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检查技术教学(详细整理)
X线检查技术教学(详细整理)
放射投照技术四肢摄影检查技术一、四肢摄影注意事项1.认真阅读摄影申请单,明确检查目的,正确选择摄影体位。
2.四肢长骨摄影时,应包括上、下两个关节,病变局限在一端时,应至少包括邻近病变一端的关节,以明确其解剖位置。
3.为诊断需要在同一张照片上显示正位和侧位影像时,应使肢体方向一致,照片显示的关节面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4.上、下肢摄影体位摆放时,上、下肢正位基本为前后位(手、腕关节、锁骨为后前位);上肢侧位基本为肢体内侧靠近暗盒(肩胛骨为外侧靠暗盒),下肢侧位则均为肢体外侧靠近暗盒,要求冠状面与暗盒垂直。
5.对外伤患者进行摄影时,应尽量采用改变X线中心线方向或移动摄影床床面等方式,以适应摄影体位的要求。
6.婴幼儿骨关节摄影,常规同时摄取双侧影像,以便对比。
成人骨关节摄影需摄对侧肢体影像时,摄影条件应与被检侧相同。
7.较厚部位摄影时,应使用滤线栅装置,并且应考虑阳极效应的影响。
应根据被检部位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照射野,暗盒大小应充分包括被检部位的软组织。
焦―片距取75~90cm。
8.摄影时去除衣物、异物、敷料,应注意对被检者的X线防护。
二、X线摄影位置(一)上肢1.手:1)手正位(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手掌面及腕部置于暗盒面上,第三掌骨置于中心。
各手指稍分开。
(2)中心线:第三指的掌指关节,垂直入射暗盒中心。
(3)显示部位:拇指的掌指骨斜位,其余四指的掌指骨及关节、腕部诸骨及桡掌关节与尺桡关节均呈正位。
2)手侧位(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手及前臂尺侧紧贴暗盒面,手呈侧位。
拇指沿掌面伸直,其余四指并拢。
将第五指的掌指关节放在暗盒中心。
(2)中心线:第二指的掌指关节,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3)显示部位:第二至第五掌骨、指骨相互重叠的侧位影像,拇指正位影像。
3)手后前斜位(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手掌面朝下斜放在暗盒面上、五指自然分开稍弯曲,掌面与暗盒面成450角。
(2)中心线:第3掌指关节,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X线技术人体各部位技术操作
二、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1、尺骨茎突为前臂近腕部内侧的突起。
2、桡骨茎突为前臂近腕外侧的突起。
3、尺骨茎突鹰嘴为肘关节的茎突。
4、肱骨内上髁为肘关节内侧的突起。
5、肱骨外上髁为肘关节外侧的突起。
6、肱骨大结节为位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
7、锁骨为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的内高外地的骨骼。
8、肩峰为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
9、肩胛骨喙突为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的突起。
10、肩胛下角位于肩胛骨的最下端,与第7胸椎下缘等高。
11、内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
12、外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
13、胫骨粗隆为胫骨上段前缘的突起。
14、髌骨为膝关节前方可活动的骨骼。
15、股骨内上髁为膝关节内上方的突起。
16、股骨外上髁为膝关节外上方的突起。
17、腓骨小头为膝关节外下方可扪及的突起。
18、髂嵴为髂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4腰椎棘突高度。
19、髂前上棘为髂骨前上方的突起。
,平第2骶椎高度。
20、股骨大粗隆为股骨上段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合高度。
三、胸部体表定位标志
1、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高度。
2、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段连接,平对气管叉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
3、剑突末端为胸骨最下端,平11胸椎椎体高度。
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
四、脊椎体表定位标志。
胸部X线检查技术(胸廓、心脏摄影)(X线检查技术课件)
• 2.中心线 向头端倾斜10°~15°角,经剑突与 脐连线中点射入探测器。
3.标准影 像显示胸部 膈下肋骨正 位影像,肋 骨清晰可见, 对比良好。
膈肌 肋骨 第12胸椎 第1腰椎
膈下肋骨正位
肋骨斜位
• 目的 : • 观察腋中线附近肋骨的影像。 • 照射野选择: • 12×15或14×17英寸,探测器置于摄影架
• 3、膈上及膈下肋骨摄影最好分别曝光, 膈下肋骨应采用滤线器摄影;
• 4、胸廓摄影应在摄影时注意屏气; • 5、尽量使病变部位贴近胶片。
(七)胸骨正位
摄影目的: 观察胸骨正位的骨质影像。
照射野选择: 8×10英寸或8×10英寸,探测器直放于
摄影床上,下方垫高5㎝。 摄影距离:
焦—皮距,45—50㎝。
主动脉压迹
左主支气管压迹
左心房压迹
主动脉段 肺动脉段 心室段
(四)心脏Leabharlann 前斜位摄影目的 用于观察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及胸部主动脉 的形态。
照射野选择 12×15英寸或12×15英寸,探测器直放于摄影架 上。
1.体位设计 被检者斜面向摄影架前站立。左侧胸壁紧贴
摄影架,躯体冠状面与摄影架呈60~65°角。 右臂上举,屈肘环抱头部,左臂内旋伸向后下 ,手背置髋后。摄影架上缘包括第7颈椎,下缘 包括第12胸椎,探测器左右两侧缘包括右前及 左后胸壁。
体厚与入射点、中心线倾斜角的关系
胸廓前后径(㎝) 入射点距胸椎棘突距离(㎝)
15
6.0
16.5
6.3
18
6.5
19.5
6.7
21
6.8
22.5
6.8
24
6.9
X线检查技术(一)ppt课件
第6颈椎
环状软骨
第7颈椎
环状软骨下2cm
第2、3胸椎间盘 胸骨颈静脉切迹 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
第4、5胸椎间盘 胸骨角
肩胛上角
32/50
部位
第6胸椎 第7胸椎 第11胸椎 第1腰椎 第3腰椎 第4腰椎 第5腰椎
第2骶椎
尾骨
前面观对应平面
侧面观对应平面
双乳头连线中点(男)
胸骨体中点
肩胛下角
胸骨剑突末端
35/50
6、千伏与毫安秒的选择 7、呼气与吸气的应用 (1)平静呼吸下屏气 (2)深吸气后屏气 (3)深呼气后屏气 (4)缓慢连续呼吸 (5)平静呼吸不屏气 8、照射野的校准
36/50
(二)摄影步骤 1、阅读申请单 2、摄影位置的确定 3、摄影前的准备 4、胶片尺寸的选择和放置 5、照片标志的安放 6、衣着的处理
15/50
3.根据被照体与摄影床的关系命名 左侧卧位 右侧卧位
4、根据被照体与摄影床的位置关系及中心线入射被检体 时与探测器的关系命名。 仰卧水平侧位
16/50
5、根据被照体姿势命名 前凸位 蛙式位
17/50
6、根据某部位的功能命名 颈椎的过伸、过屈位。 下颌关节的张口位 闭口位
18/50
7、根据摄影体位创始人的名字命名 乳突的劳氏位 梅氏位 鼻窦的瓦氏位 许氏位
79/50
80/50
锁骨后前位
病人取俯卧位,锁骨中点对准台面中线,并紧 靠台面。中心线对准肩胛骨上角。
81/50
• 下肢骨骼的X线摄影
82/50
8、足部位置(前后位和侧位)
83/50
84/50
85/50
86/50
87/50
88/50
胸部X线检查技术(透视、胸部摄影)(X线检查技术课件)
光时间不超过0.1秒,使心影清晰。
6. 两侧肺部密度相比悬殊的患者,可用高kV 技术摄影。
7. 明确摄影目的,肺片主要观察肺纹理和肺 实质影像。心片主要观察心血管形态。
8. 成像野大小12×15英寸或14×17英寸,小儿 视具体情况酌减。
二、透视操作技术
一般取站立位,先从正位开始,先观察胸部全貌,然后 按顺序逐一观察,对所发现的病变作重点观察。
1.平静呼吸时,观察两侧胸廓是否对称;两侧肺 野、肺纹理及透光度;肺门的大小、密度和位置。 两侧肋膈角是否锐利;两侧横膈形态、位置及运动 情况;纵隔的轮廓及位置有无改变;心脏大血管有 无异常。 2.深呼吸时,观察肺通气有无障碍,纵隔有无移 动及横膈运动等情况。
·
3.标准影像显示
胸部侧位影像,肺 部、膈肌及前后胸壁 ,胸骨及胸椎呈侧位 像。膈肌前高后低, 从颈部到气管分叉部 ,能连续追踪到气管 影像。
(六)站立胸部前凸(前弓)位
摄影目的 为胸部正、侧位的补充位置,主要用于显示肺
尖、锁骨下区及右肺中叶的病变。 照射野选择
12×15英寸或14×17英寸 摄影距离
标准影像显示 为胸部正位影像,两胸锁 关节对称,上部四个胸椎 清晰可见,肩胛骨投影于 肺野之外,肺门阴影结构 可辨,肺纹理清晰可见, 乳腺和左心影内可见肺纹 理,膈肌包括完全且边缘 清晰,肋膈角锐利,心脏 纵隔边缘清晰锐利。
肺尖 上腔静脉
肺门
乳头 横膈
胸部后前位
主动脉弓 肺动脉
左心室 心尖
(二)仰卧胸部前后位
体外金属物体对影像的影 响
(一)站立胸部后前位
摄影目的 观察胸廓、肺部、纵隔及膈肌的病变,
第二章第三节X线检查技术
间接型平板探测器(非晶硅平板探测器)
由碘化铯等闪烁晶体涂层与薄膜晶体管或电荷耦合器 件或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构成它的工作过程一般 分为两步,首先闪烁晶体涂层将X线的能量转换成可 见光;其次或者,或将可见光转换成电信号。
(一)X线摄影条件的选择
(一)感光效应
(二)X线摄影条件的基本因素
(三)X线摄影条件的应用
1、感光效应
指X线通过人体被检部位后,使感光系 统感应有效X线,并由此产生诊断所需的 影像效果。即X线摄影后的影像效果均称 之为“感光效应”
或:X线对胶片的感光作用
影响感光效应的因素:
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焦-片距等
(2)固定管电压法
在X线摄影中值是固定的,作为照片密度的补 偿,随着被摄体的厚度d和密度p而变化。
管电压值一般要高10~20,所用的值成倍下降
3、对数率法及X线摄影条件规范化
不论是改变的X线摄影方法,还是固定技术, 都未能完全解决如何获得一张优质X线照片的 摄影条件问题,因此有必要恰当地解决诸因素 (、 mAs、几何条件、感光材料、滤线栅、 增感屏性能、电源整流方式、体厚等)的平衡 关系问题。
密度与灰度是组成医学影像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影像上能够分辨出不同组织结构的原因是影 像具有足够的密度(灰度)和对比度。
医学影像的记录方式:干式打印 包括:激光打印和非激光打印
激光打印:①光一热式成像
②激光诱导成像
非激光打印:①直接热打印技术
②干式喷墨成像
医用X线照片:
• X线胶片的观察:
• 光线透光率的大小由照片的阻光能力决定。
缺点:在这过程中可见光会发生散射,对空间分辨率产 生一定的影响。
胸部X线检查技术(心脏大血管造影)(X线检查技术课件)
• 4、左冠状动脉造影蜘蛛位: • 也称左前斜头位,即影像
增强器置于左前斜(LAO)40 ~600,并向足倾斜15~250( CAU)。显示左主干、中间支 、前降支及回旋支分叉部,及 各分支近段。
• 5、右冠状动 脉造影LAO 30~400位:
• 也称正位或 摄影体位,右 冠状动脉主干 显示呈“C”型 切线位。
(二)左心造影
1.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①左心先天性心脏病及血管畸形患者; ②瓣膜性心脏疾病患者; ③各种肥厚扩张、限制性心肌病; ④心脏占位性疾病患者。
• (2)禁忌证: • ①对碘过敏患者; • ②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患者; • ③严重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患者; • ④严重心率失常、电解质紊乱患者。 • ⑤.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 • ⑥严重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
• 5.标准影像显示 • 胸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清晰显示。主动
脉升部与降部在前后位影像上略有重叠 ,侧位影像显示主动脉展开。
(四)腔静脉造影
1.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①腔静脉内血栓; ②腔静脉位置异常; ③周围病变所致腔静脉狭窄、梗阻及受累情况。 (2)禁忌证:同前
• 2.检查前准备同前 • 3.检查方法 • Seldinger穿刺技术,上腔静脉一般在肘正
• (2)禁忌证: • ①对碘过敏患者; • ②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患者; • ③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 ④电解质紊乱患者;⑤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患
者。
2.检查前准备
①术前谈话,签署知情同意书; ②测定出凝血时间及碘过敏试验; ③训练术中呼吸和屏气方法; ④术前2~3小时禁食、禁饮; ⑤对精神紧张者给予适当镇静;
2.检查前准备
【医学教案】X线检查技术与应用教学设计
X线检查技术基本原理
介绍了X线的产生、性质以及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为后续内容打下基础。
X线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强调了X线检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患者准备、 设备操作等规范,确保医疗安全。
ABCD
X线检查技术种类与应用
详细阐述了透视、摄影、造影等X线检查技术的 原理、操作方法及适用范围。
X线检查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前列腺病变
观察前列腺的大小、形态及密度改变,评估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 等疾病。
生殖系统肿瘤
X线检查可发现生殖系统肿瘤引起的局部肿块、骨质破坏等征象。
05
X线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操作前准备及患者沟通
1 2
了解患者病情及检查目的
在进行X线检查前,医生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 、病史及检查目的,以便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 体位。
X线检查技术的跨学科融合
X线检查技术将与医学其他领域以及工程学、物理学等跨学科进行深 度融合,推动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X线检查技术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技术和资源,将促进X线检查技术的 全球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计算机X线摄影(CR)
采用数字化成像技术,提高影像质量 和分辨率,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检查 。
数字X线摄影(DR)
直接数字化成像,具有更高的影像质 量和更低的辐射剂量,广泛应用于临 床各科室。
特殊X线检查技术
如体层摄影、软组织摄影、放大摄影 等,用于特定部位或疾病的详细检查 。
03
常见X线检查方法
普通X线摄影
检查原理
通过计算机技术对X线影像进行 数字化处理,提高影像质量和 分辨率。
检查步骤
摆位、曝光、数据传输、图像 处理、观察与记录。
X线检查技术
脊柱骨
脊柱骨:脊柱的范围大,部位深, 椎体数目多,有生理弯曲存在。摄 影时要注意:①矫正生理弯曲,尽 量减少影像失真;②除第1、2颈椎 外,其他颈椎、胸椎、 腰椎、骶骨
前后位、侧位的位置摆法基本相同, 中心线均取所摄位置的中心;
③下部脊柱摄影前要清除肠内容物及 排尿;④脊柱多采用前后位和侧位, 必要时须加摄斜位片。如外伤、脊椎 病等;⑤拍摄脊柱片时必须深吸气后 曝光;⑥必须用滤线设备吸收散射线。
另外,头颅骨摄影时要用滤线栅,吸收 散射线,提高摄影效果。由于新的检查 技术的出现(CT、MR),使许多传统 的头颅位置不用或少用,如:颌下顶位、 眼眶位、鼻骨、颞骨、乳突、鼻窦的一 些摄影和位置等,本节不再述。
头颅后前位
病人取俯卧位。两肘弯曲,头部正中面 对台面中线,听眦线与台面垂直,该位 置可在眼眶内显示双侧的颞骨岩部和内 听道。
第1和第2颈椎前后位
病人取仰卧位。此位置能从口腔 中显示寰椎、枢椎和寰枢关节及 齿状突影像。
第3至第7颈椎前后位
病人取仰卧位。
颈椎侧位
病人取立位。颈部长轴与暗盒长 轴平行,头部向后仰。中心线对 准第4颈椎。
胸椎前后位
病人取仰卧位。身体正中面 对台面中线。中心线对准胸 骨角—剑突联线中点。
膀胱前后位
病人以仰卧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 中线。暗盒上缘与髂骨嵴相齐,下 缘超过耻有联合下缘。中心线对准 暗盒中心。
膀胱左、右斜位
病人取仰卧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 线。然后将身体向左或向右倾斜,使 躯干与台面成45°。暗盒上缘与髂骨 嵴相齐,下缘超出耻骨联合下缘。中 心线对准暗盒中心。
膀胱侧位
摄影位置方法简单,但应用最广, 至今仍是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常 规位置是胸部后前位、侧位,心脏 大血管的后前位、侧位和左右前斜 位。
X线成像技术概述(X线检查技术课件)
• ①优点: • A、应用广泛,可用于人体各个部位; • B、空间分辨力较高,成像清晰; • C、可作客观记录,长期保存。 • D、患者接受的X线剂量少,有利于防护。 • ②缺点: • A、工序繁琐、不能立即得到检查结果; • B、投照一片仅是一个方位和一瞬间的影
像,不能观察脏器动态。
X线摄影
胸 部 正 位 片
• 2.X线图像是影像重叠图像 • X线图像是X线束穿透人体被检部位内的各
种不同密度和厚度的组织结构后的投影总 和,是该部位各种组织结构影像的相互叠 加的图像。
• 3.X线图像具有放大和失真 由于X线束是锥形投射的,当X线检查
时人体与胶片(或荧光屏)之间有一定的 距离,因此,被照射部位的X线成像会出现 一定程度的放大并产生半影,使影像的清 晰度减低。如果照射部位偏离中线,还会 出现该部位影像的变形和失真。
第二节 X线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一、X线图像的特点 (一)模拟X线检查的图像特点
1.X线图像为直接模拟灰阶图像。通过影像的密度 及其变化来反映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和病理状态。
即密度高的组织结构(如骨骼、钙化),其吸收 X线量多,在X线图像上呈白影;反之,密度低的组 织结构(如气体、脂肪),其吸收X线量少,在X线 图像上呈黑影或灰黑
二、数字X线成像技术
1.DSA 1980年,由美国Wisconsin大学的Mistretta 小组和亚利桑那大学的Nadelman小组首先 研制成功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DSA是影像增强技术、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 术与常规X线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X线检查 技术。
• 4.X线图像不可调节 模拟X线图像的影像灰度、对比度与摄
影参数等是密切相关的。X线摄影经显影定 影后得到的X线影像(照片),其灰度和对 比度是不可调节的。
第三章X线常规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三章 X线常规检查技术
二、X线摄影原则
6.不同部位摄影,有不同的要求: (1)四肢:摄正、侧位像,两个位置在一张胶片上,
上下方位一致,照片还应包括相邻一端关节 (2)脊椎:除摄取相同部位正、侧位外,还要包括
上或下相邻椎体,便 于X线诊断时辨认与计数。 (3)严重外伤或危重病人:临床医生同意或参与。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三章 X线常规检查技术
X线摄影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三章 X线常规检查技术
X线摄影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三章 X线常规检查技术
X线摄影优点: 影像较透视清晰,图像可存留,接受X线照 射量少(对X线防护较好);可检查胸、腹、 骨关节的大多数常见病,是目前各级医院影 像科较常开展的常规检查项目,应用较为广 泛 X线摄影缺点: 瞬时静止像,不能实时成像,不能观察器官 的动态变化,不能对病变准确定位
病人的最佳配合; 4.让病人适当曝露摄影部位; 5.依据病人和X线摄影要求选择适当尺寸的X线探测
器,标好片号、日期和左右号;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三章 X线常规检查技术
一、X线摄影步骤
6.在按X线标准摄影体位摆姿势时,尽量使其舒适, 避免X线摄影期间移动;
7.调整X线中心线、FFD; 8.选择适当的X线摄影条件,管电压、管电流、曝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三章 X线常规检查技术
第三章 X线常规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三章 X线常规检查技术
学习目标
• 1.掌握X线摄影各位置的要领、特点和显 示内容;掌握急诊X线摄影的原则与注意事 项。
• 2.熟悉X线摄影的步骤、原则。 • 3.了解X线常规检查的种类及其优缺点。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三章 X线常规检查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投照技术四肢摄影检查技术一、四肢摄影注意事项1.认真阅读摄影申请单,明确检查目的,正确选择摄影体位。
2.四肢长骨摄影时,应包括上、下两个关节,病变局限在一端时,应至少包括邻近病变一端的关节,以明确其解剖位置。
3.为诊断需要在同一张照片上显示正位和侧位影像时,应使肢体方向一致,照片显示的关节面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4.上、下肢摄影体位摆放时,上、下肢正位基本为前后位(手、腕关节、锁骨为后前位);上肢侧位基本为肢体内侧靠近暗盒(肩胛骨为外侧靠暗盒),下肢侧位则均为肢体外侧靠近暗盒,要求冠状面与暗盒垂直。
5.对外伤患者进行摄影时,应尽量采用改变X线中心线方向或移动摄影床床面等方式,以适应摄影体位的要求。
6.婴幼儿骨关节摄影,常规同时摄取双侧影像,以便对比。
成人骨关节摄影需摄对侧肢体影像时,摄影条件应与被检侧相同。
7.较厚部位摄影时,应使用滤线栅装置,并且应考虑阳极效应的影响。
应根据被检部位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照射野,暗盒大小应充分包括被检部位的软组织。
焦―片距取75~90cm。
8.摄影时去除衣物、异物、敷料,应注意对被检者的X线防护。
二、X线摄影位置(一)上肢1.手:1)手正位(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手掌面及腕部置于暗盒面上,第三掌骨置于中心。
各手指稍分开。
(2)中心线:第三指的掌指关节,垂直入射暗盒中心。
(3)显示部位:拇指的掌指骨斜位,其余四指的掌指骨及关节、腕部诸骨及桡掌关节与尺桡关节均呈正位。
2)手侧位(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手及前臂尺侧紧贴暗盒面,手呈侧位。
拇指沿掌面伸直,其余四指并拢。
将第五指的掌指关节放在暗盒中心。
(2)中心线:第二指的掌指关节,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3)显示部位:第二至第五掌骨、指骨相互重叠的侧位影像,拇指正位影像。
3)手后前斜位(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手掌面朝下斜放在暗盒面上、五指自然分开稍弯曲,掌面与暗盒面成450角。
(2)中心线:第3掌指关节,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3)显示部位:第一至第五掌骨、指骨及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斜位影像,第四、五掌骨基底部相互重叠。
2.腕关节1)腕关节后前位(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前臂前伸,手半握拳,将腕部掌面朝下贴紧暗盒面中心。
(2)中心线:尺骨、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3)显示部位:腕关节的正位影像。
2)腕关节侧位(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前臂前伸,手及腕部尺侧紧贴暗盒面,腕骨置于暗盒中心。
(2)中心线:第1掌骨基底部,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3)显示部位:腕关节侧位影像。
3)腕关节尺偏位(1)体位: 病人坐摄影床一侧,前臂前伸,手掌面平放在暗盒面上,腕部置于暗盒中心。
使被检侧手向尺骨侧偏转呈外展状。
(2)中心线:尺骨、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暗盒。
(3)显示部位:舟骨正位影像。
3.尺、桡骨1)尺、桡骨前后位(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手掌朝上,前臂伸直置于暗盒,前臂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
腕骨稍外旋,保持正位体位。
暗盒下缘包括腕关节、上缘包括肘关节。
(2)中心线:前臂中点,垂直射入。
(3)显示部位:尺、桡骨及腕关节与肘关节正位影像。
2)尺、桡骨侧位(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手呈侧位拇指在上,肘部弯曲成90°角,尺侧紧贴暗盒面,肘部与肱骨远端贴暗盒面,腕关节及肘关节均包括在暗盒内。
(2)中心线:前臂中点,垂直射入。
(3)显示部位:尺、桡骨及腕关节与肘关节侧位影像。
4.肘关节1)肘关节正位(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前臂伸直,手掌朝上,将肘部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并紧贴暗盒。
(2)中心线:肘关节中心,垂直射入。
(3)显示部位:肘关节及尺、桡骨近端与肱骨远端正位影像。
2)肘关节侧位(1)体位:病人坐位,手侧位拇指朝上,肘部弯曲成90°角并紧贴暗盒。
(2)中心线:肘关节垂直射入。
(3)显示部位:肘关节及尺、桡骨近端与肱骨远端侧位影像。
5.肱骨1)肱骨正位(1)体位:病人仰卧,被检侧上肢伸直,手掌朝上,上臂和肩部紧贴暗盒并与长轴一致,暗盒上、下缘包括肩关节与肘关节。
(2)中心线:肱骨中点,垂直射入。
(3)显示部位:肱骨、肘关节及肩关节正位影像。
2)肱骨侧位(1)体位:病人仰卧,被检侧上臂与躯干部分开并紧贴暗盒,肘关节弯曲,拇指向上,肱骨内、外上髁相互重叠呈侧位。
暗盒上、下缘包括肩关节与肘关节。
(2)中心线:肱骨中点处垂直射入。
(3)显示部位:肱骨及肘关节侧位影像。
6.肩关节肩关节正位(1)体位:病人仰卧,被检侧上肢伸直,手掌朝上,肩部紧贴暗盒面上。
对侧肩部垫高。
暗盒上缘与外侧缘超过肩上部及侧面软组织各2cm。
(2)中心线:肩关节垂直射入,屏气曝光。
(3)显示部位:肩关节正位影像。
7.肩胛骨1)肩胛骨正位(1)体位:病人仰卧,被检侧肩胛骨放置摄影床面中线处,紧贴床面,上肢外展,使肩胛骨充分显示。
对侧肩部垫。
暗盒上缘超出肩部、下缘包括肩胛骨下角。
(2)中心线:肩峰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屏气曝光。
(3)显示部位:显示肩胛骨、肩关节等正位影像。
2)肩胛骨侧位(1)体位:病人站立于摄影架前,被检侧的侧胸壁后缘紧贴摄影架面板的正中线,手臂抱头转动身体,肩胛骨的内外缘与摄影架面板垂直。
暗盒上缘超过肩部,下缘包括肩胛骨下角。
(2)中心线:经肩胛骨内缘中点垂直射入,曝光时屏气。
(3)显示部位:肩胛骨侧位影像。
8.锁骨锁骨正位(1)体位:病人仰卧,被检侧锁骨中点放在摄影床正中线。
对侧肩部垫高。
(2)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5°角,锁骨中点入射暗盒。
屏气曝光。
(3)显示部位:锁骨影像呈平直状。
(二)下肢1.足1)足正位(1)体位:病人坐位,将足踏于并贴紧暗盒面。
(2)中心线:第三跖骨基底部,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足趾骨、跖骨及跖骨与三块楔状骨的关节面,舟骨及骰骨正位影像。
2)足侧位(1)体位:病人坐位,足外侧贴在暗盒面,足矢状面与暗盒面平行。
暗盒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跟骨,与暗盒长轴一致。
(2)中心线:足中部,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足趾骨、跖骨及楔骨等侧位重叠影像,距骨、跟骨侧位影像。
3)足内斜位(1)体位:病人坐位,足底内侧贴暗盒面,向内倾斜。
足底面与暗盒面成30°角。
(2)中心线:第三跖骨基底部,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第一、二跖骨基底部重叠影像,第三、四、五趾骨、第三、四、五跖骨及骰骨、舟骨、距骨与跟骨斜位影像。
注:观察第一、二跖骨时,可摄足外斜位,即足向外侧倾斜30°角,第四、五跖骨互相重叠,第一、二、三跖骨斜位影像。
4)跟骨侧位(1)体位:病人坐位,被检侧足跟骨外侧紧贴暗盒,暗盒后缘包括跟骨后部,下缘包括足底部。
(2)中心线:跟骨内侧面中点,垂直射入。
(3)显示部位:跟骨及距跟关节、跟骰关节侧位影像。
2.踝关节1)踝关节正位(1)体位:病人坐位,被检侧腿伸直,跟骨紧贴暗盒,足的矢状面与暗盒面垂直。
(2)中心线:内、外踝连线中点向上1cm处,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显示胫腓骨的关节面及距骨的上面与内、外踝关节面构成的踝关节正位影像。
2)踝关节侧位(1)体位:病人侧卧,被检侧腿弯曲外踝贴紧暗盒面,足矢状面与暗盒面平行。
(2)中心线:内踝上方1cm处,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内、外踝重叠的踝关节侧位影像。
3.胫腓骨1)胫腓骨正位(1)体位:病人坐位,被检侧小腿伸直置于暗盒正中,并与暗盒长轴一致。
暗盒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
(2)中心线:胫腓骨中点,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胫腓骨及关节正位影像。
2)胫腓骨侧位(1)体位:病人侧卧,被检侧小腿外侧贴紧暗盒,小腿的矢状面与暗盒面平行。
暗盒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
(2)中心线:胫腓骨中点,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胫腓骨侧位影像。
4.膝关节1)膝关节正位(1)体位:病人坐位,被检侧膝关节伸直置于暗盒上,膝部正中矢状面与暗盒面垂直。
(2)中心线:髌骨下缘,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膝关节正位影像。
2)膝关节侧位(1)体位:病人侧卧,被检膝关节外侧贴紧暗盒,膝部矢状面与暗盒面平行。
(2)中心线:髌骨下缘,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膝关节侧位影像。
3)髌骨轴位(1)体位:病人俯卧,被检侧膝部屈曲,使膝部矢状面与暗盒面垂直。
(2)中心线:髌骨上、下缘射入暗盒中心。
(3)显示部位:髌骨轴位影像,用于观察髌骨纵向骨折。
5.股骨1)股骨正位(1)体位:病人仰卧,被检侧股骨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正中线重合。
暗盒上缘包括髋关节,下缘包括膝关节。
(2)中心线:股骨中点,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股骨及两端关节正位影像。
2)股骨侧位(1)体位:病人侧卧,被检侧股骨外侧贴紧床面,股骨矢状面与床面平行。
暗盒下缘包括膝关节,上缘尽量多包括股骨上端。
(2)中心线:膝关节及股骨所包括部分中点垂直射入。
(3)显示部位:膝关节及股骨中下段侧位、股骨上段及髋关节斜位影像。
6.髋关节1)髋关节正位(1)体位:病人仰卧,被检侧髋关节放置在床面正中线处。
下肢伸直两脚尖靠拢,双足跟稍分开。
(2)中心线: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垂线向外2.5cm处垂直射入。
(3)显示部位:髋关节正位影像。
胸部摄影检查技术一、胸部摄影注意事项1.认真阅读摄影申请单,正确选择摄影体位,常规为站立位,对于外伤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根据情况采用半坐位或仰卧位进行摄影。
2.胸部主要检查肺脏时,常规取后前位与侧位;主要检查心脏时常规取后前位、左侧位、右前斜位与左前斜位,为观察左心房与食管的关系,须口服医用硫酸钡。
3.检查肺部时中心线经第4、5胸椎平面垂直射入暗盒;检查心脏时,中心线经第6、7胸椎平面垂直射入暗盒。
4.胸部摄影焦―片距为:站立后前位检查肺180cm,检查心脏200cm;侧位、斜位均为150 cm。
5.肺部及膈上肋骨应摄取深吸气后屏气像;心脏应摄取平静呼吸下屏气像。
6.胸部摄影的曝光时间需短,以避免心脏搏动所引起的肺组织运动性模糊。
7.肺部照片主要观察肺纹理和肺实质影像,常规肺部摄片所需摄影条件较小。
心血管照片主要观察心脏与大血管形态,心脏摄影较肺部摄影需增加管电压5~10kV。
8.摄影时去除衣物、异物、敷料,应注意对被检者的X线防护。
二、X线摄影位置1.胸部1)胸部后前位(1)体位:病人立于摄影架前,双脚分开,前胸紧贴摄影架,头稍后仰并下颌置于片盒上缘。
两手背放在髂骨处,上臂及肘部内旋。
暗盒包括两侧胸壁和两侧膈肋角。
(2)中心线:两侧肩胛骨下角连线中心,水平射入。
深吸气屏气曝光。
(3)显示部位:肺叶及肋骨与纵隔、心脏正位影像。
2)胸部前后位(1)体位:病人取仰卧位。
暗盒置于背部并贴紧后背,两手放于髂部肘部弯曲,向内旋。
暗盒上缘超过肩部,两侧胸壁及膈肋角包括内在。
(2)中心线:两侧乳头连线中点,垂直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