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教程第6章
社会调查教程期末复习材料
一起奋战在书海,我们也可以组队一起游玩祖国的大好河山。
我们与世界相遇,我们与世界相蚀。
社会调查作用:(1)识世之途。
正确认识社会的根本途径;(2)善政之基。
科学决策的客观基础;(3)正风之策。
端正党风政风学风的重要对策;(4)育才之道。
培养开拓型人才的基本道路;(5)悟人之术。
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
第二章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1、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调查特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调查,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政府机构出于行政管理等目的而进行的社会调查;另一类则是学者们为学术研究而进行的社会调查。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政府腐败无能,军阀割据和混战,再加上缺乏科学的调查方法,因而政府主持的位数有限的社会调查大多缺乏科学价值,而且往往半途而废。
2、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在社会调查理论上的贡献(P44)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调查取得的成就表现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思想上更加重视。
(2)理论上更加彻底。
(3)方法上更加科学。
(4)组织上更加健全。
(5)工作上更加开展。
第三章社会调查的程序和准备1、社会调查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1)准备阶段:选择调查课题,进行初步探索,提出研究假设,设计调查方案,组织调查队伍;(2)调查阶段:按照调查设计要求,采取适当方法做好现场调查工作;(3)研究阶段:审查、整理资料,统计分析和思维加工;(4)总结阶段:撰写调查报告,评估和总结调查工作。
2、调查课题的类型,怎样选择调查课题按照调查目的,可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按照调查深度,可分为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此外,按照调查课题内容,可分为综合性课题和专业性课题,其中,专业性课题又分为经济性课题、政治性课题、文化性课题、社会性课题等;按照调查课题来源,可分为上级下达的课题、其他单位委托的课题、自己研究中发现的课题等等。
3、初步探索意义初步探索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调查方案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为正确解决调查课题探寻可供选择的方向和道路。
社会调查教程
社会调查教程第一篇概述第一章社会:就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是以人和人群共同体为活动主体、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要素、各种结构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社会运动和社会现象的特点:实践性、目的性、变动性、复杂性、偶然性模糊性社会调查:就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研究,来了解社会真实情况、认识社会生活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探索改造社会、建设社会的道路或方法的一种自觉认识活动。
社会调查的主要目的和任务:1、认识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2、研究社会现象的因果联系;3、探索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4、寻求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道路或方法。
社会调查的社会功能:1、识世之途:正确认识社会的根本途径;2、善政之基:科学决策的客观基础;3、正风之策:端正党风政风学风的重要之策;4、育才之道:培养开拓型人才的基本道路;5、悟人之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社会调查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群众路线社会调查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科学社会调查的根本指导思想;群众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科学社会调查的重要指导思想。
社会调查和研究的优良作风:1、要有深入作风;2、要有谦虚作风;3、要有艰苦作风;4、要有勤奋作风社会调查学的主要特点:1、社会调查学是一门方法性学科;2社会调查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3、社会调查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学习社会调查学的目的:1、提高社会调查的自觉性;2、提高社会调查的科学性学好社会调查学的方法:1、学好社会调查学,需要广博的知识;2、学习社会调查学,必须密切联系实际第二章古代社会调查的特点:1、主要目的是为社会管理、社会改良服务;2、没有自觉的、系统的理论作指导;3、调查方法原始、简单、直观;4、没有专门调查机构和调查人员;5、在调查者与被调查的劳动人民之间往往存在着对抗性矛盾近代欧美等国社会调查的类型:行政性社会调查、学术性社会调查、应用性社会调查(社会改良调查、民意调查、市场调查)近代欧美等国社会调查的特点:1、调查目的不同;2、调查的自觉程度不同;3、调查研究方法不同;4调查人员和机构不同马克思主义社会调查的特点:1、社会调查的目的不同;2、社会调查的指导思想不同;3、社会调查的重点内容不同;4、调查者的身份和态度不同,与被调查者的关系不同现代社会调查的发展趋势:1、广泛化趋势(调查主体日益广泛;调查内容日益多样;调查范围日益扩大);2、科学化趋势(社会调查方法日益程序化、规范化、数量化、精确化);3、现代化趋势;4、专业化趋势(各调查主体单位的调查机构和人员日益专业化;独立的营业性调研机构不断涌现和日益壮大)第一篇准备阶段第三章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1、准备阶段:是社会调查的决策阶段,是社会调查工作的真正起点主要任务:选择调查课题,进行初步探索,提出研究假设,设计调查方案,组建调查队伍。
社会调查教程第五、六章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十七页PPTT,共七十页。
2、定序测量 • 也叫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定序测量的取
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调查对象排列 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 • 数学特征:大于或小于。 • 例如:文化程度、社会经济地位、城市规 模等。
水平
1. 上等 2. 中上等 3. 中等 4. 中下等 5. 下等
3、您的月平均收入大约在以下哪一类?
1. 500以下 2. 500~1000 3. 1001~2000 4. 2001~3000 5. 3001~5000 6. 5000以上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二十二页PPTT,共七十页。
第四节 抽象社会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一、抽象社会指标及其种类
4. 将被调查者在每个陈述上的总分排序。
5. 计算总分最高的25%的人和总分最低的25%的人在每一个
陈述上的平均分。
6. 将两个平均分相减,即得每一条陈述的分辨率。 7. 删掉分辨率不高的陈述。
30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三十页PPTT,共七十页。
(二)累加量表(古特曼量表 )
古特曼量表是由一组与测量问题有关的陈述语或问 句及其“是”“否”答案组成的主要用于测量态度 等主观指标强弱程度的一种累加量表。 特点: ①古特曼量表的答案比较简单,只有是否或同意、不 同意两个态度相反的答案,肯定答案得1分,否定 答案得0分。 ②它在根据回答者得分高低作出态度强弱评价时,顾 及了他们在具体问题上存在的差异。 ③它在对回答者得分汇总排序的同时,对测量用的陈 述语或问句也进行了排序。它认为每个陈述语或问 句所代表的态度强度是不一样的。回答者在低强度 的问句上作了否定回答,那在高强度的问句上更应 该是否定回答。 ④它不仅能评价回答者的态度,而且可以对量表本身 作出评价。反常比率,一致性系数。
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 第六章
一、概率抽样方法:系统抽样
2.系统抽样 Systematic sampling: select every Kth person 步骤: (1)排列抽样框名单; (2)计算抽样距离K(抽样比率的倒数,实为抽样框数N/样 本数); (3)选择起始CASE; (4)选择样本:A+nK(n=0,1,2,3…)
示例:EXCELL随机抽样“=INT(RAND()*(b-a)+a) ”
用随机数表抽样方法:500名学生中抽取80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8 4 5 4 5 8 9 6 5 4 758 9 6 4 2 1 3 3 5 8 5 2 6 9 4 029 6 8 9 3 5 9 2 7 9 6 0 5 5 5 264 1 0 2 4 9 7 1 4 6 4 1 9 6 6 258 5 2 6 5 0 2 1 6 5 2 4 7 7 9 579 6 0 5 6 2 0 3 6 2 1 7 5 7 6 446 4 1 9 7 5 1 5 9 3 8 8 6 4 4 865 2 4 7 8 4 5 6 8 4 9 5 5 6 1 962 1 7 5 9 7 6 9 4 7 0 2 2 6 0 619 6 6 1 10 3 9 8 2 1 0 9 3 9 2 3 4 7 7 9 4
人)]/500人=515元
一、概率抽样方法:多阶段抽样
群内异质性高 群间异质性高
一、概率抽样方法:多阶段抽样
总体 一级抽样
二级抽样
哪一级的异质性高,就在哪一级提高样本比率
一、概率抽样方法:多阶段抽样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方案5: 方案6: 方案7: 方案8: 方案9:
第一阶段
社会调查教程(第七版)教学课件第6章
不同:
二、设计调查指标的要求
调查指标的设计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研究假设—→社会指标—→调查 指标(包括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的分解过程。
设计调查指标的基本要求是:
13.调查工作安排
这主要指调查任务和调查时间的安排。调查任务的安排,要力求合理、平衡, 符合调查人员的实际能力;调查时间的安排,既要有紧张的节奏和合理的交叉, 又要留有余地,以应付可能发生的意外。
二、设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原则
1. 实用性原则 • 从调查课题的客观需要和调查者的实际条件出发,慎重设计调查方案。
2. 时效性原则 • 必须充分考虑时间效果,特别是一些应用性调查课题往往有很强的时间性。
3. 经济性原则 • 必须尽可能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4. 弹性原则 • 对于调查工作的安排和要求,应有一个上下左右调整幅度,应保持一定弹性。
第二节 调查指标及其操作定义的设计
一、调查指标及其两种定义 调查指标,是指调查过程中用来反映或衡量调查对象的特征、属性或状
分析单位的特点是,调查所收集的资料可以直接描述分析单位的每一个个体;可以描 述由这些个体组成的群体;可以考察和归纳相同事物的特征,解释调查对象内社会现 象之间的差别;还可以在具体现象和个人行为的观察、描述和解释基础上,加以综合, 描述更大的群体或解释某些抽象的社会现象。虽然在社会调查中,个人是使用最为频 繁的分析单位,但依据调查课题的不同性质与目的,我们可以选择其他如群体、组织 等不同于个人层次的分析单位。
8.研究假设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调查方案都必须要有研究假设,但在一般的调查方案中还 是应包括概括程度较高的理论假设和经过概念操作化后得到的经验假设,而 且在调查方案中如果是以研究假设的形式提出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则应说明 假设中主要概念的测量指标,并具体说明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因变量以及 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据此,可以具体设计调查问卷、观察表格或访谈提纲 等。
社会调查教程第五、六章
是 次 要 的 , 他 们 不 足 以 说 明 人
、 人 口 密 度 甚 至 肤 色 、 长 相 则
就 具 有 关 键 意 义 , 而 人 口 数 量
万 人 口 中 科 技 人 员 比 重 等 项 目
期 寿 命 、 人 均 受 教 育 年 数 、 每
反 映 人 口 素 质 的 调 查 , 平 均 预
4、肯定指标 否定指标 中性指标
反映社会进 步发展等社 会现象
如:GDP、 第三产业比 重、城镇人 口比率等。
反映社会落 后、倒退等 现象
如:物价上 涨、每万人 口犯罪人数、 城镇人口失 业率 等
反映与社会进 步倒退没有直 接联系
如:国土面积、 人口数、人口 的民族构成等
5、 投入指标 活动量指标 产出指标
6、具体指标 和 抽象指标
反应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 物、现象的指标。上述各种 指标,大多是摸得着的。
客观事物所具有的 非具体化的指标, 如主观指标。
1 2 3 4 5 6
、 计 划 功 能
、 预 测 功 能
、 评 价 功 能
、 比 较 功 能
、 监 测 功 能
、 反 应 功 能
三 、 社 会 指 标
例 :
或映不 社 代某了 会 表种问 指 性社题 标 的会的 不 项现概 能 目象念 是 。具, 次
有必要 关须的 键是, 意对说 义反明
、 代 表 性 或 重 要 性 。
4 1
2 GDP”
案
案
调 查
状 况
、 “
哪 一
“
时的社年
的 情 况 。
社 会 指 标 , 更 要 明 确 是
会 安 全 感 ” 等 反 映 主 观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6章
从损坏的玩具中可以区分出玩具的什么 部位最容易被儿童弄坏,以便在新设计的 产品中加以改进。
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许多远道而来的顾客,特 别是生怕忘事的家庭主妇,在到商店购物前总喜欢 把准备购买的商品名字写在纸条上,买完东西后则 随手丢弃。一家大百货公司的采购经理注意到这一 现象后,除了自己经常捡这类纸条外,还悄悄发动 其他管理人员也行动起来。他以此作为重要依据, 编制了一套扩大经营的独家经验,结果可想而知: 许多妇女从前要跑很远的路才能购买到的商品,现 在到附近分店同样也能买到。
§6.1 观察法的特点与类型
二、观察法的优缺点 1、观察法的优点:
1)它能通过观察直接获得资料,不需其他中间环节。因此,观察的 资料比较真实。
2)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能获得生动的资料。 3)观察具有及时性的优点,它能捕捉到正在发生的现象。 4)观察能搜集到一些无法言表的材料。
2、观察法也同其他科研方法一样,有自身的局限性。 1)受时间的限制,某些事件的发生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过了这段 时间就不会再发生。 2)受观察对象限制。如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有些秘密团伙一般不 会让别人观察的。 3)受观察者本身限制。一方面人的感官都有生理限制,超出这个限 度就很难直接观察。另一方面,观察结果也会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 4)观察者只能观察外表现象和某些物质结构,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 的本质和人们的思想意识。 5)观察法不适应于大面积调查。
§6.1 观察法的特点与类型
观察法在市场调查中的应用范围有: 1)对实际行动和迹象的观察。例如,调查人员通过对顾 客购物行为的观察,预测某种商品购销售情况。 2)对语言行为的观察。例如观察顾客与售货员的谈话。 3)对表现行为的观察。例如观察顾客谈话时的面部表 情等身体语言的表现。 4)对空间关系和地点的观察。例如利用交通计数器对 来往车流量的记录。 5)对时间的观察。例如观察顾客进出商店以及在商店 逗留的时间。 6)对文字记录的观察。例如观察人们对广告文字内容 的反映。
社会调查方法复习要点
社会调查方法复习要点社会调查方法复习要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复习要点第一篇概述第一章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学1.1 社会调查及其任务1.1.1社会的定义和社会现象的特点社会的定义社会现象的特点主观目的性,极大偶然性,错综复杂性,高速流动性,高度模糊性1.1.2 社会调查的定义及其任务社会调查的定义: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研究,来认识社会生活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自觉认识活动及实践活动。
社会调查的任务:(1)认识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2)研究社会现象的客观原因(3)探索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4)需求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道路和方法1.2 社会调查的社会功能1.2.1正确认识社会的根本方法法。
2.1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2.1.1社会调查的基本模式所谓社会调查模式,就是人们对调查过程的本质进行的抽象概括与描述,它是由一些概念和行为规则所组成的内容系统或理论框架。
“事实——解释”模式;假说——理论”模式;“系统——综合”模式2.1.2社会调查程序社会调查程序,是指社会调查过程中的前后时间顺序与具体步骤。
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重要任务:选题,初步探索,提出假设,设计调查方案调查阶段主要任务:按设计调查要求,做好现场调查工作。
研究阶段主要任务:审查、整理资料,统计分析和思维加工。
总结阶段包括:调查结果阐释(形成调查报告),调查结果评估,调查结果应用。
2.2 选择调查课题调查课题,就是调查所要说明或解决的社会问题。
它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范围与方法。
(问题=矛盾)2.2.1调查课题的分类按照调查目的分类:理论性课题、应用性课题按调查深度分类:描述性课题、解释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2.2.2选题的意义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真正起点,决定社会调查的总方向、总水平。
调查课题是决定方案设计,制约社会调查的全部过程;调查课题决定社会调查的成败和调查成果的社会价值。
2.2.3调查课题的来源2.2.4选择调查课题的基本标准和原则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一般说来,选题时应注意“窄,小,精,深,新”几个字。
人民大2024社会调查教程(第八版)作者PPT第12章 实验调查法
组别 实验组 控制组
前测 前测
实验过程 实验激发 ×
后测 后测
计算公式: 实验效应=实验组 (后检测-前检测)-控制组 (后检测-前检测)
➢实验组控制组设计的具体步骤:
具体步骤 (1)选择实验对象 (2)选择实验环境 (3)前检测 (4)给予实验激发 (5)后检测 (6)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组 √ √ √ √ √ √
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这种因果关系——无论是证实还是证伪,都是经过实践检 验了的结论。
调查方法的综合性。实验调查过程,不仅是不断搜集材料的过程,而且
是不断研究材料的过程,它是各种调查方法和研究方法综合使用的过程。
实验效果的可检测性。由实验活动(实验激发)而引起的实验对象的变
化,必须是可以检测、可以量度的。只有如此,才能说明实验激发的效应, 才能做出实验调查的结论。
单组后测实验设计 实验组
实验程序
×
实验激发(自变量)
后测
实例
一位语文老师深感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于 是设计了“情景作文”方法在班上试行,经 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作文质量有较普遍的提 高。
2. 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只选择一批实验对象作为实验组,通过实验激发前后测 量实验对象的变化对比来得出实验结论。
(2)多实验组实验设计种类 根据实验者、实验对象、实验环境、实验激发的同与不同,多实验组实 验可做多种多样设计。(如下图)
2. 多控制组设计
不仅前测、实验激发会对实验对象产生某些心理预期,而且前测与实验激发之间 还会产生某些交互效应,它们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某种影响。为了离析、排除这 些心理预期、交互效应的影响,可进行实验组、双控制组设计和实验组、三控制 组设计,其特点是对不同控制组的前测和实验激发做出不同安排 。 类型: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6-7PPT课件
.
27
2.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各种因素
(1)被调查者的主观因素障碍 (问卷太厚,需要花时间思考回忆、计算的问题多,)畏难情绪、
敏感顾虑、(封面信问题)缺乏合作、(问卷脱离调查者实际生活或 文化背景、或形式呆板杂乱)对调查无兴趣
(2)被调查者的客观因素障碍 阅读障碍、文化障碍、理解障碍、记忆障碍、计算能力障碍
5-9 ___
资料转换栏
.
24
(五)其它资料:
问卷编号、调查员编号、审核员编号、调查 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等。
.
25
结束语:
• 结束语可以是简短的几句话,对被调查者的合作表示真诚感谢; 也可稍长一点,顺便征询一下对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的看法。例 如,在问卷的最后可设计这样一组问题:
– 结构访问式:调查员按照问卷向被调查者提问,并根据 调查者的回答进行填写,包括面访、电访。
.
3
问卷草案编制实例
• 题目:
– 城市家庭教育方式与青少年行为偏差
• 思路:
– 家庭教育方式是影响青少年行为偏差的重要因素。
– 在青少年沾染不良行为或在模仿不良行为时,如果父母采取正确的教育 方式,子女就可能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放任不管或教育不当则有可能 让青少年慢慢染上不良行为的恶习,并有可能最终违法犯罪。
。
⑤调换工作单位
⑥找对象
。
⑦得到理解和支持
⑧ 其他(请说明)
。
您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是否有信心?为什么?
.
21
2.问题形式的采用
采用何种问题形式取决于该形式能否得到更准确的测 量。
• 探索性调查、大规模的调查研究的早期阶段,开放式题目更 有价值。
• 大规模的调查使用封闭式题目,执行起来比较快速,也容易 处理。
社会调查教程第1章
二、近代社会调查
(一)社会调查的第一次重大变革和近代欧 美的社会调查
1.17—19世纪的西欧,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固有矛盾日益暴露,一方面物质文明日益进步;另 一方面贫富差距扩大,阶级对抗加剧,失业、凶杀、吸 毒、罢工示威乃至起义等现象不断发生。为了医治社会 ,社会活动家进行了许多社会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 了社会调查方式、方法的第一次重大变革,逐渐形成了 系统化、规范化的社会调查。
调查日益高速化、精确化。
三、现代社会调查
(二)现代社会调查的发展趋势
1.广泛化趋势 (1)调查主体日益广泛。党政群团、工农商学等的实际工
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甚至某些个人也可成为调查主体。 (2)调查内容日益多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 等领域,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方面,以及 各阶层的思想、观念、看法、意见、态度、感受等。 (3)调查范围日益扩大。可做跨地区、跨部门调查,甚至 可在全国、国际范围内进行调查。
偶然性和模糊性的社会现象,去认识社会生活的真
实情况和因果联系,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发展规
律,寻求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道路或方法。
第二节 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
社会调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古代社会调查、 近代社会调查 和现代社会调查。
一、古代社会调查
(一) 制度逐步完善
以一定的命题或 假设为前提,运 用演绎方法探讨 现象之间的相关 关系或因果关系 的调查。
二、以调查对象范围分类
二
根据调查对象的选取范围,社会调查 可以被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 个案调查与重点调查等。
二、以调查对象范围分类
(一)普查:全面性、准确性 (二)抽样调查:
社会调查教程
(3)按照社会调查的目的,可分为行政性调查、学术性调查和应用性调查。
第二节普遍调查
一、普查的概念与意义
普查:是普遍调查的简称,是指对调查对象总体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的调查。
普查的两种方式:一是填报表。即由上级制定普查表,由下级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填报。二是直接登记,即组织普查机构和人员,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直接登记。
社会运动和社会现象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实践性
(2)目的性
(3)变动性
(4)复杂性
(5)偶然性
(6)模糊性
二、社会调查的定义及其任务
社会调查:就是人们有意识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来了解社会真实情况、认识社会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探索改造社会、建设社会的道路或方法的一种自觉认识活动。
社会调查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二、初步探索的主要方法
初步探索一般从查阅文献(包括网络文献)开始。由于各种文献大都是前人和他人调查研究成果的结晶,因此,查阅和研究调查有关的各种文献,就成为初步探索的首要方法。
咨询是初步探索的另一重要方法。咨询应该是广泛的、多方面的。
实地考察是初步探索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因为查阅文献是了解过去的知识,咨询是了解别人掌握的知识。实地考察的对象不宜太广,应尽可能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单位和个人作为考察重点。
二、普查的优点和局限性
普查的最大优点:调查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普查的局限性:一是工作量大,花费大,组织工作杂,时效性差。二是调查内容有限,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很难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第三节典型调查
一、典型调查的概念和意义
典型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作为典型,通过对典型的调查来认识同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社会调查方法复习要点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复习要点第一篇概述第一章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学1.1 社会调查及其任务1.1.1社会的定义和社会现象的特点社会的定义社会现象的特点主观目的性,极大偶然性,错综复杂性,高速流动性,高度模糊性1.1.2 社会调查的定义及其任务社会调查的定义: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研究,来认识社会生活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自觉认识活动及实践活动。
社会调查的任务:(1)认识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2)研究社会现象的客观原因(3)探索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4)需求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道路和方法1.2 社会调查的社会功能1.2.1正确认识社会的根本方法1.2.2有效改造社会的重要条件1.2.3社会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的桥梁1.2.4是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2.5是端正党风学风的基础一环1.3 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指导1.3.1社会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 ; 辩证法的观点辩证法的观点是科学地认识社会现象,寻找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观点。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观点,“两点论”“重点论”;质与量相结合的观点。
社会基本矛盾观点;群众观点1.3.2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3.3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论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论层次;西方学者研究方法论的主要观点教学时数:2学时思考与作业:1.什么是社会?什么是社会调查?2.如何理解社会调查的目的和任务?3.如何认识社会调查的社会功能?4.简述社会调查学的研究对象、知识体系和学科特点。
第二篇准备阶段第2章社会调查的准备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掌握社会调查的课题的类型和选题的原则;社会调查的初步探索和理论假设的方法。
2.1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2.1.1社会调查的基本模式所谓社会调查模式,就是人们对调查过程的本质进行的抽象概括与描述,它是由一些概念和行为规则所组成的内容系统或理论框架。
《综合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教程》 第六章
第一节 定性研究与田野调查
四、田野调查前的准备 若要较好地完成研究假设须对前人的调查研究成果进行梳
理。只有通过对前人的调查研究成果进行文献分析,我们才能 更好地知道已经有了哪些有价值的调查成果、存在哪些问题。
141
第一节 定性研究与田野调查
四、田野调查前的准备
调查方案拟定:调查前 有必要对所去地区的地理情 况,有所认识。
所谓的田野调查法是指经过专门训 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 直接观察、访谈、居住体验等参与方式 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田野调查 法既是一种实地获得文化理解的方法及 其研究技术与工具的手段,也包含着一种文化实践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4
第一节 定性研究与田野调查
一、田野调查法的概念
田野调查不仅仅只是收集资料, 在某种程度上,它还是没有研究室进 行思考的训练场所。田野调查涉猎的 范畴和领域相当广,举凡语言学、考 古学、艺术、民俗等,都可透过田野 资料的收集和记录,架构出新的研究 体系和理论基础。
五、田野调查中的注意事项
与之相反,比较不适合运用参与观察法来进行相关资料之搜集 呢?Jorgensen(1989)和Bernard(1998)归纳出下列几种:
① 如果一个场域有一个完全陌生者
01
01
出现,其目睹和纪录的行为会被视为是
一个入侵者时。
02
03
02
② 研究的场域是完全秘密的,参与观
察对被观察者而言,其实是一种禁忌时。
247
第二节 定性研究的常用方法——访谈法
访谈法分为结构式访谈和 无结构式访谈,结构式访谈又称 标准化访谈,它是一种对访谈过 程高度控制的访谈。无结构式访 谈又称非标准化访谈,它是一种 半控制或无控制的访谈。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案第6章调查研究
第6章调查研究(8学时)调查研究或简称调查,是社会研究中最常见的研究方式。
一些人甚至误以为调查研究就是整个社会研究方法的全部。
无论如何,调查研究的确以其特定的方式满足了社会研究者探讨各种社会行为、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需要。
同时,定量研究的诸多内容也十分集中地体现在调查研究的方式之中。
比如抽样、操作化、测量、统计分析等等。
因此,掌握调查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研究者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我们也以更大一些的篇幅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及其发展。
一、调查研究的概念调查研究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先看看下面这个调查研究的例子。
调查研究的几个主要特征:(1)调查要求从某个调查总体中抽取一定规模的随机样本;这种随机抽取的、有相当规模的样本特征往往是其他研究方式所不具有的。
(2)资料收集需要采用特定的工具,即调查问卷,且有一套系统的、特定的程序要求。
(3)研究所得到的是巨大的量化资料,且必须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资料的统计分析,才能得出研究的结论。
二、调查研究的应用领城调查研究这种研究方式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某些重要类型。
其中最主要的有:(1)社会生活状况调查。
通常是对某一时期、某一社区或某一社会群体的社会生活状况所进行的调查。
它的着眼点主要在了解人们日常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以综合地反映一个时期、一个地区或一个群体中人们总的社会生活状况。
(2)社会问题调查。
即针对社会中所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了解,找出问题的症结,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社会诊断”。
(3)市场调查。
即为拓展商品的销路,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和利润服务,而围绕某类产品或某种商品的巾场占有率、顾客的购买情况、商标的宣传效果等等所进行的调查。
它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普及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搜集文献的基本要求
1. 有用性 2. 可信性 3. 代表性 4. 全面性 5. 多样性 6. 连续性 7. 时效性
二、查找文献的具体方法
四种方法: 1.检索工具查找法
• 手工检索法 • 机读检索法 2.参考文献查找法 3.循环查找法 4.专家咨询法
三、获取文献的主要途径
• 纸质文献 • 索取、交换、购买、拍照、录制、借阅、复 制等
四、文献调查法的应用
1. 纵贯分析或历史研究 常用于理论研究和社会变迁研究,尤其适于 做长时段的研究。
2.探索性研究
五、对文献调查法的评价
(一)优点 1.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 2.不与调查对象直接接触,不介入调查对象的任 何活动,不会引起调查对象的任何反应。 3.方便、自由、安全 4.省时、省钱,效率高
一、文献的概念、种类和发展趋势
• 发展趋势 • 数量急剧增加 • 种类日益繁多 • 质量良莠不齐
二、文献调查法的概念和特点
• 概念
• 采用科学方法搜集文献资料、摘取有用 信息、进行整理分 析的调查方法。
• 特点 • 历史性 • 间接性 • 非介入性和无反应性
三、文献调查的步骤
1. 确定方向 2. 文献收集 3. 文献整理 4. 文献解读 5. 文献分析
• 网络文献 • 先通过浏览和搜索网站检索,然后将有用文 献复制或下载,保存到相应文档里
四、搜集文献应注意的问题
1. 确定搜集文献的重点 2. 明确搜集文献的范围 3. 注意搜集文献的质量 4. 整理搜集文献的目录
第三节 信息的摘取
第四节 内容分析法
一用
五、对文献调查法的评价
(一)缺点 1.获得的主要是书面信息,不是活生生的现实, 缺乏具体性和生动性 2.客观性和真实性往往难以保证 3.经常会发生文献资料难寻觅、有效文献难找齐 的缺憾。
第二节 文献的搜集
第二节 文献的搜集
一 搜集文献的基本要求 二 查找文献的具体方法 三 获取文献的主要途径 四 搜集文献应该注意的问题 五 志愿者抽样
• 大众传媒公开出版并在市面销售的文献 • 购买;借阅
• 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统计报表、 总结报告,以及族规家谱等文献 • 向有关单位或人员索取、交换、复印、借阅
• 个人写的日记、信件、自传、回忆录等文献 • 征得文献主人同意,借阅、复印、拍照
三、获取文献的主要途径
• 官方的各种法律、法规、政府文件、统计资料等 文献 • 已公开出版发行的,购买 • 尚未公开出版发行的,到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借阅、复印 • 历史性的,到档案管理机构借阅、扫描或复 印
一、内容分析法及其类型
➢ 内容分析法 ➢ 是指对人们所写的文章、书籍、日记、信 件,所拍的电影、电视剧及照片,所创作 的歌曲、图画等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内容分析法及其类型
➢ 类型:记词法 ➢ 确定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关键词 ➢ 统计这些关键词在各个样本 (分析单位)中 出现的频数和百分比 ➢ 进行比较
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 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社会调查教程精编本 (第二版)
江立华 水延凯 主编
第六章 文献调查法
第六章 文献调查法 第一节 文献调查法概述 第二节 文献的搜集 第三节 信息的摘取 第四节 内容分析法
第一节 文献调查法概述
第一节 社会指标
一 文献的概念、种类和发展趋势 二 文献调查法的概念和特点 三 文献调查的步骤 四 文献调查法的应用 五 对文献调查法的评价
一、文献的概念、种类和发展趋势
• 概念 • 从知识内容看,是通 过一定的记录方式记 录在一定物质载体上 的知识; • 从物质载体看,是用 一定的记录方式记录 下知识内容的一切物 体。
一、文献的概念、种类和发展趋势
• 分类 • 按物质载体 • 按记录技术 • 按加工深度 • 按资料来源 • 按出版形式、学科领域、保密等级等等
二、内容分析的程序
一、建立研究目标 二、设计分析维度 三、抽取分析材料 四、量化处理 五、统计处理
三、内容分析法的应用
• 就研究材料的性质而言; • 适用于文字记录形态类型的材料 • 适用于非文字记录形态类型的材料 (如广播与演讲录
音、电视节目、动作与姿态的录像等)
• 就研究材料的来源而言 • 对用于其他目的的许多现有材料(如日记)进行分析 • 为某一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收集有关材料 (如访谈
记录、观察记录等)
• 就分析的侧重点而言 • 着重于材料的内容 • 着重于材料的结构
本章要点
基本概念
文献 文献调查法 检索工具查找法 参考文献查找法 循环查找法 内容分析法
思考练习
1.什么是文献?文献有哪些种类?现代文献的发展 有哪些趋势? 2. 什么是文献调查法?它有何特点? 3. 文献调查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何意义和作用? 4. 搜集文献有哪些基本要求? 5. 查找文献有哪些方法?各有何特点和用途? 6. 摘取信息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7. 内容分析法的实施有哪些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