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_林_草_禽_生态养殖模式的构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5卷第10期家畜生态学报Vol.35No.102014年10月Acta Ecologiae Animalis Domastici Oct.2014福建省“林-草-禽”生态养殖模式的构建

高承芳,刘 远,张晓佩,李文杨,董晓宁*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3)

[摘 要] 林下生态养殖是一门新兴的林业与农业、畜牧业相结合的产业,它具有投资少、产

出高、见效快、操作方便等优点,生产的产品绿色、环保、健康,是一个综合效益好,可持续发展

的新兴养殖产业。发展林下生态养殖,建立多种经济并存的林下种养模式已势在必行。论文

从林下生态养殖发展现状、基本模式、关键技术、效益分析和前景等五大方面对福建省“林-草-

禽”生态养殖模式的构建进行了阐述。旨在为今后林下生态养殖提供借鉴。

[关键词] 林下生态养殖;模式;技术;前景

[中图分类号] S81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5228(2014)10-0085-05

林下生态养殖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养殖方式,它以林下资源为依托的根本,遵循生态学规律,将生物安全、清洁生产、生态设计、物质循环和资源的高效利用等融为一体的健康养殖产业,发展林下生态养殖能维持生态平衡,降低环境污染,提供安全食品。生态养殖是一种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畜牧业发展模式[1]。它涵盖林学、农学、畜牧学、生态学等多门学科,强调不同产业的融入及人的主动参与,主要目的是协调产业和谐发展,保护和利用林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林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 林下生态养殖发展现状

1.1 林下生态养殖基本情况

近年来,林下生态养殖与林下循环模式的构建对福建省生态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林下生态养殖具有减少饲料投入,节约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减少疾病发生等优点,在饲养环境好无污染的环境条件下能够生产出安全、无公害、品质优异、风味佳的畜禽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目前林下经济的发展已占林地面积的50%以上,而林下生态养殖不足3%,大部分地区单单以种植或养殖来谋取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多种经济的和谐并存,生态环境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我国因林下养殖造成的水土流失占全国水土流失的10%,所以,发展林下种养结合,建立多种经济并存的林下生态养殖模式已势在必行。

1.2 林下生态养殖与水土保持

林地植被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研究表明,林下套种牧草具有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影响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减少径流量和泥沙量,载留雨水,降低高温干旱季节地表温度,培育土壤的作用[2]。林下种植苇状羊茅和白三叶等草种,其地面覆盖率有显著提高,有效减轻雨水对地表的溅蚀作用,拦蓄地表径流达30%以上;苇状羊茅单播及其与白三叶混播草地鲜草产量高,营养丰富[3-4]。

我国南方地区以果园套种牧草的研究相对较集中[5-7],果园中的残根落叶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疏松,肥力提高;套种牧草可明显提高果园土壤中的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尤其是对细菌中固氮菌影响更大[8]。在夏季高温期有利于阻止土壤温度的迅速上升,在冬季和夜晚则起到保温作用,缩小果园土壤温度的年温差和日温差,增强果园的抗逆能力[9]。在果园梯壁上种植百喜草,其平均径流系数减少85.19%,土壤侵蚀量减少98.85%,并随着百喜草匍匐茎郁闭度的增大,其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更佳[10-11]。枇杷园套种牧草不仅增加园地植被的覆盖度,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同时豆科牧草本身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可以把氮肥提供给果树[12-13]。幼龄

*[收稿日期] 2014-04-11,修回日期:2014-04-30

[基金项目]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项目(2012NZ0002-1-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导师制青年人才创新基金(2012DQA-3)

[作者简介] 高承芳(1983-),女,河北晋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牧草栽培与环境生态。E-mail:gaochengfang602@163.com *[通讯作者] 董晓宁(1956-),山东荣成人,研究员,研究方向:草地与生态。E-mail:xndong@126.com

荔枝园套种百喜草后,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有明显增加,分别是对照地的3.16倍、2.22倍和6.33倍[14]。

2 林下生态养殖基本模式

林下生态养殖包含“林-菌”、“林-草”、“林-蔬”、“林-粮”、“林-药”、“林-花”等6种林下种植模式,包括林下养鸡、鸭、鹅等3种“林-草-禽”养殖模式和山鸡、七彩鸡、火鸡、珍珠鸡、贵妇鸡等“林-草-特禽”养殖模式,还包括“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林下养殖蚯蚓、林下养殖中国林蛙、林下养蝉、林下养殖蚂蚱等,林游模式等几种林下经济模式。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域条件和地形特点进行适当的养殖,以保护生态为主,合理开发利用林地资源。

福建省适宜的林下生态养殖为“林-草-禽”和“猪-沼-果”生态养殖模式,“林-草-禽”是在饲养环境好无污染的林地环境条件下,通过林间种植优质牧草,食草养殖家禽家畜品种,从而形成的一种养殖模式。它所生产出的产品不仅具有无公害、品质优异、风味佳的特点,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养殖的畜禽可采食林下昆虫,减少草地和林地病虫害的发生。此外,其畜禽排泄物还可以为牧草和树木提供肥料,促进牧草和树木的生长,从而形成“草-畜(禽)-草”的良性循环系统。

“猪-沼-果”生态养殖模式技术是以农户为生产主体,通过发展养殖业,将畜禽粪便接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利用发酵残余物种果,来提高产量和品质,达到无公害生产的目的;利用沼液喂猪,可提高猪的日增重,提高饲料利用率,缩短饲养周期,降低猪的发病率。该模式操作简单,投资少,生产出的农产品可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利用农业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可减少污染,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林下生态养殖关键技术

3.1 林下草场的建设

3.1.1 林下适宜种植牧草品种的选择 林下种植的植被应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耐阴的牧草和中草药品种,另外还要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品质,产量高、利用周期长,抗病虫害、抗旱、抗寒、抗热能力较强,具有发达、密生的地下根系,能耐贫瘠土壤,具有极强的自我繁衍能力的牧草或中草药品种,另外也要考虑放牧鸡的种类和放牧鸡采食特点。研究发现[15],鸡在放牧情况下喜欢采食豆科及较为细嫩的牧草,尤其喜欢啄食各种昆虫,纤维含量高的牧草鸡采食较差。目前研究较多的适宜林下种植的牧草品种有草珊瑚[16]、白三叶、红三叶、杂交狼尾草、鸭茅、紫花苜蓿、宽叶雀稗、香根草、苇状羊茅、狗牙根、多年生黑麦草[17]、百喜草、决明属牧草、苜蓿、扁豆、大翼豆、银合欢、一年生黑麦草、紫花苕、苇状羊茅、鸭茅、无芒雀麦、宽叶雀稗、早熟禾等[18]。3.1.2 林下合理的播种方式 不同的植被类型及其搭配组合控制水土流失的效益不同,要想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首先要合理的选择植物物种及其搭配,也要合理的设计植被空间分布格局[19]。林下草品种间的播种方式应考虑不同品种、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混播牧草的组合比例、混播的播种量、播种时间和播种方法。林下种草适宜的播种方式有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混播、多年生与一年生牧草混播、春季牧草与冬季牧草混播[20]。果园园面以豆科牧草(圆叶决明、平托花生、白三叶)搭配少量非豆科牧草(南非马唐、黑麦草、鲁梅克斯为主),梯埂以南非马唐为主,梯壁以百喜草、圆叶决明护坡,并根据不同牧草的生长习性进行周年搭配[21]。在品种搭配上,需要注意豆科与禾本科间的搭配及热带与温带种间的搭配,以达到营养平衡和周年供草,一般豆科牧草种于果园园面树冠滴水线之外,禾本科牧草种于果园的梯埂或两株果树的中线范围[22]。利用2~3年的草地混播2~3种牧草为宜,利用4~6年的草地,适宜混播3~5种,长期利用的则不超过5种,混播牧草的播种量比单播要大一些,两种牧草混播则每种草的种子用量应占到其单播量的70%~80%,三种牧草混播则同科的两种应分别占35%~40%,另外一种要用其单播量的70%~80%。

3.2 林地饲养管理

3.2.1 养殖品种的选择 林下养殖畜禽的品种应根据其在园林的适应性和市场需求来确定,一般选择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觅食能力强、耐粗饲、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口的地方良种畜禽或地方禽品种血统占75%以上的杂交种。福建省常见的放牧鸡品种有金湖乌骨鸡、青脚鸡、闽中麻鸡,广西的凤祥麻鸡、铁脚麻鸡、青脚麻鸡等[23-24]。鸭的品种按经济用途分为肉用、蛋用型两大类。蛋用型鸭体型较小,体躯细长,羽毛紧密,行动灵活,性成熟早,产蛋量多,蛋型小,肉质稍差,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金定鸭、绍兴鸭、高邮鸭等;肉用鸭体型大,体躯宽厚,肌肉丰满,肉质鲜美,性情温顺,行动迟钝,早期生长快,容易肥育。代表性的有北京鸭、樱桃谷鸭、法国番鸭。3.2.2 划区轮牧 轮牧可以减轻草地利用强度,有

8家畜生态学报第35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