读预读是对文章整体内容和结构的了解,为深度阅读做准备。
预读时,可以通过阅读标题、简介和开头段落来了解文章的主要主题和内容。
同时,也可以浏览一下文章中的标题、段落标题、插图和表格等辅助材料,以获得整体的把握。
在预读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文章的文体、语气、叙述手法等特点,这有助于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基本风格。
(二)深度阅读深度阅读是对文章内容的仔细理解和分析的过程。
这一步是散文阅读中最重要的部分。
除了阅读文字内容外,还要注意阅读文章中的细节。
例如,描写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等,都是理解文章的重要线索。
(三)解读解读是对文本意义的总结和评价。
解读时,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散文答题的技巧(一)审题答题前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考点。
例如,对于一篇散文,题目可能要求你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可能要求你写一篇与文章主题相关的作文。
审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避免偏离主题。
(二)归纳主要内容和观点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可以使用关键词和关键句子的方式来概括和表达。
对于问题的回答,要有选择地引用原文,表述清楚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注意论述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三)举例说明和拓展思路在回答问题时,可以通过举例子、引用语句、比喻等方式,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可以通过引用生活中的实例或者其他文学作品的案例,来拓宽思路和丰富答题内容。
(四)合理组织篇章在答题时,要注意合理组织篇章。
答题主要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整理)小学生语文三段七步阅读教学法.
小学生语文三段七步阅读教学法从教这些年来,听过不少专家的讲座,也听过不少名师的现场课,精明干练充满激情的窦桂梅老师,温文尔雅充满诗情的王崧舟老师,沉稳老练充满睿智的于永正老师,以及朴实中吐芳华的韩兴娥老师,都让我心动。
每次听完他们的课,心中总有无限的激动,总想把自己的课堂也变成这样,总想将自己也修炼成这样的高手。
现在我们潍坊市也在搞主题学习研究,各学校都形成了自己的主题单元教学模式,这是一种能够在课内完成大量阅读的教学模式。
听了这么多,看了这么多,我觉得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很好,我既向往大师那种细细揣摩,情感激荡,充满语文味的课堂,也向往那种两课时就能完成一个单元教学的高效课堂,也惊讶于韩兴娥老师那种课内海量阅读,让孩子踏上成长快车道的教学模式。
那么我到底该何去何从,效仿哪种模式呢?激动之余,我还是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吧。
盲目地学哪种模式都不可取,还是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考虑学生情况,根据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才是对的。
回顾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一直是在学习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我觉得语文教学既要提高效率,又不能将语文味全部抹杀。
如果每篇课文都当作精读课文,象以前一样每篇课文用3课时才能完成的话,这只能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课本的教学。
而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语文教学的需要,有些环节是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的,没必要老师再细细地满堂讲满堂问。
而如果每个单元都进行单元主题学习阅读的教学模式,这也不可取。
并不是每个单元都适合单元主课学习阅读,尤其是象苏教版的语文书,有些单元的主题并不是很明显。
所以,我想能不能有一种教学模式既不失细细揣摩的语文味,又能做到高效课堂,增加课内阅读量呢?想想这几年的尝试,我根据叶圣陶先生的“三段式”以及魏书生老师的“三段六步教学法”,结合我们小学教学课堂实际,总结出一套“三段七步阅读教学法”,这套阅读教学法比较适合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当前,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三三七阅读法
三三七阅读法
三三七阅读法是一种辅助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它主要通过三个步骤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读内容。
1. 第一步:三读。
第一次阅读时,只需快速浏览文章,了解大致内容和结构。
不要纠结于细节,重点是获取整体的理解。
第二次阅读时,放慢阅读速度,注意细节和关键信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三次阅读时,着重关注文章的细节和含义,强化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2. 第二步:三问。
在阅读完文章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提出三个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关于文章主题、观点、细节等方面的。
通过提出问题,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文章所传达的信息。
3. 第三步:七句。
在阅读完文章后,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总结为七个句子。
这七个句子应该能够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通过进行总结,可以帮助读者整理思路、加深记忆并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通过三三七阅读法,读者可以更有目的地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读者培养阅读的系统性和深度,并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包括故事、文章、新闻等。
【高中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三步法
【高中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三步法高考现代文阅读三步法?一、观其大略直面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写作,弄清楚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
就是说明文,则先弄清楚表明对象和表明中心;就是议论文,则把握住中心观点;就是散文,则看懂描绘对象,抒情基调;就是小说,则把握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捷径:一看看前端标题,二看看文后注解。
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
说明文的标题往往直接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中心,如《景泰蓝的制作》、《神奇的极光》等。
议论文的标题无非三种,一种是直接点明中心观点,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种是间接点明中心观点,如《别了,司徒雷登》;一种是确定论述对象或范围,如《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孔孟》等。
散文的标题则主要是确定描写对象,如《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楼阁》等;其抒情基调蕴含在与标题紧密相关的关键性语句中,如《故都的秋》中“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句;这些关键性的语句往往也是散文主旨所在。
如果文章的末尾除了注解,则这些注解绝不就是可有可无的。
注解如果就是交代文章的原文及创作时间,实际上就是提示信息你必须“知人论世”。
只有融合作者及时代背景,就可以精确把握住文章的中心。
二、“剔肉存骨”作家在写文章前都必须先乘一个架子,然后非政府材料。
这个架子,彰显了文章的整体思路。
不好的文章,材料粘附在架子上,就像是肉粘附在骨头上。
因此,必须厘清思路,就必须先将这些“肉”剔出。
就是说明文,则将牵涉至各种表明方法的材料剔出。
例如“举例子”,则将例子剔出;“列于数字”,则将数字剔出;“并作比较”,则将比较的另一方剔出。
就是议论文,则将各种论据剔出,包含事例论据,提及论据,比喻论据等。
就是散文,因为“形散神聚”,则将彰显“神”的抒情议论性语段留存,其他部分剔出。
材料一经剔出,文章的整体思路就水落石出了。
常用作法:一、舍偏挑正法;二、分层归纳法。
舍偏挑正法,就是将文章的信息划出主次去,只抽取主要的信息。
散文阅读方法
散文阅读技巧一、走进文本,学会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主要内容,关注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及揭示的人生哲理。
二、了解渲染、衬托、铺垫、象征、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前后呼应等表现手法。
三、学会鉴赏、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等。
步骤:一、理清文章思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具体的过程。
根据写作意图和表现主旨的要求,如何选择组织材料,如何使写进文章的材料条理化、有序化、整体化,这都要作通盘的考虑、妥当的安排和周密的布置,这一思维的过程就表现为文章的思路。
阅读文章,实际上就是尽可能沿着作者思维的轨迹再走一遍,从而达到更深刻、更有条理地把握文章谋篇布局的目的。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例如,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
从文章结构看有总分式、对照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
通常是从各段内容的综合归纳入手,有主句的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
议论性的文章讲究观点和材料的关系,阅读时要注意分析推理过程和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画出各段的中心句。
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归纳出每段的要点,从而了解作者思维流程中的每一个凝聚点。
不同的文章,思路不同,阅读时理清思路的方法和途径自然也不同。
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对提高我们把握文章的准确性、深刻性和条理性是很有益处的。
二、把握文中关键语句,找出“文眼”1、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循的。
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
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注意那些发表议论的语句。
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
语文散文解题步骤梁珍
•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 心,更有震撼力。
•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 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 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 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 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 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 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 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 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 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文章开头这样写(安排)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的几种模式: (1)欲扬先抑; (2)先言他事他物,从一种现象起笔引入; (3)对比、映衬;
这几种开头都是巧妙地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有 时还具有增添情趣、引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答题步骤:(手法+作用+内容)
首先答出这是一种什么手法,然后答这种表现手法的 一般作用,最后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写出具体的作用。
修辞手法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
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
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散文“三块七步”阅读法
根据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本人力图教给学生自己阅读现代散文的学习方法。
这种方法结合了当前比较流行的对话理论,预设生成理论,当然也不会忘记结合高考。
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现状简析
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本人过去存在一种现象,我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听的津津有味,课堂上也是热热闹闹,对话气氛很浓。
刚下课学生还能记得一些零散的东西,过一段时间,学生就只记得篇名和作者了,文章的具体内容已经模糊不清了,更谈不上记得课上分析的那些具体内容了。
魏书生老师对此现象曾提过很好的建议,即从复习的角度去上课文,这样就可以略去许多零碎分析。
还一种很实在的教法,就是设计几个类似高考的阅读题,上课就是做题,题做好了,答案对完了,课文也学结束了。
这些教法始终离不开教师,离开教师这个“主导”,就失去了学生的“主体”,很难培养和形成学生终身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
这些都是跟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规范和方法相违背的,关于这一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上“阅读与鉴赏”里面共12条说得很清楚。
二、理论依据
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它包括很多方面,大的方面讲有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三大类,具体地说有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科普文等。
不同的文体应有
不同的教法,同一篇课文也可能有无数种教法,但怎样才能真正形成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尤其是离开了教师指导,学生自己怎样去阅读呢?笔者在散文阅读教学上根据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同时受李镇西老师和魏书生老师关于阅读教学的启发创立了三块七步阅读教学法,这当中也结合了当前比较流行的对话理论,预设生成理论。
当然,也不会忘记高考。
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流程简介
第一块是识记。
在这一块中,第一步是识记文学文体常识。
第二步是识记生难字词。
第三步是记诵精彩语句或段落。
前二步一般在课前完成,课上主要是检查。
第三步是课文上结束后学生自己整理背诵。
第二块是阅读。
在这一块中,第一步是感悟性阅读。
在这一步中,学生往往形不成完整的认识,能读出自己,读出问题就行。
“读出自己”就是把自己摆进去,读出相似的思想、情感、熟悉的生活、时代……是欣赏,是共鸣,是联想,是审美;“读出问题”就是就是要发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是质疑,是追问,是研究,是批判。
在阅读过程中,要划出两类句子,一是引起共鸣的、联想的,或是自己有独特理解的句子;二是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者觉得作者写得有问题的地方。
这是李镇西老师的方法。
第二步是探究性阅读。
在这一块中,主要是深入探究第一步中读出的问题。
这二步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是交叉关系。
在这两步中,课堂上生成的东西极多,很多是老师课前无法预设的。
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调控技巧。
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一学生问题出来了,不是自己预先设计的,而且自己也不会。
二是课堂上讨论往往很散,毕竟一篇课文是有它无限挖掘的可能性的,怎么收回来。
所以尽管生成的东西会很多,但仍不能偏离老师预设的轨道,这就要看教师的引导了。
既要对话与开放,也要调控与集中。
在这两步中,最主要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贵有疑。
但刚开始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老师可以预设几个,引导发问。
我在这两步中,经常说这两句话,“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无价值的问题比沉默更重要”。
旨在鼓励学生读课文时能读出问题。
而问题的解决所涉及的内容就多了,几乎涉及了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这一块的全部内容,也包括对高考阅读题的答题指导。
第三步是总结性阅读。
即从主题(论点)、选材(题材、议论文的材料)、结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表达(写作方法)、语言等五个方面来个系统总结。
这是魏书生老师讲的写作特点方面的东西。
这一步中的五个方面在前二步中基本上都已经讨论过了,前二步是放开,这一步是收拢。
一方面是对前面的东西来个系统复习(千万别指望讲了一遍的东西学生就能记住),另一方面又可以补遗。
在这一步中,一定要注意重点突出,不能五个方面都作详细分析总结。
面面俱到就等于面面失掉。
老师要强调哪一个或几个方面比较重要,学生自己也要说哪个或几个方面收获最大,要做出着重号便
于复习巩固。
第三块是仿写。
可以是整个文章的仿写,可以是某一段落的仿写,可以是某几个句子的仿写,也可以是读后感。
可以多写,可以少写,但不能不写。
总之,阅读、写作不能分开,教阅读时,不能忘记写作,教写作时不能忘记阅读,二者互为服务。
综上所述,整个学习过程分为三大块七小步。
“读”是最主要的,有精读,有略读,有浏览,有速读,有跳读,几乎每一步要读一遍课文。
课文至少要读四遍,有些段落读的遍数会很多。
所有目标的达成都是建立在深入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的。
方法教给学生后,学习的主动权也就交给学生了。
上课时,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怎么做,教师可以问学生,然后师生、生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这种上法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上就能自己选择一篇文章来学习了。
这实际上也是韩军老师所说的举三反一和举一反三的结合。
本人在教了几篇课文后试着让科代表按这个模式来教课文,结果比我想象的要好多了。
当时,我就在我的教学随笔中写下了“千万不要小瞧学生的智慧”的感想。
三块七步阅读法是在前辈们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散文阅读教学
模式,但我们也知道一旦形成模式,也就没有生命力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我希望能就教于大方之家,以期能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