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整体阅读方案

合集下载

苏东坡传整本阅读教学设计

苏东坡传整本阅读教学设计

苏东坡传整本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阅读《苏东坡传》,学生能够:1.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成就。

2.分析苏东坡的作品在文学、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二、教学重点1.领会苏东坡的文学思想和艺术风格。

2.分析苏东坡作品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分析苏东坡的文章语言特点。

2.掌握苏东坡作品的背景知识。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介绍苏东坡的生平、作品和思想。

2.小组合作:讨论苏东坡的代表作品,分析其风格和主题。

3.阅读实践:学生阅读苏东坡的作品并进行文本分析。

4.个人写作:学生根据阅读和分析的内容撰写读后感或研讨论文。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介绍苏东坡的生平和作品(30分钟)1.导入:与学生共同回顾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引出对苏东坡的介绍。

2.讲授:简要介绍苏东坡的生平,并用图表展示其重要作品的时间线。

3.讨论:与学生共同分析苏东坡作品的特点和主题。

第二节:阅读《苏东坡传》的选段(40分钟)1.导入:放映苏东坡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阅读:学生分组阅读《苏东坡传》中的选段,并标注关键词或句子。

3.小组合作:每个小组分析选段中苏东坡的思想和情感表达。

4.展示与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三节:苏东坡的政治与社会影响(40分钟)1.导入:介绍苏东坡的历史背景和所处时代的政治环境。

2.讲授:讲解苏东坡的政治观点和他在官场的经历。

3.小组合作:讨论苏东坡的政治主张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4.展示与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辩论。

第四节:苏东坡的文学艺术风格(30分钟)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苏东坡的文学作品和他的艺术创作理念。

2.讲授:讲解苏东坡的文学风格和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小组合作:学生自由讨论苏东坡作品中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苏东坡传》教案

《苏东坡传》教案

《苏东坡传》教案苏东坡传教案教案一:简介与背景知识苏东坡(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

其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包括诗歌、散文、词、书信等。

苏东坡以其豪放不羁的性格和饱满的个性,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教案二:故事情节概述苏东坡的一生中经历了许多波折与风风雨雨的挫折,但他依然能够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并通过自己的文字和行动影响了后世。

本教案将以苏东坡的生平事迹为主线,介绍他的成长经历、文学创作、政治生涯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案三:教学目标1. 了解苏东坡的生平事迹和其在文学、政治领域所做出的贡献。

2. 培养学生对于苏东坡的文学作品和个人魅力的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认识和培养。

教案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授课内容:a. 苏东坡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

b. 苏东坡的文学创作特点和代表作品。

c. 苏东坡的政治生涯和改革措施。

d. 苏东坡对后世的影响和他的人格魅力。

2. 教学方法:a. 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图片、音频等资源进行展示。

b.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批判思维能力。

c. 课堂互动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东坡的思想和行动。

教案五:教学流程设计1. 导入环节:a. 向学生介绍苏东坡的基本情况,引起学生的兴趣。

b. 观看苏东坡的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于苏东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课堂主体:a. 学习苏东坡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对苏东坡的人物形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b. 学习苏东坡的文学创作特点和代表作品,通过课文阅读和解读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于苏东坡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c. 学习苏东坡的政治生涯和改革措施,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苏东坡的政治理念和实践。

d. 学习苏东坡对后世的影响和他的人格魅力,通过视频观看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苏东坡作为一个文化名人的综合价值。

《苏东坡传》整体阅读方案.doc

《苏东坡传》整体阅读方案.doc

《苏东坡传》阅读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1、拓展课内知识在高二完成林语堂《苏东坡传》的阅读,实现对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材中出现的苏东坡作品等课内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与理解苏东坡,读懂其人与其文。

2、提升阅读能力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方法,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可以帮助我们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的书。

3、探究人生意义通过阅读《苏东坡传》,引导学生从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中汲取养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促使他们去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好地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成长,不断走向成熟。

4、培养思辨品质通过整本书阅读,了解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同时,引进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开展比较阅读,理解为何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这样的形象,为何与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不一样,进而思考真实的苏东坡形象究竟该是怎样的,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辨的阅读品质。

二、活动准备(一)分析学情教情1、访谈调查。

(1)你读过哪些苏东坡的作品?称了解有关苏东坡的哪些东西?诸如诗词、文章、书画、生平等。

你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的?教材、课外读物,还是百家讲坛,抑或影视作品(2)你了解林语堂吗?读过他哪些作品?(3)你现在一年大概阅读几部文学作品?主要阅读哪类书?影响你阅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没时间,不知阅读什么书,还是家长、老师反对,抑或觉得和考试联系不紧密?(4)你对以下几组对象的关联性有何看法?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阅读与成绩、阅读与人生。

(5)你父母反对你阅读吗?他们知道苏东坡吗?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苏东坡的?他们读过苏东坡的哪些作品?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吗?2、整理并分析学情教情。

(二)明确阅读意义1、打通课内外,以更宏大的视角审视教材中苏轼的作品把教材中收录的苏轼作品,诸如小学课文中的《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初中课文中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少I·I出猎》等、高中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放到苏轼整个生命历程,人生长河中去品读,从而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这些作品的内涵,更全面、更透彻地形解苏轼这个人。

高二年级《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教学设计方案

高二年级《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教学设计方案

高二年级《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教学设计方案一、活动目标1、拓展课内知识,在高二完成林语堂《苏东坡传》的阅读,实现对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材中出现的苏东坡作品等课内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与理解苏东坡,读懂其人与其文。

2、提升阅读能力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方法,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可以帮助我们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的书。

3、探究人生意义通过阅读《苏东坡传》,引导学生从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中汲取养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促使他们去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好地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成长,不断走向成熟。

4、培养思辨品质。

通过整本书阅读,了解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同时,引进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开展比较阅读,理解为何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这样的形象,为何与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不一样,进而思考真实的苏东坡形象究竟该是怎样的,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辨的阅读品质。

二、活动准备(一)活动组织人员(二)分析学情教情1、访谈调查。

(1)你读过哪些苏东坡的作品?称了解有关苏东坡的哪些东西?诸如诗词、文章、书画、生平等。

你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的?教材、课外读物,还是百家讲坛,抑或影视作品(2)你了解林语堂吗?读过他哪些作品?(3)你现在一年大概阅读几部文学作品?主要阅读那类书?影响你阅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没时间,不知阅读什么书,还是家长、老师反对,抑或觉得和考试联系不紧密?(4)你对以下几组对象的关联性有何看法?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阅读与成绩、阅读与人生。

(5)你父母反对你阅读吗?他们知道苏东坡吗?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苏东坡的?他们读过苏东坡的哪些作品?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吗?2、整理并分析学情教情。

(三)明确阅读意义1.打通课内外,以更宏大的视角审视教材中苏轼的作品。

苏东坡传整本阅读教学设计

苏东坡传整本阅读教学设计

苏东坡传整本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苏东坡传整本阅读导语:《苏东坡传》是一部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之作,通过讲述苏东坡这位历史名人的一生经历,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胸怀坦荡以及其对文学艺术的巨大贡献。

本篇教学设计针对《苏东坡传》的整本阅读,旨在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苏东坡的人生和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目标:1. 了解苏东坡的生平和历史背景,理解他对中国文学的重要贡献。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一、导入环节(15分钟)1. 创设情境:向学生介绍苏东坡这位历史人物的重要性,并提出以下问题:你们对苏东坡了解多少?对他有什么印象?2. 启发思考:展示苏东坡相关的图片和名言,引导学生思考苏东坡是如何影响中国文学的。

二、学习阅读(30分钟)1.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苏东坡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理解。

2. 学生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和对苏东坡作品的理解,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和提供反馈。

3.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苏东坡作品的文学特色,探讨其中的主题和意义。

三、深入了解(40分钟)1. 教师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苏东坡的生平和历史背景,并重点关注他对宋代文学发展的贡献。

2. 学生探究: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挖掘苏东坡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3.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对苏东坡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四、扩展拓展(30分钟)1. 学生发表观点:学生围绕苏东坡的作品和影响展开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和见解。

2. 创作小作文:要求学生根据苏东坡的文学风格和思想精髓,创作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对苏东坡的敬佩之情。

3. 合作展示:学生将自己的创作进行合作展示,分享彼此的文学才华和对苏东坡的理解。

五、总结回顾(15分钟)1.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苏东坡的重要性以及他对中国文学的巨大贡献。

苏东坡传教案

苏东坡传教案

苏东坡传教案第一篇:苏东坡传教案《苏东坡传》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苏东坡传》的阅读,全面认识苏轼的生平事迹,熟悉苏轼的主要作品,体会苏轼人格魅力及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和意义;2、研读教材所选文本,分析传记文学是如何化用素材,再现历史,重现形象的;3、了解学者林语堂,思考在他所写的苏轼身上,寄托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教学设想1、课前布置学生通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本节课,试图让学生交流阅读原著的感受与体会;2、用一节完成需要六到八节完成的教学内容,只有淡化过程,有侧重的解决主要的问题;教学过程:一、交流:同读一本书1、导入伟大人物的人生经历,对于跋涉于艰难生活的我们而言,或许是一盏明灯,或许是一个路标,或许是抚平创伤的一味良药,或许是得到休息的驿站,正如罗曼•罗兰《贝多芬传序》所言:倘若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的膝上休息一会儿吧。

他们会安慰我们。

在这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慈爱,象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无须探寻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为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有象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2、30名学生分为5组,每组讨论后,向大家介绍读《苏东坡传》后,最喜欢的一个故事片断,感受最深的一段哲理性的评说,分别用一句话评说苏东坡和《苏东坡传》这本书。

3、教师也完成与学生一样的任务。

二、讨论:传记的特点1、苏东坡不同的描述方式 1)可以定格在年表里苏轼生平大事年表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祐八年(1023-1064)1036 苏轼降生1054 娶王弗1057 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1059 举家前往京都 1061 仁凤翔判官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1064 任职史馆 1065 妻丧1066 父丧;服孝(1066.4-2068.7)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1068 娶王闰之1069 返京;任职史馆1071 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4 任密州太守 1076 任徐州太守1079 任湖州太守;入狱 1080 谪居黄州 1084 往常州1085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哲宗(1086-1100)元祐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1086 以翰林学士知制诰1089 1091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1092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1093 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1101 北返;往常州;逝世 1126 北宋亡2)可以浓缩在辞书上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梁淑仪罗印球书册档案推荐版本作者:林语堂(1895—1976)翻译:张振玉教学总目标1.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采用批注的阅读方法,完成《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经验2.运用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梳理整合苏轼的重要经历事件,通过若干活动,引导学生把握苏轼丰富的人格魅力,探讨其形成原因,探讨传主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并进一步尝试个性化的深度阅读,生成语文运用能力3.将苏轼生平与诗文创作联系,重点研读黄州时期的代表诗文,挖掘苏轼在逆境中的坚韧精神及对今天的启示,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思考4.以《苏东坡传》为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和技法,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实施过程第一课段:激发兴趣阅读全书课段目标 1、1.开展导读课,引发阅读期待2.运用批注的阅读方法,整体第一次阅读《苏东坡传》,了解传主一生经历的重要时间节点、事件、思想变化、与之相对应的诗文作品,提出阅读中发现的问题3.开展实地考察活动,拉近学生与苏轼的距离活动一:导读课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林语堂及写作风格与成就2.把握《苏东坡传》的阅读关键价值,引发阅读期待教学过程:一、教师介绍林语堂及推荐《苏东坡传》理由(投影)二、将综艺节目转化为学习资源。

播放《百家讲坛》:人见人爱苏东坡任务 1:1、思考并发言:视频引起你对《苏东坡传》怎样的感受?2、为年级即将开展的《苏东坡传》读书活动设计宣传海报,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读书活动。

年级将选出最合适进行张贴。

活动二:第一轮整本书阅读任务 2:读书。

边读边批注,完成每章的阅读过程记录案。

教师定期收集学生的阅读疑问,利用阅读课讨论答疑。

任务 3:实践活动:制作短视频或美篇——探寻苏东坡的广州足迹(利用地理优势,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更真切的体会苏轼的人格魅力)任务 4:阅读《苏东坡传》,观看央视人文历史纪录片——苏轼第二课段:再读全书,整合内容课段目标1、学习并运用批注、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2、学习并运用思维导图梳理重要章节事件3、把握并品味苏轼丰富的人格魅力,并探讨形成原因4、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活动三:广州电视台准备策划“魅力苏轼”的专题片 2 集,用思维导图呈现文案内容设计任务 5:带着每一卷的阅读思考题,第二次读书。

高中语文《苏东坡传》整体阅读方案

高中语文《苏东坡传》整体阅读方案

高中语文《苏东坡传》阅读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1、拓展课内知识在高二完成林语堂《苏东坡传》的阅读,实现对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材中出现的苏东坡作品等课内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与理解苏东坡,读懂其人与其文。

2、提升阅读能力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方法,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可以帮助我们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的书。

3、探究人生意义通过阅读《苏东坡传》,引导学生从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中汲取养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促使他们去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好地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成长,不断走向成熟。

4、培养思辨品质通过整本书阅读,了解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同时,引进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开展比较阅读,理解为何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这样的形象,为何与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不一样,进而思考真实的苏东坡形象究竟该是怎样的,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辨的阅读品质。

二、活动准备(一)分析学情教情1、访谈调查。

(1)你读过哪些苏东坡的作品?称了解有关苏东坡的哪些东西?诸如诗词、文章、书画、生平等。

你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的?教材、课外读物,还是百家讲坛,抑或影视作品(2)你了解林语堂吗?读过他哪些作品?(3)你现在一年大概阅读几部文学作品?主要阅读哪类书?影响你阅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没时间,不知阅读什么书,还是家长、老师反对,抑或觉得和考试联系不紧密?(4)你对以下几组对象的关联性有何看法?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阅读与成绩、阅读与人生。

(5)你父母反对你阅读吗?他们知道苏东坡吗?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苏东坡的?他们读过苏东坡的哪些作品?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吗?2、整理并分析学情教情。

(二)明确阅读意义1、打通课内外,以更宏大的视角审视教材中苏轼的作品把教材中收录的苏轼作品,诸如小学课文中的《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初中课文中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少I·I出猎》等、高中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放到苏轼整个生命历程,人生长河中去品读,从而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这些作品的内涵,更全面、更透彻地形解苏轼这个人。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整体设计及课时教学设计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整体设计及课时教学设计
里提升阅读素养、完善人格培养等。
四、课程评价
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不是考试。
《苏东坡传》整本书
阅读课程评价,以激励为主兼顾质量,采用定量和定性
结合的多元评价,重在评价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习惯
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学生只要做到认真参与、保证阅读量、有足够的读
书笔记、在书中圈点评注等,该项就能合格,这是“定
一课时地教学,这就是课程实施;
“一部长篇小说和一
部学术著作”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程内容;
“引导学
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则是整本书阅读的
课程目标。
成尚荣先生说:
“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是课程
必备的元素,不具备这些因素就不能建构起课程的意
[1]
义。”
课程标准已经明确了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
是课程必备的元素,整本书阅读教学就可以(也应该)


评分标准
自评
得分
小组
评分
通读《苏东坡传》全书,完成
26 万字阅读量,且有读书
通读 30
笔记,或在书中圈点批注,
全书 分
或提出具体问题(不少于 3
11
专论平台
三、
课程实施
“智者东坡”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阅读
维度
全书
通读
专题
精读
阅读
提升
内容
课型
课时
好一个
“快乐”了得
导读课
第一课时
不求甚解读全书
自主通读课
第二课时
边走边读知东坡
阅读活动课
第三课时
清欢至味品东坡
交流分享课
第四课时

苏东坡传-苏教版传记选读教案

苏东坡传-苏教版传记选读教案

苏东坡传-苏教版传记选读教案一、前言《苏东坡传》是一个广为传颂的传记,由苏轼的儿子苏迈所写。

该书记述了苏轼(字子瞻)的生平、事迹和思想,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巨著之一。

本教案为苏教版的《苏东坡传》选读教案,旨在通过对苏轼的传记进行阅读和分析,了解和探究苏轼的文学、历史与思想,同时也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接触和分析《苏东坡传》这一经典文献,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的发展,并理解苏轼思想和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2.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分析文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审美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苏轼的作品和思想,我将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1.苏轼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成就;2.《苏东坡传》的背景和基本情况;3.选定的课文和独特之处。

2. 阅读教学1.要求学生阅读选定的文本,并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和讨论故事中涉及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状况,以及苏轼思想和文学特点的体现。

3.学生还需要分析作者选材和文学写作手法的特点,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

3. 讨论和思考1.学生将被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文本中的问题,并讨论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2.老师将与学生们一起讨论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以及它如何在历史和文化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们将被要求思考苏轼的影响和文学增值,以及我们今天阅读和欣赏苏轼作品的原因。

四、教材参考1.苏教版《苏东坡传》。

2.中国文化大典。

3.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Alice Munro的短篇小说集。

五、评估方式针对此课的评估方式为:1.答题笔记;2.课堂讨论;3.阅读报告;以上评价方式将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总结本节课旨在通过《苏东坡传》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初探———以《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初探———以《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探索篇誗课题荟萃一、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辩。

凡有学者,皆成性格。

”可见凡阅读皆能成就人。

但仅仅是阅读课内的教材选文是远远不够的。

正如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今日选一篇冰心的小说,明日来一篇柳宗元所著的游记,再过一日又来一篇《史记》列传,教师走马观花式般讲授,学生边打着呵欠边敷衍,……”夏丏尊先生告诉青年学生“要以选文为主,多方学习,……如学习《桃花源记》可以进一步去读《陶集》……”这些见解正好准确地表达了语文学习和阅读,应从课内阅读拓展到课外阅读,从教材选文扩大到整本书阅读。

所以,早在1941年,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就对“读整本的书”有明确的要求:“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1949年,他在《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作了这样的表述: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的文字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

可见叶老对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的重视,但这一思想在当时并没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没能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实践与检验。

2001年7月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作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可见,整本书阅读仍然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但这句话在现实教学实践中仍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读好书,读整本书,……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这次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有了更详细量化的要求。

2017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根据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设计了15项学习任务群,其中学习任务群1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此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反思自己的阅读习惯,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苏东坡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苏东坡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苏东坡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苏东坡传》,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

2. 学习苏轼的诗词创作技巧,体会其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3. 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所著的一本传记,详细介绍了苏轼的生平、诗词、书画和人格特点。

2. 教学重点:苏轼的生平事迹、诗词创作背景及意境解析。

3. 教学难点:苏轼作品中隐含的哲理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苏东坡传》相关章节,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和诗词创作。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苏轼的作品特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赏析诗词:选取苏轼的代表作品,进行详细解析和欣赏。

5. 写作练习:仿写苏轼的诗词,体会其创作风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见解。

2. 作文练习:评价学生仿写苏轼诗词的质量,包括语言、意境和哲理。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苏轼的题目,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苏东坡传》原著: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

2. 相关诗词作品:用于课堂赏析和写作练习。

3. 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苏轼的背景信息。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案例分析:以苏轼的诗词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创作技巧。

3. 比较学习:将苏轼的诗词与其他诗人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其独特之处。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苏轼的生平事迹中汲取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苏东坡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3. 讲授法:教师对苏轼的生平事迹和诗词创作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

4.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仿写苏轼的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整本书阅读教学经验分享——以《苏东坡传》的教学为例

整本书阅读教学经验分享——以《苏东坡传》的教学为例

为什么要阅读整本书?1942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指出:“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书,而不该用单篇文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文章作辅佐。

”叶圣陶先生还提到:“单篇短章的教材将会使学生眼花缭乱,心志不专,仿佛走进热闹的都市,看见许多东西,可是一样也没有看清楚。

并且,读惯了单篇短章,老是局促在小规模的范围之中,魄力就不大了,等遇到规模较大的东西,就比如说是两百页的一本小书吧,将会感到不容易对付。

”而以“整本的书”为教材,就学生角度说,“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研究可以彻底。

在中学阶段内虽然只能读有限的几本书,但是那几本书是真正专心去读的,这就养成了读书的能力;凭这能力,就可以随时随地读其他的书以及单篇短章。

并且,经常拿在手里的是整本的书,不是几百言几千言的单篇短章,这么习惯了,遇见其他的书也就不至于望而却步。

还有,读整部的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同时又可以练习速读。

如此说来,改用整本的书作为教材,对于养成读书习惯似乎更切实有效得多”。

可见,阅读整本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阅读能力。

因为“阅读整本书”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着重从“整本书阅读”这个点出发,带领他们阅读了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书籍,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

下面,笔者就以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为例,分享一下自己的教学所得。

一、选择书目要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首先就要考虑好为学生选择什么样的书。

笔者认为,一定要选择那些有助于学生“精神成长”的经典书籍。

比如,保罗·科埃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通过讲述一个少年追梦的故事告诉读者:人要有梦想,“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描写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并由此提出“人类以大地为居所,应当对此怀有谦卑的感激之情”;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表达了对极权统治、对乌托邦理想的强烈否定……每一本好书都会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培养能力,最终让他们脱胎换骨,走上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之内容整合(1)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之内容整合(1)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之内容整合“苏东坡纪念馆”筹建策划书教学目标:1.关注《苏东坡传》重要时间节点、地点、时间、人物、思想变化,激发思考。

2.通过完成个性化、综合性的学习任务,梳理《苏东坡传》的核心内容,激发创造力。

3.小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和体会本书的意义和价值。

任务一:选址1.依据:选址可根据苏东坡一生游历足迹。

任务提示:(1)该任务对应的文本资料为《苏东坡传》中的“附录一《年谱》”,以及《苏东坡传》中关于苏轼一生足迹的相关内容;(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苏轼一生的经历,参照“附录一《年谱》”,绘制苏轼的游历足迹图,标出地点和时间。

2.阐述确定“苏东坡纪念馆”的首选地址,并说明理由(要求分条分析,注意角度差异)任务提示:(1)苏东坡一生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到底哪一个地方对于苏东坡的意义巨大,最能代表他的一生,请依据传记相关文本,阐述首选地点对于苏轼的意义;(2)文本撰写参考附录一:绍兴鲁迅纪念馆。

任务二:主展厅设计1.根据不同的角度,把苏东坡纪念馆展览内容分为几个不同的展区。

2.为不同的展厅命名,并撰写前言。

任务提示:(1)设计要根据《苏东坡传》相关文本。

(2)本设计主要侧重于文本设计,有条件的小组,可进行相关的美工设计。

任务三:花园雕塑设计1.根据《苏东坡传》,苏轼一生遇到了很多人物,并对他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有至亲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举5个),有情同手足的朋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举3个),有严师如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举2个),有爱徒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举2个),还有政敌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举2个)等等。

2.选择几个人物(不超过5个),刻成一个群雕,树立在纪念馆花园中。

撰写文段列举选择的人物,陈述选择的理由,描述雕塑的造型构思。

知人论世深度阅读——《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与研究”指导

知人论世深度阅读——《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与研究”指导
教师与学生·学科团队
知人论世 深度阅读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与研究”指导
黄欢儿 (浙江省余姚中学,浙江余姚 31540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 简 称《课 标》)设 计 了 语 文 活 动 的 18 项 学 习 任 务 群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 书 阅 读 与 研 究 ”排 在 首 位 。 引 导 学 生 合 理 开 展 整 本 书 阅 读 活 动 ,是 高 中 语 文 教 师 义 不 容 辞的职责。
其 次 ,优 秀 的 人 物 传 记 也 能 像 诗 歌、散 文 一 样 ,带 给 读 者 特 定 的 审 美 享 受 从 而 提 升 其 文 学 素 养。如果我们把林语堂的这部《苏东坡传》与其他 有 关 苏 东 坡 的 传 记 加 以 对 比 就 会 发 现 ,此 书 的 史 料 不 算 丰 富 ,而 且 考 证 也 谈 不 上 严 谨 。 这 本 书 的
(四)“读写共同体”有助于阅读成果的推广 “ 青 羽 读 书 ”公 众 号 每 期 推 送 一 位 会 员 的 诗 文 ,公 众 号 订 阅 者 又 将 这 些 文 章 分 享 到 微 信 朋 友 圈,随着读者人数呈几何式增长,会员们写作的信 心 与 日 俱 增 ,有 许 多 文 章 被 纸 质 媒 体 刊 载 。 思 想 是 从 笔 尖 流 露 出 来 的 ,才 华 最 终 总 会 展 现 在 稿 纸 上。□◢
被激发,很少会有半途而废者。 (三)“读写共同体”有助于阅读效果的提升 独 自 完 成 一 本 书 的 阅 读 ,我 们 大 概 能 够 从 书
中吸收的信息有限;如果我们能边读边摘录笔记, 读 后 又 撰 写 读 书 评 论 或 读 后 感 ,那 么 信 息 吸 收 量 就 会 成 倍 增 长 ;如 果 读 后 能 有 一 个 平 台 分 享 读 书 心得,那么对该书信息的吸纳就会大幅上升。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阅读任务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阅读任务

2.第7章,苏东坡再次回京都任职,遇到重大政治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时的皇帝是年轻的__________。

苏东坡的态度是物(支持/反对)。

3.第8章讲到宋神宗期间的一次连绵不绝的党争,此次党争起自______________ (政治事件),双方的代表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苏东坡属于__________为首的一派,最后因为他出的乡试考题而终遭罢黜,被贬__________ (地名)。

4.第9章中王安石最终被自己的朋友__________背叛。

5.第10章通过苏轼和苏辙(子由)的对比,详细地总结了苏轼的性格特点,这个性格特点将对他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请概括苏轼的性格特点。

6.第11章记录了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逍遥自在的生活。

(1)请摘抄描写西湖的一首诗。

(2)请选取苏东坡在杭州的一个趣事或者乐事概括,并总结其形象特点。

7.阅读第12章,回答问题。

( 1) 苏轼的抗暴诗反映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2)苏轼在杭州任职结束后,又到了__________任太守,其后又调到__________。

其中的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 写于__________(地名)。

8.阅读第13章,苏轼在徐州的政绩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此章提到的东坡诗歌重要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地名)9. 苏东坡在______(地名)因他的______而被捕入狱,历史上被称为“乌台诗案”,最后的裁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东坡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苏东坡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苏东坡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苏东坡传》,使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人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习苏轼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五、六、七、八、九章内容,主要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人格特点。

2. 重点分析苏轼的诗词作品,解读其文学价值。

3. 探讨苏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

三、教学重点:1. 苏轼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 苏轼诗词作品的鉴赏。

3. 苏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难点:1. 苏轼诗词中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2. 如何引导学生从苏轼的人生经历中汲取人生智慧。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苏轼的诗词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苏东坡传》。

2. 参考资料:关于苏轼的生平事迹、诗词作品的相关论文和书籍。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4. 教学课件:涵盖苏轼生平、诗词作品和人生观的要点。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苏轼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人格特点。

3. 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苏轼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4. 诗词鉴赏:分析苏轼的代表性诗词作品,解读其意境和文化内涵。

5. 人生观探讨:引导学生从苏轼的人生经历中汲取人生智慧,探讨其人生观和价值观。

八、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分组讨论。

2. 第二课时:分享讨论成果,分析苏轼的诗词作品。

3. 第三课时:诗词鉴赏,探讨苏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和探讨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课堂参与度。

【讲义】-文学素养必修课

【讲义】-文学素养必修课

精选文学作品赏析讲义第一节:《苏东坡传》阅读指导一、输入:整本书阅读三步骤二、加工:用思维导图学习苏轼三、输出:生活、工作、学业【美文欣赏】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雨来得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意外,刚刚还是晴朗的天,霎时间暗了下来,雨水噼里啪啦地打在树木上,岩石上,天地立刻陷入一片迷蒙……方才还在树丛中跳跃的松鼠不见了,方才还在树林里聒噪的鸟儿不叫了,剩下的是一片人声喧哗……他们走在雨中,有的撩起衣襟,擦拭不断打在脸上的雨水;有的小心翼翼,生怕弄脏了早已遍是污泥的鞋子;有的大步疾行,忽的跌倒在地上,溅起一片泥水,引来一阵惊叫……风雨来得太意外了,人们猝不及防,方寸大乱。

苏轼微醺,走在后面。

这条沙湖道他已经来来回回走了无数遍,小路曲折、泥泞,全然不像汴梁城里的那些宽阔而平坦的大路。

汴梁,唉——他已经离开很久了。

(二)雨来得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意外,刚刚还是晴朗的天,霎时间暗了下来,雨水噼里啪啦的打在房檐上,石阶上,天地立刻陷入一片迷蒙……方才还在厅堂里谈笑的朋友不见了,方才还在檐下吵闹的孩子不见了,剩下的是一片人声喧哗……他们大喝着他的名字,把仓皇走出的他一把抓住,推推搡搡弄上了囚车。

风雨来得太意外了,他猝不及防,方寸大乱。

乌台的囚室外,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

街上的人却不少,人们要看一看他——这个曾经一举高中榜眼,曾经被皇帝大加赏识,曾经春风得意的苏轼。

梁城里的宽阔而平坦的大路上,一辆囚车在穿行,雨在他眼前下着,雨水在他心中流着……(三)雨渐渐地小了一些,他看看脚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这一霎那,他忽然觉得它们比朝靴比官印更可贵。

白天过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风雨。

无论你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们相遇,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既然如此,扬起脸,面对着风雨,叹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吧!那么,黑夜过去是白天,风雨之后见阳光,也就是另一种人生的必然了。

缓缓地走着,心情渐渐地轻松而愉快,小曲儿也不觉间哼唱了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东坡传》阅读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拓展课内知识在高二完成林语堂《苏东坡传》的阅读,实现对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材中出现的苏东坡作品等课内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与理解苏东坡,读懂其人与其文。

2、提升阅读能力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方法,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可以帮助我们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的书。

3、探究人生意义通过阅读《苏东坡传》,引导学生从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中汲取养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促使他们去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好地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成长,不断走向成熟。

4、培养思辨品质通过整本书阅读,了解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同时,引进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开展比较阅读,理解为何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这样的形象,为何与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不一样,进而思考真实的苏东坡形象究竟该是怎样的,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辨的阅读品质。

二、活动准备
(一)分析学情教情
1、访谈调查。

(1)你读过哪些苏东坡的作品?称了解有关苏东坡的哪些东西?诸如诗词、文章、书画、生平等。

你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的?教材、课外读物,还是百家讲坛,抑或影视作品
(2)你了解林语堂吗?读过他哪些作品?
(3)你现在一年大概阅读几部文学作品?主要阅读哪类书?影响你阅读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没时间,不知阅读什么书,还是家长、老师反对,抑或觉得和考试联系不紧密?
(4)你对以下几组对象的关联性有何看法?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阅读与成绩、阅读与人生。

(5)你父母反对你阅读吗?他们知道苏东坡吗?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苏东坡的?他们读过苏东坡的哪些作品?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吗?
2、整理并分析学情教情。

(二)明确阅读意义
1、打通课内外,以更宏大的视角审视教材中苏轼的作品
把教材中收录的苏轼作品,诸如小学课文中的《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初中课文中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少I·I出猎》等、高中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放到苏轼整个生命历程,人生长河中去品读,从而更准确、
更深刻地理解这些作品的内涵,更全面、更透彻地形解苏轼这个人。

2.沟通你我他,以更庄严的态度思考自己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活着究竟为何?该如何活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这些庄严、深刻的问题。

短平快的快餐式阅读、消遣式阅读,都是无法解决的。

只有阅读经典、阅读原典,开展整本书阅读才能促使我们更好地思考感悟,从而更好成长。

三、阅读方案:
(一)确定阅读版本
尽量用宋碧云译本。

(二)明确阅读流程;
(1)阅读活动程序先师生自由读,再小组交流,然后班级展示。

(3)阅读课时安排高二第二学期结束前阅读,共安排16课时,其中课内展示4课时,安排全年级《苏东坡传》阅读交流一场。

(三)明确阅读要求。

(1)不动笔墨不读书。

①在书本空白处写下随机感触。

②大致确定探讨、交流的方向是人物点评与语言欣赏。

③完成一篇800字以上的阅读心得。

(2)体会传记的特点。

①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

②找出一句体会深刻的评述。

③用简短的语言说说你读本书后的体会。

四、活动计划(也可按每周1课时,具体到每章来展开,即1课时读5章,活动1课时)
第一周(2课时)
阅读任务:
1.阅读教材中苏东坡的诗文。

2.阅读林语堂介绍及创作背
3.阅读序。

活动设计:
1.学生分小组诵读教材中选录的苏东坡作品。

2.推选小组代表,谈谈对苏东坡的认识和对其作品的理解。

3.教师提供有关林语堂和创作背景的资料,让学生补充阅读。

4谈谈从序中读到了什么。

第二周(3课时)
阅读任务:
1.阅读《苏东坡传》卷一第一章至第五章。

2、阅读《苏东坡传》卷二第六章至第九章。

活动设计:
1.概括每章的内容。

2.列出苏东坡的出生、童年、少年、赶考、结婚、初入仕途等情况。

3.勾画圈点,摘抄关键词句,撰写阅读心得。

4.针对教师设计的相关问题,交流阅读感悟。

第三周(3课时)
阅读任务:
1.阅读《苏东坡传》卷二第十章至第十四章。

2.阅读《苏东坡传》卷三第十五章至第十八章。

活动设计:
1、概括每章的内客。

2.列出苏东坡与王安石在政治上的分歧,画出苏东坡贬谪路线图。

3.品读鉴赏苏东坡在黄州的相关作品。

4.给处于生命困境中的苏东坡写一封信。

5.探究林语堂对王安石的评价为何有失偏颇?
第四周(4课时)
阅读任务:
1.阅读《苏东坡传》卷三第十九章至第二十三章。

2.阅读《苏东坡传》卷四第三十四章至第二十八章。

活动设计:
1、概括每章的内客。

2、比较苏东坡两次在杭州为官的作为,分析背后的原因。

3、分析影响苏东坡命运的几位重要女性。

4、评述苏东坡的性格对其命运的影响。

5、描画出苏东坡整个浮浮沉沉的生命轨迹。

第五周(4课时)
阅读任务:
1.阅读《苏东坡传》附录·
2.阅读余秋雨等人笔下'的苏东坡
3.观看《百家讲坛》相关评说。

活动设计:
1.比较分析不同作者笔下苏东坡不同的形象。

2.撰写。

我眼中的苏东坡。

3.探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真实的苏轼吗?
4.总结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与基本步骤。

五、活动过程:
按照活动计划,分五周展开具体阅读。

下面将活动计划做一些说明:
(一)把书读薄,整体了解苏东坡的一生
1、可以让学生在通读整本书的基础上,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梳理苏东坡不同人生阶段的生命轨迹,学会筛选信息、提取信息、归纳概括。

让学生概括,之后小组交流评析,师生商议确定后按“章节、标题、内容”列出图表。

2、学生概括归纳后,可以以某一点为线索,如:东坡官职的变动、东坡的社会关系等等标画出苏东坡的人生轨迹图。

之后,相互交流,相互评析。

(二)把书读厚,更好地理解苏轼作品的内涵
结合整部传记,引导学生把教材中出现的苏东坡的作品对应到具体的生命时段,把诸如《饮湖上初晴后雨》《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一一密列出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作品,放到苏轼整个生命历程、人生长河中去品读,从而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这些作品的内涵。

(三)质疑与思辨,用以下三个问题评析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
1、苏东坡真如林语堂所写的那样完美吗?
2、林语堂对王安石的评价客观吗?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四)思考与表达,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东坡
1、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展开交流汇报请学生先在互助学习小组发言交流,再由小组推荐到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也可以找出一句体会深刻的评述,或找出一处最感动自己的细节片段,用简短短的语言说说自己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东坡。

2、以“我看苏东坡的------”半命题,写读书报告。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评述,如苏东坡的爱情、苏东坡的亲情、苏东坡的治水、苏东坡大的被贬、苏东坡的美食、苏东坡的诗作、苏东坡的绘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