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必修2)每日一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五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必修2)每日一题每周一测1含答案解析
每周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娘炮”最近成为热词,但是说整个社会男性青年正表现出女性化倾向,实在有些。
其实,看看我们身边,又有几个是所谓的“娘炮”呢?事实上电影电视中也不乏张扬男性的形象。
何况“娘炮”一词本身也显出对女性的不尊重,因为女性也在担当社会的责任与使命,她们对社会的贡献也非常巨大。
为此,说一些男青年尤其是男性青年演员的表现女性化,这其实是将问题简单化了。
事实上也有不少女性受众对于用“娘炮”简单地批评男性女性化现象有不同的意见。
()。
人们提出批评,是觉得一些青年男演员存在问题,认为他们没有表现出的风范,因受商业化的过度影响和控制,,刻意迎合粉丝,往往显得品位不高,缺少更广泛的社会责任,对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引导缺乏正能量。
这些表现其实是一种庸俗化,不能简单归结为女性化。
所以,对于诟病这些表现,其实不是仅仅用女性化就能概括的,是在某些女性化表现中走偏了。
当然,对于这些社会现象表现出忧虑和不满,是值得重视的,社会应高度关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张皇其事特立独行堂堂正正吮痈舐痔B.张皇其事严气正性堂堂正正枉道事人C.添油加醋严气正性磊磊落落吮痈舐痔D.添油加醋特立独行磊磊落落枉道事人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当下更为理想的批评态度可能是避免这种对性别问题的简单化的表达B.更为理想的批评态度可能是避免这种在当下对性别问题的简单化的表达C.在当下避免这种对性别问题的简单化的表达可能是更为理想的批评态度D.避免这种在当下对性别问题的简单化的表达可能是更为理想的批评态度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于为这些表现的诟病,其实不是仅仅用女性化就能概括的,是在某些女性化表现中走偏了。
B.对于诟病的这些表现,其实不是仅仅用女性化就能概括的,否则,是在某些女性化表现中走偏了。
C.对于诟病的这些表现,其实不是仅仅用女性化就能概括的,是在某些女性化表现中走偏了。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阶段质量检测二 版含解析
阶段质量检测(二)(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不仅因为其历史悠久,还由于其人文和历史环境的独特性,形成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体系与类型。
近些年来西方世界提倡生态、低碳、人性的理念,而中国建筑出现伊始就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
中国人造房子一开始就是用木结构,早在六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先民们创建的木屋,用卯榫结构造成的屋架、梁、柱,就能抵御地震的灾害,从而庇护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先民,而丽江和汶川的大地震,也印证了中国木结构房屋的减震自救。
可是,我们现在都丢弃了,在中国大学里现今学建筑的学生也很少有人去学习和研究木结构的技术了。
如果说中国的皇家宫殿以及寺庙形式都有些相像,那么,各地的民居则特别丰富多彩。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中国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还是江南的厅堂以至上海的石库门,它们的平面布局,都是有堂屋、两厢、前厅、后房。
堂屋是不放床的,是礼仪和会聚的场所,这是阖家团聚的需要.住房中都有天井,讲究上有天,下有地,房屋用墙围合起来求得安全,但不能没有天地。
西方人所追求的是物化了的概念——“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中国人崇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四合院相连而成胡同,宅院组合有街巷,上海的石库门排列在一起就是里弄。
它们虽然没有间距、密度、绿地率等指标,在过去人口不是那么膨胀的情况下,却能让入住者安居乐业,邻里融洽。
四合院的温馨、街巷风情以及里弄亲情,住过这些老居民区的人们会有那些美好的回忆。
而现在套用西方模式建造的新公房、居住小区、别墅群,似乎很先进、很科学,邻里关系却要冷漠和功利得多。
这些年来,不知道是不是被外来的文化搞得弄不清方向了,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以及传统的技术和艺术中的精彩似乎逐步被人们遗忘.所以,我们要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回归中国建筑中蕴藏着的许多优秀的传统——在这些年造了这么多房屋之后,本也该好好地反思一下。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每日一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
适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下边小题。
沈从文,他在难过中开花4 月 1 日清早,醒得太早。
顺手打开一本书,是沈从文的书信集,此中有些是他生前没想到会发布的自呓般的文字。
自1949 年 1 月到 8 月,正是沈从文被人以为“精神失态”的一段光阴。
他在老婆张兆和的信上乱圈点,内容大概为:我的难过这个世界上没人了解;生活已经失掉意义。
那时他因郭沫若的一句“反动文人” 的定论而否认自我,直觉自己的写作时代已经过去。
精神压力巨大的他应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邀住在他们清华园的家里,以休养身心。
很多诚挚的朋友巴望他早日痊愈,他频频自语:没人知道,其实我根本没有病。
在梦话里,他说:“翠翠,你在一点零四的房间里熟睡,还在想着我吗?我死了也想着我吗?”我忍不住吃了一惊。
本来,那个小说中“或许明日回来,或许永久不回来”的人,也是沈从文自己啊。
本来,他向来未能忘却少年的情怀——他在自传里,写下了一段孽缘:一个女孩趁着他的爱情正焚烧时,骗走了一笔数量不小的钱,令他不得不走开家乡。
而他将曾在自传中落笔的美好感情,嵌入了小说《边城》中。
很多年后,他还牵挂着她。
而三三(张兆和的昵称)也排在翠翠的后边。
我终于理解了他对张兆和的爱恋,有很多没法言述的情素。
此中有很多照射着对翠翠的向往:漂亮、忠诚、单纯、微黑。
而张兆和还多了翠翠所没有的大家闺秀的才华。
沈张二人的恋爱,未必为对方完整懂得,却可长久。
由于他对自己的懂,因了她的纯粹高洁。
幸好,他有她。
那个固然不太懂得他,却向来用自己暖和坚定的爱心去支持和宽慰他的老婆。
此后他曾在家自杀,也幸好担忧着他的她急忙从干校返回,实时发现而救了他一命。
此后此后,沈从文开始了另一条命。
他的难过低到灰尘里,开出花来。
他扔掉了那支光彩醒目的文学之笔,开始托生为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
我认真读过其填充国内空白的《中国古代衣饰研究》[ 注 ]与其余对于“瓶瓶罐罐”的文章,功力胜于此刻的文物专家不知多少倍。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每周一测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每周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教育的普及、出版的繁荣、互联网的兴盛,使得知识获取的成本大大下降。
“学好数理化”不再成为求知边界,通识教育正不断打开知识视野。
因此,若以知识宽度论,今天学子可以完胜过去。
然而,广度之外,同样需要有深度。
书不多,反能精读以致“ ”;诱惑少,所以不断钻研。
将有限的注意力资源用到最有效的地方,才会有“”的成就。
因此,既要重视知识的宽度,也要重视学习的深度,在努力扩大知识半径的同时,避免陷入平面化的“知识焦虑”,落入的学习路径。
既有知识的宽度,又有知识的深度,才能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卓越的见识。
当前,许多领域深入发展,创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芯片技术如何突破?人工智能领域如何推进?东西方文化如何更好交融?这有赖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传授高深知识的使命尽管往往在高等教育,但是培养钻研精神却需要从小抓起。
面对全球化竞争,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摆脱简单的记诵,在慎思明辨上下功夫;关注知识的积累,更注重思维的锤炼。
换句话说,一种好的教育,既教会学生如何数清掉落的苹果,更激发学生思考为何苹果是掉下来而非飞上天。
同时,知识传承很重要,见识的培育更关键。
在古汉语中,“知”与“识”相连又有别。
知是获取信息,是第一层级;识是具备见解,是更高层级。
由知而识,方为智慧。
一方面,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才算得上学懂弄通;(________)。
从路径上说,培养见识,离不开课堂,但也不能囿于课堂,既需要言传,更需要鼓励学生在敏于求知、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过程中去主动领悟与把握。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而另一方面,具备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力、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力、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力,方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不迫。
B.而另一方面,具备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力、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力、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力,方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不迫。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五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2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五)【河南省濮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暮雨乡愁张清华①一个人在外面呆得久了,方知古人在诗歌里所写的那些思乡的愁绪,并非尽是“强说”的装点之辞。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日暮时分,烟波江上的愁思不知不觉地就弥漫开来。
海德堡冬日的白昼格外短促,刚刚还是中午,一转眼就到了黄昏,薄暮乍起,惨淡的云如烟如雾地浮起来,涅卡河边的那些形体巨大的柳树在冷风中瑟缩着它们的枝条,几天前还挂满了深黄的枯叶,而今已如此寥落寒怆,还有那些枝条如乱箭般高插云霄的杨树,在冬日的天空下也显得格外苍凉凄楚。
这些特别带着东方色彩的草木,似乎特别能够勾起人思乡的情怀。
还有河边的那群大雁,它们散乱在草地上,整理着羽毛,在风中发着呱呱的悲鸣,看样子这个冬天它们是不准备离开这里了。
眼前的这一切明明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在那么多古典诗词里被反复吟咏描画过的意境,而今却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迢迢万里的西洋夷域,怎不让人生出人面桃花、物是人非的莫名心绪。
②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褊狭具体了。
事实上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
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
古往今来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来都是歌者在哀叹岁月的逝水对自己无情的抛掷。
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
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了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是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
【精品】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模块检测卷二新人教版必修5
模块检测卷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审美移情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
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
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
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
《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
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然而,对移情现象做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
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
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
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里普斯。
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里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
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
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
移情和感受不同。
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
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
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2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4月1日清晨,醒得太早。
随手翻开一本书,是沈从文的书信集,其中有些是他生前没想到会发表的自呓般的文字。
自1949年1月到8月,正是沈从文被人认为“精神失常”的一段岁月。
他在妻子张兆和的信上乱圈点,内容大致为:我的痛苦这个世界上没人知晓;生活已经失去意义。
那时他因郭沫若的一句“反动文人”的定论而否定自我,直觉自己的写作时代已经过去。
精神压力巨大的他应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邀住在他们清华园的家里,以疗养身心。
许多真挚的朋友巴望他早日康复,他反复自语:没人知道,其实我根本没有病。
在呓语里,他说:“翠翠,你在一点零四的房间里酣睡,还在想着我吗?我死了也想着我吗?”我不由得吃了一惊。
原来,那个小说中“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的人,也是沈从文自己啊。
原来,他一直未能忘怀少年的情怀——他在自传里,写下了一段孽缘:一个女孩趁着他的爱情正燃烧时,骗走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令他不得不离开家乡。
而他将曾在自传中落笔的美好感情,嵌入了小说《边城》中。
许多年后,他还挂念着她。
而三三(张兆和的昵称)也排在翠翠的后面。
我终于理解了他对张兆和的爱恋,有许多无法言述的情愫。
其中有许多映照着对翠翠的憧憬:美丽、忠诚、纯真、微黑。
而张兆和还多了翠翠所没有的大家闺秀的才气。
沈张二人的恋爱,未必为对方完全懂得,却可恒久。
因为他对自己的懂,因了她的纯粹高洁。
幸好,他有她。
那个虽然不太懂得他,却一直用自己温暖坚定的爱心去支持和抚慰他的妻子。
后来他曾在家自杀,也幸亏担心着他的她匆匆从干校返回,及时发现而救了他一命。
从此以后,沈从文开始了另一条命。
他的痛苦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
他丢掉了那支光彩夺目的文学之笔,开始托生为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
我仔细读过其填补国内空白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注]与其他关于“瓶瓶罐罐”的文章,功力胜于如今的文物专家不知多少倍。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每日一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四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
阐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四)【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小题。
古文距我们年月已经长远,文字对于不一样的读者来说也已有了不一样程度的疏隔,又在什么意义上能够作为鉴赏的对象呢?“鉴赏” 依据文艺学理论家的说法,其状况很是奇妙。
从最简单的意义来说,鉴赏老是要求对象中有能够赏玩、能够引起某种人生感想而带来必定欢乐的东西吧,而这类审美主体受审美对象的刺激而产生的精神活动,用马克思的说法,是一种“按人的方式来理解的受动,是人的一种自我享受” 。
那么,有些东西唯恐是难以“鉴赏”的。
比如“文化大革命”中住“牛棚”的人们,常须写检讨或思想报告之类,假如将它们拿给当今的年青人看,固然时间相隔不远,文字也简单读懂,却唯恐完整没法理解这东西是怎么写出来的,更不用说“鉴赏”了,因为读者实在难以从这里获取一点点“自我享受” 。
相反,有些文章固然年月相隔长远,却能够被理解和鉴赏。
比如《孟子》里面对于“齐人有一妻一妾”的短文,写齐国某男子在外乞讨残食,回到家谎称与荣华者同餐,且做出一副了不起的气派傲视自己的大妻子、小老婆。
读者不必定赞成作者借这个故事论说的道理,却能够从文章对“齐人” 卑琐可笑的行止的讥刺中领会到对人的尊严的赞叹,若是联想到现实环境中某个整天炫耀自己曾同阔人吃过一顿饭或同大人物握过一次手的角色,难免会会意一笑。
这里分明是有些“自我享受”的意味了。
那么,人的“自我享受”的基础是什么呢?马克思早就指出:“自由自觉的活动恰好就是人类的特征” 。
不切合这类特征的东西归根结蒂是没法被人接受的,此中也就不行能含有可供人们“自我享受”的要素。
其实,检讨书也是古已有之的,《文选》还收有曹植的《责躬表》 (与《责躬诗》一同)。
只管他“学富五车”,文章也写得很美丽,但他这类不得已的自我侮辱、自我贬损,明显是“自由自觉的活动”的对峙物,因此这样的作品仍旧令人厌烦。
至于文章能够让人喜欢到什么程度,则取决于它供应给人们由鉴赏而获取的“自我享受” 丰富到何种程度。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每日一题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河南省郑州五中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小题。
传家宝侯发山春子往火里添了两根柴,火苗比原来绚烂了,照射着父亲的脸,黑红中泛着一层光彩。
父亲把烟袋伸进烟包挖了满满一勺,用拇指按了按,而后歪着头,就着回旋的火焰点燃。
过罢年,我就整整撑了四十年,父亲吧嗒一口烟,很享受地“呲溜”了一口。
春子低着头,怔怔的样子。
我老喽,干不动喽。
父亲向来看着春子,眼光里有喜爱,有期望。
春子瞅着升腾的火苗,没有说话。
因老家遭大水,你老爷带着一家老少落脚到这里。
感怀这里的人好,你老爷就造了一条小船,摆渡,不取分文酬劳。
你老爷临死立下遗言,后代后辈义渡同乡。
春子的眼光溜出门外,望着眼前慢慢流动的小河,内心生起无端的恼恨。
你老奶逝世时,你老爷上午忙完丧事,下午就到渡口去了。
到你爷爷这一辈,他成婚那天,拜了天地后,直奔渡口。
轮到我,那就多了。
有一年,我下河教人,登岸后倡始高烧,在医院躺了半月。
你打工没回来,我就掏钱雇人摆渡了半月。
说到这里,父亲的脸上有了神采,连那一道道皱纹都放出光来。
同乡们的情啥时才能还完?春子不由得说道。
还不完!咋能还完呢?假如当年他们不收容你老爷,只怕他早就变为孤魂野鬼了,哪会有我?更别说你了。
说到这里,父亲指了指墙角的蓑衣和竹篙,说,还有外面的船,这就是咱的传家宝。
从你老爷到我这一辈,先后渡坏22 只木船,撑破一百多把竹篙。
到你这里,不可以断了,还要传给我孙子。
春子又带气又带笑,他在外面打工,每个月四五千块的收入,实在不肯回来。
这时,门外传来踢踏踏的脚步声。
有人过河!父亲站了起来,要去拿墙角的竹篙。
“大叔,过年了,陪你喝两盅。
”跟着话音,进来几个村民。
一个个手里都不空,提溜着水果、酒和菜肴。
春子认得,此中一个是老村长。
看到春子,老村长说:“春子啥时回来的?过了年不走了吧?”不等春子说话,父亲呵呵一笑,英气地说,不走了,不走了,该接班喽。
春子站起来给老村长打过招呼,回家了。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二)【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周勋初先生的魏晋风度学术界的朋友都知道,周先生治学范围广阔,涉及先秦诸子、楚辞、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近现代学术史等,涉及辞书编纂和古籍整理,涉及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和古代诗歌史以及笔记小说史,在《韩非子》、《文选》学、《文心雕龙》学、唐诗学及文献学等领域,都卓然成家。
实在要概括,也许用“传统文史之学”来指称周先生的治学范围比较合适一些。
所谓“传统文史之学”,按周先生的理解,并不专指文学和历史两门学科,而是包括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门类,如哲学、宗教、思想等等,内容广泛,而且彼此不可分割。
周先生倡导在文献学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实际上是对“文史不分”的中国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体现了他在学术研究中坚持的中国文化本位的立场。
很多时候,我甚至不假思索地将周先生与魏晋风度联系起来。
他在这一研究领域建树甚多,在他较早的那本论文集《文史探微》中,就有好几篇论文堪称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经典名篇,比如《魏氏“三世立贱”的分析》、《阮籍〈咏怀〉诗其二十新解》、《梁代文论三派述要》、《刘勰的主要研究方法——“折衷说”述评》等,皆独辟蹊径,思新论闳,启示学界良多。
细思起来,这都只是表面现象,实质上,周先生身姿玉树临风,为人洒脱自然,文章简洁明快,清峻通脱,处处透着魏晋风度。
1950年,周先生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
在他早年所接触的老辈学者中,还颇有一些存魏晋风度之流风馀韵者,周先生深受濡染。
在其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政治出身不好的他始终面临着危险,处境与魏晋文士颇为相似。
与此同时,由于学有专长,做事认真负责,他又常作为使用对象,被分配承担重要的具体任务。
他总是随遇而安,干一行爱一行,抓住一切机会读书写作。
《九歌新考》、《韩非子札记》和《高适年谱》等书,都是在完全看不到出版前景的日子里撰写的。
新时期以后,学术环境大有改善,周先生焕发精神,开始快乐地工作着。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2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车祸(日本)东野圭吾事情发生前,没有任何预感。
那天早上8点半,平介下了夜班,回到家中,他马上打开了电视。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想看的,只是想知道昨天相扑比赛的结果。
今年已经步入40岁的平介相信,今天也一定和之前的39年一样,是个平淡无奇的日子。
有一个频道是他每次下夜班后必看的。
那是个对文艺界丑闻、体育比赛结果等集中播报的频道,内容很浅,但是涉及面很广。
但是,今天画面上出现的,并不是平日里播音员的笑脸,而是一个积雪的山地。
出什么事了?平介心里闪过一个念头,不过他并不想详细了解事由。
此刻他最想知道的是他所关注的力士赢了没有。
平介在一家汽车零件加工厂的生产车间工作。
一年前,他被提升为组长。
这周轮到他们组上夜班了。
这一年,平介的工厂经营状况出奇地好,像平介这样身在第一线的人变得忙碌不堪,加班一两个小时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会加班3个小时,有时加班费比基本工资还多。
但是,在工厂里待的时间长,就意味着在家待的时间短,平介很难和妻子直子、女儿藻奈美一起吃晚饭。
如果是夜班的话,早上8点钟就能到家,正好赶上藻奈美吃早餐的时间。
边和马上要升入小学6年级的独生爱女聊着天真的话题,边享受着妻子亲手做的饭菜,这对平介来说是一种无法取代的快乐。
下夜班后的疲惫,在看到女儿的笑容后马上就烟消云散了。
正因如此,下夜班后一个人吃早餐让他觉得没有味道。
这样无聊的早餐从今天起要持续3天,因为直子带着藻奈美回长野的娘家去了。
她堂兄病故了,她要赶去参加堂兄的葬礼。
本来说好是她一个人去长野的,但就在快出发时,藻奈美忽然嚷着也要去。
她说她想在那边滑雪。
女儿好不容易有了个春假,可自己工作太忙,一直没能陪家人游玩。
因此,对平介来说,这未尝不是个补偿的机会。
于是他决定一个人忍受寂寞,让藻奈美和妻子一起去。
他一边享受着熟悉的味道,一边调高了电视的音量。
2018-2019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8-2019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经济与道德并非风马牛不相及,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在经济领域出现的食品问题、医药问题、工程问题等都说明,发展经济不能忽视道德的作用,一旦道德出现问题,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形成灾难性的后果。
②古今中外的学者对经济的理解和把握可谓是观点纷呈,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经济,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认同,经济不只是投入、产出、效益等纯物质和物质活动的现象和概念,人的主观因素客观上是不可忽视的经济要素。
事实上,经济是人的经济,是人际关系之经济,经济活动一定内含着作为经济人的应该和人际利益交往活动的应该,离开了人、人际关系之应该的认识和把握,就难以真正认识经济。
③马克思在撰写鸿篇巨制《资本论》的过程中,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内在特质和矛盾的分析,揭示出了商品内部的两个对立的经济主体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而由此展开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探索和揭示,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和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科学论断。
这是经典的阶级分析法,也是阶级道德分析方法。
这就是说,唯有弄清楚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的阶级、阶级关系乃至阶级利益关系中的应该与不应该,才有可能更深入地剖析资本主义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
这说明,经济现象均可以进行道德评价,有经济必有道德问题存在着,要真正认识和把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经济现象,道德视角不可或缺。
④经济发展速度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凡有先进的生产力一定有快速发展的经济。
然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又取决于劳动工具的不断改进与发展。
⑤马克思说过,机器是“死的生产力”,只有通过作为“主观生产力”的人去激活作为“死的生产力”的机器,社会生产力才得以形成。
而道德是““主观生产力”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综合检测
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顺治八年(1651),顺治在祭告黄帝文中曰:“自古帝王,受天明命,继道统而新治统。
”刚刚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内涵非常丰富,可以说是探析中国现代转型之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角。
何谓“道统”与“治统”?简单来说,前者主要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这些圣人的思想传统,即儒家思想传统。
后者主要指体现为一定继承性的政治统治的传统。
作为“道统”的儒家思想传统,虽在历史上也曾遭到其他思想挑战,但几千年里基本上“天下所极重”。
儒家思想自有真理的闪光点和恒久的魅力,但历代帝王看重的是它所宣扬的仁义道德等对封建专制统治合法性的诠释,倚重的是它所宣扬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封建专制统治秩序的巩固,从而形成“天下以道而治”的共识。
因此,历代帝王都把“继道统”作为巩固自己统治的重中之重。
不过,以“继道统”为基础的“新治统”,其“新”是极其有限的。
一个新王朝替代前朝,不会去否定其封建专制,而是认为前朝统治失德离道,所以天命转移。
不去否定封建专制的“新治统”,只能表现为对治理之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实践中则是封建专制统治在总体上不断强化。
中国历史上,“道统”与“治统”根深蒂固,强大到把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纳入自己的发展轨道,强大到在西方列强不断的侵略下始终没有瓦解。
从这个意义上说,“道统”与“治统”对于保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有着积极作用。
但是,这种深厚的积淀也使中国天然地缺乏走出传统社会的思想资源和体制基础。
当中国要向现代社会转型时,“道统”与“治统”就成为沉重的历史包袱。
世界上许多国家经历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艰难历程,但像中国这样历经百年、遍尝艰辛的却很少。
譬如,日本在19世纪中叶与中国境遇相似,但它通过明治维新顺利地向现代转型,不应忽略的一点就是它没有中国这样的“道统”与“治统”。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五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2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五)【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1994年,原人事部正式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并组织了首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招考。
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家公务员的招录规模不断扩大,从近10年的数据来看,国考招录人数就已经翻了一番。
2017年度国考,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计划招录2.7万余人,计划招录人数与2016年持平。
2017年度国考,最热岗位的竞争再度攀高,竞争最激烈的岗位为民盟中央办公厅“接待处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该职位竞争比就达9837:1,创下历史新高。
(来自《中国新闻网》2017年,有删改)材料二:“国考热”的出现,应当说对社会有一种正向激励效应。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政府人事部门补充干部的方式,大多是推荐、递条子、介绍、转入等形式。
这些方法既不能达到任人唯贤的目的,程序上也不公开透明,可谓弊病多多。
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堪称是整个公务员录用体系的一次改革。
选人用人不再是一张批条就能操纵的,平民百姓也可以打破“身份壁垒”通过考试进入仕途。
然而,在承认这种正向激励作用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国考”的热度实在太高了!据报道,世界各国大学生愿意报考公务员的比例,美国为3%,法国是5.3%,新加坡只有2%,日本公务员排在就业榜单第53位,英国公务员进入20大厌恶职业榜。
然而在中国,愿意做公务员的大学生高达76.5%。
百余万人竞争公务员这座“独木桥”,需要一年乃至多年的精心准备,大好时光留给应试备考,最终却仅有少数人如愿,这显然是对教育体系、人才资源和生命价值的浪费。
而且,“国考热”的出现,意味着知识精英们争相涌向官场,不去生产和创造,而是寄望于分配和分享,无疑折射出当今社会创富能力的衰退。
“如果一个社会的制度和文化不是鼓励大家去创业而是相反,那将很难产生自己的乔布斯、比尔·盖茨。
【推荐K12】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模块检测卷二新人教版必修5
模块检测卷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审美移情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
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
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
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
《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
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然而,对移情现象做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
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
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
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里普斯。
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里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
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
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
移情和感受不同。
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
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
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普通班
定远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普通班语文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当我们追根溯源去追寻中国文化的最初形态时,我们看到,它就是史前巫教系统以及随之而来的三代天命神学,它们同时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最初形态和总体,为中国文化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在各个方面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后来,当诸子百家纷纷起来冲破传统宗教的束缚,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发展,不再与天命神学体系混而为一,从此才有了本质上完全不同于天命神学体系的各种世俗文化形态。
在诸子思想体系中,人文主义的因素极大地突显,消解和转化了传统宗教的神学内容,改变了它的迷狂与非理性成分,从而在本质上有别于天命神学体系。
但是诸子百家也不是一下子突显出来的,它脱胎于传统天命神学这一文化母体;同时诸子百家的思想体系中也并没有完全推倒先前思想文化所取得的成果,而是在相当的程度上把它们保留了下来,使之成为新的文化形态,成为他们创立思想体系的思想酵母和出发点。
只要我们具体地去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体系,就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传统天命神学的影响。
从传统宗教这一方面来说,当它失去作为文化整体或总体的地位以后,也并不是对世俗文化形态不再具有任何影响力。
认识到宗教与中国文化的这种根源性关系,对把握两汉以后,尤其是形成了以儒释道为中国文化的整体结构以后,我们认为宗教对中国文化具有启示性的影响。
无视这种影响,完全忽略中国文化的宗教性,就不可能完整准确地领会中国文化。
从理论上说,宗教是中国文化的整体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各种形态构成了具有内在统一性的完整的文化共同体。
这是一种动态互补结构,宗教与中国文化整体之间在长期的历史行程中彼此认同,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因此当我们说宗教受制于中国文化背景,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并只有在中国文化所能提供的框架内合理地发展,从中国文化的其他各种形态中吸收养料来充实丰富自身时,同时也就表明了宗教在中国文化中不纯然只是一个消极的因素,只能被动地去适合中国文化,而是在相当广泛的领域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二5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曲阳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5月考试语文试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由宁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世界,儒学的思想价值可以用来为实现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促进和改善全球治理服务。
这是由儒学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
儒学在中国产生以后,不仅存在和发展于中国,而且传播到亚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一直传承和延续到今天。
儒学具有持久不衰的生机与活力,有着不断进步的发展前途,也是由它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
那么,儒学具有哪些本质特性呢?儒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所以它对别的学说能够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能够在共存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就能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
当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产生之时,与它同时并立的还有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所代表的墨家思想等等。
正是由于虚心向道家、墨家等学说学习,认真从中吸取思想营养,儒家思想才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首屈一指的“显学”。
当它传播到东亚其他地区时,又能与当地的思想文化相融合,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当佛学传入中国后,儒学不仅与之共存,而且将其引为自己的借鉴学习对象。
这些都体现了儒学开放包容的特性,以及由此具备的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
儒学具有实事求是的特性,所以它要求人们“惟是以求、知错即纠”,而不能“知错不改、文过饰非”。
实事求是出自中国史籍《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刘德是一个具有儒学思想的人,《汉书》说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中国儒学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以贯之的,是中国历代儒学学者所追求和坚持的。
这里举一个例子。
东汉著名儒学思想家王充的《论衡》一书有《问孔》《刺孟》两篇文章。
文中认为,即使对孔子、孟子这样的圣贤和儒家学说创始人,如果发现他们思想中有疏失有错误,也应加以“问难”,以纠“非”而明“是”。
教育最新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模块检测卷二新人教版必修5
模块检测卷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审美移情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
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
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
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
《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
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然而,对移情现象做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
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
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
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里普斯。
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里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
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
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
移情和感受不同。
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
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
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必修5第二单元训练卷语 文 (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率先掌握铜冶炼技术之后,华夏民族逐渐发展出闪烁着民族文化精神和鲜明美学特质的金属艺术。
金属艺术熔炼着民族历史。
《左氏春秋》记述,夏朝君主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刻以各州形胜之地和奇异之物,以一鼎象征一州,于是“九州”“定鼎”成为夏王问鼎天下的标志。
金属艺术凝聚着技术进步。
汉代长信宫灯,不仅外观精美雅致,更是一件科学性、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结合的艺术作品:灯壁可开合转向,以调节灯光的强弱和方向,灯烟经执灯宫女铜像右臂进入中空的体内,再进入盛水的灯座中,避免污染空气。
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令人叹为观止。
金属艺术也承载着文化交流。
唐代鎏金舞马衔杯银壶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物证。
汉代丝绸之路带来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加工技术,与中原的技法交流融合,在唐代达到新的高度。
得益于精湛的捶揲技法,银壶上骏马的细节才能表现清晰,口鼻眼的轮廓、躯干的肌肉线条都历历可见,形象呼之欲出。
而皮囊形的壶身,显然是借鉴了游牧民族的器物形制。
能工巧匠们萃取了各民族的艺术精华,创造出精美绝伦的国宝级艺术珍品。
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工艺技巧日趋精湛,作品更加注重装饰性,强调复杂的手工技法,艺术风格越来越华丽繁复。
加之金属属于贵重材质,特别是黄金和白银是古代稀有的材料,用金银等加工制成的金属艺术品,更是华美珍贵的质料与精致繁复的技艺的结晶,具有市场和艺术的双重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五)【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1994年,原人事部正式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并组织了首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招考。
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家公务员的招录规模不断扩大,从近10年的数据来看,国考招录人数就已经翻了一番。
2017年度国考,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计划招录2.7万余人,计划招录人数与2016年持平。
2017年度国考,最热岗位的竞争再度攀高,竞争最激烈的岗位为民盟中央办公厅“接待处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该职位竞争比就达9837:1,创下历史新高。
(来自《中国新闻网》2017年,有删改)材料二:“国考热”的出现,应当说对社会有一种正向激励效应。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政府人事部门补充干部的方式,大多是推荐、递条子、介绍、转入等形式。
这些方法既不能达到任人唯贤的目的,程序上也不公开透明,可谓弊病多多。
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堪称是整个公务员录用体系的一次改革。
选人用人不再是一张批条就能操纵的,平民百姓也可以打破“身份壁垒”通过考试进入仕途。
然而,在承认这种正向激励作用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国考”的热度实在太高了!据报道,世界各国大学生愿意报考公务员的比例,美国为3%,法国是5.3%,新加坡只有2%,日本公务员排在就业榜单第53位,英国公务员进入20大厌恶职业榜。
然而在中国,愿意做公务员的大学生高达76.5%。
百余万人竞争公务员这座“独木桥”,需要一年乃至多年的精心准备,大好时光留给应试备考,最终却仅有少数人如愿,这显然是对教育体系、人才资源和生命价值的浪费。
而且,“国考热”的出现,意味着知识精英们争相涌向官场,不去生产和创造,而是寄望于分配和分享,无疑折射出当今社会创富能力的衰退。
“如果一个社会的制度和文化不是鼓励大家去创业而是相反,那将很难产生自己的乔布斯、比尔·盖茨。
”只有国考不再热,创业潮涌动,更多的人才转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创新型社会才能指日可待。
(选自《国考热背后的冷思考》,有删改)材料三:“公考热”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6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春节期间,跳槽人群最活跃的竟然是公务员,数量比去年增加超三成。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出台各项规定与禁令,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
随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会发展与进步是相当有利的,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面影响,有可能破坏公务员群体的整体性,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从这个层面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令人担忧,值得重视。
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跳槽或许离“跳槽热”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趋势。
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少一些过度的解读。
(来自《人民网》,有删改)材料四:国家公务员局某负责人说:“2008至2013年,全国公务员总数每年部有一定的增长,2014、2015年开始出现少量减少,但在编制范围內总体上仍然保持稳定。
”而针对公务员是否存在“离职潮”一问,这位负责人解释称,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看。
公务员队伍总量是基本稳定的,辞职的数量有所增长。
2015年公务员辞职不到1.2万人,约占公务员队伍总数的0.2%,这个比例是在正常范围内的。
一定比例的公务员辞去公职是公务员队伍正常流动现象,有利于补充新的力量、增强队伍活力。
(选自2017年《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公务员考试从1994年开始实行。
近10年来虽招录人数大大增加,但竞争比例居高不下,并在2017年度创下历史最高。
B.大学生报专公务员的意愿,中国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这不仅是对教育体系、人才资源和生命价值的浪费。
C.实行国考制度补充干部,方式公开透明,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方式,是人才选拔的正向激励效应。
D.全国公务总数虽然从2014年开始有所减少,辞职人数有所增长,但队伍的稳定程度还是正常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材料一从国考制度建立、历年的招录情况、热门岗位录取比率等方面,整体上说明了国考热度不减的情形。
B.材料二虽然对国家实行国考制度加以肯定,但对国考热整体上持否定态度,认为这不利于人才配置和建设创新型社会。
C.“国考热”的出现,反映出很多知识精英寄望于分配和分享,不去生产和创造,这引发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衰退。
D.材料四从政府层面认为,公务员辞职的数量近几年有所增长,但比例还属正常,队伍总体上仍然在编制范围内保持稳定。
E.材料一、材料四多处使用较翔实的数据和图表说明了国考热和公务员辞职的状况,有利于读者客观,准确地了解新闻事件。
3.简要概括公务员“跳槽”的原因和对社会的有利因素。
【参考答案】1.A2.AC3.辞职的原因:中央大力反腐,出台各项规定与禁令;废除了养老金“双轨制”。
有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队伍补充新的力量,增强队伍活力,也有利于人才资源合理分配,有利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试题分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伟大的思想开始于纸上,教育是在纸上完成的,商业是由纸质确立的,爱情是由纸质给予认定的,重要的新闻通过报纸得以传播……纸在人类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但是,几十年来,文明的进步已经尝试超越纸而拥抱一个无纸化的世界,纸迅速地被像素和屏幕替代。
它应该如何立足?将走向何处?为什么做出了如此多贡献的纸张必须不断创新?(摘编自百家号《鼓吹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无纸化世界还没到来?》)材料二:(摘自《无纸化时代已经开启——基于区块链的可信电子凭证应用》,《金卡生活》杂志)材料三:我国是纸张使用大国,纸浆进口量逐年攀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纸浆进口量高达2107万吨,出版印刷企业用纸量64299.06万令。
大量消耗纸张,不仅导致成本增加,还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1 万张A4纸,就是一棵100公斤的大树。
近年来,我国开始在办公、交易、物流等领域推行“无纸化”,居民也习惯了电子存储、电子阅读等方式。
有专家解释,“无纸化”是对“电子化”的一种通俗表达,是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经历了移动浪潮、“互联网+”等技术洗礼之后的必然趋势,是信息时代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必然结果。
……如今,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习惯使用纸张,无论是订立合同还是获取交易凭证,依旧认为“白纸黑字”更可靠。
同时,由于政策层面整体设计不够,尤其是一些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衔接。
有的部门还坚守纸质办公方式,不承认其他部门提供的电子材料,要求重新提供相关的盖章纸质材料才能通过。
这给办事者带来麻烦,还造成纸张浪费。
纸张替代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也影响了“无纸化”进程。
比如,市场上有些电子书制作粗糙、定价不合理,导致公众电子阅读的习惯没有完全培养起来,不少人依然选择纸质书。
有关人士表示,“无纸化”不意味着一定要取消纸张,但应从政策方面进行引导,培育健康的市场秩序。
“我喜欢看书,阅读纸质书感觉还是很不一样,但培养‘无纸化’的意识和习惯也很重要。
希望能加大宣传,规范市场,推动降低电子书的成本。
”相关技术不够完善也是一大影响因素。
信息的保密、电子签名的认定、电子发票的开具使用等,尚有拓展与改善空间。
另有人认为,电子发票技术从开始应用到逐步普及需要一个过程,眼下还属于新生事物,系统正在逐步完善。
现在通过电子签名等技术手段加密和认证,可进行比对,防止发票造假;如有需要,电子发票也可以打印出纸质发票,与传统管理方式有效对接。
(摘编自《“无纸化”生活,你准备好了吗?》,《人民日报》2018年 08 月 10 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纸张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贡献卓著,是人类文化信息流传的载体,也是人类情感交流的媒介。
B.电子凭证有托管存储、依赖公信力、闭环运行等弊端,这制约了它的业务发展,无法发挥其优越性。
C.“无纸化”是存储方式数字化等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改善环境的现实需求。
D.无纸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纸张与人们生活习惯联系紧密,目前完全被替代的时机还不成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纸张在现代社会被像素和屏幕迅速替代,是因为其带来的环境污染、对树木消耗过度等问题日益严重。
B.电子凭证依赖第三方托管储存,信息容易被篡改,发现问题后难以追溯,因而对第三方的公信力要求很高。
C.随着电子技术进一步发展,无纸化办公涉及的信息保密、习惯认同、管理方式对接等问题将得到解决。
D.无纸化并不是要让纸张消失,而是要促使纸张与屏幕更好结合,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方式。
3.要推进无纸化进程,需要哪些相关方的努力?他们各自的努力方向是什么?1.B【解析】B项,“电子凭证有托管存储、依赖公信力、闭环运行等弊端”错误,从材料二的图表来看,“托管存储、依赖公信力、闭环运行”不是“电子凭证”的弊端,而是特点,既有利也有弊。
故选B项。
2.B3.①政府部门:设计政策,加大宣传,营造环境;②产品开发者:完善技术,提升质量;③用户:改变习惯,适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