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休克(精选)

合集下载

外科学人卫第9版精选课件外科休克

外科学人卫第9版精选课件外科休克
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尿 量减少、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等。
休克分类与发病机制
分类
根据病因和血流动力学特点,休克可分 为低血容量性、心源性、感染性和过敏 性等类型。
VS
发病机制
休克的发病机制涉及微循环障碍、细胞代 谢紊乱和器官功能障碍等多个方面。
休克诊断与评估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尿量减少、乳酸升高等,可作出休克的诊断。
新型生物标志物在 休克早期诊断和预 后评估中的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在休 克治疗中的新认识 和应用
休克患者营养支持 和免疫调理治疗的 研究进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 休克预测和精准治疗将成 为研究热点
血管活性药物的研发和应 用将更加注重针对性和安 全性
个体化液体复苏策略将在 休克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微循环扩张期
休克进一步发展,微循环血管床大量开放,血液滞留在毛细血管网内,有效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血压下降。
微循环衰竭期
休克失代偿期,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微血栓形成,更加重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功能障 碍、甚至死亡。
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
细胞代谢障碍
休克时细胞代谢从有氧代谢转变为无氧代谢 ,导致乳酸堆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适量补充 碱性药物。
心源性休克
定义
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输出 量显著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循 环衰竭的一组综合征。
01
02
病因
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肌炎、 心肌病、心包填塞等。
03
强心治疗
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

外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外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一、A11、对于休克失代偿期的表现,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表情淡漠B、血压下降C、尿少D、末梢皮肤湿冷E、代谢性碱中毒2、严重创伤后,血压降低,脉搏细速,面色苍白,诊断为休克。

治疗时重点应注意A、避免使用血管收缩药B、及时使用甘露醇C、药物对各脏器的毒性D、及时扩充血容量E、急性肾衰竭的发生3、关于创伤性休克说法错误的是A、多见于各种严重创伤B、一般需立即手术C、手术需在血压回升后进行D、因血浆和血液同时丢失引起E、应根据损伤类型决定是否手术4、在下列抗休克措施中,错误的是A、吸氧,输液B、置热水袋加温C、中凹卧位D、测每小时尿量E、测中心静脉压5、为休克病人补充血容量应首选A、全血B、血浆C、等渗盐水D、平衡盐溶液E、5%葡萄糖溶液6、休克代偿期的临床表现A、血压稍升高,脉搏、脉压正常B、血压稍降低,脉搏、脉压正常C、血压稍降低,脉搏快,脉压减小D、血压稍升高,脉搏快,脉压减小E、血压稍升高,脉搏快,脉压基本不变7、抗休克纠正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是A、积极治疗原发病B、纠正酸中毒C、补充血容量D、应用血管扩张剂改善微循环E、抗凝治疗解除微细血栓8、抗休克治疗时对改善肾缺血有利的药物是A、去甲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C、多巴胺D、麻黄素E、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9、抗休克最首要的治疗措施是A、积极处理原发疾病B、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失调C、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D、及时、快速、足量补充血容量E、应用强心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10、抗休克治疗最根本的措施是A、积极处理原发疾病B、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失调C、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D、及时、快速、足量补充血容量E、应用强心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11、给休克病人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必须A、尽早使用B、大剂量使用C、在扩容完成之后D、同时应用强心药物E、与血管收缩剂配合使用12、下列提示休克患者进入微循环衰竭期的是A、代谢性酸中毒B、血压低,脉搏细数C、神志淡漠D、末梢血运差E、皮肤出现瘀斑、瘀点13、休克时主要的代谢改变是A、酸中毒、高血钾B、碱中毒、低血钾C、低镁血症、低渗性脱水D、低血钙、低血糖E、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14、以下关于感染性休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外科常见的休克类型B、体温多升高或下降C、控制感染是治疗的关键D、应早期应用皮质醇E、应早期、联合应用抗菌药物15、休克抑制期相当于A、微循环收缩期B、微循环痉挛期C、微循环扩张期D、微循环衰竭期E、休克代偿期二、A21、患者男性,64岁。

休克名词解释外科护理学

休克名词解释外科护理学

休克名词解释外科护理学
休克是指由于血液循环不足导致的致命性病理状态。

在外科护理学中,休克是一种临床紧急情况,需要护士迅速进行干预和处理。

休克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大出血、心脏病、严重感染、严重骨折等。

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血液循环不足,进而导致组织器官缺氧和功能受损。

外科护理学中,护士的职责是迅速评估和监测休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和意识状态等。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液体输液、血液制品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等,以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合状态。

此外,护士还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协助医生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并与其他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挽救患者的生命。

护士还需要记录患者的情况和护理措施,为医生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以便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外科学休克护理试题及答案

外科学休克护理试题及答案

外科学休克护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休克的分类中,哪种休克是由感染引起的?A. 心源性休克B. 低血容量性休克C. 感染性休克D. 神经源性休克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休克的临床表现?A. 脉搏细速B. 血压下降C. 呼吸急促D. 皮肤苍白答案:D3. 休克的早期治疗中,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快速补液B.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C. 立即进行手术D. 监测生命体征答案:C4. 休克时,以下哪项指标最能反映组织灌注情况?A. 心率B. 血压C. 中心静脉压D. 乳酸水平答案:D5. 以下哪种情况需要立即进行休克复苏?A. 收缩压低于90mmHgB. 心率超过120次/分钟C. 呼吸频率超过20次/分钟D. 所有上述情况答案:A二、判断题1. 休克的首要治疗原则是立即纠正休克原因。

(错误)2. 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是评估休克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正确)3. 低血容量性休克不需要补液治疗。

(错误)4. 感染性休克患者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正确)5. 神经源性休克是由于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血压下降。

(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休克的一般护理措施。

答:休克的一般护理措施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维持呼吸道通畅,快速补液,维持体温,预防感染,心理护理,以及遵医嘱使用药物。

2. 休克患者补液的原则是什么?答:休克患者补液的原则是快速、足量、适时。

首先使用晶体液快速补液,随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补液种类和速度。

四、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45岁,因车祸导致腹部损伤,出现低血压、脉搏细速、皮肤湿冷等症状,被诊断为低血容量性休克。

问题:1. 该患者可能需要哪些紧急处理措施?答:该患者可能需要的紧急处理措施包括:立即进行补液治疗,监测生命体征,维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手术处理腹部损伤。

2. 护理人员在护理该患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护理人员在护理该患者时应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保持静脉通路通畅,记录液体出入量,预防感染,提供心理支持,并及时向医生反馈患者情况。

《外科护理学》课件教案03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外科护理学》课件教案03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外科护理学》课件教案03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外科休克概述•外科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评估•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外科休克病人的营养支持与饮食护理•外科休克病人的心理护理与康复指导•外科休克病人的健康教育外科休克概述01外科休克是指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

外科休克定义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

外科休克的分类定义及分类外科休克的原因与发病机制由大量失血、失液、烧伤等导致机体血容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正常代谢需要。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因与机制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机体微循环障碍和代谢紊乱。

感染性休克的病因与机制由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引起,导致机体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

心源性休克的病因与机制由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功能障碍引起,导致机体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血流动力学失衡。

神经源性休克的病因与机制外科休克导致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缺氧和代谢紊乱。

组织灌注不足外科休克引起机体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内环境紊乱外科休克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易并发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免疫功能抑制外科休克可引起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损害,甚至衰竭。

器官功能损害外科休克对机体的影响外科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诊断02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过度换气、尿量正常或减少。

收缩压正常或稍升高,舒张压增高,脉压减小。

心率加快,有时可出现心律失常。

休克代偿期临床表现及诊断休克失代偿期临床表现及诊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口唇和皮肤发绀、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少或无尿。

可有出血倾向或已出现皮下瘀斑。

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发绀和缺氧性损害。

意识模糊或昏迷、全身皮肤黏膜明显发绀、手脚发凉、脉搏微弱或不能触及、尿少或无尿。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护理学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护理学

04
外科休克病人的并发症预防与 护理
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感染预防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医源性感染的风险。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定期消毒 。
感染护理
对已感染的病人,应遵医嘱及时使用抗生素,并观察感染控制情况。同时,注意 保持伤口清洁,及时更换敷料。
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预防与护理
多器官功能衰竭预防
针对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因素,如严重创伤、大手术 、感染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效果评价
心理护理的效果可以通过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睡眠质量、疼痛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如果病人情绪稳定、睡眠 质量提高、疼痛减轻,则说明心理护理措施有效。
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选择
健康教育内容
对外科休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包括疾病知识、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病人 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促。
血压
监测血压变化,休克时 血压下降。
循环系统的监测与评估
01
02
03
尿量
观察尿量是否正常,尿量 减少可能提示肾脏灌注不 足。
中心静脉压
监测中心静脉压变化,反 映心功能和血容量情况。
动脉血气分析
了解动脉血氧分压、二氧 化碳分压等指标,判断循 环状态。
呼吸系统的监测与评估
血氧饱和度
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判 断是否存在缺氧。
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外科休克可分 为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 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外科休克的主要病因包括创伤、 失血、感染、过敏、心脏骤停等 。
发病机制
外科休克的发生与有效循环血容 量减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细 胞代谢紊乱等因素密切相关。

外科休克护理题及答案完整版

外科休克护理题及答案完整版

外科休克护理题及答案完整版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搜集的资料【第三章休克病人的护理】一、名词解释1.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器官缺血缺氧,造成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共同特点的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2.休克指数用来评估休克严重程度的指标,等于脉率除以收缩压,正常为1/2,休克指数越大说明休克越严重。

3.中心静脉压(CVP)代表右心房或者胸腔段静脉内的压力,正常值为5-O 。

10cmH2二、填空题4.护理休克病人时,应间歇给氧,流量一般(4-6L/分)。

5.休克的本质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

6.休克根据发病的原因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血管源性休克)。

7.外科常见的休克类型有(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创伤性休克)。

8.休克病人微循环变化分为三期(收缩期)(扩张期)(衰竭期)。

9.休克病人微循环收缩期相当于临床的(早期)又称为(代偿期)。

10.休克病人微循环扩张期相当于临床的(休克期)。

微循环衰竭期相当于临床(休克晚期)。

11.休克早期最典型的改变是(血压基本不变而脉压差减少)。

12.休克病人治疗的关键是(补液扩容)。

13.休克病人补液首选(平衡盐溶液)。

14.休克病人急救措施有(积极处理原发病因)(保持呼吸道通畅)(仰卧中凹位)(注意保暖)(吸氧)等。

15.休克病的一般观察指标有(血压)(神志)(尿量)(皮肤粘膜颜色)(呼吸)等,其中最简单而有效的观察指标是(尿量)。

16.休克病人的辅助检查项目有(血常规)(血气分析)(中心静脉压)(动脉血乳酸盐)(血电解质)等。

三、简答题17.对休克病人如何做好扩充血容量的护理答:(1)建立两个静脉通道,以确保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并注意有无急性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的表现,以便随时调整补液的量和速度。

外科休克护理题及答案完整版

外科休克护理题及答案完整版

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搜集的资料【第三章休克病人的护理】一、名词解释1.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器官缺血缺氧,造成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共同特点的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2.休克指数用来评估休克严重程度的指标,等于脉率除以收缩压,正常为1/2,休克指数越大说明休克越严重。

3.中心静脉压(CVP)代表右心房或者胸腔段静脉内的压力,正常值为5-10cmH2O 。

二、填空题4.护理休克病人时,应间歇给氧,流量一般(4-6L/分)。

5.休克的本质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

6.休克根据发病的原因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血管源性休克)。

7.外科常见的休克类型有(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创伤性休克)。

8.休克病人微循环变化分为三期(收缩期)(扩张期)(衰竭期)。

9.休克病人微循环收缩期相当于临床的(早期)又称为(代偿期)。

10.休克病人微循环扩张期相当于临床的(休克期)。

微循环衰竭期相当于临床(休克晚期)。

11.休克早期最典型的改变是(血压基本不变而脉压差减少)。

12.休克病人治疗的关键是(补液扩容)。

13.休克病人补液首选(平衡盐溶液)。

14.休克病人急救措施有(积极处理原发病因)(保持呼吸道通畅)(仰卧中凹位)(注意保暖)(吸氧)等。

15.休克病的一般观察指标有(血压)(神志)(尿量)(皮肤粘膜颜色)(呼吸)等,其中最简单而有效的观察指标是(尿量)。

16.休克病人的辅助检查项目有(血常规)(血气分析)(中心静脉压)(动脉血乳酸盐)(血电解质)等。

三、简答题17.对休克病人如何做好扩充血容量的护理答:(1)建立两个静脉通道,以确保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并注意有无急性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的表现,以便随时调整补液的量和速度。

(3)观察尿量与尿比重,以判断有无急性肾衰竭、补液量是否足够、休克有无好转。

?【主管护师】外科护理学考点-失血休克护理

?【主管护师】外科护理学考点-失血休克护理

【主管护师】外科护理学考点-失血休克护理失血性休克是指因大量失血,迅速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种综合征。

一般15min内失血少于全血量的10%时,机体可代偿。

若快速失血量超过全血量的20%左右,即可引起休克。

补充血容量,阻止体液继续丢失是治疗此型休克的关健。

临床表现休克前期:精神紧张,烦躁;脸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加快,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下降,脉压减小,尿量正常或减少休克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发绀或花斑,四肢冰冷,脉搏细速,呼吸浅促,血压进行性下降,表浅静脉萎缩,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代谢性酸中毒症状;少尿休克晚期:意识模糊或昏迷,全身皮肤粘膜明显发绀或花斑,四肢阙冷,脉搏微弱,呼吸不规则,血压测不出,无尿失血性休克的护理1保持安静,避免过多的搬动,采取中凹体位(下肢抬高15°-20°,头及胸部抬高20°-30°),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改善脑灌流。

2扩充血容量:是治疗休克的最基本和首要的措施。

可尽快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

扩充血容量一般先给晶体液,后给胶体液。

晶体液首选平衡盐溶液,胶体液对于失血性休克,最好输新鲜全血。

3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测生命体征一次,若病人意识从烦躁转为平静,嘴唇色红,肢体转暖,尿量>30ml/L,提示休克好转。

尿量是判断休克治疗效果最简便的方法。

4抗休克裤的应用,增加回心血流,改善组织灌注,控制腹部和下肢出血。

5维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吸氧,鼻导管给氧时用40%—50%氧浓度,调节流量6—8L/min,提高肺静脉血氧浓度;6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强心药:心功能不全可增强心肌功能。

血管扩张剂:改善微循环。

血管收缩剂:收缩压<50mmHg,生命器官灌注无法维持时,暂时使用。

注:血管收缩药出现外渗时,需立即更换滴注部位,用0.25%普鲁卡因封闭,以免发出皮下组绢坏死。

7体温调节:注意保暖。

室温以20℃为宜,增加衣物及被盖来保暖;注意只能保暖,禁用热水袋、电热毯等进行体表加温,以免减少回心血量,使局部组织缺氧。

执业护士考试外科护理学:休克病人护理(2)

执业护士考试外科护理学:休克病人护理(2)

休克代偿期:烦躁,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速,尿量正常或减少。

休克抑制期:神志淡漠或不清醒,皮肤紫绀,血压下降,尿少或无尿,代谢性酸中毒如皮肤出现淤血斑或消化道出血表示病情发展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阶段。

4 治疗要点
1) 一般紧急措施:控制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休克卧位,保暖,减少搬动。

2)扩容:最基本和首要措施。

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全血,右旋糖酐
3)积极处理原发病:根本措施,如引流炎症渗液,切除肠坏死
4)纠正酸中毒:碳酸氢钠等
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收缩药:可升压:去甲肾上腺素等,休克早期不用
血管扩张药:多巴胺等,必须在扩容完成之后使用
6)治疗DIC,改善微循环
7)皮质激素和其他药物。

外科护理学-休克

外科护理学-休克

休克病人的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
生活护理
包括保持口腔清洁、保持皮肤清洁、 预防压疮等。
心理护理
休克病人常伴有紧张、恐惧等心理, 因此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增强病人的 信心。
04
休克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和控制休克发生的措施
01
02
03
积极防治感染
加强无菌操作,合理使用 抗生素,及时处理伤口和 脓肿,防止感染引发休克 。
休克时,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 减少,组织灌注不足,导致细
胞缺氧和代谢障碍。
多器官功能障碍
休克持续时间过长,可引发多 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如急性 肾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等。
免疫系统失调
休克可导致免疫系统失调,增 加感染和脓毒症的风险。
细胞凋亡和坏死
长时间的组织缺氧和代谢障碍 可导致细胞凋亡和坏死,进一
多器官功能障碍
休克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如肝、肾、心、肺等 功能障碍,这是由于长时间低血压和组织灌注不足导致器官损伤所 致。
呼吸窘迫
休克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窘迫、呼吸困难等表现,这是由于 肺灌注不足所致。
顽固性低血压
休克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顽固性低血压等表现,这是由于身体无法 维持正常血压所致。
休克的原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原因
休克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严重创伤、大出血、重症感染、过敏反应等。
病理生理机制
在休克早期,机体通过激活交感-肾上腺轴来增加心输出量和血压,以维持重要 脏器的灌注。随着休克的进展,血管收缩和舒张失衡,导致微循环障碍,进而 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休 Nhomakorabea对机体的影响
组织灌注不足
03
休克的治疗与护理
休克的一般治疗原则

外科护理学休克试题及答案

外科护理学休克试题及答案

外科护理学休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休克的基本概念是什么?A. 血压下降B. 组织灌注不足C. 心率增快D. 呼吸急促答案:B2. 低血容量性休克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A. 严重脱水B. 大量失血C. 严重感染D. 药物过敏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休克的临床表现?A. 皮肤苍白B. 脉搏细速C. 呼吸急促D. 体温升高答案:D4. 休克的护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 立即建立静脉通路B. 监测生命体征C. 立即给予大量补液D. 保持患者安静答案:C5. 休克患者补液的原则是什么?A. 快速大量B. 缓慢少量C. 根据病情调整D. 一次性补足答案:C二、判断题1. 休克患者应立即给予大量补液。

(错误)2. 休克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非常重要。

(正确)3. 休克患者不需要保持安静。

(错误)4.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由血容量绝对不足引起的。

(正确)5. 感染性休克是最常见的休克类型。

(错误)三、简答题1. 简述休克的临床表现。

答案:休克的临床表现包括皮肤苍白、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意识障碍等。

2. 休克的护理措施有哪些?答案:休克的护理措施包括立即建立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保持患者安静、根据病情调整补液速度、维持体温、预防感染等。

四、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45岁,因车祸导致腹部损伤,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

请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

答案:针对该患者,护理计划应包括:- 立即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意识状态。

- 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路,准备进行快速补液。

- 监测患者的尿量,评估肾脏功能。

- 保持患者体温,避免低体温对患者的影响。

- 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必要时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

- 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结束语:本次外科护理学休克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生和护理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休克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技能,提高对休克患者的护理质量。

希望本次试题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科休克护理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外科休克护理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搜集的资料【第三章休克病人的护理】一、名词解释1.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器官缺血缺氧,造成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共同特点的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2.休克指数用来评估休克严重程度的指标,等于脉率除以收缩压,正常为1/2,休克指数越大说明休克越严重。

O。

3.中心静脉压(CVP)代表右心房或者胸腔段静脉内的压力,正常值为5-10cmH24.5678910)。

11121314)(吸氧1516.)等。

17答:(1(2(3(4)安置头胸及双下肢各抬高10度~30度卧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也有利于呼吸。

(5)认真记录出入量,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8.简述休克早期临床表现?答:皮肤粘膜苍白,四肢发凉,神志清楚但精神紧张,口渴,收缩压正常或略有升高,舒张压升高,脉搏压差缩小,尿量基本正常。

19.休克失代偿期临床表现有哪些?答:皮肤粘膜显着苍白,四肢青紫、冰冷,神志尚未清楚但神志淡漠,非常口渴,收缩压降低,脉搏压差进一步缩小,脉搏增快,呼吸急促,尿量减少。

20.简述休克病人的急救措施?答:(1)给氧,流量一般4-6L/分(2)建立两个静脉通道,以确保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中心静脉压的变化。

(4)观察尿量与尿比重。

(5)安置头胸及双下肢各抬高10度~30度卧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也有利于呼吸。

(6)注意保暖。

四、选择题(一)A1/A2型题21.各型休克的共同特点是A.血压下降B.中心静脉压下降C.脉压下降D.尿量减少E.微循环灌流不足22A23ACE24A.血压25A26A.全血27AD28A29AD30AD31A.血管收缩药B.血管扩张药C.静脉补液D.利尿剂E.强心药32.男性,严重创伤后,血压降低,脉搏细速,面色苍白,诊断为休克。

治疗时重点注意A.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B.快速扩充血容量C.及时使用甘露醇D.避免使用血管收缩药E.药物对各脏器的毒性33.男性,外伤后出血、烦躁,肢端湿冷,脉搏105次/分,脉压小。

休克患者护理教案模板外科(共3篇)

休克患者护理教案模板外科(共3篇)

休克患者护理教案模板外科(共3篇)篇: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第三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应。

是机体在多种病因侵袭下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容量骤减、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共同特点的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症。

引起休克的原因虽然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减少。

病理生理1、微循环收缩期:心跳加快,心排出量↑2、微循环扩张期:大量乳酸堆积,血液滞留→血浆外渗,血液浓缩→心排出量↓,心脑灌注不足,休克加重。

3、微循环衰竭期:血液浓缩,粘稠度↑,在酸性环境中处高凝状态,红细胞、血小板易凝集形成微血栓,甚至DIC。

细胞缺氧缺能量→细胞器受损,释放大量水解酶→细胞自溶,组织损伤→多器官功能受损。

护理评估健康史:了解引起休克的各种原因:有无大量失血、失液,严重烧伤、损伤或感染等。

身体状况通过对症状体征、辅助检查、重要脏器功能的评估了解休克的严重程度。

辅助检查:动脉血气分析、CVP(6-12cmH2O)治疗要点与反应1、体液不足:与大量失血、失液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缺氧、呼吸型态改变有关。

3、体温调节无效:与感染、组织灌注不足有关。

4、恐惧:与病情危重、担心预后等因素有关。

5、潜在并发症:感染、压疮。

护理措施1、维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扣,遵医嘱给予吸氧,鼻导管给氧时用40%—50%氧浓度,每分钟6—8L的流量,以提高肺静脉血氧浓度。

2、平卧位或抗体休克体位:休克患者注意体位的安置,应下肢抬高15°—20°,头及胸部抬高20°—30°。

3、体温调节措施:休克时体温降低,应予以保暖。

方法是增加室温,增加衣物及被盖来保暖。

注意只能保暖,不可用热水袋、电热毯等进行体表加温。

病情观察1、意识和精神;2、皮肤色泽和温度;3、生命体征;4、尿量、5、辅助动态监测。

第2篇: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临床病例男性,49岁,因急性腹膜炎手术后第二天,BP80/56mmHg,心率次/分,CVP1.18KPa,血PH7.33.女性,26岁,因右下腹疼痛1小时就诊,诊断为宫外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