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系结构设计与拼装测绘实验报告及CAD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轴系结构设计拼装与测绘实验
项目类别:指导项目
课题类别:工程与技术科学
主持单位:
负责人: 专业:
联系:电子信箱:
导师: 职称:
立项时间:
开题时间:
结题时间:
一、实验名称:轴系结构设计拼装与测绘实验
二、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轴的结构设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通过组装测绘为正确设计轴系部件打下基础。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
1)模块化轴段(可组装成不同结构形状的阶梯轴):
2)轴上零件:(1)大直齿轮:
(2)小斜齿轮:
(3)圆锥滚子轴承:
(4)轴承:
(5)轴承座:
(6)轴承闷盖:
(7)轴承透盖:
(8)套筒:
(9)圆螺母:
(10)轴端挡板:
(11)螺栓、螺母:
(12)平垫圈、弹簧垫圈:
(13)十字沉头螺钉:
(14)挡圈、弹簧挡圈:
(15)键:
(16):石棉密封垫:
3)工具:活扳手、游标卡尺、胀钳、钢板尺。
四、实验前准备
1)从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方案表(表33-1、表33-2、表33-3)中选择实验方案号。
2)根据实验方案规定的设计条件确定需要哪些轴上零件。
3)绘出轴系结构装配草图(参考教材有关章节),并注意以下几
点。
①设计应满足轴的结构设计、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要求,如轴
上零件的固定、装拆、轴承间隙的调整、密封、轴的结构工艺性等(暂不考虑润滑问题)。
②标出每段轴的直径和长度,其余零件的尺寸可不标注。
五、实验步骤
1)选择fzx.0-30轴
2)将键fxz.0-26和键fzx.0-27分别嵌入相应的键槽中,敲紧、固定。3)将小斜齿轮和大直齿轮的槽孔分别对应轴上的键进行安装,固定。4)在小斜齿轮左边装上轴套fxz.0-24,再装入fzx.0-29轴承定位圈。5)将轴承隔套装在圆锥滚子轴承上,并将其套在轴承上,两个圆锥滚子轴承之间用调整垫隔开。
6)用fzx.0-31圆螺母将两圆锥滚子轴承固定在轴上,防止其松动、分离。
7)在大直齿轮的右边装上轴套fzx.0-25。
8)在轴最右端装上圆柱孔调心球轴承。
9)将轴端挡圈放在轴的最右端,并用十字槽头螺钉旋入轴孔,将轴端挡圈固定在轴上。
10)将要装轴承闷盖的底座固定在轴承座右端。将要装轴承透盖的底座放置在左端。
11)将轴承闷盖和轴承透盖用六角头螺栓固定在轴承底座上,轴承底座与轴承闷(透)之间加入石棉密封垫(六角头螺栓上分别加平垫圈、标准性弹簧垫圈)。
12)在右端底座的槽孔中放入弹簧挡圈(因轴承挡圈工艺误差而选用
的替代品)
13)将装有圆柱孔调心球轴承那一端套入轴承闷盖的底座中。
14)以右端为参照面用左端底座将轴承固定在两轴之间使其不松动,再用螺栓将左边底座固定在双轴承座上。
15)将已经安装在轴承上的轴承定位圈放入左端支座的固定槽孔。16)转动轴承,看是否正常转动。如有不正常,做相应调试。
17)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将含有羊毛毡的透盖,固定在左端底座上(固定方式和材料同11步)。
18)将进行转动调试,如果正常转动,将両支座的上底盖用螺母拧紧,否则做相应的调试后再装上底盖。
19)安装完成。(如图)
六、绘制装配图
七、简要回答下列思考题
1)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和周向固定有哪些方式?你在本次试验中采用了哪些方式?
答:轴向固定和周向固定方式有:轴肩,轴环,轴伸,套筒,锁紧挡圈,圆锥面,圆螺母,轴端挡圈,轴端挡板,弹性挡圈,紧定螺钉。
本次实验采用了:圆螺母,轴端挡圈,轴端挡板,套筒。
2)轴承间隙是如何调整的?轴向力是通过哪些零件传递到支座上的?
答: 轴承间隙依靠垫片、挡圈、套筒来调节。轴向力通过齿轮,键,轴,轴承盖,传到支座。
3)轴承外圈采取什么方法固定的?轴承部件采用哪种方法固定?
答:圈用圆螺母,外圈用端盖。轴承部件采用锚定的办法固定。八、心得体会
刚接到这个实验后,我们就根据老师的指导先熟悉各零件的名称、具体作用,再根据图中进行初步的组装,最后我们在之前的基础上给各个零件贴上标签。
为了能够更好的在实验之前了解零件的相关信息,我们在课余时间上网搜查相关图片,并下载了一些以便和零件进行对照,有些图片与实物不相符,我们便利用老师提供的软件进行搜查和认知,最终我们还是能将所需零件清楚的辨认出来。对零件熟悉了以后我们便进行了初步的组装,由于有了之前的准备,所以本以为组装是水到渠成的事,但这过程并不那么顺利。首先是大直齿轮的键槽与键的组装,但键太宽还了好几个怎么装也装不进去,敲也不行,于是我们便将取出来在水泥地上磨了几下,磨几下就试几回生怕给磨小了,几个回合下来最终还是给我们装进去了。之后遇到的第二个难点便是轴承的组装,也是同样的毛病:轴大孔小。几个人也想了一些方法比如用热胀冷缩原理,甚至有同学建议到车床上去把轴车细一点,但但这些方法基本无法在现有的条件下操作,所以最终还是靠蛮力敲进去了,但这代价却是崩掉了一粒轴承珠子。接下来便到了轴右端零件的安装,由于零件的缺失与工艺上的误差,所以我们找了一些替代品来进行组装,比如将轴端挡圈换成弹簧挡圈,当然了这样这样做的代价却是崩掉了一粒轴承珠子。接下来便到了
轴右端的安装,由于零件的缺失与工艺上的误差,所以我们找了一些替代品来进行组装。比如轴端挡圈换成弹簧挡圈,当然了这样做的前提是不影响组装后的正常运行以及不改变机件的整体功能。以上都是组装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比起装完后突然发现少装误装了零件要省事的多了。而我们在这过程中也饭功了好几次,有的是因为定位圈选的太宽从而导致零件转不动,有的则是圆螺母拧的太紧从而整个工件有松动,诸如这些都会让我们不得不将刚做好的工件重新拆了再装一次,虽然麻烦都一次一次的改进使工件更接近于完美。至于最后的贴标签则容易的多了,因为有了前两个过程的熟悉与了解所以也没有遇到什么麻烦。
在这次试验中我们有失误与难题所带来的沮丧,更有收获与解决困难时所带来的欢快,同时也明白了机械加工要求我们的精密与细心,总之这几天的收获并不仅限于这个实验更多的则是体会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