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墨子的哲学

合集下载

第四讲 墨子哲学

第四讲 墨子哲学
第四讲 墨子哲学
• 墨子,名翟,战国初期,思想家+能工巧 匠 • 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 十大主张: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 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 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 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 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 《墨子· 鲁问》
墨 子 哲 学 逻 辑
五、借助天志 行善惩恶
• 天志:天有意志;明鬼:承认鬼神存在
• 实际上,墨子借助天志、鬼神来宣传行善惩恶的思想,是一种 “方法论”
六、重视见闻 不轻理智 七、取实予名 明类察故 八、建立三表 检验真知
• 墨子科学性思想:逻辑+自然 科学 • 名与实:概念与事实,事实第 一位,概念第二位。事实与概 念应相互一致 • 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 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 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 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 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 利。 • 一,推究来历;二,求证民间; 三,实验考察
“义”
• 义:对于某事,按照社会的一般与特殊规律所产生的符合道德的 应对方法。 义=正当利益,“义者,利也”,“利者,义也”。个人应维护正 当利益=他人+自身 (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是以维护他人正当利益为前提(第二) 不正当 舍 舍
墨子▪非攻
服鲁班
•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 日十夜,而至于郢(yǐng,楚国国都,今湖北江陵),见公输盘。 •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 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通“悦”)。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 • “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jīng) 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 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zhèng,规劝),不可谓忠;争而不得, 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 子墨子曰:“然乎不已乎?” •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 子墨子曰:“胡不见(xiàn)我于王?” • 公输盘曰:“诺。”

《墨子》哲学解析

《墨子》哲学解析

《墨子》哲学解析引言《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文献之一,代表了墨家学派的思想。

本文档将对《墨子》中的核心哲学观点进行深入解析,以期揭示其对中国乃至世界哲学的深远影响。

墨家学派概述墨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由墨子创立。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同”、“尚贤”,强调实用主义和集体主义,与儒家、道家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

《墨子》的核心哲学观点兼爱《墨子》中的“兼爱”思想主张无差别地爱所有人,不分亲疏、贵贱、贫富。

这是一种超越世俗利益,追求人类普遍和谐与和平的理念。

非攻“非攻”是墨子反对无谓战争和暴力的主张。

墨子认为,战争带给人民的只有痛苦和灾难,强调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

尚同“尚同”强调的是对于权威和传统的尊重。

墨子提倡人们应当遵循古代圣贤的教诲,以此达到社会秩序的和谐。

尚贤“尚贤”主张以人的实际才能作为选拔和任用的标准,而非血缘关系或地位出身。

这是墨子对于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一种批判和反思。

《墨子》的实用主义精神墨家学派强调实用主义,认为知识和思想应当服务于实际的社会实践。

《墨子》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工程技术、几何学、光学等方面的论述,显示出墨家学派对于自然科学的重视。

《墨子》的当代价值《墨子》的哲学思想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其提倡的兼爱、非攻等思想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世界和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同时,《墨子》的实用主义精神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具有指导作用。

结语《墨子》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其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至今仍对中国乃至世界哲学产生着深远影响。

通过对《墨子》的深入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多样性,以及墨家学派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所做出的独特贡献。

墨子的哲学——精选推荐

墨子的哲学——精选推荐

墨⼦的哲学墨⼦的哲学《汉书》载“公输般与墨翟并当⼦思时,出仲尼后。

”⽣、卒年⽉不详。

墨⼦是春秋末战国初时期的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

墨⼦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之术,称道尧舜⼤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

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的思想理论感到不满,以“有染论”为基础,形成了墨家学派。

⼀、“有染”、“贵义”《中庸》的作者把“政”理解为不同⼈的“正”的宏观表现之后,因为“道不远⼈”,“政”必然地表现在⼈的群形态⽭盾运动中,表现在⼈与⼈之间的相互作⽤中;同时,⼜因为“道不可离”,所以任何⼈的存在、发展都是处于“道”的约束中,他与其他⼈的对⽴或统⼀就有和道吻合、不吻合的问题。

所以《中庸》的作者进⼀步把政拆解为“仁者⼈也,亲亲为⼤”和“义者宜也,尊贤为⼤。

”两个⽅⾯。

亲者未必贤⽽贤者未必亲,“亲亲”和“尊贤”之间的⽭盾性是“礼”产⽣的根源,“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也。

”《中庸》的作者在把“政”拆解为“仁”和“义”两个⽅⾯后,以“亲亲”为基础来调和仁和义之间的⽭盾性,提出“修道以仁”的主张⽽贵“仁”(见拙作《中庸作者的哲学》)。

墨⼦反对《中庸》作者以“亲亲”为基础来调和“亲亲”和“尊贤”之间的⽭盾性,认为“修道以仁”必然会因为“亲亲”的原因⽽与道相悖;由于“道不远⼈”和“道不可离”的原因,应该以“义”为基础调和“亲亲”和“尊贤”的⽭盾性,把⼦思的“亲亲”修改成了“亲⼠”。

⼦墨⼦⽈:“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予⼦冠履,⽽断⼦之⼿⾜,⼦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之贵也。

⼜⽈:‘予⼦天下⽽杀⼦之⾝,⼦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之贵也。

争⼀⾔以相杀,是贵义于其⾝也。

故⽈:万事莫贵于义也。

古者圣王之为政也,⾔⽈:“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国⽽不存其⼠,则亡国矣。

见贤⽽不急,则缓其君矣。

⾮贤⽆急,⾮⼠⽆与虑国。

缓贤忘⼠,⽽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中庸》的作者为什么会得出那样的“错误”结论呢?墨⼦深化了《中庸》作者提出的“天命之谓性”的认识。

墨子的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

墨子的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
2000多年前的中华大地,诸国鼎立,争战纷起,生灵涂炭。然而,也正是此混乱的年代,暴力的矛头还未及对准自由的思想,“焚书坑儒”还要在以后的几年才会发生。这段黄金时期,中华民族的上空群星璀璨,而墨子正是其中最亮的一颗。
命名、用名举实、用名呼实,这是“谓”字所具有的三个不同的意义。
这里还有一些例外,比如我们骂人说:“你这条狗!”,这里的“狗”,采用的是隐喻手法。
5、实不必名,名亦不必实
实不必名。(《大取》)
对于一些实,我们可能没有给它们取名。同样,对于一些名,也可能没有相应的实。
无不必待有。说在所谓。(《经下》)若无马,则有之而后无。无天陷,则无之而无。(《经说下》)
譬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小取》)
(4).“侔”。“侔”是“复构式的直接推论”
侔也者,比辞而俱行也。(《小取》)
狗,犬也,而杀狗非杀犬也不可。说在重。(《经下》)狗,犬也。谓之杀犬,可。(《经说下》)
“狗,犬也。杀狗,杀犬也。”这是两“辞”相比而俱行。这有点类似于数理逻辑中的等价替换。再如《小取》中的例子是“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这里又有点类似于数理逻辑中的MP规则。
《墨经》认为物质不能无限分割,有限空间也不能无限分割。《墨经》中的“无厚”是不可再分割的空间单位和物质单位,即是原子,也是有极小体积的点。
13、驳孟子批墨子
孟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然而他对墨子的批判是不讲逻辑的。孟子在《滕文公下》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在更广的意义上,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也正是一种技术。为了弘扬“兼爱”的理想,墨子必须掌握逻辑和语言的力量。本文主要探讨墨子的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思想,以笔记体的形式记录墨子的主要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思想,并作一些简要的评论,希望能够作为后来墨学者的垫脚石。本文主要参考[1][2]文献。

[总结范文]墨子的主要思想

[总结范文]墨子的主要思想

[总结范文]墨子的主要思想墨子的主要思想阅读精选(1):墨子的主要哲学思想墨子,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约前468-前376)。

墨家学派创始人。

名翟,宋国人,一说鲁国人。

宋昭公时曾为宋国大夫。

出身贫贱,生活俭朴。

早年曾习儒术,后另立新说,成为儒学的主要反对派。

率徒奔波于齐、鲁、宋、楚、卫、魏国之间,多次制止战争。

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之说,主张发展生产,限制消费;强调节用、节葬,非乐,非攻;主张尚贤、尚同,反对世袭特权。

认为天有意志,为宇宙之主宰;又提出“非命”之说,认为夭寿、安危、治乱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力,主张以强力改变生活境遇。

提出“三表”法,以检证言论之是非,又有“取名”、“察类”、“明故”之论,奠立了中国逻辑学的基础。

其学说在战国时期与儒学并称“显学”,影响颇广;学派中带有宗教迷信色彩。

其思想体现于《墨子》一书。

墨子认为“尚贤”(任人唯贤)是为政之本,这种平等思想直接冲击宗法世袭制。

他又提出“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应“一同天下之义”,即制止天下动乱,务必选举贤能的士、卿、大夫、天子来一同天下,为万民兴利初害,这就是“尚同”。

墨子言功利,和杨朱的“为我”大相径庭,他说的利,不是利己,而是普天同利,这种建立在理想国上基础上的功利主义,是《墨子》一书的基本道德观念。

墨学是代表小生产阶级说话的,具有必须的人民性。

因此墨家反对剥削,崇尚劳动。

提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不与劳动”的,就不能“获其实”。

《墨子》一书政治观点和道德观念构成的共同基本核心思想,便是墨子提出的“兼爱”(兼相爱),“兼爱”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

其它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

墨子的“兼爱”,是对孔子思想体系的基本观念的“仁”的改造。

墨子提倡“兼相爱”,就是说无差别地爱社会上一切人。

关于墨家学说的现实价值,如鉴借墨家的“兼爱”思想,它要求人们平等互爱,也互相援助,突出了互利互助的精神;如鉴借墨家的“尚贤”思想,这“贤”主要是指有道德、有学识的人才,这一道德价值取向,对于激励人们加强自我修身、力争成为贤者有用心作用;如鉴借墨家的“节俭”思想,墨家的这一“节俭”思想于今而言,依然具有针对性,更值得我们提倡。

墨子在哲学方面的思想

墨子在哲学方面的思想

墨子在哲学方面的思想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并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非乐、节用等观点。

那么你了解过墨子的哲学思想是怎样的吗如果想了解,那么你就不能错这篇文章了!哲学思想①认识论墨子的哲学建树,以认识论和逻辑学最为突出,其贡献是先秦其他诸子所无法比拟的。

墨子所说的说知,包含有推论、考察的意思,指由推论而得到的知识。

他特别强调闻所不知若已知,则两知之,即由已知的知识去推知未知的知识。

如已知火是热的,推知所有的火都是热的;圆可用圆规画出,推知所有的圆都可用圆规度量。

由此可见,墨子的闻知和说知不是消极简单地承受,而是蕴涵着积极的进取精神。

②逻辑学墨子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体系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墨辩和因明学、古希腊逻辑学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

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

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

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

墨子的辩虽然统指辩论技术,但却是建立在知类(事物之类)明故(根据、理由)基础上的,因而属于逻辑类推或论证的范畴。

墨子所说的三表既是言谈的思想标准,也包含有推理论证的因素。

墨子还善于运用类推的方法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

由于墨子的倡导和启蒙,墨家养成了重逻辑的传统,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

经典名句1)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

2)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3)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4)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5)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

6)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7)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8)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

9)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墨子兼爱非攻推崇和平的哲学论著

墨子兼爱非攻推崇和平的哲学论著

墨子兼爱非攻推崇和平的哲学论著墨子(公元前480年-公元前390年),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中国哲学家,是中国古代伦理学和政治学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学派被称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和“推崇和平”。

这些思想被他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于他的哲学论著之中。

墨子的哲学论著以他的学派名字命名,被称为《墨子》。

这部论著总结了他的思想体系和实践原则,对于古代中国的哲学和伦理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墨子》中,墨子提出了“兼爱”这一核心概念。

他认为,爱不应该只局限于亲人和朋友,而是应该包容所有的人,要实现全人类的和睦共处。

墨子强调,只有通过兼爱,人们才能摒弃偏见,消除仇恨,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墨子还提出了“非攻”的理念,反对使用武力解决争端。

他认为,打仗不仅会带来伤亡和痛苦,也破坏了道德和伦理的原则。

他主张通过智慧和和平的手段来解决争端,而不是通过战争。

墨子相信,人们应该通过合作和互助,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冲突,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墨子的论著还着重强调了推崇和平的重要性。

他认为和平是最基本的社会价值,也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墨子强调,在和平的环境中,人们可以追求知识、发展技术、创造艺术,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墨子》这部哲学论著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墨家学派内部,也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

在儒家学说中,墨子的兼爱理念被吸收并发展为“仁”的概念,成为儒家伦理观念的核心。

在道家思想中,墨子的非攻理念则成为了道家反对争斗和主张自然包容的重要论断。

墨子的哲学思想和他的论著《墨子》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思想为社会带来了持久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他坚信和平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只有通过兼爱和非攻,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总之,墨子兼爱非攻推崇和平的哲学论著《墨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一颗瑰宝。

他的思想为后世的伦理观念和政治理念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墨子的兼爱、非攻和推崇和平的理念,以及在《墨子》中对这些理念的深入阐述,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墨子非攻四原文与解析

墨子非攻四原文与解析

墨子非攻四原文与解析墨子非攻四原文是中国古代墨子学派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对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墨子非攻四原文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此思想。

一、原文内容介绍墨子非攻四原文包括:“非攻”、“非敌”、“非杀”和“非害”。

这四个原则共同构成了墨子学派的核心思想,它们强调了和平、爱与宽容的重要性。

1. 非攻“非攻”意味着避免使用武力来进行攻击。

墨子主张不与他人争斗,不主动发起战争。

这一原则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强调了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2. 非敌“非敌”强调了不将他人视为敌人的重要性。

墨子认为,敌对态度只会导致仇恨和冲突的深化。

相反,我们应该以宽容和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3. 非杀“非杀”是墨子非攻四原文中的第三个原则。

墨子认为,杀戮只会带来无尽的仇恨和伤痛。

因此,墨子主张最大限度地避免使用暴力,并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纷争。

4. 非害“非害”意味着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对他人的伤害。

墨子认为,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益和自由,并通过合作与共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二、原文解析墨子非攻四原文体现了墨子学派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的独特见解。

这一思想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墨子非攻四原文强调了和平与和谐的重要性。

在当今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

墨子的非攻思想提醒我们,只有通过宽容、友善和对他人权益的尊重,才能实现和平与稳定的社会环境。

其次,墨子非攻四原文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中,合作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墨子非攻四原文提醒我们,通过合作与共赢的方式,可以避免冲突,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此外,墨子非攻四原文也呼吁我们摒弃仇恨和暴力,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在当今社会,仇恨与冲突依然存在。

墨子的思想提示我们,只有通过宽容与友善的态度,才能消解仇恨,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总之,墨子非攻四原文通过强调和平、友善和合作的重要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明确的道德准则。

墨子怒耕柱子的故事哲学道理

墨子怒耕柱子的故事哲学道理

墨子怒耕柱子的故事哲学道理咱今儿就来说说这墨子怒耕柱子的事儿哈。

那时候啊,天是蓝汪汪的,地是黄扑扑的,墨子就住在那么一个小院儿里。

那小院儿啊,不咋大,可收拾得挺利落。

墨子呢,整天就在这小院儿里琢磨他那些个道理,头发胡子都白花花的了,眼睛却还是亮得跟星星似的,透着股子智慧劲儿。

耕柱子这小子呢,也在墨子这儿跟着学。

这耕柱子啊,长得高高大大,身子骨挺结实,就是有时候脑子转得没那么快。

有一回啊,耕柱子在院子里干活儿,那太阳明晃晃地照着,晒得他脑门上直冒汗。

墨子在屋里头坐着呢,透过窗户就瞅见耕柱子干活儿的样儿。

墨子就把耕柱子叫到跟前儿,皱着眉头说:“柱子啊,你看看你这活儿干的,咋就没点儿精气神儿呢?”耕柱子听了,有点委屈,挠挠头说:“先生啊,我这不一直在干着呢嘛,咋就没精气神儿啦?”墨子一听,更气了,站起来,手指着耕柱子,那胡子都跟着颤悠起来,大声说:“你呀你呀,就知道干,不动脑子!咱这做学问、做事儿,得讲究个方法,得用心呐!”耕柱子低下头,不敢吭声了。

墨子看着他那模样,心里头又有点心疼,叹了口气说:“柱子啊,我对你要求严,那是盼着你能成事儿啊。

就好比种地,你不得先把地翻好了,施上肥,种子才能长得好嘛。

你光知道瞎忙活,那能有啥出息?”耕柱子抬起头,看着墨子,眼睛里闪着泪花,说:“先生,我明白了,我以后一定用心。

”从这儿咱就能看出来个道理哈。

有时候啊,别人对咱要求严,那不是跟咱过不去,那是盼着咱好呢。

就像咱生活里,爹妈老是唠叨咱,让咱好好学习,那也是希望咱将来有出息啊。

咱可不能嫌他们烦,得明白他们的苦心。

再说说这耕柱子啊,经过墨子这一顿说,后来可真就变了个人似的。

干活儿用心了,脑子也灵活了,墨子瞅见了,脸上就露出了笑容,那笑容啊,就跟这春天的花儿似的,暖乎乎的。

咱啊,都得从这事儿里头吸取点教训,不管是做啥,都得用心,别光知道瞎干。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古文阅读墨子中的兼爱思想

古文阅读墨子中的兼爱思想

古文阅读墨子中的兼爱思想兼爱思想是古代中国哲学家墨子在其著作《墨子》中提出的一种重要思想观点。

该思想主要强调人们应该彼此兼爱,共同追求和平与安宁。

下面将从墨子的思想传承、兼爱理念的内涵以及其现实意义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墨子思想的传承墨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科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影响深远,对后来的儒家、道家等思想流派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墨子》一书中,他提出了兼爱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墨子的兼爱思想通过后世的传承与发扬,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对于塑造和维护社会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兼爱思想的内涵兼爱思想是墨子所倡导的一种道德伦理观念。

他认为,人们应该摒弃私心杂念,将兼爱作为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

墨子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地受到关爱和尊重,不分贵贱、贫富,消除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实现人人平等的理想。

他提出了以"兼爱"代替"仁爱"的观点,认为仁者应该广泛地爱人,抱持精神上的平等,不论对方的身份地位。

在兼爱思想中,墨子还强调了“非攻”的原则。

他反对战争和暴力手段,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纷争和争端。

他认为,不仅个体之间应该实行兼爱,国家之间也应该相互兼爱,避免激化矛盾和冲突。

墨子以道德的方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平等相待。

三、兼爱思想的现实意义墨子的兼爱思想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深刻启示和借鉴价值。

首先,墨子的兼爱思想提醒人们关注他人,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独立思考、尊严和需求,摒弃利己主义和自私自利的心态。

通过关心和帮助他人,我们能够建立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关系。

其次,兼爱思想倡导了和平与友善的相处方式。

墨子认为,和平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人与人之间应该通过和谐相处来解决争端和矛盾。

在现代社会中,国家之间的和平相处、国际社会的合作发展等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墨子的主要哲学思想

墨子的主要哲学思想

墨子的主要哲学思想墨子,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约前468-前376)。

墨家学派创始人。

名翟,宋国人,一说鲁国人。

宋昭公时曾为宋国大夫。

出身贫贱,生活俭朴。

早年曾习儒术,后另立新说,成为儒学的主要反对派。

率徒奔波于齐、鲁、宋、楚、卫、魏国之间,多次制止战争。

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之说,主张发展生产,限制消费;强调节用、节葬,非乐,非攻;主张尚贤、尚同,反对世袭特权。

认为天有意志,为宇宙之主宰;又提出“非命”之说,认为夭寿、安危、治乱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力,主张以强力改变生活境遇。

提出“三表”法,以检证言论之是非,又有“取名”、“察类”、“明故”之论,奠立了中国逻辑学的基础。

其学说在战国时期与儒学并称“显学”,影响颇广;学派中带有宗教迷信色彩。

其思想体现于《墨子》一书。

墨子认为“尚贤”(任人唯贤)是为政之本,这种平等思想直接冲击宗法世袭制。

他又提出“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应“一同天下之义”,即制止天下动乱,必须选举贤能的士、卿、大夫、天子来一同天下,为万民兴利初害,这就是“尚同”。

墨子言功利,和杨朱的“为我”大相径庭,他说的利,不是利己,而是普天同利,这种建立在理想国上基础上的功利主义,是《墨子》一书的基本道德观念。

墨学是代表小生产阶级说话的,具有一定的人民性。

因此墨家反对剥削,崇尚劳动。

提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不与劳动”的,就不能“获其实”。

《墨子》一书政治观点和道德观念形成的共同基本核心思想,便是墨子提出的“兼爱”(兼相爱),“兼爱”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

其它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

墨子的“兼爱”,是对孔子思想体系的基本观念的“仁”的改造。

墨子提倡“兼相爱” ,就是说无差别地爱社会上一切人。

关于墨家学说的现实价值,如鉴借墨家的“兼爱”思想,它要求人们平等互爱,也互相援助,突出了互利互助的精神;如鉴借墨家的“尚贤”思想,这“贤”主要是指有道德、有学识的人才,这一道德价值取向,对于激励人们加强自我修身、力争成为贤者有积极作用;如鉴借墨家的“节俭”思想,墨家的这一“节俭”思想于今而言,依然具有针对性,更值得我们提倡。

伟大的哲学家墨子的兼爱与非攻思想

伟大的哲学家墨子的兼爱与非攻思想

伟大的哲学家墨子的兼爱与非攻思想伟大的哲学家墨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兼爱与非攻的思想,对于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影响深远。

墨子主张兼爱,即无论阶级、国家或者民族,所有人都应该互相关心、帮助,摒弃歧视和偏见;而非攻则主张防御国家的正当权益,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战争和暴力的发生。

墨子的这些思想既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也具有实际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

兼爱思想是墨子哲学的核心,体现了墨子对于人性的理解和对于社会秩序的构想。

墨子认为,人类的天性原本是善良的,只是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产生了分裂和矛盾。

因此,他主张通过兼爱来统一人们的心灵,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仇恨,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在墨子看来,兼爱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关爱,更是一种理念,一种社会伦理,一种人类共同的情感认同。

他主张通过道德教育来培养人们的兼爱精神,使其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道德操守。

墨子认为,只有在兼爱的基础上,人们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消除社会阶级之间的隔阂,实现和谐的社会秩序。

非攻思想是墨子思想体系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墨子强调非攻,认为战争和暴力是社会的毒瘤,应该坚决避免。

墨子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通过谈判和协商来达成共识,防御国家的正当权益而非主动侵略其他国家。

他认为,和平是世界发展的基石,只有通过和平才能实现国家的安定与繁荣,实现人类的共同进步。

墨子的非攻思想反映了他对于战争和暴力的深刻观察和反思。

他认为战争只会带来无尽的伤亡和破坏,无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无法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安宁。

他主张通过互相尊重和合理的分配资源来消除国家之间的矛盾,避免通过武力解决问题,实现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

墨子的兼爱与非攻思想不仅对于古代中国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冲突依然存在,各国之间的争端和对抗也时有发生。

而墨子提出的兼爱与非攻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积极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墨子哲学

墨子哲学

第二,非攻.
从兼爱原则出发,人人都应该相亲相爱, 从兼爱原则出发,人人都应该相亲相爱,当然不应相互争 他明确地反对战争,揭露战争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斗 . 他明确地反对战争 , 揭露战争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 认为战争不仅会发生战场上的大量伤亡,而且战争一起, 认为战争不仅会发生战场上的大量伤亡 , 而且战争一起 , 生 产过程中断,必然极大影响农业生产, 以至于" 产过程中断 , 必然极大影响农业生产 , 以至于 " 百姓饥寒冻 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当然,他并不是反对一切战争,只反对无故发动战争.他 当然,他并不是反对一切战争,只反对无故发动战争. 反对攻伐无罪之国,而将进攻有罪之国称之为" 反对攻伐无罪之国,而将进攻有罪之国称之为"诛",认为 这种战争是救民于水火,是安民除暴,因而是正义的, 这种战争是救民于水火,是安民除暴,因而是正义的,是必 须进行的,如汤之伐桀,武之伐纣. 须进行的,如汤之伐桀,武之伐纣.
名是实的外在属性,是主体对客体规定的符号, 名是实的外在属性,是主体对客体规定的符号,它们并 没有内在的同一性,知其名者不必然知其实,而同样, 没有内在的同一性 , 知其名者不必然知其实 , 而同样 , 知 其实者也并不必然知其名,从本体论来说,名实可分, 其实者也并不必然知其名 , 从本体论来说 , 名实可分 , 从 认识论来说,则二者不可分, 认识论来说 , 则二者不可分 , 但这里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名 而是实.所以墨子的看法比较符合实际. ,而是实.所以墨子的看法比较符合实际.
墨子的兼爱哲学
1.兼爱非攻的政治思想 1.兼爱非攻的政治思想
2.非命与尊天事鬼 2.非命与尊天事鬼
3.重经验的认识论 3.重经验的认识论

墨子尊重人性的伦理哲学

墨子尊重人性的伦理哲学

墨子尊重人性的伦理哲学墨子(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名墨翟,战国时期中国伦理学家、思想家,墨家的创始人。

墨子的伦理哲学强调人性的重要性,倡导尊重他人、关怀他人,以及实践和平与爱的原则。

在他看来,人性的伟大在于实施仁爱和公正,使社会能够和谐共处。

本文将深入探讨墨子尊重人性的伦理哲学及其在社会中的意义。

墨子的伦理哲学体现了对人性尊重的要求,他强调以仁爱待人,以道德规范约束行为。

墨子认为,人的天性倾向于仁爱和善良,只有遵循道德准则、尊重和关爱他人,才能体现人的内在价值。

他主张人们应该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不论其社会地位、贫富差异或其他背景,都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和待遇。

墨子提出了利他主义的思想,强调个体行为应该根据对他人的利益和幸福的考虑来评判。

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利他的品德,摒弃利己主义的行为。

在墨子看来,只有追求共同的利益和幸福,社会才能变得和谐与稳定。

墨子强调公正的原则。

他主张用公正和平等的标准对待他人,无论其种族、地位、贫富等,都应该受到公正的对待。

他反对一切片面的偏见,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在实践中,墨子关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通过倡导非攻、尊重他人的自由和权利来促进社会的和平发展。

墨子反对战争和暴力,认为只有通过相互信任和尊重,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和平。

墨子的伦理哲学对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我们需要更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精神,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

在政治和社会的层面上,墨子的公正原则依然是社会进步和平等的基石。

在个人生活中,墨子的伦理哲学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尊重和关爱他人,塑造积极正面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家庭和社区。

此外,墨子的利他主义原则也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不能忽视他人的幸福和利益。

只有在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和幸福。

综上所述,墨子尊重人性的伦理哲学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他的道德准则和原则依然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墨子的哲学思想分为宇宙论

墨子的哲学思想分为宇宙论

墨子的哲学思想分为宇宙论、人生观、知识论、道德观,是从宗教思想演绎出来的,也是墨子学术思想的特质。

(一)宇宙论墨子是主张功利主义的力行家,对於宇宙本体论未多谈,因为墨子主张实用,故墨子对於宇宙的看法也颇合乎科学条例;大致上宇宙观分为四部份:1、宇宙的一元说:墨子主张宇宙天地万物共为一体,合空间及天地万物视为一体。

2、空间时间说:此见解已经发达的科学眼光来看,是很进步的学问,时间上概括过去、现在、未来,空间时间就是宇宙,一旦违离,变不成宇宙,物体再空间上的迁移必经过一定的时间,而墨子亦主张宇宙一切是空而不实,仅赖个人的感官印象。

3、论矛盾与物质不灭定律:墨子认为宇宙的进化是一种矛盾现象,墨子所讲的矛盾辩证式的,整各宇宙万物依照「正反合」的法则而发展。

4、论宇宙之运化:墨子认为宇宙是活的、是动的、是不断运转的,对於天地万物的生存并化,亦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墨子认为「始」是宇宙运化的开始。

墨子的宇宙观亦可用「天」字概括一切,因墨子是宗教家,故不离天,虽尊天却不相信命运,把宇宙万物的现象相互配合,形成一个系统,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宇即空间,宙即时间,所以宇宙万物的存在变化皆不离空间与时间。

(二)人生观墨子人生观为淑世派,认为时代与人生不能相互契合而达到尽善尽美,但可用人为的方法谋求改善,积极奋斗的精神为其人生目标。

1、贵义2、刻苦3、创造4、勤勉5、救世老子的道之思想一、道的诠释方法与系统老子道的诠释方法,可分为发生程序与逻辑程序。

诠释的系统,又分为客观实有与主观境界。

发生程序,即认为环境的影响在先,然后才建构一套道的系统。

如胡适之先生言:我述老子的哲学,先说他的政治学说。

我的意思要人知道哲学思想不是悬空发生的。

(1)顺这种理解方法,可导出类似徐复观先生的看法,强调老子实践关怀决定其形上主张。

(2)逻辑程序,先述道、德,要以形上意义「道德」为先,然后再叙人性与政治主张。

冯友兰先生较持逻辑程序的说法。

笔者偏向认同发生程序的看法。

墨子中墨子的兼爱思想原文与解析

墨子中墨子的兼爱思想原文与解析

墨子中墨子的兼爱思想原文与解析墨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以外的一位伟大哲学家,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之一。

他的学说以"兼爱"为核心思想,主张人民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本文将分析墨子中关于兼爱思想的原文,以及对该思想的解析与评价。

墨子的兼爱思想原文如下:"墨子曰:人皆有兄弟;则仁者亲之,不仁者疏之。

人皆有父子;则仁者慈之,不仁者舍之。

人皆有身;则仁者劳之,不仁者逸之。

放於四海之内,利一国之士;使贤者得以尽其能,不肖者得以改过自新。

"墨子在这段原文中表达了他的兼爱思想,即人们应该以仁爱的态度对待对方,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陌生人,都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亲人、朋友和自己的身体,因此,仁爱的人会亲近、关心和帮助他们。

墨子进一步指出,如果每个人都能放下成见,扩大自己的视野,关心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那么能够使国家变得繁荣富强,让贤者发挥才能,让不肖者改过自新。

对于墨子的兼爱思想,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解析与评价:首先,墨子的兼爱思想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亲人和朋友,应该尽力关心和帮助他们。

这种关系的建立可以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和稳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关系的重要性。

亲人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幸福,同时我们也应该回报他们,让关系更加紧密。

其次,墨子的兼爱思想提倡了公正与平等。

他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无论是贤者还是不肖者。

他认为,只要给予不肖者改过自新的机会,他们也有可能变得有用或有益于社会。

这种观点对于培养社会公正和平等的意识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只看重一个人的缺点,而应该给予每个人一个发展的机会。

再次,墨子的兼爱思想强调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他认为,如果贤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国家就能繁荣富强。

而他也提到了不肖者,认为只要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他们也可能对国家有所贡献。

北大哲学课件004

北大哲学课件004

2. 节葬
厚葬的危害
使王公大人行此,则必不能蚤朝晏退,治五官六府,辟草木,实仓 廪。
使农夫行此,则必不能蚤出夜入,耕稼树艺。 使百工行此,则必不能修舟车,为器皿矣。 使妇人行此,则必不能夙兴夜寐,纺绩织纴。(《节葬下》)
精品课件
五. 天志与明鬼
.
个础没
保 证 就 是 天 志 。
。 故 必 从 外 在 寻 一
“古之今之为鬼,非他也,有天鬼神,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 者。”(《明鬼下》
鬼神又能协助主宰一切的有意志的天,实行赏善罚暴,因为鬼神的能力也 是超越一切常人的:“勇力强武,坚甲利兵,鬼神之罚必胜之。”(《明鬼 下》)
精品课件
六. 三表
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
认为音乐的盛行妨碍男耕女织, “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非 乐上》).
他还从提倡音乐所造成的政治后 果论证这一点:“乐逾繁者,其治 逾寡,自此观之,乐非所以治天 下也。”(《三辩》)
他更反对与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的周礼:“俯仰周旋威仪之礼…… 诸加费不加民利者,圣王弗为。” (《节用中》)
精品课件
墨子提倡的“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作为基础的,也 是以“交相利”为具体内容的。因为“爱人者,人必从 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兼爱中》),人 人相爱相利,社会上相互残杀争夺的现象就自然消灭, 也就达到了天下太平的大治局面。
精品课件
2. 兼即仁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人下之害,以此为 事者也。 (《墨子·兼爱中》)
利。
精品课件
七. 思考
墨子的兼爱学说有什么特点? 墨子的非命与天志思想是否矛盾? 墨子的三表法包括那些内容?

02-3先秦哲学墨子

02-3先秦哲学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等主张
3-2-1 兼爱 --> 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
1,“兼以易别”: a, 泛爱,b, 无差别(礼制规范)基础上的爱
兼:同也;易,更也;别:差等也。
兼天相下爱兼,相交爱相则利 治,交相恶则乱(上)
3-2-2 兼爱即仁义 兼仁:没有差别
兼即仁矣、义矣(下)
勇力强武,坚甲利兵,鬼神之罚必胜之。(《明鬼下》)
(鬼其)知(胜人) (鬼其)能(罚人)
3-4-3 非命 ——在力不在命,在义不在命,非命故“学” 力的论证: 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暖,不强必寒。……则夫岂可谓有命哉!《非命下》 义的论证: 覆天下之义者,是立命也。《非命上》 学的论证: 教人学而执有命,是犹命人葆而去其冠也。《公孟》
三, “天志”、“明鬼” 、 “非命”反映了墨子尊天事神的宗教生活主张, 但同时也反映了他反对礼制的政治主张。
一,墨子“兼爱”思想与孔子仁爱思想主要有哪些区别? 二,“三表法”主要有哪些内容? 三,墨子是怎样论证“非命”的?
39 经(上、下)40、41 经说(上、下)42、43 大取44 小取45 耕柱46 贵义47 公孟48 鲁问49 公输50 备城门52 备高临53
备梯56 备水58 备突61 备穴62 备蛾傅63 迎敌祠68 旗帜69 号令70 杂守71
CH.3 墨子的哲学思想 3-2 “兼爱” 的社会思想
“十事”
CH.3 墨子的哲学思想
3-4 “天志”、“明鬼” 、 “非命”的宗 墨子教“思天想志”、“明鬼”及“非命”思想反映了他鲜明的政治主张。
3-4-1 天志
“天之行而无私,其施厚而不息,其明久而不衰。”(《法仪》)
1,有意志之主宰 2,天贼:正天子之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墨子的哲学一、生平简介墨翟(约前490 ——约前403),人称墨子,鲁国人,约生于周敬王三十年,约卒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他是我国春秋末战国初的一位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翟生于鲁国,为宋国大夫。

他为了宋国的存亡曾多次游历于齐、卫、楚诸国,制止鲁阳文君攻郑,说服公输般存宋,受到楚、越诸国的好评。

墨翟是由士阶层新上升为地主阶级薄弱势力的代表。

他专主三代“圣王”之法,倡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的政治主张,建立了尊天事鬼与非命的矛盾的哲学体系。

他聚徒讲学,讲教育,讲哲学,讲逻辑,讲军事,讲政治,创立了墨家学派。

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

二、参考资料1、生平史料《墨子》(《史记》中没有专门为墨子列传,只在《孟子荀卿列传》中附带有墨子的事迹)《庄子•天下》)[清]孙诒让《墨子传略》钱穆《墨子事迹年表》(商务)任继愈《墨子》(上海人民)2、思想史料(1)《墨子》的流传《墨子》是一部墨家著作的总集,并非一人一时所作。

其中有没有墨子本人所写,还不能说明清楚。

《墨子》一书的流传很是曲折。

本来在先秦是儒墨并称的,然而,西汉中期以后,儒学独尊,墨学日渐衰微,几成“绝学”。

《墨子》是借助道教经典《道藏》才得以流传。

《道藏》是道教的经典著作的汇集,但同时其中也吸收了先秦的非儒家著作。

“墨学”政治汉代成为绝学之后,据说,晋代的鲁胜给《墨经》作注,称为《墨辩》。

后来,宋代的乐台也给《墨子》作注,不过,他所见的《墨经》只有十三篇。

现在,鲁胜、乐台的注都已经不存在了。

据《汉志》载,“《墨子》七十一篇”。

但现存的只有五十三篇。

其余十八篇,有些只篇目,而有写连篇目都已经失传了。

从毕沅以后研究《墨子》的人越来越多,但《墨子》经过一两千年的曲折,错简很多,很难读,现在经过清代许多学者的整理,基本上是可读的了。

(2)《墨子》的注释本[清]毕沅校注《墨子》(十六卷)关于这本书最初的整理校勘,在历史上是有一些说法的。

冯友兰先生曾说,这本书不是毕沅做的,而是孙星衍作的。

但毕沅自己说:卢文弨和孙星衍曾“互校此书,略有端绪,沅始集其成。

”(《墨子注序》)孙星衍则在其《墨子注后叙》说:“时则有仁和卢学士抱经,大兴翁洗马覃谿及星衍,三人者不谋而同时为其学,皆折衷于先生,或此书当显,幸其成帙。

”王念孙在其《读书杂志》中的《墨子杂志叙》中,也认为先有卢氏、孙氏之校本,后有毕氏“重加校订,所正复多于前,尚未该备。

所以如果说,首次校勘整理不是毕沅,而应是卢、孙、翁三人。

[清]孙诒让《墨子间诂》,这是毕沅和孙星衍的基础的提高和发展。

孙总结了毕沅以后的研究成果,还加上他自己的研究。

吴毓江的《墨子》校注,这部书在校勘方面纠正了《墨子闲诂》中的错误。

《墨辩》注解是对《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所作的注解。

《墨辩》清以前也无人为之作注,它的版本都是近代的。

谭戒甫《墨辩发微》(科学),《墨经分类译注》(中华)历史上传说,最早为《墨经》作注的是晋鲁胜,据《晋书》记载,其注为《墨辩注》,实际只是注《经》上下和《经说》上下,没有包括《大取》和《小取》。

但此注早已佚失不传。

今传《墨经》注解的版本也都是近人的著作,只有个别的有清人著作。

梁启超《墨经校释》高亨《墨经校诠》(科学)岑仲勉《墨子》(主要为“城守”诸篇作注,不少人这些篇是伪书,故很少人对它们作注。

岑先生此注可算是唯一的版本了。

)这就是《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三、基本思想基本思想1、墨翟贵兼——兼相爱,交相利(1)兼爱儒墨都主张有为于天下,皆主张仁爱天下之人。

①兼就是仁义兼即仁矣,义矣。

②“兼以易别”墨翟是孔丘的第一个反对者。

孔子强调社会等级制度和亲疏差别,墨翟则要求消除等级差别,对社会上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地爱护。

墨子称儒士为“别士”,他说:别士之言曰:吾岂能为吾友之身若为吾身,为吾友之亲若为吾亲。

墨子主张墨家应该要用“兼爱”去取代“别爱”: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吾亲。

③兼的标准墨子说: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还描绘了“兼爱”之后的结果: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谐。

天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2)兼相爱,交相利孔子是很少讲功利的,而墨翟则公开主张功利主义。

他主张“兼相爱,交相利”。

①兼爱就是为了功利。

他说: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故所为功利于人之谓巧,不利于人谓之拙②他还对儒家的仁、义、忠、孝等做了新的解释: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兼爱下)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

而义可以利人。

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

(耕柱)是以美善在上,而怨雠在下;安乐在上,而忧寂在臣。

此翟之所谓忠臣者也。

(鲁问)以说观之,即欲人之爱利其亲也。

(兼爱下)③实际上,利的观念是墨翟思想的核心。

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

(鲁问)唯能审以尚贤使能为政,……天下皆得其利。

(尚贤中)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尚有节。

葬埋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节葬下)墨子反对贵族的铺张浪费,主张“节用”。

他的原则是: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用。

④墨子还批判了儒家的“厚葬”、“久丧”。

墨子说:计厚葬为多埋赋财者也,计久丧为久禁从事者也。

财以成者扶而埋之,后得生者而久禁之,以此求富。

此譬犹禁耕而求获也。

……此其为败男女之交多矣;以此求众,譬犹使人负剑而求其寿也。

(节葬下)(3)“兼爱”与“尚贤”墨子的“兼爱”思想在政治上运用最主要的表现是:“尚贤”墨子认为,今王公大人,其所贵,其所富,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则国家之乱,可得而知也。

(尚贤下)正因此,他主张国家应该“尚贤”。

他认为,国家举贤应该,“不党父兄,不偏富贵”,更应该: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尚贤中)甚至,他认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之之令。

(尚贤上)他的理论依据是: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所以,很显然,这也是墨翟的“兼以易别”的思想的一种体现。

儒家是注重家庭、身份、地位等社会等级性的出世标准,但墨家就是要舍弃这些。

2、墨家“名实”之辩的哲学意义孔子在政治上主张“正名”,他认为这是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墨子第一次将“名实”问题提出来了,而且还作了唯物主义的回答。

他认为“实”是决定“名”的。

他还认为,只知其名不知其实,就不是真正的知。

(1)“取实予名”——“非以其名,以其取也”他举例说:今瞽曰:“钜者白也,黔(q ia n)者黑也。

虽明目者无以易之。

兼白黑,使瞽取焉,不能知也。

故我曰瞽不知白黑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

(贵义)今天下之君子之名仁也,虽禹汤无以易之,兼仁与不仁而使天下之君子取焉,不能知也。

故我曰:天下之君子不知仁者,非以其名也,亦以其取也。

(贵义)(2)“三表”或“三法”——墨子提出的判断是非真伪的标准墨子认为,判断是非、真伪的标准是客观的,他说:言必立仪,言而毋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故言必有三表。

(非命)言必有三表。

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非命上)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乃)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兼爱上)是与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之耳目之实,知有与亡,为仪者也。

请惑闻之见之,则必以为有;莫闻莫见,则必以为无。

合其志功而观焉。

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

焉有善而不可用者也?(3)察类明故墨翟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类”、“故”、“理”三个逻辑范畴。

仁人以其取舍、是非之理相告,无故从有故也,弗知从有知也。

无辞必服,见善必迁。

(非儒)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

(非攻下)墨子提出“类”“故”“理”的范畴是对逻辑理论的重要贡献。

后期墨家对此又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3、“天命”、与“天志”、“明鬼”(1)“非命”①墨翟批判了儒家的天命论。

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公孟》中曰:公孟子曰:“贫富寿夭,错然在天,不可损益。

”又曰:“君子必学。

”子墨子曰:“教人学而执有命,是犹命人葆而去其冠也。

”公孟子曰:“无鬼神。

”又曰:“君子必学祭祀。

”子墨子曰:“执无鬼而学祭祀,是犹无客而学客礼也,是犹无鱼而为鱼罟也。

”(公孟)他认为儒家思想是自相矛盾的。

并提出: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述,非仁人之言也。

(非命下)执有命者不仁。

(非命上)②墨子强调人力。

他说: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君子不强听治,即刑政乱,贱人不强从事,即财用不足。

(非乐上)③墨子还用“三表”对“非命”作了论证今天下士君子,或以命为有,盖尝观于圣王之事!古者桀之所乱,汤受而治之;纣之所乱,武王受而治之。

此世未易,民未渝,在于桀、纣则天下乱,在于汤、武则天下治,岂可谓有命哉!天下之治也,汤、武之力也;天下之乱也,桀、纣之罪也。

若以此观之,夫安危治乱,存乎上之为政也,则夫岂可谓有命哉?(2)“天志”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能赏善罚暴。

顺天意着,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天志上)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力利之;恶人者,人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子墨子置天志以为仪法,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距也。

今轮人以规、匠人以距,以此知方圆之别矣。

(3)“明鬼”今若使天下之人皆若信鬼神之能,赏善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子墨子有疾,跌鼻进而问曰:“先生以鬼神为明,能为祸福,为善者赏之,为不善者罚之。

今先生圣人也,何故有疾?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鬼神有不明乎?”子墨子曰:“虽使我有疾,鬼神何遽(ju)不明?人之所得于病者多方,有得之寒暑,有得之劳苦。

百门而闭一门焉,则盗何遽无从入?(4)墨子思想矛盾的分析墨子的天命鬼神思想中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这主要因为墨家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落后性和软弱性所决定的。

也是人们的认识水平所决定的。

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墨家思想中的这种矛盾并不是真正的矛盾。

这是墨子用来作为宗教裁判的一种力量武器,并不代表墨家对这种超自然的力量有某种真正的兴趣。

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

伦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