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历史的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言论自由正逐渐突显其重要地位。
言论自由可以说是民主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国家健全文化体制所要求的。
由于言论自由在社会和国家发展中占有很大的重要地位,许多国家都将言论自由纳入宪法。
本文将从言论自由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变迁和分析几个涉及言论自由的事件的缺点以及优点,进而提出一些对于中国言论自由保护的建议,希望人们可以清醒理智的看待言论自由言论自由的发展在中国古代秦朝的“焚书坑儒,独尊法家”,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明清时期大兴文字狱,文化大革命时期造成的大量冤假错案无一不是政治上对人民思想与言论施与高压实行文化专制严重禁锢了人民的思想和言论自由。
而在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中国人民也是出于压迫地位任人宰割,连生命财产都不能被保护,更加没有言论自由一说。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公民的各项权利包括言论出版自由权利才有了制度基础,我国宪法中有关于保障公民言论出版自由的明确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监督。
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的自由;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
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这些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体现了我国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程度不断得到提升这一现象。
由此可见,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于言论自由的保护程度将会逐渐减轻,人民也将更加切身体会到言论自由带来的好处。
涉及言论自由的例子在2011年中旬,香港爆发一场关于要求撤回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抗议行动。
部分香港人士认为在中小学设立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管制学生思想、浪费上课时间及浪费公币。
这场运动在香港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在香港各大网站都有关于此类的报道,但是在内地知道这个消息的却是寥寥无几。
近代中国的媒体发展与言论自由
近代中国的媒体发展与言论自由近代中国的媒体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与发展,从早期的宣传工具到如今的多元化传媒平台,媒体的发展与言论自由的关系也日益密切。
本文将就近代中国的媒体发展与言论自由进行论述,探讨媒体对社会和民众的影响,以及言论自由对媒体发展的作用。
一、近代中国媒体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媒体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时中国正处于民主革命的浪潮中。
新兴媒体如报纸、刊物和杂志成为宣传民主思想的有力工具。
在清末,新式报纸的出现为中国的新闻传播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平台,以义和团、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同盟会等政治团体为代表的各类言论纷纷涌现。
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华盛顿讲演室成为了新中国的首份教育报纸,传播人民教育思想。
此后,中国传媒机构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党派报刊成为政党竞争和舆论斗争的重要工具,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媒体发展的初期表现为高度的政治性。
它们的定位是宣传党的政策、思想和意识形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此后,特定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对于发表言论的限制成为常态。
只有符合党的路线、思想和指导思想的言论才能在媒体上发表。
二、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中国媒体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互联网媒体成为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为言论自由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契机与挑战。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普通民众开始有了更多的言论发表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言论多样性和自由。
然而,中国政府对互联网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内容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和审查,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言论自由在互联网媒体平台上仍然受到相当大的限制。
在一些敏感的话题上,政府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措施,限制网络舆论的传播,以维护政治稳定。
三、言论自由对媒体发展的作用言论自由对媒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言论自由保护了个人的表达权利,使得媒体能够更加广泛地传播不同声音和观点。
这种多元性和包容性的特征对于媒体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言论自由与大唐盛世
言论自由与大唐盛世唐朝,是中国史上文化、政治、经济最发达的一朝,也是拥有言论自由的朝代。
后人称之为“盛世”,实在是名副其实,所谓盛世,不单是社会安稳,物质丰富,百姓衣食无缺,更主要的是百姓言论自由,可以说它是一个盛世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唐朝人虽然有不少文字上和语言上忌讳,但忌讳的范围以私人之间为主,一般的,可以放言无忌。
唐人作诗作文批评皇帝、嘲讽贵妃,拿皇帝的故事作诗作文,甚至讲得很不堪,亦不会遭祸。
在杨贵妃生前,文人对她品评有之,对杨氏家族讥嘲也有之,到她在马嵬驿遭难后,她的故事迅速地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上的主题,并且随着时间而更加深广,渐渐,唐朝的文人把杨贵妃故事当作一种共题。
白居易的《长恨歌》把唐玄宗与杨贵妃到郦山洗澡的事用长篇大论来论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不仅骂你“懒政”还骂你“荒政”;“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更骂你“乱政”。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之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写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故每岁飞驰以进”。
当时“州县以邮传疾走称上意,人马僵毙,相望于道”。
杜牧这首诗以讽之笔指出唐玄宗“致远物以悦妇人,穷人之力,绝人之命,有所不顾”。
唐代著名的诗人李商隐,对皇家的言论自由到了可惊的宽容程度,“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
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华清宫)褒姒“使”她的王死,杨贵妃没有“使”她的皇死,只是让皇帝蒙尘。
由此可见言论自由的放任程度。
李商隐最出色的一首咏杨贵妃的诗:“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这两句虽没沿袭《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的提示,但翻了新意,作为杨贵妃在海外得知玄宗皇帝被废被囚。
这对杨贵妃逃亡到日本传说,有进一步的传播作用。
诗的最后两句“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芦家有莫愁”,再加“君王若道能倾国,王辇何由过马嵬”,直接批评皇帝无力护全一名女子以及“有情”的虚假,亦属于言论自由的顶端了!更有一首《骊山有感》: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古代言论不自由的案例
古代言论不自由的案例在古代社会中,言论自由是受到严格限制和控制的。
统治者和当权者常常通过禁止、审查和压制言论来维持他们的权威和统治地位。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旦个人敢于发表异议或评价当局,往往会遭受到严厉的惩罚和迫害。
本文将以古代中国和古代欧洲为例,探讨古代言论不自由的案例。
一、古代中国1. 宋朝诗人苏轼被贬谪案宋朝时期,苏轼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言论家。
他以散文、诗歌和政论等作品闻名于世,并持有与当时统治阶级相悖的政治立场。
然而,他的言论自由并不被当政者所容忍。
苏轼曾因与当时的宰相王安石产生分歧而受到排挤和贬谪。
他的言论被监视和审查,他的作品被限制发表或遭到改动。
这种限制言论的做法,直接伤害了苏轼的创作热情和表达权利。
2. 明朝严嵩监视党争案明朝时期,严嵩是一位权臣,他通过控制媒体和言论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严嵩的统治下,言论自由几乎不存在,批评和异议往往被视为犯罪。
严嵩利用权势,对党派斗争进行监视和镇压,迫害了许多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和政治家。
被迫沉默或流亡的人们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导致了社会的压抑和不公。
二、古代欧洲1. 罗马帝国的言论审查在古罗马时代,相对于希腊城邦的思想自由,罗马帝国实行了严格的言论审查制度。
帝国统治者对于质疑和批评的言论持零容忍的态度,他们担心这种言论可能煽动叛乱并威胁帝国的稳定。
例如,罗马皇帝提贝里乌斯下令关闭所有哲学学校并禁止了某些哲学派别的议论。
这种限制言论自由的做法极大地限制了知识和思想的传播,给古罗马社会带来了思想停滞和创新的缺失。
2. 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罪人嘴勒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制度下的言论自由极受限制。
当时的君主和贵族往往视言论自由为威胁,并采取各种手段来压制异议和反对声音。
罪人嘴勒是当时一种典型的刑罚工具,其目的是封住罪犯的嘴巴,使其无法自由地表达观点和感受。
这种做法成为维持封建统治和压制民众反抗的手段之一。
结语:古代言论不自由的案例不胜枚举,这些案例揭示了统治者和当权者对言论自由的压制和控制,以及对持异议者的迫害和压迫。
浅谈《战国策》中的言论自由
浅谈《战国策》中的言论自由关键字:思想解放言论自由直言不讳《战国策》又称《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所编纂的一部历史著作,概括了战国时代近二百年史实。
《战国策》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也是一部先秦历史著作。
全书共三十三篇,因为它的内容主要是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的,故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一书有鲜明突出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它所反映的历史时代正是我国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形成的大变革时期。
书中的作品从不同角度生动、具体、形象地反映了战国时代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使《战国策》成为一部反映战国时代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战国策》深刻揭露和鞭笞了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和腐朽。
对统治阶级内部存在的专横跋扈、贪婪狠毒、荒淫无耻、穷奢极欲、昏庸无能等丑恶行为做了淋漓尽致的描述。
《战国策》中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歌颂了在谋臣策士中那些廉洁正直、功成身退、不为强暴、勇于牺牲的高尚品质;刻画了那些投机取巧、惟利是图、朝秦暮楚、背叛盟友等丑恶行为。
那些策士的游说有的简洁明快、流利酣畅;有的委婉含蓄、情正意切;有的巧比妙喻、言理切中;有的悲壮不已、催人泪下;有的旁征博引、持论宏深-----总之〈〈战国策〉〉的文学价值、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应给予肯定。
但是,〈〈战国策〉〉这部史学著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论大胆自由,“放言无惮”的特点,在历代史学著作中的确是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
追溯根源,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思想最解放的时代,时代的特色思想的解放必然导致言论的大胆与自由。
战国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百家争鸣”的黄金历史阶段。
此时,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雄对峙的形势已经形成。
七雄之间,无论强弱,各国统治者或为吞并别国;或为保存壮大自己;或为转危为安、易亡为存,为此各国都寻找盟友,导致各国之间互相倾轧,彼此兼并。
出现了互相利用互相联合、你争我夺征战不休的“朝秦暮楚”的局面。
为了顺应此种形势,一批游说之士研究各国形势,奔走于各国之间,揣摩统治者的心理。
从白居易浅谈唐代言论自由
从白居易浅谈唐代言论自由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许多优秀的诗人、文学家和学者在这个时代涌现。
而白居易,作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对唐代言论自由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舒州人,是唐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化名人。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唐代文学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言论自由的相对较为宽松的时期之一。
白居易以其独特的文风和主题广泛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在唐代,社会的开放和繁荣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这种开放的环境使得白居易等文人不受束缚,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
白居易以他犀利、辛辣的文字批评官场的腐败和道德败坏,使他成为当时一个闻名遐迩的批评家。
白居易的文学作品以诗歌为主,他的诗被誉为唐代诗歌中最具个性和鲜明特色的作品之一。
他用诗歌表达对社会、对时事的看法和思考,通过对人性的审视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他对自由和公正的追求。
白居易的诗歌曾大胆地表达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与忧虑。
他常用讽刺和讥讽的手法,揭露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现象。
他的《琵琶行》中写到:“银烛弹琴冷,金猊磔犊牛。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这段诗揭示了当时社会上权贵们的奢侈腐败和社会不公现象。
此外,白居易还以他卓越的才能和深邃的思想撰写了大量的散文和小说作品。
他的小说《长恨歌》以楚怀王与虞姬的爱情故事为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的黑暗面。
这个作品启发了后来文学创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奠基之作。
在言论自由方面,白居易的一生有许多令人称赞的事迹。
在他担任官职期间,他以公正和直言敢谏著称,不畏权势,敢于向皇帝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他还积极参与政治改革,倡导法制和教育改革,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进步。
唐代的言论自由虽然相对宽松,但仍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
对于一些敏感或批评性的言论,仍可能受到审查和打压。
然而,白居易通过他的作品和言行,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社会进步的追求,为言论自由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论先秦的言论自由与舆论控制——以《管子》传播思想为中心
VO 9 No 1J n 01 { a 2 1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J u n l fHu e ie st f c n m is o r a o b i v r i o o o c Un y E
论先秦 的言论 自由与舆论控制
以《 管子》 传播思想 为中心
常 , 德 是 辅 ’‘ 惟 、 以德 配 天 ’ ‘ 德 保 民 ’ 重要 思 、敬 等
关 于《 管子 》 论 自 由和 舆论 控 制 的传 播 思 想 却 没 言
有 过 多涉 及 , 笔者 认 为这 恰恰 能挖 掘 出先 秦乃 至 整
收 稿 日期 :0 0 0 8 2 1 —1 -0
作 者 简 介 : 宏 禹 (9 9 , 江 苏 淮安 人 , 州 大学人 文社 会科 学 学院讲 师 , 学博 士 , 袁 1 7一) 男, 福 哲 主要 从 事 q国哲 学研 究 。 -
《 管子 》 倡 言论 传 播 的 自 由, 求 君 主 要 善 于 听取 民 众 的 意见 , 臣之 间 、 臣之 间 也要 做 到 言论 传 播 的 畅 通 。 提 要 君 群 但
是 《 子 》 舆 论 传 播 的 控 制 是很 严 厉 的 , 用 法制 的手 段 实行 禁 止 、 罚 等 , 观 上 要 求 言论 要 “ 实相 符 ” 在 某 管 对 采 诛 客 名 ,
在先 秦 传播 思想 史 中 ,管 子 》 《 的传播 思 想 也 是
不可 回避 的 问题 。周 月亮 在《 国古 代 文化传 播史 》 中
个 中国社会 民主与法制关系 的一个重 要的活水源头 。
一
、
原 始 民 主 思 想 与 言 论 自 由 思 潮
五四运动:中国对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的重视
五四运动:中国对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的重视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在中国文化和政治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运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和思想的挑战,更是中国人民对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的追求。
本文将从五四运动对中国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推动作用以及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五四运动对中国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推动作用五四运动的爆发与中国近代化进程密切相关。
当时,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都呈现出一种落后和愚昧的状态。
中国青年学生对自由、民主和科学思想的追求使得五四运动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事件。
在五四运动期间,中国青年学生对传统儒家思想以及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并提出了自由、民主和科学的理念。
五四运动促进了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发展,开展了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
此后,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现代化和多元化的态势,成为了一个包容性和自由的社会。
二、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它提倡了新兴的文学艺术运动,形成了以白话文文学为主导的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文化综合性素质的提升。
此外,五四运动还对中国传统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中国的文化在传承中更趋进现代化。
五四运动中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现代文化的突破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场运动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反思,并为其改革发展提供了历史经验和思想基础。
三、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当代价值在当今的中国,五四运动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四运动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和科学思想,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价值,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同时,五四运动对人们追求自由、民主和创新精神的引导值得我们深思。
在现今中国大时代发展中,五四运动所提出的全面创新理念,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这种思想的传承,将继续为中国民众建设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贡献重要的价值。
总之,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推动了中国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发展,也使得中国的现代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明代的文化审查与言论自由
明代的文化审查与言论自由一、引言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就。
然而,与这些成就相伴随的是明代时期对于言论自由的限制和文化审查的实施。
本文将探讨明代时期的文化审查与言论自由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社会发展和知识传播的影响。
二、明代的文化审查制度明代的文化审查制度可以追溯到明太祖朱元璋的时期。
明朝政权在刚刚建立时,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开始实施严格的文化审查制度。
早期的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烧毁大量历史书籍,并禁止私人收藏书籍。
而明成祖朱棣更是推行了更为严格的文化审查制度,成立了三科书局和四坊杂剧班等机构,对文化创作进行监控和审查。
在明代的文化审查制度下,对于作家和学者的文字创作有着严格的限制。
明成祖朱棣曾下令禁止私人创作传记和编纂历史。
此外,明朝各级政府和禁卫军也对书籍进行监控,并对涉及敏感政治话题的作品进行封禁,以维护皇权的稳定。
三、明代的言论自由的限制明代时期的言论自由受到了严格限制。
除了文化审查制度之外,明朝政府还采取了其他手段来限制民众的言论自由。
明代有严格的户籍制度,每个人都被分配到特定的地域,迁徙和人口流动受到严格的控制。
这一措施使得人们的言论传播受到限制,并难以形成规模庞大的言论场域。
此外,明朝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官员来监视和控制民众的言论。
这些官员有时会采取举报的方式,进行秘密调查和抄家搜查,惩罚和镇压那些发表政治上不当言论的人。
四、文化审查与言论自由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代的文化审查与言论自由的限制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政府对言论的严格限制,人们的思想和创作受到了束缚,社会上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受到抑制。
这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另一方面,尽管存在文化审查与言论自由的限制,明代时期仍然涌现出了众多的文化精英和学术成就。
一些文化人和学者通过回避和巧妙处理政治敏感话题,仍然能够传播有益的知识和思想。
这些学者在文化审查与言论自由的限制下,以各种方式传播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推动了社会发展。
言论自由理念的前世今生
( 中共 洛阳市委党校 , 河南
【 摘
洛 阳 4 lo ) 703
要】 通过 对言论 自由理念 的前世今 生的分析 , 我们可以得 出在人类的早期 没有 言论 自由理念 , 到了近代的世界才
有言论 自由的结论 , 而新 中国的言论 自由更是经历 了曲折的过程。在宪法关于言论 自由的“ 宣示” 是 建设一个开放的、 下, 民主 的、 信息交流充分的社会 , 建设一个封闭的、 还是 信息封锁的社会 , 落实和保 障宪法权利 , 是 发挥价值 引导作用、 确立符合宪法
孕育着 新的生命 , 言论 自由的新生 儿 。“ 是 欧洲 中世 纪期
内,自然法的观念 日渐发达;个人 自由的观念也跟着发
展。 十七八世 纪 以来 , 以及其他学 者但认所谓人身 自 洛克
言论不自由。自 以后,废黜百家, 汉 “ 独尊儒术” 。此后, 儒
家思想成为 中国两千 多年封建社会 的正统思 想。当然 , 这
在中国古代是这样的,防民之 口, “ 甚于防川。” 可见
当时统 治者对 言论 自由的压 制 , 对人 民“ 说话 权利 ” 的剥 夺。到后来 , 们只 能“ 路 以 目”这 是对 言论 自由剥夺 人 道 , 到无 以复加 的地步 。人 民群众 “ 敢怒 而不 敢言 , 此所 以秦 亡矣 。” 当然这 只是 秦亡 的其 中一 个原 因 , 也是其 他封建 王朝灭亡 的一 个原因 。历 代王 朝统 治者都 禁锢 言论 ,焚 “ 书坑 儒 ”大兴 “ 字狱 ” , 文 但都 没有 挽 救王 朝 的命 运 , 是 而 加速 了亡朝 的步伐 。可见 , 言论 自由并 不可怕 , 可怕 的是
有一条 叫“ 广开 言路 ” 。这 也不是言论 自由, 充其 量是皇帝
是否该废除言论自由辩论辩题
是否该废除言论自由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应该废除言论自由。
首先,言论自由的滥用会导致社会动荡和混乱。
在一些国家,言论自由被滥用为恶意诽谤、煽动仇恨、传播谣言等不良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会损害他人的名誉和利益,还会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废除言论自由可以有效地遏制这些不良行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言论自由的存在会威胁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
在一些国家,一些人利用言论自由进行分裂国家、煽动民族仇恨等活动,严重危害国家的安全和民族团结。
废除言论自由可以有效地防止这些危险行为的发生,保障国家的安全和民族团结。
此外,言论自由的过度扩大也会对个人权利造成侵犯。
在一些国家,言论自由被滥用为侵犯他人的隐私、人身安全等行为。
废除言论自由可以有效地保护个人的权利和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综上所述,废除言论自由可以有效地遏制不良行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障国家的安全和民族团结,保护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因此,我认为应该废除言论自由。
反方辩手观点,不应该废除言论自由。
首先,言论自由是人权的一种体现,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
废除言论自由将严重侵犯人们的基本权利,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言论自由是一切自由的基础。
”言论自由的存在可以促进社会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
其次,言论自由有助于监督政府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一些国家,言论自由被用来揭露腐败、追求公平正义,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废除言论自由将削弱人们监督政府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此外,言论自由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历史上,一些重大的社会变革和进步都离不开言论自由的存在。
废除言论自由将使社会的思想和创新受到束缚,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言论自由是人权的一种体现,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助于监督政府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因此,我认为不应该废除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理念演进史
言论自由理念演进史言论自由理念演进史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与新闻自由概念传入中国的历史考察[摘要]: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以及新闻自由的概念是从西方先后舶来的,而不是在前者舶来以后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自然而然地孕育生成了后者。
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观念1833年由《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首次从西方输入中国,直至1899年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的概念才由梁启超明确提出。
而新闻自由这一概念迟至1944年美国发起信息自由运动后才开始传入中国。
一引言众所周知,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新闻自由这三个概念是随着近代西学东渐之潮传入中国的舶来品,但学界目前对这三个概念在中国近代的历史变迁情况却尚不清楚。
这表现在,其一、学者们对新闻自由概念何时传入中国的时间界定上存在着分歧。
如有研究者说,1833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上刊登的《新闻纸略论》一文提出了“新闻自由”的概念,“这是‘新闻自由’第一次在中国报刊上出现”(童兵,林涵2001:58;马光仁,2007:39)。
而张继木(2008)却指出,直至“清末严复所处的那个时代并没有产生新闻自由的命题。
”这两种说法究竟孰对孰错?其二、学者们对中国近代言论自由、新闻自由概念的使用和变化情况的论断比较模糊。
如李秀云(2007)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大多没有将‘言论自由’与‘新闻自由’两个概念进行区分。
”那么,当时有少数人将‘言论自由’与‘新闻自由’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吗?如果有,他们是谁?此外,国人又是在何时开始普遍区别使用这两个概念的呢?而对于这些问题李秀云都没有回答。
其三、截至目前为止,学界对中国近代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新闻自由概念的变化情况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历史考察尚付阙如。
为了廓清学界对这三个概念历史变迁的认识存在的模糊和歧见,本文拟对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与新闻自由概念究竟何时传入我国作一较为详尽的历史考察。
需要指出的是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新闻自由的定义均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则三者相互统摄,“通常指的是同一个意思,即表现自由”(陈力丹,1988)。
浅谈我国的言论自由
浅谈我国的言论自由言论自由(Freedom of Speech)属于人权的一种,而且是天赋人权,每个人生来就享有的权利,具有普遍性,只要是人,就天生拥有,任何个人或团体均不得削减。
言论自由也是普世价值,属于“基本权利”,是人类共同的底线。
所谓言论自由,指人们拥有私下或公开发表任何意见的权利,它不受非法侵害,不受恶法管制。
言论自由的范围包括:(1)公民有以言论方式表现思想和见解的权利;(2)通过言论自由表达的内容受法律保护,不受非法干涉,既包括政治、经济方面内容,又包括对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看法和见解;(3)言论自由可采取多种表达形式,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采取书面的,必要时依照法律规定,可利用广播、新闻、电视等传播媒介;(4)言论自由作为一项法定的权利,在法定范围内,其权利的享受者不应由于某种言论而带来不利后果,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5)言论自由存在法定界限,受合理限制。
其限制主要是主观上善意和客观上无害性,有害于国家或社会利益、损害他人权利或侮辱他人的各种言论均属禁止之列。
自由,还包括每个人的发言都必须有被倾听的机会。
或者说,言论自由不仅包括告知信息和观点的权利,还包括接收信息和观点的权利。
言论自由是人类为改造自然和争取社会进步,实现相互协作和联合必需的起码条件。
言论自由是人们认识、接受、发展和传播知识、经验以及真理的重要形式;保障言论自由是对人的关怀和尊重。
它与其他自由和权利一起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现代国家立国的基础。
在历史上,中国人民为争取言论自由曾进行了长期斗争,并付出过血的代价。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就把来之不易的言论自由写在自己的纲领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
”这个纲领在1954年宪法制定之前曾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自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行之后,宪法虽几经修改,但言论自由都是明确肯定的。
是否应该废除言论自由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言论自由辩论辩题正方,应该废除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是一个双刃剑,虽然它赋予了人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但也容易被滥用,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因此,我认为应该废除言论自由。
首先,言论自由容易被滥用,导致社会动荡。
在言论自由的名义下,一些人可能会散布谣言、挑起民族、宗教或种族间的矛盾,甚至煽动暴力行为。
例如,历史上的纳粹德国就是利用言论自由来宣扬种族主义和仇恨,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和数百万人的死亡。
因此,废除言论自由可以有效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其次,言论自由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在一个言论自由的社会里,人们可能会因为言论而产生分歧和对立,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例如,美国历史上的种族歧视问题就是由于言论自由导致的,一些人利用言论自由来宣扬种族歧视,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因此,废除言论自由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最后,言论自由可能会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在一些国家,一些人可能会利用言论自由来宣扬恐怖主义和极端思想,对国家的安全构成威胁。
例如,恐怖分子可能会利用言论自由来宣扬恐怖主义思想,招募和激励更多的人加入他们的组织,对国家的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废除言论自由可以有效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言论自由虽然赋予了人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但也容易被滥用,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甚至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我认为应该废除言论自由。
反方,不应该废除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之一,它保障了人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认为不应该废除言论自由。
首先,言论自由是保障人权的基本价值。
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明确规定,“每个人都有言论和信仰的自由。
”言论自由是人权的基本之一,废除言论自由将严重侵犯人权,违背了国际社会的共识。
其次,言论自由有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言论自由的社会里,人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问题,促进了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历史上的启蒙运动就是在言论自由的氛围下兴起的,推动了欧洲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的变革。
古代言论不自由的案例
古代言论不自由的案例在古代,言论自由是受到限制和压制的,人们不能随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言论受到严格管控的案例很多,以下将详细介绍几个典型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中国古代的言论不自由。
在封建社会中,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人们对皇权的崇拜和依靠使得他们只能说些恭维的话语。
皇帝和朝廷通过宣传机构进行言论控制,以确保统治的稳定。
对于批评皇权或质疑朝政的言论,往往会遭到严厉的打压和惩罚,甚至被迫沉默或流亡。
第二个案例是欧洲中世纪的宗教压制。
在中世纪,宗教是欧洲社会的核心,天主教会控制着整个欧洲的宗教生活。
对于异端和异议的言论,天主教会采取了残酷的手段进行镇压,例如审判所和宗教裁判所会以异端罪名拘捕和处决那些对教会教义有异议的人们。
这种压制导致了知识分子和科学家的言论受到严重限制,对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第三个案例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封建等级制度。
在江户时代,日本实行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人们的地位和身份被明确规定。
这种制度限制了人们的言论自由,尤其是农民和士兵阶级。
低层次的人们往往被禁止宣传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权贵阶层可以任意发表主张。
这种不平等的言论权利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
以上几个案例展示了古代言论不自由的情况。
言论受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统治者和权贵阶级试图维护其权力和地位。
然而,这种压制也阻碍了社会和文明的进步。
如今,言论自由被广泛认为是一个基本的人权。
在大多数现代社会,人们都有权利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这有助于促进公平正义和民主发展。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的同时,需要遵守相应的法律和道德规范,以确保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
总之,古代的言论不自由案例展示了统治者对人民言论的严格管控和压制。
这种限制导致了知识和信息的匮乏,阻碍了社会和文明的进步。
而今天,我们应该珍惜言论自由这一宝贵权利,并且在行使权利的同时,要有责任感和意识,不滥用言论自由带来的权力。
论言论自由的宪法保护2600字
论言论自由的宪法保护2600字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种基本权利,如果人们的言论无法实现自由,人类的思想就无法自由的流通,将言论禁锢在囹圄之中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一个国家的言论自由程度就从侧面反映出了这个国家的民主化进程。
本文将首先对言论自由的相关知识做出简要陈述,其次将对我国宪法中有关言论自由的规定加以分析。
/3/view-13031610.htm言论自由宪法保护一、言论自由简述言论自由(Freedom of Speech)是公民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以及与听取他人陈述意见的基本权利,但要保证被议人员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
言论自由是一种基本人权,指一个国家公民,可以按照个人意愿表达意见和想法的政治权利,这些意见表达不用受政府的审查及限制,也无需担心受到政府报复。
有时也被称为意涵更广泛的表达自由。
近来,它通常被理解为包含了充分的表述的自由,包括了创作及发布电影、照片、歌曲、舞蹈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富有表现力的资讯。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有权通过各种语言形式,针对政治和社会中的各种问题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
由于言论是公民表达意愿、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必要手段和基本工具,也是形成人民意志的基础,因而言论自由在公民的各项政治自由中居于首要地位。
二、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言论自由中国对言论自由的保护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对言论自由的保护。
在新中国颁布的四部宪法中,都确认了言论自由。
现行宪法除了规定言论自由之外,公民还享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第47条)。
“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第22条)。
为了进一步实现宪法规定的上述权利,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刑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专利法》、《档案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安全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法》、《邮政法》等法律。
论言论自由的保护
一、言论自由保护的一般原理言论自由是以语言、文字、音像、电子、艺术或其他形式表达意见、寻求信息、接受观念、传播思想的自由。
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经济组织的演进、科学技术的提高,都离不开言论的自由传播和广泛交流。
人类社会前进的每一步都与言论自由密不可分。
因此,人们通常把言论自由称为“第一权利”、“人类最重要的、潜力巨大的、活动的资源”。
从某种意义上说,言论自由的保障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以下简称《公约》)虽然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并不以某种哲学观作为规定某项权利或自由的基础,但人们通常认为,言论自由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即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不断发展的,没有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可以掌握和利用一切知识,穷尽和垄断一切真理;人人都可以认识世界,追求真理,任何人都无权压制别人的言论,也无权强迫他人服从自己的言论;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人们只有在各种知识的汇集和不同意见的争论中才能发现真理,避免错误。
所以,不仅要尊重个人发表与我们一致意见的自由,而且要尊重个人发表与我们不同甚至为我们憎恶的意见的自由。
言论自由既是一项公民权利,又是一项政治权利。
政府既要保障公民私人领域中的言论自由,也要保障公民公共事务中的言论自由。
作为“第一代人权”,言论自由的一端与形成和坚持关于任何主题的信念及观点的权利、传播和交流思想的权利、保持沉默的权利、听取别人观点的权利、获得和接触情报的权利等公民权利相连,另一端与宗教信仰自由、出版自由、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等政治权利相连,从而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统一为和谐的整体,被公认为是《公约》的核心和其他权利的基石。
言论自由不但是一项消极权利,还是一项积极权利。
政府既不得侵犯公民的言论自由,又必须为公民言论自由的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传统观点认为,言论自由是一项典型的消极权利,国家不需要采取任何积极措施就可以立即实现。
是否应该废除言论自由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言论自由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言论自由。
首先,言论自由的存在可能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混乱。
如果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发表言论而不受限制,就会出现大量的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谣言,这可能会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例如,历史上就曾发生过一些因为言论自由而导致的社会动荡,比如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恐怖统治,就是由于言论自由的滥用所导致的。
其次,言论自由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伤害。
一些言论可能会伤害他人的感情,甚至会引发仇恨和暴力行为。
比如,一些种族歧视和仇恨言论可能会导致种族冲突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必要对言论自由进行限制。
此外,言论自由也可能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可能会泄露国家机密,甚至会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有必要对言论自由进行限制。
在名人名句方面,美国前总统林肯曾经说过,“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说任何话。
”这句话表明了言论自由也需要有所限制,不能滥用言论自由。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言论自由。
首先,言论自由是民主社会的基本权利之一,它是个人表达意见和观点的重要途径。
如果废除言论自由,就等于剥夺了人们的表达权利,这是不公平的。
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所说,“言论自由是人类自由的基石。
”。
其次,言论自由有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
通过言论自由,人们可以自由地交流思想和观点,这有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正如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所说,“自由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言论自由是其基石。
”。
此外,言论自由也有助于监督政府和权力。
通过言论自由,人们可以对政府和权力进行监督和批评,这有助于防止腐败和滥用权力的发生。
因此,言论自由是民主社会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言论自由是民主社会的基本权利,它有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也有助于监督政府和权力。
因此,不应该废除言论自由。
在名人名句方面,英国哲学家休谟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压制一个人的言论,那我们就压制了人类的思想。
论中国历史的言论自由
论中国历史的言论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其中言论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自由,在历史上却屡遭践踏,即使是新中国成立后,这种现象都屡见不鲜,就拿文化大革命来说吧!那是对双百方针的全然否定,因为当文化不得不挂上政治和阶级斗争的帽子时,言论自由就无从谈起了。
其实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不全是偶然,也许它是溃病已久,并且一直潜藏在一个伟大民族的思想深处,时刻形象着他们的观念,一旦被某条导火索挑起,就会不受控制地爆发出来。
文化大革命带着历史的烙印,似乎是宿命一般,绍示着中华人民上下两千年没有言论自由的历史。
在中国古代,除了社会动荡,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言论界曾经出现过百家争鸣的繁盛局面以外,任何一个统一的和平朝代,百家的思想与言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制。
秦朝“焚书坑儒,独尊法家”,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时期大兴文字狱,文化大革命造就的大量冤假错案,无不从政治上对人民的思想与言论施与高压,实行文化专制,严重地禁锢人民的思想与言论。
那么古代历朝的皇帝,为什么要实行文化专制,禁锢国民的言论自由呢,总结起来无非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稳定阶级统治的秩序,为此不惜实行愚民政策,闭塞人民的思想,于是防民之口,便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措施。
古语有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人民说得多了,不满多了,就会危及统治,利益就会失去,当然要防。
这种出于维护自己利益的人性的自私,大至一个统治阶层,小至个人,都是一样的。
所以谁能像子产那样,闻过则喜呢,即使是诸子百家中,一直被认为很洒脱很清净无为的道家创始人老子,也提倡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人民不读书识字,民智不开,纯如牛马,更别说言论自由了,于是对于被统治被剥削的现实,便没了非议,这便是统治者所追求的。
就拿秦朝来说吧,在推行严刑峻法下,就有不少法律法规是用以限制老百姓的言论自由的,如“有敢讴语诗书者弃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历史的言论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其中言论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自由,在历史上却屡遭践踏,即使是新中国成立后,这种现象都屡见不鲜,就拿文化大革命来说吧!那是对双百方针的全然否定,因为当文化不得不挂上政治和阶级斗争的帽子时,言论自由就无从谈起了。
其实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不全是偶然,也许它是溃病已久,并且一直潜藏在一个伟大民族的思想深处,时刻形象着他们的观念,一旦被某条导火索挑起,就会不受控制地爆发出来。
文化大革命带着历史的烙印,似乎是宿命一般,绍示着中华人民上下两千年没有言论自由的历史。
在中国古代,除了社会动荡,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言论界曾经出现过百家争鸣的繁盛局面以外,任何一个统一的和平朝代,百家的思想与言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制。
秦朝“焚书坑儒,独尊法家”,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时期大兴文字狱,文化大革命造就的大量冤假错案,无不从政治上对人民的思想与言论施与高压,实行文化专制,严重地禁锢人民的思想与言论。
那么古代历朝的皇帝,为什么要实行文化专制,禁锢国民的言论自由呢,总结起来无非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稳定阶级统治的秩序,为此不惜实行愚民政策,闭塞人民的思想,于是防民之口,便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措施。
古语有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人民说得多了,不满多了,就会危及统治,利益就会失去,当然要防。
这种出于维护自己利益的人性的自私,大至一个统治阶层,小至个人,都是一样的。
所以谁能像子产那样,闻过则喜呢,即使是诸子百家中,一直被认为很洒脱很清净无为的道家创始人老子,也提倡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人民不读书识字,民智不开,纯如牛马,更别说言论自由了,于是对于被统治被剥削的现实,便没了非议,这便是统治者所追求的。
就拿秦朝来说吧,在推行严刑峻法下,就有不少法律法规是用以
限制老百姓的言论自由的,如“有敢讴语诗书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虽然秦朝想尽办法杜绝异己,自以为做到了大一统,皇位便可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可是事实证明这种闭塞耳目的做法,后果很严重,于是秦朝得到了一个很讽刺的结果“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
天赋人权,人天生有一张嘴巴,它如果仅仅为了食物而存在的话,那人无异于山间野兽,所以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用以表达意愿的渠道,这是天生的,毋庸置疑的,并不会因为一个人有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或是专制教育而改变这种需求,所以,人民需要言论自由,那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
可惜,历代统治者不尊重人的这种天性,不断对其进行打压、抹杀,经过多年后,它的结果是使人民习而为常,所以当文革爆发时,才会发展得如此的猖狂,因为已经习惯了,习惯了沉默,习惯了附和,习惯了祸自嘴出,习惯了没有言论自由,习惯了任人宰割,看来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莫过于习惯啊。
历史留下的诟病,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并且根深蒂固,不过,人的天性是无法改变与隐藏的,我们热切地呼吁言论自由时代的到来,这不仅需要国家的努力,更需要人们适当地改变观念,冲破思想禁锢,无疑这需要一段颇长的过程。
当令我们欣喜的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实行民主与法治,把承认并保护人民的言论自由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言论自由从此成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这标志着人民的言论自由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深入,我相信人民的言论自由将会得到更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