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
墨子在科技方面有哪些贡献
墨子不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而且也是著名的科学家。
墨子的科学成就主要有:一、逻辑学:墨子提出“以实举名”、“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对相关的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问题作出研究。
同时他又提出“三表法”,作为最终判别是非的标准。
二、自然科学:他的著作涉及几何学、光学、力学等领域,远远超过了先秦其他各家。
墨子把“辩乎言谈”当成人才的标准,还专设“谈辩”一科教育弟子,所以墨家也是“名辩”思潮中重要的一家。
墨家的逻辑学著作主要包括在《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六篇中,被后人统称为《墨辩》。
墨家认为,要在辩论中取得胜利,首先要“以名举实”,即是说所运用的名词概念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的事物。
概念正确与否,要看它是否准确反映了事物的真实面貌,否则就是“过名”。
概念的进一步发展是判断,墨家称为“以辞抒意”。
“辞”即是判断,“以辞抒意”是要求语言清楚正确地表明判断的内容。
墨家研究了多种形式的判断,如“尽,莫不然也”,是全称判断;“或也者,不尽也”,是选言判断;“假也者,今不然也”,是假言判断;“必,不已也”,是必然判断。
墨家学者对判断的研究,使思维进一步深化。
“以说出故”是把判断联系起来,形成了推理。
推理的方法是:“夫辞(判断)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
其中,“故”是推理的前提,“理”是推理的规则,“类”是推理的基础,按此推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也就是说作出判断时,要有一定的推理规则和理据。
墨家对逻辑的研究,促进了中国古代逻辑学的发展。
墨子不论与人辩论或是论证问题时,都用“三表法”来证明自己正确。
所谓“三表”就是三个标准:一、“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一个学说如果是正确的,就必须在古代圣王的历史经验中有依据。
二、“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百姓确实听说过,见到过。
三、“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百姓人民之利”:把言论变成具体的刑法或政治措施,看看是否合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例如在论证“非命”论时,墨子先以古代圣王为例,指出商汤、周武王励精图治,爱护百姓,天下因而大治;相反夏桀、商纣骄奢淫逸,暴政虐民,天下自然会混乱,可见治乱事出有因,并不是由命运所安排。
墨家的言语行为思想和中国古代逻辑
墨家的言语行为思想和中国古代逻辑关兴丽言语行为理论是二十世纪50年代西方语言哲学家奥斯汀创立,60、70年代塞尔、格赖斯等人修改和发展的关于语言的理论。
奥斯汀揭示了语言的多功能性,纠正了以往哲学家以描述为语言的首要乃至唯一功能的简单化的观点,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提出了与此截然相反的观点——言语行为理论,即认为语言的主要作用是完成各种言语行为。
语言作为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古今中外许多哲学家、语言学家都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大量心血进行研究。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如孔子、墨子及荀子同样是十分关注语言问题并产生了关于语言的各种思想和理论。
与西方言语行为理论相类似,中国古代墨家也有丰富的言语行为思想,并且强调的是“以言取效行为”思想。
这种以“以言取效行为”思想为特点的言语行为思想体现了丰富的语用学思想,而语形学思想呈现的较少,这就使中国古代逻辑学与西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区别开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中国古代逻辑学。
一、墨家的言语行为思想(一)“言”(语音与语义的结合)——以言表意行为按照奥斯汀的观点,以言表意行为就是使用语句来传达某种思想。
在以言表意的行为中,奥斯汀还进一步区别开三种行为,即发音行为、出语行为和表意行为。
说话要发出声音,这就是发音行为,发出的声音名为语素。
说话时说出的词要属于某种语言,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应符合一定的语法规则,这些词被说出时还有一定语调。
这样的发出这些词的声音的行为就是出语行为。
此外,说出的词还要有一定的意义,指称一定对象,这就是说,说话时要把语素、意义和指称结合到一起,这种行为就是表意行为。
发音行为、出语行为和表意行为这三种行为合到一起,就构成以言表意的行为,或者说,一个人同时完成了这三种行为,他也就完成了以言表意行为。
用奥斯汀自己的话来说,以言表意行为就是“说出某些具有一定结构关系的词,而这些词又都具有某种‘意义’。
”(转引之涂纪亮,第94页)在奥斯汀看来,以言表意行为与以言行事行为、以言取效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说话者只想用以言表意行为表达某种思想,并没有意图通过这种行为使听者去做任何事情或者产生任何效果。
墨子的主要思想
墨子的主要思想阅读精选(1):墨子的主要哲学思想墨子,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约前468-前376)。
墨家学派创始人。
名翟,宋国人,一说鲁国人。
宋昭公时曾为宋国大夫。
出身贫贱,生活俭朴。
早年曾习儒术,后另立新说,成为儒学的主要反对派。
率徒奔波于齐、鲁、宋、楚、卫、魏国之间,多次制止战争。
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之说,主张发展生产,限制消费;强调节用、节葬,非乐,非攻;主张尚贤、尚同,反对世袭特权。
认为天有意志,为宇宙之主宰;又提出“非命”之说,认为夭寿、安危、治乱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力,主张以强力改变生活境遇。
提出“三表”法,以检证言论之是非,又有“取名”、“察类”、“明故”之论,奠立了中国逻辑学的基础。
其学说在战国时期与儒学并称“显学”,影响颇广;学派中带有宗教迷信色彩。
其思想体现于《墨子》一书。
墨子认为“尚贤”(任人唯贤)是为政之本,这种平等思想直接冲击宗法世袭制。
他又提出“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应“一同天下之义”,即制止天下动乱,务必选举贤能的士、卿、大夫、天子来一同天下,为万民兴利初害,这就是“尚同”。
墨子言功利,和杨朱的“为我”大相径庭,他说的利,不是利己,而是普天同利,这种建立在理想国上基础上的功利主义,是《墨子》一书的基本道德观念。
墨学是代表小生产阶级说话的,具有必须的人民性。
因此墨家反对剥削,崇尚劳动。
提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不与劳动”的,就不能“获其实”。
《墨子》一书政治观点和道德观念构成的共同基本核心思想,便是墨子提出的“兼爱”(兼相爱),“兼爱”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
其它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
墨子的“兼爱”,是对孔子思想体系的基本观念的“仁”的改造。
墨子提倡“兼相爱”,就是说无差别地爱社会上一切人。
关于墨家学说的现实价值,如鉴借墨家的“兼爱”思想,它要求人们平等互爱,也互相援助,突出了互利互助的精神;如鉴借墨家的“尚贤”思想,这“贤”主要是指有道德、有学识的人才,这一道德价值取向,对于激励人们加强自我修身、力争成为贤者有用心作用;如鉴借墨家的“节俭”思想,墨家的这一“节俭”思想于今而言,依然具有针对性,更值得我们提倡。
墨家逻辑思想
墨家逻辑思想墨家逻辑学又被称为辩学,“辩”的概念是《墨经》中一个重要的范畴。
“辩字”在《墨经》中包含有辩论和思辨的意思。
在墨家逻辑中,“辩”首先是一个思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次才是一个辩论、争辩的过程。
在辩的过程中,还要遵守唯物主义的原那么。
《墨经》的“辩”的概念直接源于墨子。
据先秦古书记载,墨翟是一个词锋锐利的辩者。
在中国古代逻辑史上,墨子是自觉地认识到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规律的重要性的,并将思维形式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一个写出具有体系的逻辑学说——《墨辩》六篇: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小取。
墨家逻辑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典型代表。
梁启超肯定墨家逻辑在世界逻辑史上的重要地位与科学价值,他认为墨家逻辑可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英国培根、穆勒和印度陈那的学说相比较。
胡适也曾高度评价墨家逻辑的历史成就和学术地位,说《墨经》作者是“科学和逻辑的墨家”“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为中国贡献了逻辑方法的最系统的发达学说”。
《墨辩》六篇各有所重,分别论述了关于思维形式〔例如概念、判断、推理〕、思维规律〔例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和思维方法〔例如归纳、演绎、类比〕的认识。
从《墨辩》六篇的总体结构来看,墨子已经明确制定了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基本的逻辑思维形式,并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墨子具体论述了概念的本质、划分和作用,阐述了判断的实质、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推理的三个范畴和各种推理、论证的具体形式,总结了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揭示了逻辑思维基本规律的内容。
这些,都可说明墨子逻辑形成了一个由基本概念和范畴所构成,以思维形式和规律为对象、内容的逻辑学体系。
墨家的逻辑纲要《小取》中说:“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在这个逻辑体系中“名”排在第一位。
《小取》中所说的“以名举实”的“名”就是概念。
“实”就是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属性。
“举”,《经上》里说:“举,拟实也。
”拟就是摹拟、反映。
逻辑与墨经
逻辑与墨经逻辑与墨经摘要诸子百家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诸子百家中,莫家是一个重要的学派。
墨家提出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逻辑学说,由现存《墨子》一书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组成,史称“墨经逻辑”。
墨经逻辑中的“名、辞、说”理论是该学说的核心部分。
“名、辞、说”大体上可以对应西方传统逻辑中的概念、判断、推理,本文试举例分析“名、辞、说”理论,从而得出结论:以“名、辞、说”理论为核心的墨经逻辑说明中国古代确实是有逻辑的,而且具有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墨经逻辑名、辞、说一、导言墨经逻辑是指由墨家学派创立的一种逻辑学说。
墨家指墨子学派。
墨子,姓墨名翟,春秋鲁国人,年轻时曾学习过儒家经典,后来创立了自己的学派和儒家思想进行斗争,在春秋末年和儒家被称为“儒墨显学”。
该学派著有《墨子》一书,包括了墨子及其后学的很多资料。
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被称为《墨辩》,也称为墨经逻辑。
中国古代的逻辑其实就是指产生于先秦时代的墨家逻辑学说。
墨经逻辑是对先秦百家争鸣在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上的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品,它对先秦诸子百家及汉晋思想家都有全面的影响。
“名、辞、说”理论是墨经逻辑的核心部分,墨经逻辑中的“名、辞、说”大体上可以对应西方传统逻辑中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不过,墨经逻辑中的“名、辞、说”还有比概念判断推理更丰富的内容。
通过对墨经逻辑中的“名、辞、说”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逻辑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墨经逻辑中的“名、辞、说”理论1.概述西方传统逻辑认为,人类思维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学习传统逻辑的根本目的就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知识正确地表达论证自己的思想,反驳他人的错误思想,为人们正确思维提供一个重要的工具。
作为与西方传统逻辑产生时代大致相同的中国墨经逻辑,在其丰富的逻辑思想中也自然包括了有关概念、判断、推理的理论。
关于墨子的名词解释
关于墨子的名词解释墨子,古代中国的一位哲学家、科学家和文化名人。
他是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墨子以其创新的思想和广泛的影响力而闻名,对中国的哲学、伦理和科技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对一些与墨子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
一、墨子思想墨子思想是指墨子所倡导的一种思想体系,它包括道德哲学、政治哲学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墨子的思想核心是以兼爱为纲,提倡和平、反对战争。
他主张人人平等,反对等级制度和社会不公。
墨子认为,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应该建立在互相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应该秉持着兼爱的原则对待他人。
这种思想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对后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墨子学派墨子学派是以墨子为核心的一批学者和理论家组成的学术团体。
墨子学派对中国古代的哲学、科技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墨子学派的特点是强调实用主义和实践性,注重解决现实问题。
他们提倡实践和经验,反对抽象和理论。
墨子学派对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他们致力于研究光学、力学等自然科学问题,并从实际出发,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技术和工具。
三、墨子兼爱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其最重要的思想之一。
他提出了"兼爱"的概念,即对所有人均给予关怀和爱护。
墨子认为,不分亲疏、不分贵贱,所有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和善待。
他反对尊卑之分,反对等级制度的存在。
在墨子看来,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不公都是不道德的,社会应该建立在和平、公正和互助的基础上。
四、墨子工名墨子工名,即墨子书中记载的各种实用技术和发明。
墨子工名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墨子书中记录了光学、力学、测量等许多领域的重要原理和方法。
墨子本人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提出了反射定律、光的传播速度等重要理论,为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墨子工名的传承也为后世的科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五、墨子伦理墨子伦理是指墨子对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思考和观点。
语言维度下的《墨子》说理散文--兼论墨家的认识论特征
2014年第1期(总第20期)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ofSocialScienceofHarbinNormalUniversityNo畅1,2014TotalNo畅20语言维度下的枟墨子枠说理散文———兼论墨家的认识论特征李雷东(长治学院中文系,山西 长治 046011)[摘 要]“故”的大量使用虽然体现了枟墨子枠一书的逻辑特色,但由于“故”在枟墨子枠书中具有多重意义,而且用法不同,依据“故”的使用并不能充分认识墨子对逻辑关系的认识,其文体特点也并不能据此而得到充分的印证。
文章考察了枟墨子枠书中“所以”的用法,在句型层面来认识枟墨子枠的文体。
通过比较“所以”在枟墨子枠、枟孟子枠、枟庄子枠等书中的用法,进而认识枟墨子枠的文体反映出的墨家认识论特征。
[关键词]句式;墨家;说理散文;认识论[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4)01-0121-04[收稿日期]2013-11-12[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认识论视野下的先秦名辩研究”(2011248)[作者简介]李雷东,长治学院中文系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先秦诗学及文学研究。
一、枟墨子枠文体特点与“故”的使用枟墨子枠一书记载了墨子的思想和学说,其文章风格基本被认定为“质”。
枟文心雕龙・诸子枠云:“研夫孟荀所述,理懿而辞雅;管晏属篇,事核而言练;列御寇之书,气伟而采奇;邹子之说,心奢而辞壮;墨翟随巢,意显而语质;尸佼尉缭,术通而文钝……吕氏鉴远而体周。
”[1](P309)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刘勰认为,“意显而语质”是墨子区别于其他人的特点。
明徐祯卿在枟谈艺录枠中说:“文胜质衰,本同末异,此圣哲所以感叹,翟朱所以兴哀者也。
夫欲拯质,必务削文,欲反本,必资去末。
”[2](P766)同样,徐氏视墨子文章为“质”的代表。
第二,“语”与“意”相联,与“辞”、“言”、“采”、“文”、“体”等相应。
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
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1. 什么是分析哲学?分析哲学是20世纪初诞生的一种哲学思潮。
它的核心思想是把哲学问题理解为语言问题,并且通过分析语言来探寻问题本质。
分析哲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精确的语言运用和逻辑分析。
在分析哲学家看来,理论陈述的意义与真假关系是通过语言规则来确定的,因此要精确掌握这些语言规则并运用于分析和理解哲学问题。
分析哲学家主张通过语言分析来研究哲学问题,这种方式被称为逻辑分析。
逻辑分析强调使用语法和逻辑规则来理解和分析理论陈述,以理性的方式来准确描述和解决问题。
分析哲学的重要代表有休谟、拉塞尔、维特根斯坦等。
2. 什么是语言哲学?语言哲学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
它的核心思想是语言反思,旨在厘清语言的本质和语言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关系。
语言哲学家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因此理解语言的本质和语言与世界之间的联系对于哲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哲学家关注语言与现实的关系,包括描述性语言和意义语言的区别、语言与信仰、语言与社会规则等。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弗雷格和奥斯汀的著作。
弗雷格主张语言是指称规则的追求,而奥斯汀则提出语言行为规则的理论。
3. 什么是逻辑哲学?逻辑哲学是指将逻辑运用于哲学问题中,通过逻辑分析来解决哲学问题。
逻辑哲学家认为逻辑是哲学问题的基础,因为逻辑规则贯穿于人类的思考和理性活动中。
逻辑哲学家关注逻辑和语言之间的关系,以及逻辑分析在解决哲学问题中的有效性。
逻辑哲学的目标是提高人类的逻辑思维能力,以便能更好地解决哲学问题。
逻辑哲学家强调逻辑学习的重要性,并探究逻辑知识如何应用于哲学问题、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
逻辑哲学的重要代表有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蒯恩、罗素等。
4. 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的关系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都是以语言和逻辑为中心的哲学思潮。
它们都强调精确的语言运用和逻辑分析,但在重点和研究方向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分析哲学强调通过逻辑分析来研究哲学问题,主张精确掌握语言规则用于分析和理解问题。
意显而语质——论《墨子》的语言风格
意显而语质——论《墨子》的语言风格作者:张昶来源:《语文学刊》 2015年第2期张昶(内蒙古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摘要]《墨子》以哲学理论、自然科学的成就在战国时代声名显赫,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语言风格质朴生动极具艺术感染力,其写作风格充分体现出墨子实用主义的主张。
[关键词]墨子;语言特色;结构艺术[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2-0048-02[作者简介]张昶,女,内蒙古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墨子》是前秦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以及其弟子根据墨子的言行撰写的文学著作。
在战国时代,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其兼爱非攻等哲学理论闪耀着人文关怀的熠熠波光,在先秦独具风采,其物理学、几何学的自然科学成就不逊于同时西方的成就。
这样一部奇书在战国时期兴盛了两个半世纪,声名显赫、价值不悖。
因其尚同、尚贤理论、唯贤是举,甚至帝王也由此而出,打破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所以汉代帝王“独尊儒术”之后便归于歇绝。
寂寞蜷伏与中华文化的潜流中沉默了两千年。
明末清初,墨学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但是关于墨子的研究都集中在军事、科技及哲学思想等方面,少有提及其创作艺术成就。
本文试就从语言特点和文章结构来探讨其文学价值。
墨子曾经学习过儒家思想,但是他后来认为儒家思想提倡礼术,礼多而繁琐让人太过约束,而且厚葬久丧会伤民误事。
所以墨子从实用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理论。
这种实用主义也反映到《墨子》的写作风格上。
正如孙诒让言:“质而不华,务中其意,而不驰骋其辞”。
墨子创立初期就明确了言语方式——先质而后文。
刘向《说苑·反质》篇记载过墨子与其得意门生禽滑厘的对话。
墨子曰:“今当凶年,有欲予子随侯之珠者,不得卖也,珍宝而以为饰;又欲予子一钟粟者,得珠者不得粟,得粟者不得珠,子将何择?”禽滑厘曰:“吾取粟耳,可以救穷。
”墨子曰:“诚然,则恶在事夫奢也?长无用,好末淫,非圣人所急也。
《墨经》语言范畴论
、
意 义推 类原 则—— 兼论语义场
《 墨经 》 以为施 行分类原则 ( 推类 ) 困难 。 原因以名 其
( 意义 ) “ 之 广狭 ”( 属种 、大小层次 )有别 。 《 经下 》云 :驷异说 ,推类之难 ,说在 ( )之大小。 名 《 经说 下》云 :谓 四足兽 ,与牛马异 ;物尽异 ,大小也 。一
一
的词是下位词 ,逻 辑上称作 种概念 。 《 经下 》云 :“ 五行毋 常胜 ,说在 宜。 《 ” 经说下 》云 :
维普资讯
第 01 2月 1 2 2 卷 第 期 06年
天 中 学 刊
J u a f a z o g o r l nh n n o Ti
v 1 2 NO n. 1 .1 F b 2 0 e .0 6
《 墨经 》语言范畴论
乔 俊 杰
(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0 5 ) 502
意识到 “ ”在 “ 名 意义”上总是处 于一个与别 的名称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网中,即现代 语言学所谓的 “ 语义场 ” 。 二 、时空观—— 兼论时态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 的学 问 , 一般认为 , 语言哲学的基本 问题除语言或语词的意义问题 , 就是 : 再 语言 和1界 的荚系。 廿 认识世界首先就得认识时空 。 对时空 问题 的探讨 是哲学家和
梁启超的墨学研究上承孙冶让等人, 下启胡适, 首先尝试运
用西方社会科学的方法来研治墨学 。梁启超在 《 墨经校释 》
中充分汲纳前人 , 特别是毕沅 “ 经”公例 、 牒 张惠言 “ 引说
谈墨子辩论的语言艺术
谈墨子辩论的语言艺术前言墨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主张强调爱和克己以及对人类行为的道德化。
他以严谨的逻辑和深厚的学识,获得了当时社会的广泛认同。
墨子关于政治和伦理学的思想同样受到了极高的评价。
他的书《墨子》中的辩论,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之一。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探讨墨子辩论的语言艺术。
墨子辩论的背景在中国战国时期,辩论活动是常见的文化活动之一。
辩论活动除了在学术和哲学领域中广泛进行,还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鼓吹自己的观点,反对别人的观点时,人们必须使用逐渐规范化的技巧和思想方法。
这种技巧和方法被称为“辩”,其中就包括了“论证”、“指责”、“驳斥”、“辩护”等。
墨子在辩论中充分发扬了这种技巧和方法。
他使用了简明的语言和清晰的逻辑,把复杂的哲学原理和政治观点表达出来。
他的辩论技巧超出了那个时代辩论的水平。
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他的观点不能被轻易反驳。
在他用语言构建的世界里,辩论就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
他的语言直接、明了、透彻,让人们不难理解他的观点,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墨子思想的认识。
墨子辩论的语言艺术墨子的辩论的语言艺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展现:概括性墨子总是试图通过简单的模式和逻辑精辟地表达他的观点。
用具有概括性的语言和句子,来说明他的理念,这可以使表达更加清晰简明,让听者更容易理解。
例如,墨子在《公输》中的辩论中表达了一个基本观念,即爱与利相互对立。
通过这个概括性的思想,他成功地将他的整个辩论的中心思想表达出来。
抽象性墨子多用抽象的词语来描述他的思想。
他使用的语言模糊但不含糊,充分体现了他作为哲学家的思想和观点。
例如,在辩论中,他表现出来的对“仁”的高度发扬或让人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思考到了更广泛的层面和问题。
这种抽象的语言通过更具象的例子和案例,可以更好地交流和传达墨子的思想。
规范性在墨子的辩论中,语言的规范性充分体现出他个人的语言表述能力。
他清晰、具体、直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管有时还是有一些令人困惑的地方。
墨家逻辑思想研究
墨家逻辑思想研究墨家逻辑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一派。
墨家逻辑思想在其诞生后迅速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后来儒家、道家、法家、名家等其他学派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将探讨墨家逻辑思想的特点和其在中国哲学史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将给出五个例子来证明这个学派的论断和思想。
墨家逻辑思想的基本特点墨家逻辑思想的核心是广义上的“名理辩证”,其中所谓的“名”,就是指事物的名称,而“理”则指事物的本质。
墨家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名”和“理”构成的,因为人类对于事物的认知,既要了解它的名称,也要深入到事物内部,掌握其本质属性。
因此,对于墨家来说,辩论是一种发掘深层次对称与矛盾的过程。
当事物存在两个或者多个矛盾的方面时,墨家就会将它们搬到一起,形成一种新的辩论——名理辩证。
墨家逻辑思想的一大特点是,强调实践和实证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理论研究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吸取实践的经验教训,以丰富理论思考。
例如,墨子曾经说过,只有通过实验和验证,才能够证实一个人的理论观点是否正确。
他提出了多项实验,如判断日出与日落、甄别声音。
墨家倡导实践的思维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墨家逻辑思想还突出了“以一为知,以类相推”的思想。
这是一种将具体事物同类别的事物相比较的方法,用以推广某一个知识点。
这种方法也称作“类比”,是人类思维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之一。
墨家认为,通过比较同品类的不同事物,我们就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思维的能力。
此外,墨家逻辑思想还强调了实用性和实效性。
墨家的学说主张从实际出发,追求一种质朴、朴素、实用的理论。
他们在理论研究的同时,也注重实际的应用,并且这种应用必须符合道德的准则。
对于墨家而言,学问必须与生活相结合,必须在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发扬。
例子一:名实相生墨家辩论方法的核心是“名理辩证”。
名理辩证的方法不仅是墨家哲学思想的要点,而且也是墨家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创新。
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的哲学思想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和当代的社会和政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墨子的生平背景、主要思想以及对后世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墨子的生平背景墨子,名翟,字墨子,约生于公元前470年,逝世于公元前391年,出生在中国古代国家墨家的创始人墨翟家族。
他的家族在古代以制作兵器和攻城器械而闻名。
墨子在早年曾跟随父亲学习制造兵器,但出于对人间苦难的同情心,他最终离开家族,立志于改善人类社会的命运。
二、墨子的主要思想1. 兼爱:墨子提出了“兼爱”的思想,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地关爱他人,以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他强调了亲情、友情、爱国心以及公义等价值观念的重要性,认为这些要素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基础。
2. 非攻:墨子反对战争和使用暴力解决问题,主张以和平的方式来处理冲突。
他提倡以忍让和互相尊重的方式解决争端,而不是通过武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一思想对后世的和平主义和非暴力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尚贤:墨子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主张推崇德才兼备的人,而不看重出身和地位。
他主张通过选拔优秀的人才来治理国家,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4. 天志:墨子认为人类应该遵循天命,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幸福。
他主张人们应该明智而有目的地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盲目地追逐功利和享乐。
三、墨子的影响墨子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和政治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战乱频发的战国时期,他的非攻思想为当时动荡的社会提供了一种和平的解决途径。
墨子的兼爱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此外,墨子对科学、技术和哲学的研究也为后世中国的科学和文化事业奠定了基础。
墨子的影响不仅限于中国古代,他的思想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墨子的非攻思想为和平主义和非暴力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他的兼爱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社会的人道主义价值观。
综上所述,墨子作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主要思想包括兼爱、非攻、尚贤和天志。
墨家的语言逻辑思想探究
墨家的语言逻辑思想探究墨家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的一支重要派别。
始于墨子(公元前480-公元前390),具有独特的语言逻辑思想。
墨家对于语言逻辑思想的追求不仅体现在墨子的著作中,也可以在其弟子和后继者的著作中找到。
本文将从墨家语言逻辑思想的概念、特点和例子方面进行探究。
一、墨家语言逻辑思想的概念墨家对于语言逻辑思想的追求体现在他们对于语言和言辞的关注上,义理语言是墨家思想的核心。
在墨子看来,言辞的功能不仅在于传递信息,更重要的作用是阐述道德原则,表达正确的评价。
墨家的语言逻辑思想强调用言语去规范行为,增强人的信仰。
而且,墨家强调言语应该简洁,言多必失,这是与语用学和现代逻辑存在共性。
二、墨家语言逻辑思想的特点1、统一的规范语言墨家强调所有的言语应该符合一个共同的规范,这可以避免不同人之间言辞上的误会。
墨家对于语言的要求体现了一种对于世界价值共标准的追求,并且墨家最初的义理性质是以刚健的语言逻辑为基础的统一规范,墨家思想中的“宜”、“不宜”都是以一个标准的共同的“宜”、“不宜”来论证。
2、言语应该化繁为简墨子认为,言辞要简洁,不能太繁琐冗长。
在墨家的历史中,有很多墨家学者和思想家都强调过这一点。
他们认为,一句话简洁明了,可以更容易传达它所想要传达的信息,并且不容易被别人误解。
事出有因,语出有序,故意讲多,必然会讲错,一切以信义合乎为首。
3、言辞应该准确无误墨家对言辞的要求不仅是简洁,还应该准确无误。
言语的准确性是墨家语言逻辑思想的一大特点,墨子常常从类比、假定、演绎等方面论证,通过一系列的推论和举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进而发掘出其中的内在逻辑。
他们认为,一个准确的言辞可以准确地到达读者的心灵,不容易被别人误解。
4、推崇实证的用语墨家思想中十分强调实证内容的使用。
他们认为要用实证的语言来讲述,不要用那些没有根据的、不可靠的言辞来胡说八道。
实证是墨家学说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此观念尤以墨子所创立的墨家理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墨家哲学的特征及其对当代的现实意义
墨家哲学的特征及其对当代的现实意义【摘要】墨家哲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注重实用主义和道德实践。
该哲学特征包括强调以利益为主导的实践方法和推崇爱和平、公平正义的理念。
墨家哲学对当代社会仍有启示,提倡减少浪费、关心他人利益,以及追求和平共处。
在个体层面,墨家哲学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感。
墨家哲学的现实意义在于引导人们追求和谐共存以及建立道德准则。
展望未来,墨家哲学可以继续为当代社会提供实用的道德指导。
墨家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墨家哲学、背景、重要性、特征、理念、实践方法、当代社会、启示、个体意义、现实意义、未来应用、社会重要性。
1. 引言1.1 介绍墨家哲学的背景墨家哲学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始创于墨子。
墨子,字翟翳,又称墨翟,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被誉为“墨家之君”。
墨子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理念,被后人称为“墨家四端”。
墨子在他的《墨子》一书中,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提出了反对阶级剥削、主张爱与和平的观点,对当时诸侯战国的乱世状况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墨家哲学主张“兼爱”、“非攻”,倡导对所有生命都有平等的爱和关怀,反对战争和暴力,强调利他主义和道德修养。
墨家哲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为当时社会带来了一种道德伦理的引导,对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当代社会,墨家哲学的思想仍具有启示意义,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有着积极的影响。
1.2 阐述墨家哲学的重要性墨家哲学的重要性在于其对当代社会和个体的启示和影响。
墨家哲学以“兼爱”、“非攻”、“尚同”等原则为核心,强调爱、和平、公平和理性。
这些理念不仅在古代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墨家的“兼爱”思想提倡更多的包容和理解,有助于构建和平、友善的社会关系。
000论墨子兼爱思想的逻辑维度
论墨子兼爱思想的逻辑维度《职大学报》2008年第3期作者:杨武金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如何科学合理地把握这一概念,是我们今天弘扬墨学发展墨学,全面把握墨家学说体系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爱的本质墨家主张兼爱,反对偏爱、别爱,要“兼以易别”,用兼爱代替别爱。
具体说就是要“兼相爱交相利”。
怎么说呢?《兼爱中》指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是其家,视人之身若是其身。
”要象对待自己国家一样来对待别的国家,要象对待自己家庭那样来对待别人的家庭,要象对待自己一样来对待他人。
有观点认为,墨家这一兼爱思想,不能推广,在逻辑上有缺陷。
因为虽然可以将别人的国家当作自己的国家看待,将别人的父亲当作自己的父亲看待,将别人的儿子当作自己的儿子看待,但是如果将别人的妻子也当作自己的妻子一样看待,岂不荒唐?初看起来这种说法颇有道理,其实不然。
我们知道,孟子曾经攻击墨学很厉害,说:“杨朱为我,是无君也;墨子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试问,孟子在这里从兼爱出发,怎么就能推出无父了呢?是根据什么逻辑?事实上,墨子是十分强调父慈子孝的。
墨子认为当今最大的害是“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
”(兼爱下)强调父子之间的父慈子孝关系。
显然,是孟子明显地误解了墨子兼爱的意思。
上述认为墨子兼爱思想有缺陷的观点也是一样的错误。
因为墨家兼爱是一个包容性很大的概念,不能仅仅将它等同于某种具体的爱,更不能等同于某种低层次的性爱。
单就“爱”这个词说它是一个有高低层次的多义词。
关于这个问题,李绍崑先生曾经指出:“英文的‘爱’,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名词:最低层次的爱,称之为‘Love’,目前是最被滥用的性爱,也就是性行为之意;其次的爱,称之为‘Charity’,目前也被滥用了,是指给人‘施舍’,并非仁爱之美德;而最高尚的‘爱’,英文直译于希腊文,而称之为‘Agape’,乃指大爱、博爱、或墨子所称的‘兼爱’!”【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多年前的中华大地,诸国鼎立,争战纷起,生灵涂炭。然而,也正是此混乱的年代,暴力的矛头还未及对准自由的思想,“焚书坑儒”还要在以后的几年才会发生。这段黄金时期,中华民族的上空群星璀璨,而墨子正是其中最亮的一颗。
命名、用名举实、用名呼实,这是“谓”字所具有的三个不同的意义。
这里还有一些例外,比如我们骂人说:“你这条狗!”,这里的“狗”,采用的是隐喻手法。
5、实不必名,名亦不必实
实不必名。(《大取》)
对于一些实,我们可能没有给它们取名。同样,对于一些名,也可能没有相应的实。
无不必待有。说在所谓。(《经下》)若无马,则有之而后无。无天陷,则无之而无。(《经说下》)
譬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小取》)
(4).“侔”。“侔”是“复构式的直接推论”
侔也者,比辞而俱行也。(《小取》)
狗,犬也,而杀狗非杀犬也不可。说在重。(《经下》)狗,犬也。谓之杀犬,可。(《经说下》)
“狗,犬也。杀狗,杀犬也。”这是两“辞”相比而俱行。这有点类似于数理逻辑中的等价替换。再如《小取》中的例子是“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这里又有点类似于数理逻辑中的MP规则。
《墨经》认为物质不能无限分割,有限空间也不能无限分割。《墨经》中的“无厚”是不可再分割的空间单位和物质单位,即是原子,也是有极小体积的点。
13、驳孟子批墨子
孟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然而他对墨子的批判是不讲逻辑的。孟子在《滕文公下》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在更广的意义上,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也正是一种技术。为了弘扬“兼爱”的理想,墨子必须掌握逻辑和语言的力量。本文主要探讨墨子的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思想,以笔记体的形式记录墨子的主要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思想,并作一些简要的评论,希望能够作为后来墨学者的垫脚石。本文主要参考[1][2]文献。
1、知识来源
《墨经》把人的知识按来源分为三类,又按内容分为四类:
火热。说在视。(《经下》)谓火热也,非以火之热我有。若视白。(《经说下》)
辩者说:火能使我热,火本身并不是热的。《墨经》反驳道:正如同视白时外物本身是白的,火本身也有热的性质,非以火之热我而有。
墨子的反驳是不成功的。现代科学已经告诉我们,人类眼里看到的白,无非就是一些射线在我们视觉器官里的成像。白马对于我们是白的,对于其他动物,它可不见得是白的。所以,白并不是白马固有的属性。我们只能说,在人类的眼里,白马是白的。
所知而弗能指。说在春也、逃臣、狗、犬、遗者。(《经下》)春也其死,固不可指,逃臣不智(又作上知下心)其处,狗、犬不智(又作上知下心)其名也,遗者巧弗能两也。(《经说下》)
对象不复存在(“春”是人名),或虽存在而现在不知在何处(例如逃亡的奴隶),那末这对象尽管是我们所知,我们也不能用手指去指它。“指”的功用有时而穷,那末“名”就是不可缺少的工具了。遗失的宝物,不但这一个别对象指不出来,就是请巧工再作一个完全同样的出来也不可能。狗和犬是二名一实,指着狗必然指着犬,仅用手指指实物是区别不出“狗”和“犬”来的。
(5).“推”。“推”是归谬推理。
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小取》)
12、潜无穷理论――“穷”和最小单位
穷,或有前不容尺也。(《经上》)或不容尽,有穷。莫不容尺,无穷也。(《经说上》)
墨子定义的“穷”,类似于高等数学中“极限”的概念。
厚,有所大也。(《经上》)惟无厚无所大。(《经说上》)
孟子把墨子与杨朱的思想归为一谈,由“墨氏兼爱”,居然得出“是无父也”的结论,再进一步得出“禽兽也”的论断。究其本质,这种误读对于儒家学说又是必然的。儒家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家族本位明显。而墨家讲究“兼爱”,则蕴涵着“人人平等”的人道主义理想。
孟子当年匆匆以“禽兽”否定了墨家的“兼爱”,然而时至今日,新儒家们却还是不得不重新面对“人道主义”、“人人平等”这些新名词。这不能不让我们想起《大取》中的话:“天下无人,子墨子之言也犹在。”
墨子对同的分类,主要根据事物间的关系,而不考察同一个事物,比如A=A,又如“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
9、全称判断“尽”、特称判断“或”和必然判断“必”
尽,莫不然也。(《经上》)俱止,不动。(《经说上》)
“尽”,是全称判断“所有”的意思。
或也者,不尽也。(《小取》)
“或”,并不只是一般的特称判断“有的”,而是“有但不是所有”的意思。“或”可以用经典逻辑的全称判断和特称判断定义:或=有且不是所有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提出的“指物练习”,在墨子这里已经有了充分的注意。我们经常指着东西说:“这是树”,“这是狗”……但“这”又是什么呢?“这”依赖于说话者所处的环境和说话者的动作。我们人类可以理解“这”,未来的机器人可以理解“这”吗?
3、名实之辩
以名举实。(《小取》)
这里的实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种即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实”是客观世界,第二种是唯识学或者现象学的观点,“实”是外界事物在人身上的呈现,更严格的说,外界事物也是悬搁的。墨子取的是第一种观点,比如在“火不热”这一论题中,《墨经》给辩者以如下的回击:
判断符合于事实,则表达判断的语句自然也符合于事实。这种言合于实的情形叫作“当”。要言合于实,除了要求意合于实外,还假定着言合于意这一条件,即语句必须忠实地说出判断来。言合于意的情形叫作“信”。
信,言合于意也。(《经上》)不以其言之当也。使入视城得金。(《经说上》)
有时候,我们说假话,却碰巧蒙对了,比如甲骗乙说:“城门内藏有金。”乙去一看,果然有金。
墨子的“当”,对应于亚里士多德的真理观。这里,墨子还强调“信”。“当”,属于语义学范畴。“信”,属于语用学范畴。
8、同和异
同:重、体、合、类。(《经上》)二名一实,重同也。不外于兼,体同也。俱处于室,合同也。有以同,类同也。(《经说上》)
《墨经》区别多种同:重同、体同、合同和类同。“重同”,如孔子和仲尼,二名一实。“体同”,指二物不但在一起,并且是某物的两个构成部分,如树根和树干。“合同”,指二物在一起,如二人同处一室。“类同”,指两物同类,如白马和黄马,又如白马之白和白石之白。相应地,《墨经》还区别了四种“异”。
7、辞的当与信
由“名”构成“辞”,即命题、语句。“辞”所表达的“意”即是判断:
以辞抒意。(《小取》)
闻,耳之聪也。循所闻而得其意,心之察也。(《经上》)
言,口之利。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辩也。(《经上》)
在人们的思想交流中,从听者方面说,乃是由“辞”得“意”。从说者方面来说,则是有了“意”然后借口说的“辞”得以表现。
必,不已也。(《经上》)
“尽”是“全都如此”,“必”是“全都如此并且一直如此下去”,正好对应于当前模态逻辑的可能世界语义。
10、论辩规则
夫辞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者也。(《大取》)
在《墨经》里,“故”、“理”、“类”乃是“立辞”应该具备而不可缺少的三个因素。这种论辩规则与佛学的因明论颇有类似之处,如下例。
例如对于灭绝的恐龙,现在我们说“无恐龙”,这是本来有实而现在没有。而对于“天马”,这是本来就没有实而现在也没有。
6、私名、类名和达名
名:达、类、私。(《经上》)“物”,达也。有实必待之名也命之。“马”,类也。若实也者,必以是名也命之。“臧”,私也。是名也,止于是实也。(《经说上》)
《墨经》把名称按外延分为三类:达名、类名和私名。达名外延最大,包括一切事物,比如“物”。类名外延比达名小,比私名大,比如“马”。只要是“这样”的事物、具有某些属性的事物,都得这同一的名。私名外延最小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逻辑哲学家、语言哲学家、政治哲学家和天下第一大侠。他的主要政治思想是“兼爱”和“非攻”,他痛恨“弱肉强食”,谴责以强欺弱的侵略战争,并身体力行地去消弭侵略战争。墨子爱好和平,但并不排斥攻防技术。相反,他深通守城技术。也正因为如此,才能慑服当时的技术专家公输般,制止了一场侵略战争。
知:闻、说、亲,名、实、合、为。(《经上》)传受之,闻也。方不彰,说也。身观焉,亲也。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名实耦,合也。志、行,为了。(《经说上》)
知识按来源分为以下三类:“闻知”是由传闻或传授得来的知识。“说知”是由推论得来的知识。“亲知”是通过自己的感官得来的知识。
知识按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名知”,即我们只知其名而不知名之所指。“实知”,即我们虽认得某物而不知其名。“合知”,即有时我们知道某名指某物。“为知”,是告诉我们什么应该做或应该怎样做。
从以上例子看来,墨子持的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4、名的运用
谓:命、举、加。(《经上》)谓狗“犬”,命也。“狗,犬也”,举也。叱“狗!”加也。(《经说上》)
名是人所命的。命名以后,名的运用又有“举”和“加”两种方式。当我们说:“狗,犬也”,这就是“举”的运用。当我们呼道:“狗!”,这是“加”的运用。
11、论说方式
(1).“假”。“假”是有意与现实违反的假设
假者,今不然也。(《小取》)
(2).“效”。“效”是在“立辞”之先提供一个评判是非的标准,再看所立的“辞”是否符合这标准:
效者,为之法也。所效者,所以为之法也。故中效则是也,不中效则非也。(《小取》)
(3).“譬”。“譬”是比喻:
关于知识的来源,佛教的集量论认为知识的来源有两类:一是现量,二是比量。大略来说,“亲知”对应于现量,“说知”和“闻知”对应于比量。
2、指物学习和指名学习
或以名示人,或以实示人。举友“富商也”,是以名示人也。指是“霍(注:动物名)也”,是以实示人也。(《经说下》)
说“我的朋友盖茨是富商”,这一语句的主词是“盖茨”,这是用一个名――私名――来代表所说的对象,这对象、这人也许远在十里百里之外。我们可以指着眼前的一个动物说“这是霍”。这是指物学习。但是“指”的功用有时而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