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论文:谈再现历史真实———兰克和柯林武德史学的比较研究及其实践合理性

合集下载

论历史理性批判:历史知识何以可能-———柯林武德 《历史的观念》述评

论历史理性批判:历史知识何以可能-———柯林武德 《历史的观念》述评

论历史理性批判:历史知识何以可能?———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述评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柯林武德的《历史的观念》一书是他去世之后,由他的学生诺斯() 编辑整理于1946年出版的。

自那时起柯林武德的史学理论就获得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杜森编辑后由北京大学出版社翻译引进的增补版,增加了柯林武德的三份手稿,分别是《绪论:某某哲学、特别是历史哲学的观念》、《历史哲学讲稿[1926]》和《历史哲学纲要[1928]》。

下面试就该书主要内容,对其史学理论略作述评。

一柯林武德既是历史学家也是哲学家。

因此,把史学带入哲学中进行思考是他史学思想的特点。

他认为,哲学是一种反思,与任何单纯的认知科学不同,不仅是思考研究对象,而且思考他对那个对象的思考。

就与历史学的关系来讲,哲学家首先要研究历史学家是怎么知道历史的?这其实是在解决历史知识何以可能存在的问题。

其中包含两个问题:历史是什么?历史学家是怎么知道它的?19世纪的欧洲受自然科学取得突飞猛进巨大成就的影响,实证主义史学盛行一时。

一些史家仿效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治史,认定历史是一门科学,将历史事实看做是独立于史家之外的客观存在。

以兰克为代表的历史编撰学更是标榜“如实直书”的精神,要求历史学家在史学研究中尽可能地摈弃一切主观成分介入。

柯林武德的史学思想与实证史学的观点相反。

他在《历史哲学》一文中明确表示“过去就其本身来说什么都不是……关于过去的知识就其本身不是且不能是历史学家的目标”。

他认为,认识活动只能是一种现在发生的思维活动,只有在此时此刻现存的事物才能完整地呈现在当下发生的认知进程。

他说“现实,即现在,是我们的知识唯一可能的对象,是我们活动的领域,以及我们各种感觉的刺激物”。

由于历史无法返回,实证史学把历史当成独立存在的做法,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对历史知识的怀疑主义。

关于兰克史学的几个观点

关于兰克史学的几个观点

关于兰克史学的几个观点摘要:兰克史学是19世纪与20世纪西方史学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学派。

关于兰克学派的史学理论,史学界有三种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是符合实证科学原则的;有的学者认为是反科学的;还有学者认为,兰克史学理论自身也有变化,即从客观走向主观这样一种倾向。

关键词:兰克史学;实证科学;反科学;客观向主观历史在西方成为科学的历史学并且成为西方的史学传统始于十九世纪初。

它是由历史学家兰克奠定的。

兰克史学是十九世纪西方历史学的主流,其治学方式和思想曾在史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影响着中外一大批的历史学者。

兰克学派的特点是编撰历史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因为大量的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资料都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以及政治家的日记等。

此外,“据事直书”的原则导致了其历史著述的特点是叙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

对于兰克史学理论的认识,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一、它是符合实证科学的作为十九世纪西方史学主流的科学的史学,外国史学界称之为实证主义的史学,是由兰克和他的弟子奠定的。

由兰克确立的实证主义史学模式的基本理论前提是,“历史学家根据确凿的史实和通过自己的意识结构所重构的过去,完全符合真正发生过的事情。

”兰克根据这种信念提出历史学的任务和方法。

他在他早期的著作《拉丁民族和日耳曼民族的历史》的序言中说:“人们一向认为历史学的任务是判断过去并且为了将来的世代的利益而教导现在,本著作不指望这样崇高的任务,它仅仅希望说明真正发生过的事情”。

[1]最后那半句话成为了实证主义史学的座右铭。

在兰克看来,信史处于第一手资料,认为历史学家只有根据原始资料,才能写出公正无私的历史著作。

为了搞清楚事实发生的真相,兰克在研究历史的时候要遵循三个要素。

首先,必须穷本溯源,依靠和研究原始资料。

要让亲临其境的人说话,看看真正看到那些事件的人是怎样记载的。

在他看来,叙述历史事件是必须严格依据同时代的资料,越是亲临其境者的记载,其史料价值也就越高。

浅论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

浅论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

浅论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摘要】: 兰克客观主义史学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是由德国著名史学大师利奥波尔德·兰克(1795—1886年)创立的。

兰克主张以客观主义(即历史中的非党性原则)和科学方法(即考证法)治史,而且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对此也极力标榜,因而形成了一个势力雄厚、影响巨大的学派,成为19世纪欧洲史学的主流。

【关键词】: 客观主义史学 兰克史学 影响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新陈代谢,都会不断地变化着向前发展,史学发展的历史亦不例外。

20世纪以来的西方史学史的发展过程,始终有一条主线贯穿其始终,那就是从传统的史学走向新史学,以“年鉴学派”和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欧美各国兴起的新史学分支、被当代西方史学家统称为“新史学”的史学流派蓬勃发展,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历史中越来越重视运用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在一起。

法国的年鉴学派是20世纪西方史学界颇具影响力的派别。

法国年鉴学派的创立与发展,在传统史学的汪洋大海中独秀一枝,它提出了新颖的历史研究内容与方法,为新史学的创立与发展提供了中坚力量。

“如果我们把19世纪的兰克学派称作为那世纪史学发展主流的话,那么由年鉴学派所奠定的史学新范例,无疑应是20世纪西方新史学发展的一种主流。

”1可见在法国史学这个主流之前是里不开形成于19世纪中期的兰克史学,它所提供的史学模式,“直至20世纪,这种模式仍然支配着历史研究”。

一、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观的渊源“客观主义史学的始作俑者是尼布尔,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年)则将这种史学思想系统化并广为传播,使之成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史学思想的主流。

”2一个新的史学“范式”在西方的传统史学有很长的历史渊源,到十九世纪的中叶的兰克史学,已经成为传统史学的集大成者,达到了顶峰时期。

兰克对传统史学的主要贡献他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史料考订和辨析史料的方法。

由于有了这一套方法,所以就使历史学成为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史学论文:谈再现历史真实———兰克和柯林武德史学的比较研究及其实践合理性

史学论文:谈再现历史真实———兰克和柯林武德史学的比较研究及其实践合理性

谈再现历史真实———兰克和柯林武德史学的比较研究及其实践合理性兰克的“如实直书”与柯林武德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观点都曾对西方史学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一点由二者在不同时期对历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与历史研究方法的创新便可见一斑。

同时,二者的历史研究也遭遇过严重的挑战,其历史研究目的更是受到激烈的批判。

对兰克史学与柯林武德史学进行比较,思考并探究诸如史学独立与历史真实何以可能、再现历史真实所为何用、以及史学研究的实践合理性何在等问题,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多角度地把握史学,促成史学于思想和理论上的辩证式超越与发展。

一、创立: 再现历史真实之史学独立( 一) 兰克“新的尝试”: 摒弃外在观念在西方史学上,兰克学派第一次提出将历史当作一门严格的独立的科学来对待,其所强调的史学独立,主要是通过反对哲学思辨代替历史研究,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考证史料史实的真伪,来还原历史事实本身。

正如《拉丁和条顿民族史,1491———1535》一书的序言,兰克直截了当地写道“历史学向来被认为有评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未来的职能。

对于这样的重任,本书不敢奢望。

它只不过是说明事情的本来面目而已。

”在兰克看来,评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将来等一切外在目的的追求,只会妨碍史学的独立,而无助于史学的存在与发展。

他认为,历史应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反对历史去为任何外在的观念服务,强调历史的价值在于历史本身,而历史的目的也仅仅在于历史自身; 同时,历史是从个别出发去理解普遍,只有在具体而真实的历史中,我们才能看到历史本身的价值和全部的意义,那么研究历史的首要目标就应该是如实地说明这个具体的、个别的历史,以再现历史真实。

于十九世纪,兰克的历史反叛哲学是史学的独立意识觉醒的一个鲜明特征,他主张“说明事情的本来面目”,并非是一个一般的治史态度和方法,而是作为史学独立的一个根本原则。

( 二) 柯林武德“挺身而出”: 反对“剪刀加浆糊”的历史兰克学派将历史研究推进到一个作为独立科学的阶段,但由于对史料考证的重视和对史实思辨的规避,史学似乎又倒戈为自然科学机械的附庸,处于沦为史科学的危险边缘。

论历史理性批判:历史知识何以可能-———柯林武德 《历史的观念》述评

论历史理性批判:历史知识何以可能-———柯林武德 《历史的观念》述评

论历史理性批判:历史知识何以可能?———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述评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柯林武德的《历史的观念》一书是他去世之后,由他的学生诺斯() 编辑整理于1946年出版的。

自那时起柯林武德的史学理论就获得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杜森编辑后由北京大学出版社翻译引进的增补版,增加了柯林武德的三份手稿,分别是《绪论:某某哲学、特别是历史哲学的观念》、《历史哲学讲稿[1926]》和《历史哲学纲要[1928]》。

下面试就该书主要内容,对其史学理论略作述评。

一柯林武德既是历史学家也是哲学家。

因此,把史学带入哲学中进行思考是他史学思想的特点。

他认为,哲学是一种反思,与任何单纯的认知科学不同,不仅是思考研究对象,而且思考他对那个对象的思考。

就与历史学的关系来讲,哲学家首先要研究历史学家是怎么知道历史的?这其实是在解决历史知识何以可能存在的问题。

其中包含两个问题:历史是什么?历史学家是怎么知道它的?19世纪的欧洲受自然科学取得突飞猛进巨大成就的影响,实证主义史学盛行一时。

一些史家仿效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治史,认定历史是一门科学,将历史事实看做是独立于史家之外的客观存在。

以兰克为代表的历史编撰学更是标榜“如实直书”的精神,要求历史学家在史学研究中尽可能地摈弃一切主观成分介入。

柯林武德的史学思想与实证史学的观点相反。

他在《历史哲学》一文中明确表示“过去就其本身来说什么都不是……关于过去的知识就其本身不是且不能是历史学家的目标”。

他认为,认识活动只能是一种现在发生的思维活动,只有在此时此刻现存的事物才能完整地呈现在当下发生的认知进程。

他说“现实,即现在,是我们的知识唯一可能的对象,是我们活动的领域,以及我们各种感觉的刺激物”。

由于历史无法返回,实证史学把历史当成独立存在的做法,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对历史知识的怀疑主义。

对近代日本史学发展的再探讨——以日本“兰克学派”的兴起为例

对近代日本史学发展的再探讨——以日本“兰克学派”的兴起为例
联系。
式 被 引入 日本 , 它刚一登岸 , 就 迅 速 席 卷 了整 个 日本 史 学 界 , 对 日本 史 学 的 影 响 深 远 。直 至 今 日, 在 论及 日本 史 学 时 , 仍 有学 者指 出其 “ 大 部 分是在文献 基础上 进行 实证研 究 , 也 就 是 说 主
要 是 进 行 史 料批 判 或 史料 解 释 。 ” 然而, 笔者在研究这一段史 实时 , 逐 渐 产 生
再探讨 这一问题 时 , 有 必 要 对 兰 克 史 学 传 人 日本 之 前 , 日本 史 学 界 的 境 况 做 一 描 述 。在 当时 , 史 学 界 主 要 存 在 着 两 大 对 立 的 史 学
派别 。
其一是 日本古 已有之 的“ 传统史学 ” 。传 统 史 学在 日本 可谓 “ 源 远流 长 ” , 从 日本现 存 最 早 的 史书《 古事记》 《F t 本书纪》 成书的年代开始算起 , 截 止 到 明治 维 新 前 , 已经 走 过 了 1 0 0 0多年 的历 程 。留下了海量 的历史著作 , 其 中有代表性的著
了这样 一种 思 考 : 尽 管 兰 克 史学 作 为 一 种 较 为 先
进 的历史 理论 , 在 当 时 的 日本受 到 关 注 和 重 视 并
不 奇怪 , 但 同样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 在 十 九 世 纪 这 个
作者简 介: 孟 明铭 , 男, 复旦大学历史系 2 0 1 1 级博 士研究 生, 主要从事世界史研究 。 ① 目前 , 我 国学术界对于近代 日本史学界的研究 已经取得 了一些成 果。如沈仁安 、 宋成 有 : 《 近代 日本 的史学 和史观》( 载 《日本史

般认 为 , 在 1 9世 纪 的 历 史 学 领 域 里 , 以

论柯林武德的“历史证据”

论柯林武德的“历史证据”

现代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证据。

在具体的实证研究中,以历史学为例,近代以来,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查考证据都是以求真为旨趣的历史学的基础工作,重要的历史学家和历史著作无不以证据详实著称,甚而在历史学中留下了“无征不信”、“如实直书”的论断。

然而,在20世纪,尽管实践的历史学家们大多依然相信历史是一门建立在证据基础上的科学,但“如实直书”普遍遭到质疑,并且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历史学那种坚守证据的求真活动被从理论上广泛批驳。

a 历史学面临重申科学性与捍卫自律性的重大任务,证据概念不可避免地应成为历史哲学或史学理论研究的核心之一。

b证据问题在法学领域内被广泛讨论,但自20世纪以来国内出版的史学理论著作绝大多数都未明确涉及这一主题。

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国内史学理论的发展和西方史学理论著作的较多译介,后现代主义思想进入到史学理论界,这个问题才渐渐引起史学理论家们的重视。

c 实践的历史学家大多认为证据与外部实在相联系,专指材料或事实,证据是历史认知的基础。

但很多史学理论家却相信证据在作者简介 余伟,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讲师(福建 福州,350007)。

a 对“如实直书”的客观性思想的批判历程,可参见彼得•诺维克:《那高尚的梦想》,杨豫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批判则以海登•怀特为代表,强调历史编纂的虚构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公认的后现代主义历史著作尚未出现,而且历史编纂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沿用着传统的手法,并且在历史研究的程序化工作中并无重大变化。

b 在当代西方,历史哲学(philosophy of history )已经从思辨的历史哲学转向批判的、分析的和叙事的历史哲学。

以汤因比为代表的探究历史为何的宏大叙事已经不再成为主流,取而代之地,是对历史认识与历史表现进行重点研究的史学理论(theory of history )。

历史哲学与史学理论二词,目前意义趋同。

论历史的实践领域——科林伍德的哲学

论历史的实践领域——科林伍德的哲学

作者: W.J.冯·德·达森;刘昶
出版物刊名: 国外社会科学
页码: 19-22页
主题词: 史学方法;历史理论;历史知识;历史进程;三个方面;战争;历史学;所知;人性;哲学
摘要: <正> 讨论到科林伍德关于历史的实践领域的观点,有三个方面似乎是应该辩明的:历史在人类认识自我中的作用,历史在认识现实中的作用,以及历史在认识人类本性中的作用。

我们准备简要地讨论这三个方面。

如其在自传中所强调的那样,科林伍德认为历史的重大价值就在于“在史学方法上的革命……产生了真正的、实际的、显著的和迅速的知识进步,这种进步第一次使人类能够象圣哲的箴言所教导的那样去认识自己”。

不过,我觉得科林伍德在别处所提出的唯有通过历史人才能认识自身的说法有些夸张。

在《人性和历史》的手稿中,科林伍德举了一个人怎样通过。

兰克客观主义史学与后现代主义史学的比较分析

兰克客观主义史学与后现代主义史学的比较分析

兰克客观主义史学与后现代主义史学的比较分析作者:王新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15期摘要:在各种史学流派中,有两种史学的特点大相径庭,一种是以兰克为代表的客观主义史学;另一种是以离经叛道、抨击传统为特点的后现代主义史学。

这两种史学对历史编纂和历史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

兰克史学主张著史应该遵循客观性和真实性原则,作者在编撰时应该抛弃所有个人因素。

后现代主义史学显得激进甚至偏激。

后现代史学抨击传统史学的客观性原则,甚至认为文史应该不分家,是对传统史学的一个反叛。

它们既不尽相同,又相互影响。

关键词:兰克客观主义史学后现代主义史学异同比较一、兰克客观主义史学内容概要史学史作为历史学重要的分支,一直是一大热门。

从古到今,有很多史学派别,如浪漫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年鉴学派,等等。

其中,兰克史学代表客观主义史学,长期处于史学研究的正统地位,对后世史学研究影响深远。

在看待史学的功用这一方面,兰克学派一反以往浪漫主义史学流派将情感流露于史学编撰及推崇直觉感悟的习惯。

在浪漫主义史学盛行时期,某些浪漫主义史学家习惯于运用深奥的修辞和抒情的手法,对历史过程做细致的详尽的描写,甚至是对中世纪的田园风光做一系列情景再现,以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激发读者走近历史的兴趣。

兰克学派作为反思浪漫主义史学弊端而产生的产物,其主张史学家著史的职责就是如实还原历史真相。

在兰克《1494—1514拉丁民族和日耳曼民族的历史》一书中,他强调:“有人认为历史的任务是判断过去并且为了未来世代而启迪现在,本书不敢期望这样崇高的任务。

它仅仅要求表现出事情曾经真正是怎样的……”①兰克以一种纯粹的客观主义态度对待历史学及其功用,认为历史事实的陈述应该绝对的严谨,虽然历史编纂必然是枯燥无味的。

在编撰历史著作方面,兰克主张绝对的如实、客观。

他认为其实历史撰写中主观性很大程度来自作者自身。

因此,他主张“历史学家要摆脱一切先入之见,避免个人的、民族的、宗教的、政治的各种偏见,仅仅依靠确凿的史料依据,如实地叙述过去真正发生的事件”②。

论19世纪欧洲史学的档案研究传统以兰克史学为例

论19世纪欧洲史学的档案研究传统以兰克史学为例

论19世纪欧洲史学的档案研究传统以兰克史学为例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自然科学的发展给19世纪历史学提供了实证主义榜样,科学主义的兴起导致了历史学的科学化取向。

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主义成为时代的政治思潮,民族认同成为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历史学是塑造民族认同的利器。

18世纪的神学与史学进步给19世纪史学的发展提供了样板,奠定了基础。

档案研究成为历史学实现以上诸项目标的主要道路。

加上经过法国大革命的洗礼,特别是1794年法国稿月七口档案法令的颁石J,规定了档案向民众和学术研究开放的原则。

从19世纪开始,几乎每个欧洲国家首都都设有近似于公开的研究室,其目的就在于“使人们能够在那里接触到官方历史档案”,历史学家可以比较自由地利用档案。

这就是19世纪史学研究中档案研究学派发展的基木背景。

一、兰克史学中的档案研究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一1886年)是19世纪最伟大的德国史学家,是现代史料学派历史学的奠基人,他确定了后来叙事史学、国际政治史依靠史料秉笔直书的基调。

1814年,兰克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占典语言学和路德神学,在这里,他变成了一位语言和文献专家,把占希腊经典作家的著作翻译成德文。

1817年,兰克凭一篇关于修昔底德的析学思想的博士论文毕业,得以到奥得河畔的法兰克福高级中学任教。

1818年以后,他对巧世纪各民族的生活发生兴趣,当他查阅了法兰克福大学图书馆里的文献,发现《昆廷·德沃德》和康明的《回忆录》所描写的路易十一和大胆查理很不相同,不同历史学家的著作相互矛盾之处很多,许多人都是抄袭他人,或者是毫无根据的胡说,与真实的历史相差很远。

兰克回忆说:“我经过比较,发现真实的历史比虚构的小说要有趣得多,要美得多。

于是,我离弃了小说,决心在我的著作里避免一切虚构和幻想而坚持写真实。

再现历史真实——兰克和柯林武德史学的比较研究及其实践合理性

再现历史真实——兰克和柯林武德史学的比较研究及其实践合理性

再现历史真实——兰克和柯林武德史学的比较研究及其实践
合理性
刘妙英
【期刊名称】《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33)002
【摘要】兰克的史学体系关注于说明事情的本来面目,即“如实直书”,其力求排除主观臆断,让历史本身说话;柯林武德则强调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认为思想与历史不可分割,而历史学家应在对现实、自我、人性的认识的基础上“重演思想”,以此获知历史的真相。

两者虽各偏于一隅,实则正是作为再现历史真实的综合要素,以促成对历史本身于思想和理论上的辩证式超越和发展。

比较分析并取益于兰克和柯林武德史学研究实践之合理性,对于我们今天全面界说和理解史学具有积极的思想启示。

【总页数】7页(P140-146)
【作者】刘妙英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81
【相关文献】
1.试论历史想象与"构造的历史学"——以柯林武德为讨论中心 [J], 张小忠
2.比较研究中的文化利用与评价——以余英时之章学诚与柯林武德比较研究及其所
受批评为例 [J], 何永生
3.柯林武德史学思想探析 [J], 谢想云
4.从常识的历史学到构造的历史学——以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为中心 [J], 顾晓伟
5.柯林武德史学理论的阶段性、连续性与体系性 [J], 张作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理性批判:历史知识何以可能?——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述评

历史理性批判:历史知识何以可能?——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述评

Critique of Historical Reason: How the Historical Knowledge is Possible? A review of The Idea of
History
作者: 林超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
出版物刊名: 理论界
页码: 49-53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9期
主题词: 柯林武德 历史哲学 思想 历史认识论
摘要:摘要:柯林武德认为历史学是对过去经验的重演,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通过对证据的批判研究和历史情境的把握,历史学家可以在自己心中重演古人的思想。

他既反对有着自然科学化倾向的实证史学,也批评“剪刀加浆糊”式的历史编撰学。

他强调了历史思维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认为历史学有着自己特殊的性质和独特研究方法。

并指出历史真理的标准乃是历史观念本身。

[硕士论文精品]柯林武德历史哲学研究.pdf

[硕士论文精品]柯林武德历史哲学研究.pdf

摘要柯林武德是位著名的历史哲学家,他在哲学和历史学方面都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

而他的这些成就却是在实证主义普遍发展的背景中形成的。

除此之外,他还批判地吸取了狄尔泰、克罗齐等著名历史学家的思想。

柯林武德一生著有很多历史哲学方面的文章。

《历史的观念》一书是在他死后,由友人根据他的历史哲学的思想汇编而成。

这本书系统地反映了柯林武德对历史的看法,包括他所认为的历史研究的对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历史研究的价值。

充分体现了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的基本思想。

作为一名历史哲学家,柯林武德在历史哲学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首先,他批判了实证主义史学和“剪刀加浆糊’’的历史研究方法;其次,他创建了问答逻辑,给人们认识历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式;再者,他的历史哲学中无不闪烁着对人性的关怀;最后,作为一名历史认识论的代表者,柯林武德发展了历史认识论的一些重要理论。

国内学者大都对柯林武德的历史思想持一种批判的态度。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柯林武德的历史思想是在对前人不断地批判中进行的。

所以我们也应该看到柯林武德历史哲学中积极的因素。

关键词: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实证主义史学;历史认识论情感论坛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张缈往签字溉矽。

7年J月多7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稿,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o(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张缈屐签了叻:砂尹耵月刁日八●—=一办年◇何7名期签日师字导签情感论坛硕I:学位论文一、柯林武德历史哲学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一)历史背景1.实证主义普遍发展柯林武德生活在十九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初期,这一时期J下被称为科学的时期。

科学历史学与批判历史学——谈柯林伍德对布拉德雷的评论

科学历史学与批判历史学——谈柯林伍德对布拉德雷的评论
观念 》 ( 以 下简 称 《 观念》 ) 一 书 的 前 后 两 部 分 ③。从
摆脱 实证 主义 的观点有 着很 大 的 困难 。如 果他 们在 他们 思 想 的某 些 点 上成 功 地 克 服 了 这 种 困难 , 他们 又会 在 其他 方 面重新 陷入 实证 主义 。 ” L 1 J l 1 ∞
些研 究 成果 的基 础 上 , 努 力从 布 拉 德 雷 和柯 林 伍 德
的双重 视角 出发 看 待 二 人 的差 异②, 尝 试 揭 示 二 人 对 历史 学性 质 的不 同看法 , 敬请 方家 指正 。

1 9 3 6 —1 9 3 7年 问有 关 欧 洲 历 史 观 念 发 展 史 的 讲 座 手稿 , 并在 1 9 4 0年作 了修 改 。在此 柯林 伍德认 为布
— —
谈 柯 林 伍 德 对 布 拉 德 雷 的评 论
汪 凯
(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 北京 1 0 0 8 7 5 ; 湛 江 师 范 学 院 法政 学 院 , 广 东 湛江 5 2 4 0 4 8 )
摘 要 : 柯 林 伍 德 在《 历 史的 观 念 》 一 书 中 对布 拉 德 雷 的《 批 判 历 史 学 的前 提 假 设 》 的评 论 是 后 人 研 究 布 拉 德 雷
2 0 1 3年 4月 第 3 4卷 第 2期
湛 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Z HAN J I ANG NORMAL UNI VE R S I TY
Ap r . 2 0 1 3 Vo 1 . 3 4 No . 2
科 学 历 史 学 与 批 判 历 史 学
的基 础 。柯 林 伍 德 从 “ 科 学历 史 学” 观 念 出发 , 一 方 面 赞扬 布 拉 德 雷 的 “ 批 判历 史学” 所 表 现 出 的批 判 精 神 , 另 一 方 面 又批 评 其 作 为批 判 标 准 的“ 前提 假 设 ” 带 有 实证 主 义 的 痕 迹 。但 从 布 拉 德 雷 的 思 想 出发 , 其 前 提 假 设 主 要 指 人 们

兰克客观主义史学与后现代主义史学的比较分析

兰克客观主义史学与后现代主义史学的比较分析

兰克客观主义史学与后现代主义史学的比较分析
王新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17(000)015
【摘要】在各种史学流派中,有两种史学的特点大相径庭,一种是以兰克为代表的客观主义史学;另一种是以离经叛道、抨击传统为特点的后现代主义史学.这两种史学对历史编纂和历史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兰克史学主张著史应该遵循客观性和真实性原则,作者在编撰时应该抛弃所有个人因素.后现代主义史学显得激进甚至偏激.后现代史学抨击传统史学的客观性原则,甚至认为文史应该不分家,是对传统史学的一个反叛.它们既不尽相同,又相互影响.
【总页数】2页(P104-105)
【作者】王新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兰克客观主义史学评价
2.浅析客观主义史学与清代考据文学的相似性——以兰克学派和乾嘉学派为代表
3.论客观主义史学与实证主义史学的异同-兼论兰克史学的定性问题
4.略论实证主义史学与兰克客观主义史学的异同
5.兰克客观主义史学评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再现历史真实———兰克和柯林武德史学的比较研究及其实践合理性兰克的“如实直书”与柯林武德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观点都曾对西方史学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一点由二者在不同时期对历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与历史研究方法的创新便可见一斑。

同时,二者的历史研究也遭遇过严重的挑战,其历史研究目的更是受到激烈的批判。

对兰克史学与柯林武德史学进行比较,思考并探究诸如史学独立与历史真实何以可能、再现历史真实所为何用、以及史学研究的实践合理性何在等问题,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多角度地把握史学,促成史学于思想和理论上的辩证式超越与发展。

一、创立: 再现历史真实之史学独立( 一) 兰克“新的尝试”: 摒弃外在观念在西方史学上,兰克学派第一次提出将历史当作一门严格的独立的科学来对待,其所强调的史学独立,主要是通过反对哲学思辨代替历史研究,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考证史料史实的真伪,来还原历史事实本身。

正如《拉丁和条顿民族史,1491———1535》一书的序言,兰克直截了当地写道“历史学向来被认为有评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未来的职能。

对于这样的重任,本书不敢奢望。

它只不过是说明事情的本来面目而已。

”在兰克看来,评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将来等一切外在目的的追求,只会妨碍史学的独立,而无助于史学的存在与发展。

他认为,历史应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反对历史去为任何外在的观念服务,强调历史的价值在于历史本身,而历史的目的也仅仅在于历史自身; 同时,历史是从个别出发去理解普遍,只有在具体而真实的历史中,我们才能看到历史本身的价值和全部的意义,那么研究历史的首要目标就应该是如实地说明这个具体的、个别的历史,以再现历史真实。

于十九世纪,兰克的历史反叛哲学是史学的独立意识觉醒的一个鲜明特征,他主张“说明事情的本来面目”,并非是一个一般的治史态度和方法,而是作为史学独立的一个根本原则。

( 二) 柯林武德“挺身而出”: 反对“剪刀加浆糊”的历史兰克学派将历史研究推进到一个作为独立科学的阶段,但由于对史料考证的重视和对史实思辨的规避,史学似乎又倒戈为自然科学机械的附庸,处于沦为史科学的危险边缘。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对这种囿于“唯实”主义史学研究的反思,柯林武德挺身而出,他强烈反对将历史等同于自然科学,认为这种将资料排序组合的历史是假历史而不是真历史,甚至将其称之为“剪刀加浆糊”的历史。

在他看来,这种治史方式不仅无助于历史的研究,更无助于说明现实。

那么,这里就会有一个疑问: 为何历史学不能被自然科学化呢? 柯林武德从自然的过程与历史的过程之三种区别作出了答释: 一、自然的过程是单纯事件的过程,而历史的过程是行动的过程; 二、自然的过程是观察事件与其外事件的关系,从而把它纳入一般的公式或自然规律,而历史的过程则是把一个事件设想为一种行动,从事件的外部钻入到事件的内部,试图重新发现的是付诸其行动的人的思想; 三、自然的过程的过去是静止的,它仅仅停留于过去,而历史的过程的过去是运动着的,它反复出现在现实中。

根据这三种区别可以发现,自然科学家实际上要寻求的是一系列现象的因果和规律,而自然现象本身一去不复返; 历史学家则力图弄清隐藏在历史行动背后的人的思想动机,过去的思想( 包含已经发生了的并且是在实践中践行的思想动机) 往往都被纳入到现在的思想中,他们是在现实的意义上对历史进行研究和阐释的。

正是基于这一观点,柯林伍德得出了他核心的、亦为经典的结论: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二、认识: 再现历史真实之何以可能( 一) 真相史: “如实直书”“说明事情的本来面目”是兰克史学的主要特征,即“如实直书”。

在兰克看来,针对十九世纪以前的历史研究状况,要对历史进行真正地“如实直书”,除了摒弃一切外在的功用目的外,一套真正的史学研究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其原因就在于过去的一切历史著作都是有待考证的。

过去的史学家们研究历史,“有的人要当古代的典范而抄袭古人,他们认为自己所写的就是古代的东西; 有的则试图从过去的历史当中寻取教训以备将来之用; 有的人则攻击某些人,或者为某些人辩护; 有的人则热衷于以主观条件和感情为基础,在深刻的论据之上对所出现的事情作出解释; 还有一些人的目的只是传达所发生的真实情况而已”,兰克认为,他们都受制于个人主观从而无法再现历史真实。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上述种种个人主观的倾向、使再现历史真实成为可能呢? 兰克表示,在撰史时,“他的目的首先就是不折不挠地而且严格驯服地遵循着他那些权威材料的引导。

他决心做到把诗人、爱国者、宗教的和政治的党派都压抑下去,决不袒护任何一方,把自己从自己的书中驱逐出去,决不写任何可以满足自己情感或者宣示个人信念的东西”,这就是兰克客观公正的撰史原则。

一方面,兰克强调从原始资料入手,在有关同一事件的各种史料中,距事件发生时间最近的证人所做的陈述是最可靠的,而当事人的信件和记录则比史学家的记叙更有价值; 另一方面,他主张撰写历史要客观公正,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要“消灭自我”,并保持“价值中立”。

( 二) 思想史: “重演思想”柯林伍德提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再现历史真实,就在于再现历史的思想,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出疑问: 要怎样才能再现历史的思想呢? 柯林武德认为,“思想史,并且因此的一切历史,都是在历史学家自己心灵中重演过去的思想。

”思想之所以能够被重演,按照柯林武德的观点,一是思想的超越时间性,因为能够重演的思想必定“根本就不在时间之中”; 二是思想的相对独立性和可理解性。

思想的相对独立性就在于,思想本身“除了在这种普遍联系之中能出现于此时此地之外,它还能维持它自己经历这种普遍联系的变化,而且在不同的另一种思想之中复活它自己。

”而思想的可理解性则可理解为它能够超越时空从而被现代人理解,而其它过去的东西则不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的“思想重演”,是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重演它。

因此在重演它时,也就批判了它,并形成了他自己对它的价值判断,纠正了他在其中所能识别的任何错误。

”因而,思想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历史学家“重演”过去的思想决不是消极地复制过去,而是将活在现实中过去的思想纳入现实情境中进行思考,做出批评和判断。

历史学家不是无意识无目的地进行重演,而是从原始的思想开始,即从现实生活提出的问题出发。

概括地说,要重演过去的思想,首先是现实生活对历史学家提出了问题; 其次是历史学家要回答问题,就对过去的思想进行思考,并将其纳入现实情境中; 最后则是历史学家竭尽所能对过去的思想进行批判,回答现实提出的问题,从而再现历史真实。

三、运用: 再现历史真实之所为何用( 一) 兰克史学: 探寻“上帝的思想”对于再现历史真实所为何用这个问题,古代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塔西佗是这样回答: “我认为,历史之最高职能就在赏善罚恶,不要让任何一项嘉言懿行湮没不彰,而把千秋万世的唾骂,悬为对奸言逆行的一种惩罚。

”该观点可以说在世界上任何的文明国度中都能发现其被认同的事例。

可见,历史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理论,能够起到惩恶扬善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政治家或将军的政治教育,是给统治人物的一种历史借鉴,进而教育众人。

此种“历史的借鉴理论”,在道德史观中无处不在。

但是,如果我们拓开思维积极究其所以,可以发现,曾经强大的“历史的借鉴理论”,实际上早在兰克“只求说明事情的真相”时,就已经终结了。

如纳德尔就曾经指出的,取代“历史的借鉴理论”的,是所谓的纯粹的专业主义,即历史只为自己而存在,这实际上也意味着它为历史学家而存在。

当兰克怀着压倒一切和坚定不移的目标,用全部拥有的科学和博学手段去再现历史真实时,我们看到了他的最真实的意图,那就是历史学家对所发生事件作越纯正、越完美的描述,他们就越能把握历史本身的价值和全部意义。

一方面,兰克强调“如实直书”,力求排除主观臆断,无非是希望从史实中更好把握隐藏的思想,克服黑格尔哲学武断之弊端; 另一方面,兰克史学仍然带着启蒙时代以来对历史的理性主义观点,历史因果与规律贯穿其始终。

因而,从根本上而言,兰克不纯粹是一个经验论者,也不仅仅作为一个事实崇拜主义者,历史也并非仅仅为专业而存在,他认为历史于每一个个别中都能看到永恒、无限,看到上帝无所不在的意志和力量,而人类追求真理的终极目的就是接近上帝,只有上帝才是一切的创造者。

于此,既然每一个时代都是直接面对上帝的,那么历史的研究就不是为了证明各种外在的观念或目的,而是为了具体地去说明历史上每个时代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说明它们是如何面对上帝的。

兰克的“如实直书”,就是最终通向此途的捷径。

可见,兰克的历史功用从科学客观重现历史真相返回到对神学的追求,从每一个具体的个别的事件去体现普遍、永恒和无处不在的上帝,接近上帝,从而探寻“上帝的思想”,并且,依赖直觉,去体验那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

( 二) 柯林武德史学: 探求“人是什么”柯林武德所探究和设想的史学功用,与兰克可谓大相径庭,在他那里,上帝并不是历史的寄托。

柯林武德认为: “历史享有其自己特殊的对象,过去包括着空间和时间上不再发生的特殊事件,这是不能用数学思维加以领会的”,“也不为用神学思维去领会”。

在柯林武德眼里,历史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即它能帮助人类认识现实、认识自我及认识人性。

这三个方面归结到一起,在本质上表达的是历史有助于人类的生存实践。

在历史中,既然不存在像自然界那样严格的普遍规律,历史研究就不是为了帮助人们去预言未来,而是帮助人们认识现在、认识自我。

柯林武德说: “历史不是别的,只是认识现实的一种努力,这种努力是通过分析构成现实的必然成分即过去和其可能性,即将来而实现的。

”历史研究由构成现实的“必然成分”和“可能性成分”两部分组成,有利于人们认清社会宏观的发展趋势以认识现在。

从这种史学的功用出发,人们就不会因为历史规律而服从历史的命运无事可做,反而更能自觉地意识到现实生活和行动的重要性。

认识自我是为了选择自我,在这一活动中,历史引导人们面向未来,让人们明白必须自己去主宰和创造自己的命运。

“认识你自己就意味着认识你能做什么; 而且既然没有谁在尝试之前就知道他能做什么,所以人能做什么的唯一线索就是人已经做过什么。

因而历史学的价值就在于,它告诉我们人已经做过什么,因此就告诉我们人是什么。

”柯林武德告诉我们,历史的解释需要建立在对“人性”的认识基础上,在这种解释的过程中,不断加深我们对人性的认识,以此连接过去与将来,从而告诉人们“人往何处去”。

柯林武德对于史学探求的终点“人是什么”,必须靠一代代人的不断积累“人已经做过了什么”,才能最终实现。

按照柯林武德的逻辑,“人是什么”这句话本身应该倒过来,即对“什么是人”的追问,“人”才是柯林伍德逻辑的终点。

将问题分析于此,实际上,回归到对现实、自我以至到人性的认识,无非蹈循着柯林武德反复强调着的“重演( 人的) 思想”的套路,“人”是什么要到人的( 思想) 历史中去寻找答案,历史连续指向的是同一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