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评课稿

《压强》评课稿
《压强》评课稿

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压强》评课稿

在听了李老师《压强》一课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 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

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垂直和表面。在压强中,对压强表达式中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应该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巩固和理解。

(3)在探究流程中,李老师是先要同学思考什么影响压力作用的效果呢?在让学生体验铅笔实验,我认为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改为先让学生体验实验,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

(4)在学生提出猜想时,老师不应该对猜想带有过多的指向性痕迹,否则探究性实验就可能变成验证性实验。我在上这节课时,就有的同学提出压力作用的效果可能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等可能。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多种猜想之后,老师在从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因素有关部门因素和无关因素等方面逐步筛选,确定探究的课题。不能因为教师的种种原因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5)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可以充分交流和合作,使一些现象更加的直观和明显。如学生实验中海绵的形变效果不明显,可以选择质地松软的体积更大的海绵块,并且在海绵的侧面画上一些黑白相间小格,通过格子形状变化的情况来显示出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物理《认识压强》说课稿

物理《认识压强》说课稿 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本节共有三个段标,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叫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另选器材,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九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编写了应用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行计算的例题,这样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教材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讨论实例、进行归纳,得出结论,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最后,用“STS"栏目呈现《货车超载,国道不堪重负》一文和图片,旨在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 ⑵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重点:是固体压强概念的建立、应用压强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 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大气压强说课稿

《大气压强》说课稿 璞河中学杜海涛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大气压强》,我说课的内容有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和我的物理教学思想六个板块。【教材分析】 《大气压强》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第十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对大气压强的研究是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上,运用压强、压力、水的沸点、液体密度、液体压强等内容来认识的,由“想想议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从而用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进一步学习大气压强的测量和应用。本节大气压强的学习是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大气压强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等有广泛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但气体压强更为抽象,所以容易被忽视。通过一系列实验和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和运用,突破难点。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要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估测大气压值的探究实验,放手让学生完成,并对实验进行评估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实验和多媒体,以实验为基础、感性认识为依托,逐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学生完全能够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大气有压强;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和积极探究的精神;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2.知道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2.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 【教学方法】这节课我设计综合应用目标导学,自学与指导,实验与讨论相结合、启发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流程】 1.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实验演示:将水杯装满水后把一簿片放在瓶口,请同学们猜测杯子倒过来后会发 生什么现象? 2.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 [ 活动1] 学生选择器材,仿照上述演示实验和课本图动手实验并思考下列问题:(1)“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2)“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 [ 活动2] 师生分析实验: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2)学生代表分别说明,不足部分由其他学生或教师补充。

《压强复习课》观课报告

今天观看了济南中学的郝燕平老师执教的《压强复习课》,本节课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课堂当中有许多东西值得我学习。郝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设计合理,教材与学情分析准确、全面;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处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情境与活动设计指向问题解决。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课堂容量适当。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有亮点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具体收获如下: 一、一条主线贯穿始末 本节课利用矿泉水瓶完成的实验来贯穿课程的始末,形成了一条连接各 个环节的主线,帮助学生形成了本节的知识树。设计思路清晰新颖。通 过引导学生利用矿泉水瓶和身边简单易得的几样器材,自行设计实验, 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环节过渡流畅 本节课中教师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在利用第一部分压强的知识分析完冰上救人的事例后,由落入水中的人胸闷的感受过渡到液体压强的问题;从U型管压强计漏气使两液面总保持相平的练习题中,自然过渡到连通器的知识上来;将连通器上端封闭,就变成了液压机,这样的过渡,进一步加强了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同时通过对比也可以加深孩子们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三、注重教学细节

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非常注意教学的细节问题。比如在计算题的练习中,关注了学生信息搜集的能力,关注了学生容易出错的单位换算问题;在实验展示中,注意到学生按住瓶子的手会对压力产生影响,从而对压力的作用效果也有影响的问题。在分析冰上救人的事例过程中,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由连通器到液压机的过渡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二者的区别。这些细节的关注,对于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有很大作用。 教学建议: 一、语言不够简练 课堂授课中,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老师总是要重复一遍正确的答案,建议老师在授课中学生回答正确的地方可以不必再提,以节省课堂时间。 二、教师引导过多 在第一组学生上台演示之后,老师直接分析了实验操作中的细节错误,建议此环节应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以加深印 象。 三、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 在演示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时,有位女生实验失败,老师没有给予鼓励并帮助这名女生找出失败的原因,而是让其他同学来帮忙,这样会增加实验失败学生的压力。建议教师对没有成功展示实验的学生多一些鼓励,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板书设计等五方面说说这节课,请各位多指教。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及处理: 教材从液体的流动性和液体有重力出发研究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实验定性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利用物理模型“液柱”从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理解液体压强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是本章的难点。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总结。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需要认真做好“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因此,我认为《液体的压强》这节内容划分为两课时教学为宜。第一节课时,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第二节课时,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和三峡船闸的原理。熟练应用液体压强公式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由浅入深,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一节课时的重点是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难点是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2、教学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的能力,学习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用废矿泉水瓶和气球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4、教学准备: 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教学课件,准备各种实验器材,多元化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组内自定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 3、演示实验器材:液体底部和侧壁压强演示仪一套、压强计、大烧杯、刻度尺、水和盐水。 4、学生实验器材:塑料袋、铁钉、废矿泉水瓶、气球、大烧杯、刻度尺、水和盐水(学生每小组一套)。 二、说教法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探究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由于采用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及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说学法

初中物理 优秀《压强》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8。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五个方面阐述。 一、说教材 压强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压强即是前面学过的质量密度、重力及二力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又是后面学习浮力的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设计 1.知学情分析学情可知学生对力有初步的认识。有探究简单实验的经历,了解控制变量法。具备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薄弱。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参与实验,操作兴趣强烈。 2.通过课标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1)知道压力。(2) 能通过实验,会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3)知道压强、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改变压强,能用压强解释有关物理现象。 3.依据教学目标和中考热点,确定重点是压力、压强公式及简单计算;难点是:压强概念的形成。 4说教法、学法、教具我的教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法。学法以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为主,教具有自制微课、改装的书包、气球、水桶、瓶子、烧杯、水、沙子、木块、小桌子、钩码、海棉。 三、教学流程如下:

由微课情景引入认知压力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学 习压强改变压强知识巩固延展 (一)微课情景引入【】 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我根据教材,利用自制的微课“北极的交通工具”,来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北极的特定的情境之中,由情由景引入新课。 (二)认知压力分三步 1.初步认识。我让学生用手指压一端削尖的铅笔两端。提问:手指有感觉吗?有形变吗?学生动手实验,有感知、有兴趣,积极性高。明确压力定义后,学生练习画压力的示意图。通过投影、纠错,示范。这样训练正确画图,进行规范引导。 2.区分压力和重力。我利用水桶压气球的实验,提问:球为什么变瘪啦?学生能说出是压力的作用。再问:压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容易想到的是重力。我再把气球挤压在墙上,问:这个压力怎么产生的?通过实验学生意识到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产生的。随后展示示意图进一步区分。这样让学生由现象到本质逐渐深化,构建知识。 3.通过设计组合图,会进行压力的简单计算。 压力是重点也是中考的热点。考虑学生的认知层次,我把压力分三步学习,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让学生理解压力,为压强计算做好准备。 (三)学习压力的作用效果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把书包做了改装,让学生去体验改装的效果。【】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动”。学生通过摸摸、看看、做做,多种感官感知,从而发现问题或找到规律。

压强优秀教案课程.docx

9.1压强 湖北省大冶市还地桥镇中学刘顺才 【教材版本】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课标解读】1.通过实验,理解压强。课标将该知识点定位在“理解”层次,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对于压强知识,学生几乎是一无所知,虽然压强的概念学生非常陌生,但压强的实例在生活中却很广泛,素材非 常丰富。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来看,只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和理解压强都将变得容易。也为 后面液体﹑气体压强和流速与压强的学习打下基础。 2.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属于“了解”层次,是巩固压强概念和深入学习的需要,同时更是 为了让学生能把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 【教学内容】 会运用压强公式和其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压力、会用控制变量法通过探究知道压力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运用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计算。 【教材分析】 《压强》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与浮力》的第一节。本节 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是压力,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思想因素有关,什么是压强,怎样增大和 减小压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此因素有关”,是学生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载体,“什么叫压强” 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本节教材从 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进社会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 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 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另外,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 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这 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什么是压力,了解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理解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的概念,会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归纳得出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并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 1. 理解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2.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设计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注重科学探究,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过程与知识并重。 【教具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鸡蛋、缝衣针、砝码、磁条等。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气球、短铅笔、海绵、橡皮泥、小桌、钩码等。 【教学过程】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内容及表达式。 2.知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使用条件。 3.会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简单的运算。通过推导理想气 体状态方程,培 养学生利用所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理想气体是学生遇到 的又一个理想化模型, 正确建立模型,对于学 好物理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注意对学生进行 物理建模方面的教育 教材分析与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 具 1.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内容及表达式。知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使用条件。 2.正确选取热学研究对象,抓住气体的初、末状态,正确确定气体的状态参量,从而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有关问题。应用理想 气体状态 方程求解 有关问题 启发、讲 授、实验探 究 投影仪、 多媒体、 实验仪 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个气体 实验定律,玻意耳定律、查理定 律、盖-吕萨克定律。这三个定 律分别描述了怎样的规律?说出 它们的公式。 2.以上三个定律讨论的都是一个 参量变化时另外两个参量的关 系。那么,当气体的p、V、T三 个参量都变化时,它们的关系如 何呢? 一、理想气体 问题: 压强(p)(atm)空气体积V(L)pV值( 1×1.013×105PaL) 1 100 200 500 1000 1.000 0.9730/100 1.0100/200 1.3400/500 1.9920/1000 1.000 0.9730 1.0100 1.3400 1.9920 在压强不太大的情况下,实验结果跟实验定律——玻意耳定律基本吻合,而在压强较大时,玻意耳定律则完全不适用了。 (2)为什么在压强较大时,玻意耳定律不成立呢?如果温度太低,查理定律是否也不成立呢?

压力和压强_说课稿

压 力 与 压 强 说 课 稿 班级:11级物理学 姓名:史鹏军 学号:11121011015

《压力和压强》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这一课着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 2、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 3、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②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合,知道压强单位和由来。 ③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

本方法。 ②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③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⑤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因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浮力》观课报告

观看《浮力》一课视频,有以下几点心得: 浮力在整个初中物理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考的热点和难点。这一节在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新课程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教学中,教师注意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来做演示实验和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他们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 本节课的优点 1、创设情境 这节课注重从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比如,教师利用鸡蛋的浮沉,让学生觉得熟悉、亲切,很好的创造了学习认识浮力的环境,再通过学生活动:将乒乓球按入水中,说出你的感受,这时通过实验很好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2、注重探究过程 突出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弄清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不是只要学生仅仅记住某些结论,进而发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潜能,从而把握物理知识内在的规律,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领悟能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益。还有如介绍潜水艇、气球和飞艇是怎样利用认识浮力,如何实现浮沉的等,通过一系列引导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其浮沉的原理,最后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 3、本节课的亮点 乒乓球在瓶底不受认识浮力的实验设计;探究实验的引入等 三. 本节课的不足 语言的精炼上和精选题型上下功夫,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总之,本节课从课标到课件设计再到实验配合教学,整个教学设计合理,做好了环环相扣,自己在观看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教法学法上的精髓,更是对自己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楷模,特别是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拘泥于教材、教参,而是发掘教材以外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实验,来完成课堂教学,这一点非常难得。 这节课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的,学生学习热情很高。老师将全班学生进行了分组,每位同学都动手做了实验,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都有新的发现。

初中物理公开课《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说课稿

初中物理公开课《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 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如何设计这一节课。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压强与浮力》的第四节,是对《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等力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流体力学的基础,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可从中认识生活中常见现象和科学技术,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生活现象。 (2)初步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归纳、类比、逆向思维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2)尝试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感; (2)通过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交流讨论意识和协作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合理地解释现象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 经过之前的物理学习,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掌握了一定学习物理的方法,观察、实验、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知识点内容较为抽象,我们一般不易看见,且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

压力压强说课稿

压力压强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是整个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它既是已学过的密度、质量、重力及二力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又是学习浮力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一是突出了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二是通过科学探究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特点等因素,因此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我制定本节课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与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据此确定下面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压强的概念、简单计算及应用.(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有效组织好探究活动归纳出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真正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本节课主要通过利用身边器材, 二、说教法学法: 初三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压强的知识和概念是第一次接触,对于压力虽然在生活中有感性认识,但认识可能是片面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探究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学生对“探制变量法”和科学探究的环节还不是很熟悉,还不能达到灵活地运用,这需要老师及时地作适当地引导。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现代教育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探究活动的主人,学生掌握科学内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从“对人”和“对物”的感受导出探究的课题: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

人教版物理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液体的压强 说课稿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板书设计等五方面说说这节课,请各位多指教。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及处理: 教材从液体的流动性和液体有重力出发研究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实验定性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利用物理模型“液柱”从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理解液体压强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是本章的难点。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总结。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需要认真做好“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因此,我认为《液体的压强》这节内容划分为两课时教学为宜。第一节课时,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第二节课时,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和三峡船闸的原理。熟练应用液体压强公式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由浅入深,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一节课时的重点是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难点是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2、教学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的能力,学习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用废矿泉水瓶和气球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压强》观评课报告

《压强》观评课报告 本节课老师在教学中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加强了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一方面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交流合作,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收集证据,合理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学生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亮点:1、通过设计实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分析讲解压强的概念、公式时,做到由浅入深,一步步的深入,让学生很自然地接受并理解压强的概念又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老师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垂直和表面。在压强中,应该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巩固和理解。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单位:静海县唐官屯镇大郝庄中学姓名:湛晓娟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液体的压强》 一、说教材 《液体的压强》编排在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二节,它在固体压强和气体压强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由“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和“连通器”组成。通过对“液体压强特点”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用“模型法”推导出“液体压强的大小”,符合从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规律;连通器的应用跟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符合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二、说学情 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很浓厚,特别是对物理实验“情有独钟”,希望每节课都有实验,本节的探究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适合学生探究,但学生对实验方法和实验方案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因此要注意加强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大小 3、学会利用液体压强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说明液体压强的存在 2、通过分组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液体压强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 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说重难点 重点:利用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难点:利用物理模型推导液体压强的大小 五、说教法 根据学生喜欢看实验、做实验的特点,采用演示实验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多次设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六、说学法 通过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记录、对比分析、总结归纳、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七、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结合图片提出两个问题:1.“你在陆地上见过活带鱼吗? 2.潜水艇为什么用厚钢板制成? 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能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些问题上 (二)、进行新课 1.回忆固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演示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这样做符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 2.通过“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这个问题引出压强计并介绍其原理 3.结合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引导学生结

中考复习压强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 中考复习《压强》说课稿 平罗回中 杨婷婷 2018年3月30日

《压强》说课稿 平罗回中杨婷婷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八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及教学策略做一阐述。 一、课标对本章要求: 1、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例如:估计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压强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四块知识点。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后三节的基础。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引入物理概念。 三、学情分析: 通过八年级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本章的基本知识点有所了解,会通过压强公式计算压强大小,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也能粗略表述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对大气压强的存在以及其应用也有所认识,也知道流体的压强还与流速有关。通过两年的物理学习,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能很好的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简单探究实验,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观看视频、观察现象、操作实验、列举事例甚过于听老师枯燥的讲解,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学生普遍存在懒于动手,不善表达的问题。对知识点的记忆不够深刻,对本章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到位,一知半解不求甚解,不注重知识应用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只注重知识本身而忽略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还较弱,这些也正是考试拿不到高分的症结所在,需要老师引导启发、监督记忆、指出问题、纠正习惯。 四、教学策略: 本课以回顾旧知识,解决学生疑惑及易错点、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为目的。凸显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主题地位,通过少讲多练的方式让学生动起来。本节课遵循的原则是: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掌握不扎实的当堂默写,中考的重点热点多练,学生易错的点强调且必须当堂消化吸收。 五、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应用媒体播放视频、图片,将多媒体技术与学科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1)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液体的压强》是人教版版《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二节内容,《液体的压强》是学生学习了《压强》后对压强知识的延伸。学习本课既能巩固前面所学知识;也能让学生懂得不但固体会产生压强,液体也会产生压强。而且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也为今后学习浮力做好知识铺垫。所以本节是联系前后知识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我安排了“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学会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自主设计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军事纪实》:《极度下潜》的视频片段的观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四)、教学准备: 1.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 2.演示器材:四面贴有橡皮膜的立方体一个、液体底部和侧壁压强演示仪一套、U型管压强计一套、烧杯、水、2个塑料瓶、水槽、红色盐水。 3.学生实验器材:大烧杯、刻度尺、水和盐水、U型管压强计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已不再陌生,具体操作时,教师适当引导即可。 三、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新课标要求这堂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演示实验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播放《军事纪实》:《极度下潜》的视频片段,提出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二)、演示实验,探知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有压强、液体容器底和容器壁侧压强 1、将四面贴有橡皮膜的立方体竖直放入水中,可看到立方体四面的橡皮膜都有不同程度的向框内凹陷。 2、在装满水的塑料瓶的侧壁扎个小孔,观察现象。 3、在装满水的塑料瓶的瓶底扎个小孔,观察现象。 (三)、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压强观课报告

压强观课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压强》观课报告 本节课,段晓珍老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交流合作,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收集证据,合理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 回顾整堂课,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活动开展顺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因素有关,理解了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运算。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 1.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一个小游戏,来导入新课,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没有揭示谜底,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非常好。 2.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体现了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独特魅力,6人一组,学生搭配合理,做实验时,全体学生都站立进行,也符合实验规范。 3.在分析讲解压强的概念、公式时,做到由浅入深,一步步的深入,让学生很自然地接受并理解压强的概念。在讲解例题时,通过让学生板演例题,师生点评,规范了解计算题的步骤。 4.通过揭示导入新课时的游戏谜底,自然引入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过度自然在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的讲解中,从公式P=F/S、生活现象出发,

并结合实例分析、运用来巩固。在总结时注意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要用学过的物理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进一步落实“生活——物理——社会”。 5.讲练结合好,每一个知识点后都紧跟练习题,能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二、今后改进措施: 课堂上要学会关注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帮助学生,把学习的过程真正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并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加强学法指导 1、在教材分析中,对于压力大小的讲解花的时间过少,可以增加物体不同放置情况下的压力大小比较,适当的知识拓展有利于一些优秀学生的有效学习。 2、在本节课可适当再增加压强的公式运算,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压强概念的知识。

《气体的压强》说课稿

《气体的压强》说课稿 《气体的压强》说课稿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在这儿向大家汇报的课题是《气体的压强》。本节的教学是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延伸,在压强一章中有着较重地位,气体压强不象固体、液体那样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大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让学生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去理解、去感悟,这其中就渗透了一种科学方法的应用,即“间接推断”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来感悟,来理解大气压的存在。这对今后磁场、电现象的教学也起了一个教学的铺垫作用。 本节的教学重点有四个方面:一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事例知道大气压的存在;二是让学生能通过科学的探究粗略测出大气压的值,并知道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三是让学生知道液体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四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具体这一节的教学思路设计如下: 通过“易拉罐被压扁”、“硬纸片托水杯”等实验首先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而引出“大气压”的概念。书本对与大气压概念的提出放在后面,而在课的一开始便直接出现“大气压”三个字,我认为这样安排顺序是不太合理的。其实对于“大气压”概念的教学完全可

以通过教师的递进启发的方法让学生得出,我的教学是这样的:“提问:固体为什么对它的支撑面有压强?”学生会很容易的报出答案:因为固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接着提问:“那么液体为什么对容器的底面有压强呢?”学生也会很容易的报出答案:因为液体也受到重力的作用。“那么空气是否也要受到重力的作用?空气内部是否也存在压强呢?学生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这样学生便很顺利的得出了大气压的概念。 在学生知道大气压存在的基础上,立刻提出问题:大气压多大呢?于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马德堡半球实验,并通过塑料吸盘进一步让学生亲身感悟大气压的威力。而后通过小组分组实验根据针筒实验的步骤让学生粗略的测出大气压的值。学生测出的值大多都不同,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便可引出托里拆利实验。其间的教学可以简单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过程,可以借助多媒体FLASH动画来实现实验的过程。可以明确的告诉学生水银是有毒的.,进而提出:能否改用水来做这个演示实验呢?启发学生们根据公式P=ρgh去讨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老师总结出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中存在的三大问题。 对于“大气压的变化”一部分可以通过山体植物的垂直分布和气压的数据,让学生知道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通过夏天雷雨天气的闷热,老人的呼吸困难,水中鱼儿跃出水面呼吸氧气等现象让学生感知大气压随天气的变化。 课本通过“高压锅”、“沸点与压强的关系”来阐述气压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实教学中还可以穿插的事例还很多,例如:飞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