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分析

合集下载

电气干扰与抗干扰分析解析

电气干扰与抗干扰分析解析
电气干扰与抗干扰分析解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前言
本次讲座为电气信号传递过程中所受的干扰进行分析讨论并介绍常见的信号传递的抗干扰措 施。有的地方有称做电磁兼容和电磁干扰(EMC或EMI)。
电气干扰所涉及面非常广,关于这方面的书籍有很多。我们只能做简要的介绍。电气干扰可 以分为两类:受外界的干扰和对外界的干扰。同样抗干扰措施也是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的。 抗干扰措施还包含如何抵御外部的干扰,和如何降低自身各部分间的相互干扰。
(一)干扰源:
1.电源干扰 电源干扰是一种很复杂的干扰,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并包括了许多可变的因素,反 映出干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从干扰的方式上可归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两类。共模干 扰是由电源输入线对大地或中线对大地之间的电压差所形成的。对于三相电源而言,共模干 扰存在于任何一相与地之间。共模干扰又称共态干扰、对地干扰和不对称干扰。差模干扰存 在于电源线间、线与中线间,对于三相电源还存在于相线与相线之间。
信号回路接地,如各变频器的负端接地,开关信号的负端接地等。信号地的处理原则上不允 许各变送器和其他的传感器在现场接地,而应都将其负端在变频器端子处一点接地。但在有 些场合,现场必须接地,这时必须注意原信号的输入端子(上双端)绝对不允许和变频控制 系统的接地线有任何电气连线,而变频控制系统在处理这类信号时,必须在前端采用有效的 隔离措施
3.5 接地。接地的作用概括起来只有两种:保护人和设备不受损害的保护接地和为了抑制电 磁干扰的接地即工作接地。在此只讨论工作接地的问题,工作接地是为了使变频控制系统及 与之相连的仪表均能可靠运行并保证测量和控制精度而设的接地。在高压变频器信号传递中 需要考虑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高压变频器用于石化或其他防暴系统中还有本安接地的 问题。

干扰分析经验分享-精华中精华

干扰分析经验分享-精华中精华

干扰处理一、概述对于移动通信网络,保证业务质量的前提是使用干净的频谱,即该频段没有被其他系统使用或干扰。

否则,会使受干扰系统的性能以及终端用户感受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4G LTE基站的逐步建设,目前已形成了2/3/4G基站;移动/联通/电信基站共存的局面,系统间干扰的概率也大幅提升.目前已发现大量的TD—LTE基站受到干扰。

这些干扰主要包括共站2/3G基站及其他运营商基站对TD—LTE小区的阻塞、互调和杂散干扰,此外还有其他无线电设备,如手机信号屏蔽器带来的外部干扰.与此同时,随着LTE用户数量的增长,LTE网内干扰也凸显出来。

二、LTE干扰小区筛选筛选出高干扰小区并进行准确分析和确认,是处理干扰的基础.2.1 高干扰小区筛选提取全网小区系统上行每个PRB上检测到的干扰噪声的平均值 (毫瓦分贝)〉-110,即为干扰小区。

并对记录每个干扰小区的干扰值,优先处理非偶发干扰小区。

根据上一步筛选出来的TOP小区,在干扰较高的时间段内对TD-LTE高干扰小区进行PRB级干扰轮询,以了解小区所有PRB的上行干扰情况,以方便分析。

如下图。

Y轴为干扰电平值,X轴为PRB序号.三、高干扰小区分析与整治根据小区级干扰与PRB级干扰的特征,再结合外场扫频就能对干扰小区的干扰类型进行一个初步判定.根据长期以来处理干扰的经验,LTE干扰大致分类如下表:主要干扰类型干扰子类型1干扰子类型2系统内干扰设备问题室分分布故障RRU设备故障GPS失步参数问题帧偏置错误功控问题PUCCH干扰PUSCH干扰系统外干扰隔离度问题阻塞干扰互调干扰杂散干扰屏蔽器干扰全频段屏蔽器窄带屏蔽器广电干扰MMDS干扰3.1 典型干扰特征不同的干扰类型,在PRB级指标上有着不同的体现。

3.1.1互调/谐波干扰互调/谐波干扰一般为附近的无线电设备发射的互调信号落在TD—LTE基站接收频段内造成的,现阶段发现的互调干扰主要为中国移动GSM900系统下行产生的二阶互调/二次谐波干扰了TD-LTE F频段。

干扰分析与排查专题培训

干扰分析与排查专题培训

干扰分析与排查思路
发现问题
前台测试、后台OSS KPI、业务判断

定位问题
受干扰小区的统计原则、后台分析与判断、上站排查
解决方案与实施
解决方案制定与实施(报告输出)
发现问题
前台测试
通过MR上报相关指标信息进行判断
后台OSS KPI
干扰指标、业务(速率、语音)指标
业务判断
单小区单用户时的速率指标不佳等
工具使用:配件
LNA(配5-6V电池组)与带通滤波器
低噪声放大器,由于其噪声系数很低(NF=1.2~2dB)、增益 很高(一般为25-30dB),可以将高于-105dBm信号放大到频 谱仪的灵敏度之上,这样频谱仪就能对信号进行有效的测 量了。
八木天线
增益:一般可达10-15dBi(依据阵子的数量不同而异); 驻波比:其最大值应小于或等于1.5:1; 输入阻抗:50Ω ; 水平、垂直面波瓣宽度: 50-60°左右 极化形式:垂直或水平
1.) 设备(射频终端)质量导致的问题(更换设备) 2.) 施工(设计)质量导致的问题(更换设备)
3.) 频点(规划)设置不合理产生的互调干扰(更改规划)
外部干扰
1.) 频谱、空间隔离规划不合理(更改规划、滤波器) 2.) 阻塞干扰(软件调整、滤波器)
3.) 互调干扰(空间设计更改、频点调整)
4.) 杂散干扰(降低功率、滤波器) 5.) 直放站和干放(更换设备、调整增益) 6.) 微波传输(调整频率)
7.) 其他(特殊接收算法、关闭干扰源)
工具使用: 频谱仪
关键术语
灵敏度: DANL(Display Average Noise Level,显示平均噪 声电平)
RBW:频谱分析仪的IF器件中最窄的滤波器的宽度。 RBW 决定着频谱分析仪分辨间隔的信号成分的能力。 使用marker测量得到的信号的功率,也是以RBW所规 定的带宽为单位的。 VBW: 视距带宽,一般设定VBW=RBW/3。当RBW设置 较大的时候,扫描速度很快,但扫描波形比较粗糙(因 为积分的频段较宽);当RBW设置很小的时候,扫描速 度很慢,波形比较细致。

关于自动化装置受干扰及抗干扰措施的分析

关于自动化装置受干扰及抗干扰措施的分析
冗余技术
通过多重检测和比较,提高系统在干扰下的 可靠性。
软件陷阱与看门狗技术
用于防止程序跑飞,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自适应控制算法
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参数,提高系统的鲁 棒性。
其他抗干扰措施
防雷击保护
通过避雷针、浪涌保护器等设备,防 止雷电对自动化装置的干扰。
环境控制
保持自动化装置的工作环境清洁、干 燥、无尘,减少环境因素对设备的干 扰。
未来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抗干扰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对自动化装置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以及自适应抗干扰控制策略的制定和实 施,进一步提高自动化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集成化抗干扰技术
通过将多种抗干扰技术进行集成,形成综合性的抗干扰系统,实现对自动化装置的多层次、全方位的防护,有效降低 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
定期维护与检查
定期对自动化装置进行检查和维护, 确保其正常工作。
安全防护措施
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设置安全栅栏 、警示标识等,防止人为因素对自动 化装置的干扰。
04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某工厂自动化装置受干扰案例
案例概述
某工厂的自动化装置在运行过程中频 繁出现异常,导致生产流程中断。经 过调查,发现干扰是导致异常的主要 原因。
详细描述
控制系统不稳定可能是由于传感器信号失真、执行机构故障、控制算法缺陷等 因素引起的。控制系统不稳定可能导致生产过程受到影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
数据传输错误
总结词
数据传输错误是指在自动化装置的数 据传输过程中,数据发生丢失、重复 或乱码等现象,导致数据不能正确地 传输到目的地。
详细描述
数据传输错误可能是由于电磁干扰、 通信线路故障、通信协议缺陷等因素 引起的。数据传输错误可能导致自动 化装置之间的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导 致整个生产线的停产。

5G移动通信网络干扰问题分析与优化实践

5G移动通信网络干扰问题分析与优化实践

5G移动通信网络干扰问题分析与优化实践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5G 移动通信网络已经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为我们带来了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以及更多的连接,使诸如高清视频通话、智能物联网等应用成为现实。

然而,在 5G 网络的大规模部署和应用过程中,干扰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影响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

因此,深入分析 5G 移动通信网络的干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优化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5G 移动通信网络干扰的类型5G 移动通信网络中存在多种类型的干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同频干扰同频干扰是指在相同的频率上,多个信号相互叠加和干扰。

在 5G网络中,由于频谱资源的有限性,同频复用的情况较为常见,这就容易导致同频干扰的发生。

2、邻频干扰邻频干扰是指相邻频段的信号相互渗透和干扰。

当相邻频段的信号强度较强时,可能会对正在使用的频段造成干扰,影响通信质量。

3、互调干扰当两个或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通过非线性器件时,会产生新的频率分量,这些新的频率分量如果落入 5G 网络的工作频段内,就会形成互调干扰。

4、阻塞干扰当强干扰信号进入接收机时,可能会导致接收机饱和,无法正常接收有用信号,从而产生阻塞干扰。

二、5G 移动通信网络干扰的产生原因1、频谱资源紧张随着 5G 网络的快速发展,对频谱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可用的频谱资源是有限的,频谱的复用和分配不当容易导致干扰问题。

2、基站布局不合理基站的位置、覆盖范围和发射功率等设置不合理,可能会导致信号覆盖重叠或盲区,从而引发干扰。

3、设备性能问题5G 通信设备的性能不佳,如发射机的杂散发射、接收机的灵敏度不够等,都可能产生干扰。

4、外界干扰源外部的电磁干扰源,如广播电视发射塔、雷达系统、工业设备等,可能会对 5G 网络造成干扰。

三、5G 移动通信网络干扰的影响1、降低网络容量干扰会导致信号质量下降,使得网络的误码率增加,从而降低网络的容量和传输效率。

分析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分析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第一节物理干扰及其消除方法物理干扰是指试样在转移、蒸发和原子化过程中,由于试样任何物理性质的变化而引起原子吸收信号强度变化的效应。

物理干扰属非选择性干扰。

一、物理干扰产生的原因在火焰原子吸收中,试样溶液的性质发生任何变化,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原子化效率。

当试液的粘度发生改变,则影响吸喷速率,进而影响雾量和雾化效率。

毛细管的直径和长度,测量液面的相对高度以及空气流量的改变,同样影响吸喷速率。

试液的表面张力和粘度的变化又将影响脱溶剂效率和蒸发效率,最终影响到原子化效率。

当试样中存有大量基体元素时,它们在火焰中蒸发解离时,不仅要消耗大量的热量,而在蒸发过程中,有可能包裹待测元素,延续待测元素的蒸发,影响原子化效率。

样品含盐量高时,不仅影响吸喷速率和雾化效率,还可能造成燃烧器缝口堵塞而改变燃烧器的工作特性。

物理干扰一般都是负干扰,最终影响火焰分析体积中的原子密度。

二、消除物理干扰的方法1.配制与待测试液基体相似的标准溶液,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2.当配制其基体与试液相似的标准溶液有困难时,需采用标准加入法。

3.当被测元素在试液中的浓度较高时,可用稀释溶液的方法来降低或消除物理干扰。

第二节光谱干扰及其消除方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光谱干扰较原子发射光谱少的多。

理想的原子吸收,应当是在所选用的光谱通带内仅有光源的第一条共振发射线和波长与之对应的一条吸收线,当光谱通带内多于一条吸收线或光谱通带内存在光源发射的非吸收线时,灵敏度降低,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变窄。

当被测试液中含有吸收线重叠的两种元素时,无论测定其中哪一种元素,都将产生干扰,这种干扰俗称“假吸收”,导致结果偏高。

100% 0%吸收线发射发射线吸收0 % 100%光谱通带一、光谱通带内多于一条吸收线如果在光谱内存在光源的几条发射线,而且被测元素对这几种辐射光均产生吸收,这时便产生光谱干扰。

100% %发射吸收0% 100%光谱通带每一条吸收线具有不同的吸收系数,所测得的吸光度是每个独立成分贡献的结果,多重谱线干扰以过渡元素较多,尤其是铁、钴、镍等多谱线元素。

对几种典型干扰的分析及认识

对几种典型干扰的分析及认识

对几种典型干扰的分析及认识摘要随着油田开发程度的提高,储采矛盾日益突岀,在老油区进行二次三维地震采集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这一领域的地震勘探工作普遍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工业干扰,对地震资料品质及野外施工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各种干扰的存在,其影响程度如何,如何有效的解决,是该类地区勘探成败的关键因素。

本文以吐哈某汕出为例,讨论汕区的主要F•扰及影响范用: 和采取相应的技术对策和施工措施,通过实际资料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油区干扰开发三维地箴1引言吐哈QL汕区主要干扰为联合站、油井及火车四大类干扰。

联合站和油井干扰为连续不断的固定型干扰,几乎覆盖三维勘探工区,分布范朗广,干扰而积大,对地震资料影响较大;火车为移动型干扰,但由于横穿汕区的兰新铁路繁忙,每天对开51多对火车,在铁路两侧形成较宽的干扰带,三维地震采集施工时根本无法避开。

几类干扰的存在,成为制约该油区高精度开发三维地震资料品质的重要因素。

在施工前期,对而临的各类干扰进行调査分析、评估,找岀各类干扰的强度及特征参数,制定相应的技术对策和施工措施,这方面的工作不仅必要,而且至关重要。

2移动型火车干扰分析及认识从野外调查的共炮点集记录分析(图1示),火车距离排列较近时英震动干扰频带较宽, 对地震采集影响较大,距藹排列较远时影响较弱:火车距排列0km-lkm范国内,干扰频带主要分布在5 — 50Hz,和该区地震波的优势频带基本相当:火车距排列2km-3km范朗内,干扰频带主要分布在5 — 20Hz的低频范用,在30Hz以上的频率范弗1,火车的干扰影响和环境噪音处在同一个能量级;火车距排列在4km以外,火车对排列影响较弱。

对于单条测线来说,在测线附近时火车影响单边排列4Km,然而对三维地震采集,火车干扰在一个椭圆范用内。

图1火车距排列不同距离时共炮集记录其中蓝线为火车穿排列时频谱, 红线为火车距排列2-3km 的频谱, 粉红线为火车距排列4-5km 时的 频谱。

扫频仪与干扰分析

扫频仪与干扰分析

扫频仪与干扰分析一、扫频仪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扫频仪是一种用于频率域分析的仪器,主要用于测量信号的频率分布、频率谱、频率特性等。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然后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从而获取信号的频率信息。

扫频仪主要由信号源、频率控制器、混频器、低通滤波器、直流放大器等组成。

扫频仪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无线电测量、生物医学、地球物理等领域。

在通信领域,扫频仪常用于无线电测量中,用于测量无线信号的频率和频率特性,判断无线信号的合法性和干扰情况。

在雷达领域,扫频仪可用于测量雷达信号的频率分布,从而评估雷达系统的性能和性能变化。

在无线电测量领域,扫频仪常用于测量无线电信号的频率、频率响应等,用于频谱分析和频率校准等工作。

在生物医学领域,扫频仪可用于测量人体内部的生物电信号、脑电信号等,用于进行医学诊断和疾病监测。

在地球物理领域,扫频仪可用于测量地震、地磁等信号的频率分布,从而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情况。

二、干扰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干扰分析是指对系统中的干扰信号进行分析,找出其频率、幅度、相位等特性,从而判断干扰源的性质和位置,采取相应的干扰抑制措施。

干扰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幅度等特性,与正常信号进行比较,找出异常的信号,从而确定其为干扰源。

干扰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频谱分析、时域观测、数字滤波等。

频谱分析是通过测量信号的频率分布,从而判断干扰源的特性。

时域观测是通过观察信号的时序波形,找出异常的部分,从而判断干扰源的幅度和相位等特性。

数字滤波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滤波器,滤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从而提取出干扰信号。

干扰分析的应用主要包括通信领域、无线电领域、雷达领域等。

在通信领域,干扰分析主要用于评估无线信号的质量和性能,找出干扰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无线电领域,干扰分析主要用于评估无线电信号的合法性和干扰情况,采取干扰抑制措施。

在雷达领域,干扰分析主要用于评估雷达系统的性能和性能变化,找出干扰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热电偶测量回路干扰来源分析及抗干扰的措施

热电偶测量回路干扰来源分析及抗干扰的措施

热电偶测量回路干扰来源分析及抗干扰的措施一、干扰来源分析归纳为两大类:端间干扰和对地干扰。

(一)端间干扰:就是由于种种原因在仪表输入端之间出现交流信号而造成对仪表的干扰,这种干扰又称横向干扰或线间干扰。

端间干扰电压的大小,可以用万用表(电压表)在仪表输入端测出,一般情况下端间干扰电压约在几毫伏到几十毫伏的范围内。

(测量时万用表测量端钮不应接地,以免引进附加的对地干扰造成测量误差)。

端间干扰来源1、交变磁场:大功率变压器、交流电动机、强电流导线等周围都有较强的交变磁场,如果补偿导线在邻近通过就会受到这些交变磁场的影响,从而在输入回路中感应出交流电动势,从而形成干扰。

2、热电偶焊接在带电体上引进干扰:在一些特殊要求的测温场合下,需要将热电偶的工作端焊接到用电流直接加热的金属试样的表面上。

由于在金属试样平行于电流方向的各点上存在电位差,从而引进了端间干扰电压,其值为UCD,如果试样的截面是均匀的,则UCD=UABUCD----引起的干扰电压UAB----试样两端的加热电压CD-----热电偶丝焊接点距离AB----试样长度设UAB=5伏,AB=100㎜,CD=1㎜,则UCD=5×103×1/100=50mV3、日常大量遇到的端间干扰信号,是由于有干扰电流通过热电偶及其连接导线或仪表测量系统串接的阻抗所产生的电压降而造成的。

(二)对地干扰:是指干扰电压出现于仪表输入端的一端(正端或负端)对地之间的交流信号,这种干扰又称为纵向干扰。

现场的对地干扰电压的大小,可用万用表(电压表)跨接于仪表输入的一端(正端或负端)与地之间测量,一般情况下对地干扰电压大多在几伏到几十伏的范围内。

对地干扰的来源:1、高温漏电产生的干扰使用氧化铝或瓷质保护套管的热电偶测量电炉炉膛温度,在高温时人体碰触到热电偶接头的金属或热电偶丝,会有触电的感觉,如果用试电笔测量氖泡会暗暗发亮,测量热电偶对地之间的电压,可达几十伏的交流电压。

LTE干扰类型分析专题指导

LTE干扰类型分析专题指导

LTE干扰类型分析专题指导1、TDD超远干扰1.1 干扰原理超远干扰通常是由于无线传播环境条件较好,同系统的站点信号经过长距离传输后,强度衰减较少,同时由于传播时延,导致干扰信号的下行落到被干扰基站的上行,造成干扰,也称为“远距离同频干扰”。

如下图,干扰信号经过远距离传输,DwPTS 落到被干扰基站的UpPTS,造成上行干扰,若传输距离更远,还可能会干扰到后面的UL 时隙。

TD-LTE 系统中,特殊子帧的GP 长度决定了DL 不会干扰UL 的最大距离。

协议规定了多种特殊子帧的配比方式,每种方式保护距离计算如下,超过这个距离,则有可能产生上述原理所介绍的超远干扰。

子帧长度1ms,14 个symbol,以3:9:2 为例,GP 占用9 个symbol,即9/14 个子帧:保护距离D = 300000km/s * (9 / 14)*0.001s = 192.9km 1.2,干扰频谱特征时域特征:由前到后呈明显的减弱趋势,可能干扰到UpPTS 甚至部分或全部的UL 时隙。

频域特征:频域上通常整个带宽内都有干扰抬升。

1.3,解决办法TDD系统特有干扰,受大气波导影响,目前没有有效解决办法。

2,TDD帧失步干扰(GPS 失锁、帧偏置错误)2.1,干扰原理TDD 系统对时钟同步的精确性有很高的要求,不同用户到达基站的信号、以及不同基站发射的信号严格同步,系统方能正确运行。

为了提高抗干扰的能力,协议规定特殊子帧的DwPTS 和UpPTS 之间保留一个GP 保护长度作为隔离,确保上下行不会产生干扰,同时每个子帧末尾都留有一定长度的CP(循环前缀)保护长度,GP 保护长度由系统配置的特殊子帧配比决定,最小为71.4us (配置8),最大为714us(配置0)。

若帧失步时间超过当前配置下的GP 保护长度,UpPTS 就会受到干扰。

帧失步干扰通常是由于GPS 失锁、星卡隐形故障导致。

目前一些地方移动公司要求各个频段帧头保持一致,同时频段内所有小区帧偏置一致,若某个小区与周边小区帧偏置设置不一致,也会对周边基站造成上行干扰。

干扰分析经验分享-精华中精华

干扰分析经验分享-精华中精华

干扰处理一、概述对于移动通信网络,保证业务质量的前提是使用干净的频谱,即该频段没有被其他系统使用或干扰。

否则,会使受干扰系统的性能以及终端用户感受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4G LTE基站的逐步建设,目前已形成了2/3/4G基站;移动/联通/电信基站共存的局面,系统间干扰的概率也大幅提升。

目前已发现大量的TD-LTE基站受到干扰。

这些干扰主要包括共站2/3G基站及其他运营商基站对TD-LTE小区的阻塞、互调和杂散干扰,此外还有其他无线电设备,如手机信号屏蔽器带来的外部干扰。

与此同时,随着LTE用户数量的增长,LTE网内干扰也凸显出来。

二、LTE干扰小区筛选筛选出高干扰小区并进行准确分析和确认,是处理干扰的基础。

2.1 高干扰小区筛选提取全网小区系统上行每个PRB上检测到的干扰噪声的平均值(毫瓦分贝)>-110,即为干扰小区。

并对记录每个干扰小区的干扰值,优先处理非偶发干扰小区。

根据上一步筛选出来的TOP小区,在干扰较高的时间段内对TD-LTE高干扰小区进行PRB 级干扰轮询,以了解小区所有PRB的上行干扰情况,以方便分析。

如下图。

Y轴为干扰电平值,X轴为PRB序号。

三、高干扰小区分析与整治根据小区级干扰与PRB级干扰的特征,再结合外场扫频就能对干扰小区的干扰类型进行一个初步判定。

根据长期以来处理干扰的经验,LTE干扰大致分类如下表:3.1 典型干扰特征不同的干扰类型,在PRB级指标上有着不同的体现。

3.1.1互调/谐波干扰互调/谐波干扰一般为附近的无线电设备发射的互调信号落在TD-LTE基站接收频段内造成的,现阶段发现的互调干扰主要为中国移动GSM900系统下行产生的二阶互调/二次谐波干扰了TD-LTE F频段。

互调干扰的特点是:在100个PRB轮询中表现出一个或者几个PRB突起,而整体底噪较低,如下图:为了进一步确认互调/谐波干扰,需要根据LTE受干扰的PRB序号,推算出GSM互调/谐波的频率。

直放站干扰分析

直放站干扰分析

直 放 站 干 扰 的 分 析通过直放站干扰分析,使我们能更加了解干扰的产生,在工作中尽量减少干扰,充分发挥直放站优越性,而直放站干扰分为下行干扰和上行干扰。

一、下行干扰通常下行干扰发生在无线同频直放站,当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隔离度小于直放站的增益时(如80dB )时,直放站就会发生自激,产生下行干扰。

当直放站自激时,轻则是直放站的覆盖区通话音质变差,接通率下降,掉话率上升;严重时会使施主基站和其周围的基站发生瘫痪,影响大片覆盖区域的通话。

施主天线从施主基站接收频率为f 的下行信号,经过增益为Grep 的直放站放大后,由重发天线发出去。

其中一部分信号再经过重发天线的后瓣辐射到施主天线的后瓣,会再次由直放站进行放大;这样无线同频直放站就会形成一个潜在的正反馈环路,测试和实践验证,当该环路满足下列关系式时直放站才能稳定工作,则不会产生自激。

F>Grep+15dB (F :隔离度 Grep :直放站增益)而天线间的隔离度指标,计算公式如下:当水平放置时:I so =22.0+20lg ()λd 当垂直放置时:I so =28.0+40lg ()λd 式中,d —天线间距(m ) λ —工作波长(m )避免下行干扰主要措施是增大直放站隔离度。

一般采用以下方式增大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间隔离度:采用前后比大的天线采用旁瓣抑制比大的天线增大施主、重发天线的安装距离(由上面的公式中可以看出,加大两天线的垂直距离效果要优于水平距离)安装天线时,两天线尽量背对背。

采用隔离网或建筑物隔离两天线。

二、上行干扰直放站产生干扰的原因是空间的白噪声和直放站自身的噪声经过放大后通过上行链路连同手机信号一同到到达基站接收端造成对基站的上行干扰。

一般直放站厂家在安装直放站时考虑到这个问题,要对直放站上行噪声底部电平进行调整,并且选择适当的施主小区,以减少对基站系统的上行干扰。

当直放站的放大倍数或噪声系数过大时,上行背景噪声被不合理地放大,在施主扇区的接收端形成较强的上行背景噪声干扰。

电机电磁干扰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电机电磁干扰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电机电磁干扰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1产生电磁干扰的原因(1)绕组中突变磁场产生干扰或老化如果通过电动机线圈绕组的电流通路切断,则线圈中的磁场突然消失,线圈上会产生上百伏,甚至上千伏的瞬变过电压。

这种电压对系统中其他电子装置产生巨大电能冲击,最终导致设备、系统的基本失控和逻辑判断出错,甚至击穿或烧毁系统中的其他机电元件。

瞬变过电压与负载的大小以及线路的阻抗有关。

(2)换向器与电刷间的火花放电。

对电刷式电动机而言,电刷和换向片之间产生火花放电,同时引起频谱极宽的噪声(从中波到甚高频波段内是连续分布的),它对无线广播、电视及各种电子设备在很大范围内造成干扰。

(3)其他。

诸多电子产品中的电动机均采用桥式整流和电容滤波电路整流后的直流电源。

因为其中整流二极管的导通角很小,只有在输入交流电压峰值附近才有高峰值的输入电流通过。

这种畸变的电流波形基本很低,但高次谐波却非常丰富,脉冲宽度约为5ms(1∕4T)o这种高峰值的电流脉冲不仅对供电电网造成严重污染,还对其他各种用电设备产生干扰。

2电路设计时电磁干扰的产生及抑制措施在电磁电路中的电磁兼容性很大范围是由线路贮藏和互相连接的成分决定的:从天线返回的信号能放射出电磁能量。

其最主要是由于电流幅值、频率和电流线圈的几何面积决定的。

通常,有3个主要的电磁干扰来源:电源、高频信号、振荡器电路。

下面分别分析产生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首先,当1个CMOS反向换流器在改变输出状态时,两个晶闸管会有一段很短的时间同时导通。

这会使电流增长很快,导致在电源线路上出现电流尖峰,引起一段或长或短的电源线路的短路。

这被证实是产生电磁干扰的一个重要原因。

减弱电源电压的波动,使其接近1个100nF旁路电容器,是十分有效的。

然而由于电路的寄生成分,例如集成和电源线路的阻抗,旁路电容器不能有效减少电流峰值的,因此也不能减少辐射干扰。

为了抑制这些电流尖峰(至少在电源线路上),使其不扩展到其他部位,在极间耦合电容器和电源线路之间增加1个感应线圈,以方便干扰被抑制。

第04章、干扰分析和计算

第04章、干扰分析和计算

第四章、干扰计算和分析4.1、概述 (1)4.2、外部噪声干扰 (2)4.3、同信道干扰 (4)4.3.1、同信道干扰产生机理 (4)4.3.2、同信道干扰概率计算 (6)4.3.3、同频干扰预测模型 (11)4.3.4、干扰源自动识别算法 (16)4.3.5、降低同频干扰的措施 (17)4.4、邻信道干扰及产生机理 (18)4.4.1 发信机寄生辐射 (19)4.5.2 接收机对邻道干扰抑制能力 (20)5.4.3、邻道干扰计算模型 (23)4.5、互调干扰产生机理及计算 (25)3.5.1 无互调信道组 (26)3.5.2 发射机互调 (28)3.5.3 接收机互调 (28)4.6、远近效应 (29)3.7、码间干扰 (30)3.8、时隙干扰 (32)参考文献 (32)4.1、概述一个移动通信网必须保证移动台在每个基站服务区内能够接收到足够强的该基站发来的信号或者基站能够接收到足够强的移动台发来的信号,这就是基站优化设计和仿真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时“足够强”是指确保必要的载干比和载噪比,如果有用信号很强但干扰信号也很强,通信效果是不会好的;也就是说,好的通信质量必须有足够高的载干比(C/I)来保证。

蜂窝网是干扰受限系统,一个蜂窝网系统有很多的基站,每个基站的服务区内有很多用户在收发无线信号,每个基站自身也在几十个信道内同时收发信号。

各种频率的无线电波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交叠。

为了保证蜂窝网能够有效地运转,所有用户能够互不干扰地通信,自然必须进行干扰的评估与协调,这是无线通信组网设计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网络初建、改建、扩容、优化各个阶段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存在着三种干扰机制,一是系统内部由于频率复用引起的同频干扰,频率复用是指在蜂窝网中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基站同时使用相同的频率。

无线电频谱资源是极其有限的,一个频率可以在网内的不同地点重复使用,这既极大地扩充了通信网的容量,也提高了频谱的使用效率。

电子电路干扰分析和解决办法

电子电路干扰分析和解决办法

电子电路干扰分析和解决办法分类: 电子电路关键字:电子电路 干扰影响单片机系统可靠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主要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电气干扰,并受系统结构设计、元器件选择、安装、制造工艺影响。

这些都构成单片机系统的干扰因素,常会导致单片机系统运行失常,轻则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重则会导致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干扰的基本要素有三个:(1)干扰源。

指产生干扰的元件、设备或信号, 用数学语言描述如下:du/dt, di/dt大的地方就是干扰源。

如:雷电、继电器、可控硅、电机、高频时钟等都可能成为干扰源。

(2)传播路径。

指干扰从干扰源传播到敏感器件的通路或媒介。

典型的干扰传播路径是通过导线的传导和空间的辐射。

(3)敏感器件。

指容易被干扰的对象。

如:A/D、 D/A变换器,单片机,数字IC,弱信号放大器等。

2.干扰的分类干扰的分类有好多种,通常可以按照噪声产生的原因、传导方式、波形特性等等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产生的原因分:可分为放电噪声音、高频振荡噪声、浪涌噪声。

按传导方式分:可分为共模噪声和串模噪声。

按波形分:可分为持续正弦波、脉冲电压、脉冲序列等等。

3.干扰的耦合方式干扰源产生的干扰信号是通过一定的耦合通道才对测控系统产生作用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看看干扰源和被干扰对象之间的传递方式。

干扰的耦合方式,无非是通过导线、空间、公共线等等,细分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接耦合:这是最直接的方式,也是系统中存在最普遍的一种方式。

比如干扰信号通过电源线侵入系统。

对于这种形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入去耦电路。

(2)公共阻抗耦合:这也是常见的耦合方式,这种形式常常发生在两个电路电流有共同通路的情况。

为了防止这种耦合,通常在电路设计上就要考虑。

使干扰源和被干扰对象间没有公共阻抗。

(3)电容耦合:又称电场耦合或静电耦合。

是由于分布电容的存在而产生的耦合。

(4)电磁感应耦合:又称磁场耦合。

是由于分布电磁感应而产生的耦合。

超短波通信系统干扰问题分析和抗干扰方法

超短波通信系统干扰问题分析和抗干扰方法

超短波通信系统干扰问题分析和抗干扰方法超短波通信又称米波通信,它是利用30MHz-300 MHz的超短波频段的电磁波进行的无线电通信。

它的波长范围在1米到10米之间,主要依靠地波传播和空间波视距传播,其频带宽度是短波频带宽度的10倍之多。

因其具有频带较宽,传输性能较强等方面的优势,超短波通信不仅被广泛应用于电视、调频广播、雷达探测、移动通信等领域,而且成为我国军事通信中的主要手段之一,在部队战术通信、部队现场通信指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用频设备日益多样化,各种干扰现象也随之增多,直接影响通信的效果及其日后的发展。

因此,对超短波通信过程中产生的干扰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干扰来源并最大限度的对其进行抑制和防范,从而进一步优化通信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1、主要干扰来源分析(1)邻道干扰邻道干扰是指在两个相邻或相近的波道,所传输的信号超过了波道的宽度,从而对临近波道所传播信号造成的干扰。

我们认为,这种干扰来源主要有两方面形成:一方面来源于紧随的若干波道的寄生辐射,包含发信边带扩展、边带噪声、杂散辐射等等。

另一方面则来源于移动通信网内一组空间离散的邻近工作频道。

(2)发信机噪声干扰除了邻道干扰之外,发信机噪声干扰也会直接影响到通信质量。

所谓发信机噪声干扰是指以载频为核心,分布频率范围相当宽的噪声。

其频率大小可在在数十千赫到数兆赫的区间,从而对其他发信机所造成的干扰。

这种干扰噪声的大小主要由新频器以及调制器等因素决定。

(3)互调干扰互调干扰通常产生于传输信道中的非线性电路。

当我们在非线性电路中输入两个或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时,在非线性器件的作用之下,会有很多谐波和组合频率分量产生。

这时,接近于所需要的信号频率ω0的组合频率分量就会顺利通过接收机,从而形成互调干扰。

我们认为,互调干扰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分别是发信机互调、接收机互调和外部效应引起的互调。

①发动机互调发射机互调干扰是基站使用多个不同频的发射机(频分多址(FDMA)系统)所产生的特殊干扰。

基站干扰分析

基站干扰分析

1基站干扰分析1.l基站干扰的种类基站干扰的类型,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来划分.(1)按干扰情形划分依据干扰情形,基站干扰可以分为基站对基站的干扰和基站对移动台或移动台对基站的干扰两类。

(2)按干扰频点划分依据干扰频点,基站干扰有同频干扰和非同频干扰。

目前,移动通信系统经常采用同频道再用技术。

同频道再用将会导致同频道干扰,相隔距离越远,同频道干扰越小,但频率利用率也会降低.在实际情况下,随着系统规模不断扩大,频率复用度必然增加,从而同频道干扰的产生机率也会大大增加。

(3)按移动通信的频段划分依据移动通信的频段,基站干扰分为上行干扰和下行干扰.上行干扰是指干扰信号在移动通信网络的上行频段.基站受外界射频信号的干扰,将导致基站的有效覆盖范围减小.下行干扰是指干扰信号在移动通信网络的下行频段。

手机接收信号时无法区分干扰信号和正常基站信号,从而使手机与基站的联络中断。

(4)按干扰源的种类划分依据干扰源的种类,基站干扰包括强信号干扰、固定频率的干扰、杂散干扰和互调干扰等。

强信号干扰是指合法的信号占用合法的频率,但由于功率过大造成邻近频段接收设备阻塞。

固定频率的干扰是指干扰源工作于移动通信的频段,上下行频段都有可能,其干扰频率几乎不变。

杂散干扰是由于干扰源滤波特性不能满足技术要求,其带外信号以噪声的形式出现在相邻频段内,抬高被干扰基站的噪声基底,致使接收机灵敏度降低,上行链路性能变差.互调干扰是由外部一个或多个无线信号源经过机壳或馈线进入接收设备的非线性放大器而产生的。

外部信号与外部信号或外部信号与发射机本身的信号相互混合,可以产生新频率的互调信号。

(5)按干扰源设备分类依据干扰源设备,常见的基站干扰有电视增补器、影碟机、宽带交换机干扰等。

(6)按干扰的来源划分依据干扰的来源,可以将干扰分为系统内部干扰和系统外部干扰。

外部干扰是指来自数字集群系统之外的干扰.内部干扰是指来自于数字集群系统自身的干扰,例如干扰源是其他直放站、基站,或基站本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阻塞干扰
阻塞干扰是指当强的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同时加 入接收机时,强干扰会使接收机链路的非线性器件 饱和,产生非线性失真。只有有用信号,在信号过 强时,也会产生振幅压缩现象,严重时会阻塞。
不同系统间主要是带外阻塞干扰
11
<中兴通讯 版权所有>
Let’s 3G with ZTE !
阻塞干扰
3GPP协议规定的WCDMA基站抗阻塞指标如下:
标准3GPP TR 25.945中对灵敏度指标有着详尽描 述,标准指出只要接收机噪声系数不大于9dB,整机 就应该满足灵敏度指标(灵敏度电平为-108dBm)要求, 这里也暗示了如还有问题,则应该是基带解调的问 题,与射频接收机无关。
17
<中兴通讯 版权所有>
Let’s 3G with ZTE !
干扰分析
中兴通讯移动事业部
Phone: Mail:
Let’s 3G with ZTE !
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了解干扰的概念 掌握干扰的类型 理解干扰相关的重要参数 如何解决干扰
1
<中兴通讯 版权所有>
Let’s 3G with ZTE !
概述 器件了解 干扰类型 接收机的两种性能损失 重要参数分析 减少干扰的方法
加性干扰 互调干扰 阻塞干扰 邻道干扰
7
<中兴通讯 版权所有>
干扰的类型
Let’s 3G with ZTE !
加性干扰
干扰源在被干扰接收机工作频段产生的噪声,包 括干扰源的杂散、噪底等,使被干扰接收机的信噪 比恶化,称为干扰源对被干扰接收机的加性噪声干 扰
8
<中兴通讯 版权所有>
Let’s 3G with ZTE !
假设干扰源最大发射功率为A dBm,则规避邻道干 扰所需要的隔离度:D =(A-(-52))dB。
14
<中兴通讯 版权所有>
Let’s 3G with ZTE !
接收机灵敏度降低 接收机过载
接收机的两种性能损失
15
<中兴通讯 版权所有>
Let’s 3G with ZTE !
接收机灵敏度降低
4
<中兴通讯 版权所有>
Let’s 3G with ZTE !
器件了解---收发信机的原理图
Hale Waihona Puke 5<中兴通讯 版权所有>
Let’s 3G with ZTE !
器件了解---两个同置基站的干扰原理图
干扰站
被干扰站
放大器
发滤波器
收滤波器
接收机
6
<中兴通讯 版权所有>
Let’s 3G with ZTE !
9
<中兴通讯 版权所有>
Let’s 3G with ZTE !
互调干扰
举例:3GPP协议对WCDMA基站带外互调干扰信号的 要求为:
假设干扰源基站最大发射功率为A,按照协议,规 避互调干扰需要的空间隔离度为(A-(-48))dB。
10
<中兴通讯 版权所有>
Let’s 3G with ZTE !
Let’s 3G with ZTE !
主要衡量系统性能的参数
2
<中兴通讯 版权所有>
目录
Let’s 3G with ZTE !
概述
干扰的分类有很多种。 从基带的角度考虑 从射频方面考虑 以及系统本身的原因
从射频考虑主要有两个部分:一个是从干扰源 角度考虑,主要是干扰源发射的部分,还有从被干 扰系统角度考虑,主要是接收部分。
3
<中兴通讯 版权所有>
Let’s 3G with ZTE !
接收机灵敏度降低
举例:WCDMA基站灵敏度-121dBm,接收机解调信 噪比假设为-18dB,3GPP协议对TD-SCDMA基站发射机 带外杂散辐射的指标规定如下:
<-80dBm/3.84MHz(1920~1980MHz)
则以WCDMA基站灵敏度恶化1dB为干扰判断准则, 因此理论计算规避TD基站对WCDMA基站加性噪声干扰 需要的隔离度为:
互调干扰
当两个或多个干扰信号同时加到接收机时,由于 非线性的作用,这两个干扰的组合频率有时会恰好 等于或接近有用信号频率而顺利通过接收机,其中 三阶互调最严重。由此形成的干扰,称为互调干扰。
交调(cross modulation)指强干扰信号对弱有用 信号的幅度调制。
互调(inter modulatin)指至少两个不同频点的信 号经过非线性器件后产生新的频率组合分量。
邻道干扰
在接收机第一邻频存在的强干扰信号,由于滤波 器残余、倒易混频和通道非线性等原因,引起的接 收机性能恶化,称为邻道干扰。通常用ACS指标来衡 量接收机抗邻道干扰的能力。
13
<中兴通讯 版权所有>
Let’s 3G with ZTE !
邻道干扰
规避邻道干扰的隔离度计算通常是以系统协议为准,将协 议规定的邻道干扰信号大小与干扰源天线口最大发射功率相 减,即得到规避干扰所需要的隔离度。
灵敏度: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 接收机的灵敏度:在系统能够解调的前提下,允 许接收机收到的最小的功率。 公式:
S(dBm)=NF(dB)+KTBRF(dBm)+Eb/No(dB)-Gp(dB)
16
<中兴通讯 版权所有>
Let’s 3G with ZTE !
接收机灵敏度降低
接收机灵敏度是一个系统指标,不仅接收机射频 通道的性能影响该指标,基带单元的解调算法也会 影响该指标准。
协议没有考虑TD-SCDMA与WCDMA基站共存的阻塞干扰 要求。
根据TD-SCDMA基站最大发射功率41dBm,考虑两系统天 线间至少应有20dB的传播损耗,则规避对WCDMA基站阻塞 干扰所需41-20-(-40)=61dB。
12
<中兴通讯 版权所有>
Let’s 3G with ZTE !
概述
发射机在发射有用信号时会产生带外辐射,带外 辐射包括由于调制引起的邻频辐射和带外杂散辐射。
接收机在接收有用信号的同时,落入信道内的干 扰信号可能会引起接收机灵敏度的损失,落入接收 带宽内的干扰信号可能会引起带内阻塞;同时接收 机也存在非线性,带外信号(发射机有用信号)会 引起接收机的带外阻塞。
18
<中兴通讯 版权所有>
Let’s 3G with ZTE !
接收机灵敏度降低
19
<中兴通讯 版权所有>
Let’s 3G with ZTE !
接收机过载
当较强的功率加于接收机时候,可能导致接收机 过载,当接收机处于过载现象的时候,它的放大功 率是下降的。或者说是被抑制的
20
<中兴通讯 版权所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