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哲学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
第1课时 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课时社会发展的规律【学习目标】:1.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3.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4.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5.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1.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①②③(2)方法论:二.判断正误: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决定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密不可分3.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的反映4.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不断向前发展〘探究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是矛盾的。
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①内容:②原因:3.什么是经济基础?什么是上层建筑?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5.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①内容:②原因:4.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5.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11.1(导学案)
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分析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2、结合实例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结合实例分析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说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难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三、学习过程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1.含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科学.艺术.道德.宗教.哲学.以及风俗习惯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归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重要提示: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 第一框 社会发展规律 导学案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规律导学案使用说明:1、依据学习目标积极预习,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用红笔划上记号,以备上课探究;2、合作探究布置的内容预习时要认真进行研读、思考,便于课上合作探究;3、经典例题由同学们自行研读;4、当堂检测在5分钟之内完成(注:A类题不必抄写,在课本上标注即可;C类题选作。
)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
(2)识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3)识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⑷懂得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及发展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来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社会主义的改革,并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
二、【重点、难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三、自主学习,筑牢基础(准确记忆基本概念,动脑思考小问题加深理解)1、宗教与现实社会是什么关系?(B类)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B类)3、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A类)4、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如何?(A类)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什么?(A类)6、怎样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A类)7、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是什么,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A类)8、不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有何不同?(B类)四、合作探究,提升能力(讨论、展示、点评时记好笔记,完善自己的答案并能结合实际加深理解)9、阅读课本P86探究材料思考如下问题:(1) 为什么在自然观方面容易形成唯物主义,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相当困难呢?(B类)(2) 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答案参考P86-87的相关链接 )(C类)10、阅读课本P88页探究材料一思考如下问题:⑴在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会存在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B类)⑵在资本主义社会能不能产生先进的社会意识?为什么?(B类)11、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资本家的社会”。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1
《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1【学习目标】1.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两大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探讨人类社会的历史和发展规律,能使同学们形成正确的社会历史观和科学的社会发展观。
【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考点解读和要求,15分钟内速记重点原理。
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1)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温馨提示:思维与存在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区别: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
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2)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活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导学案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教学重难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自学案★【自读深思】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依据学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并熟记重点知识,归纳总结以下几个问题,并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讨论: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
地理环境物质方面——()人口因素()——最主要的形式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精神方面——()政治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等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决定()①有什么样的()就有什么样的()②社会存在的()决定是意识的()(2)社会意识具有()①社会意识有时()社会存在,有时又()——与是存在不完全同步。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最突出的表现落后的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社会发展。
3.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的钥匙。
【合作解疑】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合作,我共赢。
小组合作学习,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补充完善,对存疑的问题合作探究。
小组发言人根据教师要求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对存疑问题分析释疑。
★探究案★【自主探究】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本框所得知识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1.近年来,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你列举一些变化,并根据《自学案》1所学知识对这些变化进行分类。
2.请根据《自学案》2所学知识对下列问题进行思考。
(1)最近党、国家、人民都比较关注那些问题?运用相关原理说明为什么关注这些问题?(2)既然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为什么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落后的封建主义思想,资本主义社会却会产生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这说明了什么?1.请你思考总结:社会生活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之间有什么关系?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与社会实践之间有什么关系?你由此会得出什么结论?【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联系板块知识对问题进行补充完善。
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
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两大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重点、难点】: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自主学习】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首先明确二者的含义,注意区分)(1)辨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揭示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指出:是人们的社会存在_______人们的社会意识。
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_________的反映。
(2)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__________的变化发展决定着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发展。
(3)社会意识具有___________性。
__________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______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__________的。
马克思主义的____________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性活动,人们在这一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_____________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2)在生产方式中,_______________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__________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_________,当生产关系___________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______________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生产关系的____________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
导学案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班级:姓名:时间:二、重难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三、合作探究【探究一】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人们可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从而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自然界,为什么不能认识社会的规律,从而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地解释人类社会?(学法指导:将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原因)2、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归纳】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2、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生活的本质:【易混易错】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探究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知识归纳】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地位和作用:__2.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探究三】阅读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及材料,解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材料一:宗教所描绘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是什么关系?材料二:中国人财富观的变化:文革期间,人们认为人越穷越革命,越富越反动。
人们以穷为荣,不敢言富,更不敢求富。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财富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在人们以致富为荣,敢言富,更努力求富。
材料三:虽然我国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但是一些落后的封建思想仍然存在,比如重男轻女思想,这一观念导致我国男女比例失衡,预计到2020年,我国到适婚年龄但没有姑娘可娶的小伙子会达到三千万人。
【知识归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易混易错】以下说法正确吗?1.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依赖。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决定。
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体现为:社会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独立起作用。
【探究四】1.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2.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3. 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始终的基本矛盾是什么?【知识归纳】1. 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2.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是:【易混易错】我国的基本矛盾:我国的主要矛盾:【探究五】1. 我国现阶段能实行按需分配吗?为什么?(按需分配:每个人想要什么就分配什么,想要多少就分配多少)2. 结合漫画分析我国现在为什么要实行收入分配改革?【知识归纳】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3. 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始终的两个基本规律:上层建筑生产力【易混易错】1.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社会发展的规律》表格式导学案设计
政治:4.11.1《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学案(新人教必修4)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2、能力目标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当前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解决的办法,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全面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逐步确立唯物主义历史观【重点和难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巩固提升】【知识点拨】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在社会历史观领域,存在着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这面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体现。
其中对二者谁决定谁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标准。
2.全面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规律(1)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总趋势:由低级向高级,是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
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实现方式: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基本矛盾实现的。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是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解决的。
矛盾具有特殊性,在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不同,有对抗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区别,,因此,解决方法不同。
【学习反思】。
哲学11课导学案 原创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分析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学习重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第一学习时间【自主预习感受新知】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①社会存在含义:指社会生活中的方面,它最主要最根本内容是的生产方式。
②社会意识含义:指社会生活的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的总称。
③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就有什么样的。
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既由他生活其中所决定,又与他个人所处的等密切相关。
④社会存在的决定社会意识的。
由于社会总是处于不断地中,所以与之密切相联系的也必然要相应地变化和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①社会意识有时会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有时又会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能够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的性质不同,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也。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作用。
(补充)思维与存在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区别: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
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基本依据。
(2)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哲学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导学案
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使用说明与方法指导】1、课前15分钟,依据导学案,认真研读课本,作好标记和勾画,标注关键词。
把握教材体系,掌握重点内容。
预习案、训练案要求全体同学完成,AB层同学完成探究案2、课堂上小组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探讨,高效展示点评,分层达成目标。
【学习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深刻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提高分析现实问题能力。
2.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学会辩证思维的方法。
尊重社会发展规律,激情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
【预习案】(一)自学引导:(15分钟)(二)体系构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探究案】(20分钟)探究一.自主学习中的不明白问题探究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目标要由实现“国强”转向重视“民富”;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这些要求的提出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请思考:1、十七届六中全会之所以对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调整的原因。
2、这一新目标的提出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为什么?这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启示?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用社会基本矛盾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训练案】(5分钟)1、下列事物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的有()①生产关系②三权分立思想③生产力④《圣经》⑤敦煌艺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2、“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国家的法律,尽管在具体条文和形式上可能千差万别,但在本质上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导学案
威海四中高二政治(分层教学)导学案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发展的规律一、课前导学----初读目标,感知教材1、学习目标(1)课标要求: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 课标解读及学习评价:①在具体事例中剖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通过目标评价1、2评价;②联系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和经济生活,结合具体的材料,学生归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通过目标评价3、4评价;③回顾初中学习的社会发展简史知识,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明确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④学习本框知识必须立足生活与实践、认识社会历史的真谛、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社会历史的趋势。
2、教学重难点: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3、温故知新:辩证否定观(原理+方法论)二、课中导学----深入探究,领悟教材知识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思考1:鲁迅: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
鲁迅的的这段话说明什么道理?思考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
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现象,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珍惜劳动成果、挥霍浪费的现象还是有发生。
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会存在落后愚昧的思想?体现了什么道理?【探究理论】①社会存在_______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_______________,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________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_______作用。
【目标评价1】在新时期,我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将其写入宪法,以更好地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doc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丄亠弟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学习目标定橙i 知识目标识记能力目标理解分析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创造含义3.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4.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直接动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逐步确立唯物主义历史观,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力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Z间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Z间的辩证关系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5.社会基木矛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不同表现及相应的解决办法1.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宗教、迷信观念与现实生活的关系2.结合现实生活,分析当前社会仍然存在落后和腐朽思想的原因3.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我国的各项改苹的必要性4.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当前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解决的办法1.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全面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Z间的关系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各种宗教观念、封建迷信思想、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根源,以及当前各项改革的必要性【课堂学习重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及关系[特别提不](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性质是不同的,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并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实现。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特别提示](1)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木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分析法是我们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各种现象的基木方法。
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
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主备人:刘娟娟审核人:使用时间: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能力目标: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坚持思想领域的问题要到物质领域中去寻找根源,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重难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设问导读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3、如何理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4、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5、社会普遍规律?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及如何实现的?2、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及如何解决?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解决方式?随堂训练1、针对当前文化领域出现的“庸俗、低俗、媚俗”之风,2011年,国家有关部门继续深入开展打击“三俗”的政策部署,要求各地严格执行。
这体现了()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关系2、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D.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哲学第十一课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
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2.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联系历史和现实,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二、学习重点和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三、自主预习:(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首先是发展的历史,是创造的历史。
2.人民群众的含义:一切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其主体部分是。
3.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人民群众是实践的,是历史的。
4.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的创造者,是社会的创造者,是力量。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自己。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虚心向人民群众。
2.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群众。
一切群众,从群众中来,到中去。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原因: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总结:1、我们可以从哪几方面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基本内容是怎样的?3、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4、你能说说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基本内容是怎样的?5、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有什么样的实践意义?探究部分:一: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物质生产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践,“民以食为天”,哪一种实践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参与实践的主体是谁?所以,社会历史首先是的历史,是的历史。
探究二: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从上面的诗歌中你能品味出什么?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有什么作用?探究三:有同学提出:杂交水稻是由袁隆平培育的,《阿Q正传》是鲁迅写的。
高中政治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学习目标】:1.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及辩证关系2.分析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学习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学习难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预习案】:教材疏理(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旧的社会历史观的局限性2、含义(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___________ _____,是_____________ ___ ,它既,也包括。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_______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_________。
社会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________________。
①社会意识有时会__________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___________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________________,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________________。
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___________ ____(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人类获得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也叫________________,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_____________,决定着,决定着。
生产方式指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
(1)生产力的状况____________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变化迟早会___________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______________。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________________;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
哲学生活 第十一课 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
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运用:分析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重点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课前预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就有什么样的。
②社会存在的决定社会意识的。
(2)社会意识具有①社会意识有时会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有时又会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能够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的性质不同,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也。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作用。
3.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的。
马克思主义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哪里1.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的生产方式。
②在生产方式中,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
当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一定要适合的规律。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状况的规律(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社会发展规律》导学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备考指要】主要考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本考点在高考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涉及,因此,要注意理解和掌握。
从高频考点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规律等考点是高考命题主要知识载体。
从能力考查看,侧重考查学生理解和调用核心概念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哲学原理演绎分析事物的能力等,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非选择试题中的运用具体原理演绎分析事物类问题,是本专题常考的题型,此类试题重在考查学生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的结合能力,相比归纳思维,学生更难适应演绎思维问题,这既与学生的社会体验、思维发展有关,也与平时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有关,解答此类问题,一般遵循“依据设问要求,检索知识层次——依据不同层次,提取相应信息——由观点到材料,开展演绎分析”三个步骤。
从试题关注的时代主题看,命题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弘扬主旋律,引导学生树立人文精神等。
2015年复习备考要继续关注这些主题。
第一阶段知识建构(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知识梳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人们的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具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的。
马克思主义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一)(1)决定(2)相对独立性;反作用 2.实践;实践观点;【知识整合】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是在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础上的独立性,故称之为“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③社会存在决定作用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不矛盾。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11.1.2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政治哲学生活 11.1.2 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明确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有正确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为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
【学习重点】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总趋势。
【学习难点】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Ⅰ预习案学法指导 1.通读课本,用双色笔勾画重要知识要点并批注提示语,标注序号,分清层次,熟记基础知识。
2.依据预习案进行知识梳理。
3.独立完成预习自测题并认真思考探究案问题为讨论做好准备。
4.将预习中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填写在“我的疑惑”处。
教材助读预习自测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这体现的唯物史观是()A. 一切从实际出发B. 物质决定意识C.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 发展的观点2.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这说明()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B.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C. 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D. 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能够3. 胡锦涛主席在出席八国集团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时提出:“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
”但建设和谐世界绝不是一两代人可以完成的,需要世世代代的潜心探索和艰苦奋斗,其间充满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矛盾的斗争。
这反映了()A.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B.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靠阶级斗争实现C. 量的积累必然导致质变的发生D. 人类社会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30年来,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
社会发展的规律 导学案
阳谷县第二中学导学案年级:高二学科:政治编写人:吴莉审核人:课题:社会发展的规律学习目标:1.识记物质的含义及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2.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3.会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重点难点:1.世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导学流程:一、相关知识回顾:复习提问: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如何?二、新知学习与探究:(一)基础知识整体感知: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的组成部分。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并能为人的所反映的。
(3)物质的唯一特性:(4)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三者都是的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3)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
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自然界是的,人类社会的、、及其,也具有客观的。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的产物,它是在中伴随着人和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二)核心问题探究:探究一:1、请同学们收集有关神开创宇宙、缔造生灵的创世传说,如中国的“盘古开天地”的传说、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用最概括的语言介绍给大家听。
2、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予以说明。
探究二:1、你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如果有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是火,你会怎么想?2、把水、火、元气等作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其特点是什么?3、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探究三:阅读教材第30页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曹县第三中学 政治 学科导学案
编号:11-01
课题:第 11 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分 2 课时)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备课组:政治组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预习导航】阅读课本 P86——P88
1、 识记什么是社会存在? 什么是社会意识?
2、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
【背诵模板】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探究活动一】
1、 课本 P86 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人们可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从而唯物主义地
解释自然界,为什么不能认识社会的规律,从而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
【探究活动二】
材料一: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恩格斯
材料二: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 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鲁迅 材料三: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以上名人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探究活动三】
课本 P88 页,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为什么会存在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能
不能产生先进的社会意识?为什么?
【探究活动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 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前面进步 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
【随堂达标训练】
1、在 1978 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出生时,整个世界争论不休,“不合伦理”的 诅咒声一度铺天盖地。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试管婴儿”已经是很 正常的事。
人们观念的变化说明了:
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D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生活的本质是
A 、社会意识
B 、社会存在
C 、人的思维和人的行为的组合
D 、实践
3、“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 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
”该观点说明了: A 、动物也有意识
B 、上帝是人脑自生的
C 、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D 、上帝观念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 【作业布置】: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我们要适应 新的时代要求,根据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伟大的民 族精神。
说说弘扬民族精神的哲学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