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经验

合集下载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主要特征是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红肿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主要表现为“风湿痹痛”,属于“风邪侵袭”、“湿浸筋骨”,“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等证型。

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会采用针灸、推拿、草药等治疗方法,从而达到缓解炎症、改善症状的效果。

以下是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具体方法。

一、辨证分型1、风寒湿痹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手脚发冷等症状,疼痛感较重,多在天冷加重。

舌质胖大,苔白滑。

脉象偏缓、沉紧。

2、风湿湿痹型此型病变多见于寒湿外侵而引起的风湿湿痹。

病变多累及肢体关节,其特点是疼痛多于肿胀,疼痛酸痛或楚痛较多。

有时疼痛之处可见有红肿,不大,常有厌风怕冷,口舌粘滞,大便不解,小便清长等症状。

舌质胖大,舌苔白腻或黄腻,脉象浮缓。

3、湿热湿痹型此型病变多见于湿热客于经络而致的湿热痹痛。

病变病变伴有关节疼痛、肿胀,疼痛剧烈,热重,热痛凶猛,红肿明显。

舌质红、苔黄腻或黄干,脉象滑数。

4、血瘀湿痹型主要表现为关节变形、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多在天气湿重时加重。

舌质暗紫或青,苔紫黯或白腻,脉象沉细。

二、中医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1)风寒湿痹型治疗重点在于祛风散寒,舒筋活血。

常用穴位有风池、大椎、太冲、阳陵泉等,主要配伍取穴配伍为大椎、风池、太冲、阳陵泉。

(2)风湿湿痹型特点是抑制风湿、舒筋活络。

常用穴位有风池、曲池、阳关、养老等,主要配伍取穴为曲池、风池、阳关、养老。

2、推拿疗法通过推拿按摩,调理气血、舒筋活络,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改善关节功能。

适用于风寒湿痹型、风湿湿痹型。

3、草药疗法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会配制不同的中药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常用的中药有羌活、细辛、川芎、桂枝、桑枝、乌药、乌梅、当归、川芎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会选择不同的中药组方来调理身体,促进疾病康复。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可以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的疾病,中医通过针灸、推拿、草药等治疗方法,可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缓解炎症,改善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经验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经验

裴海泉
类风湿 关节 炎是 一 种 慢性 自身 免 疫性 疾 病 , 是 临
认真 辨清寒 热 虚实 , 就一 定 能够 大 大 提 高治 愈 率 和好 转 率 。总结起来 , 有 以下几方 面体 会 。
1 寒 证 与 热 证 必 须 辨 清
床 上多发 病 , 呈逐年 上升 的趋势 , 其发 病率及 致残 率均 较高 , 属现 代难治 性 疾 病 之一 。根据 其 临 床 表现 属 中
组织 功能 。
[ 2 ] Mi s r a M, A l p MS , H i e r D. Mu l t i d i s c i p l i n r y t r e a t me n t o f p o s t e r i o r c i r c u l a t i o n i s e h e m i a [ J ] . N e u r o l R e s , 2 0 0 4, 2 6 ( 1 ) : 6 7 . [ 3 ] 刘学 源. 后循 环 缺 血研 究进 展 [ J ] . 上海医学, 2 0 l 0 , 3 3( 1 2 ) :
疗效 。② 年老 、 久病患 者 因其 正气 渐虚 , 治疗应 以补 虚
为主, 驱邪 药为 辅 , 驱 邪 药 物 的用 量 不宜 太 大 , 否 则 易
致驱 邪伤 正而使 正气 更虚 、 病 情进 一步 加重 ; 待 其正 气 恢 复后 才可逐 渐加 大驱邪 药物用 量 。
参 考 文 献

5 9 8・
光 明中医2 0 1 3年 3月第 2 8卷 第 3期
C J G MC M Ma r c h 2 0 1 3 . V o l 2 8 . 3
后患 者觉 头晕 、 耳呜 、 口干较 前缓 解 , 约 2—3天 发 病 1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慢性关节炎和全身多系统的病变。

中医具有悠久的历史,对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中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通过综合分析病人的基本病情、舌诊、脉诊等方法来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诊断。

首先,医生会详细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家族史等,了解病情。

其次,通过舌诊观察舌质、舌苔的颜色和质地以及舌体的形态来判断病情。

最后,通过脉诊判断病人的阴阳虚实、气血状况等。

二、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 草药治疗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常采用中药草药配方来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防风、川芎、桂枝、白芍等,这些中药能够调理气血、散寒燥、疏风湿,从而缓解关节炎症状。

一般情况下,中药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疗效较为显著。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类风湿关节炎也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针灸可以刺激机体的穴位,调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从而改善关节炎症状。

通过针灸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减轻肿胀和改善关节的活动度。

3. 推拿按摩治疗中医还常常采用推拿按摩的方法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推拿按摩能够通经活络、散寒、缓解肌肉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

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重过轻,同时还要根据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推拿手法和按摩部位。

4. 中医养生中医强调养生的重要性,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也不例外。

中医认为,保持适当的休息和睡眠、有规律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都能够促进身体的健康。

此外,一些中医养生方法如太极拳、气功、养生食疗等也可以辅助治疗关节炎。

5. 穴位贴敷治疗中医还常常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通过将贴敷草药或药物贴敷在相应的穴位上,可以起到温通经络、疏风湿和镇痛的作用。

贴敷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草药和穴位,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三、中医与西医结合治疗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更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属结缔组织病。

临床上以对称性手、腕、足等小关节变形、疼痛、活动受限、僵硬为特点,当累及软骨和骨质时,可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畸形和功能障碍。

此病归属于中医学的“尪痹”、“顽痹”、“历节风”等范畴。

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中医辩证治疗本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体会简介如下。

1.中医辩证论治1.1.风寒湿痹:此型多为早、中期患者,关节肿大变形,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自汗恶风,或痛有定处,得温痛减,遇寒痛增,或酸楚沉重,麻木不仁,苔白,脉弦紧或濡,或浮。

治以温阳散寒,祛风除湿,益气和营,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医学心悟》)蠲痹汤合防已黄芪汤加减。

处方:附子10g、川乌10g、桂枝15g、细辛4g、防风18g、防已18g、秦艽20g、羌活20g、独活20g、海风藤25g、松节20g、寻骨风18g、蕲蛇15g、黄芪30g、白术18g、炙甘草15g、白芍30g、当归20g、川芎10g、知母8g。

若肌肤关节麻木重着加萆薢、苡仁、苍术;痛在上肢者加威灵仙、姜黄、蒺藜;痛在下肢者加牛膝、木瓜、川断;伴腰背痠痛,多与肾气不足有关,可酌加川断、杜仲、桑寄生、骨碎补、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等。

1.2.风湿热痹:此型多属活动期,常见反复低热,肢体关节疼痛,痛处肿胀焮红灼痛,得冷稍舒,筋脉拘急,或见皮下结节,或皮下红斑,口渴,心烦,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以祛风除湿,清热通络,方用自拟清痹汤。

处方:防已20g、白术25g、苍术25g、苡仁30g、蚕砂15g、寒水石20g(先煎)、知母15g、黄柏10g、赤芍25g、秦艽15g、桂枝8g、水牛角18g(先煎)、鳖甲8g(先煎)、地龙18g、乌梢蛇18g、青风藤20g、忍冬藤20g、鸡血藤20g、络石藤20、牛膝25g。

若关节肿胀明显者,加泽兰、泽泻、木通、萆薢;疼痛较重者,加海桐皮、姜黄、木瓜;如疼痛日轻夜重者,可加入增液汤;发热甚者,加青蒿、地骨皮、石膏(或寒水石易为石膏);肝肾亏损则加补肝肾、强筋骨之品,如桑寄生、川续断、杜仲等。

任建华副主任医师运用培补脾肾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任建华副主任医师运用培补脾肾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任建华副主任医师运用培补脾肾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张建力(平凉市中医医院甘肃平凉744000)陇东名老中医任建华副主任医师为甘肃省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从事中医临床40余载,医术精湛,治学严谨。

笔者有幸跟学习,获益匪浅,现将任老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经验总结如下。

1 主要病机特点任老认为RA发病的外因包括寒冷、潮湿、疲倦、创伤及精神刺激、营养不良等,内因有禀赋素亏,气血不足,肝肾亏损,或病后、产后机体防御能力低下。

其基本病机是素体本虚,气血不足,肝肾亏损,风寒湿邪痹阻脉络,流注关节。

若久痹不已,内舍于脏腑,而致肝、脾、肾三脏受损,脏腑气血阴阳随之更亏。

病位在骨、关节、筋脉、肌肉。

本病的性质为本虚标实,肝肾脾虚为本,风、寒、湿、瘀、痰为标。

任老认为本病初起为外邪侵袭,多以邪实为主。

病久邪留伤正,可出现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之侯,并可造成气血津液运行无力,或痰阻或成瘀,而风寒湿等邪气留于经络关节,直接影响气血津液运行,也可导致痰瘀形成。

痰瘀互结可使关节肿大,强直变形。

任老在40余年的风湿病临床治疗中发现RA在临床上往往有多种不同证型:如寒湿阻络型、湿热阻络型、痰瘀互结型、肝肾亏虚型等。

而慢性缓解期,病位在里,临床以正虚为主,表现为正邪恋、肝肾不足、痰瘀阻络等。

任老指出,RA是一个全身属虚(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局部属实(寒湿、湿热、痰瘀)的疾病,同时又是一个正虚为本、邪实为标的疾病。

故任老在RA缓解期的治疗注重培补脾肾,扶正又祛邪,正合RA病机。

2辨证分型任老根据长期经验将中、晚期RA分为3型。

2.1肝肾不足症见关节酸软无力或僵直不伸、腰膝酸痛、眩晕乏力、耳鸣健忘、发落齿软、失眠多梦。

吾师多以左归饮加淫羊藿、杜仲、补骨脂、川续断、狗脊、菟丝子治疗。

2.2气血不足症见关节麻木不利、酸痛乏力、不耐久劳、面色萎黄、自汗盗汗、心悸失眠等。

吾师多以三痹汤加天麻、木瓜、鸡血藤治疗。

2.3痰瘀阻络症见关节肿胀、畸形僵直、刺痛、不能弯曲、形体消瘦、肌肤甲错、渴不欲饮。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僵硬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主要与风寒湿邪侵袭关节引起的气滞、血瘀、痰浊和肝肾亏虚等因素有关。

在中医治疗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以达到疏风散寒、活血化瘀、化湿通络、益肝肾等治疗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论治。

一、辨证1.寒湿偏盛型特点:患者关节肿痛,疼痛剧烈,且多以手、腕、膝关节为主,疼痛部位较局限,且伴有寒凝、肿胀、关节活动受限,身体不适,舌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祛风散寒、祛湿利湿。

选用温阳祛寒药物,如制附片、独活、防风等进行治疗。

2.湿热夹蒸型特点:患者全身疼痛,关节肿胀红热,疼痛剧烈,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除湿、活血化瘀。

中药方可选用黄芪、白术、赤芍、炮麦芽、地丁等药物进行治疗。

4.痰浊阻络型特点:患者肢体麻木、重肿、关节疼痛,舌苔腻厚,脉濡缓。

治法:祛痰通络、化浊利湿。

中药方可选用海藻、海藻藻、半夏、陈皮等药物进行治疗。

二、治疗1.中药治疗(1)温经理气、化湿通络选用草乌、细辛、防风、桂枝等药物清散肝风,祛风散寒,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温经理气,化湿通络,以消除痰浊、湿气,达到止痛、消肿的目的。

(2)活血化瘀、益气活血选用当归、川芎、白芍、灵芝、黄芪、人参等药物活血化瘀,益气健脾,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清热除湿、益肝肾选用黄芩、黄连、知母、白术、山药、桑椹等药物清热除湿、益肝肾,以清肝热、益肝肾、除湿利水,调节机体的内环境,增强侵抗能力。

2.针灸治疗(1)主治穴位:风池、大椎、肩髃、阳陵泉等穴位。

(2)调理经络: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刺激,以舒缓患者的肌肉疼痛,恢复受损的关节功能,增强体质,改善免疫功能。

3.推拿按摩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适当的推拿按摩手法,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其特点是以多发性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全身症状,如疲乏、失眠等。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其病机主要为风寒湿邪侵袭关节,阻滞经络,引发气滞、血瘀,导致关节功能受限、疼痛不适。

在中医的治疗下,除了常规的调理身体、舒筋活络的治疗方法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疗效最佳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一下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辨证分型1. 风寒湿型主要症状: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疼痛较重,病情反复加剧,乏力,喜温喜按。

舌质:舌苔白腻,脉象沉紧。

治疗原则:祛风散寒,活络舒筋。

2. 湿热瘀阻型主要症状:关节红肿热痛明显,局部渗出,腻腻不渴,病情重,易出现皮肤溃疡,口腔溃疡等。

舌质: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祛瘀通络。

二、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情特点,中医医师会进行个性化的中药处方,常用的药物包括:防风、羌活、红花、当归等,用于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还会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加减药物,以达到最佳疗效。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方法,通过针刺穴位,调理经络,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从而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常用的穴位包括:四神聪、风池、合谷等,搭配适当的针刺手法和灸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按摩治疗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的方法,适用于轻度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患者。

按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法和力度,既可以缓解疼痛,又可以起到舒筋活络的作用。

三、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过程中,饮食调理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一般来说,患者应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易于消化的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大豆制品、海鱼等,对于帮助康复也非常有益。

四、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对于改善关节炎症状,增强身体免疫力有着重要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的全身性滑膜炎为主要病变,侵犯多关节和软组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复杂,可由于风、湿、寒、湿、虚火、痰等内外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关节失养,痰火互结而致关节疼痛、变形。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病因,结合中医辩证理论来进行治疗,以达到调理气血、祛风湿、温经通络的目的。

下面将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医辨证中医辨证是中医治疗的核心理论之一,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结合病史、症状以及脉象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病因,进而进行具体的治疗方案。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病机、辨证施治,深刻理解疾病的本质,找出穴位疗法和药方。

1.辨证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主要表现为:(1)气血瘀滞:关节肿胀,红热、麻木和疼痛剧烈。

(2)痰湿互结:患处中度肿胀,压痛,活动受限,受寒则痛加重,患部局部有肿块。

(3)肝肾不足:患者乏力、无力,气短、畏寒,手足发凉,脉沉弦。

2. 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1)疏风祛湿:因风湿邪气侵袭引起的相关症状,如关节疼痛、肿胀等。

(2)活血祛瘀:类风湿关节炎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局部气血瘀滞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

(3)温经散寒:针对寒湿侵袭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4)益气养血: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气血往往偏虚,需要通过调理气血来改善身体状况。

二、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中药治疗是主要方法之一。

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主要通过疏风祛湿、活血祛瘀、温经散寒、益气养血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气血,改善患者的症状。

具体的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来定夺。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汤、活血化瘀汤、温经散寒汤、四逆散寒汤、益气养血汤等。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方法之一。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选取相应的穴位,通过针灸来调理患者的气血,改善患者的症状。

类风湿中医治疗方法

类风湿中医治疗方法

类风湿中医治疗方法
类风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推拿按摩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
1. 中药治疗:中药在类风湿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常用的中药包括桑寄生、狗脊、地龙等,具有散瘀止痛、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中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改善关节炎症等方式来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3. 推拿按摩治疗: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施加压力和运动来调理身体的疗法。

针对类风湿病患者的特点和症状,可以使用推拿按摩来促进关节的灵活性和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此外,中医治疗还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对于类风湿病患者来说,综合应用中医的多种治疗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需要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类风湿关节炎被归为“风湿痹痛”范畴。

中医辨证论治认为,风、湿、寒、热等因素侵袭人体造成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会采取不同的辨证施治方法,从根本上调理患者的体内平衡,缓解症状,并防止病情恶化。

在中医中,对待任何疾病都是根据患者体质、病情的轻重缓急来进行个性化治疗。

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辨证论治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和食疗调理两个方面。

中医辨证施治是根据患者的舌苔、脉象、症状等综合情况来判断患者的病机,以此为依据进行治疗。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见的辨证有风寒湿热证。

在实际治疗中,中医医生会通过辨证论治选择适当的方法,包括针灸、按摩、中药煎剂等手段,帮助患者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畅通。

对于风寒湿证,中医医生会选择适当的温热的治疗方法,如艾灸、温针等,帮助驱寒散寒、祛湿理气;对于湿热证,中医医生则会采取清热利湿的治疗方法,如选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等。

这些方法旨在调和患者的气血,缓解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还包括食疗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是调理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建议患者应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酒等,以免刺激关节,加重病情。

适量食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祛湿通络作用的食物,如黑豆、红糖、山药等,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中医还强调保持适当的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

但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站立,以免加重关节的负担,导致病情恶化。

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强调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煎剂、食疗等,综合调理患者的体内平衡,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中医治疗风湿关节炎经验方

老中医治疗风湿关节炎经验方

老中医治疗风湿关节炎经验方防风薏苡仁汤组成:防风10克,薏苡仁15-3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细辛3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0剂为1疗程。

功效:驱风散寒,化湿通络,兼健脾益气养血。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症见肢体关节痛剧,游走不定,屈伸不利,舌质淡,苔白,脉涩。

初期兼恶寒或恶风,发热,咽痛等表症。

按语:本方以肢体关节痛剧,游走不定,屈伸不利,舌质淡,苔白为用方要点。

若风寒较盛者,以防风易防已,加细辛6克,桂枝9克;风盛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者,加威灵仙10克;寒盛肢节痛剧,痛有定处者,加熟附子10克,川草乌9克;湿盛重者,肌肤麻仁者,重用薏苡仁30克,加秦艽10克,木瓜10克。

疗效:本方治疗40例患者。

时间最长20年,最短3个月,治疗结果,痊愈5例占12.5%,有效35例,占87.5%。

(《广西中医药》)八味柔肝散组成:白芍30克,生地黄30克,枸杞子15克,制首乌15克,当归15克,木瓜15克,川芎10克,怀牛膝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补益肝肾,养血柔肝,活血通络。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症见筋脉挛急疼痛,下肢麻木,屈伸不利,苔薄白,脉沉。

按语:本方以下肢麻木不仁,屈伸不利,疼痛拘急为用方要点。

若风盛者,加防风10克,秦艽12克;寒盛者,加制川乌9克,制草乌9克;湿盛者,加薏苡仁30克,苍术10克;偏热者,加忍冬藤30克,络石藤12克;兼气虚者,加黄芪30克;疼痛日久不愈者,加蜈蚣3条,蕲蛇15克。

疗效:本方治疗45例。

男性25例,女性20例。

治疗结果,痊愈20例(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能恢复工作),占44.4%;显效12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部分体征消失,基本能坚持工作),占26.6%;好转10例(疼痛及体征部分消失,能行走),占22.2%;无效3例(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变),占6.7%。

总有效率为93.2%。

(《浙江中医杂志》)豕希莶四物汤组成:豕希莶草30克,当归身10克,川芎9克,赤芍12克,生地黄15克,秦艽9克,防已9克。

治疗类风湿有什么土方法

治疗类风湿有什么土方法

治疗类风湿有什么土方法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成果,但是一些患者仍然希望能够通过一些土方法来缓解症状。

下面就介绍一些治疗类风湿的土方法。

首先,中医推拿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通过按摩、推拿患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缓解炎症。

同时,中医推拿还可以调整气血,增强患者的自愈能力,对于缓解风湿病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其次,艾灸也是一种常见的土方法。

艾灸可以温暖经络,活血化瘀,对于风湿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患者可以选择在特定穴位进行艾灸,如太冲穴、风池穴等,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另外,适当的运动也是一种有效的土方法。

虽然风湿病会导致关节疼痛、僵硬,但是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缓解疼痛。

患者可以选择一些轻度的运动,如太极、气功等,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此外,中草药也是一种常见的土方法。

一些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风湿病的症状。

患者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体质的中草药进行煎煮,长期服用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最后,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治疗风湿病的土方法之一。

风湿病患者应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一些温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杂粮等,可以帮助改善体质,缓解症状。

综上所述,治疗类风湿的土方法有中医推拿、艾灸、适当运动、中草药和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虽然这些方法不能完全治愈风湿病,但是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在选择土方法治疗时,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且长期坚持,配合正规的医学治疗,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发生于关节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它的主要症状包括关节肿痛、僵硬、红肿、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独特的优势。

下面将介绍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些方法。

1.药膳调理:中医药膳是一种结合中草药和食物的治疗方法。

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和病机,中医师可以开具相应的药膳方,如采用具有祛风湿、活血化瘀、滋阴降火的食材,如黑豆、芡实、姜、枸杞等,制作具有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的药膳。

2.中药药物治疗:中药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通过调整人体内阴阳失衡、湿热蕴结的状态,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包括鹿角胶、苍耳子、青风藤等。

此外,中医药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剂,综合考虑体质、病程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

3.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的疗法之一,也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用针刺激,可以调理经络气血,改善关节的炎症和疼痛症状。

常用的针灸方法包括温针、冷针、电针等。

4.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和力道的调节来促进气血运行的疗法。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揉捏、轻敲、推拿等手法,刺激关节周围的穴位和筋脉,改善关节的养分供应,加速废物的排出,从而缓解关节痛和僵硬。

5.刮痧拔罐疗法:刮痧拔罐疗法是一种通过在皮肤上施加刺激,促进血液循环,调整体内湿气和寒气的平衡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刮痧拔罐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散寒祛湿的作用,缓解关节的炎症和疼痛。

总之,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综合疗法,能够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湿热、血液循环等因素,改善关节的功能,缓解症状。

然而,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不同,治疗方法需要个体化调整,因此建议在接受中医治疗时遵循医生的指导,并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类风湿中医诊疗方案

类风湿中医诊疗方案

类风湿中医诊疗方案类风湿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发热、疲劳和其他器官受累等症状。

中医认为类风湿的发生与体液瘀滞、气血失调有关,因此,在中医诊疗中主要采用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的方法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种中医诊疗方案,供参考。

诊断:类风湿的中医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和体征来确定。

常见的病理特点包括:肢体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疲乏无力等。

进一步中医辨证可得出以下诊断:1.血瘀证:关节红、肿、痛,痛剧时有针扎样感觉,活动受限,肢体乏力,舌质紫暗,舌苔白腻,脉弦或细数。

2.寒湿郁阻证:关节红、肿、痛,痛轻时有钝痛感,关节发凉,痛剧时寒湿加重,舌苔白腻,舌质淡白,脉沉细或沉滑。

治疗原则:1.活血化瘀:该原则主要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消除血瘀,改善局部循环,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

2.祛风散寒:该原则主要是用于排除寒湿和湿邪,改善关节的活动度。

中医方药治疗:1.桂枝加附子汤:选用桂枝、白芍、麻黄、甘草、附子等药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2.血府逐瘀汤:选用川芎、红花、丹参、桃仁、活络血、蒲黄等药材,能够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3.温通颈肩汤:选用鸡骨草、槐米、肉桂、阿胶等药材,主要作用是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4.四逆散:选用附子、薑黄、五灵脂等药材,具有温经散寒、祛风痹的作用。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类风湿的治疗中常常使用,主要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病灶的康复。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巨阙、内关等。

中医治疗类风湿需要持续的治疗,一般需要数个疗程。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循以下注意事项:1.饮食调理:应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多食用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杂粮等。

2.保持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流通,加强关节的灵活性,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3.保持心情舒畅:情绪波动可能会加重类风湿症状,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压力。

总结起来,中医治疗类风湿主要通过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的方法来改善病情。

中医治疗类风湿医案

中医治疗类风湿医案

中医治疗类风湿医案
类风湿是一种慢性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常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及功能障碍等症状。

中医认为,类风湿是由气滞、血瘀、湿邪等
多种病因引起,治疗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治疗。

以下介绍一例中医治
疗类风湿的成功案例。

患者,女性,45岁,反复发作的关节疼痛、肿胀半年余。

病情严
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中医辨证分析:气滞血瘀,湿邪困阻。


疗方案:活血化瘀、行气祛湿、疏风散寒。

首先,用活血化瘀的方法,选用温性活血药物如桃仁、红花、甘草、丹参等,配合绿豆汤清热解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
止痛的作用。

其次,行气祛湿用药。

可选用香附、荆芥、芍药、川芎等药物,
经络导滞、化湿通气,加上桂枝汤、加味防风通圣丸,以“和血祛风、祛风通络”的方法,调理气血,活络化瘀。

最后,疏风散寒。

采用甘草、附子、干姜等温性药物,具有温中
散寒、散寒止痛的功效,加上羌活寄生汤、温经汤调理寒湿之气,以“疏通经络、温阳散寒”之法,治疗关节疼痛、僵硬等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按时服用药物,积极配合中医调理。

经过3
个月的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关节疼痛、肿胀得到了缓解。

在医
生的指导下,患者还进行了针灸、艾灸等辅助治疗,加强局部的经络
活络,有助于缓解疼痛和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最终,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类风湿需要辨证施治,药物组合、针灸、艾灸等多种治疗手段综合应用,配合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调节,可以有效控制类风湿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王亦专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体会

王亦专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体会

2019年6月第26卷第11期王亦专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体会倪飞珍王亦专王亦专主任医师是金华市名中医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在中医内科有独到的学术思想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尤为擅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现就王老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详述如下:1 痹证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骨痹”“鹤膝风”等范畴,是中医痹证的一种。

痹证的病名始见于《黄帝内经》。

《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认为风寒湿之邪是导致痹证的重要病因,为痹证的外因奠定了理论基础。

痹证的病因为正气亏虚、卫外不固,加之复感外邪;病机为邪气滞留,痹阻经脉,不通则痛。

风寒湿之邪及湿热之邪为易感之外邪,而正气亏虚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的基础。

痹证久病不愈,关节经络受阻,气血不畅,瘀滞不通,而致血瘀。

而后期痰瘀互结是痹证反复发作和导致关节强直畸形的病理基础。

王老师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致痹证可归为内外二因,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失宜而致正气亏虚;外因则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痹阻经络肌骨之间,影响气血运行。

外因引动内因,两者相互作用。

根据辨证分型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分为风寒湿型、风湿热型、气血两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和痰瘀互结型。

2 治疗原则2.1辨寒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根据寒热辨证主要分为风寒湿型、风湿热型两型,多为患者感受风寒湿邪及风湿热邪或寒湿之邪从阳化热所致。

风寒湿邪多杂合为痹,发病时三邪可有所偏盛,其中风盛者起病较急,关节疼痛可游走不定,遇风加重;湿盛者,痛处沉重感,多见于下肢;寒盛者,多受凉诱发,痛有定处,遇冷加重,得温痛减;热盛者,关节红、肿、热、痛,喜凉爽,伴发热。

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及舌苔脉象来辨明风寒湿热孰轻孰重,治疗有所侧重才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风寒湿痹中风偏盛者,可选用宣痹达经汤、九味羌活汤等加减治疗。

湿偏盛者,可用薏苡仁汤、麻黄加术汤等化裁。

寒偏盛者,可选用乌作者单位:321300 浙江永康市中医院内二科通信作者:倪飞珍,Email:214362896@ 头汤加减。

历代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

历代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

历代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风湿病,世界卫生组织将2000~2010年定为“骨关节病十年”就是证明。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关”)是最常见的风湿病之一,病情顽固难治,中医药防治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疗效好,副作用少,方法简便,目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我给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上课,从来不用讲稿,现在我也可以在这里把中医治疗“类风关”的历史大致给你画个轮廓出来。

“类风关”属于中医痹症范畴。

这个“痹”字最早出现在哪里呢?出现在两三千年前的《山海经》里面,《山海经·东山经》记载了38种疾病,其中之一就是这个痹症,但是没有对痹症的具体解释。

详细论述痹症是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痹论篇,它开创了研究“类风关”的先河。

《黄帝内经》里面对“类风关”病因、病机、症状、治法进行了系统论述,直到今天,这些论述还在指导着“类风关”的中医治疗。

《黄帝内经》上是怎么讲的呢?它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寒湿着而为痹”。

体质不好,遗传基因有问题,导致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结果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这就是痹症。

对于痹症,要采用祛风、散寒、利湿、通痹等方法进行治疗。

痹症有行痹、着痹、痛痹之别,有历节、顽痹、鹤膝之名。

这个2000年前的论述,与今天西医关于“类风关”的论述惊人地一致。

西医认为,“类风关”起病原因一个是自身免疫功能失调,就是中医讲的“其气必虚”;一个是寒冷、潮湿、疲劳,也就是中医讲的风、寒、湿、热。

你看,说来说去差不多的。

接着到了汉代,我们称张仲景为“医圣”,在日本药学界,张仲景是至高无上的。

日本厚生省规定,凡是张仲景的方子,不需要批准,就可以直接应用。

在中国,我们叫它“经方”,就是可法可传的经典名方。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全面总结了汉代之前中医治疗“类风关”的经验,从这个时候起,“类风关”不再叫痹症,改叫“历节风”,非常接近现代的描述,就是一节一节关节疼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经验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慢性骨关节疾患,患者多为青壮年人,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早期多有游走性的关节肿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则出现关节僵直畸形,骨质改变和骨骼肌萎缩而丧失劳力;其病变主要在于关节局部组织,如骨质、软骨、滑膜及其韧带肌腱等,但亦可累及于全身其他部位,故属于一种慢性全身性较顽固的病变。

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因而治疗上也比较困难。

在祖国医学里虽无此病名,但有“历节风”、“白虎历节”、“痛风”、“顽痹、骨痹”等类似此病的记载,近年来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进行观察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初步总结如下:
辨证论治
(一)急性发作期
急性发作期临床常见有以下三大类型:
1.热胜型
主证:手足小关节红肿胀痛,局部灼热,皮肤稍红或脊椎胀痛,四肢活动障碍,持物不便,行动艰难,或伴有全身低热不适,或自觉全身有发热感,烦渴汗出,面色黄、红,舌苔薄白、质红,脉弦滑数。

化验: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降率增速,抗链球菌溶血素“O”偏高或不高。

【辨证】伏邪郁闭,化热成毒,内伤营卫、筋脉,气滞血瘀,关节失利。

【治法】清热解毒,通经化瘀为主,少佐搜剔络邪。

【方药】银花60克,连翘25克,桑枝30克,银藤30克,丹参15克,红花10克,丹皮10克,地龙12克。

加减:清热解毒,选加紫地丁、野菊花、草河车、蒲公英、黄柏、白鲜皮、天花粉、生甘草;气分热重,发热烦渴者,选加生石膏、知母;营血分热重,关节疼痛,夜重昼轻或身现斑点,有衄血等血证者,选加生地、白芍、元参、广角片;热甚血瘀,有发热身疼,舌体有瘀血斑点者,选加桃仁、赤芍、元胡;热甚阻络,周身疼甚而又无瘀血见证者,选加丝瓜络、王不留行、木瓜、竹茹;热重肿甚,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红肿热痛重者,选加防己、茯苓皮、川萆薢、酒军、元明粉;瘀滞日久,关节麻木僵直骨节畸形者,选加蜂房、皂刺、乌蛇。

【方解】热胜型以热胜毒甚为主因,方中治疗用药以重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为主药;辅以桑枝、银藤清热通络;丹参、红花、丹皮凉血化瘀;少佐地龙清热搜剔络邪。

全方有清热解毒、通经活络、凉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

2.寒胜型
主证:手足小关节肿胀变形,僵硬麻木,活动失灵,四肢大关节肿痛怕风,或脊椎肿痛,腰膝冷痛,关节局部不红,自觉怕冷冒风,四肢发凉,面色白,舌苔白薄质淡,脉沉细。

化验: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血沉降率正常或偏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一般正常或稍偏高。

【辨证】寒气凝聚,经脉闭塞,邪入血脉,留连筋骨。

【治法】温解阴寒,通经化瘀,搜剔络邪。

【方药】麻黄3克,白芥子15克,熟地黄30克,肉桂3克(或桂枝10克),
鹿角胶10克,干姜3克,生甘草3克。

加减:寒邪重,关节疼甚,得热即减者,选加附子、细辛;阴寒甚,局部畏寒而弥漫肿胀者,重用白芥子、鹿角胶、肉桂;寒甚血瘀,身疼恶寒,四肢不温,妇女月经延迟者,选加当归、川芎、水蛭;寒邪阻络,四肢麻木发凉者,选加鸡血藤、徐长卿、穿山龙;久瘀肿痛,关节僵直,骨节畸形者,选加全蝎、蜈蚣、山甲、蜂房、守宫。

【方解】寒胜型以阴寒偏盛为主因,治以温经散寒为重点,方用阳和汤加减,以肉桂(桂枝)、干姜、麻黄大力温经散寒;白芥子、鹿角胶温解散结消肿止痛;惟防诸药性燥刚烈,故重用熟地、甘草之滋补,意在补阳方中配以少量之阴药以柔克刚,又使阴从阳复,阴生阳长,阴阳气血,彼此调济,祛邪与抉正互相兼顾,从而达到邪去正复之治疗目的。

3.寒热错杂型
主证:本型临床较为多见,其特点为寒热并存,虚实互见,症状不一,错综复杂。

既有阴寒之见证,又有热毒之表现,有的表现为手足关节肿痛,局部灼热,下肢发凉,周身怕冷或脊椎疼痛弯曲畸形,有的则手足关节畏寒而扪之发热或自觉手足发热而触抚局部发凉,有的上肢发热下肢不温,口渴便溏等。

症状表现极为不一,变化无常,稍因外感或劳累即易发作,反复性极大,舌质红或边绛苔白,脉象弦数或弦缓。

【辨证】寒热交错,邪伏筋脉,经络阻滞,关节失利。

【治法】清热散寒并用,通经活络,捜剔络邪相互兼顾。

【方药】银花30克,连翘15克,桂枝10克,白芥子15克,鹿角霜10克,鸡血藤30克,赤芍10克,酒地龙12克,乌梢蛇10克。

(1)加减常用药物
热重者,选加银藤、桑枝、公英、败酱草;寒重者,选加麻黄、细辛、附子;痛剧者,加川乌;血热者,选加生地、丹皮;血瘀者,选加桃仁、红花、水蛭。

其他加减详法可于前述二型中互参。

(2)兼虚证的加减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一种慢性全身性疾患,一般来说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寒热并存,虚实互见,久痹不愈,常常延及阴阳、气血、五藏,而并发它证。

在热胜型与寒胜型中随着正邪矛盾斗争而发生正邪之盛衰消长,亦有不同程度的虚证表现,此时如能恰当地兼以补虚扶正达邪,促使矛盾转化亦是治疗中一个重要环节。

临床上常见的虚证不外是气虚、血虚、脏腑虚损等,其治疗之法是气虚者加以补气药;血虚者加以补血药;阴虚证用滋阴药;阳虚证用补阳药;临床上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兼虚证加减法及常用药物有:
气虚:面色苍白,气喘息短,动则喘促,自汗心悸,神倦无力,饮食减少,治以补气为主,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加黄芪、陈皮。

血虚:面白唇淡,头晕目眩,夜热盗汗,失眠心悸,神倦肌枯,大便燥结,治以补血为主,四物汤(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加生阿胶、红枣。

肾阳虚:面色淡白,畏寒肢冷,面肢浮肿,腰痠腿软,神疲自汗,尿频便溏,治以温补肾阳为主,右归丸加减。

常用药物为肉桂、附子、当归、鹿角胶、杜仲、枸杞子、巴戟肉、葫芦巴、淫羊霜、仙茅、骨碎补、补骨脂、肉苁蓉、川断、狗脊等。

肾阴虚: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失眠盗汗,腰痠腿软,尿赤便秘,舌红,治以滋补肾阴为主,左归丸加减。

常用药物:生地、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板、首乌、桑椹、黄精、元参等。

肝肾两亏: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筋惕肉瞤动,失眠多梦盗汗,腰痠腿软,耳聋耳鸣,男子失精,妇女月经失调,舌红少苔,治以补肝肾,柔筋脉,方选一贯煎、杞菊地黄丸、二至丸加减。

常用药物为生地、当归、沙参、麦冬、枸杞子、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等。

精髄虚亏:腰脊痠痛,骨节粗大,胫痠跟痛,上肢不能高举,下肢不能抬起,全身无力,头喜俯而不欲仰,男子梦遗阳痿,女子月经迟缓,治以填精壮髓,专翕大生膏加减。

常用药物熟地、阿胶、鹿角胶、猪脊髓、紫河车、龟板、鳖甲、巴戟肉、枸杞子、肉苁蓉、人参、牡蛎、白芍、山萸肉、羊腰子、鸡子黄、沙苑蒺藜等。

(二)慢性缓解期
慢性期除有关节已经僵直畸形,四肢或脊椎运动严重障碍外,一般全身症状已不明显,关节局部无红肿痛,或只肿而不红不热,病情相对稳定。

舌脉如常。

化验:血沉降率正常或大致正常,抗链球菌溶血素“O”一般偏高,少数病例不高。

慢性期由于病情相对稳定,证现虚实互见,寒热不明显,治宜攻补兼施,以强肾壮骨,养血舒筋,化瘀通络,消肿止痛,搜剔络邪为法,依法遣药以丸药缓治。

【方药】当归30克,熟地60克,鹿角胶30克,龟板胶30克,蜈蚣15克,
全蝎15克,蕲蛇30克,炒山甲25克,露蜂房30克,皂角刺50克,乳香25克,没药25克,麻黄18克,鸡血藤90克,赤芍30克,炒白芥子90克。

(缺鹿角胶、龟板胶可用鹿角霜、龟板代)
加减:偏气虚加黄芪、党参、白术、佐陈皮;偏血虚加阿胶、紫河车、制首乌、怀牛膝;偏阳虚加补骨脂、淫羊藿、狗脊、肉苁蓉;偏阴虚加白芍、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阳虚寒痛加川乌、白芷;阴虚热痛加元胡、地龙;兼痰湿偏肿加牙皂、胆星,重用白芥子;兼瘀血刺痛加土鳖虫、桃仁、红花。

以上诸药共为细末,再以酒豨莶草60克、老鹳草60克、丝瓜络60克、桑枝120克(寒重者改用桂枝60克、徐长卿60克)大锅浓煎两次,适当浓缩、泛为水丸,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10克,温开水送下。

【方解】
当归甘辛苦温,补血养血兼能柔筋;熟地甘微温,补血益肾又能壮骨;龟板咸寒益肾滋阴,通任脉补肾阴;鹿角咸温,壮骨温阳,通督脉补肾阳;蜈蚣辛温入肝,祛风散结;全蝎甘辛平,为血分之药,入肝化瘀活血能透达经络,以治手足麻木而止痛;蕲蛇甘咸温,透骨搜风善治风湿瘫痪;蜂房甘平,消肿止痛,治历节肿痛;山甲咸寒,性善走窜功专通络;皂刺辛温,能除痰湿消肿毒,引药直达病所;乳香辛苦温,活血舒筋,祛瘀定痛;没药苦平,散血去瘀,消肿止痛;白芥子辛温,对阴寒痰湿所致之关节肌肉漫肿痠痛有良效,少佐麻黄之宜发则善消骨节肿胀;鸡血藤、赤芍合用能活血通络舒筋止痛:豨莶草、老鹳草、丝瓜络、桑枝、徐长卿则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全方具有强肾壮骨、养血舒筋、化瘀通络、消肿止痛、搜剔经络之风寒湿邪
的功能,为治疗本病缓解期比较有效的方剂,如能辨证加药,使证药相合,其疗效更为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