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改革_问题与对策 文秋芳

合集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摘要: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新阶段。

2018年4月教育部提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建设要求,其中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主要指将人文社会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新型学科专业。

这种交叉性不仅体现为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也表现为新兴领域对传统学科的催生作用。

作为一门重要的通识教育课程,大学英语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变化,不断进行自我革新和优化升级。

本文探讨如何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设计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新文科背景;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策略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在此大环境下,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等重大倡议,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竞争并且可以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人才。

因此,为适应时代需求,教育部2017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推进课程体系更新升级,切实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着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探究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需要以及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各高校都开设有不同类型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其中,大学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也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

然而,目前很多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形式单一,学用分离,课堂效果不理想,学生收获不大[1]。

很多学生感觉上完一年的大学英语课,自己的英语水平相比高考前没有明显提升,甚至有所倒退。

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理性认识

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理性认识

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理性认识[摘要] 改革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综合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内容。

然而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逐一分析,初步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模式与设想一、引言我国2001年加入wto融入全球化经济。

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在中国社会也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

国际间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往,需要大量的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和交流信息的复合型人才。

外语教学改革也成为近几年英语界一直讨论的话题。

医学英语作为“专业+英语”的复合体对于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报刊杂志,独立解决运用语言时所碰到的难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但目前各高校对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缺乏统一的认识,对教材和课程的设置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积极性不高,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适合新的教学需求。

如何克服困难对医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把具有一定英语能力和基础医学知识的学生引入医学英语领域,参加医学实践和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其英语水平,显得非常迫切。

结合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就英语教学改革,提出相应的理性思考。

二、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材与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国医学院校还没有形成针对不同医学专业,不同医学层次的学生编写的专业英语教材,而且传统的教材只是一些单纯的阅读材料,。

不仅内容跳跃性大,而且对专业词汇和理论原则,缺乏实施难度控制。

部分文章的专业词汇量偏多,偏难。

学生阅读时,要么一看三问(问老师),要么一看三查(查字典),增加了自学的难度,使学生很难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现有教听说与写作的内容不够充实,影响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另外,在大多数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医学英语课时所占的比重非常有限。

大专生二学年三个学期的公共英语约合216个学时,一个学期的医学英语仅有54学时(其中医学英语36学时,医学拉丁语18个学时),教学课时比例4:1。

“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智慧教学研究

“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智慧教学研究

193美眉 2023.12下教研与美育大学校园“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智慧教学研究李蓓(郑州西亚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00)摘 要:高校课程思政是我国高等教育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数字化赋能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主线,探索高校英语课程思政与智慧教学的融合路径,以实现高校英语课程与思政建设同向同行,为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加快推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讲好中国故事”;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智慧教学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2022)。

“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展现中国智慧,提升国际话语权的要求,同时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

“中国故事”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是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与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任务要求高度契合。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提升英语教学的政治站位,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融入高校英语教学全过程,离不开智慧教学模式的助力。

一、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智慧教学的必要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2020)。

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要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升高校“立德树人”成效。

高校英语课程作为高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课时多、时间跨度长、知识内容多元等特点。

因此,如何在传授语言技能的同时加强价值引领,强化学生家国情怀是高校英语类课程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而这离不开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引。

当前,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国整体数字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教育数字化转型可以理解为在5G环境下,以互联网、物联网为载体,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数字技术与教育要素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变革创新的过程”(袁振围,2023:1)。

高级英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的应用

高级英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的应用

高级英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的应用摘要:针对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状况,文秋芳团队创建了“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

为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语言产出水平,高级英语课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驱出-促成-评价”流程设计语言活动,进行单元教学实践。

“产出导向法”明确了教与学的目标,为学生完成产出任务搭建了脚手架。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高级英语;英语专业笔者在讲授高级英语课时发现不少学生做口头或笔头输出时缺乏自信,内容单薄,有较多语言错误,有的甚至放弃英语改用母语表达。

期末考试卷面成绩集中分布在六、七十分甚至更低的区间。

经过三年较全面的技能训练和知识学习后,一些学生的口语、阅读和写作能力没有达到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八级甚至是六级要求[1]。

这样耗时低效的学情困扰着笔者,怎样通过教学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产出导向法“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简称POA)是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学用分离、学生输出质量低的状况,由文秋芳团队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

该方法把传统的“输入-输出”顺序改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输出评价”的新流程,主要针对的是中高级外语学习者[2]。

“输出驱动”用产出任务挑战学生,暴露知识缺口,激发学习动机。

“输入促成”阶段,学生通过完成子任务积累观点、学习语言、建立结构,最后完成产出任务。

“输出评价”阶段,师生合作以多种形式评阅产出任务,以评促学。

POA理论体系形成的十余年间,多位各地高校的一线教师从不同视角对POA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张文娟[3-4]对POA教学流程开展课堂实践研究;杨莉芳[5]对教学流程的驱动环节,张文娟[6]和邱琳[7]对促成环节、孙曙光[8]对评价环节分别做了研究;常小玲[9]探索POA的教材编写;孙曙光[10]和邱琳[11]从POA教学材料使用的角度分别阐述了产出目标设定和评价以及输入材料的选择与转换;张伶俐[12]实施POA教学有效性的历时研究;曹巧珍[13]探析POA的教师中介作用。

英语教学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 文秋芳读后感

英语教学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 文秋芳读后感

英语教学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文秋芳读后感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After reading "Research Method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 Case Study Approach" by Wen Qiufang, I am impressed by the insightful analysi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provided in the book.The author delves into various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such as experimental research,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action research. Each method is explained in detail with clear examples and case studies to illustrate how they can be applied in real-life teaching situations.One of the key takeaways from the book is the importance of employing a case study approach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By examining specific cases in detail, researchers are able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ities and nuances involved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This in turn can lead to more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improved student outcomes.I particularly found the chapter on action research to be especially insightful. Action research allows teachers to reflect on their own practice, identify areas for improvement, and implement changes based on their findings. This cyclical process of reflection, action, and evaluation can lead to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teaching practices and ultimately benefit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Overall, "Research Method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 Case Study Approach" i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looking to enhance their research skills and improve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I highly recommend this book to anyone involved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篇2After reading the book "Research Methods and Case Analysis in English Teaching" by Wen Qiufang, I have gained valuable insights into effective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for conducting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his book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various research methods, including experimental research, survey research, case study research, and action research, as well as guidance on how to design and conduct research projects.One of the key takeaways from this book is the importance of selecting the most appropriate research method based on the research questions and goals. For example, experimental research is ideal for tes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pecific teaching strategies or materials, while case study research is more suitable for exploring the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of individual learners or teachers. By understanding the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each research method, researchers can ensure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ir findings.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this book is the emphasis on the ethical considerations in research. As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we have a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the rights and well-being of our participants, whether they are students, teachers, or other stakeholders. This includes obtaining informed consent, maintaining confidentiality, and ensuring that the research process is conducted in a fair and transparent manner.In addition to theoretical discussions, this book also includes practical guidance on how to collect and analyze data, as well as how to present research findings in a clear and coherent manner. The case studies provided in the book offer real-life examples ofhow these research methods can be applied in different contexts, providing insights that can inform our own research projects.Overall, "Research Methods and Case Analysis in English Teaching" i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researchers, educators, and practitioners in 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By apply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utlined in this book, we can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effective teaching practices and contribute to the advancement of the field.In conclusion, I highly recommend this book to anyone interested in conducting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t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d practical guide to research methods and case analysis, offering valuable insights that can inform and improve our own research endeavors.篇3Title: Reflection on the Book "Research Methods and Case Analysis in English Teaching" by Wen QiufangThe book "Research Methods and Case Analysis in English Teaching" by Wen Qiufang i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educators in the field of English teaching. The book covers a wide range of research methods and case studies that provide insights into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One of the key takeaways from the book is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a variety of research methods to gather data and information for analysis. The author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educators to conduct thorough research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needs and challenges of students. B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educators can gai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ir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and preferences.Another key point highlighted in the book is the value of case studies in English teaching. Case studies offer a practical and real-world perspective on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By analyzing real-life teaching scenarios, educators can learn from successful practices and avoid common pitfalls.One of the most compelling case studies in the book is about the use of technology in English teaching. The case study discusses how incorporating technology into classroom instruction can enhance student engagement and learning outcomes. By using interactive multimedia tools and online resources, educators can create a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motivates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ir own learning.Overall, "Research Methods and Case Analysis in English Teaching" is a comprehensive and insightful guide for educators looking to improve their teaching practices. The book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effec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case studies that can help educators develop innovative and engaging teaching strategies. I highly recommend this book to all English educators who are looking to enhance their teaching skills and mak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ir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s.。

改革外语实践教学(3篇)

改革外语实践教学(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外语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国际化的环境中更好地适应和交流。

然而,传统的外语实践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改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改革外语实践教学的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传统外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 重理论轻实践:传统的外语教学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往往局限于语法、词汇等理论知识,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由于缺乏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机会,学生在外语教学中很难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实际交流中,学生往往难以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

4. 缺乏实践平台:传统的外语教学缺乏有效的实践平台,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改革外语实践教学的方法1. 创设真实语言环境: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应创设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使他们在真实语境中学习。

(2)开展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跨文化交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3)组织语言实践活动:如外语角、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

2. 改革教学方法: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1)实施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引入任务型教学: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3)采用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

英语学习策略文秋芳(南京大学)2001年7月9日—8月5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讲课提纲对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背景英语学习策略的定义英语学习策略系统的概述英语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指导英语学习策略的原则和步骤一、对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背景(一) 国外情况70年代开始有人研究英语学习策略Rubin, J. 1975. What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can teach us. TESOL Quarterly 9(1): 41-45.Naimen, N., M. Frohlich, A. Todesco, 1975. The good Lanugage learner. TESL TALK 6(1): 58-75.80年代成为研究热点9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去(二) 国内情况80年代开始有人研究, 大约比国外晚10年。

Huang, Xiaohua, 1984. An investig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oral communication that Chinese EFL learners in China employ. HK: Unpublished MA thesis.Chen, S. Q. 1990. A study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n interlanguage production by Chinese EFL learners. Language Learning 40 (2): 155-87.90年代成为研究的热点,并试图运用到教学中去。

研究对象: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小学生。

研究范围:听力策略,口头交际策略,阅读策略,写作策略,词汇策略。

未研究的或研究不够的:中学生,小学生;学习语音语调策略,学习语法策略,学习翻译策略。

1996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英语学习策略论》,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英语学习策略的专著。

文秋芳 英语学习策略论

文秋芳 英语学习策略论

英语学习策略文秋芳(南京大学)2001年7月9日—8月5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讲课提纲对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背景英语学习策略的定义英语学习策略系统的概述英语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指导英语学习策略的原则和步骤一、对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背景(一) 国外情况70年代开始有人研究英语学习策略Rubin, J. 1975. What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can teach us. TESOL Quarterly 9(1): 41-45.Naimen, N., M. Frohlich, A. Todesco, 1975. The good Lanugage learner. TESL TALK 6(1): 58-75.80年代成为研究热点9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去(二) 国内情况80年代开始有人研究, 大约比国外晚10年。

Huang, Xiaohua, 1984. An investig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oral communication that Chinese EFL learners in China employ. HK: Unpublished MA thesis.Chen, S. Q. 1990. A study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n interlanguage production by Chinese EFL learners. Language Learning 40 (2): 155-87.90年代成为研究的热点,并试图运用到教学中去。

研究对象: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小学生。

研究范围:听力策略,口头交际策略,阅读策略,写作策略,词汇策略。

未研究的或研究不够的:中学生,小学生;学习语音语调策略,学习语法策略,学习翻译策略。

1996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英语学习策略论》,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英语学习策略的专著。

输出驱动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输出驱动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学模式改革
陈立丽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 院
摘 要: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虽然也经历 了十几年的磨砺,但无论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都有待商榷和探讨。 输 出驱动模 式 ,从 一个崭 新 的的视角 ,给教 学一 线的教 师提 供 了一个课 堂教 学的改革 方 向。 关键词 :独立 学院 ; 输 出驱 动 ; 教 学改革

前 知识 水平高一 点 的信 息 ,并且输 入的 内容要保 证它 的趣 味性和 关联性 。 4 )输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输 出驱动 的课 堂教学模 式就 是在课 堂上 以及课 后要不 断鼓励 和 引导学生 多说 ,多写 ,多译 , 以说 、写 、译来促 进语 言的 习得的其 他方面 , 同时教师 的角色也 要合 理 的定 位 ,教 师为 主导 ,但主要 强调教 师是课 堂 的策划者 ,组织 者 ,而学生 才是课 堂 的中心 ,学生 的课 堂参 与度很 重要 。 在课 堂的教 学模式 上主要 的输 出驱 动环节 为如 下: 二 、大 学英语课堂模式 改革的理论依据 课前演 讲 :学生 自选题 目做 3分钟左 右的演 讲 ,演 讲 文秋 芳 教授 在 2 0 1 3年 4月 的全 国高 校 大学 英语 教 学 发展 学术研 讨会上 强调 “ 输 出驱动 ”是社会 需求 、学生 需 的内容可 以是讲 故事 、做评论 、介绍 文化 习俗亦或 是模 仿 求 同时也是 学科 需求 。从 语言在 以后 社会和 职场 上的应用 名人 的演讲 等等 。难度 上要适 中 ,每 次演 讲前教师 进行 审 看 ,更注重 的是语 言 的输 出能力 。在 此会 上,王 守仁教 授 核 。 也强 调和输 入相 比 ,输 出更重 要 。学习者若 能关 注输 出, 主题 性讨 论:给 学生布 置课前 准备 。指定 阅读资 料 , 则可 以更加 积极 ,更负 责任 的学习 ,从而产 出更好 的学 习 让 学生进 行相关 查 阅。课堂 上教师给 予一 定的 时间或 读或 效果 。 听特定 内容 ,然后按 照 固定 的讨论 小组进 行讨 论 ,交 换意 三 、独立学 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改革 见,做 出总结 ,并 由一名 同学做总 结性 发言 ,其他 同学做 针对独 立学 院这一 特殊 客体 ,在 大学 英语 的课堂 教学 出必要 的补充 。针对 不 同的教学 内容 ,又 可 以在 小组 间做 改革 的过程 中,主要分 一下几 个步骤 : 辩论 。 1 )积 极 的心理暗示 写作 ,首先采用 功 能段 落法 给学生 有效 的知识输 入 ,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和输入相比,输出的主要优 这种输 入既包 括句法 和表达 的输 入 ,也 包括观 点和 结构 的 势在 于输 出 的过 程 中伴有更 多 的心理上 的努力 ,在 于学 习 表述 。然后 在班级 内做 必要 的讨 论 ,以输 出促 进写 作 ,同 的主动性 ,事实 上 由输 入变 为输 出 ,也 就是让 学习者 由被 时也 发展 了学生 的翻 译能力 。 动 的输 入变为 主动 的输 出。所 以在 输 出为驱动 的教 学改革 四 、结束语 之 前 ,要给学 生有 一个积极 的 心理暗示 ,就是 让学 生首先 正如文 秋芳 教授所 说 “ 输 出是 目标 ,又 是手段 ,以输 能够 主观 上主动 的接 受的输 出这一 教学步 骤。 出驱 动 ,既能够促 进产 出能力 的提 高,又能 够改进 吸收输 2 )清晰的教学步骤 入 的 效率 ”。 以输 出为 驱动进 行 独 立学 院大 学 英语 课 堂 输 出并 不是无 计划 、无 目的、无 内容 的简单输 出 。相 教学改革是一种尝试,独立学院的学生有其独特性,他们 反 ,教 师在 实现这 一教 学效果 前必须有 一个 明确 的教学 步 不 能和一 本二本 的学 生相 比,正如某 次教学 总结 中笔者 所 骤 。教 师必 须在教 学环节 上进 行精 心的设 计 ,包括 时 间的 在 院校领 导总 结的那样 :一 本和三 本的生 源情 况就像 “ 人 安排 ,作业 的布置 , 问题 的设 定 ,学生 的课 堂参 与形 式、 间四月 芳菲尽 , 山寺 桃花始 盛开 ”,生源层 次 的不 同也注 参与 时间等 等 。无 疑教 师在备 课的过程 中将 要做 出更 多的 定 了在教 学改革 之路 上所走 的步骤 和方法 上 的差异 ,在 以 工作 ,不仅 简单 的各 内容 ,备 重点 、难 点。 同时要求 教师 输 出为 驱动 进 行独 立 学 院大 学 英 语课 堂 教 学改 革 的过 程 更多 的备学 生 ,以求事 事有人 干 ,人人有 事干 。总之 ,输 中,一 定要重 差异 ,找共性 ,最终 实现提 高学 生学 习的 自 出驱动 要解 决 的基 本 问题 是要 有清 晰的教 学步骤 ,继而 能 主 性 。 够有 针对性 的对 学生所 遇到 的困难 加 以帮助 。最后根 据学 参 考 文献 : 生 的表 现 ,逐步 的实现 有意识 地逐步减 少帮助 。 [ 1 】 丁言仁 , 《 第二语言习得研 究与外语学习》嗍 , 3 )有效 的语 言输入 上海 外语 教 育 出版社 2 0 0 4 输 出的前提 是有效 的 、 大量 的输入 。 在二语 习得领 域 , [ 2 】 田朝 霞, 输出 驱 动, 整合教 学 Ⅱ ] ,《 外研 之声 》, 0 1 1 克拉 申的输入假 说 ( I n p u t H y p o t h e s i s ) 有着 重要 的影 响力 , 2 这一 假说 主要是 强调 对于语 言学 习者来 说,输 入可理 解 的 [ 3 】 萨维 尔 ・ 特 罗伊 克, 《 二语 习得 引论 》 ,外语 语 言资料 和 信息 的重要 性 。在他 的假 说 中提 出 i + l 原则 , 教 学与研 究出版社 ,2 0 0 8 即输 入 的资料要 根据学 习者现 有 的知识水 平 i , 一方面 在难 [ 4 】 文秋 芳 , 《 二语 习得 重 点问题 研 究》 ,外语 教 度上 要超 出现有 的水平 i , 即i + 1 , 另一方 面 ,输 入的 资料又 学 与研 究 出版 社 ,2 o 1 O 不 可 以超 出现 有 的水平 太 多,也 就是 说 只能 是 i + l ,而不 作者简介:陈立丽 ( 1 9 8 1 ),女,吉林梨树人, 硕士, 能是 i + 2 或 者更 多 。所 以在 语 言教学 中教 师在进 行语 言输 长春 工业 大学人 文信 息学 院讲 师 ,主要从 事英语语 言及 教 入时 要考 虑到 其有效 性 ,要 给学 生输入 可理解 的并 且 比当 学法 理论研 究 。

产出导向法背景下的德语教学改革

产出导向法背景下的德语教学改革

产出导向法背景下的德语教学改革摘要:产出导向法是以语言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其核心理念包括培养学习者的德语学习动机、构建学习者学习成果表达方式、设计课程并进行实践活动。

在这一理念倡导下,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到语言学习过程中,通过完成任务提高自身技能和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并培养沟通技能。

从产出导向法视角探讨德语教学改革,是当前我国高职外语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德语教学模式、德语语言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创新教育,德语教学,产出导向法近年来,基于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课程改革理念在我国高校外语专业中不断深入,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但由于我国高校外语教育具有自身特点,德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如课堂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不足、课时少要求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

基于此,本文从语言教学特点和产出导向法内涵出发,对产出导向法在德语课堂上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在外语教学中贯彻产出导向法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一、引言自21世纪以来,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浪潮席卷而来,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教学模式更加多样。

在这种形势下,高校的外语教学应当在传统的外语教育中进行改革与创新。

基于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课程改革理念,新一轮的高校外语课改革将知识和能力培养作为核心目标。

而产出导向法则是传统外语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外语专业人才成为社会各行业紧缺的人才之一,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从语言教学特点和产出导向法内涵出发讨论产出导向法在德语课堂上实施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二、产出导向法1、产出导向法的内涵产出导向法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未来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或学习方向,从而提升学生在这一领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中特色为,中外教共同参与的合作教学。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合作教学(Co-teaching) 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组成教学小组,共同负责整个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即合作教师“共同计划、实施和评估同一学习团体的学习”(Yang et al. 2006)。

英语国际语的教学框架_文秋芳

英语国际语的教学框架_文秋芳
对不同文化的宽容性来源于对不同文化的尊重 与欣赏。然而我们自出生以来,就在一种熟悉的环 境中成 长, 潜 移 默 化, 形 成 了 一 种 价 值 观、 世 界 观,不知不觉地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中。当我们初步 接触到一 种 异 国 文 化 时, 很 可 能 无 意 识 地 表 现 出 “优越感”, 感 到 异 国 文 化 没 有 本 国 文 化 “先 进 ”、 “文明”。因此有 必 要 让 学 习 者 接 触 多 种 异 国 文 化 , 特别是那些与自身有显著差异的文化,通过反省自 己的错误文化理念与态度,逐步形成对文化差异的 包容与尊重的正确态度。
· 77 ·
言,各自都有其自身的语音特征,但英国英语并未 因此而分为多种独立语体。不少实证研究表明,虽 然中国英语与本族语英语在词汇、句法,甚至语篇 层面上存在一些差异,但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使用 频次上,例如多用、少用或不用,质性差异更多地 表现在词汇上;无论是哪种差异,绝大部分都能被 本族语者所接受。既然现有的实证数据不支持中国 英语作为独立语体,我们就没有必要用中国英语学 习成功者使用的英语作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对象。 换句话说,二语学习成功者使用的英语在本质上与 英语本族语者没有本质的差别,就不必再费心思琢 磨怎样去描述二语学习成功者使用的英语体系。事 实上,提出用二语成功使用者的英语作为标准的学 者,并未系统研究过二语使用者的英语特征。
图 4 跨 文 化 能 力 分 项 指 标 及 其 实 现 所 需 的 条 件 这种意识不等同于文化知识本身。文化意识能够处 理未接触过的文化差异,而文化知识本身与某个特 定场景或者特定群体相联系。特定文化知识的作用 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例如美国文化知识能够帮助我 们与美国人的交际,但不能帮助我们与日本人的交 际。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校接受教育的时间更加 有限。我们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所有的文化知 识。再则,我们也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的交际对象, 因此也无 法 选 择 某 种 或 某 几 种 特 定 文 化 知 识 来 学 习。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文化知识是手段,培养 文化意识是终极目标。

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评述--文秋芳(公共英语)

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评述--文秋芳(公共英语)
摘 要 : 学习策略在外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又受到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本文对影响外语学习策略 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进行评述 ,着重讨论环境和学习者因素对学习策略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 关键词 : 学习策略 ; 因素 ; 外语学习
Abstract :Learning strategi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EFL learning , but are at the same time are constrained by various internal and ex2 ternal factors. This paper tries to review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L2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discus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envi2 ronmental and learner factors. Key words :learning strategy , factors , EFL learning
习得 收稿日期 :2004 - 02 - 19
学 。然而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个机会 。目前在国内学外语 的条件已有了相当大的改善 。英语广播 、 英语电视可以随时 随处收听收视 ,书店里有各种各样的英语图书 、 磁带 、 影像制 品 。一般的人都有条件购置袖珍录音机和短波收音机 。相 当多的学校拥有语言实验室 。电脑网络也相当普及 。英语 教师总体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尽管如此 ,如果把中国英 语学习者的学习条件和在说英语国家的中国移民相比 ,我们 的条件仍然相差甚远 。例如他们整天听到的是英语 ,日常生 活的交际都要用英语 。而我们出了教室门 ,几乎就没有用英 语的真实交际需要 。如果是自学 ,那条件就更差了 。因此在 这两种不同的条件下学习英语 ,策略自然会有差别 。 学习者很难选择自己的英语学习条件 。但我们可以分 析现有学习条件 ,扬长避短 ,选择恰当的策略 ,从而取得现有 条件下的最佳学习效果 。比如有些学生认识到课外没有英 语语言交际的真实环境对发展语言交际能力很不利 ,于是就 想方设法为自己创造语言环境 。他们有时去英语角练口语 , 有时去找外教聊天 ,有时自己进行独白 。他们还主动寻找英 美国家的笔友 ,和他们用英语通信 ,采取了这一系列措施以 后 ,他们的英语表达水平比普通的学生就明显地高出一个层 次 。再比如 ,有的学生认识到现有的英语信息量输入太少 。 因此 ,他就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收听英语广播 ,阅读英文报纸 , 翻阅英文读物 。如果条件有限 ,他们就会更珍惜学校所提供 的英语课本和材料 ,熟读精思 ,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材 料 。( 文秋芳 , 2003a) 1. 3 教学环境

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作者:梁佳颖来源:《中国市场》2015年第14期[摘要]作为外语教学的中坚力量,中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决定着我国高素质外语人才的培养。

全文首先介绍外语教师职业发展概念,其次报告现今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存在的困境,最后提出培养教师元认知、增强反思能力、教师即研究者三项对策,以期促进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

[关键词]教师职业发展;元认知;教学研究者1 引言随着外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与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外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愈加重要,也愈发受到重视(吕乐,戴炜华,2007)。

教师的培养在任何教育体制下都是主导因素,它比课程、教学方法甚至教学内容更能决定教育计划的成败(文秋芳,任庆梅,2010)。

迈入新千年,社会对一名合格的中学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灌输知识的教书匠,而是具备多项能力并吸引学生眼球的多元角色。

本文首先阐述教师职业发展的相关概念,然后报告中学外语教师在触屏时代、教育改革、职业压力三方面所遇挑战,倡导通过提高教师元认知、教师反思能力以及行动研究能力应对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

2 教师职业发展相关概念界定Lange(1990)将教师的职业发展定义为指教师的持续性才智、经验和心态的提高过程。

教师职业经历了由远古时代融于生产劳动的非专业化形态,到古代逐渐独立的泛专业化形态,再到近现代科学、系统发展的专业化形态的演变。

简单地说,它指的是教师在个人事业上通过发挥自身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自己职业水平的过程(潘懋元,2007)。

教师元认知是指教师对自身的知识结构、选择注意能力、知觉、思维以及教学专长的构成与发展阶段等的意识与控制(吴迪,等,2009)。

教师元认知的结构要素由教师元认知知识、教师元认知体验和教师元认知监控组成。

教师元认知知识是人们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关于教育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教师元认知体验是人们从事教育活动时产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教师元认知监控是对教育活动的调节和控制。

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口语能力的培养是全面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虽然对英语口语重要性的认识正在加强,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学生利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在逐步的加强,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相比较而言还是比较薄弱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不能自然流畅的表达意见和感情,缺少一定的自信心,学生对英语渐渐失去了兴趣。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因此我将“初中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培养对策”作为选题进行研究。

本论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设计。

通过对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概念的解读、初中生基本情况的了解及教学实践,比较清晰地阐明了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阐述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应有内涵,为提高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实践探索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论文的第二部分,介绍了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笔者从情感因素的影响、学生自身的因素、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对初中生口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具体的理论探索,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本论文的第三部分,针对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措施,在口语交际教学的基础上,立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摸索培养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问题,培养策略第一章引言英语口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理论,这些理论是从丰富的口语实践中总结、研究出来的,揭示着口语的特点和规律。

一切理论都来自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和推动实践,正是这些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提供了条件。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体现,思维的丰富性、深刻性都能表现在语言中。

因此,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不仅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目前,我国学者建立了符合中国学习者特点和规律的外语口语发展模式,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标准化口语测试可行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大规模运用于我国的英语教育评估体系中。

_一带一路_语言人才的培养_文秋芳

_一带一路_语言人才的培养_文秋芳
除了外语专业点增加、招生人数扩大外,作为 被投资国,我国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经历了大 幅度改革。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全国外语院校和理 工院校开始尝试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1998 年 12 月教育部高教司转发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 21 世 纪 本 科 教 育 改 革 若 干 意 见 》, 第 一 次 以 文 件 的 形 式 阐述了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确认了复合 型外语人才的概念和培养模式。随后,2000 年颁布 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首次将复合 型人才列为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何其莘 2001), 并对复合型英语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
外企的高工资、好待遇引发了我国高校的“外 语 热 ” 和 “ 留 学 潮 ”。 外 语 人 才 成 了 就 业 市 场 中 的 “ 香 饽 饽 ”。 以 英 语 专 业 为 例,20 世 纪 80 年 代 末 90 年代初我国开设英语专业的高校只有 300 多个, 1998 年 增 加 到 790 个( 戴 炜 栋 2008 :54), 截 至 2012 年年底,超过 1000 个(刘贵芹 2013)。其他 通用外语专业(俄、法、西、阿、德、日)的设点 也呈上升趋势。与外语专业点同步增长的是来华教 授外语的外籍教师人数和我国政府公派留学人数, 以及投资国提供给我们的奖学金名额。
Producing Language-qualified Personnel fo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Wen Qiufang
Abstrac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B&R) Initiatives” urgently needs a large number of language-qualified personnel. This paper is to report what has been reflected by the writer on the issue of producing such people for the B&R. As a result, three problems are identified, which include: 1) when considering deficiency in language-qualified personnel for the B&R, we tend to take an inner perspective only, which means looking at China without thinking of countries and regions along the B&R at the same time; 2) lack the mechanism of designing top-down BA programs of less commonly taught languages; and 3) the current curriculum without a sound theoretical basis and clear goals of producing specified types of language-qualified personnel.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re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1)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better curriculum, three elements (i.e. national/social needs, individual students’ development a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 need to be considered simultaneously; 2) with both inner and outer perspectives, language-qualified personnel for the B&R must be produced in diversified programs; and 3) lessons from the American practice can be taken to make ‘Language+X’ combined programs in China more effective.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language-qualified personnel; people with competence of less commonly taught languages

新文科背景下以提升语用能力为目标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以提升语用能力为目标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交得体性的施为行为所运用的各类知识。洪岗 (1991)认为二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和语言水 平不一定成正比。学习者语言能力水平较高并 不意味着其语用能力较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 中“学用分离”的情况比较普遍,部分学习者 语用意识较为薄弱,语用能力欠缺。教师在进 行语言教学时,既要注重语言输入,又要重视 语用输出。
英 语 广 场
63
2021年6月 (总第161期 )
ENGLISH SQUARE esteachers@ Tel: 027-87158992
64
ladder, pick up等呈现在课件中,并发布到班级 QQ学习群,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
(2)对于长对话和篇章听力部分的学习, 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 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参与的教学活动,找出 选项关键词,分析选项差异,并预测问题。各 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的成果。
2.1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基于POA理论的驱动、促成、评 价三个教学环节进行语言教学活动设计,以 学生的产出任务为导向,在进行语言输入的 同时充分重视语用输出,以听促说、听说结 合,培养学习者的语用意识,提升其语言水 平和语用能力。 2.2 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1)学会使用本 单元的重要表达法谈论个人的经历;(2)掌 握时间标志词及其表达法;(3)学会打电话 用语;(4)完成录音和对话视频录制。 2.3 教学内容 本课例的教学内容为《新视野大学 英语(第三版)视听说教程1》Unit 3 Life Moments,课时安排为3次课共6个课时。第一 次课的教学内容为Opening Up和Listening to the World中的Sharing部分,第二次课的教学 内容为Listening to the World中的Listening部 分,第三次课的教学内容为 Long Conversation & Passage 1以及Speaking for Communication 部分。 2.4 教学平台 学生加入U校园平台对应的教学班级和 班级QQ学习群,促使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 融合。

文秋芳谈修订版课标中核心素养的落地实施

文秋芳谈修订版课标中核心素养的落地实施

文秋芳谈修订版课标中核心素养的落地实施新的修订版课标究竟与以往课标有哪些政策上的不同?学科素养和英语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核心素养在落地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重点参与外语课程标准的审定工作文秋芳老师做出了分析。

1.目前课程改革推动核心素养落地的过程中,在不同地区、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学生中已经发现了一些问题,所以我们杂志希望从专业方面请专家多做一些引领和指导工作。

作为国家教材委员会的专家委员,您是否能谈谈目前国家对基础教育,包括未来教育的定位和政策的要求上,有没有什么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这些信息对基础英语教育从业者来说,可以作为基本的原则参照。

文秋芳:我国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是建国以来的大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由各领域资深专家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管教材编写,昭示国家重视教育,突显出人才培养要从教材编写入手,一定要能够体现国家的政策、国家的利益、国家的指导思想。

现在正在进行的课程标准(即课标)改革及修订工作,符合国家教材委员会的工作思路。

课程标准是用以指导教材的编写、课堂的教学和考试的依据,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课标改革及修订的整个过程,是一种由上到下的顶层设计,把国家的意志和主张写在课标里、体现在课堂上、贯彻在教育中。

总体上来讲,我们制定的课程标准必须要能够体现我们党的教育方针。

这次课标修订不只是一门课程,而是所有的课程都修订,有一个总体的指导的意见,并不是各科分开修订的,而是都要按照这个总的框架来做。

从这个角度上,更说明了这次课标的修订是中央的一个重要部署。

我想,每个国家对基础教育都非常重视,少年儿童对自己国家的认同,对社会责任的教育都需从小做起。

如果我们的基础教育抓不好,培养的人才很可能会误入歧途,不能为自己国家服务。

所以说,基础教育关乎到国民素质、关乎到国家安全和发展,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一个战略性问题。

所以我觉得抓好基础教育确实对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对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有重大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上是存在不同看法的。
印欧语与汉语研究另一个重大的不同是,各
有自己的侧重面。印欧语侧重的始终是语法,而
汉语则侧重语义,特别是围绕着字而展开的语义
研究。这个问题已超出本文的范围,此处不便展
开讨论。
参考文献
HO氏犯B3ap户狐Hon
…〔C〕.~.xXV.M,:n即r衅c,1989.丘叮3H贻助功脚泊H.A.B压班脚川eB~(1919)〔A〕.H菊脚HHble耳万乃Ino涌卿y~〔M〕.T.2,M.,1963.B.M.Q习11刃职B,R脚阳HeB卿伊叻”3。月“仍限刀职仄~〔M〕.M.,1卯5.B.B.玲臼BHq,《℃印刃。川q~en衅派俩I的毋orH一。。~〔M〕.M.,1985.B.r.任卿门加田,伪e邵py戊K曲Mo训因H叹~〔M〕.M.,1卯3.H理即助aHrX血刀,,C6双l,益硕砰任田甲叮,详口肠记nQ及x印场1KB乙I双印noo~印聪HH从~〔J〕.玫。和汤t~,1985(6):7一9.吕叔湘.语文常谈〔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0.徐通锵.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卯7.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叨9.
真、客观的思考和审视……
—何兆熊(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书在广泛查阅文献,展开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展现了我国外语教学的改革和现状,并就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提出自己的精辟见解。书中涉及的问题之多、范围之广、见解之深,在国内该领域出版的
专著中少见。本书的出版一定能为我国外语教学改革作出积极的贡献。
别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因为这是推动外语教学从有限的时间延伸至课外的无限中的力量的源泉。
……在当下吵吵嚷嚷的教学改革声中,这一成果恰如其时地给弥漫着浓重火药味的外语界注人了一针
“清醒剂”。
,,.
…我认为本书不仅为广大外语教学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材料,也是教育部门决策者不可多得的
参考书。
学改革与发展的一大贡献。
—戴炜栋(全国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书以公平、公正,及对广大外语教师数十年教育改革、教材、测试、课堂教学等等)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总结,既肯定成绩与优点,也指出不足与失误。本书特
—董亚芬(复旦大学教授、《大学英语》总主编)
在本书中,作者把我国当前外语教学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汇集在一起,在进行了颇为深入、颇为广泛的调
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探讨了解决的办法。我希望束定芳教授在本书中提出的问题能进一
步引起有关教育部门、英语教学专家、广大英语教师的关注,对这些事关我国外语教学前景的大问题进行认
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盯9.
收稿日期二2X()3一10一19[责任编辑李红儒1
《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
(束定芳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仪科年6月)
该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涉及面广……以国内外最新的外语教学理论成果为指导,分析了我国外语教
学现状,并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思路……作者的这项研究成果无疑是对我国外语教
—文秋芳(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