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结直肠癌篇

合集下载

结直肠癌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 0):2 1 9 7—9 9 2
浙 江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 0 9,9 2 :6— 7 20 l ( )9 9
[] 范沈祥, 建明, 明臬 8 陈 王
扶 化毒 汤用 于 胃癌 术后 15例 [ ] 0 J.
中 国 中 西医 结 合外 科 杂 志 .0 8 1 ( ) 55— 9 20 ,4 6 :9 5 6 [ ] 吕雪 霞 , 忠 民 , 华 , .中 药 配 合 化 疗 在 胃 癌 姑 息 性 胃切 除 9 林 詹 等 术 后 的应 用 [ ] J .浙 江 r 西 医结 合 杂 志 ,0 7 1 ( )4 5— 9 } | 2 0 ,7 8 :9 4 6 [O 1 ]赵洁 敏 , 爱 珍 , 亮 荣 , 吴 石 等 参 蓖扶 正 注 射 液 联 合 多 西 紫 杉 醇
疗进 展 期 胃癌 疗 效 观 察 [ ] J .现 代 中 西 医结 合 杂 志 ,0 9 1 2 0 ,8
( ): 3 3 2 9—2 0 4
[2 1 ]邢 晓 静 , 丽 红 , 玉 文 , .苦 参 碱 联 合 化 疗 治疗 进 展 期 胃 癌 张 蔡 等
疗效分析[] J .辽 宁 中医 杂 志 ,0 7 3 ( 2 :7 2 2 0 ,4 1 ) 1 4 [3 1 ]於 伟 民 , 锦 红 , 益 元 , .生 脉 注 射 液 辅 助 化 疗 治 疗 晚 期 胃 江 徐 等
期 的 影 响 [ ] 中 国中 西 医 结 合 杂志 ,0 8,8 2 :2 J 2 0 2 ( ) 9 7—9 9 2
A —N R g O s的影 响 [ ] 2 0 ,6 4 :7 3 2 J 0 6 2 ( ) 3 1— 7 [] 丁政, 建胜 7 李 艾 迪 注 射 液 辅 治 胃癌 根 治 l后 患 者 3 术 8例 [ ] J.

人结肠癌动物皮下实体瘤模型的建立

人结肠癌动物皮下实体瘤模型的建立
初 步建 立 了临床 背景清楚的人结肠 癌 的 N D Si 鼠和 B L / O .cd小 A B C裸 小 鼠皮下 移植瘤模 型 ,为进 一步研究 结肠癌 发病机理
及治疗 策略奠定基础 。 关键词 :结肠癌 ; O .c N D Si 鼠 ; 鼠; d小 裸 移植瘤 模型 中图分 类号 : 9 51 R 6.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6 23 5 (0 2 0 .2 10 17 —5 4 2 1 )204 —4
bcg ud. 【 e os 1 icl o ncne seies e r asl t e uct eu s e f gthu e i akr ns o M t d】 2cn a cl acrpc n w r fstnp n d oh bu nosiu h sol rn h li o m e tr a e t t s i a ts o r d i
技术 研究 ・
人结肠癌动物皮下实体瘤模型的建立
黄文革 ,陈凤英 ,郭芬芬 ,刘慰华 ,李 婕 ,黄河清
(. 1中山大学实验动 物中心 , 广东 广州 5 0 8 ; . 医学 院第二 附属 医院广州心血 管疾 病研究所 , 10 0 2广州 广东广 州 5 0 6 ) 12 0
摘 要 : 目的 】 【 建立 临床 背景清楚 的结肠 癌动物皮 下实体瘤模 型 , 为结肠 癌发病机 制及治疗 策略 的研 究提供 可靠 的实
( .xei et nm l etr f u a— nU i ri , u nzo 10 0 C ia 2 G a gh uC ri ac l i ae 1 pr na A i a C ne S nY t e n es y G a gh u5 0 8 , hn ; . un zo ado sua Ds s E m l o s v t v r e

裸鼠结直肠癌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和应用进展

裸鼠结直肠癌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和应用进展

裸鼠结直肠癌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和应用进展戴功建; 金黑鹰; 夏建国【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0(014)005【总页数】3页(P119-121)【关键词】裸鼠; 结肠癌; 直肠癌; 原位移植模型【作者】戴功建; 金黑鹰; 夏建国【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专业江苏南京 210029;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江苏南京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疾病动物模型是当代生物医学研究中一种便于认识客观事物的非常重要的实验方法和手段。

通过模型的间接性研究,可以有意识地改变那些在自然条件下不可能或不容易控制的因素,以观察模型的反应结果,并将研究结果推及于人类疾病,从而有助于更有效地揭示人类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对结直肠癌发病机制及相应治疗措施的研究以成为目前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就要求必须建立最能体现人体结直肠癌特点的动物模型。

常用的结直肠癌动物模型有肿瘤细胞株皮下接种模型、“基因敲除”模型和原位移植模型。

肿瘤细胞株皮下接种模型,建立容易、观察方便,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模型,但是由于皮下接种模型无法出现结直肠癌常见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如出现肝转移、淋巴结转移等,因此在肿瘤的治疗研究方面、特别是治疗机理研究方面的价值较小。

根据结直肠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建立的结直肠癌的“基因敲除模型”在理论上来讲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型,目前已建立Apc“基因敲除模型”、hMSH2、hMSH6、hMLH1、hPSM1 等“基因敲除模型”[1-2],但是这些小鼠肿瘤的发生过程与HNPCC结直肠癌有较大差异,目前尚无法应用于肿瘤药物的筛选和治疗的研究,其应用价值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模型需要进一步的优化。

原位移植模型是将肿瘤组织通过手术种植在体内的相应部位,从而进行相应部位肿瘤研究的方法,原位移植模型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肿瘤模型。

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原位瘤模型

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原位瘤模型

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原位瘤模型
欧阳国庆;潘光栋;吴永融;徐洪来
【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卷),期】2018(26)8
【摘要】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高死亡率主要由结肠癌转移到远处器官引起,而肝转移是CRC患者的主要死因.合适的动物模型是研究CRC的转移机制、评估其临床前期治疗效果的基础.CRC肝转移的原位移植模型具有相似度高,更能体现人类CRC肝转移的特征.本文我们就结肠癌肝转移原位移植模型作一综述.
【总页数】6页(P512-517)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小鼠模型
【作者】欧阳国庆;潘光栋;吴永融;徐洪来
【作者单位】柳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35
【相关文献】
1.两株新的人结直肠癌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的建立及超微结构的研究 [J], 脱朝伟
2.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对构建原代人结直肠癌裸鼠肝转移瘤模型的影响 [J], 陈绍勤;林素勇;戴起宝;涂明美
3.人结直肠癌裸小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J], 刘秋珍;脱朝伟;吴秉铨
4.人原发性结直肠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的建立 [J], 刘秋珍;脱朝伟;张宁;杨波;王明耀
5.结直肠癌肝转移小鼠模型建立及应用现状 [J], 向彦臻; 陈欢; 殷佩浩; 徐可; 詹月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鼠结直肠癌生殖器官移植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小鼠结直肠癌生殖器官移植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小鼠结直肠癌生殖器官移植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小鼠结直肠癌生殖器官移植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引言】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死亡率和复发率。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较低,因此,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和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基于动物模型的结直肠癌研究已成为突破性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小鼠的结直肠癌生殖器官移植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用6-8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

2. 肿瘤组织获取:从结直肠癌患者中获取肿瘤组织,快速进行移植操作。

3. 移植操作:将小鼠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肿瘤组织移植操作,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4. 术后护理:术后给予适量镇痛和抗生素,观察小鼠的生存率和体重变化。

5. 结直肠癌生殖器官移植肿瘤模型的评估:通过病理分析、免疫组化等方法评估移植肿瘤的生长情况和组织特征。

【结果】1. 移植肿瘤生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实验组小鼠的肿瘤开始生长,并随时间逐渐增大;对照组小鼠无肿瘤生长情况。

2. 病理分析:对实验组小鼠的移植肿瘤进行病理学分析,发现肿瘤组织呈现典型的结直肠癌组织形态,并有细胞核的异型性。

3. 免疫组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的移植肿瘤组织中存在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20(CK20)等结直肠癌特征性标志物的表达,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讨论】本研究建立的小鼠结直肠癌生殖器官移植肿瘤动物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

该模型可以模拟人体结直肠癌的生长和进展过程,为研究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药物筛选以及新型治疗方法的探索提供了平台。

同时,该模型还可以应用于评价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小鼠的结直肠癌生殖器官移植肿瘤动物模型。

该模型可为结直肠癌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手段,有望推动该领域的科学发展和临床转化。

未来,还应进一步完善该模型,提高其可靠性和应用范围,为结直肠癌的治疗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小鼠的结直肠癌生殖器官移植肿瘤动物模型。

肿瘤类器官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肿瘤类器官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doi:10.3969/j.issn.1674-5817.2020.06.015•综述.肿瘤类器官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罗宝花2,张永斌匚刘晓秋叫师长宏2#(1.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广州510405;2.空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西安710032)[摘要]来源于特异性干细胞,经体外三维培养,形成与原器官相类似的空间形态结构,称为类器官(organoid)。

运用该培养技术形成的肿瘤类器官,可以较好地再现原发肿瘤的体内特征及异质性,而且所需形成时间短、传代稳定,弥补了传统肿瘤模型的缺陷,可用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研究、药物筛选与个体化治疗、免疫治疗和液体活检等。

本文将从肿瘤类器官模型的发展简史、建立方法、应用前景及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类器官;肿瘤研究;三维培养;个体化治疗[中图分类号]Q95-33;R7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17(2020)06-0540-07人体肿瘤研究常用的动物模型主要有人源肿瘤细胞系移植(cell-derived xenograft,CDX)模里和人源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模羽。

CDX模羽是将人体肿瘤细胞先在体外二维培养环境下进行培养,经过筛选、传代,形成稳定的肿瘤细胞系,然后注射到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建立的模型;该模型的建立操作简单,且肿瘤细胞可在体外无限增殖,便于进行基因编辑操作,但是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会被含血清培养基诱导发生转化,对培养环境进行适应和选择,从而失去原发肿瘤细胞[收稿日期]2020-04-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2546)[作者简介]罗宝花(1995—),女,硕上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肿瘤学。

E-mail:*****************张永斌(1973—),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动物模型研究。

E-mail:**********************.cn*共同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师长宏(1973—),男,博上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肿瘤模型的制各与评价。

结肠癌肝转移裸鼠模型的建立

结肠癌肝转移裸鼠模型的建立

结肠癌肝转移裸鼠模型的建立李华驰;熊治国;谢敏;谈凯;殷涛;冯茂辉【摘要】目的构建一种转移率高、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的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用于结肠癌转移防治的实验研究.方法 15只Balb/c裸鼠平均分为3组(A组、B组、C 组),5只Balb/c小鼠单独为D组,以细胞浓度2.5×107/mL的HCT116、CT26细胞悬液0.2 mL分别行脾种植保脾法及切脾法构建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对比四组动物模型造模成功率及肝转移灶大小、数目及腹腔内转移情况.结果 A组裸鼠造模成功率100%(5/5),肝及脾均成瘤,肝转移瘤数目较少,较分散,多分布于肝右叶,生存时间平均为(26.6±3.4)d;B组裸鼠造模成功率40%(2/5),转移瘤分散于肝表面,体积较A 组大,生存时间平均为(36.8±4.2)d;C组裸鼠造模成功率100%(5/5),肝及脾均成瘤,肝转移瘤数目较多,多个转移瘤融合成团,占据整个肝右叶,生存时间平均为(20.2±2.6)d;D组肝未发现转移灶.三组裸鼠部分出现腹腔转移(A组2只,C组3只),均未出现心、肺、脑、肾转移灶.3组裸鼠肝转移瘤组织细胞学形态符合腺癌的特征.结论保脾法能获得较高的造模成功率,能有效模拟人类结肠癌细胞经血行转移至肝的途径和过程.【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29)005【总页数】6页(P63-68)【关键词】结肠癌;肝转移;裸鼠【作者】李华驰;熊治国;谢敏;谈凯;殷涛;冯茂辉【作者单位】湖北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武汉 430079;湖北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武汉 430079;湖北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武汉 430079;湖北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武汉430079;湖北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武汉 430079;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胃肠外科,武汉4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结肠癌血行转移最常见的靶器官是肝,约50%以上的患者最终会出现肝转移[1]。

结直肠癌小鼠模型是什么?结直肠癌小鼠详细介绍

结直肠癌小鼠模型是什么?结直肠癌小鼠详细介绍

结直肠癌小鼠模型是什么?结直肠癌小鼠详细介绍根据《临床医师癌症杂志》在线发表的“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去年全球有约180万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发病率(10.2%)及死亡率(9.2%)都在排行榜前三(Table1)[1],是最常确诊且危害最严重的癌症之一,由于人口增长、衰老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负担还在逐年加重,而搞清其发病机制,对找到正确的预防治疗方式、改善患者不良预后和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

结直肠癌小鼠模型能够模拟人体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在疾病发生机理研究,药物新靶点发现及临床前药效学评价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本期将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些常用的结直肠癌模型。

Table1 2018年全球主要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统计结直肠癌模型主要分为移植瘤模型和原发瘤模型两种。

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就是将人体或小鼠原发的结直肠癌组织或细胞移植到小鼠身上使其生长成肿瘤的动物模型。

该模型的优点是周期短、成本低,目前在实验室中应用较为广泛。

根据移植物来源可分为同种移植和异种移植。

同种移植采用鼠源组织或细胞,其中MC38小鼠结肠癌细胞的移植最为常见,多用作结直肠癌发生及转移方向研究,并成为肿瘤药效验证的常用途径。

异种移植采用人源组织或细胞,更接近人体肿瘤真实情况,也因此更受欢迎,但其需要免疫缺陷小鼠作为宿主.目前人源性结直肠癌移植瘤(异种移植)模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将人源的结直肠癌细胞系接种到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称为CDX模型(cell-line-derived xenograft),另一种是将来源于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块接种到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称为PDX模型(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由于用作CDX模型的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具有易获取,成瘤效果好,验证数据详实(有大量细胞功能学和药效数据可供参考)以及操作成本低等优势,在各类实验室中都有使用。

在结直肠癌研究当中,KRAS基因突变已被鉴定为预测西妥昔(Cetuximab)疗效的生物学标志物;在很多病例当中,BRAF、TP53等基因突变被发现于结直肠癌不同的发展阶段;而MSI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是判断结直肠癌类型的一种重要指标。

结肠肿瘤前细胞系的建立及应用

结肠肿瘤前细胞系的建立及应用

结肠肿瘤前细胞系的建立及应用曹海龙;许梦雀;鄢芳;王邦茂【摘要】结肠肿瘤前细胞即永生化结肠上皮细胞系(IMCE),来源于 Immorto 小鼠和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Apc)min/+小鼠杂交后子代小鼠的结肠上皮细胞,其表型正常,可发生恶性转化,已成为肠道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研究较为理想的细胞模型。

此文主要就该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在肠道肿瘤发生机制和筛选防治药物等领域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期刊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年(卷),期】2016(036)001【总页数】4页(P31-33,53)【关键词】结直肠癌;结肠肿瘤前细胞;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作者】曹海龙;许梦雀;鄢芳;王邦茂【作者单位】30005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30005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30005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30005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综述·近年来,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现有研究已发现与CRC发生密切相关的一些重要的基因突变,如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Apc)、K-ras、p53以及错配修饰基因等[1]。

目前仍有必要探讨这些基因突变如何影响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的表型,含有基因突变的肿瘤前细胞如何发生恶性转化,以及阐明已知CRC中发生变化的分子之间协同作用等。

由于体外分化的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的培养非常困难,目前国内外研究仍多以结肠癌细胞作为相关研究模型[2-3],显然这些肿瘤细胞并不完全符合上述研究要求。

结肠肿瘤前细胞即永生化结肠上皮细胞系(IMCE),来源于Immorto小鼠和Apcmin/+小鼠杂交后子代小鼠的结肠上皮细胞,其表型正常,可发生恶性转化,已成为肠道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研究较为理想的细胞模型[4]。

本文主要就该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Immorto小鼠及Apcmin/+小鼠的建立为结肠肿瘤前细胞系的建立提供了可能。

Immorto小鼠携带了一种温度敏感的猴病毒40(SV40)大T抗原基因(tsA58)的突变形式,使之可置于干扰素-γ(IFN-γ)诱导的H-2Kb启动子(H-2Kb-tsA58)控制下。

高级病理学:肿瘤的动物实验方法

高级病理学:肿瘤的动物实验方法
5-6个月期间,每隔30-40天,注射一 次二酚已烷剂量递增,0.5→5kg
终止后2-3个月,29个小鼠中4个癌 前病变,4个癌瘤。
(四)应用放谢线等辐射引起实验肿瘤 的方法
1、“X”线照射:
(1)6,500 ~ 13,000伦→照射大鼠骶部时, 前剂量 → 溃疡性“X”射线皮炎 后剂量 → 肉瘤
(上述实验亦可由放射性磷引起)
2、注入放射性物质或辐射 引起皮肤癌、肉瘤、白血病等。
3、日光照射及紫外线照射 日光照射:每天7小时——6-7个月,600小
时以上,裸露部分的皮肤癌变↑↑ 照射剂量增加,癌发生提前,多数量为生
27 - 28大卡 11-15个月出现
33.3大卡 8个月出现
41大卡 耳、鼻、足部、眼部出现
移植瘤甲胎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在人休内证明这种蛋白的产生是困难的但利用裸鼠移植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是完全可能的大星等建立了一种胃原发的绒毛膜上皮细胞癌的裸鼠移植瘤株这个瘤株hcg还可产生雌激素孕酮和胎盘性催乳素胎盘性碱性磷酸酶患鼠性腺和乳腺呈现妊娠性变化机能性肿瘤functioningtumor3各种治疗方法的研究1化学药物的筛选
(2)保持了原发瘤的特异蛋白,激素分泌及其 它功能
肝癌、肝母细胞癌 → 甲胎蛋白 结肠癌、直肠癌 → 癌胚抗原 肾癌、肝癌 → 促红细胞生存因子。 绒毛膜上皮细胞癌 → HCG 部分胃癌 → 雌激素受体,铁传递蛋白受体
(3)染色体核型: 保持了人染色体核型——“X“型 (而裸鼠染色体核型——“Λ”型 ) (4)保持了人原发瘤的抗原性 (5)保持了人原发瘤对抗癌药的感受性
肿瘤的动物实验方法
一、肿瘤动物实验的途径:
主要途径有三个 1、自发—— 获得足够大量的动物的自发性肿瘤病例 2、诱发—— 使用各种化学物质或辐射在动物身上引起肿瘤 3、移植—— 将自发或诱发的肿瘤从一个动物接种到另一动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第一类是皮下移植瘤顾名思义,这种模型的建立是将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直接种植在小鼠的皮下。

种植的点也有讲究,一般选择血运淋巴回流丰富的腹股沟和腋窝。

可根据实验设计选择移植点,统一移植点的位置,除了遵守实验统一的条件外,待肿瘤成熟后收集肿瘤时留下照片证据也显得美观。

裸鼠(Balb/c 鼠,无毛发,T 淋巴细胞缺陷)是比较常见和常用的实验用鼠,尤其是在皮下移植瘤肿瘤模型的建立中起到重要作用。

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具有建立周期短、成瘤率高、易于操作、成本低的优点。

当然,这种肿瘤模型也有缺陷,即不能很准确的模拟正常人体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

肿瘤细胞移植时的简要步骤:首先准备好要移植的肿瘤细胞(细胞量根据不同肿瘤略有不同,我们所用的前列腺癌细胞系每个移植点一般选择1x106左右;肿瘤细胞可与基质胶1:1 混匀后用 1 ml 注射器吸取,基质胶能够给肿瘤细胞提供营养环境,有助于肿瘤细胞生长)。

戴无菌手套后,将小鼠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颈部皮肤,然后将鼠尾用左手无名指和小指固定于左手大鱼际。

将腋窝或腹股沟用75% 酒精消毒 3 次。

右手持吸有肿瘤细胞和基质胶混合液的注射器,在腹股沟或腋窝的位置,45 度斜角进针,注意不要突破腹膜,将针头保持于皮下位置。

然后近水平位置将针头几乎完全插入皮下,将混有基质胶的肿瘤细胞注射入皮下(肿瘤细胞量约1x106),快速退针,左手食指轻压针孔约1 min 后将小鼠放回饲养笼中,注意将小鼠侧放于垫料上,防止其不适呕吐时呕吐物误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2~3 h 后观察小鼠是否苏醒。

如果是利用肿瘤组织(人体肿瘤标本或小鼠移植瘤传代)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则需要首先将肿瘤组织用无菌PBS(或1640 培养基)洗涤 3 次,然后在无菌平皿上切成或用无菌剪刀剪成<1 mm3 体积的小块(种植前可裹基质胶)备用。

将小鼠用水合氯醛麻醉后平卧于解剖板上,四肢用胶带固定,将腋窝或腹股沟用75% 酒精消毒3 次,然后用眼科剪剪开约0.5 cm 小口,小镊子将皮下筋膜与皮肤分开,然后将肿瘤组织放入贴近腹股沟或腋窝的深部,每个位置放置2~3 块肿瘤组织,注意不同组间统一放置肿瘤组织块数以保持一致。

常见肿瘤动物模型一览课件

常见肿瘤动物模型一览课件
2
三.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及其研究方法
定义:模型是指将动物或人体肿瘤移植到同种或异种动物体内连续传代而形成移植性肿瘤动物的肿瘤实验动物选择:移植性肿瘤常用动物为小鼠、大鼠和地鼠肿瘤细胞的选择:筛选抗癌药物时,最好选用3类瘤株,及肉瘤、腹水型肿瘤和白血病株。在众多移植性肿瘤中,小鼠Lewis肺癌、小鼠黑色素瘤B16及小鼠白血病P388是目前最受重视和应用最广的。
免疫功能抑制的大鼠作为移植宿主
实验动物:体重120~160g的Wistar大鼠操作方法(例:人胃癌细胞株):1.大鼠分笼饲养,皮下注射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阿糖胞苷200mg/kg体重,2d后用10Gy(1000rad)60Co全身照射,照射后的大鼠饲养于洁净环境中,每日紫外线灯照射1h,自由摄食饮水,饮水中加土霉素1mg/ml2.将人胃癌细胞株调至1×106个/ml细胞悬液,台酚蓝拒染法检测癌细胞存活率后,每只鼠皮下注射0.5ml(含5×105个细胞)细胞悬液3.接种后每日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肿瘤生成后取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般情况下,接种3~5d形成肿瘤,移植成功率可达85%,移植成功后可用以观察受试药的疗效
瘤块接种法
瘤细胞悬液接种法
每次接种的动物数量较多时可采用此法。具体方法是:无菌操作取出瘤块,将数个瘤块混合后剪成小块,放入玻璃匀浆器中,加无菌生理盐水向一个方向转动研磨后,经滤网过滤,加生理盐水稀释成1:3~1:4(肿瘤g:生理盐水ml)的瘤细胞悬液,用台盼兰染色法计数活细胞数,用1ml注射器注射到接种部位,每个接种点接种0.2ml(一般含1×106~1×107个细胞数)。通常接种到腋窝皮下,每只动物可选用多个接种点。
常见肿瘤动物模型一览
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01
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02

人结肠癌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人结肠癌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人结肠癌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周延杰
【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
【年(卷),期】2011(029)001
【摘要】@@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为人类高发恶性肿瘤,近20年米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故结肠癌研究足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
点之一.实验动物模型在肿瘤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为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生物学特性以及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良好平台.
【总页数】3页(P60-62)
【作者】周延杰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2;R735.3+5
【相关文献】
1.近10年急性软组织损伤实验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研究进展 [J], 谢春莲;郑永周;
李碧妍;苏宁
2.流感病毒感染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J], 张春花;朱丹;刘华钢
3.肺气肿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的概况及研究进展 [J], 吴白芬;苏慧敏;尚建华;周志宏
4.男性不育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J], 李怡佳;边艳超;李硕;肖瑞
5.糖尿病实验动物模型建立及中医实验研究进展 [J], 沈伟;范淑允;陈晓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白血病篇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白血病篇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病篇导读⽩⾎病(Leukemia)是⼀种常见的恶性⾎液疾病,俗称⾎癌。

据统计,⽩⾎病是⼉童恶性肿瘤的头号原因,在⼉童及35岁以下成⼈中发病率位居第⼀[1]。

同时也是⼗⼤恶性肿瘤之⼀。

⽬前,⽩⾎病具体的发病原因⾄今尚未研究透彻,因此建⽴合适的⽩⾎病动物模型,对于⽩⾎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期为⼤家综述了⽩⾎病的基本情况及⼩⿏模型的分类、建⽴⽅法和应⽤。

第⼀章:⽩⾎病基本常识⽩⾎病是常见液体瘤⽩⾎病是常见的液体瘤,与结肠癌、肝癌等实体瘤不同的是,它是造⾎⼲细胞的异常分化和过度增殖导致,因此肿瘤细胞会遍布全⾝,会侵犯⾝体的每个脏器,造成全⾝衰竭。

造⾎⼲细胞是⾎液系统中的成体⼲细胞,具有长期⾃我更新和分化成各类成熟⾎细胞的能⼒。

如下图为造⾎⼲细胞可分类形成各种⾎细胞,如红细胞、⾎⼩板和⽩细胞:造⾎⼲细胞分化成各类⾎细胞(图⽚来⾃⽹站)⽩⾎病致病因素有哪些呢?现阶段认为⽩⾎病的发病因素:化学因素、电离辐射、药物、毒物、病毒、遗传因素等有关。

⽩⾎病主要分为四类根据⽩⾎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然病程,⽩⾎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上,⽩⾎病共分为四⼤类:急性髓系⽩⾎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病(ALL)、慢性髓系⽩⾎病(CML)和慢性淋巴细胞⽩⾎病(CLL)。

⼉童⽩⾎病90%以上是急性的,其中急性⽩⾎病中70%~80%是ALL。

第⼆章:实验研究所⽤⽩⾎病模型⾸先,来了解⼀下常⽤的细胞株⽩⾎病中常⽤的⼩⿏品系⽤于建⽴⽩⾎病⼩⿏模型的⼩⿏可分为近交系和突变系。

根据不同类型和⽬的选择不同的⼩⿏品系,具体如下图所⽰:最后说说常⽤的动物模型,主要分为三类:⼀、异种移植模型异种移植模型是最常⽤的淋巴瘤动物模型。

根据实验⽬的选择相应的⼩⿏品系和细胞株后,通常细胞的接种⽅式为⽪下注射、腹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

⽪下注射和腹腔注射操作简单,很快在接种部位形成肿瘤或腹腔内形成多发性肿瘤,适合筛选针对⽩⾎病的药物。

结肠癌原位瘤模型方法探讨

结肠癌原位瘤模型方法探讨

结肠癌原位瘤模型方法探讨李凌云;张斌豪;张必翔【摘要】目的研究常用结肠癌原位瘤模型方法的优劣,建立稳定的结肠癌原位瘤成瘤模型及肝转移模型.方法采用CT26小鼠结肠癌细胞系直接接种于Balb/c小鼠盲肠浆膜下层,或皮下成瘤后采用组织原位种植接种于小鼠盲肠浆膜下层.分析接种4周后原位成瘤及肝转移发生情况.另外,将CT26细胞分别接种于小鼠的小肠浆膜下和盲肠浆膜下.比较接种后成瘤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采用细胞注射和组织种植两种方法的原位成瘤率均为100%(5/5),但细胞注射组原位瘤明显大于组织种植组.细胞注射4周后肝转移率为60%(3/5),而组织种植组没有发生肝转移(P<0.01).小肠原位种植成瘤率为100%(5/5),但早期肠梗阻发生率为80%(4/5),而盲肠注射组早期未见肠梗阻发生.结论就接种类型而言,细胞原位注射较组织原位种植更适合结肠癌肝转移模型;而就注射部位而言,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应首选盲肠注射,而非小肠注射.【期刊名称】《腹部外科》【年(卷),期】2016(029)004【总页数】5页(P314-318)【关键词】结肠癌;原位种植;动物模型【作者】李凌云;张斌豪;张必翔【作者单位】434001湖北荆州,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结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肝转移是结肠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和死亡原因。

结肠癌原位瘤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肿瘤的体内发生发展过程。

原位瘤模型对于结肠癌肝转移尤为重要,因为这一模型可以在体内模拟结肠癌细胞通过门静脉血流进入肝脏的全过程,是目前为止最好的结肠癌肝转移模型。

由于技术难度或者肿瘤生物学特征导致原位瘤肝转移发生率难以达到研究要求,目前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很多采用脾脏注射肿瘤细胞或者门静脉注射肿瘤细胞。

(精选)常用疾病动物模型

(精选)常用疾病动物模型

常用疾病动物模型上海丰核可以为广大客户提供各种疾病动物模型定制服务,同时提供相关疾病模型的药物敏感性实验分析服务。

客户只需要提供疾病模型的用途及建模方法的选择,我们会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量身定做各种动物模型服务。

4.其他皮下肿瘤小鼠小鼠或裸鼠同上,可采用人源肿瘤细胞,更加贴近实际12天(八)心血管疾病模型1. 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高胆固醇+维生素D喂养)兔高脂、高胆固醇饲喂兔造模,成膜后血脂变化显著,为伴高血脂症的动脉粥样硬化4月血管组织病理切片染色2. 主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高胆固醇+主动脉球囊损伤)兔此模型用大球囊损伤加高脂饲养方法成功建立兔主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动物模型,为相关基础研究提供可靠模型。

2月动物实验模型病理切片展示一、CCl4诱导的肝脏纤维化简介: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坏死或损伤后常见的反应,是诸多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

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坏死或炎症细胞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或脂质过氧化产物密切相关。

CCl4为一种选择性肝毒性药物,其进入机体后在肝内活化成自由基,如三氯甲基自由基,后者可直接损伤质膜,启动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肝细胞的模型结构等,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纤维化的形成。

通过CCl4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通常以小鼠或大鼠为对象,染毒途径主要为灌胃、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

动物模型图. 经过3个月的CCl4注射造模,小鼠的肝脏在中央静脉区形成了比较明显的肝纤维化,中央静脉之间形成了纤维桥接。

(Masson染色)二、CXCL1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简述:CCl4是最经典的药物性肝损伤造模毒素之一,其在肝内主要被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代谢,产生三氯甲烷自由基和三氯甲基过氧自由基,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引起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溶性酶的大量渗出,最终导致肝细胞死亡,并引发肝脏衰竭。

根据CCl4代谢和肝毒性机制可复制不同的肝损伤模型,其中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是其技术关键。

诱发性直结肠癌动物模型

诱发性直结肠癌动物模型

诱发性直结肠癌动物模型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相对简单,重复性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复制,而且基本模拟癌变的过程,因此,在实验中应用较广。

但是,由于诱发性肿瘤实验因存在环保问题而需防护设施,实验条件要求较高。

目前,建立直结肠癌诱发模型最常用的试剂是二甲基肼(dimethylhydrazine,DMH)和其代谢产物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由于AOM相比DMH具有致癌作用稳定、高效的特点,现正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用。

另外,随着近年来研究显示长期反复的炎症性肠病(IBD)可以诱发直结肠癌,目前也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联合AOM联合制备炎症相关性直结肠癌模型。

【造模机制】1.DMH法 DMH本身并不致癌,须经氧化脱烷基才具有致癌作用。

DMH在肝细胞内质网被氧化成甲基氧化偶氮甲醇,与β-葡萄糖醛酸结合,一部分经尿排出,一部分随胆汁进入肠腔,在肠道细菌和肠黏膜上皮β-葡萄糖苷酸酶的作用下,甲基氧化偶氮甲醇重新游离,成为肠道终末致癌物并最终引起结直肠上皮癌变。

2.AOM法 AOM是DMH在肝脏的代谢产物,作用过程与DMH 相似,它通过DNA烷化,促进碱基的错误配对而致癌。

这两种化学致癌物都可以诱发降结肠肿瘤,组织学表现类似人类散发性结肠癌。

由于AOM相比DMH具有致癌作用稳定、高效的特点,现正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用。

3.AOM联合DSS法 DSS是人工合成的一种硫酸多糖,将DSS 溶解于水给敏感种系的小鼠或大鼠饮用,可引起以血便、溃疡和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结肠炎症,其病理改变接近人类溃疡性结肠炎。

DSS 肠炎的发生可能与其影响DNA合成、抑制上皮细胞增生、破坏肠黏膜屏障、巨噬细胞功能障碍及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

研究发现,DSS所导致的炎症以Th1/Th2细胞功能失调为特征,造成急性肠炎,经过多个循环喂养动物也可产生慢性肠炎,并伴有一定的肠癌发生率。

加之AOM自身对肠道的影响,两者联合可以诱发稳定的炎症性肠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结直肠癌篇
导读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属于世界上第三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因此,建立合适、可靠的结直肠癌动物模型,对于其病程机理研究和临床药物治疗都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结直肠癌发展过程
结直肠癌随着疾病的发展,其遗传学的改变主要包括基因组的不稳定性、癌基因的突变扩增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失活。

如下图所示,主要包括APC、KRAS、SMAD2/4、TP53等基因的突变导致正常结肠组织逐渐转化为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并发生远端转移[1]。

根据结直肠癌突变类型,进一步又分为多种细胞系
选择合适的肿瘤细胞系是我们成功构建实验模型和保证研究数据准确的关键。

那么常见的结直肠癌模型有哪些呢?
结直肠癌研究中动物模型主要分为3种类型
一、诱导结直肠癌模型(化学物质、物理、生物等因素诱导)
评价:制作方法简便,重复性较好,广泛应用于肠炎相关性癌症发生和发展的研究。

以应用比较广泛的AOM/DSS诱导结直肠癌模型为例:
二、移植结直肠癌模型(CDTX和PDTX)
评价:成瘤率高、实验周期短,常用于药物研发,是研究中最常用的结直肠癌模型。

再具体了解一下结直肠癌根据移植部位的分类:
1. 皮下荷瘤:实时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和评估治疗效果,但不易发生转移。

步骤往期已有描述;
2. 尾静脉注射(肺转移):肺部是结直肠癌常转移器官[2],主要用于抑制肿瘤肺转移的药物筛选与检测。

步骤和数据监测分析,往期已有描述,不再赘述;
3. 脾脏注射(肝转移):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转移的器官[2],主要用于抑制肿瘤肝转移的药物筛选与检测。

脾脏注射模型具有造模方法简单,转移率高的优点,能较好地模拟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临床特征[3];
下图所示为脾脏注射大概步骤和视频分析,具体实验步骤细节请参照前文:肿瘤转移动物模型的构建(下)。

脾脏注射详细步骤请参考视频:
温馨提示:请在Wi-Fi下观看,土豪随意
4. 原位移植:既可用于抑制肿瘤生长又可用于抑制肿瘤转移的药物的筛选与检测,弥补了皮下移植和脾脏注射的不足,更能表达临床结直肠癌的生物学特性,是一种更接近人体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模型。

原位移植模型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1. 注意无菌操作;所需的器械和操作台均需灭菌。

取肿瘤标本前用酒精棉球对长瘤部位进行擦拭,切取肿瘤标本后,应放在加有抗生素的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无菌操作,操作尽量快速,以提高成瘤率;
2. 对裸鼠进行肿瘤组织移植时,注意不要损坏肠组织的完整,防止瘤块漏出来;
3. 可增加10%的Matrigel增加瘤块的粘附、帮助生长和快速适应肠组织微环境;
4. 在CDTX模型中,根据研究的结直肠癌类型以及基因型选取相应的肿瘤细胞系(参考上表),不同肿瘤细胞系的成瘤率不同,结合自身选取成瘤率高的细胞系进行实验。

数据分析:
如下图:BALB/c裸鼠原位注射腺癌细胞HCT116-GFP后,结直肠癌细胞远端转移到肝脏[4]。

三、基因修饰的结直肠癌模型
评价:肿瘤的发生发展在理论上与原发肿瘤基本一致,主要用于其发病原因、机制等研究,也可用于靶点药物疗效评价实验。

随着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深入及转基因技术的普及,本法将渐趋成熟。

主要分类:
1.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HNPCC是APC基因失活致杂化性缺失,错配基因(MLH-l、MLH-2、MLH-6、PMS-1、PMS-2)突变所致。

基因敲除MLH-l或MLH-2基因的纯合子小鼠,淋
巴细胞会发生瘤变,同时也易患胃肠道的肿瘤,可以作为研究HNPCC 很好的模型。

2.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APC-β-catenin-TCF 主导的Wnt通路失调是FAP 发生的主要途径。

APC基因其中一条链的第850号密码子等位突变引起肠道多发性腺瘤,因而被称之为Min(multiple intestinal neoplasia)小鼠,被认为是当前较为理想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研究模型。

3. 目前也有其他许多靶向敲除的小鼠如Msh2敲除小鼠、k-ras敲除小鼠、p53 敲除小鼠等。

数据分析:
以Apc(Min/+)突变小鼠为例,正常C57BL/J6小鼠几乎没有生成结直肠癌肿瘤,而Apc(Min/+)突变小鼠在肿瘤大小和数量上都有显著增加:
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合理地选择结直肠癌动物模型,是发表优秀
文章不可缺少的实验,本期我们继续不遗余力的为大家综述了多种常用的结直肠癌模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Davies R J, Miller R, Coleman N, et al.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prospects for molecular stool analysis[J]. Nature Reviews Cancer, 2005, 5(3): 199-209.
[2] Nguyen D X, Bos P D, Massague J, et al. Metastasis: from dissemination to organ-specific colonization[J]. Nature Reviews Cancer, 2009, 9(4): 274-284.
[3] Okamoto K, Ishiguro T, Midorikawa Y, et al. miR‐493 induction during carcinogenesis blocks metastatic settlement of colon cancer cells in liver[J]. The EMBO Journal, 2012, 31(7): 1752-1763.
[4] Rajput A, Martin I D, Rose R,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HCT116 Human Colon Cancer Cells in an Orthotopic Model[J]. 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 2008, 147(2): 276-281.
[5] Inna Naumov · Alona Zilberberg · Shiran Shapira , et al. CD24 knockout prevents colorectal cancer in chemically induced colon carcinogenesis and in APCMin/CD24 double knockout transgenic mi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 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