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小说《外国小说欣赏》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小说《外国小说欣赏》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小说《外国小说欣赏》教材分析高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高中语文设置选修课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助于今后的学习和成长。

下面店铺给高中学生带来语文选修课本小说《外国小说欣赏》教材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教材分析为什么开设这门课?外国小说是我们今天面对的文学世界的一个庞大的组成部分,是不可忽视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本课程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阅读外国小说,传授给学生关于小说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感知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在阅读、领悟的基础上提升审美水平和知识水平。

通过这门课,使学生初步了解外国小说史的大致轮廓以及关于外国小说的一些创作方法和知名流派,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

高中生尚处于语文能力、写作能力的养成期,有别于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故本教材的基本定位为欣赏。

只是与一般较浅层次的欣赏不同,本教材更理论化一些,更深入一些,既有中国传统感悟式、评点式欣赏,也有较理性的深入分析。

而这一切又是以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前提的。

这套教材采取什么样的编排方式?本教材的理念以及编排方式,都很有创意,与以往教材有着鲜明的区别。

它以小说的基本元素来区分单元,分为“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等八大单元。

每个单元又分为四个板块:阅读、话题、思考与实践、链接。

阅读:阅读部分选取两篇小说,一篇精读,一篇略读。

精读部分的文章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赏析,略读部分的文章由学生自行阅读,老师也可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指导。

阅读部分所选小说以短篇为主,适当节选一些长篇中的精彩章节。

它们是在征求了许多作家、学者的意见之后精选出来的。

每一篇都经过了精心的考量。

其深浅度与难度,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承受能力与鉴赏能力。

所选作品都是外国小说中的经典,充分考虑到了小说发展史、创作方法、小说流派以及国家和地区,适当注意作品的时空分布。

每篇都在写作方面有可说之处,可供学生写作之借鉴。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集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集

《桥边的老人》《墙上的斑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叙述的角度对于故事内容和题旨呈现的的作用。

2、叙述的加减法(简洁与繁复)在小说中的特殊运用。

设计理念:由叙述的角度来切入对小说的阅读理解,引导同学深入思考叙述的简洁和繁复在小说中的特殊运用及对主旨呈现的不同作用。

教学重点:叙述的加减法(简洁与繁复)在小说中的特殊运用。

教学难点:在对叙述繁简的讨论中获得意识流的基本特征。

教学流程:课前准备:1、了解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及创作。

海明威(l899~1961),美国小说家。

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

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

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

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和《五万大洋》的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

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2、阅读《诺贝尔文学奖文库.授奖词与受奖演说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中关于海明威的部分。

(资料印发)3、了解伍尔芙及其创作。

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 - 1941)是一位英国女作家和女权主义者。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芙是伦敦文学界的一个象征。

她在1905年开始以写作作为职业。

刚开始是为《时代文学增刊》写作。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全集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全集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全集第一章:外国小说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 外国小说的定义与范围1.2 外国小说的基本特点1.3 外国小说与我国小说的区别与联系1.4 外国小说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第二章:外国小说的写作技巧与手法2.1 外国小说的情节构造与安排2.2 外国小说的角色塑造与性格描绘2.3 外国小说的对话与内心独白2.4 外国小说的象征与暗示手法第三章:外国小说的主题与风格3.1 外国小说的常见主题及其表现3.2 外国小说的风格分类与特点3.3 不同国家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与作品3.4 外国小说主题与风格的分析与解读第四章:外国小说的翻译与欣赏4.1 外国小说翻译的重要性与原则4.2 外国小说翻译的方法与技巧4.3 外国小说欣赏的角度与方法4.4 外国小说翻译与欣赏的实例分析第五章:外国小说的经典之作推荐与解析5.1 外国小说经典之作的评选标准与依据5.2 不同国家与时期的经典小说推荐5.3 经典小说内容的解析与解读5.4 经典小说对现代读者的启示与影响第六章:外国小说的叙事视角与结构6.1 外国小说的叙事视角分类及特点6.2 外国小说叙事视角的应用与效果6.3 外国小说的结构类型与布局6.4 外国小说结构对于主题表达的作用第七章:外国小说的文化背景与地域特色7.1 外国小说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7.2 不同地域文学的特色与影响7.3 外国小说中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精神7.4 外国小说文化背景与地域特色的解读与欣赏第八章:外国小说的现代创作趋势8.1 外国小说的新趋势与特点8.2 现代外国小说作家的创作风格与方法8.3 外国小说中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8.4 外国小说现代创作趋势的启示与影响第九章:外国小说的批判性阅读与分析9.1 外国小说批判性阅读的重要性与方法9.2 外国小说中的政治、社会批判9.3 外国小说中的性别、种族与文化批判9.4 外国小说批判性阅读与分析的实例第十章:外国小说的教学策略与实践10.1 外国小说教学的目标与内容10.2 外国小说教学的方法与策略10.3 外国小说教学的实践案例与反思10.4 外国小说教学在培养学生阅读素养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外国小说的基本概念与特点难点解析:此部分需要深入探讨外国小说与中国小说的区别,包括叙事方式、文化背景、表现手法等,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差异背后的历史、文化原因。

鉴赏外国小说教案模板范文

鉴赏外国小说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外国小说鉴赏》教学目标:1. 理解外国小说的基本特征,掌握外国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外国小说的基本特征。

2. 外国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 外国小说鉴赏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2. 学生对外国小说的深入理解和鉴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介绍外国小说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外国小说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外国小说的特点。

二、外国小说的基本特征1. 讲解外国小说的基本特征,如: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手法独特等。

2. 结合实例分析外国小说的特点。

三、外国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1. 讲解外国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分析情节、人物、环境等。

2. 结合实例分析外国小说鉴赏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1. 学生自选一部外国小说,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2. 小组讨论,分享鉴赏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外国小说鉴赏的重要性。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外国小说鉴赏案例分析1. 选择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外国小说,进行详细分析。

2. 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三、学生鉴赏作品展示1. 学生展示上一节课所鉴赏的外国小说,分享鉴赏心得。

2.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提高鉴赏水平。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外国小说鉴赏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部外国小说,并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外国小说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鉴赏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3. 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

《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案例分析

《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案例分析

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案例分析介绍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是包括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包括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品以及当代优秀的作品。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小说的结构、主题、人物描写以及对小说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案例进行分析: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有效的教学反馈。

教学环节的设计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环节应该多元化,既要注重课堂上的讲解和展示,也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

在教学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讲解和教学,包括:1.课堂讲解:教师通过展示PPT等方式对小说的结构、人物、主题进行讲解,让学生初步认识小说的基本情况。

2.课内讨论: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就小说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课外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相关的其他作品,例如文化背景、影响、作者生平等,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小说中所涉及的问题和文化现象。

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中,学生的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说小说中的某个人物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为,这样可以让学生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

2.多元化的讨论和思考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元化的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研究,或者拓展课外阅读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

3.考试形式的改变: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考试形式来考核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某个项目或者小说分析报告。

有效的教学反馈在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中,教师的反馈是必须的。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供学生有效的教学反馈:1.讲解的纠正和指导: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的纠正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对小说的正确理解。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教案标题:外国小说欣赏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外国小说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提高学生对外国小说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引起学生对外国小说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外国小说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外国小说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如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科幻小说等。

2. 简要介绍几位外国著名小说家的代表作品和风格,如莎士比亚、狄更斯、雨果等。

3. 分享外国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阅读与理解(20分钟)1. 选择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外国小说片段,提供中文翻译。

2. 学生阅读小说片段,并回答相关问题,以检验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3.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片段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方面,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欣赏与创作(20分钟)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外国小说,阅读一段并进行欣赏。

2. 学生根据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如写一篇读后感、续写故事情节等。

3.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和建议。

3.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外国小说,并给予鼓励和支持。

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书店,让他们亲自选取一本外国小说进行阅读。

2. 组织学生进行外国小说的朗读比赛或剧本表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参加外国小说阅读俱乐部,与其他对外国小说感兴趣的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案评估:1. 学生对外国小说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的创作水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表达视角与表达人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表达视角与表达人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一、小说表达角度与人称(一)关于视角小说的视角就是小说中故事的“表达者”的观察角度。

在具体的作品中,“表达者”既不等同于,也不完全等同于小说中的人物。

“ --表达者--人物”三者呈现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而使小说的表达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二)视角与人称的复杂关系全知视角,通常采用"上帝俯瞰"的方式表达故事。

即表达者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

这时表达者往往就是本人的化身,为了更清楚地向读者讲述故事,在表达故事的过程中会参加自己的评论及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如鲁迅的《阿Q正传》。

现代小说的全知视角也有变通的形式,表达者以超然的纯客观姿态表达,对客观事件保存全知的权威,但不再参加自己的评论和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使故事蕴藉性、象征性增强,引发读者的思索,如海明威的《凶手》。

人称: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

好处:1,表达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

2,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害处:过多干预和介入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了距离,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有限视角,即“凡人目光”。

即表达者只了解故事的局部情节,这时表达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首先是第一人称方式,由小说中的人物“我”来讲故事,“我”可以是小说的主人公,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也可以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如《桥边的老人》。

其次是第三人称方式,这种方式是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第一人称方式的融合与开展,小说中的“我”仅是故事的表达者,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如鲁迅的《孔乙己》。

人称:常采用第一人称,有时用混合视角运用有限视角的`好处:1,给人一种亲历的感觉,可增加真实性与亲切感,2,能使读者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去想象故事背后的故事,故事以后的故事。

关注主体个性.凸显选修特色——《外国小说欣赏》教学例谈

关注主体个性.凸显选修特色——《外国小说欣赏》教学例谈
在 新 形 势下 推 陈 出 新是 一 个 亟待 研 究 的课 求 学 生 从 已有 的 知 识 、 经 验出发 , 不借助助学 系统等外在 资源 , 自主 阅读 、 感 悟 小说之美。 《 外 国小说欣赏 》 是 高二第二学 期的教材 , 学 生 寒 假 拿 到 教材 时 . 教师首先设计了这样一个寒假作业 : 阅
修课程“ 选择性 ” 特 色 的 有效 途 径 人教版《 外 国小 说 欣 赏 》 是浙 江 省 高 中语 文 学 科 选
林》 , 部 分 学 生 认 为 题 旨是 批 评 朱 阿 等 村 民 的小 农 意
识, 揭 示 民 族 的 劣根 性 等 。 3 . 对“ 陌生化 ” 的作 品 阅 读 有 困难 , 尤其 是选 文中 的 现 代派 小 说 。 如伍尔芙《 墙 上 的斑
经 过 几 年 的 课 改 学 习 与 教 学 探 索 . 笔者 认 识 到 困 扰选 修课 程教 学最 大 的问题 是学 习主体 地位 的被缺
1 . 文 本 阅 读 与 话 题 知 识 两 者 难 以兼 顾 . 小 说 的 基 本 元 素 在欣 赏 中 严 重缺 失 学 生 自主 欣 赏 大 多 停 留 在 内容层面 , 缺乏对小说文体特征 、 写 作技 巧 等 形 式 方 面
( 二) 学 习主 体 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在 实 际 的教 学 实 施 中 .如 何 处 理 必修 课 程 与 选 修 课 程 的关 系 . 如 何 准确 定 位选 修课 程 的 教 学 . 如 何 促 进 学 生 有 选 择 的学 习等 诸 如 此 类 的 问 题 都 还 有 待 探讨
面 向全体学生的感受性阅读 .一能 有效地激发学
习 主体 的阅 读 兴 趣 , 满足他们 的阅读期待 , 凸 显 学 习 主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全集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全集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全集第一章:外国小说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了解外国小说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1.2 掌握外国小说基本特点和艺术手法1.1.3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1.2 教学内容1.2.1 外国小说的起源和发展1.2.2 外国小说的基本特点1.2.3 外国小说的艺术手法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外国小说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点1.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外国小说作品的艺术手法1.3.3 小组讨论法:探讨外国小说的欣赏和批判方法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介绍外国小说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4.2 新课:讲解外国小说的基本特点和艺术手法1.4.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外国小说作品1.4.4 小组讨论:探讨外国小说的欣赏和批判方法第二章:外国小说的人物塑造2.1 教学目标2.1.1 了解外国小说人物塑造的重要性2.1.2 掌握外国小说人物塑造的方法和技巧2.1.3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2.2 教学内容2.2.1 外国小说人物塑造的意义2.2.2 外国小说人物塑造的方法和技巧2.2.3 外国小说人物塑造的案例分析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讲解外国小说人物塑造的意义和方法2.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外国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塑造2.3.3 小组讨论法:探讨外国小说人物塑造的欣赏和批判方法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强调外国小说人物塑造的重要性2.4.2 新课:讲解外国小说人物塑造的方法和技巧2.4.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外国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塑造2.4.4 小组讨论:探讨外国小说人物塑造的欣赏和批判方法第三章:外国小说的情节安排3.1 教学目标3.1.1 了解外国小说情节安排的重要性3.1.2 掌握外国小说情节安排的方法和技巧3.1.3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3.2 教学内容3.2.1 外国小说情节安排的意义3.2.2 外国小说情节安排的方法和技巧3.2.3 外国小说情节安排的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3.3.1 讲授法:讲解外国小说情节安排的意义和方法3.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外国小说作品中的情节安排3.3.3 小组讨论法:探讨外国小说情节安排的欣赏和批判方法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强调外国小说情节安排的重要性3.4.2 新课:讲解外国小说情节安排的方法和技巧3.4.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外国小说作品中的情节安排3.4.4 小组讨论:探讨外国小说情节安排的欣赏和批判方法第四章:外国小说的环境描写4.1 教学目标4.1.1 了解外国小说环境描写的重要性4.1.2 掌握外国小说环境描写的方法和技巧4.1.3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4.2 教学内容4.2.1 外国小说环境描写的意义4.2.2 外国小说环境描写的方法和技巧4.2.3 外国小说环境描写的案例分析4.3 教学方法4.3.1 讲授法:讲解外国小说环境描写的意义和方法4.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外国小说作品中的环境描写4.3.3 小组讨论法:探讨外国小说环境描写的欣赏和批判方法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强调外国小说环境描写的重要性4.4.2 新课:讲解外国小说环境描写的方法和技巧4.4.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外国小说作品中的环境描写第六章:外国小说的主题探讨6.1 教学目标6.1.1 理解外国小说主题的多样性6.1.2 掌握外国小说主题的挖掘和解读方法6.1.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评论能力6.2 教学内容6.2.1 外国小说主题的种类与表现6.2.2 外国小说主题的挖掘与解读6.2.3 外国小说主题探讨的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6.3.1 讲授法:介绍外国小说主题的种类与表现6.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外国小说作品的主题探讨6.3.3 小组讨论法:探讨外国小说主题的挖掘与解读方法6.4 教学步骤6.4.1 导入:强调外国小说主题的多样性和重要性6.4.2 新课:讲解外国小说主题的种类与表现6.4.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外国小说作品的主题探讨6.4.4 小组讨论:探讨外国小说主题的挖掘与解读方法第七章:外国小说的象征与隐喻7.1 教学目标7.1.1 理解外国小说中象征与隐喻的作用7.1.2 掌握外国小说中象征与隐喻的识别和分析方法7.1.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7.2 教学内容7.2.1 外国小说中象征与隐喻的定义与作用7.2.2 外国小说中象征与隐喻的类型与用法7.2.3 外国小说中象征与隐喻的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7.3.1 讲授法:介绍外国小说中象征与隐喻的定义与作用7.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外国小说作品中的象征与隐喻7.3.3 小组讨论法:探讨外国小说中象征与隐喻的识别和分析方法7.4 教学步骤7.4.1 导入:强调外国小说中象征与隐喻的重要性7.4.2 新课:讲解外国小说中象征与隐喻的定义与作用7.4.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外国小说作品中的象征与隐喻7.4.4 小组讨论:探讨外国小说中象征与隐喻的识别和分析方法第八章:外国小说的风格与流派8.1 教学目标8.1.1 了解外国小说风格的多样性8.1.2 掌握外国小说主要流派的特点8.1.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8.2 教学内容8.2.1 外国小说风格的种类与特点8.2.2 外国小说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8.2.3 外国小说风格与流派的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8.3.1 讲授法:介绍外国小说风格的种类与特点8.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外国小说作品的不同风格与流派8.3.3 小组讨论法:探讨外国小说风格与流派的识别和分析方法8.4 教学步骤8.4.1 导入:强调外国小说风格与流派的多样性和重要性8.4.2 新课:讲解外国小说风格的种类与特点8.4.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外国小说作品的不同风格与流派8.4.4 小组讨论:探讨外国小说风格与流派的识别和分析方法第九章:外国小说的翻译与批评9.1 教学目标9.1.1 理解外国小说翻译的重要性9.1.2 掌握外国小说翻译的基本原则与技巧9.1.3 培养学生的翻译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9.2 教学内容9.2.1 外国小说翻译的原则与挑战9.2.2 外国小说翻译的技巧与实践9.2.3 外国小说翻译与批评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9.3.1 讲授法:介绍外国小说翻译的原则与挑战9.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外国小说作品的翻译案例9.3.3 小组讨论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外国小说概述:理解外国小说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宏观的文学背景。

2013高考语文文本解读 例说《外国小说欣赏》教学内容的确定

2013高考语文文本解读 例说《外国小说欣赏》教学内容的确定

2013高考语文文本解读:例说《外国小说欣赏》教学内容的确定——兼谈《墙上的斑点》《山羊兹拉特》文本解读策略教师在教学内容预设时,不妨从自己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出发,考量学生的阅读起点、兴趣、经验,并结合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语言思维训练和审美能力要求,最终明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重点。

另外,《外国小说欣赏》中篇幅较长的短篇,容量都偏大,受课时限制,我们完全可以取舍篇章,把文本中的出彩“点〞作为横截面来观照通透,定能事半功倍。

本文以作者实际教学为例,探究文本解读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确定。

一、自主探究、课前互动中界定教学内容的“边际〞教材中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作为意识流小说的典范之作,经常让我们陷入教学的困惑:是名篇,但深入的解读又无从下手。

听过多堂本篇课文的示范课,也接触过不少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中的三分之一以上时间,多数教师都在讲解“意识流〞小说的描摹意识流动、充满象征暗示的文体特点。

学生学完以后,困惑似乎更多,觉得胡思乱想都能成为名作,于是大呼“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而又把意识流小说真正的“有意味的形式〞抛掷一边。

这篇课文属于“语文知识〞过剩的一类文本,教师难以分清教和学的核心内容所在,因为“意识流〞并不是课程标准里明确的,具可操作性的语文能力目标。

所以,学情分析显得十分必要。

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文本自身具备的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审美等,都是我们界定课堂教学内容的“边际〞。

标题中“边际〞并非概念的界定。

此处,“边际〞指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学习的起点、层次和可调动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又符合文本解读的可能视角,是阅读的主、客体两者接近契合的部分。

这或许是某些教材篇目最为恰切可能的课堂教学内容。

以这种教学内容的界定方法,我们可明确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步骤。

第一步,教师可以在课前导读环节中,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表达的线索。

如让学生概括对墙上的斑点展开的六次意识流动时,教师明确交代,意识流小说把人物心理的意识流动作为主体,而传统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是人物形象的局部描写,只要学生能区分这点即可。

高中语文_外国小说欣赏 丹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外国小说欣赏     丹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外国小说欣赏《丹柯》教学设计师:24岁那年,高尔基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报社编辑见到高尔基时,大为吃惊,因为他没有想到,能写出如此出色作品的人,竟然是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

报社编辑说,我们已经决定发表你这个小说了,请你为作品署个名字吧。

高尔基沉思了一会,说,那就署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吧。

大家知道,“高尔基”在俄语里是什么意思吗?(师停顿,学生摇头)是“痛苦”的意思;“马克西姆•高尔基”的意思是“最大的痛苦”。

那高尔基为什么痛苦?他又在痛苦什么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今天所学的文章中找到答案。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苏联作家高尔基笔下的一位英雄,他的名字是---------丹柯(学生齐答)。

这节课有两个学习目标:1)把握丹柯这个人物形象;2)探究小说的主题;3)学习丹柯精神以及这种精神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教师板书)这一单元的话题是主题。

师:现在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5分钟后,我请同学来复述一下故事情节,同位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学生小声阅读课文,部分同位互相复述故事情节给对方听)师:时间到。

谁给我们复述一下故事情节啊?生1:古时候地面上就只有一族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些别的种族,把他们赶到林子的深处去了,他们让悲哀压倒了。

在这个时候丹柯出现了,他一个人把大家全搭救了。

但他们遇到密林和大雷雨时,族人们开始抱怨丹柯年轻没经验,甚至他们围攻丹柯想杀死他。

丹柯在这种境况下,毅然撕开自己的胸膛,从那儿拿出他自己的心来,把它高高地举在头上。

他那颗心也一直在燃烧,给人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丹柯带领族人走出了黑森林,丹柯的心却被一个族人践踏。

师:这位同学复述故事情节时非常规范,他巧妙地抓住了故事的开端(面临困境挺身而出)、发展(路遇艰险遭受质疑)、高潮(高举红心引领前行)和结局(走出困境被人践踏)。

(引导学生一起梳理情节)师:这篇小说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塑造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丹柯。

请问,你从丹柯身上看到了什么呢?生2:我从丹柯身上看到了乐观、自信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国外小说欣赏教案

国外小说欣赏教案

国外小说欣赏教案
教案名称:国外小说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国外小说的文学特点和风格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国外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国外小说的文学特点和风格
2. 国外著名小说作品的欣赏和解读
教学难点:
1. 学生对国外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文学鉴赏和分析
教学准备:
1. 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国外小说作品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辅助材料
3. 制定教学活动和课堂讨论的方案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国外小说的文学特点和风格,引发学生对国外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学习:选择一部经典的国外小说作品进行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主题、结构和人物形象等方面
3. 拓展:引导学生了解该作品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以及该作品在国外文学史
上的地位和影响
4. 总结: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分享,总结国外小说的文学特点和风格,以及学生对该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评价学生对国外小说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和表达,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学反思:
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鼓励学生多阅读国外文学作品,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和审美情趣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国外小说作品,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国外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全集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全集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全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外国小说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2. 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分析外国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元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外国小说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2. 外国小说的历史发展与代表作品。

3. 外国小说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主题表达等艺术手法。

4. 分析与欣赏外国小说中的优秀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外国小说的基本概念、分类、历史发展等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外国小说中的典型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艺术手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小说的某一主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外国小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一部涵盖外国小说知识的教材,如《外国文学史》。

2. 参考书目:为学生提供一批外国小说参考书目,以便拓展阅读。

3.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讲解与展示。

4. 网络资源:搜集外国小说的相关视频、音频、文章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课堂参与、讨论发言、作业完成等情况。

2.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对外国小说的阅读情况,了解其对作品的欣赏与思考。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外国小说的题目,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外国小说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第5-8课时:外国小说的历史发展与代表作品第9-12课时:外国小说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主题表达等艺术手法第13-16课时:分析与欣赏外国小说中的优秀作品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外国小说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外国小说的历史发展与代表作品外国小说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主题表达等艺术手法分析与欣赏外国小说中的优秀作品2. 教学难点:外国小说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主题表达等艺术手法的深入理解对外国小说中的优秀作品的鉴赏与分析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外国小说的经典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全集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全集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全集第一章:小说概述1.1 小说定义1.2 小说的发展历程1.3 小说与诗歌、戏剧、散文的区别1.4 小说的重要性和价值第二章:小说的构成要素2.1 人物2.1.1 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2.1.2 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心理描写2.1.3 人物的成长与变化2.2 情节2.2.1 情节的发展与转折2.2.2 情节的冲突与高潮2.2.3 情节的结局与意义2.3 环境2.3.1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2.3.2 环境的描述与渲染2.3.3 环境与人物、情节的关系2.4 主题2.4.1 主题的内涵与外延2.4.2 主题的显现与暗示2.4.3 主题与人物、情节、环境的关系第三章:小说的阅读方法3.1 阅读前的准备3.1.1 了解作者与作品背景3.1.2 确定阅读目标与问题3.2 阅读中的注意点3.2.1 关注人物、情节、环境的具体描述3.2.2 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与风格3.2.3 思考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的关系3.3 阅读后的反思与讨论3.3.1 总结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3.3.2 分析小说的优点与不足3.3.3 交流阅读心得与感悟第四章:外国小说的特色与风格4.1 外国小说的分类与特点4.1.1 欧美小说4.1.2 日本小说4.1.3 其它地区的小说4.2 著名外国小说家及其代表作品4.2.1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4.2.2 雨果《悲惨世界》4.2.3 川端康成《雪国》4.2.4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4.3 外国小说的独特风格与技巧4.3.1 魔幻现实主义4.3.2 象征主义4.3.3 荒诞主义第五章:经典外国小说鉴赏5.1 《鲁滨逊漂流记》5.1.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5.1.2 人物分析5.1.3 情节概括与主题探讨5.2 《安娜·卡列尼娜》5.2.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5.2.2 人物分析5.2.3 情节概括与主题探讨5.3 《白夜行》5.3.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5.3.2 人物分析5.3.3 情节概括与主题探讨5.4 《追风筝的人》5.4.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5.4.2 人物分析5.4.3 情节概括与主题探讨5.5 《小王子》5.5.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5.5.2 人物分析5.5.3 情节概括与主题探讨第六章:现代主义小说鉴赏6.1 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6.1.1 形式上的创新6.1.2 主题上的困惑与迷茫6.1.3 语言上的象征与暗示6.2 现代主义小说家及代表作品6.2.1 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6.2.2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6.2.3 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6.3 现代主义小说的阅读策略6.3.1 关注小说的结构与形式6.3.2 理解象征主义与暗示手法6.3.3 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思想第七章:后现代主义小说鉴赏7.1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7.1.1 打破传统叙事结构7.1.2 强调文本的虚构性7.1.3 充满讽刺与游戏性质7.2 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及代表作品7.2.1 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7.2.2 托马斯·品钦《万有引力之虹》7.2.3 加西亚·马尔克斯《一件事先张扬的谋杀案》7.3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阅读策略7.3.1 接受小说的碎片化与非线性7.3.2 关注小说的语言游戏与文本互文7.3.3 理解小说的深层意义与多重解读第八章:女性主义小说鉴赏8.1 女性主义小说的特点8.1.1 关注女性经验与性别问题8.1.2 挑战传统性别角色与父权制8.1.3 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分析作品8.2 女性主义小说家及代表作品8.2.1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8.2.2 乔治·艾略特《米德尔马契》8.2.3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8.3 女性主义小说的阅读策略8.3.1 关注女性的生活状况与内心世界8.3.2 分析作品中的性别歧视与女性解放8.3.3 探讨女性主义小说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第九章:少数民族文学小说鉴赏9.1 少数民族文学小说的特点9.1.1 反映少数民族的生活与文化9.1.2 强调民族身份与自我认同9.1.3 运用民族元素与叙事手法9.2 少数民族文学小说家及代表作品9.2.1 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9.2.2 拉美文学《百年孤独》9.2.3 Salman Rushdie《午夜的孩子》9.3 少数民族文学小说的阅读策略9.3.1 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背景9.3.2 关注作品中的民族认同与文化交流9.3.3 欣赏民族元素与叙事手法的独特之处第十章:外国小说鉴赏实践与反思10.1 选择一部外国小说进行深入阅读10.1.1 确定阅读目标与问题10.1.2 分析小说的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10.1.3 评价小说的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10.2 参与小组讨论与分享10.2.1 交流阅读心得与感悟10.2.2 分析小说的优点与不足10.2.3 提出对小说的批评与建议10.3.1 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与特点10.3.2 分析小说的艺术手法与创作特色10.3.3 反映个人的阅读体验与思考重点解析本文档为《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全集,涵盖小说概述、构成要素、阅读方法、外国小说特色与风格、经典外国小说鉴赏、现代主义小说鉴赏、后现代主义小说鉴赏、女性主义小说鉴赏、少数民族文学小说鉴赏以及外国小说鉴赏实践与反思等十个章节。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全集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全集

《桥边的老人》教案(2课时)教学目标:1、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2、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3、考察小说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和题旨呈现的关系;4、了解小说的叙述腔调和速度控制。

第一课时:导入: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战争始终蔓延不断,并构成人类历史的一个独特的篇章。

据统计,从地球上出现文明以来的5000多年中,人类先后发生了15000多次战争,有几十亿人在战争中丧生,在这5000多年中,人类共有300年是生活在和平环境中。

即,每100年中,人类最少有90年是生活在战争状态中。

一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血淋淋的人类战争史。

而战争的根源,说到底,就是人类中极度自私、贪婪、残暴之本性所铸成,所以战争是应该诅咒的,而更应该诅咒的则是人性中的顽劣与丑恶。

因而,人类对于战争的书写,不能总是去歌颂战争的雄壮及其最后的胜利者,更不能总是流于战争表面的生死搏杀的历史记录,而更需要通过战争的残暴、战争的无情以及战争中人们关系的极端复杂性,来烛照人性中常常隐藏着的那些正面与负面。

一.理解文意1、阅读第一段问题1:本段交待了哪些内容?明确:交待了主人公及故事发生的环境:桥边的老人、避难的人群、运送物资的士兵、踯躅的农夫。

问题2:本段语言几乎一笔一景,为什么惟独对老人着重笔,且分置首尾?明确:注重语言的轻重匀称,结构的错综,与下文的过渡照应。

问题3:由本段看,小说的叙述语言有何特点?明确:语言简约,不事渲染,淡化主观色彩;但包蕴丰富的内容,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

2、阅读主体部分,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理解小说主旨问题1:“我”与老人的问答有多处矛盾,试举例说明。

明确:如“我”问老人的家及政治态度时,老人的“敷衍”;老人问“我”动物能否挨过炮火,“我”心不在焉。

问题2:为什么会产生“答非所问”的对话?明确:两人身份不同。

我作为反法西斯战士,关注自己的战斗任务,最多也只是对老人境况关心;而老人远离政治与战争,内心关注的是与自己相伴的动物的生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娜塔莎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娜塔莎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娜塔莎外国小说欣赏教案集娜塔莎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托尔斯泰主要作品:1852年发表自传三部曲《幼年》《童年》《少年》(中篇小说)1854—1855年发表《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856年发表《一个地主的早晨》(短篇小说)1857年发表《琉森》(短篇小说)1852—1862年发表《哥萨克》(中篇小说)1863—1869年发表《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1873—1879年发表《安娜?卡列尼娜》(长篇小说)1886年发表《黑暗的势力》和《活尸》(剧本)1886年发表《伊凡?伊里奇之死》(中篇小说)1886—1904年发表《哈泽?穆拉特》(中篇小说)1903年发表《舞会以后》《为什么》(短篇小说)1889—1899年发表《复活》(长篇小说)宅邸dǐ花翎líng 勋绶shòu 砰然pēng 袒露tǎn 怜悯mǐn饶恕ráo 撩一下liāo 寮房liáo 撩(撂)倒liào舞会前,三分之一的人已经来了,而对本次舞会非常重视的罗斯托夫家的人还没到场,为什么?郑重其事精心打扮托尔斯泰在描述娜塔莎热情、兴奋、焦急等的心态时,除了直接运用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手法之外,是否还运用了其他表现手法?心理描写“她的全部精力,从早晨起就集中在一点上,就是他们全体,她,妈妈,索尼娅,都要穿得不能再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案例分析外国小说欣赏》主编曹文轩先生在前言的选文原则中说道:“因这是一门语文课程,所选文本在写作方面有可说之处,供学生写作方面借鉴。

”教学《外国小说欣赏》可着眼于如何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的基本特征,简约介绍创作方法及流派史的轮廓,也可以立足于广泛欣赏外国小说、初知小说艺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等教学目标。

外国小说是文学世界的一个庞大的组成部分,是不可忽视的文学艺术结晶。

《外国小说欣赏》这一教材,无论是选文还是话题设计、实践活动,各个环节都与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门写作课,它对于写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十分有益。

我们可以紧紧围绕教材设计,将文本与写作直接结合,让学生在把握小说体裁的同时掌握相关的写作模式,这种写作模式宜以小作文为主。

一、欣赏中领略写作奥义文学欣赏是一种极具灵性的活动,最忌僵化。

“文学是社会生活和人类心灵的反映。

”①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辈子的事。

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才是最关键的。

为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艺术不单传达感情,也表达思想。

”②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人生情感,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提炼素材,尝试创作小说、小作文,互相交流。

(一)从获奖作家的视角来探索写作的奥义艺术个性与技巧的再生。

“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这是1933年俄国作家蒲宁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

于学生而言,拥有充沛的知识是写作的必备武器。

但在写作中,强调知识的积累不是惟一的门路,更重要的是要有广阔的视野。

“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

”这是1972年德国作家伯尔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或许对现在的莘莘学子会有些启发。

技巧与思想结合的厚重效果。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这是1913年印度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泰戈尔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

“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

”这是1954年美国作家海明威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

“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既扎根于波兰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这是1978年美国作家辛格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

于作品而言,技巧与思想的巧妙融合,道出了写作的真正奥义。

对想象力与提炼素材的重视。

“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这是1982年哥伦比亚记者、作家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

于教师而言,想象力与提炼素材的训练是写作中最大的症结。

一言以蔽之,提炼素材、展示技巧、彰显个性、蕴藉思想是我们在欣赏中领略写作奥义的本质所在,也是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的要旨。

(二)从其他作家作品中领会写作的精神实质从《外国小说欣赏》的其他作家作品中看,教师应该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生活的体验,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

积累、提炼素材,多借鉴文本灵活的技巧手法,表达有个性的内心世界与真实的自我,带来肃穆的凝重感。

如志贺直哉的作品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材,他是现代日本文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多的作家。

《清兵卫与葫芦》中清兵卫面对父亲的呵斥,“清兵卫沉默了”,作者的用词多么凝练、精妙,把清兵卫在有理无处辩的情况下执拗地坚持己见、不愿屈服、不予理会的心理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而当揍他、辱骂他的父亲“一个一个”地砸碎他心爱的葫芦时,清兵卫“只是脸色铁青,不敢做声”,经历了震惊、恐惧、痛苦和绝望之后,他认命了,永远地放弃了自己的喜好。

正是这些简练传神的神情、语言、动作及心理描写,塑造了清兵卫这个鲜明生动又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传神的描写源于作家对生活的体验。

细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主要途径。

通过观察,可以获得写作的灵感,触发写作的动因,可以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所以,教学《外国小说欣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汲取写作智慧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我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方式。

培养良好的个性修养、正确的人生态度、高尚的审美情趣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也是写作教学所极力追求的目标。

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里说道:“我的写作方法一直涉及减少沉重。

”一般课堂教学都会尝试着从轻逸与形象、轻逸与语言、轻逸与结构三个方面解读《牲畜林》。

《牲畜林》的背景是战争,但我们几乎嗅不到一丝血腥味,也看不到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蕴藉的思想于此显现。

这是一种包含着深思熟虑的轻,并且它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能够在许多优秀作品里得到验证。

博尔赫斯的小说《沙之书》通过虚构,运用象征,把“无穷无尽”这一概念形象地展现出来,并将人们面对那些无所适从的心理真实地从小说中凸现出来,当人物和情节变得无足轻重时,剩下的便是“无限”和人类面对着“无限”时无所适从的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现代主义小说是创造心灵的世界,它追求内心的真实。

在写作过程中,思维的参与是必然的。

它强调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和深入认识,应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事物,赞赏有创新、有个性的表达。

技巧的展示在文本《炮兽》里格外醒目。

《炮兽》选自《九三年》的开头。

在波涛汹涌的海上,一门没有锁好的大炮如一头出笼的猛兽给军舰本身以及武器和人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炮兽”是这一幕中的主角,它极尽破坏之能事。

小说首先将笔墨集中在滑脱的大炮身上,用一连串的比喻和排比来形容它的张狂和威猛,将一个没有生命的冰冷武器写得既有猛兽的凶狠,也有冥冥之中不可知晓的灵性和能量。

大炮被写活了,它越是凶狠,越是残忍,就越显出人们的无能和怯懦。

这种对比的写法,突出了人的渺小。

作家雨果用极尽浪漫的手法,大胆夸张,让人深切体会到人的力量。

在这个场景中,人物之间相互衬托,层层铺垫,使那个老乘客的坚毅果敢、智勇双全得到了展示。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对炮队队长的处罚上,一波三折。

先是对他的奖赏,接着下令以死刑来惩罚。

这一场真是笔力千钧。

这之前的层层铺设,使这一笔显得自然而合理。

《炮兽》中的描写非常精当,情节流畅。

“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应当像上帝在造物中一样,销声匿迹,而又万能;到处感觉得到,就是看不见他。

”③对照法是他创作中最喜欢采用的手法。

《炮兽》中的场景描写,人物刻画都运用了这种手法。

还有抑扬动静等方面的对照,作者用奇特的想象和瑰丽的语言描绘出了色彩斑斓的理想世界。

以上文本所传递的精神脉搏,综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也构成了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目标的写作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语文课程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写作教学一直受到格外的关注,领会写作的精神实质,是我们在写作教学训练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且还要兼顾完成思维能力的发展,不能顾此失彼。

二、欣赏中吸取写作智慧(一)吸取写作智慧,领略写作奥义《外国小说欣赏》是为了了解西方特别是近现代西方的思想和文化,所选的16篇小说,都是“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

对于小说这种叙事艺术,教学时需要感悟与欣赏,于欣赏中领略写作奥义。

模仿技巧成文。

教材中的小说一篇一技法,精彩纷呈。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伍尔夫的“意识流手法”、保罗·戈埃罗的“象征手法”、欧·亨利式的结尾以及“摇摆术”“荒诞手法”等,让人目不暇接。

教学时,如徒步于金庸笔下的桃花林,一路优美景色,却没有可靠的出路好走,稍不注意,就会落入误途;或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给学生徒留一些枯燥的概念,体会不到作者创作的意图与技法的高妙。

鉴于此,每教完一个单元,我们可尝试让学生仿照一种技法创作一些小作文,并把好的作文推荐到学校网站、校刊。

孔子以为教学时应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叶圣陶先生也认为“教材只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

从不少学生积极借阅外国小说作品,主动采用意识流手法创作小说,运用“摇摆术”编写班级故事等现象来看,这种方法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动机,完成了语文历程,有效性高。

如果说模仿也是一种创造,此法也算得上获取“创造快乐”的妙方之一。

借鉴素材显文。

“学习和借鉴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又是发展我国21世纪新文学不可缺少的条件。

”④外国小说中的精美语段甚众,如《牲畜林》中的一段段景物描写,《安东诺夫卡苹果》中的“果园夜色”的那些描写。

又如《炮兽》中“这个疯狂的庞然大物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坟墓的痴聋”,“你可以驯服一只恶狗,吓唬一头牡牛,诱骗一条蟒蛇,威胁一只老虎,软化一只狮子”等。

如果会欣赏这些语段却不能化用到自己的言语之中,实属遗憾。

适当地借鉴素材,拉近我们写作与阅读教学目标的距离,让它散发出醇厚的写作智慧之花。

阅读是生命的滋养,可以弹奏出生命中美妙的弦音。

写作,是学生最重要的表达与交流方式。

此法或许有所体现,从而领略写作奥义,为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兴趣,“初晓小说艺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乃至终身阅读与写作,奠定较好的基石。

(二)摹写与思维的交织,突破写作瓶颈曹文轩先生所说的写作是小说创作,跟中学写作教学不能直接接轨。

“小说的可能性的地平线在20世纪一下子延伸得很远,至今可能还没有人能完全看到它的边际,这就给小说家和读者都留下异常广阔的空间和令人激动的情景。

”⑤但是在《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时段内,不可能不做写作训练,利用好“思考与实践”中的写作题,进行小作文训练,欣赏中吸取写作智慧是我们的重点目标,可从如下方面设计训练,突破写作瓶颈。

意识流活动的描述。

模仿《墙上的斑点》,采用辐射结构,写一篇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为主体的文章。

要求反映“高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字数不限。

思维突破:学习时你凝神窗外,看到了什么?一棵梧桐树!好,梧桐树上有几只鸟,它们飞走了。

你的目光追寻鸟飞走的方向,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蓝天、白云、天空、自由、飞翔,大自然多么美好!……当你浮想联翩时,意识流发生了,就这么简单!但是注意,小说中的意识流并非没有“规划”和“控制”,它被作者规定了方向和范围,它也需要产生意义。

本次小作文“你”就不妨围绕着“高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来写,叙述你在特定条件下(如困惑时、沉思中等)的意识流活动。

场景的摹写。

请写一个日常生活的场景,要求包含味觉感受描写。

思维突破:拉威尔·斯潘塞说:“你要能准确地描绘出一幅幅场景,使人物真实可信,他们在自己固有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中进行着日常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