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新课标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讨,提出了转变观念、创设情境、有效提问等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设情境合理设计新《语文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用发展的目光来看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钥匙,这个钥匙就是阅读方法,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发展学生思维,获得审美体验为目的。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逐步发展,阅读的内容引领他们走向更广阔的社会人生,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验作者的喜怒哀乐,达到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作者情感共振,从而实现学生自我设计,自我构造,自我完善。
理解就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过去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从文本中提取信息,从中提炼文章主旨和段意,获得间接经验的手段。
现代阅读在传统阅读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思维,明确了获得审美体验的要求。
理解是一种思维能力,而怎样理解,则是一种方法,需要教师的指点。
我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心态做全面分析:他们想理解什么?想怎样理解?他们在理解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困难等等,为采取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并不断启发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我是怎样理解的?我抓住什么去理解?我为什么这样理解?我这样理解对吗?”让每个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创设情境,是开拓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途径如果说,情感共鸣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那么,创造性的阅读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
这种阅读要求教师应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并加以恰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散发,在阅读中实行再“创造”。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阅读教学应着力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多元智能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在阅读教学中,加强了朗读教学,多种阅读方法并用,改变以往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的传统,让学生书声琅琅地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念,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珍视学生的个体体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关注的重点之一,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重视阅读方法的引导语文阅读的积累有多种方法,主要有“记、摘、剪、标、理、用”法。
记,也就是背诵。
阅读不仅仅包括读,还包括背诵,而且背诵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所以,要给学生规定一定的背诵篇目,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摘,就是摘抄,择要记录。
在阅读过程中看到动人的章节,就把它摘抄下来,益处很多,为广大语文爱好者所采用。
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摘抄本”,学生做的都很认真,好多学生的“摘抄本”都可以拿去展览了。
剪,是剪辑,一些废旧的报刊和书籍,上面有某些好的内容,便可剪下来。
这样做,省时省力,但要破坏资料,所以不宜过分提倡。
标,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圈点评注。
这种“标”的方法适合于泛读的文章。
通过“标”,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加强印象。
毛泽东在求学时代便对众多文章进行评点标注。
理和编,即梳理和编辑,是对所记所抄所标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和编辑,使之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百科全书”式的资料库。
具体做法是将资料分类,标上页码,再制定一个总目录,目录要留有余地,以便及时补充。
用,就是实验、运用,用是积累的目的。
充分运用自己所学,进行各种演说、写作、出墙报、办小报等,这方方面面的运用又反过来巩固自己的所学。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
读者在阅读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不断对视觉信息进行译码、加工和处理。
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学生的主动状态,因此,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开展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语言规律,提高阅读理解力和鉴赏力。
在此背景下,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出现了回归自然的感受式阅读、随意多元的个性化阅读和追求创新合作的探究式阅读等等。
这些花样繁多的的课堂模式,都可以放在课程取向下观照、归纳和区分阅读教学中,我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叶圣陶一贯的语文教育思想。
他认为,语言文字的学习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只有养成了这种习惯,才算是具有这种学习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的语文阅读教学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首先,克服机械的“知识型”的阅读教学,开创互动的“智能型”的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型”的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是机械的,教者设法把课文的知识系统交给学生。
这才感到踏实。
其实,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具有创造性。
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
其次,把握文章的气势、文采、内涵和外延。
语文教师拿到一篇文章,不会第一步探讨其字词的读音和意义,而一定是想去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把握课文整体的气势,深入了解文章。
如果肢解了文章的完整性又怎么能真正懂得文章呢?再次、要精读、细读。
在阅读教学中,把握整体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然后才是学习基础知识,分析其局部的意义,如此便可以提高语言基础知识能力。
细读的过程也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
二、做好朗读,让课堂充满活力。
近年来,语文课要上得“书声琅琅”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不同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比较研究,分析它们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并提出适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佳方法和策略。
通过应用案例分析,展示不同教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效果,以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方法;阅读策略1引言语文阅读是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如阅读理解能力不足、阅读速度慢等。
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了当务之急。
2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2.1 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见的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包括:整体阅读法、逐句阅读法、精读法、泛读法、课堂合作阅读、主题阅读等。
整体阅读法注重整体理解,要求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结构和意义。
逐句阅读法则强调学生逐句理解,对每个句子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
精读法要求学生深入研读文本,注重细节和理解,以提升阅读的深度和精度。
泛读法则鼓励学生快速浏览文本,获取主要信息和大意,提高阅读速度和跨文化阅读能力。
课堂合作阅读是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阅读、讨论和解答问题,通过合作互助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主题阅读则通过选择有趣的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阅读能力。
2.2 各种方法和策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
整体阅读法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意义,提升综合阅读能力。
逐句阅读法培养学生的细致分析能力,提高理解和解读句子的能力。
精读法通过深入研读,加深对文本意义和细节的理解,提高阅读深度与精度。
泛读法则能够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跨文化阅读的能力。
提高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方法论文
浅论提高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摘要:本人认为,高中语文的教学要致力于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认知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索养。
博览群书,品味经典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博览群书,阅读经典,兼收并蓄,从中吸取营养,以提高和充实自己。
在经典作品的影响下,获得知识、陶冶情操。
不断完善和进步。
本文就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观点。
关键词:阅读比较高中语文一、注重中外作品的有机结合苏教版教材的选文,外国作品的比例太大,好多作品也并非经典。
学生生活的文化氛围是传统和现代结合的中国文化,而外国作品特别是二十世纪以前的作品.离我们学生生活的文化环境距离太远。
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时难以理解,它的审美作用和教育作用不能很好的体现,这就不足以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好在选修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在教学时,适当取舍,充分利用课外的各种途径。
适时、适量地补充中国文化典籍。
各种内容。
各种题材的作品都可以涉及,但一定要是名家名篇。
所选的作品一定要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和文学美韵。
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的人生观和价观.还要浅显易懂,能充分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在阅读这类作品时,能沉浸在美好的阅读氛围中,并积极欣赏和评价,在知识、能力和精神品质、人格意识方面都有较好的发展。
二、打破常规阅读模式在对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的欣赏阅读时,我启发学牛探究打破常规的阅读方式,进行“肢解”阅读: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能力,选读其中的典型章节如“宝玉挨打”,“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同”等进行阅读和鉴赏,以管窥豹;也可以尝试进行某一方面的内容探究阅读:黛玉的诗词、官场的规则、人际交往的礼节等对现实生活有何影响;也启发学生在阅读后想象:如果我生活在作品中的时代,对待爱情,会学宝玉和黛玉吗?对待生活中的弱者,会像王熙凤一样尖酸毒辣吗?这样启发比较详细地分析,教给学生正确解读文本的方法。
初中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浅论初中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摘要: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将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必然选择。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应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初步体验,在自主阅读中再次感悟,在自主阅读中深沉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提升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阅读自主学习阅读是语文课程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我国在设定《语文标准》目标的时候,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自行发现、构建文本的意义,要让学生自己想阅读,自己会阅读。
一、自主阅读的要义自主阅读,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
按照叶老的观点,自主阅读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
这“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什么?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主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发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
自主阅读包含以下三个要义:1、以书为本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和凭借是书,即课文。
离开了课文,阅读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因此,无论什么阅读方法,都必须以课本为本,并将此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全面把握,综合理解。
因此,强调自主阅读,首先必须坚持以书(课文)为本,而不能以题(阅读思考题)为本。
2、以读为主学生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读,自主阅读更应该坚持以读为主。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读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
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能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多读有利于识记生字、释词析句,多读可以领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讲和问,而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学生不应该一味地听和答,而应该多读勤思,熟读精思。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能力培养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
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
阅读能力的掌握与否,是检验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试金石。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的阅读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其中,硬环境就是创设良好的外在阅读条件,如提供图书阅览室,内藏足够的图书,配置较大容纳量的书桌,教室四壁张贴有关读书的标语,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软环境则是指教师在与学生的阅读交流中建立的一种美好的情感氛围,如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赞同和肯定等。
这样,就能使他们在阅读中产生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扩充自己的阅读量。
二、要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师必须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
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
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
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自学法。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就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师讲”,学生有了自学的能力,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形成了自学习惯,就可以无师自通,受用终生,这是教学的目的和归宿。
精读法。
所谓精读,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优秀4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优秀4篇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加大学生阅读量,增加背诵篇目,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的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宽阔。
小学语文阅读课究竟应该如何开展,如何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效性,这是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探索的课题。
一、强化词句训练,提升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词句是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基础。
阅读文章时,要想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首先要理解文章中的词语与句子。
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来造句,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词语的理解、累积、运用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进行词句训练时,理解与运用要并重,注意学与用的结合。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说话与写作时积极使用所学的词句,让其体会到这些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与用法,语文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等进行变换,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展主动阅读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阅读课教师不能自导自演,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比较差,我们要学会引导他们在交流互动中思索与发现,有意识地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
语文教师要为师生搭建好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探究、感悟、体验、交流。
三、树立整体观念,促进整体发展四、启发学生质疑,调动其主动性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喜欢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我们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敢于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对于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要学会主动查字典,查字典不能解决的再主动请教老师。
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字、词、句标出来,并提出来交流讨论。
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堂教学所提供的学习内容,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需求,因此,以课堂教学为基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延伸到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浓厚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读书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以课文为范例,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要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关键。
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知道了怎样去读,才能保持阅读的兴趣,使阅读成为自己人生中的一件要事,而不仅仅是一时的好恶。
(一)精读为主精读有两层意思:一是读得精细,“纤屑不遗”(叶圣陶语),二是阅读所得精粹,做到“发挥尽净”(叶圣陶语)。
精读是阅读的最高形式,是最有价值的阅读。
对有些课外读物,教师可指导学生精读,让学生细细品味、慢慢欣赏读物中的精彩片断,学习作者谴词造句的精妙,布局谋篇的技巧,以达到积累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
对小学生而言,对教科书和教科书有关的书都应精读,如学习了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再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课内的古诗,又让学生自读课外同题材的一些古诗,或者熟读《唐诗三百首》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好做法。
(2)读写结合阅读的目的和成果都体现在表述之中。
如果学生不能用任何方式表达,如口头的、笔头的,就意味着阅读并未完成。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又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说法都说明读书要动笔墨。
读写结合,就是把读书、思考和写作三者融为一体,在实践中可具体指导学生用下列方法进行读写结合,圈点:在读物中画不同的符号表示阅读的情况;批注:即在书头书边写出简评,或赞成,或疑问,三言两语,要言不烦;摘录:将书中的好词佳句摘抄在卡片或笔记本上;读书笔记:将自己读书的体会、收获写下来。
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几种方法交替使用,“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一读书就拿笔的好习惯,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记,有助于集中读书时的注意力,克服读书时的随意性,学生阅读时手脑并用,更能加深对读物的理解。
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阅读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符号,运用形象思维,再现艺术形象的过程,阅读教学过程使读者情动于衷,融入意境,获得美感,受到性情的陶冶和心灵的感悟,这正是语文课本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却费时、耗力、成效低。
阅读教学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已成为语文老师当前最棘手的一个问题。
我个人认为,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阅读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也是如此,而这种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
所以,教师要力求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激起浓厚的阅读兴趣,创造一种乐学的氛围,从而激发他们自主阅读意识和不断阅读的求知欲。
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积累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例如读思结合的习惯,归纳总结的习惯、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所以,致力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同样是搞好阅读教学的前提条件。
只有保护好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持久的阅读兴趣,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气氛,才能顺利地开展阅读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二、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读的能力,有利于发现问题,启迪思维语文学科渗透着人文精神,作品的字里行间蕴蓄着极其丰富的世间万象、人情事理、思想情感。
阅读教学只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对语言及蕴涵于内部的深厚的文化内涵进行切身的感悟,才能实现以文教文的目的。
靠理性分析或他人言传绝难奏效。
一方面,文章自身是意义的唯一实证;另一方面,读者对文章阅读具有极大的多维拓展的个性张力。
一篇文章可悟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而且要透过字面悟到字背透过现象悟到本质。
每个人由于知识、经验不同,所悟并不完全一样,“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
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阅读教学中,“导”是前提,“读”是途径,“悟”是关键。
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容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得出来的。
自悟,即自己用心去领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激励下,学生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于学生,是“导”而不是“牵”,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
优化阅读教学过程,一定要变教师的包办代替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语言文字为凭借,进行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活动,以达到思有所悟,学有所得。
小学生希望一拿到课文就立刻念得既流畅又富有感情。
但他们往往在朗读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出现加字、去字或者读不通顺的现象,对课文地理解也囫囵吞枣,达不到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课文的目的。
教师应该首先要求他们自己小声朗读一遍,熟悉课文的整体内容,要读得准确,读得流畅,要用接近生活中自然谈话的语言,就是不要拿腔拿调,既不要唱读,又不要刻意去南腔北调。
朗读中的感情像在生活中一样,只有真正产生了这种情感时,才能从语调里自然地露出来。
指导朗读,如果学生不深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不切实为课文的内容所感染,那么他根本无法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进行指导。
可采取以下步骤:让学生自己先说一说你读懂了些什么?读后有什么感受。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摘要】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基本能力之一。
阅读对人来说,是件非常重要的事,阅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能给人带来心灵的宁静,能给人带来知识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
当人们潜心阅读,或者在阅读中潜下心来的时候,修养得到充分提高,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灵魂得到了洗练净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中考高考中,阅读题已成为语文试题的重头戏。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本文就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问题作了个小小的探讨,文章着重从三方面谈论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和途径:(1)注重诵读教学。
(2)把握不同文体特征。
(3)探究性阅读。
探究性阅读是一种开放性阅读,是课内能力向课外的迁移,是课本知识向社会的延伸。
它是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体现。
学生提高语文方面的能力,主要有两个基础,一是阅读,二是生活。
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亲身体验,只有通过读书来增加阅历,增长知识,所以阅读是增强语文能力的最基本的环节。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新《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目标作了新界定,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让学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那么,如何按照新课程的标准,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探索。
一、注重诵读教学,培养阅读能力熟读以至成诵是我国古代国文教学方法的瑰宝。
古人认为书不能单用眼看,必须大声诵读,而且要读得字字正确,读得有声有色。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调的就是诵读的重要性。
面对一篇文章,学生用标准的语音、语调去诵读,能使学生很快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和鉴赏。
宋代学者朱熹说:”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现。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熟读精思,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7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7篇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学生研究的强大动力。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动机和研究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以兴趣为导向,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
对于小学生,我们可以采用故事、游戏、多媒体等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研究《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特点,向学生展示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图片、视频和音乐,营造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与优美。
这样的教学方式比枯燥的讲解更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
学生有了阅读的激情和动力,更能够突破文字的限制,产生更多的个性化见解,为个性化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调动学生生活阅历,让学生形成独特感悟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每篇文章都不仅仅是文字的简单堆砌,它背后还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智慧和心血,是作者对生活的再加工和再创造,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
要想让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就需要教师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研究方式,都有丰富多彩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这些差异性是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参观博物馆、观看电影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2.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例如,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分级阅读、绘本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阅读能力。
3.多元化教学,提高阅读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很重要的环节。
从古到今,那些有成就有影响的文化名人都可以说是在阅读中成功的。
叶圣陶先生说:“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
”于漪也说:“语言文字是名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
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
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比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在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扩大视野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我想语文教师应该将阅读能力作为中小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阅读。
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做了一下几点尝试:首先,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用好教材中的范文我们中学课本所选用的文章以经典为主,它们能使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以便学生在生命与语文学习的起点就占据精神和语文的制高点,为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这套教科书选取了许多我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的著名作家的著名作品,这些作品是多民族、多国家、多地区的,是不同思想、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有文学的、历史的、哲学的、科学的、艺术的,它们不只是语言运用的范例,更主要是学生与古今中外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对话的桥梁。
通过这座桥梁,使学生突破原先狭小的心灵圈子,放眼国际多元文化的天光云影,领略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灿烂的现代文明的风采,同时从作品中感受伟大心灵的搏动,领略言语世界的奥秘,提高语文水平和提升精神境界。
另外教材的写作、口语交际板块,一方面与阅读结合在一起,例如七年级上册,在课文后的练习中安排了多次作文和口语交际;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
这样编排,既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又便于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一、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能力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提升素养的重要手段。
小学阶段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培养策略及实践探讨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剖析。
二、现状分析1. 小学生阅读兴趣不足:受网络、电视等媒体的影响,部分小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导致阅读量不足。
2. 阅读方法不当: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如快速浏览、精读、略读等,影响阅读效果。
3. 阅读资源匮乏:学校、家庭阅读资源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4. 教师引导不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于关注字词句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思维的培养。
三、培养策略1. 激发阅读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积极性。
2. 教授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如快速浏览、精读、略读等,提高阅读效率。
3. 丰富阅读资源: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鼓励家庭购买适宜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阅读渠道。
4. 注重教师引导:教师应关注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思维的培养,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四、实践探讨1. 开展阅读活动:学校可定期举办阅读节、读书会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推荐优秀读物: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推荐适宜的读物。
3. 创设阅读环境:学校、家庭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提高阅读质量。
4.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阅读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五、结语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通过激发阅读兴趣、教授阅读方法、丰富阅读资源、注重教师引导等策略,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五、具体实施措施1. 阅读课程设置:在课程安排上,增加阅读课的比例,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
阅读材料的选择应兼顾经典与现代,涵盖文学、科普、历史等多个领域,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怎样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摘要: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因此,在阅读教学法中,要特别注重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在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健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必须依赖于教师引导下的主体实践。
因此,传统的阅读教学的方法已不可行,阅读教学方法非改革不可!只有改革阅读教学,才能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前进步伐,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才能提高语文学科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下面谈谈我个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看法:一、用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
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提醒学生,或结合教材,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等。
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目的教育,不能让其松懈。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
二、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力在小学阶段,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大有所获。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比如《花钟》一课,学生对花不太熟悉,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从小学语文教学所包括的听、说、读、写四位一体的整体系统来看,读是其中最首要的一环。
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方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学中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线,通过师生互动的循环教学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受知识层次、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的局限,学生的主体地位似乎很难把握,但也绝不能把学生变成接受知识的容器。
语文教学有两大中心任务:一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一是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是体现某个或某几个知识点的例文。
教师的任务是通过例文的教学,让学生学会知识点,掌握读懂类似文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使他记住这篇文章的字词段及其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应该是学生自主性的启动者,学生思维领域的开拓者。
这时教师的“导”就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
孩子灵活的思维方式、宽阔的思维领域、多维的思维取向是靠经常训练而自觉形成的。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具备“主导”能力呢?1.要有较为丰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底蕴。
小学语文教师同样需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广泛的阅读经验。
因为教师对文章的理解是否深刻,处理教材是否恰当,对一些关键问题能否产生顿悟与灵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而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也是建立在这些方面之上的。
一篇课文,看起来简单易懂,但是有些教师立足点较低,没有整体感,也就无法深入浅出地把握住课文的关键所在。
他就会把课文支解得支离破碎,影响教学效果。
2.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勇于吃苦的探索精神。
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明确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3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3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一篇: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培养摘要本论文通过分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建议,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引言阅读是学生研究语文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旨在探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方法与策略1. 选择适当的教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难度的教材,使学生能够顺利阅读并理解内容。
2.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提供各种类型和主题的阅读材料,如儿童文学、科普读物、报纸杂志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组织阅读活动:教师可以组织课堂上的阅读活动,如朗读、交流分享等,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理解能力。
4. 培养阅读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每天保持一定的阅读时间,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5. 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完一本书后写读后感,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结论通过以上的方法和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创造积极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写作教学实践摘要本论文通过分析小学四年级写作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介绍了一些教学实践案例,旨在帮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引言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论文将探讨小学四年级写作教学的实践策略。
方法与策略1. 激发写作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展示精彩的写作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提供写作主题: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写作主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展开写作。
3. 指导写作结构: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常用的写作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笔者浅显的以为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而且在提倡自主学习的今天,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更加有利于学生的长期、终身的发展。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平时在教学中注重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成为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这种能力的提高,也是语文教学重要的基本任务之一。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有以下几点与大家共分享。
一、导督“查”与“读”
“查”,即语文教师积极指导督促学生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扫清阻拦学生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文字障碍,从而帮助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语体文和文言文的文字意义较为艰深,语言障碍较大,不扫除这些语言障碍,便不能真正读懂一篇文章的内容。
“读”,即语文教师要求学生朗读所要学习的文章。
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可采用示范朗读、学生示范朗读、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等方式。
教师通过导督以上的“查”与“读”活动,使学生对文章的基本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为学生阅读文章后答题打下了一个初步的基础。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仅让学生都书上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阅读课外的我们身边的内容。
如学生自己每天写的日记可以互相交换阅读,学生身边的报纸也可以有选择的让学生阅
读,如《关心下一代》等等。
二、坚持复述文章内容
“复述文章内容”就是学生在“查”与“读”之后,按照文章的顺序,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文章内容的一种阅读能力训练模式。
具体来说有以下方式:
1.详细复述,即要求学生按照文章的原意全面细致地讲述;
2.扼要复述,即要求学生用概括而简洁的语言讲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创造性复述,这是一种较高要求的讲述方式,适合于较高年级的学生。
在这种讲述训练中,或改变文章的人称进行讲述,或改变文章的角度进行讲述,或换成另一种体裁进行讲述,或对文章内容进行扩充……形式多样,自由灵活。
然而,不管如何改变复述方式,都要对文章进行一点评论。
语文教师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以上各种阅读复述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理解文意和阅读后答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落实好“两比”活动
“两比”是指语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训练和比赛阅读训练。
对比阅读训练,是语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对照,培养学生较高阅读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之一。
对比阅读的方式较多:从训练内容上看,认读字、词,可进行字、词辨形、辨义对照比较;理解词句,可进行调换词语和变换句式对照比较;理解文章
结构,可以将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对照比较;理解文章的不同写作特色,可将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章进行对照比较……从训练的形式上看,则有提问对照比较、列表对照比较、修辞对照比较、调换或修改对照比较等。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
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文章,落实好以上各种对比阅读训练,就能更好地辨别文章内容的好坏、表达的优劣、风格的差异以及文体特色的区别等,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比赛阅读训练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
语文教师要落实好比赛阅读训练,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实际和心理特点选用不同方式,低年级的中学生可以开展识字比赛、朗读比赛、速读比赛等;高年级的学生除进行限时速读阅读之外,还可以采用读书演讲比赛等方式。
四、注重讨论与综合归纳
讨论,即在语文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共同对一些疑难问题的研讨。
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同座位讨论,小组讨论,自由结合讨论,学生与教师研讨等等。
这种阅读的训练,有利于师生交流信息,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能起到集思广益、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作用。
采用上述之法进行阅读训练,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生要有一定的准备。
如果学生事先没有准备,很可能造成“冷场”局面,从而就难以收到预期的实效。
二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提得
适当。
讨论的问题难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并且这些这些问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般说来,这些问题应该在所学的知识范围之内,学生经过一番思考能解答为宜。
三是在讨论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当学生思维和话题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到所要讨论的问题上来。
当讨论无法深入进行时,教师不妨及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新的疑难问题或观点加以讨论(这点特别重要,也较为新颖)。
总之,语文教师事前对讨论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要作好充分的估计和准备,才能保证讨论顺利、有效地进行。
综合归纳,既是语文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也是语文教师对学生讨论后的总结评价。
有讨论而无总结,学生的阅读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综合归纳的作用在于教师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这种训练的方式有:列提纲训练,即在阅读后要求学生列出段落层次提纲;画图表训练,即要求学生画出文章内容的结构图;缩写训练,即对某些句、段或全文,要求学生抓住主要内容进行缩写,或对段落、全文概括出段意或中心;总结归纳出某些问题的思考角度的训练,这点颇为重要。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方法有很多,但我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加强阅读教学一定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依据语文教材的特点,依据生活中的事例,不能盲目拔高也不能不着边际要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