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文化效应
论网络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效应
觉的活动 , 它是规定着人的本质 的活 动。实践活动是人 的本 质力量对象化 的前 提。“ 随着对 象性 的现实在社会 中对 人说 来成为人的本质 力量 的现实 , 成为 人的 现实 , 因而 成为人 自
己的本质力 量的现实 , 一切对象对他说来也 就成为 自身 的对 象化 , 成为确证和实现他个 性的对象 , 为他 的对 象 , 成 而这就 是说 , 对象成 了他 自身。 L 对象化就 是把人 的本质力量从 主 ”2 体的观念存 在方式转化为客体 的物化存 在方式 的过程 , 这一
过程能使那 些动态表现 出来 的本 质力 量 以静 态 的形式转 化 到实践结果 中去 , 并凝 聚体 现在诸 如各 种物 质文 明、 精神 文 明成果中。人 的本质力量 的对象化 是人的本质 的存在方式 ,
1 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文化 的生成 过程
马克思 在( 84年经济学哲学 手稿》中把人 的本质力 量 14 称之为主体 能力 , 指人 的活动 的独立性 和 自主性 。“ 一个 种 的全部特性 、 种的类特 性就在 于生命 活 动的性 质 , 而人 的类 特性恰恰就是 自由的有意识 的活动 。 ” 在他看来 , ” 人与 动物
完成了 自己本质 的实现 。正如恩格斯所指 出的 : 最初 的、 “ 从 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一 切本质 方面 和动 物一样 不 自由; 但是 , 文化上 的每一进 步 , 是迈 向 自由的一 步。 l 人 得力 都 ”4
2 1 1 网络文化推进人 的物质需求 的全面发展 . . 首先 , 网络文化 推动 了社 会生 产力的迅猛 发展 , 为人 的 物质需求创造 了丰 富的社会财 富。其 次 , 网络文化扩展 了人
网络文化的影响总结
网络文化的影响总结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对经济、教育、娱乐等各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综合探讨网络文化对个人、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一、对个人的影响1. 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网络文化使得个人能够轻松获取各种信息,无论是学术知识、行业动态还是娱乐资讯,都可以在网络上迅速找到。
这种便利使得个人的知识面更加广泛,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和文化的交流。
2. 提供了交流与沟通的平台: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为个人提供了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个人可以通过网络与朋友、亲人和陌生人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观点和情感。
这样的交流也有助于打破传统社会角色的限制,促进了开放和包容的社会氛围的形成。
3. 影响个人的观念和价值观:网络文化中的言论和观点多种多样,它们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个人的观念和价值观产生影响。
个人在网络中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观点,需要自己进行辨别和选择,这也让个人更加注重思考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对社会的影响1. 促进信息传播和知识普及:网络文化使得信息能够快速传播,迅速覆盖更广阔的群体。
网络新闻、博客、论坛等平台上的信息可以很快地传播到整个社会,增进了社会各界对于重要事件和问题的了解。
同时,网络文化也提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了知识普及和社会发展。
2. 提供了新的经济模式:网络文化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和商业模式。
电子商务、在线教育、共享经济等行业利用了网络的便利性,为社会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网络文化促进了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扩大了市场的边界。
3. 建立了虚拟社会与社群:社交媒体和网络游戏等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社会和社群,让个体能够在其中找到归属感、自我表达和参与感。
这种虚拟社会不仅丰富了社会关系的多样性,也有助于个体的情绪释放和心理健康。
三、对文化的影响1. 塑造了新的文化形式:网络文化促进了一系列新的文化形式的兴起,例如网络小说、微电影、二次元文化等。
这些新的文化形式不仅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娱乐需求,也改变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和受众结构。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效应及消解机制
网络游戏是 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 , 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巨 大。根据 中国社会调查所的调查 ,6 8%的被访青少年表示 曾经 玩过网络游戏 , 而每天都玩的占 5 %。 4 客观来看 , 网络游戏具有 巨大的产业价值 , 促进 了科技的进 步 , 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规划 与合作能力 , 能够帮助治疗注意力缺 陷障碍症并舒缓压力 。但 是, 由于网络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具有满足角色转换 、 成本低 , 使学生逃避生存 压力 , 并得到全新体验 ( 如在游戏中偷盗 、 欺骗 、 打人 、 结婚等 ) 且不用承担实际后果 的特点 , 很多年轻人更加 向往虚幻 的网络
作者 简介 : 新兴 ( 9 1 魏 17 一 ) 男, , 河南 中牟人 , 州大 学电气工程 学院讲师 , 郑 主要从 事思想政 治教 育研 究。
( ) 一 网络文化 的霸权性 动摇 大 学生 的政治 立场
精神垃圾也经常出现, 诱使大学生去模仿 , 造成其价值观和是非 观 的混乱。网络社会中传统道德基础的消解现象是值得关注的。
( ) 三 网络 文化 的虚 拟 性扭 曲大 学生 的健 康 人 格 在 网络 的虚 拟环 境 中 , 于个 体 的 内心准 则 和 社 会规 范 的 基
( ) 四 网络 文化 的娱 乐性 冲击 大 学 生的 学业 发展
和文化道德 , 图抹杀世界文化 的多样性 , 力 并抢 占东方文化市
场, 抢夺大学生的思想文化阵地 , 而大学生好奇心强 , 接受新事 物快 ,对这种具有较强隐蔽性和欺骗性的传播很容易接受 , 极 易在不知不觉 中受骗上当。
殊性 , 意识形态的冲突更加频繁 、 冲突形式更加多样 、 冲突的范 围和主题更加广泛 。一些信息大国利用其经济实力 , 加速发展 信息 网络 , 掠夺新的垄断信息资源 。它们利用网络信息传播方 式的超地域性来倾 销 自己的政治文化 , 传输其政治 、 价值观念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负效应
因此它速度快 , 使用更加方便 。既便于信 游戏的发展提供 了广阔的市场和 空间, 而
息大量存储 又便于迅速传播 , 还可 以实现 青少年是 网络游戏的主体。在游 戏中, 青
网 络 文 化 对 于 极 富 好 奇 心 和 冒险 精 多 媒 体 传 播 。 过 计 算 机 网络 将 全 世 界 紧 少 年 随 心 所 欲 的 扮 演 着 各 种 虚 拟 世 界 赋 通 神 的青少年而言, 是一种 巨大 的诱惑 。对 密联结在一起 ,无论在世界的任何位置 , 予的角色 , 游戏 角色不被身份 、 地位 、 社会 青 少 年 的 性 格 、 理 、 会 生 活 、 维 方 只要能上网, 心 社 思 就可以尽情地接受和发布最 期望 、 社会规 范等所束缚 , 以不考虑行 可
基 础 的 网络 精 神 创 造 。 着 信 息 时 代 的 到 成为“ 随 地球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突 出的 是这一时期所 面临的任务 。 , 网络游戏的盛 来 , 络 文 化 以其 虚 拟 性 、 球 性 、 限 特 征与 品格 。 网 全 超 行, 恰恰会导致青少年难 以架 构起 符合社 性 、多元性 发展成 为一种新 型的文化 形 网络作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载体, 体 会规范和期望的价值观 , 容易使他 们迷失 态。 网络 文 化 以计 算 机 为 依 托 的 新 型 文 化 现 了最 自由、 活 、 放 的 信 息 交 流 方 式 。 自我 。 灵 开 形 态 , 传 统 文 化 形 态 的特 征 有 明 显 的 不 持 多元 观 念 的 、 同的个 体可 将 自己所 输 与 不 同, 体表现在: 具
他 们 又 缺 乏对 世 界 的实 际 了解 , 乏独 立 缺
第四 , 网络文化 具有 开放性 。通过 网 的 自主能力和辨别能力 , 情感 经常处于一
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网络效应研究
化创意产业集 聚区健康有序发展。 三、 河南 省文化 创意 产业 集群 内的 网 络效 应 文化创 意产 业 内的各成 员企业 选择 性 地 与其他企 业或组织 结成 了长期稳 定互 利 共赢的关系 , 企业通过合作 、战略联盟等到 形式 组成一 个完整 的文化 创意产业 网络系 统 ,这个 至少应包括知识网络 、生产 网络和 社会 网络 ,三个 网络构成完整的产业集群 , 建立 联 系广 泛且有 较高效 率的集 群 网络系 统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的关键 。 ( 一) 规模 经营,节约交易成本 文 化创意 产业集群 内部 的单个 经 济组 织 由于 可以有效地 使用产 业专 门性资 源如 原材料 、人力资源 、 信 息资源 以及共享制度 资源和公共资源 , 使 每个集群成员都可 以低 成本地使用互补性资产 。因此 , 它们在不牺 牲 个体灵 活性 的前 提下就 可 以从 规模 经济 和范 围经济中获取收益 。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内部 的产 业分工可 以使各 个企业 专注 于专 门性要素的差异化生产 , 使产 品成本不断降 低 ,产生比多元化经营更低 的代理成本。在 消除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方面 ,由于集群 内 部企业之间的边界趋 向模糊 , 不 同企业之 间 的信息远较非集群成员之 间对称 , 而且在与 外 部市场 的联结上 实现成 员之 间的信 息共 享 ,使得 集群成员 对市 场机制 的适应 性提 高, 降低对市场反应 的盲 目性 。 就政府来说 , 这样 的集群结构和市 场适应机制 , 也可 以降 低制度安排的盲 目 性。 内部规模 经济是 指在 一定 的技术 条件 或生产要素投人价格 比不变 的情况下 , 单个 企业在生产或经营单一 产品过程 中,由于企 业规模 的增加 , 导致产品生产或经 营的平均 成本不 断降低而产生的收益递增 。文化创 意 产业集 群能够产 生 内部 规模经 济效 应的重 要原 因是 由于某种分工的产 生,引发了大量 与之相 关的服务 或企业 在空 间 区域 内的 不 断集中 , 最后形成一个 以分工 、 协作为中心、 产业链相对完整的区域柔性 经济生产体 。随 着柔性生产 的发展 , 企业的分化会 使原来 的 内部交 易变为外部交易 , 外部交易越频繁就 要求地理越接近 , 这就促使公司集聚以减少 外部交 易成本 。同时 由可以使合理的 内部分 化继续进行 。 外 部规模 经济 是指 相关及 支持 性企 业 结成 紧密的生产网络 , 通过专业化协作和不 断创新 , 导致 网络 内企业产品生产的长期平 均成本大幅度 降低 , 实现了规模基础上的收 益递增。尤其是当随着分工 的深化 , 分工的 过程被细分 为许多个不同的生产阶段 , 每个 生产阶段生产 的都是半成品 , 在 固定成本增 加的同时 , 可变成本大幅度地 降低 , 收益递 增的效应也逐渐更加 明显 。 对于集群成员而 言, 在需求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集群所在 区域 的需求 , 特别是相关产业引 出的需求获得其 市场份额。由于销售差异化产 品的小企业进 入集群后 , 更容易被消费者找到 ,因此有利 于降低顾客搜索成本 , 可以更好利用顾客这 个创新源 。 ( 二) 信息共享 , 增加技术溢 出 集 群成员共 享技 术基础 设施 和公 共性 资源 ,共同遵 守集群规制 , 有利 于降低创新 过程 的成本和风险。比如 , 文化创意产业集 群 由于对技术的依赖愿。因此 , 使得集群共 同承担新技术研究功能、共同分 享新技术研究成果成为有效选择。由于地理 邻近 , 信息能及时传播 , 从而使知识和技术 实现快速转移。 作为集群创新 网络 中的一个角色 , 各自 在集群 中发挥着 自己的功能 ,由于功能互补 性 的存在 ,每个角色都可以从各种渠道 , 从 竞争者 、 供应商 、顾客和各种服务提供商那 里学到很多知识 , 产生集群学习效应 。因为 集群成员在地理上的邻近 , 为它们之间通过 正式或非正式渠道分享知识提供可能。集群 中企业 的成长更 多地依赖 于非正 式渠 道 的 信息沟通 , 这种非正式渠 道的信息沟通除 了 面对 面交流外 , 还可以表 现为员工之间 的关 系 网络 、集群内部人员的流动、相关产业之 间的联系 、以及可 以通过眼睛和耳朵可 以比 较容易获取 的设计要素。这种信息交流渠道 是集群外部 的企业所不 能分享 的。 这种信息 沟通渠道 的建立 , 对技术 和市场不确定性环 境 下集群 成员之 间的信 息流 动和知识 溢 出 具有重要 的意义。正是因为地理集 聚为知识 溢 出创造 了良好的环境 , 所以地理集聚可 以 对创新产 出增长提供积极 的推动 。 ( 三) 分工协作 ,实现协 同效应 产 业集群 的 主要特征 之一就 是大 量企 业集 中在某一 区域生产同种或 同类产 品, 集 群 内企业 之 间结成 了一种既 竞争又合 作 的 关 系。在文化产业集群供应链网中存在 三种 价值链 ,即文化产业集群纵 向价值链 、 群内 企业内部价值链和群 内企业横 向价值链 。 纵 向价值链 、 横向价值链和 内部价值链相得 益 彰, 充分利用产 品协 同设计和文化产业集 群 共享资源等, 实现文化产业集群协同管理 效 应和战略管理 目 标。 针对一个具体的价值链 来说 , 纵 向价值链最优是 总体 目 标, 横 向价 值链的比较是过程 , 企业 内部价值链优 化是 根本。文化产业集群 中所有价值链的优 化和 比较 , 都需要利用 文化产业集群的 良 好 组织 环境 , 进行 资源整合 , 共享产 品信息 ,实现 充分的产品协同。 横 向价值链 的成本 协 同是指处 于文 化 产业 集群供 应链 同一环节 的节点 企业之 间 的成本协同 ,这种协同主要是通过成本协同 环境 了解 价值链节 点企业 外的其 他同类 企 业 的产品 、 技术创新能力 、 成本水平 、资源 等信息 , 一方面从纵 向价值链 角度考虑 , 可 以根据这些协同成本信息更换节点企业 , 为 纵 向价值链的合理优化提供依据 ; 另一方面 从价值链上的节点企业 角度考虑 , 可 以了解 竞争对手 的成本信息 , 为各节点企业 内部价 值链 的优化提供参考。内部价值链指文化产 业 集群价 值链上 各节 点企业充 分利用 横 向 价值链和纵 向价值链的成本协 同信息 , 共享 企业 内部各项资源 ,内部挖潜 , 进行技术创 新, 满足纵向价值链 的成本要求 , 并保持 自 身竞争优势 。
充分利用网络效应 促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国网民数量达到 3 1 . 6亿 , 居全球 第 一位 , 中文 网站数 量 已经达到 2 7 8万 。在 网 民大军 中 , 8. 逛论 坛发 帖灌
水拍砖 已成为许 多网 民的网络活动 习惯 , 大学 生更是 网络论坛大军中的主力之 一。纵观 当前 网络舆情 的发 展态势 , 公共论 坛言 论效应 的影 响力 已 日益 扩大 。从 2 0 年 的陕西 “ 07 华南虎 ” 厦 门“ X事 件 ” 20 、 P ,0 8年“ 深
朱玉尊
广州 50 0 ) 10 6
宣传部 , 广东
摘
要: 网络效应是 网络文化影响 力的重要体现 。文章 结合 高校 网络传播 实际情 况 , 分析 了网络情 绪效应 、 网
络通信 效应及 网络 阵地 效应 的特 点, 并针对这些效应 , 出推 进 高校 网络文化建设 , 提 应构建好 网络活动环境 、 管理 运 作环境 、 信息传播环境、 舆论环境 、 宣传阵地环境等相应措施 。 关键 词 : 网络效应 ; 文化 建设 ; 高校
圳海 事局 书记猥亵小女孩事 件” 南京 房管局 长” “ 事件
及北京奥运 、 汶川大地震 的舆情 , 20 到 0 9年 的“ 邓玉娇 事件 ” 广州番 禺垃 圾 焚烧 大讨 论 ” , “ 等 彰显 了网络 言 论 的巨大影 响力 , 网络论 坛 已成 为 国内民众 表达 民意 的重要渠道 。 网络情绪突出反 映 了网络舆论 的走 向和 特征 , 成 为网络思想动态 的晴雨 表。在 网络论坛 中, 网民的意 “
一
效应 ; 另一种是 消极 的情 绪效应 。积 极的情 绪 可以 唱 响社会 主旋律 , 引导 良好 的行 为规范 ; 消极 的情 绪效应
则会 把一些 问题推 向另一个 极端 , 周围 的人 产生误 对 导 。具体到大学校 园来看 , 园网 B S是 大学生 最为 校 B
互联网时代下的文化传播
互联网时代下的文化传播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万物皆可互联,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在这个时代,文化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迈入了全新的阶段。
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网络文化开始崛起,成为了影响世界的新力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的文化传播。
一、互联网文化的崛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文化已成为人们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文化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文化,其包括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各种形式。
网络文化传播方便,受众广泛,而且可以轻松突破时间、地域、语言等限制,因此成为人们接收文化信息的新途径。
不仅如此,互联网文化还涌现了大量的明星网红、网剧网游、网文小说等,甚至一些历史性事件和话题也在互联网上传播引发关注。
在这里,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同时也可以更快捷地获取到各种来源丰富的文化信息。
网络文化的崛起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体验,也推动了文化发展的步伐。
二、互联网文化传播的特点相对于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互联网文化传播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互动性互联网的最大特点之一是互动性。
互联网用户可以参与到文化传播中来,不仅可以获取文化信息,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互动交流。
因此,在网络文化传播中,相互作用和互动已成为主流形式。
2.个性化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接收者和发出者之间的信息流动是单向的,信息内容和形式也是统一的。
而在网络传播中,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选择信息源和形式。
网络文化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3.快捷性互联网上的文化传播具有即时性和快捷性。
网络传播使得文化信息的流动变得更加快速、方便,几乎可以在瞬间传递到各个角落。
4.融合性在互联网文化传播中,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交流更加频繁和深入。
网络文化具有可以穿越时空和越过文化界限的特点,各种文化的融合也正成为互联网文化发展的趋势。
三、互联网文化传播的现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文化传播也日渐成熟。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消费趋势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消费趋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文化消费方式也产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文化消费方式往往需要前往实体店铺或书店,而如今,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随时随地获取各种文化产品。
这些文化产品包括电影、音乐、电子书、游戏等。
在互联网时代,文化消费趋势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一、互联网文化消费趋势之“内容为王”在互联网时代,良好的内容质量已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主要手段。
在过去的电视、电影和音乐领域中,制作成本往往成为影响制作质量的主要因素。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生产成本的下降让更多人有机会创造或生产高质量的内容产品。
在这个时代,消费者想要的不再是低质量的“垃圾”内容,而是高质量的内容。
在互联网上,内容生产者可以通过产品展示、社交媒体宣传和用户评价等方式,向世界展现他们的作品。
二、互联网文化消费趋势之“个性定制”在互联网上,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品味和偏好选择从何处获取内容。
消费者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在YouTube上关注自己喜爱的美妆博主。
他们也可以在在线音乐服务中发现新的音乐和艺术家。
而购买电子书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国家或地区选择不同的语言版本。
这种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内容消费经验,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兴趣需求。
这种趋势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即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选择越来越从目录上的分类变为由类型上的分类。
例如,他们可能不再关注特定电影类别的制作公司,而是追随特定演员或导演的作品。
三、互联网文化消费趋势之“社交网络效应”在互联网上,社交媒体已成为了社交和传播的重要渠道。
这个趋势在文化消费领域也得到了证实。
社交媒体不仅是一个讨论、分享和发现内容的平台,同时也是内容生产者推广作品的主要方式。
从黄金时代、黑镜到《权力的游戏》,很多电视剧的热度都是由社交媒体引起的。
社交网络效应可以传播文化产品,并影响人们对那些产品的看法和评分,其影响力可能比之前消费者购买决策时的媒体广告更大。
这种效应可通过用户生成的内容,如评论和评论,分享、人际传播力量和网络达人的推荐来实现。
警惕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
络的科学认知 。 要使学生认识到 。 无论 是计算机还是 网络 ,都是用来 为人类 服务而不是制约和支配人类的,网络 本身虽然没有 “ 德行 ”, 但是使用它的
去 ,他 们 对信 息 的认 知 感 受 能力 就会 治教育工作应做 出适时的改变 ,可 以 网 络 传 播 的 跨 文 化 特 性 对 学 生 降 低 , 而 造 成 认知 的麻 痹。 从 二是 造 成 从 以下 两 方面 着手 。一 是及 时 转 变观 的人 生观 和 世 界观 产 生冲 击 。 青少 年 中学生道德 情感情绪的冲突。网络只 念。 德育工作者应及时转变观念 , 努力 正 处 于 人 生成 长 的 关键 时期 ,其世 界 能 以程 式 化 的 方 式 展 示 和 传 递 信 息 , 实现 思 想 工作 由单 一封 闭 型 向双 向开 观 、 生 观 、 值 观 尚 未定 型 , 塑 性 中学 生无法通 过 网络 中的人际 交往 放型 、 人 价 可 由号 召 动 员型 向 真理 感 召型 、 由
点的网站供学生浏览 ,可 以培养学生
良好 的 上 网 习惯 和上 网行 为 。使 网络 成 为促进 学 生 学 习 、培养 学 生 自主 学 习能 力 的好 帮 手 。
展、 道德法制意识的健全 、 创新精神的
觉 醒 方面 有 其积 极 作 用 。 但是 。 由于 中
学生的选择接受能力 、 批判能力较差 ,
维普资讯
管理 I U N AL G
警 惕 网络文 化 的负面效应
什么是网络效应
什么是网络效应信息产品存在着互联的内在需要,因为人们生产和使用它们的目的就是更好地收集和交流信息。
这种需求的满足程度与网络的规模密切相关。
如果网络中只有少数用户,他们不仅要承担高昂的运营成本,而且只能与数量有限的人交流信息和使用经验。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这种不利于规模经济的情况将不断得到改善,所有用户都可能从网络规模的扩大中获得了更大的价值。
此时,网络的价值呈几何级数增长。
这种情况,即某种产品对一名用户的价值取决于使用该产品的其他用户的数量,在经济学中称为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或称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是说,一个网络的价值,与网络中的节点数成正比。
典型例子是电话,只有装电话的人多了,电话网络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
很多人对QQ充满抱怨,却放不下这个小小的IM软件,因为那几乎等于一个中国网民的网上社会关系。
关注网络效应的人,可能忽视了网络负效应。
一个网络的节点数越多,它被滥用的风险就越大,造成的损失也越大。
典型例子是计算机病毒,Windows平台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个人计算机网络,在获得各种便利的同时,人们也不得不承受病毒带来的巨大损失。
很多人开始由IE转向Firefox,并不是因为Firefox更快速或更稳定,仅仅是因为针对IE的各种流氓行径已经让人防不胜防。
另外,网络越大,网络的维护成本也就越大。
以每个人的社交圈子为例,固然,扩展个人的社交网络,可以带来更多的潜在机会,但同时,维护这个网络也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对社交网络的需求也不一样。
在校学生还没有建立广泛的社交关系,而且他们有大量时间需要消耗,所以他们的需求是近乎无节制地扩展网络,我想这是QQ和MySpace得以成功的关键。
但在一个商务人群中,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交网络,时间的价值常常要高于扩展网络所带来的价值,他们只是想更有效地管理和维护这个网络,而不是让它无限制地膨胀。
网络效应作用机制企业因“大”而变“美”的原因有多种,包括(1)规模使分工成为可能,而分工又使熟能生巧成为可能;(2)企业进行垂直整合,可以使企业免于上游或下游企业的敲竹杠行为;(3)大企业可减少固定成本投入,从而促进网络效应;(4)大企更能维系更长久的售后服务;以及(5)大企业更能利用“长尾效应”而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传播扭曲效应的例子
传播扭曲效应的例子
扭曲效应是一种信息传播中常见的情况,指的是原始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扭曲、变形或误解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传播扭曲效应的例子。
1. 电话游戏:这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其中一组人站成一排,第一个人将一条消
息耳语给他旁边的人,然后依次传递下去。
当消息传到最后一个人时,一般情况下,消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例子展示了传播过程中会出现的扭曲效应。
2. 媒体传播:媒体在传播信息时也会存在扭曲效应。
新闻报道常常受到记者的
个人观点、报道的立场,以及编辑的选择和编辑手法的影响。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信息被夸大、歪曲或不完整地传播,最终影响受众对事件的理解和判断。
3. 社交媒体传播:在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然而,由于用
户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容易被篡改、误导或者被用于传播虚假信息。
这种现象在网络谣言、假新闻和舆情炒作中尤为突出。
4. 口头传统文化:口头传统文化的传播也容易出现扭曲效应。
随着信息口耳相传,故事、谚语、笑话等会随着时间和地域的变化而发生扭曲。
这些传统文化的变形可能是人们主观意愿的结果,也可能是记忆力有限或者传递失真的结果。
传播扭曲效应的例子提示了我们在接收和传播信息时要保持警惕,理性思考,
并通过多样的信息渠道获取准确的信息。
对于媒体和社交媒体用户来说,应该具备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以避免被误导或参与错误的传播。
对于信息发布者来说,应该努力提供完整、准确和可靠的信息,以减少扭曲效应的发生。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在信息传播中建立起更加开放、透明和可信的社会。
什么是网络效应
什么是网络效应信息产品存在着互联的内在需要,因为人们生产和使用它们的目的就是更好地收集和交流信息。
这种需求的满足程度与网络的规模密切相关。
如果网络中只有少数用户,他们不仅要承担高昂的运营成本,而且只能与数量有限的人交流信息和使用经验。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这种不利于规模经济的情况将不断得到改善,所有用户都可能从网络规模的扩大中获得了更大的价值。
此时,网络的价值呈几何级数增长。
这种情况,即某种产品对一名用户的价值取决于使用该产品的其他用户的数量,在经济学中称为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或称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是说,一个网络的价值,与网络中的节点数成正比。
典型例子是电话,只有装电话的人多了,电话网络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
很多人对QQ充满抱怨,却放不下这个小小的IM软件,因为那几乎等于一个中国网民的网上社会关系。
关注网络效应的人,可能忽视了网络负效应。
一个网络的节点数越多,它被滥用的风险就越大,造成的损失也越大。
典型例子是计算机病毒,Windows平台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个人计算机网络,在获得各种便利的同时,人们也不得不承受病毒带来的巨大损失。
很多人开始由IE转向Firefox,并不是因为Firefox更快速或更稳定,仅仅是因为针对IE的各种流氓行径已经让人防不胜防。
另外,网络越大,网络的维护成本也就越大。
以每个人的社交圈子为例,固然,扩展个人的社交网络,可以带来更多的潜在机会,但同时,维护这个网络也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对社交网络的需求也不一样。
在校学生还没有建立广泛的社交关系,而且他们有大量时间需要消耗,所以他们的需求是近乎无节制地扩展网络,我想这是QQ和MySpace得以成功的关键。
但在一个商务人群中,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交网络,时间的价值常常要高于扩展网络所带来的价值,他们只是想更有效地管理和维护这个网络,而不是让它无限制地膨胀。
网络效应作用机制企业因“大”而变“美”的原因有多种,包括(1)规模使分工成为可能,而分工又使熟能生巧成为可能;(2)企业进行垂直整合,可以使企业免于上游或下游企业的敲竹杠行为;(3)大企业可减少固定成本投入,从而促进网络效应;(4)大企更能维系更长久的售后服务;以及(5)大企业更能利用“长尾效应”而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网络文化现象的社会学解读
网络文化现象的社会学解读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下,网络文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鲜明标志。
从流行语到表情包,从网络直播到短视频,各种网络文化现象层出不穷,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
通过社会学视角深入解读这些现象,我们能更加全面地理解其对个体与社会的影响。
网络文化的民主性与平等性是其显著特点。
传统媒体中的信息传播往往由少数精英控制,而互联网则为大众提供了发声的平台。
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创造者与传播者。
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促进了信息交流的多样性和平等性,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真假难辨的问题。
网络文化现象的迅速更迭反映了现代社会的节奏加快。
梗文化的兴起便是一例。
梗,作为网络文化的衍生品,往往源于特定社会事件或流行文化的瞬间爆发,它们在短时间内被广泛传播与模仿,随后迅速消失或被新的梗所替代。
这种现象不仅展示了网络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也反映了年轻一代对新鲜事物的渴望和对传统的挑战。
网络文化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为个体提供了表达自我的空间,但也孕育了网络暴力、群体极化等负面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约束的行为和言论,在网络世界中可能会无限放大,导致公共讨论空间的恶化和社会关系张力的增加。
这要求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与自由时,也要自觉维护网络环境的秩序和文明。
网络文化现象的全球化特征不容忽视。
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使得文化的传播越来越无国界。
这一方面促进了全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本土文化的消解和文化同质化的风险。
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文化多样性,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
网络文化现象的社会学解读揭示了网络文化在促进信息自由流通、反映社会变迁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挑战。
面对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既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又要防范和解决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以期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
文化视野下的网络社会的积极效应
LA oU N ZH XUE KAN
文化视野 下的 网络 社会 的积极效应
彭 小 兰
( 南理 工大 学 华 思想 政治 学 院 , 东 广 广州 504 ) 16 1
[ 要] 计算机技 术与互联 网的飞速发展催 生了网络社会 。从 哲学意义上 , 摘 文化 的结构与功能 两个维度 , 分析 网络社 会
发展 , 在不 断变 化与 调整 中产 生 网络文 化 , 实现 文 并
化 的 自我超 越 。
二、 网络社 会 的文化 特征
在 广 义上 , 化是 人 类 社 会 历 史 实 践 过 程 中所 文 创 造 的物质 财 富 和精神 财 富之 和 ; 义上 , 化是 社 狭 文 会 价值 观念 、 维方 式 、 为准则 及 与之相 适应 的制 思 行
度 和组 织 体 系 。从 地 位 和 功 能 可 将 文 化 分 为 主 文
文 化作 为社 会 系统有 其 内 的特 殊结 构存 在类 型 上 的差 异 , 是 它 的共 性 决 定其 诸 要 素 具 有 相 对稳 但 定 的联 结方 式 。作 为亚 文化 的 网络文化 包括 网络 文
化产品、 网络活 动方 式 和 网 络 文化 观 念 三 个 主 要要
和交往过程和结果 , 形成了虚拟社会的运作模式 , 萌 生了一种新社会形态 , 为社会整体性变革的重要 成 动力。网络社会的兴起和发展 , 自然支配文化的 使 生存状态过渡为文化支配 自然的信息化生存状态 。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穿行于现实生活与网络生活
中。
在物质技术发展基础上 , 适应信息化的需要而产生 、
素, 我们将对 网络的文化特征试着概况如下 。
论网络文化信息传播的效应
、
网络 文 化 信 息 传 播 通 过 网 络 传 播 的 技 术 来 运 作 ,其 传 播 效 应 主 要 由 网络 文 化 信 息 的 核 心 内 容 、 网络 用 户 、 网络 信 息 传 播 的技 术 和 相 关 的一 系 列 社 会 文 化 背 景 及 文 化 创 意 等 因素 来 共 同 实 现 。 传 媒 机 构 或 传 媒 者 设 计 并 提 出 传 达 目标 , 预 定 将 的 文 化 信 息 通 过 传 媒 渠道 定 期 发 布 , 过 网 络 传 播 的 互 动 沟 通 通 , 而 吸 引 众 多 的 网 络 受 众 , 成 数 量 众 多 且 较 稳 定 的 受 从 形 众 群 体 。网 络 传 播 为 文 化 信 息 的发 布 提 供 了数 苗 可 观 的受 众 资 源 ,网 络 受 众 共 同 的兴 趣 或 类 似 性 或 个 别 化 的 消 费 需 求 , 义 可 促 进 并 推 动 网络 文 化 信 息 传 播 业 的 发 展 , 而 提 高 文 化 从 信 息 的 网络 传 达 率 和 网络 文 化 信 息 发 布 的综 合 效 应 。 由于 文 化 信 息 在 网 络 互 动 环 境 下 . 存 在 绝 对 权 威 性 或 纯 属 功 利 性 不 的 传 播 , 易 使 大 多 数 网 络 受众 产 生 信 赖 感 , 而 大 大 强 化 更 从 网 络信 息 传 递 效 应 . 传 播 媒 介 网 络 受 众 之 间 的交 流 更 及 使 时 而顺 畅 , 利 于 传 播 媒 介 建 立 起 更 为 详 细 的 以 网络 受 众 为 有 对 象 的 资 料 数 据 库 ,便 于 传 播 媒 介 进 一 步 了解 受 众 心 理 . 把 握 好 网络 文 化 信 息 发 布 在 内容 与 形 式 等 诸 方 面 的 创 意 设 计 与传播传 播中 , 原创性 的文化信息创
网络文化中负面效应的心理诱因剖析
文 化教育 ll l
邢 红 芹
网络 文化 中负 面效应 的心理诱 因剖析
( 北省 荆 州 市 西 门 中学 , 湖 湖北 荆 州 4 42 ) 3 0 0
摘 要 : 正在以一种前所 未有的速度席卷整个世界, 网络 它如 同一把双刃剑在给人 类社会的政 治、 经济、 文化 等方面带来了 巨大的促进作 用, 同 时也给人类社会 带来诸 多负面影响。从心理 学的 角度揭 示了网络文化的影响, 并在分析 网络 引起的不 良效应 的同时提 出了一些较为切 实可行的应 对策略 , 以期建立一 个井然有序 的网络社会 , 形成新的有益的文化模式。 关键词 : 网络 文化 ; 负面效应 ; 心理诱 因 2 世 9 年代 中 ,因特网的规模 在以 告 、 O 纪 0 期 Ⅱ 黄色短信息等有害信息。 有的甚至散布仇恨情 级和权力完全失去了以往的作用。 在此 , 有什么样 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蔓延 , 到上世纪末, 因特 绪 , 宣扬恐怖主义以 及其他邪恶思想 , 毒害网民。 的道德条件, 就有什么样的社会交往, 在极端条件 网已 遍及世界各地。它改变 了 传统意义上的地缘 网络行为失范。在网络社会中借 助于虚拟现 下, 网络会沦为独裁者操纵社会的 手段。 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概念 , 形成了虚拟的以信息为 实技术, 现实交往中那些备受关注的交往特征诸 人在网络交往中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同时又是 主的 跨国界、 跨文化、 跨语言的全新空间。 大众在网络中 感觉到的是—个“ 虚 如交往者的性别、 年龄、 相貌、 身份等都能得到隐 信息的接受者。 网络文化带来精彩的同时也夹带了危机 , 在 匿和篡改。人如同进入了—个无序的世界. 在这个 拟的时空” 世界 , 其信息交流是悄然无声 、 全无踪 传播文明的同时也在倾泻垃圾 , 既为人类和个体 世界里, 就像脱了缰绳的野马. ^ 、 无拘无柬' 纵横驰 影的, 结果造成虚拟与现实错位 , 使人丧失了最基 的自 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 了坚实的基 骋。这种无约束的交流使 人 们对 人 际之间的网络 本的是非判断力,因此主体已经消失了”人们在 “ , 础。同时又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和道德 互动关系的反映及与人 自 身的利益相关联的考虑 网 中 络 所获得 了 一种等级、 地位或社会承认的自 问题 , 在给人类带来幸福和自由的同时 , 也给人类 比在现实社会更为弱化和缺乏直感 从而导致其可 我感觉, 同时也在网络的幻象晕眩中, 失去了自 身 带来了失望和负担。 能做出在现实社会中难以做出或很难想象的失范 的判断力。 有的人意志力薄弱, 我控制能力不够 自 1网络文化的特点 行为。 面对网络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网络色情中迷失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沈杰先生将 社会伦理道德弱化。 络社会中, 在网 一种全球 了自 我。当然有些人缺乏社会公共道德意识。 为满 其定义为‘ 人 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的世界中, 键1 进 性的网络规范并没有形成, 有的只是各地区、 各组 足 自 身的欲望 利用 自 己在学历和技术上的优势, 行工作、 交往、 学习 、 沟通、 闲、 休 娱乐等所形成的 织为了网络正常运行而制订的—些协会性、行业 充当网络黑客对 网络安全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厶J 的总 性计算机道德规范, 这些规范考虑了一般道德成 随着社会要求的提高以及竞争的加剧。 升学、 和 。” 分在网络上的反映, 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目 前 就业、 生活等都令我们不由自 主地产生压力感。 在 网络文化是基于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 网络发展水平的基本需要。而在网络社会这样一 这些压力面前, 人们需要缓解和释放 , 但是由于众 人文与技术结合的文化忠不仅蕴涵了原先的大众 个虚挖性的电子空间中, 们 搠 兑 【 人 了现实社会中 多原因 没有机会释放 自己, 于是只好借助网络把 自 媒介传播模式 , 目 而 还蕴涵了先进的网络电子传 制约人们的道德环境。 社会舆论、 传统习俗这些强 我心中的郁闷爆发出来,是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 播方式 。 它具有全球—体化信息交流平等开放的 大的力量就显得微弱。有时网络共同体的成员也 获得成功的机会远远高于现实生活, 个人可以 获 特点, 尤其是网络通信技术打破 了时空的界限, 缩 进行—些相互性的道德评价 ,但由于虚拟性和匿 得 理满足。 短了 人与 人 之间的距离, 使人们置身于更加广泛 名性,别人不知道不道德行为者的具体情况因此 在网络使用者中, 有相当一部分 人 对网络的 的联系和接触中, 将人们带进了—个直接相互影 就投有较强的约束力。 隐秘性的技术权利怀有天然的向往, 愿意为获得 响的 境地。 其重要特征就是虚拟性。 同时网络文化 网络成瘾。英格兰诺丁汉升 Tet r 大学心理 这样的权利而采取任何手段。而这种破坏活动的 n 也呈现其多样性。内容上的多样性由于它的开放 学家 Gi t ( 9 ) 互联网心理学》 r l 1 8在《 fl 9 i fs 一书里列 动机和目的十分复杂 。 有对社会不满的、 有因不正 性所决定的,网络文化包容 了 人类社会中几乎所 举 了 互联网成瘾症核: 准。 | 比如: 用户认为使用 当竞争的、 有因心理变态的, 亦有“ 黑客” 侵入以 显 有的 信息。互联网的多元取向 则倾向于更有利于 互联网是最重要的活动 : 使用互联网的时候感非 示 自己才能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被人 少数群体和弱势群体实现 自 我确认。只有在网络 常舒畅, 需要更多使用互联网达到心理满足 , 有不 与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导致 人与人之间面对面 时代的基础 , 人的个性才能得到极大的张扬, 人才 安的逃避症状, 不使甩互网时 , 正常生活受到干 的交往变成了人与机器的交往。从而使人际关系 可以自 由地选择接受各种文化观念, 各种观点思 扰 。 疏远、 道德滑坡进 而引发情绪障碍 、 精神忧郁 、 孤 想才能 自由地宣扬。因此网络时代的文化必定是 哈佛医疗学院 医师 Ozc(0 3 ̄ 僻冷漠等健康问题 失去了传统的亲情友谊、 r k20 ) a 和谐 多元的文化。 来 一直 以多 种形式 对 计算 机成 瘾开展 研究 。 致的道德关系。由于以上种种不良心理网络的 2不良网络文化引发的负面效应 O zc rak同时指出,网络成瘾症病人的数量也在增 负面效应就很容易产生了。 近年来, 良 不 文化在因特网上流行的现象 日 加 。 所有病 人n 有如下共同问题 : 乎 . 沮丧, 社会恐 由 于网络是一种新生的事物,我们还缺乏必 趋严重。 网上民意放大和失真现象严重, 网上道德 怖症, 易冲动, 注意力不够集中。另一些病人甚至 要法律手段来制约。网上虚假新 闻多、 炒作跟风 逐渐沦丧 , 各种有意无意的网上谩骂、 人身攻击 、 有其他物质成瘾历 史, 这些人易走极端 , 自杀倾 多 、 有 剿窃侵权多、 有害信息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明不少 网络媒 这说 个人隐私、 电脑病毒等广泛传播 , 对社会具有潜在 向和暴力倾向。 某些网络人际关系的冲突可以严 体还缺乏社会责任感 , 不仅损害了网民的利益, 更 或现实威胁的“ 黄色” 、 暴力、 恐 等信息不同程度 重影响自己的情绪和生活,网友”成为 自己主要 是导致了网络媒体公信力的丧失。20 年中央电 “ 03 地泛滥。这些现象 己经成为威胁文化安全的世界 的或“ 真正” 的朋友圈子等。 这些体验和表现, 往往 视台文化频道专在网上作的—个 “ 网络媒体社会 新公害。这对正常文化秩序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构 是现实社会生活“ 退化” 指标。 的 责任网民调查问卷”统计中, 13 8 在 0 4 位投票者 成了巨大威胁。不 良网络文化对生活以及价值观 3产生负面效应的诱因 中, 认为目前中国网络媒体基本承担了应承担的 念等造成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 直接影响着国民 在由 计算机设计的环境中, ^f 1体验到了许 社会责任的 占5. %, 5 0 基本没有承担 3. %, 4 0 7 没 6 的 综合素质, 其具体表现如下 : 多在真实环境中无法体验到的现象 , 但长此以往 , 有承担 8 4 已经承担 5 8 2 %, . %。从上面的统计中 6 不良 信息的 肆意泛滥。 虚假新闻多, —些网站 人们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会逐渐脱离真实 的实 可以看出, 5 8 只有 . %的网民认为中国网络媒体已 6 片面追求商业利益 , 为了提高访问量、 制造轰动捕 在 , 对真实的现��
网络文化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消极效应
当代社科视野 21 年第7 8 00 - 期
’
特 色社会主义 紧密联 系在一 起 。 是不可否认 ,8 但 “O 后 ” “O后 ” 、9 大学 生 中的小 部分人 还是把 入党 动机
网络 文 化 对 人 的 存 在 方 式 的 消极 效 应
网络 文化作 为一种 新 型文 化形 态 ,在看 到 它 的积极 作用 的 同时 , 我们 也 不能 忽 视其 消极效 应 。
在 网络文 化 背 景下 , 网络 是 集 文 字 、 音 、 声 图
像 于一 体 , 一种 立体 化 的传播 形 态 , 构成 它对 人类
文 化最 深刻 、最 内在 的影 响恐 怕 在 于人类 思维 方
2“ .强烈 的 自主意 识 ” “ 漠 的集体 观 念 ” 与 淡 相 结合 。 种知 识 资源 的不 断丰 富 , 各 教育 普及 程度 的 不 断提 高 ,信 息 网络 渠道 的不 断 畅通 。使 得 “O 8 后 ” “ O后 ” 学生 的思想 更 为早 熟 。 每样 事 物 、9 大 对 他们 有 自己 的见解 , 们 的 民 主 、 等 意识 突 出 , 他 平 不迷 信权 威 , 于挑 战传 统 , 墨守 成 规 ; 敢 不 他们 崇 尚公 平 、 正义 等 价 值 , 于 设 计 自我 、 敢 自主 意识 强 烈, 热衷 于 自我崇 尚、 自我 设计 、 自我 奋斗 , 视 自 重
学术 成果 、 黑客入 侵 , 网络 黄色 毒瘤 对青 少 年 的摧
比较 科学 地看 待西 方 ,客 观地 看待 中国与 西方 的 不同, 他们 开始 思考 民族 荣誉 和国家前 途 ; 他们 思 想解 放 、 争意 识 和进取 心强 , 于接受 新事 物 新 竞 善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效应及对策
大 的冲击 , 给思想政治工作设置 了一定 障碍 。因此我们 必须 易受 到 网 上 相 异思 想 的 冲 击 和 影 响 。 由 于 网络 的 极 度 开 放 西方 国家的意识形态 畅通无 阻 , 导致 青年学 生对 传统 文 充分认识 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 , 采取积极对策 , 趋利避害 , 抢 性 ,
络文化 日益繁荣 .但 网络 文化一把双 刃剑 , 在给社会 和人们 制力和影 响力 , 极力传输 西方资 产阶级 的意 识形 态 、 治制 政
生 活 带 来 极 大 方便 的 同 时 。 给 正 确 的 舆 论 导 向造 成 了相 当 度 、 也 价值 观念。青年学生 的世界观 、 值观正在形成 中, 容 价 很
6 没有 奋 斗 目标 , 有为 社 会奉 没 动态的互动交流都属 于 网络文 化的 内容 。网络 文化具 有 内 认 真学习专业课 ,0分 万岁 , 部分学 生贪 图享 乐 , 不愿吃 苦 . 的唯利是 有 容丰富 、 传播迅 速 、 影响广 泛 、 平等参 与和互 动性强 等特 点 , 献的精神和思想 , 成为金钱 的奴隶等 等 。 不能不 说与 网络 文化 的负 面效 都 同时具有虚拟性 、 开放性 和隐蔽性。这些特 点决 定了网络文 图 , 化 良莠不齐 . 鱼龙混杂。网络文化 中存 在的不 良成分大致分 应存 在较大的联系。
侵 比 信息进行人际交流而形 成 的一 种文化 。它是人类 社会 发展 族 的认 同 感 等 造 成 潜 移 默 化 的扭 曲 、 蚀 和 消 磨 . 如 部 分 青年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 目标 , 既不 喜欢 政治 理论课 . 又不 到信息时代 的产物 . 是人类智 慧的结 晶。静态 的新闻信 息和
作为发展 中的社会主义大 国. 西方 国家始终 把我 国当作意识 种不同的信息 , 超越 简单 文字 或静 态图像 的约束 。这个 特点 形态上的现实敌人和地缘政 治上 的潜在对手 。 方百 计遏制 ( 千 例如 网上 多媒体 ) 使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发达 。 想像和 逻辑思
试论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及其应对策略——从物理学与美学的视角出发
作者: 赖莉飞
作者机构: 宁波工程学院理学院,浙江宁波315016
出版物刊名: 学术交流
页码: 203-205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4期
主题词: 网络文化;物理学;美学;内涵;对策;创新
摘要:网络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广泛的应用性。
但其负面效应也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网络文化其物理学与美学的双重特征、审美形象性、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审美情感的差异性等,使网络文化的优势与劣势并存。
如要实现网络文化内涵与实施对策的创新,就应在强调网络文化重要价值的同时,要尽最大可能将传统文化的注重人性化的"零距离"的理论与实践融汇其中;在运用网络手段的同时,要调动一切因素来削弱网络由于机械化、格式化等带来的人际间的隔阂;要尽最大可能消除由网络"虚拟化"所带来的"人格面具化",将真实、自然的审美观融化在网络文化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的文化效应
球网络化所引发的不仅是信息技术和传媒手段的革命,更是一场社会革命。
网络作为一种社会空间,说明它已经创造出了一系列新的游戏规则和运作机制。
并具有了某种独立的功能和属性。
今天,当全球互联网由局域向广域、技术向商业、专业向全民推进时。
我们不得不认真审视和研究伴随着这场新技术革命而至的数字化生存的方方面面,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现象、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
网络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呈现出正面与负面的双重效应.针对网络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的趋势,应充分重视和发挥法律和道德的各自功能优势,构建法治与德治对网络文化的规范机制,实行法治与德治的互补与协调,共同规制和引导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进入网络时代,并产生了不同于以往文化形式的新型文化--网络文化.探讨网络技术对文化的影响,对于深入把握技术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及高技术文化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加强当代中国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避免相关负面效应,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涉及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及其治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开出过种种“药方”。
网络的确需要建章建制予以规约,但更需要网络经营者、网民建构新型文化价值观念,培育新型的网络文化批判精神。
网络文化批判精神的培育与倡导除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外,还对于抵制文化入侵、文化殖民,维护文化安全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