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宋初文学
北宋初期文学
第一节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第二节 宋初晚唐体诗人 第三节 西昆体的盛衰 第四节 宋初散文和复古思潮
第一节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北宋最初一个阶段,诗人效仿白居易诗 体曾经成为一种风气。其中著名的人物有李 昉、徐铉和王禹偁,北宋末蔡居厚《蔡宽夫 诗话》云宋初“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故王 黄州主盟一时”。但过去有的文学史研究者 把王禹偁描叙为似乎是有意识与“西昆体” 对抗的诗人,这是不准确的。实际上,不但 白体诗的流行很早,而且当《西昆酬唱集》 问世而使“西昆体”广泛流行时,王禹偁已 经去世了。
三、西昆体衰歇的原因
西昆体不久即遭到主张变革的文人的集中 攻击并逐渐走向衰歇,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则西昆体确有很大的弊病,如诗歌题材范围狭 窄,缺乏时代气息;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 创新精神。再则这种诗体出于朝廷馆阁诗人之手, 在社会上的影响又特别大,所以主张变革文风的 人必然要将西昆体作为批判对象。此外,也要注 意到历史文化方面的因素:西昆体实际上带有浓 厚的贵族趣味,这和宋代社会的特点不相容;西 昆体有明显的娱乐倾向,这和道统文学观的日渐 强化也相抵触。
徐铉
徐铉(916-991)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本是 南唐重臣,后随李后主降宋,官至散骑常侍。有《骑省集》。 徐诗大多有一种索寞中略带怅惘的情愫,只是他把这种情 愫写得很淡,如《登甘露寺北望》: 京口潮来曲岸平,海门风起浪花生。人行沙上见日影,舟 过江中闻橹声。芳草远迷扬子渡,宿烟深映广陵城。游人相 思应如橘,相望须含两地情。 全诗大半部分只是在写一片萧索迷蒙的景色,看不出很强烈的 情绪;末二句也是借“游人相思”着笔,不正面写自己。此外, 像《和钟郎中送朱先辈还京垂寄》的“春愁尽付千杯酒,乡思 遥闻一曲歌”,《九日落星山登高》的“黄花泛酒依流俗,白 发满头思故人”等等,大抵都浅切流丽。 他还写有若干首《柳枝辞》一类的拟民歌,语言通畅浅易, 如: 老大逢春总恨春,绿杨荫里最愁人。旧游一别无因见,嫩 叶如眉处处新。
北宋初期文学
从总体上看,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 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已 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
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 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清人吴 之振说“元之独开有宋风气”,这个评价
是合乎事实的。
《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晚唐诗风,尚未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宋初三体:推重白居易的白体 模仿贾岛、姚合的晚唐体 效法李商隐的西昆体
二、王禹偁和白体诗人
1. 代表作家有徐铉、李昉等。
模仿白居易的闲适诗、“元和体”以及 其浅易流畅的诗风,却忽视了白居易讽谕现 实的精神,多应酬唱和、流连光景之作,风 格浅切闲雅,平易有余而深警不足。
《 山 园 小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梅
》
四、西昆体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 派。以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 名,代表作家是杨亿、刘筠、钱惟演。
主要有三类题才:
一是怀古咏史。如《始皇》、《汉武》、 《明皇》等皆属此类。 二是咏物。如《鹤》、《梨》、《柳絮》、 《萤》、《泪》等。 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直夜》、 《夜燕》、《别墅》等。
晏殊的《珠玉词》
晏殊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 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踏莎行》);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以清新之辞写男女恋情,以闲雅之 笔写富贵气象,而且在词作中能融入自 己的主观情感和哲理体悟,使其词作赋 予了更为浓厚的士大夫气,显示了由 “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进一 步转化。
《宋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
二、“九僧” 、林逋和晚唐体
1、惠崇等“九僧”专学贾岛、姚合的反复
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 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 上重五律。间有警句而无佳篇。
九僧:希昼、保暹[xiān]、文兆、行肇、简长、
惟凤、宇昭、怀古、惠崇
2、林逋等隐逸诗人,一方面模仿贾岛
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 易流畅的倾向,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也比“九僧”诗稍微充实一些。
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1234年征服金
国后开始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 直到1276年行在临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 战宋军战败,七岁的宋末帝赵昺随陆秀夫背 着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历史起讫
北宋
(960)
南宋
(1127)
南宋亡
(1279)
319年
汉: 426年 ; 明: 276年; 唐: 289年; 清: 295年;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南宋的散文和骈文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绪 论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
古期第二段。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 发展阶段。
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全忠逼唐哀帝
李柷(chù)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 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 289年。随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乱 世。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论
进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宋初文学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苏 轼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宋元明清文人大全
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1、柳开,字仲涂,原名肩愈,字绍先,太名人,著有《河东先生集》。
2、穆修,字伯长。
3、王禹偁,字元之,济州巨野人,今存《小畜集》30卷。
4、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他和王钦若等编纂巨型典籍《册府元龟》。
5、林逋,原名林和静,字君复,钱塘人,时称“梅妻鹤子”。
6、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州人,有《珠玉词》及清人所编辑《晏元献遗文》。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7、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人(今属江西)。
8、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今属安徽宣州市)。
世称梅宛陵,今存《宛陵先生文集》。
9、苏舜钦,字子美,开封人(今属河南),今存《苏学士文集》。
10、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市),创“半山体”亦称“王荆公体”。
11、王令,字逢原,广陵人(今江苏扬州),今存《广陵先生文集》。
12、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人(今江西南丰县),有《元丰类稿》。
13、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有《嘉佑集》。
14、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山人,有《栾城集》。
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15、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有诗文集《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16、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fu2)翁,祖籍金华(今属浙江),有《山谷集》、《山谷外集》、《山谷别集》。
17、陈师道,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人(今江苏徐州)。
有《后山先生集》。
18、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今河南洛阳),有《简斋集》。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诗坛19、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行七,亦称柳七,改名永,字耆卿,有《乐章集》。
20、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人(今属江苏),有《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
21、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幼子,词与其父晏殊齐名,称“二晏”,有《小山词》。
22、贺铸,字方回,原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卫州人(今河南汲县),诗集有《庆湖遗老集》,词集有《东山词》,又名《贺方回词》、《东山寓声乐府》。
(2)北宋前期文学
村
行 ( 2)
马穿山径菊初黄, 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畲田调其三(2) 北山种了种南山, 相助力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
也应四海少闲田。
待漏院记(226)
待漏院是百官早朝时休息场所,宫门开
启时间为“五更”。本文先写朝廷设院 目的,第二段用对比刻画贤相和奸相形 象,劝诫宰相为政当勤,不该图谋私利, 误国误民,体现清明吏治的要求。
困而死。他曾校刻韩柳文集,为
文强调教化,散行单句,不华靡 艳丽,但未能改变文坛风气。
第二节
宋初三体
“宋刬五代旧习,诗有白体、 昆体、晚唐体。”
元· 方回《送罗寿可诗序》
一.白 体:
王禹稱、李昉、徐铉,诗宗白
居易浅易风格,也称“香山
派”,王禹稱为代表。
王禹稱:
山东巨野人,字元之,宋 初有名直臣。贫寒农家, 以磨面为生。性格刚直耿 介,遭谗贬商州、滁州、 黄州,人称“王黄州”。
文学家。谥文正。
《渔家傲》(110)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 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 连角起,千嶂里,长烟 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 霜满地,人不寐,将军 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112)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 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 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 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 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 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 作相思泪。
小晏词与花间词区别:
①描写对象:花间词女性多泛指,晏词多特指。
②感情品质:花间词多描写女性衣着神态之美及男女
相悦之情,有时脂粉气太浓;晏词更多流露出对女性
古代文学:宋初文学
“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二、王禹偁和白体诗人
1.“白体”诗人,是宋初效仿白居易作诗的一
批诗人,代表作家有徐铉、李昉等。 流易有余而深警不足。 2.王禹偁是唯一能突破白体束缚的白体诗人,也
是宋初最有成就的作家。 其《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 黄,信马悠悠 野兴长。万壑 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 阳。棠梨叶落 胭脂色,荞麦 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 怅,村桥原树 似吾乡。
二、西昆体的艺术特征
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整饬典丽。
独得李诗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缺乏李 诗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缺乏创新精神,没有 自成一家的气概。
三、西昆体的衰微及其原因
诗歌体裁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 徒有模仿,缺乏自立的精神。
复习与况; 3.解释名词: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第一章
宋初文学
所谓“宋初”,是指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及 仁宗朝初期(960—1037)。
这时期的文坛,在沿续五代文风的同时呈现出一 些新气象。
第一节 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一、北宋初期散文创作概况
倡导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柳开、王禹偁。 西昆体兴起,号为“时文”,浮靡文风再
度泛滥。 反西昆派:穆修、范仲淹、石介、尹洙等。
二、王禹偁的散文
“传道明心”。“道”——不同于柳开所 讲的儒家道统之“道”,而主要是指国计 民生和时政时弊。“心”——主要是指自 己的政治见解和内心的真实感受。
宋代散文史上连接韩愈、柳宗元与欧阳修、 苏轼的关键性人物。
《待漏院记》、《唐河店妪传》。
三、范仲淹的散文
《岳阳楼记》。
第二节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第四节 西昆体的盛衰
宋代文学史
第一章北宋前期词由于北宋前期近百年间的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城市的歌舞伎艺、乐曲新声因此十分兴盛,帝王及达官贵人都普遍爱好,一方面用以满足生活的娱乐享受,一方面用以点缀皇家的“太平盛世” ,词就在这样的特定社会环境下,在晚唐五代文人词创作的基础上大量发展起来。
第一节晏欧与北宋前期词一、宋仁宗时期词坛复兴的缘由宋初60年词坛沉寂,到宋仁宗时期,著名词人柳永、晏殊、欧阳修、宋祁、张先等登上词坛,宋词的创作才逐渐步入高度繁荣并迅速发展的轨道。
仁宗朝,词坛复兴的两大缘由:1.宋朝立国重文轻武,最高统治者有意倡导士大夫歌舞享乐之风。
到了仁宗时期,政治得到巩固,新一代的文人在新朝环境中成长,在这种歌舞享乐的文化环境中,最适合用词的形式进行创作。
2.王易《词曲史•衍流第四》:“有宋词流之盛,多由君上之提倡。
北宋则太宗为词曲第一作家,真、仁、神三宗俱晓声律;徽宗之词尤擅胜场。
”如宋太宗“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总三百九十”(《宋史乐志》)统治者的提倡,燕乐新声的大盛,是宋词复兴最直接的文化背景。
二、小词观念在宋前期,一般人的词学观念还是承袭晚唐五代,还是把词看作是“小道”、“薄技”,是个人的玩意儿。
因此,词技虽有发展,词境虽有提高,但还没有大的突破。
(三、渊源和成就冯煦《蒿庵词话》:“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宪章正中。
”冯氏所指宋初诸家,实只是以晏欧为代表的一批词人,并没有兼包柳永和张先。
如果说,晏欧主要源自南唐的话,那么张先就更多地接受了花间词风,柳永又在花间词之上远承早期民间词。
但就其主流而言,宋词的第一渊源自是五代词。
1. 多数词家熟于小令,对慢词少有涉猎。
2. 歌者之词在五代词的基础上有发展,张先走得不远,柳永则把宋词引入了一条新路。
此下章详论。
3. 宋前期词引人注目的贡献还在于,把传统的歌者之词逐渐发展为士大夫之词。
他们的词,在绮席歌宴中,浓艳的脂粉气淡化了,清雅的文人意趣加重了。
四、晏殊:北宋倚声家初祖1、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江西抚州临川人,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2宋初文学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①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 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于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 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 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 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 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③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 香默坐,清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④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斡、丽谯,华则华矣。止 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⑤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复之,得二十 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 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 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 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⑥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白 体:学白居易 晚唐体:学贾岛、姚合 西昆体:学李商隐
一、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以徐铉、李昉、王禹偁为代表,主要继承和 学习白居易平易浅俗的现实主义诗风。
(一)李昉、徐铉等 模仿白居易的唱和闲适诗,内容多写流 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二)王禹偁
1.学白居易(闲适→讽谕 ) 早期学习白居易的闲适诗风,写了很多闲 适诗,且多唱和之作; 后期转向学习白居易的讽谕诗并进而以杜 甫为典范。
南唐江为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 浮动月黄昏。‛
欧阳修:‚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 陈与义:‚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 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 王十朋:‚暗香和月人佳句,压尽千古无诗 才。‛ 辛弃疾:‚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 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 姜夔:有两首咏梅词题为《暗香》、《疏影》, 此后即成为咏梅的专有名词。
宋代文学第二讲
第二讲:宋初诗文苏轼:“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
而斯文终有愧于古。
”在建国后七八十年的时间,宋代文学基本上是延续五代余风。
但也露出了一些新的气象。
一、宋初散文宋初最早的散文作家主要是由五代十国入宋,如李昉、徐铉、陶谷、陈彭年等,他们主要沿袭五代的文风,擅长骈体文,风格浮艳纤弱。
这引起了稍后一些作家的反对。
《宋史·梁周翰传》:“五代以来,文体卑弱,周翰与高锡、柳开、范杲习尚淳古,齐名友善,当时有高梁柳范之称。
”(一)柳开,早年名肩愈,字绍元,后改名开,字仲涂。
从此可以看出他的理想。
他继承韩愈古文运动的传统,把道和文紧密结合起来,《应则》:“吾之道,孔子、孟轲、杨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
他把文看做是宣传道的工具,反对文章过于华丽,《王学士第三书》:“文章为道之筌也,筌可妄作乎?筌之不良,获斯失矣。
女恶荣之厚于德,不恶德之厚于荣也。
文恶辞之华于理,不恶理之华于辞也。
”缺点是:一忽视了文学的审美特性,把散文仅仅看做是传道的工具,突出了实用功能而忽视了审美功能。
二是缺乏有说服力的创作范例。
《四库全书总目》:“宋朝变偶丽为古文,实自开始,惟体近艰涩,是其所短。
”(二)宋初散文领域在理论和创作两个方面都做出较大贡献的是王禹偁。
A理论方面:1,在文道关系方面,《答张扶书》:“夫文,传道而明心。
”内容更加广泛,增加了情感的色彩。
要求文道合一,文行合一。
B在艺术表达方面,《再答张扶书》提出要“使句之易道,义之易晓”,反对“语皆迂而艰,义皆昧而奥。
”对晚唐五代以来片面学习韩愈怪怪奇奇的文风。
B创作方面,融骈入散,既有古文的疏朗流畅,又有骈文的精致谐美,在议论、叙事和描写中注入感情,使散文富有音乐性和抒情性。
议论文《待漏院记》议论周详,剖析了忠心为国、营私弄权和尸位素餐三种宰相的不同,义正词严,充满浩然正气。
写景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描写竹楼内外的美景,表现了闲适平淡的生活。
【考必过】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柳开(947―1000)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人,字仲涂,著有K河东先生集》。
原名肩愈:古文的传统加字绍先。
意为要继承韩愈柳宗元的事业。
他在宋初在宋初自觉地以恢复韩、柳任反对五代浮艳文风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筚路蓝缕之功。
穆修(917-1032)字伯长,郓州(今山东东平)人他是继继柳开之后专力写作古文的作家其文强调教化作用,力求结构章法的变化,多用散行单句,单句,不务雕琢堆砌不求华靡艳丽,在宋代古文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2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和晚唐体:宋初诗派林立,主要有所谓白体、昆体和晚唐体三派。
白体学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主要诗人有李防、徐铉和王禹偁等。
王禹偁早年与一般文人一样喜爱白居易的诗,但侧重于学白居易的闲适唱和诗;贬官商州以后,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喻诗,更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以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3《西昆酬唱集》:西昆指玉山。
《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17位,皆西昆健将,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欧阳修(六一诗话》说:“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4杨亿的生平: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宋初著名文臣,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他和王钦若等奉命编撰巨型典籍《册府元龟)与在秘阁里参加编纂工作的同僚吟诗唱和,互相切磋诗律。
作诗宗主李商隐,讲究辞采,风格典丽,以表现才学和功力,但亦不乏清峭感怆的讽谕之作。
5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西昆体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诗歌流派,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
此集的作者有17人,共收诗250首,杨亿、钱惟演、刘筠三人的作品就有202首,就创作方法而言,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主张“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这在他们的创作中得到了体现。
宋初文学
开,之后是穆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节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一、宋初的馆阁唱和之风和白体诗风的流行
“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 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他 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 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 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二、西昆体的盛行和衰微
二、晚唐体诗人 1、专学贾岛、姚合的九僧诗 2、林逋等隐逸诗人:《山园小梅》,“梅妻鹤子” 3、身份独异的寇准:晚唐体盟主
第四节 西昆体的盛衰
一、西昆体 西昆体是指北宋初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首的
一派诗人,因杨亿编《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西 昆酬唱集》是以杨亿为首的十几个御用文人典型的 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艺术上堆砌词藻典故,声律 和谐,对仗工稳。在宋初风靡十年。
宋初文学
第一节 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第二节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第三节 宋初的晚唐体诗人 第四节 西昆体的盛衰
第一节 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一、王禹偁等人的散文 宋初在散文创作上成就较高的作家是王禹偁。 王禹偁信从儒家的政治理想,关心国家和人民
的命运,他不满于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他的散文 言之有物,清丽疏朗,在宋初文坛上独树一帜。
二、王禹偁诗中的新气息
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平淡美;散文化议论化。“元之独开有宋之 气”,清人吴之振语。
第三节 宋初的晚唐体诗人
一、“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把贾、
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其中一个诗人群体是以惠崇为代 表的九僧,另一个诗人群体是以林逋为代表的隐逸之士。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五篇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北宋初有复古主义文论的:柳开、田锡、穆修田锡:(1)田锡论诗,主“性情”,主“意”,强调自然和有生气,主张熔豪健、雅丽于一炉。
(2)他只是一位过渡性的作家,在文论中发扬了韩、柳求通变的文学精神,这是他在文学以展史上的功绩和贡献。
1、论宋初的复古思潮(1)复古守正、以求出新,是宋初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
(2)不同的作家对从学韩到弃韩这一宋初时代课题的认识、接受和参与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3)柳开是最初对北宋复古革新思潮有所觉醒的儒者代表。
在他身上既显示了“文”“道”之间与生俱来的联系,同时也预示了两者本质上的某些对立和最终必然的分裂。
(4)田锡更具备文人气质,他在文学思想上接受韩、柳的影响,代表了五代文气习染较深的文学文士对改革文风的自觉。
(5)穆修在搜求韩、柳文集方面功不可没,于古文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6)复古思潮在北宋初期并未成为主潮,仅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少数几个作家先驱自觉的阶段。
2、宋初“三体诗”:据方回《送罗寿可诗序》所说,主要有“白体”,学习白居易,作诗通俗,代表人王禹偁;“昆体”,学习李商隐,代表人杨亿,影响最大;“晚唐体”,学习贾岛,代表人林逋。
西昆体和晚唐体的繁盛,均在真宗一朝,在它们之前风靡了近半个世纪的诗风则是以当时文坛巨子李昉、徐铉及他们的后起之秀王禹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
3、王禹偁对宋初诗风、文风转变的促进作用(1)王禹偁早年喜爱白居易的诗,侧重于闲适唱和的一面。
(2)贬官商州之后,学习白居易的讽谕诗,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
(3)他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他很重视和推崇杜甫的诗歌。
学杜是宋诗别开生面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方面,王禹偁可谓得风气之先,在文学史上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4)他以诗歌较为著名,他的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近体、绝句则不乏平淡清远格调。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
第五篇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名词解释:西昆体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昆体功夫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三.大量用典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
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
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
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
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
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
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宋代文学介绍
第六章 南宋前期的文学
• 一、李清照 • 李清照的词学观 • 南渡前后词风的变化 • 易安体的特点 • 二、张元干、张孝祥 • 强烈介入生活的英雄词 • 张元干开南宋豪放派先河 • 慷慨悲愤与旷达超迈 • 张孝祥的两种词风 • 三、范成大、杨万里
第七章 陆游
• 一、生平与创作道路 • 人生的三个阶段和创作的三种境界
• 一、苏轼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 • 政治上的挫折和文学创作道路的转变 • 追求创新和自由的表达 • 二、苏轼的诗 • 题材和内容的丰富 • 散文化倾向和灵动的诗歌境界 • 三、苏轼的词 • 开创豪放词风 • 以诗为词和词之风格的多元化 • 四、苏轼的散文
第五章 北宋后期的诗词
• 一、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 拗体律诗和生新瘦硬 • 以故为新和以俗为雅 • 江西派的影响 • • 二、秦观和周邦彥的词 • 秦观的复雅归宗和情韵并茂 • 周邦彦的严于格律和慢词结构的创新
主意识 • 表演化的结构和通俗化的语言
宋代文学
第一章 宋代的历史、文化概况
• 一、政治、军事格局 • 重文轻武、重内轻外、社会危机与改革的兴起 • 二、宋代的哲学 • 理学及其对正统文学的影响 • 三、宋代的经济 • 农业政策的调整 • 手工业的发达和科技的进步 • 商业的繁荣及其都市的扩大 • 经济状况对通俗文学的影响
第二章 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
第九章 南宋后期的词
• 一、姜 夔 • 纪游和咏物词 • 姜词的风格――典雅、幽冷、空灵、清刚 • 二、吴文英 • 因情造境、朴朔迷离 • 辞采秾丽的语言风格
第十章 话本小说
• 一、话本及其他通俗文艺的概貌 • 勾栏瓦舍、宋杂剧、说话、唱赚鼓子词、诸宫
调、百戏、傀儡戏及其他
• 二、话本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牲 • 反映市民生活、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一定的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宋初的晚唐体诗人
一、专学贾岛、姚合的九僧诗 1.“晚唐体”诗人(P26) 2.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P22) 3.苦吟重五律,畛域狭小,但颇有警句 “晚唐体”诗人: 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 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岛和姚合看 成是晚唐诗人,故名之“晚唐体”。“晚 唐体”诗人主要有“九僧”和林逋等隐逸 诗人,即和尚和隐士。
三、西昆体的盛行 1.杨亿、刘筠、钱惟演为盟主 2.参与酬唱的共17位诗人作诗247首 3.后进学者争效之
四、西昆体衰微的原因 1.诗歌形象缺乏内在的气韵 2.艺术上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3.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
刘筠的《汉武》
杨亿的《南朝》
五鼓端门漏滴稀, 夜签声断翠华飞。 繁星晓埭闻鸡度, 细雨春场射雉归。 步试金莲波溅袜, 歌翻玉树涕沾衣。 龙盘王气终三百, 犹得澄澜对敞扉。
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三、身份独异的寇准
寇准《春日登楼含思凄婉
高楼聊引望, 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 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 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 沉思忽自惊。
汉武天台切绛河, 半涵非雾郁嵯峨。 桑田欲看他年变, 瓠子先成此日歌。 夏鼎几迁空象物, 秦桥未就已沉波。 相如作赋徒能讽, 却助飘飘逸气多。
思考与练习:
一、识记: 白体诗人、晚唐体、九僧诗、隐逸诗人、西昆体 二、领会: 1.西昆体盛行与衰微的原因 2.白体诗风流行的原因 3.王禹偁在宋初诗坛的意义
第一节 宋初散文和复古思潮
一、王禹偁等人的散文 1.五代十国入宋的词臣散文仍多为骈体 2.王禹偁《小畜集》表示“兼济之志” 3.王禹偁不满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P20) 二、柳开、穆修等人的复古思想 1.柳开在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 2.穆修刊刻韩、柳集与西昆派对抗 3.姚铉编选《唐文粹》专录古文
二、王禹偁诗中的新气息
1.王禹偁学白闲适诗,更重视讽谕诗 2.王禹偁又以杜甫为典范,开有宋风气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馆阁词臣诗集
1.《二李唱和集》 (李昉、李至) 2.《禁林宴会集》 (李昉等) 3.《翰林酬唱集》 (徐铉等)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 县)人。宋初白体诗人、散文家。出身贫寒,入仕后不甚得 意,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 谏,因此屡受贬谪。因晚年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王禹 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章学习韩愈、柳宗元,诗 歌创作推崇杜甫、白居易,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 平易。宋全词仅存词《点绛唇》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 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点绛唇•感兴》
二、林逋等隐逸诗人
1.隐逸诗人仿贾酌句,学白平易 2.林逋咏湖山胜景抒隐居之情 3.林逋诗意境完整、情趣活泼
九僧诗警句
林逋《秋日西湖闲泛》
水气并山影, 苍茫已作秋。 林深喜见寺, 岸静惜移舟。 疏苇先寒折, 残红带夕收。 吾庐在何处? 归兴起渔讴。
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楼。 保暹《秋径》 磬断危杉月,灯残古塔霜。 惟凤《与行肇师宿庐山栖贤寺》 照水千寻迥,栖烟一点明 惠崇《池上鹭分赋得明字》
第二章
宋初文学
一、本章重点: 1.宋初的散文与复古思潮 2.宋初的诗人与诗派 二、本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宋初文学对唐人的因循与变革 2.学会在对比中把握宋初文学发展的脉络 3.弄清宋初文学对后来文学的影响
宋初文学:
宋代建国(北宋),公园960年。 宋初文学:是指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初 期,大概70余年的时间。 宋初文学总体特点,不如前代,但已有新的气象。
第四节
西昆体的盛衰
一、《西昆酬唱集》的成书与题材内容(P27) 1.编纂《历代君臣事迹》的馆臣作诗唱酬 2.杨亿编《西昆酬唱集》 3.题材:怀古咏史,咏物,流连光景 西昆体主宰宋初诗坛(形成流派) 二、西昆体的艺术特征 1.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 2.多为近体,七律占十分之六 3.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第二节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一、宋初馆阁唱和之风和白体诗风流行(P24)
1.馆阁之臣酬唱编诗集 2.李昉、徐铉等人效法白居易作闲适诗 “白体”诗人: 是指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 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他们的诗歌主要 是模仿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 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 风格初浅清雅。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