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功能评定

合集下载

康复功能评定

康复功能评定
行的距离称为步幅,又称复步长或跨步长,如上图示Ⅱ,用cm表示,通常是 步长的两倍。 步宽(stride width) 在行走中左、右两足间的距离称为步宽,通常以足 跟中点为测量参考点,如上图示Ⅲ,通常用cm表示,健康人约为8±3.5cm。
足角(foot angle) 在行走中前进的方向与足的长轴所形成的夹角称
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
1、痉挛
2、僵硬
痉挛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
所致的、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异常为特征的运
动障碍。
脑源性痉挛
脊髓源性痉挛 完全性痉挛,不完
全性痉挛
混合性痉挛 多发性硬化
脑卒中、脑外
伤、脑瘫
1、巴彬斯基反射
2、折刀样反射
3、阵挛 4、去大脑强直和去皮层强直
阻力均增加的现象。
原因:常为锥体外系的损害所致 帕金森病是僵硬最常见的病因
主要表现:
1、齿轮样僵硬
2、铅管样强直 特征:任何方向的关节被动运动、整个ROM阻力都增加;相对持续, 且不依赖牵张刺激的速度
是一种以张力损害、持续同时伴有扭曲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肌肉运
动功能亢进性障碍。 原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遗传因素 神经退行性疾患 代谢性疾患 其他如张力性肌肉奇怪变形或痉挛性斜颈。
特征:肌肉收缩可快或慢,且表现为重复、扭曲
1、手法检查
2、摆动试验
3、屈曲维持试验
4、电生理技术
5、肌张力增高(痉挛)的评定
改良Ashworth量表
等 级 标 准
0 1 1+ 2
3
4
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出现突然卡住有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后1/2ROM中有轻微 的“卡住”感觉,有轻微的阻力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 但仍可以活动 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 活动比较困难 肌张力重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十分困难

康复功能评定

康复功能评定

康复功能评定第一章绪论一、康复评定的概念:是通过收集资料、分析患者的各种资料,从而准确地判断障碍的情况并形成障碍学诊断的过程。

二、康复评定的层次:根据《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以及残损、残疾、残障的分类,康复评定包括功能障碍的评定,能力障碍的评定和社会性障碍的评定三个层次。

三、康复评定的目的:1、确定障碍层次,明确障碍情况;2、制定康复目标,奠定治疗基础;3、判定治疗效果,修正治疗方案;4、帮助判断预后,加强医患合作四、康复评定的特点:1、广泛使用量表法2、强调分析性评定与综合性评定相结合3、重视专项的综合评定4、分期反复进行评定五、康复评定的特点:1、广泛使用量表法;2、强调分析性评定与综合性评定相结合;3、重视专项的综合评定;4、分期反复进行评定六、康复评定的步骤:1、收集资料——A采集病史B检查障碍2、综合分析资料——A确定障碍问题B明确残存的功能或能力3、总结评定结果——A分析障碍原因B形成障碍学诊断C明确康复目标,制定康复治疗计划七、康复评定的类型:1、定性评定2、半定量评定3、定量评定八、康复评定的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量表法⑴等级量表法⑵总结量表法4、视觉模拟尺评定法5、仪器测量法九、康复评定的基本原则:1、选择正确的评定方法(根据评定目的选择评定方法;选择信度、效度高的评定方法;根据障碍选择评定方法;全面与针对性结合,适当选择评定内容;根据客观条件选择评定方法)2、确定恰当的评定时机3、营造良好的评定环境4、实施专业的检查评定5、加强医患的密切合作第二章关节活动度评定一、关节活动度又称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是指关节活动时经过的角度,具体来说就是关节的移动骨在靠近或远离固定骨的运动过程中,移动骨所达到的新位置与起始位置之间的夹角。

康复评定学名词解释

康复评定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康复功能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

包括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言语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定。

2.初期评定:是首次对患者进行的评定。

目的是发现和确定患者的功能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判断障碍程度、康复潜力和预后,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中期评定:是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进行的再次评定。

评定的目的是对前一阶段的康复治疗进行总结,判断障碍是否改善、改善的程度以及治疗方案有无必要调整。

一般在患者住院中期予以评定,也可以根据患者康复进展情况的需要组织多次评定。

4.末期评定:是在患者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

目的在于判定康复治疗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遗留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考察知识点:第一章总论1.ROM:即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单个关节运动时的弧度,测量时要求被测者在特定的体位下,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

包括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PROM)。

2.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即主动关节活动范围,指被检者做肌肉随意收缩时带动相应关节的活动范围。

正常情况下,主动关节活动范围略小于被动关节活动范围。

3.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指被检者肌肉完全松弛的情况下,由外力作用于关节而发生运动的范围。

考察知识点:第二章关节活动范围评定1.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收缩时所产生的最大力量,分为静态肌力与动态肌力,广义的肌力还包括肌肉爆发力和肌肉耐力。

2.MMT:即徒手肌力评定,是评定者借助于受试者自身节段的重力或徒手施加外在阻力的前提下,评定受试者所测肌肉(或肌群)产生最大自主收缩能力的一种肌力评定方法。

3.肌肉的初长度:是指肌肉收缩前的长度,肌肉初长度对肌肉收缩张力有影响,肌肉收缩前给予一定的前负荷,当前负荷逐渐增加时,肌肉初长度增加,收缩所产生的主动张力也相应增大,肌肉的收缩效果增强。

但在超过某一限度时,再增加前负荷反而使主动张力越来越小以至于为零,肌肉的收缩效果也就下降。

康复评定的分类

康复评定的分类

康复评定的分类康复评定是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能力评估,以确定其康复需求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康复评定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康复领域的不同来划分的。

一、运动康复评定运动康复评定主要针对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在康复评定中,医生会对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常用的运动康复评定工具有肌力测试、关节测量、平衡测试等。

运动康复评定对于各种运动损伤和运动障碍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评定,医生可以明确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相应的运动康复方案,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二、言语康复评定言语康复评定主要针对言语和语言能力的康复。

在康复评定中,医生会评估患者的听力、口腔肌肉协调、语音表达、语言理解等方面。

常用的言语康复评定工具有听力测试、发音测试、语言理解测试等。

言语康复评定对于各种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评定,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言语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言语康复方案,帮助患者恢复言语能力,提高交流能力。

三、认知康复评定认知康复评定主要针对认知功能的康复。

在康复评定中,医生会评估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

常用的认知康复评定工具有记忆测试、注意力测试、智力测试等。

认知康复评定对于各种认知障碍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评定,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认知康复需求,制定相应的认知康复方案,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四、社交康复评定社交康复评定主要针对社交功能的康复。

在康复评定中,医生会评估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常用的社交康复评定工具有社交能力评估量表、情绪管理测试等。

社交康复评定对于各种社交障碍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评定,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社交康复需求,制定相应的社交康复方案,帮助患者改善社交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五、心理康复评定心理康复评定主要针对心理健康的康复。

在康复评定中,医生会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心理压力、应对能力等方面。

康复功能评定PPT课件

康复功能评定PPT课件

<7分:无焦虑;>7分:可能有焦虑;>14分:肯定有焦虑
>21分:有明显焦虑;>29分:严重焦虑。
9
❖客观、准确
❖ 客观的指标 ❖ 主观感觉、情绪的客观化、
量化
10
❖ 康复评定与临床诊断的区别
❖ 临床诊断着眼于疾病 康复评定重在功能
❖临床诊断是对疾病确定病名的过程 康复评定是判断功能障碍的过程
❖ 不同的疾病评定结果可能相同 ❖ 相同的疾病评定的结果可能不同
重度适应缺陷 中度适应缺陷 轻度适应缺陷
4
Barthel指数法评分表
日常活动项目 进食 洗澡 修饰 穿衣 控制大便 控制小便 用厕 床椅转移 平地行走45m 上、下楼梯
独立 10 5 5 10 10 10 10 15 15 10
部分独立 5 0 0 5 5 5 5 10 10 5
需极大帮助 0
0 0 0 0 5 5 0
18
三、康复评定的特点
❖ 广泛使用指数法、量表法 ❖ 注重综合性功能的评定 ❖ 重视专项的综合评定 ❖ 分期评定,反复多次
19
Barthel指数法评分表
日常活动项目 进食 洗澡 修饰 穿衣 控制大便 控制小便 用厕 床椅转移 平地行走45m 上、下楼梯
独立 10 5 5 10 10 10 10 15 15 10
27
分期
康复医疗流程
初期 评定
确定功能 障碍情况
针对主要功能 障碍进行针对 性康复治疗
中期 评定
了解功能改善 情况,发现新 的主要障碍
修正治疗方 案,进一步 康复治疗
中期 评定
再修正方案, 再治疗
中期 评定
又修正方案, 中期
又治疗
评定
……

康复功能评定学

康复功能评定学

康复功能评定学康复功能评定学是运用科学方法,对身体功能障碍者进行量化和分析评估。

其目的是确定身体功能障碍的性质、程度和范围,并且评价康复治疗的疗效。

康复功能评定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基础,也是康复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康复功能评定学的相关知识。

一、康复功能评定学的发展历程康复功能评定学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欧洲,当时许多医师、物理治疗师和护士开始研究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和平衡性等方面的测量。

到20世纪40年代,各国开始利用实验室测量和特殊测试技术,对身体功能障碍进行量化分析。

20世纪50年代,瑞典科学家维克托·桑松博士发明了康复学中重要的测量工具——康复评定仪。

此后,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分别开发了一批康复评估工具。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康复功能评定学和正常人生理学指标相结合的计算机化测量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康复功能评定学的基本原则康复功能评定学对于康复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其基本原则如下:(1)评估的目的性:康复功能评定学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单纯为测量而测量,而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康复治疗,判断治疗效果。

(2)测量的客观性:康复功能评定学所采用的测量方法必须是客观的,避免主观性的干扰和误差。

(3)测量的标准性:康复功能评定学中所采用的测量工具必须是标准化的,测量时必须遵循严格的规定,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4)测量的可重复性:康复功能评定学所采用的测量方法必须是可重复的,即同一被测对象,相同的测量条件下进行测量所得到的结果应该是相同的。

(5)测量的综合性:康复功能评定学的测量方法应该是综合性的,综合考虑各种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对身体功能障碍所产生的影响综合评估,有助于确定康复治疗方案。

三、应用康复功能评定学的方法康复功能评定学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功能状况:使用通用的、可重复的、标准化的测试,评估身体功能障碍的程度和范围;(2)确定治疗目标:结合功能评估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确立治疗目标;(3)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性化、系统化的康复治疗方案;(4)监测治疗进程:随时根据功能评估结果和康复治疗进程的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5)评价康复治疗效果:通过康复功能评定学的方法,评价康复治疗的效果,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和调整治疗方案。

康复功能评定

康复功能评定

康复功能评定康复功能评定是通过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评估和测试来确定其康复需求和目标的过程。

它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身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状态和社交交往能力等方面。

通过评定患者的功能水平,康复专家可以制定适合患者的个性化康复计划,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日常功能。

康复功能评定通常由康复专家、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和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他们会基于患者的病史、体检结果、医学影像学资料和康复目标等信息,采用多种评估工具和方法进行评定。

身体功能评定是康复功能评定的重要部分之一。

对患者的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能力和代谢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估。

常用的评定工具包括肌力测试、关节测量、平衡测试和步态评定等。

这些评定可以帮助康复专家了解患者的肌力水平、关节活动范围和平衡控制情况,以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案。

认知功能评定是评估患者的思维、记忆、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等方面的能力。

常用的认知功能评定工具包括简明智力测验、记忆力测试、注意力测试和执行功能测试等。

这些评定可以帮助康复专家了解患者的认知水平和问题所在,从而针对性地开展认知康复训练。

情绪状态评定是评估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内容。

常用的情绪状态评定工具包括抑郁量表、焦虑量表和情绪问卷等。

这些评定可以帮助康复专家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心理负担和心理健康问题,以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和康复措施。

社交交往能力评定是评估患者与他人的交流和社交能力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社交交往能力评定工具包括社交交往能力量表和社交维度问卷等。

这些评定可以帮助康复专家了解患者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问题,以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和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康复功能评定是康复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通过评估患者的身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状态和社交交往能力等方面,康复专家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日常功能。

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多学科合作,运用各种评定工具和方法。

康复功能评定的准确与全面对于康复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对康复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康复功能评定学

康复功能评定学

临床评定

主要由康复医师来完成。集中评定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疾病的转归以及临床的综合处理。是康复治疗的基础。如 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病情判断:软组织损害的类型 突出 的部位(中央 周围)纤维环是否破裂 神经根和马尾神经 损害情况。有无运动 感觉 自主神经损害症状 鞍区感觉障 碍。下肢有无肌萎缩足下垂或肢体瘫痪等。以及是否做过 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疗效如何?
定义 用途 怎么用
用途
1 了解功能障碍的情况
(1)性质 (2)范围 (3)程度
2 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3 评价治疗结果 4 帮助判断预后
LOREM IPSUM DOLOR
定义 用途 怎么用
怎么用???

1 康复评定的方法


2 康复评定的内容
3 康复评定的实施
康复评定的方法
1 定性评定
2 定量评定
功能和障碍的评定

由不同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来完成。主要针对于患者的功能, 尤其是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能力进行整体的评估。从而依 照其相应功能障碍给予对应的康复治疗。如肌力减弱通过 强化肌力训练得到增强。受损的听力可以通过佩戴电子助 听器来减轻功能的丧失。是临床评定的继续和深入。
LOREM IPSUM DOLOR
1 选择合适的方法


2 掌握恰当的时间
3 争取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4 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谢谢大家的聆听
LOREM IPSUM DOLOR
定义 用途 怎么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LOREM IPSUM DOLOR
定义 用途 怎么用
什么是康复功能评定学?

诊断学?

临床的功能检查科?
康复功能评定学

康复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康复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康复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康复治疗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医疗措施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效果评定标准是评价康复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对于患者的康复进程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就康复治疗效果评定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理功能恢复情况。

生理功能恢复是评定康复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检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如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平衡能力等,可以客观地评价患者的康复情况。

生理功能恢复情况的评定标准应该具体明确,能够客观反映患者的康复程度,为医生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评定康复治疗效果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情况,可以评价康复治疗的效果。

包括患者的饮食、穿衣、洗漱、如厕等方面的能力恢复情况。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定标准应该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患者的康复情况,为患者的康复进程提供重要参考。

三、社会功能恢复情况。

社会功能恢复是评定康复治疗效果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可以评价患者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

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的评定标准应该能够客观地反映患者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为医生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提供重要依据。

四、心理状态恢复情况。

心理状态恢复是评定康复治疗效果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患者的心理状态恢复情况,可以评价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适应能力的恢复情况。

心理状态恢复情况的评定标准应该能够客观地反映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医生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康复治疗效果评定标准是评价康复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对于患者的康复进程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医生在评定康复治疗效果时,应该综合考虑生理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和心理状态恢复情况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客观地评价患者的康复情况,为患者的康复进程提供科学的指导。

希望本文所述的康复治疗效果评定标准能够对相关医务人员有所帮助,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

康复医学康复运动功能评定

康复医学康复运动功能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康复评定与诊断学的区别康复评定:是通过收集患者的病史和相关信息,使用客观的方法有效和准确评定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预后以及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评定疗效的过程。

区别:1、诊断学着眼于疾病,是对疾病或外伤确定病名。

2、康复评定重在功能,是对功能障碍做出定性、定量的判断过程。

运动功能评定一、肌张力二、肌力三、关节活动范围测定四、步态分析五、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六、感觉功能评定一、肌张力肌张力定义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

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来源:肌肉组织静息状态下非随意,持续,微小的收缩。

肌张力的表现形式1.静止性肌张力 肌肉在不活动状态下具有的紧张度2.姿势性肌张力 人体维持一定姿势时,躯体前后肌肉所具有的紧张度3.运动性肌张力 肌肉在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紧张度异常肌张力(与正常静息水平比较)肌张力的检查方法病人的肌张力正常吗病史视诊触诊反射被动运动摆动检查肌张力评定肌痉挛的分级:目前多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评定。

评定时,患者宜采用仰卧位,检查者分别对其双侧上、下肢的关节进行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按所感受的阻力来分级评定。

痉挛的评定(改良Ashworth量表)肌张力评定小结肌张力的定义改良Ashworth评定标准二、肌力肌力和肌力评定的定义肌力——是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又称绝对肌力。

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产生的最大收缩力量。

判断肌力减弱的部位和程度协助某些神经肌肉疾病损伤进行定位诊断预防肌力失衡引起的损伤和畸形评定肌力增强训练的效果肌力评定的方法徒手肌力测试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测试等速肌力测试徒手肌力检查徒手肌力检查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徒手肌力检查方法是Lovett 6级分级法。

1983年,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在此分级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即MRC肌力分级法(见下表)徒手肌力分级标准(MRC)徒手肌力评定的步骤肌力评定的注意事项l选择适合的检查时间l根据体位来安排检查的顺序l检查者应尽量靠近被检查者l先查健侧对应肌肉的肌力,以便健患侧对比l注意施加阻力的大小和方向l避免代偿动作l重复检查应间隔2分钟肘关节屈曲: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腕关节掌屈及尺侧偏:尺侧腕屈肌4、5级:患侧卧位,屈肘,前臂旋后450 ,腕向掌侧屈并向尺侧偏,阻力加于小鱼际1级:患侧卧位,前臂旋后450,试图腕掌屈及尺偏时可触及3级:患侧卧位,屈肘,前臂旋后450 ,腕向掌侧屈并向尺侧偏2级:患侧卧位,屈肘,前臂旋后450,可见大肩关节前屈:三角肌前部及喙肱肌屈髋:髂腰肌4、5级:仰卧,小腿悬于床缘外,屈髋,阻力加于股远端前面3级:仰卧,小腿悬于床缘外,屈髋2级:患侧卧,托住键侧下肢,可主动屈髋1级:仰卧,试图屈髋时腹股沟上缘可触及肌活动伸膝:股四头肌3级:仰卧,小腿置床缘外下垂,伸膝4、5级:仰卧,小腿置床缘外下垂,伸膝,阻力加于小腿下端前侧2级:患侧卧,托住键侧下肢,可主动伸膝1级:仰卧,试图伸膝时可触及髌韧带活动踝背屈:胫前肌4、5级:坐位,小腿下垂,踝背屈并足内翻,阻力加于足背内缘3级:坐位,小腿下垂,踝背屈并足内翻2级:侧卧,可主动踝背屈、足内翻1级:仰卧,试图踝背屈、足内翻时可触及活动肌力评定的适用范围肌力评定的适用范围:下运动神经元病损;脊髓损伤;原发性肌病;骨关节疾病。

康复功能评定

康复功能评定

康复功能评定康复功能评定是一种系统性的评估方法,旨在评估个体在特定康复过程中的功能状况和改善程度。

它可以通过多种测试和评估工具来检测和评估个体的康复能力,从而为康复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判断标准。

康复功能评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康复专业人员了解个体的康复需求和康复潜力,为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通过评定个体在功能、动作和活动方面的表现,可以确定其功能障碍、康复潜能以及康复需求,为康复团队制定针对性的治疗目标和计划提供依据。

康复功能评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功能评估:系统评估个体的神经、肌肉、关节和感觉运动系统的功能状况,包括肌力、肌耐力、关节活动度、平衡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这些评估可以通过力量测试、疼痛评估、骨骼测量、平衡测试、步态分析等方法进行。

2. 日常生活活动评估:评估个体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功能表现和独立程度,包括自理能力、卫生活动、进食活动、穿衣活动、床椅转移、上下楼梯、出行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这些评估可以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3. 心理社交评估:评估个体的心理、情感和社交功能,包括认知能力、情绪状态、社交互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这些评估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情绪量表、社交能力量表等工具进行。

4. 家庭和环境评估:评估个体的家庭和生活环境对其康复过程的影响,包括家庭支持、居住环境、社区资源和康复设施等方面的评估。

这些评估可以通过访谈、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康复功能评定可以为个体的康复过程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帮助康复专业人员了解个体的康复需求和康复潜力,制定有效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

通过定期评估和跟踪,可以评估康复治疗的效果和改进方向,以实现个体的康复目标和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功能评定在康复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促进个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康复功能评定

康复功能评定

康复功能评定康复功能评定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评估,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前后的功能状态进行评定和比较。

康复功能评定的目的是了解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进展情况,以评价康复治疗的效果,并确定康复方案的调整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康复功能评定的目的、方法和重要性,并探讨康复功能评定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康复功能评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患者的康复治疗需求和康复目标,评估康复治疗的效果,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通过评定患者的功能能力,可以了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以及其对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康复功能评定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包括问卷调查、功能测试、观察和记录等。

其中,功能测试是评定康复效果最直接和客观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患者进行身体机能测试,如平衡能力、肌力和灵敏度等测试,可以了解其身体康复的进展情况。

而对于心理康复的评定,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等方式进行。

康复功能评定在康复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康复功能评定可以提供康复方案的依据。

通过评定患者的功能状态,医护人员可以了解患者当前的康复需求和目标,并根据评定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方案。

其次,康复功能评定可以评估康复治疗的效果。

通过定期进行康复功能评定,可以了解康复治疗的进展情况,判断康复方案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康复方案。

最后,康复功能评定可以激励患者参与康复治疗。

通过评定患者的康复功能,可以让患者了解到自己的进展情况,增强康复的信心和积极性,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康复功能评定是评估患者康复治疗需求和康复目标的重要工具,也是评估康复治疗效果和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的依据。

通过多种评定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康复状态,并及时调整康复方案,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

在未来的康复治疗中,康复功能评定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

康复功能评定学

康复功能评定学

1.康复评定: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和(或)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作出合理解释的过程;是指对病人的功能障碍及其活动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康复评定是客观地、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原因、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评定疗效等。

康复评定是制订康复治疗计划的依据,是实施康复治疗措施和实现康复目标的前提条件。

2.康复评定的内容:康复评定的内容包括主观资料、客观资料、功能评定和制订康复治疗计划四个部分。

①主观资料:主要指患者详细的病史,包括患者个人的主诉及其他的临床症状。

②客观资料:体格检查发现的客观体征和功能表现。

③功能评定: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针对患者功能障碍问题作出客观的评价。

④制订康复计划:拟定处理计划,包括有关的进一步检查、会诊、诊断、康复治疗和处理等。

3.康复评定的作用与目的:①掌握功能障碍的情况: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范围、和程度等。

②制订康复治疗计划和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不同性质的功能障碍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措施和方法。

③评价康复治疗效果:一个完整的康复治疗过程应该是以评定开始,又以评定结束。

同时,通过评定可寻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④帮助判断预后:如Barthel指数评定4060分者康复治疗效益最佳。

⑤分析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消耗最低的费用,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一直是社会和患者共同追寻的目标。

⑥为残疾等级的划分提出依据。

4.评定的注意事项:一、选择合适的评定方法;二、掌握恰当的评定时间;三、重视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与沟通;四、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5.身体姿势: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它反映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间的力学关系。

6.康复评定的方法:一般康复评定的方法可分为:定性评定、半定量评定和定量评定三类。

①定性评定:定性评定是一种从整体上分析评定对象特性的描述性分析,主要解决评定对象“有没有”或“是不是”的问题。

康复功能评定

康复功能评定

康复功能评定一、名词解释: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定性和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它是通过收集患者病史和相关信息,使用客观的方法有效和准确的评定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预后以及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评定治疗的过程步态:是指人体步行时的姿态,包括步行和跑得两种步态。

步态周期:在行走时一侧足跟再次桌底的过程一般为1~1.32S左右,是行走步态的基本功能单位,承担着支撑相的城中和摆动想下肢向前挪动的功能肌节:即运动水平.脊髓损伤后,保持运动功能(肌力3级或以上)的最低脊髓神经阶段,它是指受每个节段神经根运动轴突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

皮节:即感觉水平.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感觉功能(痛温觉.触压觉及本体感觉)的最低脊髓节段,它是指多个神经节段内感觉神经轴突所支配的皮肤区域联合反应:是指偏瘫患者的健侧肢体用力做随意的抗阻收缩时,引起的患侧肢体不随意的紧张性活动共同运动:指肢体在做随意运动时不能做单个关节的分离运动,只能做多个关节的同时运动,启动可由意志支配,但是多关节同时运动的模式。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TNR):头部向前屈曲,则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展,头部后仰(颈伸展),则反之,幼儿期和成人偏瘫时出现。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将头部转向一侧时,则转向侧上下肢伸展,后头侧上下肢屈曲,其上肢和头部的朝向类似“击剑”。

心功能评定:对心脏病的诊断,了解心脏功能储备和适应能力,制定康复处方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常用方法包括对体力活动的主观感觉分级、超声心电图、心脏负荷试验。

二、简答题:1.康复评定与临床检查的区别:临床检查是康复评定的基础,没有详细的临床检查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康复评定,因此临床检查是康复评定的前提,但是临床检查多偏重于疾病本身,对疾病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并不是其关注内容。

因此其主要却别:①对象不同,临床检查包括一切急慢性疾病以及重症、危症患者,康复评定则局限于有功能障碍的病、伤、残患者。

康复功能评定

康复功能评定

第一章绪论●康复评定是搜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并藉此制定出适合的康复医治方案、评估医治成效和预测预后功能等。

●康复评定学是研究障碍和潜能的大体理论、大体技术的一门医学学科。

康复评定的层次:依照《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和残损、残疾、残障的分类,康复评定包括功能障碍的评定,能力障碍的评定和社会性障碍的评定三个层次。

评定进程的五个要素1.病史询问:障碍史是康复病史的核心内容2.观看:①局部观看(以障碍部位为中心);②全身观看;③静态观看(即形态观看,如观看姿势、肢位等情形);④动态观看(即功能观看,是在活动时进行观看,如了解步行时是不是存在异样步态)。

3.检测:4.记录:5.分析:将病史和观看所得,结合检测结果进行科学的综合、比较、分析和说明,也是评定进程中不可轻忽的重要方面评定的实施康复评定的实施目前普遍采纳的方式是SOAP法,即:1.S( subjective data主观资料):患者个人的主诉材料、病症;2.O( objective data客观资料):患者的客观体征和功能表现;3.A( assessment评定):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4.P( plan打算):拟订处置打算,包括有关进一步检查、会诊、诊断、康复医治和处置等的打算。

第二章人体形态评定异样姿势的阻碍(一)肌肉和韧带失平稳(二)关节负重增加和(三)继发性功能障碍(四)诱发疼痛上肢经常使用标志点1.肩峰2.肱骨内上髁、外上髁3.鹰嘴4.桡骨茎突5.尺骨茎突6.桡尺茎突中间点截肢残端围度的测量1.上臂残端围度从腋窝直到残端结尾,每隔测量一次围度。

2.前臂残端围度从尺骨鹰嘴直到残端结尾,每隔测量一次围度。

3.大腿残端围度从坐骨结节直到残端结尾,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

4.小腿残端围度从膝关节外侧间隙起直到残端结尾,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

康复功能评定名词解释

康复功能评定名词解释

康复功能评定名词解释康复功能评定名词解释【序言】在现代医学中,康复是一个重要而广泛的概念,它对于恢复和改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以及重返社会生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由于康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评定康复功能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对康复功能评定进行详细解读,为读者提供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一、康复功能评定的定义和意义】康复功能评定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客观的方法和工具,对患者的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参与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准确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并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评定结果不仅可以帮助医护人员选择最适宜的康复治疗方式,还可以为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提供对疾病和康复进程的更深入理解和掌握。

康复功能评定对于康复过程中的治疗效果监测、康复措施的调整以及疾病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评定,可以帮助患者和医护人员了解康复的目标和进展情况,评估康复效果,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二、康复功能评定的内容和方法】康复功能评定包含多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是为了全面、系统地评估患者的康复需求和能力。

以下是常见的康复功能评定内容和方法:1. 身体功能评定:包括肌肉力量、肌肉灵活性、平衡能力、协调性、感觉觉知等方面的评定。

评估方法可以采用物理测量、功能性测试、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

2. 语言和认知评定:评估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认知功能、记忆力等方面的表现。

评估方法包括口语表达测试、记忆测试、认知问卷等。

3. 心理社会评定: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参与能力、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评估方法包括心理问卷、生活质量评定表、社会支持评估等。

4. 技能评定: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等。

评估方法可以通过实际观察、问卷调查、能力测试等进行。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康复功能评定在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评定,我们可以客观地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和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制定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

康复功能评定

康复功能评定

康复功能评定
1.运动功能评定
包括肌张力评定、肌力评定、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步态分析、神经电生理评定、感觉与知觉功能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反射的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等。

2.精神心理功能评定
包括智力测验、情绪评定、心理状态评定、疼痛的评定、失用症和失认症的评定、痴呆评定、认知评定、人格评定等。

3.语言与吞咽功能评定
包括失语症评定、构音障碍评定、语言失用评定、语言错乱评定、痴呆性言语评定、言语发育迟缓的评定、吞咽功能评定、听力测定和发音功能的仪器评定等。

4.社会功能评定
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社会生活能力评定、生存质量评定、职业能力评定等。

5、电诊断
包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神经反射检查、诱发电位、低频电诊断等。

评定分期.
1.初期评定
在患者入院初期完成。

目的是全面了解患者功能状况和障碍程度,以确定康复目标和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2.中期评定
在康复治疗中期进行。

目的是经过康复治疗后,评定患者总的功能情况,有无康复效果,分析其原因,并据此调整康复治疗计划。

中期评定可进行多次。

3.末期评定
在康复治疗结束时进行。

目的是经过康复治疗后,评定患者总的功能状况,评价治疗效果,为重返家庭和社会或做进一步康复治疗的提出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氏征
麦氏征
研磨试验也称Apley试验或膝关节旋转提拉和 挤压试验
• 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屈膝90°,检查者以膝 压患者大腿,两手握被检查下肢足跟,沿小腿纵 轴上提小腿并作内外旋活动,然后挤压膝关节, 再作内外旋转活动。 • 正常反应:正常人活动中不出现局部疼痛。
• 结果解释:上提小腿并作内外旋转活动时,若发 生疼痛,则为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挤压膝关节 再做内外旋转活动时,若发生疼痛,则为内、外 侧半月板损伤。
侧方挤压实验
重力试验
• 操作方法:1患者侧卧位,被检查下肢在上并 外展,检查者拖住大腿,嘱患者屈伸膝关节; 2被检查下肢在下,骨盆垫枕,使其离开床面, 另一检查者扶住患者的另一下肢,伸屈被检查 下肢膝关节。 • 正常反应:正常人活动中不出现局部疼痛或弹 响声 • 结果解释:检查1中出现疼痛 月板病变。
膝关节的临床检查
膝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测量
姿势评定
评定人体姿势时,通常采用铅垂线进行观察或测量。所谓铅垂线,是将铅垂或其他重物悬挂于细线上 使它自然下垂,沿下垂方向的直线被称为铅垂线,它与水平面相垂直。姿势正常时,铅垂线与一系列或 若干个标志点在同一条直线上。[1] • • • •
后面观 1.正常所见 正常人跟骨底与跟腱在同一条与地面垂直的线上,双侧内踝在同一高度,胫骨无弯曲, 双侧腘窝在同一水平线上,大粗隆和臀纹同高,双侧骨盆同高,脊柱无侧弯,双侧肩峰,肩胛下角 平行,头颈无侧倾或旋转。 2.检查方法与内容 (1)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 枕骨粗隆 脊柱棘突 臀裂 双膝关节内侧中心 双踝关节内侧中心 (2)观察内容 从足部观察开始,足有无内外翻畸形,扁平足;双侧胫骨是否同高,胫骨是否弯曲: 膝关节有无内外翻,双侧腓骨头高度是否一致;双侧股骨大转子高度是否同高;观察骨盆,双侧髂 嵴是否在同一高度;脊柱有无侧弯;双侧肩胛骨是否与脊柱距离相等,是否同高,是否一侧呈翼状; 头颈部有否侧偏,旋转或向前。[1]
评定方法的分类
1. 定性评定:肉眼观察和问卷调查
2. 半定量评定:分为若干个等级或阶段 3. 定量评定:如Cybex等速测力系统
康复评定的流程和实施
• (一)评定过程的五个要素 1. 病史询问:障碍史是康复病史的核心内容 2. 观察:①局部观察(以障碍部位为中心);②全 身观察;③静态观察(即形态观察,如观察姿 势、肢位等情况);④动态观察(即功能观察, 是在活动时进行观察,如了解步行时是否存 在异常步态)。 3. 检测: 4. 记录: 5. 分析:将病史和观察所得,结合检测结果进 行科学的综合、比较、分析和解释,也是评 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康复功能评定 --膝关节
定义
康复评定是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 并藉此制定出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评估治 疗效果和预测预后功能等。 康复评定的方法必须标准化、定量化,具有 可重复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次康复评定 的结果具有科学性、正确性、可靠性和可比 性。
康复评定一般分为初期评定、中期评定和末期评定三种。
过伸试验
•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伸膝,检查者一 手固定被检查膝部,另一手握小腿下部并 上提,使膝关节过度伸展。 • 正常反应:正常人活动中不出现局部疼痛
• 结果解释:出现疼痛可能为半月板前角损 伤、髌下脂肪垫肥厚或损伤、股骨髁软骨 损伤
过伸痛及过屈痛
抽屉试验
• 操作方法:患者屈膝90°,检查者双手握 被检查膝部下方作前后推拉活动。 • 正常反应:正常人可有少许0.5cm前后活动 • 结果解释:过度向前移位1cm为前交叉韧带 损伤;过度向后移位为后交叉韧带损伤; 过度向前,向后移位,则为前,后交叉韧 带损伤。
• 检查方法与内容 • (1)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 外耳孔一肩峰一大转 子,膝关节前面(骸骨后方)一外踩前约 • 2cm。 • (2)观察内容 足纵弓有否减小,踝关节有无跖 屈挛缩;膝关节是否过伸展;注意髂前上棘 • 和髂后上棘的位置关系:若髂前上棘高,提示 骨盆后倾或髋骨向后旋转;若髂后上棘高,则 提示骨盆前倾或髋骨旋前。腰椎前凸是否增大, 腹部有否凸出;胸推弯曲有否增大,躯干是否 向前或向后弯曲,背部变圆、变平或驼背;头 是否向前伸。[1]
1.
初期评定:初期评定是在制订康复治疗计划、建立康复
目标和开始康复治疗前的第一次评定,主要是掌握功能状况 和存在的问题,判断障碍程度、康复潜力和预后,为制定康
复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2. 中期评定:中期评定是在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
后所进行的评定,主要是了解治疗后功能的改变情况,并分
析其原因,为修改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3. 末期评定:末期评定是康复治疗结束时或出院前的评定,
了解患者总的功能情况,评定治疗效果,提出进一步康复处 理或重返社会的建议。
内容
• ①躯体方面:上肢,下肢(包括步态),关节, 肌肉(含痉挛),脊柱与脊髓,协调与平衡, 感觉与知觉(含疼痛、失用症、失认症),反 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呼吸系统功能,循环 系统功能,泌尿系统功能,性功能等; • ②精神方面:智力测验,性格测验,情绪测验, 神经心理测验; • ③言语方面:失语症检查,构音障碍检查,言 语失用检查,言语错乱检查,痴呆性失语检查; ④社会方面:社会活动能力,就业能力,生存 质量等。
病例
姓名:胡某 性别:男 年龄:20y 【病历摘要】 患者胡某,左股骨下段骨折术后伴功能受限两月余。患者2011-4-25因外伤致 双下肢疼痛,活动受限,就诊于矿总院,经诊为左股骨下段骨折,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术后对症治疗。 【首次评估】左膝主动屈曲30°,伸展0°,被动屈曲40°,左膝屈曲活动受限明显;小腿 最粗处周径左侧34cm,右侧36cm,髌骨上10cm周径左侧40cm,右侧42cm左下肢肌肉萎 缩明显,活动时VAS:5/10,伸膝肌力3级,屈膝肌力4级,Barthel指数:75分(步行、上 下楼不能)。 【存在的主要问题】关节活动度受限,肌肉萎缩,肌力减退,关节周围疼痛,日常生活受限。 【短期目标】两周内膝关节主动屈曲达到60°,左下肢周径增加0.5-1cm,缓解疼痛VAS降至 4/10,改善步态。 【终期目标】膝关节周围无疼痛,独立步行,膝关节主动屈曲到达120° 1、关节松动术:髌股关节、股胫关节、胫腓关节,首次治疗针对髌股、股胫关节松动, 采用1、2级手法,缓解关节僵硬及疼痛,针对股胫关节前向后滑动增加屈曲活动范围, 后向前滑动增加伸展。 2、低频电治疗:左股四头肌及左小腿,2处方,20min,缓解肌肉萎缩,增加肌肉力量。 3、运动疗法:关节活动度训练及肌力训练为主。肌力训练早期以膝关节周围肌肉静力性 收缩为主,每个动作坚持10s,10次为1组,做10组,每天2-3次。
畸形
股四头肌萎缩(围度)
大腿围度: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测髌骨上方10cm处或髌上6、8、10、 12cm处的围度,记录时注明部位。 •小 腿围度:下肢稍外展、膝伸展位。测量 小腿最粗处和内、外踝上方最细处的围 度。
浮髌试验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放松,检查者 一手手掌在髌骨上方挤压髌上囊,并用手指压髌骨 两侧,使液体流入关节腔,然后用另一手的食指轻 轻按压髌骨。 正常反应:无髌骨撞击股骨前面的感觉或有髌骨随 手指按动而出现浮沉感 结果解释:若感髌骨撞击股骨前面的感觉或有髌骨 随手指按动而出现浮沉感,则为阳性。表明关节积 液。 注:正常膝内有液体约5ml,当关节积液达到或超过 50ml时,浮髌试验为阳性,提示关节内有中等量积 液。 如果积液量太大,会出现髌骨下沉,浮髌试验 也是阴性。
膝关节的组成
膝部由股骨、髌骨、胫骨、腓骨构成。腓骨 不参与膝关节。膝的外形像一个象头。额 部是髌骨,鼻是髌腱,眼是脂肪垫,牙是 两侧的关节隙,耳是股四头肌的内外侧头。
膝的韧带
膝半月板、神经血管
膝关节的运动
• 膝关节的运动主要是屈伸 • 曲:由股二头肌及半腱、半膜肌、腓肠肌 完成 • 伸:主要由股四头肌负担,伸的最后15度 是股四头肌的内侧头负责完成。膝伤病较 重者都由股四头肌内侧头萎缩。 • 膝的屈伸过程中还有微 小的旋转运动。
Apley 研磨试验
Apley 研磨试验
侧方挤压实验也称内翻或外翻应力试验 • 膝关节在屈膝15-30度时前交叉韧带是稳定 限制胫骨前向活动主要韧带 •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稍屈膝,肌肉放松,检查者一
手按压患者被检查下肢的大腿下端,另一手握其踝部, 进行小腿外展和内收活动。 • 正常反应:正常人活动中不出现局部疼痛或异常互动。 • 结果解释:小腿外展时膝内侧疼痛或侧方活动,为内 侧副韧带或半月板损伤;小腿内收时膝外侧疼痛或侧 方活动,为外侧副韧带或半月板损伤。
正面观 • 1.正常所见 双足内侧弓对称;髌骨位于正前面,双侧腓骨头,髂前上棘在同一高度。肋弓对称, 肩峰等高,斜方肌发育对称,肩锁关节,锁骨和胸锁关节等高并对称。头颈直力,咬颌正常。 • 2.检查方法与内容 从足部开始观察,有无足内翻,足扁平,足大趾外翻。胫骨有无弯曲,腓骨头 髌骨是否同高,是否有膝反张,膝外翻。手放在双侧髂棘上观察骨盆是否对称。如果脊柱侧弯,观 察肋弓,旋转的角度和侧方隆起。肩锁和胸锁关节是否等高。头颈部有无向前或倾斜等。[1] 侧面观 • 1.正常所见 足纵弓正常,膝关节0度到五度屈曲,髋关节0度,骨盆无旋转。正常人脊柱从侧面观 察有四个弯曲部位,称为生理性弯曲。即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有较明显的前凸;骶椎则有较 大幅度的后凸。头,耳和肩峰在同一条与地面垂直的线上。
关节积液
髌骨摩擦试验(SOTO-holl征)
• 操作方法:患者伸膝,放松股四头肌,检查者一 手按压髌骨并使其在股骨髁关节面上下活动。 • 正常反应:正常人无摩擦音或疼痛出现。 • 结果解释:出现摩擦音或疼痛,则为阳性。见于 髌骨软化症
半月板弹响试验(回旋研磨试验或McMurray 征)
•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被检查的下 肢跟部,另一手固定膝前部,极度屈膝后,先外展外旋小 腿并伸膝,在内收内旋小腿并伸膝。 • 正常反应:正常人不出现弹响 • 结果解释:外展外旋 小腿并伸膝时出现弹 响为外侧半月板病变; 内收内旋小腿并伸膝 出现弹响声为内侧半 月板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