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评审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是否需要修正?
(五)管理评审的输入(2)
2、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主要考虑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对某个领域或对检 测/校准业务开展监督的报告或问题的分析。 3、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 主要考虑最近一次内部审核工作的结果和存在问 题的状况。 4、纠正和预防措施 主要考虑日常工作中,针对出现不符合或消除潜在的 不符合原因,而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实施 效果。 可包括前次管理评审决议事项的实施情况。
(五)管理评审的输入(3)
5、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
主要考虑发证机构或客户或其他部门对实验室外部评审
后,反映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6、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
主要考虑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能力验证或开展比对工作, 检测数据和结果是否符合,特别是出现不符合时的原因 分析报告。
7、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
二、如何做好管理评审(3)
1)缜密策划:
管理评审之前,最高管理者应策划评 审的目的、内容、时间、重点、方法、 安排以及评审的输入和输出要求,并以 书面形式将评审计划发至各部门和相关 人员。评审计划应有利于为组织的战略 改进策划方案提供确实的输入数据和信 息。
二、如何做好管理评审(4)
2)精心准备:
出评价。 6、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体系对发展战略的适应性作出评价。 7、保存管理评审所形成的正式报告、评审记录及由评审而引
起的调整、改进记录。
(三)管理评审的分类与频次
1、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分为定期评审与不定期评审。 定期评审一年一次(在不超过12个月的周期内),一般 可安排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后进行。
主要考虑近期工作量的变化(主要是增大)对保证质量 的影响,以及工作类型的变化对设施和资源要求是否能 够适应等。
(五)管理评审的输入(4)
8、申述、投诉及客户反馈 主要考虑来自客户的各种投诉、申述以及其他的反馈意 见。 9、改进的建议 主要考虑各级各部门对管理体系的改进提出的改进建议。 10、质量控制活动 主要考虑开展内部质量控制活动的情况和结果分析。 11、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 主要考虑现有的资源是否能够保证检测/校准工作的正 确开展、现有人员的技能和业务素质是否适应所开展检 测/校准项目的需要等。
经过选择的输出应作为有关过程改进的输入,并将其传达到 各部门或各岗位,实施已确定了的改进决定和措施。
对于需要专题研究的事项,最高管理者可责成质量负责人或 分管领导组织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专题研究并写出专题报告。
二、如何做好管理评审(7)
4)注重落实:
评审会议后,应由质量负责人组织归口部门根 据会议讨论的内容写出详细的、有针对性的管 理评审报告,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下发。
评审报告是管理评审的输出文件,应有事实、 有数据、有分析,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 性和有效性以及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现情况作 出中肯的评价,并明确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 要。
三、如何做好管理评审(8)
4)注重落实: 这些输出的信息就是下一个过程——改进的输入,因此,各
相关部门或人员应根据报告决定和措施,制定整改方案,逐 项落实。
关于质量监督
1.3开展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制定年度质 量监督计划
为使质量监督工作有效开展,实验室还应 对质量监督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质量监 督员获得及时充分的指导,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的不同点
实验室管理评审
2014年12月
一、概 述
(一)管理评审的定义 (二)管理评审要求 (三)管理评审的分类与频次 (四)管理评审方法 (五)管理评审的输入 (六)管理评审的步骤
4.11 管理评审
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定期地对 管理体系和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 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3)对《质量手册》和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适用性提出的意 见;
(4)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及适用性等情况做出综合性的评价;
(5)提出改进目标。
管理评审报告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监控执行,与评审有关
的资料、材料、记录等由质量负责人委托质量管理部门归档,
以备计量认证监督或复查评审时检查。
(六)管理评审步骤(4)
二、如何做好管理评审(1)
检测机构反映:管理评审不好做,无从下手 评审时发现管理评审存在如下问题: 一页纸的管理评审,敷衍了事。 内审的拷贝。 输入不够。 究其原因:关键环节未掌握,准备不充分
二、如何做好管理评审(2)
管理评审是一个过程,像其他过程一样也是 “一个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关 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如何对这个过程进行 策划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各组织应按标 准的要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没有一个固 定的模式。一些组织成功的经验,就是紧紧把 握管理评审的四个环节:
管理评审会议结束后,由质量负责人根据管理评审结果及结
论,在规定的时间内,编写管理评审报告。报告无统一格式, 可以设计成表格式(可在程序文件引用的表格中给出),也可以 用文字表述。管理评审报告包括以下5个内容:
(1)实施管理评审计划的全过程情况;
(2)对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报告中提及的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 的评价;
(五)管理评审的输入(1)
管理评审的输入即管理评审的主要内容,通常包 括11个方面。
1、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
主要考虑评审准则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工作程 序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实际。
具体: 1)质量方针是否适宜?实现程度如何?是否被全体员工所
理解和贯彻?质量目标是否能够达到和适宜? 2)组织结构、管理职能是否合适和协调?过程及其相应
4.监督与确认
管理评审报告经最高管理者审批后,由质量负
责人或质量管理部门分发到最高管理层和各部门
负责人,由相关的主管领导及职能部门组织落实.
管理评审决定的各项改进措施应反映在本年度
的工作目标、计划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修订等
方面,质量负责人对改进措施的完成情况进行监
督和控制,并将其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信息。
期望的能力;也指管理休系各过程的展开程度。 有效性: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
度。同时应考虑达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 间的关系,确保管理体系各过程的展开程度。 符合性:与标准及规定要求吻合的程度。
(二)管理评审的要求
1、明确质量体系的现状,加以描述和概括。 2、对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体系的总体效果作出评价。 3、质量体系对于质量方针、目标的适应性作出评价。 4、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体系对资源的适应性作出评价。 5、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体系对环境及变化趋势的适应性作
最高管理应认真分析质量负责人和各部门的汇报材料, 找出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与质量负责人共同 研究并确定管理评审的议题。
二、如何做好管理评审(5)
3)认真评审: 管理评审的实施常以最高管理者和各部门负责
人的联席会议形式进行。
在评审会议中,最高管理者应引导与会人员深 入讨论,广开言路、兼收并蓄、因势利导、择 善而从、取得共识、当机立断,明确改进的方 向和方法,力求把管理评审会议开成生动、活 泼、民主的讨论会、总结会。
落实的结果,可能会导致管理体系文件的更改、补充或完善, 组织机构和职能的调整,过程的改进和优化,资源的加强或 重新分配等。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调动归口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发挥质 量负责人的组织、协调、督促和检查作用,按PDCA循环的 方法整改。
在整改过程中,对实施的措施必须进行跟踪和验证,跟踪要 注重其符合性,验证要注重其有效性,对效果不明显或没有 达到要求的,要责成有关部门重新采取措施,直到整改有效。
2、新建立的质量体系应在运行半年后评审一次。 3、认可机构现场评审前应进行一次。 4、当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
应组织不定期的管理评审。管理评审事前有计划,往 往在岁末或年初,结合检测机构年度工作总结或任务 开展。
(四)管理评审的方法
管理评审方法一般采取桌面评审,必要时伴随现场评审,常 用的方法有: (1)列表评审:将需要评审的项目和要求列入表内,按某一评审标 准逐一评价,评审目的要求可视每次管理评审的目的重点情况而 异。 (2)集体讨论评审:事前先将议题要求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开会 是广泛讨论,集思广益。 (3)专题研讨评审:将管理评审的项目和要求分为几个专题,事先 发给有关部门和人员,届时进行逐题研讨。 (4)问题导向评审:列出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实际的、潜在的、外 部的、内部的所有问题,逐个分析论证。
质量监督的对象
1 对监测资源进行监督:主要包括“人、机、 物、法、环”五个方面。
2 分析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主要包括前期取 样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3 对实验结果进行监督:方法选择的适宜性 判断、数据的逻辑关系及合理性分析判断
关于质量监督
1. 1 任命适当的质量监督员 实验室应根据专业范围配备足够的具有一
二、如何做好管理评审(6)
3)认真评审:
最高管理者应验证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价实 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情况,对体系运行中的一些重大问 题做出决定,并确定采取的必要措施。
评审的输出应着眼于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与用 户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和资源的需求,以及质量方针和质 量目标的适宜性。
质量负责人应组织各部门和相关人员按评审计划做好充 分准备。
各部门准备的文件资料应突出重点,注重事实和数据。 对存在的问题应有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质量负责人或归口管理部门对各职能部门的准备工作应 做到有布置、有检查,对达不到要求者应提出继续完善 的要求,并应对整个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作出初步的综 合分析和评价。
(五)管理评审的输入(5)
11个方面并非每次管理评审都千篇一律,面面 俱到。
要结合实验室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和所要 解决的问题,即使每次管理评审能解决自身的 一个问题就可以。
应联系检测机构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对症 下药,以求实效。
(六)管理评审步骤(1)
1.策划与准备 编制计划
质量负责人根据内审报告以及收集到的“管理评 审的输入”的信息制定《管理评审计划》,评审计划 要说明评审目的和依据、参加评审的人员、评审的内 容、时间和方法与其他事项。
管理评审应考虑到: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和监 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 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和能 力验证的总结;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 诉及客户反馈;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 及人员培训情况等。
(一)管理评审的定义
适宜性:管理体系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 充分性:指管理体系满足客户、相关方要求及
提交审批
《管理评审计划》提交最高管理者审批。
做好准备
评审计划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应在评审会召开前 将评审计划和有关文件分发给参加评审的人员,并通 知有关人员做好准备。
(六)管理评审步骤(2)
2.评审的实施
管理评审是以评审会议的形式进行,评审会议由最高 管理者主持(或委托代理人主持),质量负责人组织最 高管理层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内审员、监督员参加。
参会人员按照评审计划对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 性和实用性进行充分的讨论、认真评审,对存在或潜 在的不符合项提出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 和完成期限。
随时性的评审会议由组织者决定参会人员,评审会议 需对涉及的评审内容做出结论性意见(包括拟采取的 纠正措施)。
wenku.baidu.com
(六)管理评审步骤(3)
3.编写管理评审报告
定工作经验、 资历和素质、熟悉方法和程序、懂得结果
评价的监督员。
关于质量监督
1.2质量监督记录表格的设计(关注人机料法环测)
监督主要是对人的能力的监督包括初始能力( 在培人 员) 、持续能力( 在岗人员) ,通过对人员的监督覆盖管理 体系全要素。如“机”即仪器设备会不会使用,熟练与否, 操作正确与否; “料”即样品选择正确与否,标识是否正确, 制备是否符合要求; “法”即方法选择正确与否,熟练与否, 操作正确与否; “环”即环境条件设置正确与否,监控与否, 记录与否; “测”即检测校准得到的数据和结果有没有进行 自查。因此表格设计应包括监督项目、受监督人员、监督 时机、监督内容、监督结论及评价、结果处理、具体采取 纠正措施及完成情况、监督员验证结果等几个方面,并对 监督内容作详细的要求
(五)管理评审的输入(2)
2、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主要考虑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对某个领域或对检 测/校准业务开展监督的报告或问题的分析。 3、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 主要考虑最近一次内部审核工作的结果和存在问 题的状况。 4、纠正和预防措施 主要考虑日常工作中,针对出现不符合或消除潜在的 不符合原因,而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实施 效果。 可包括前次管理评审决议事项的实施情况。
(五)管理评审的输入(3)
5、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
主要考虑发证机构或客户或其他部门对实验室外部评审
后,反映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6、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
主要考虑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能力验证或开展比对工作, 检测数据和结果是否符合,特别是出现不符合时的原因 分析报告。
7、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
二、如何做好管理评审(3)
1)缜密策划:
管理评审之前,最高管理者应策划评 审的目的、内容、时间、重点、方法、 安排以及评审的输入和输出要求,并以 书面形式将评审计划发至各部门和相关 人员。评审计划应有利于为组织的战略 改进策划方案提供确实的输入数据和信 息。
二、如何做好管理评审(4)
2)精心准备:
出评价。 6、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体系对发展战略的适应性作出评价。 7、保存管理评审所形成的正式报告、评审记录及由评审而引
起的调整、改进记录。
(三)管理评审的分类与频次
1、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分为定期评审与不定期评审。 定期评审一年一次(在不超过12个月的周期内),一般 可安排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后进行。
主要考虑近期工作量的变化(主要是增大)对保证质量 的影响,以及工作类型的变化对设施和资源要求是否能 够适应等。
(五)管理评审的输入(4)
8、申述、投诉及客户反馈 主要考虑来自客户的各种投诉、申述以及其他的反馈意 见。 9、改进的建议 主要考虑各级各部门对管理体系的改进提出的改进建议。 10、质量控制活动 主要考虑开展内部质量控制活动的情况和结果分析。 11、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 主要考虑现有的资源是否能够保证检测/校准工作的正 确开展、现有人员的技能和业务素质是否适应所开展检 测/校准项目的需要等。
经过选择的输出应作为有关过程改进的输入,并将其传达到 各部门或各岗位,实施已确定了的改进决定和措施。
对于需要专题研究的事项,最高管理者可责成质量负责人或 分管领导组织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专题研究并写出专题报告。
二、如何做好管理评审(7)
4)注重落实:
评审会议后,应由质量负责人组织归口部门根 据会议讨论的内容写出详细的、有针对性的管 理评审报告,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下发。
评审报告是管理评审的输出文件,应有事实、 有数据、有分析,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 性和有效性以及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现情况作 出中肯的评价,并明确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 要。
三、如何做好管理评审(8)
4)注重落实: 这些输出的信息就是下一个过程——改进的输入,因此,各
相关部门或人员应根据报告决定和措施,制定整改方案,逐 项落实。
关于质量监督
1.3开展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制定年度质 量监督计划
为使质量监督工作有效开展,实验室还应 对质量监督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质量监 督员获得及时充分的指导,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的不同点
实验室管理评审
2014年12月
一、概 述
(一)管理评审的定义 (二)管理评审要求 (三)管理评审的分类与频次 (四)管理评审方法 (五)管理评审的输入 (六)管理评审的步骤
4.11 管理评审
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定期地对 管理体系和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 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3)对《质量手册》和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适用性提出的意 见;
(4)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及适用性等情况做出综合性的评价;
(5)提出改进目标。
管理评审报告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监控执行,与评审有关
的资料、材料、记录等由质量负责人委托质量管理部门归档,
以备计量认证监督或复查评审时检查。
(六)管理评审步骤(4)
二、如何做好管理评审(1)
检测机构反映:管理评审不好做,无从下手 评审时发现管理评审存在如下问题: 一页纸的管理评审,敷衍了事。 内审的拷贝。 输入不够。 究其原因:关键环节未掌握,准备不充分
二、如何做好管理评审(2)
管理评审是一个过程,像其他过程一样也是 “一个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关 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如何对这个过程进行 策划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各组织应按标 准的要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没有一个固 定的模式。一些组织成功的经验,就是紧紧把 握管理评审的四个环节:
管理评审会议结束后,由质量负责人根据管理评审结果及结
论,在规定的时间内,编写管理评审报告。报告无统一格式, 可以设计成表格式(可在程序文件引用的表格中给出),也可以 用文字表述。管理评审报告包括以下5个内容:
(1)实施管理评审计划的全过程情况;
(2)对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报告中提及的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 的评价;
(五)管理评审的输入(1)
管理评审的输入即管理评审的主要内容,通常包 括11个方面。
1、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
主要考虑评审准则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工作程 序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实际。
具体: 1)质量方针是否适宜?实现程度如何?是否被全体员工所
理解和贯彻?质量目标是否能够达到和适宜? 2)组织结构、管理职能是否合适和协调?过程及其相应
4.监督与确认
管理评审报告经最高管理者审批后,由质量负
责人或质量管理部门分发到最高管理层和各部门
负责人,由相关的主管领导及职能部门组织落实.
管理评审决定的各项改进措施应反映在本年度
的工作目标、计划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修订等
方面,质量负责人对改进措施的完成情况进行监
督和控制,并将其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信息。
期望的能力;也指管理休系各过程的展开程度。 有效性: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
度。同时应考虑达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 间的关系,确保管理体系各过程的展开程度。 符合性:与标准及规定要求吻合的程度。
(二)管理评审的要求
1、明确质量体系的现状,加以描述和概括。 2、对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体系的总体效果作出评价。 3、质量体系对于质量方针、目标的适应性作出评价。 4、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体系对资源的适应性作出评价。 5、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体系对环境及变化趋势的适应性作
最高管理应认真分析质量负责人和各部门的汇报材料, 找出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与质量负责人共同 研究并确定管理评审的议题。
二、如何做好管理评审(5)
3)认真评审: 管理评审的实施常以最高管理者和各部门负责
人的联席会议形式进行。
在评审会议中,最高管理者应引导与会人员深 入讨论,广开言路、兼收并蓄、因势利导、择 善而从、取得共识、当机立断,明确改进的方 向和方法,力求把管理评审会议开成生动、活 泼、民主的讨论会、总结会。
落实的结果,可能会导致管理体系文件的更改、补充或完善, 组织机构和职能的调整,过程的改进和优化,资源的加强或 重新分配等。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调动归口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发挥质 量负责人的组织、协调、督促和检查作用,按PDCA循环的 方法整改。
在整改过程中,对实施的措施必须进行跟踪和验证,跟踪要 注重其符合性,验证要注重其有效性,对效果不明显或没有 达到要求的,要责成有关部门重新采取措施,直到整改有效。
2、新建立的质量体系应在运行半年后评审一次。 3、认可机构现场评审前应进行一次。 4、当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
应组织不定期的管理评审。管理评审事前有计划,往 往在岁末或年初,结合检测机构年度工作总结或任务 开展。
(四)管理评审的方法
管理评审方法一般采取桌面评审,必要时伴随现场评审,常 用的方法有: (1)列表评审:将需要评审的项目和要求列入表内,按某一评审标 准逐一评价,评审目的要求可视每次管理评审的目的重点情况而 异。 (2)集体讨论评审:事前先将议题要求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开会 是广泛讨论,集思广益。 (3)专题研讨评审:将管理评审的项目和要求分为几个专题,事先 发给有关部门和人员,届时进行逐题研讨。 (4)问题导向评审:列出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实际的、潜在的、外 部的、内部的所有问题,逐个分析论证。
质量监督的对象
1 对监测资源进行监督:主要包括“人、机、 物、法、环”五个方面。
2 分析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主要包括前期取 样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3 对实验结果进行监督:方法选择的适宜性 判断、数据的逻辑关系及合理性分析判断
关于质量监督
1. 1 任命适当的质量监督员 实验室应根据专业范围配备足够的具有一
二、如何做好管理评审(6)
3)认真评审:
最高管理者应验证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价实 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情况,对体系运行中的一些重大问 题做出决定,并确定采取的必要措施。
评审的输出应着眼于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与用 户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和资源的需求,以及质量方针和质 量目标的适宜性。
质量负责人应组织各部门和相关人员按评审计划做好充 分准备。
各部门准备的文件资料应突出重点,注重事实和数据。 对存在的问题应有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质量负责人或归口管理部门对各职能部门的准备工作应 做到有布置、有检查,对达不到要求者应提出继续完善 的要求,并应对整个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作出初步的综 合分析和评价。
(五)管理评审的输入(5)
11个方面并非每次管理评审都千篇一律,面面 俱到。
要结合实验室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和所要 解决的问题,即使每次管理评审能解决自身的 一个问题就可以。
应联系检测机构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对症 下药,以求实效。
(六)管理评审步骤(1)
1.策划与准备 编制计划
质量负责人根据内审报告以及收集到的“管理评 审的输入”的信息制定《管理评审计划》,评审计划 要说明评审目的和依据、参加评审的人员、评审的内 容、时间和方法与其他事项。
管理评审应考虑到: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和监 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 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和能 力验证的总结;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 诉及客户反馈;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 及人员培训情况等。
(一)管理评审的定义
适宜性:管理体系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 充分性:指管理体系满足客户、相关方要求及
提交审批
《管理评审计划》提交最高管理者审批。
做好准备
评审计划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应在评审会召开前 将评审计划和有关文件分发给参加评审的人员,并通 知有关人员做好准备。
(六)管理评审步骤(2)
2.评审的实施
管理评审是以评审会议的形式进行,评审会议由最高 管理者主持(或委托代理人主持),质量负责人组织最 高管理层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内审员、监督员参加。
参会人员按照评审计划对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 性和实用性进行充分的讨论、认真评审,对存在或潜 在的不符合项提出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 和完成期限。
随时性的评审会议由组织者决定参会人员,评审会议 需对涉及的评审内容做出结论性意见(包括拟采取的 纠正措施)。
wenku.baidu.com
(六)管理评审步骤(3)
3.编写管理评审报告
定工作经验、 资历和素质、熟悉方法和程序、懂得结果
评价的监督员。
关于质量监督
1.2质量监督记录表格的设计(关注人机料法环测)
监督主要是对人的能力的监督包括初始能力( 在培人 员) 、持续能力( 在岗人员) ,通过对人员的监督覆盖管理 体系全要素。如“机”即仪器设备会不会使用,熟练与否, 操作正确与否; “料”即样品选择正确与否,标识是否正确, 制备是否符合要求; “法”即方法选择正确与否,熟练与否, 操作正确与否; “环”即环境条件设置正确与否,监控与否, 记录与否; “测”即检测校准得到的数据和结果有没有进行 自查。因此表格设计应包括监督项目、受监督人员、监督 时机、监督内容、监督结论及评价、结果处理、具体采取 纠正措施及完成情况、监督员验证结果等几个方面,并对 监督内容作详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