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史观复习二.整体史范式(整体史观或全球史观)

合集下载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历史高考五种史观及例题

历史高考五种史观及例题

历史新高考中涉及新史学观解读及训练解读近年的高考历史卷,无论是全国文综卷,还是各省新高考历史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是在试题命制中都以文明史观为主基调及命题着眼点,兼顾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同时也没有完全抛弃或排斥传统的革命史范式。

近年来,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文明史范式、社会史范式等一些新的史学范式不断涌现,打破了阶级斗争史(革命史)范式一统史坛的局面,并逐步取代旧范式成为高考历史命题的“新宠”。

因为多重史学范式的共存交融或转换,不仅在于打开了历史高考命题专家们的历史思维空间,进一步活化和拓宽多元化观察历史的视角。

其更大的价值和意义是命题的精彩点往往就在不同范式的解读与转换中产生了,让高考从更宽更广的视角去考查学生观察和解释历史的能力。

因此,同学们在进行历史高考复习时有必要了解和应用新史学观(或称史学范式)。

一、五种史学范式的基本内容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多种版本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或称革命史范式),发展为阶级斗争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亦称全球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等四种史学范式。

这些新的史学范式,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框架性认识,让命题专家和学生在解读和诠释历史时,横看侧看,远看近看,上看下看,内看外看,左看右看,任何一“看”的加深,都有助于对整个历史进程认识的加深。

多元并存,相互争鸣,彼此宽容,不仅是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考命题的最佳视点。

(一)革命史范式革命史范式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

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过去历史研究中的“阶级斗争史观”,过分强调阶级斗争,看重的是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重大政治事件,把历史看成是由重大政治事件构成的阶级斗争或人民革命,革命、起义被看作是分期、断限历史的重大界标而备受瞩目和关注,“阶级斗争史观”指导下的中外历史研究中的“政治制度变革论”、“革命史范式”等由此形成。

高中历史新史观分析

高中历史新史观分析

高中历史新史观分析(一)整体(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与全球史观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史观。

从学术的角度看,两者有明显差异;而从使用角度看,两者似乎没有什么差别,因此我们经常将二者混用,一般把整体史观又称全球史观。

所谓整体史观:指世界历史(含中国史)纵横发展的历史观。

该史观由吴于廑先生提出,认为: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

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活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

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

推动横向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物质生产的不断发展。

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并不是平行的、各自独立的,而是互为条件;最初是缓慢地、后来是越来越急速地促进历史由分散的发展到以世界为一整体的发展。

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律和广度。

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

横向发展与一定阶段的纵向发展相适应,就往往能促进和深化纵向发展。

总之,整体历史观强调从全局,即从全球的角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个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基本方面;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

所谓全球史观:指根据新的时代特征,视世界为一个整体,并从宏观的、联系的角度考察和分析人类社会历史演变走向的一种方法、观念和理论体系。

该史观强调以“全球眼光”审视人类历史,以人类社会整体发展进程为叙述对象。

全球史观是20世纪下半期,伴随着对“西欧中心论”或“欧洲中心论”的批判而在学术界出现的一种全新史观。

早在20世纪50年代,巴勒克拉夫就主张用全球观点来考察历史。

70年代他又指出:“建立全球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是当前的主要特征之一。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复习史观比较全面

复习史观比较全面
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 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现代 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 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 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 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24
牛刀小试
1.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2.1748年《论法的精神》出版 3.1689年《权利法案》获通过 4.1770年英国破产农民桑德斯来到伦敦当工人 5.1787年美《联邦宪法》通过 6.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7.1601年《哈姆雷特》问世 8.1787年华盛顿被推选为制宪会议主席 9.1793年惠特尼发明轧棉机 10.1830年肯布尔开始首次火车旅程 1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 12.1517年马丁· 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牛刀小试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生 活
3.1689年《权利法案》获通过 8.1787年华盛顿被推选为制宪会议主席 5.1787年美《联邦宪法》通过 1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
1.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6.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9.1793年惠特尼发明轧棉机 7.1601年《哈姆雷特》问世 12.1517年马丁· 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2.1748年《论法的精神》出版
关键词:社会、生活、环境等
32
社会史观
材料……它认为历史应该是“所有人的历史”或称“社会习俗 的历史”。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 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 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备考指南
a.民生问题: 中国各时期民生问题、苏俄及苏联时期人民生活、经济大危机与 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 b.生活变迁: 衣食住行、风俗习惯 c.思想观点: 诸子百家、儒家思想、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起源与发展 d.文学艺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19世纪以来世界文化 e.教育发展:近现代教育 f.全球性社会问题:

2018年高考历史必须掌握的八大史观

2018年高考历史必须掌握的八大史观

2018年高考历史必须掌握的八大史观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主要的历史史观有哪些

主要的历史史观有哪些

主要的历史史观有哪些1、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

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

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世界史时,重点考虑世界是如何从孤立走向一体的;重点理解西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等问题。

同时,在学习中国史时,把它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大视野下进行考察。

2、文明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我们要重点理解并掌握资本主义发展从手工工场时代到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的演变过程;要重点复习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三权分立制等;以及古代文化中对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依然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如民主思想等。

3、现代化史观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就是现代化。

现代化史观重点考察的就是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

现代化史观的基本特征是:认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大众化和通俗化,以及社会生活上的平等化和世俗化;现代化的类型可以分为原发型和传导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英法美是原发型、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日本史传导型、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而中国则是传导型、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4、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高中历史八大史观

高中历史八大史观

八大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历史高考史学范式:全球史观

历史高考史学范式:全球史观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专题复习专题十一历史史观范式【高考热点】:全球史观【“全球史观”的内涵】:全球史观,又称整体史观,基本观点是:全球史观是一种超地区、超民族的史学观念,即用全球的视角和宏观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从整体上考察、研究世界史。

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

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全球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认为在近代以前,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亚非欧三大洲存在地区性局部交流,而美洲几乎处于隔绝状态。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

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到19、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变。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使世界变成一个密切联系的“地球村”,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整体化进程加快。

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人类交往推动了历史的横向发展,要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包括交通工具、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战争、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的发展;国家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多层次地发展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在形成一个相互感应、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和考验。

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

【“全球史观”的主要线索】:1.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史观归纳

史观归纳

一.现代化范式★主要观点(1)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

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经济现代代主要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民主化和法治化。

现代化进程一般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转变。

(2)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

②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

③文化现代化主是要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

④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此外,还包括:均富化、福利化、社会阶层流动化、教育普及化、信息传播化、人口控制化等。

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进程是的两个主要内容,重要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3)对现代化模式问题的认识: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①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

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

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开始的。

如:美国、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②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的现代化;混合经济模式,其特点是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如印度等国的现代化。

③从社会经济的性质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实现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实现民族独立后应尽快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高中历史八大史观

高中历史八大史观

八大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高 考 史 观 题

高 考 史 观 题

高考史观题1、近(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

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经济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

2、整体史观(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初步成为一个整体。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当代世界整体化全球化趋势加强。

人类的交往加强了世界的横向联系,促进了整体化的发展。

3、文明史观认为,从本质上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

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社会文明史。

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不同的文明之间不断交流和融合。

4、社会史观认为,和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5、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演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

6、革命史观的要点革命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的一种具体形态。

革命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人类历史就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高考热点:历史“近代化(现代化)史观”一、现代化(近代化)的含义及其内容: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高考历史常用六大史观

高考历史常用六大史观

六大史观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正如西方一位著名历史学家所说的那样:“它的主要特点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

”它是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来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二、文明史观基本概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又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认为人类创造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内容。

认为人类文明是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三、现代化史观概念内涵:现代化也称近代化。

它是指世界各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即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包含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

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一种观点认为现代化首先从西欧开始,随之通过殖民扩张弥散到亚、非、美广大地区,因此现代化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欧化、西化或工业化。

四、社会史观基本内涵:社会史观主要指从人们生活的现实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

社会史观认为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五、革命史观基本含义:所谓革命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该史观认为阶级社会中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六、唯物史观主要含义: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历史史观的总结归纳

历史史观的总结归纳

历史史观的总结归纳一、现代化范式(现代化史观)的主要观点及典型试题1、主要观点现代化范式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大众化进程。

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其核心,重要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2、用“现代化范式”指导的命题“现代化史观”就是运用“现代化”的总观点来看待中外历史,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以及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

在我国,现代化史观的创立者是已故著名史学家罗荣渠先生。

罗先生指出: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变化的大趋势;具体地说,这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世界历史的必然进程(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95页)。

例题1,2011年滨州二轮模拟.(25分)一般认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的变化,同时也是世界化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大批技术发明者、新机器的制造者。

这与英吉利民族特有的经验主义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

材料二“……我们将看到,尽管产业革命开始在英国(而且就是在那里,也只是一部分地区),那并不是由于英国人的大智大勇、善于创新和经营有道,相反却是印度、中国、和新大陆殖民地等全球发展的结果。

换言之,产业革命是全球各种力量的历史产物。

”…中国在15世纪初决定放弃它在印度洋上的海上主导地位。

……新大陆及其银矿资源的发现,……该地带急需英国的制造品,特别是棉纺织品以解决非洲奴隶的穿衣问题。

——(美)罗伯特·B·马克斯《现代世界的起源》(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产业革命发生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021-2022年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一(二)新史观解读与针对训练(含解析)

2021-2022年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一(二)新史观解读与针对训练(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第二部分专题一(二)新史观解读与针对训练(含解析)我们通常所说的“史观”,实际上是指的“史学范式”,属于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

从多种史学范式设计题目,实质上是引导和促使考生从不同视角、用不同方法,去认识丰富多样的历史现象,破解复杂深邃的历史问题。

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它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的有机集合体。

我国史学研究的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革命史阶级斗争史范式发展为革命史阶级斗争史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近代化范式等多种史学范式。

1.文明史观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着眼点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中国社会主义文明等。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真题例析(xx·广东高考)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1.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是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等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灿烂果实。

在黄河流域产生的农业文明,受到历史时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不断向长江流域农业文明过渡、发展。

长江流域农业文明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高考历史答题要准确把握的八大历史观汇总

高考历史答题要准确把握的八大历史观汇总

高考历史答题要准确把握的八大历史观汇总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八大史观

八大史观

3 文 明 史 观
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 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物质文明 横 向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纵向------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
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
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 时代)。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 是现代化的过程。
八 大 史 观
——高三历史复习
近代化史观
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社会史观
唯物史观
英雄史观
正统史观
各种史观具体解读
所谓史观
——就是人们对于历史的总看法。
1、“现代化史观”就是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过程就是现代化。现代化史观重点考察的就是这一发展演变的过 程。 历史学家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 指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
6、社会史观
指对社会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在我国而言,社会 史观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史观——辩证和唯物地看待 社会。 社会史观的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是“所有人 的历史”或称为“社会习俗的历史”。是与平民百 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 行、风俗习惯等. 相比其他各种史观,该史观更加注重底层民众的社 会生活状况。
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力;
4、唯物史观
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5、“革命史观: 亦称“阶级斗争史观” 或 “反帝反封建史观”。 持“阶级斗争史观”的学者通常认为:近代中国各种灾 难的基本根源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拯救 中国的基本途径是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构成了近代史的主要 内容和分期标志。因为它们是把中国拉出半殖民地半 封建泥沼的过程,是进步的过程。

全球史观归纳

全球史观归纳

二整体史范式(全球史观)与文综历史★主要观点整体史观(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初步成为一个整体。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当代世界整体化全球化趋势加强。

人类的交往加强了世界的横向联系,促进了整体化的发展。

(1)、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

(2)、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一、专题解读:“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由点到面、由面到片、由片到圈、最终组合成世界文明的过程。

自文明形成到资本主义出现,人类经历了“点”、“面”、“片”、“圈”的文明发展;资本主义的作用则是把“圈”进一步扩大,引导出一个“世界文明”。

马克思、恩格斯在文章中也多次表达过同样的思想,即资本主义构造了“世界文明”。

因此,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问题,“圈”的限制被资本主义突破了,历史继续其“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

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和“区域化”。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世界文明”的构建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考点揭示:1、世界上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史观复习二.整体史范式(整体史观或全球史观)★主要观点整体史观(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初步成为一个整体。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当代世界整体化全球化趋势加强。

人类的交往加强了世界的横向联系,促进了整体化的发展。

(1)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

(2)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一、专题解读:“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由点到面、由面到片、由片到圈、最终组合成世界文明的过程。

自文明形成到资本主义出现,人类经历了“点”、“面”、“片”、“圈”的文明发展;资本主义的作用则是把“圈”进一步扩大,引导出一个“世界文明”。

马克思、恩格斯在文章中也多次表达过同样的思想,即资本主义构造了“世界文明”。

因此,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问题,“圈”的限制被资本主义突破了,历史继续其“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

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 和“区域化”。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世界文明”的构建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考点揭示:⑴世界上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⑵在经济上,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外扩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开展殖民扩张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

⑶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和扩展。

先是欧、美、亚的一些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随后亚、非、拉被侵略、被奴役的国家很多也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其中包含的重要内容。

⑸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整体史观下“世界文明”构建的一个非常好的佐证。

三、知识整合形成过程:㈠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兴起1.14~16世纪:早期的资产阶级为了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征服世界的活动,他们开辟了新航路,人类从以前的彼此隔绝到逐渐走向融和,由分散的世界渐渐成为一个初见全貌的整体世界;2.17~18世纪: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猛烈地冲击着过时的封建自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物质条件,但由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发展水平所限,为追求资本,资本主义开始了征服世界的活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具规模,荷兰、英国和法国相继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并为争夺殖民霸权爆发了一些殖民战争主义怀不具备改造社会和世界的能力。

东西方差距拉大,亚洲的封建国家走向衰落。

这些国家日益闭关自守,更加落后于世界大发展的历史趋势,最终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势。

3.19世纪初~70年代以前:是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用机器生产的大工业代替了手工工场,它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的地位,而且使社会阶级关系和东西方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确立;二是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基本形成;三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这一时期,欧洲国家极力侵略亚洲,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关系格局。

㈡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展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也就是有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这是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成熟的时期,世界已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国际关系经历了一个有相对稳定向走向世界战争的过程。

十九世纪末,整个世界形势较为安定,基本上没有爆发大的国际战争;但随着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了,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逐渐形成了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和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两大集团疯狂的进行扩军备战,整个世界由和平走向动荡,终于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这一时期,随着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狂潮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完全形成。

2.1918~1923年:这是革命、危机和震撼交织的年代。

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形成了,并且经历了第一次的较量,关系由武装对抗到和平相处;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开始解体;随着一战的结束,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结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这是战胜的协约国集团按照他们当时的力量对比对世界的重新瓜分。

3.1924~1929年,进入相对和平稳定时期的世界由于美元的帮助和战后开展的技术和管理的合理化运动的推动,以及海外市场的扩大,西欧各国地经济逐渐恢复并有所发展,有些国家(如美国)还出现了经济的繁荣;同时,各国之间的矛盾较为缓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包括意大利)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谈判对话代替了武装对抗,两种社会制度也处于和平相处时期。

4.1929~1939年,世界由大危机到走向战争的世界。

资本主义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世界性的大危机,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并且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逐渐解体,世界正在走向战争。

5.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争。

由于德、意、日法西斯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由于英、法、美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由于世界的反法西斯力量没有实现联合,尽管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但是战争还是最终全面的爆发了。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苏联和美国为代表的两种经济模式使世界市场处于分裂状态,两种经济模式在竞争与改革中谋求发展,世界整体化发展迅速。

7.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两大主要趋势,即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

经济全球化就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流动,实现优化配置,并为此而逐步削减各种障碍和壁垒,其代表是1995年正式运作的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区域化是越来越多的国家依仗集团力量以促进和维护本国战略利益,增强综合国力和区域内参与竞争的能力,从而抵御来自区域外竞争的一种联合图强战略,其代表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经济集团。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两大趋势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有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和步骤,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化的最后归宿。

成因归纳:㈠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基础)。

从资本主义萌芽到手工工场,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从电气时代到信息时代,都为世界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提供了物质基础。

㈡三次工业革命的巨大推动(推动力量)。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使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不步加深、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㈢资本主义的长期对外扩张(推动力量)。

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它是在不停的掠夺中发展起来的。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国家进行的早期殖民扩张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而大肆进行殖民扩张,使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西方列强加紧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当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利用其丰富的资本和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新一轮的扩张。

㈣交通与通讯技术的不断提高(技术条件)。

新航路开辟时期,在欧洲适用于远洋航行的海船已经出现,罗盘针已在还船上普遍使用;在三次工业革命中,轮船、飞机等先进的交通工具使长途运输变的更加方便,电话、电报等先进的通讯工具使人们同外界的联系变得更为快捷。

这一切为世界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提供了技术条件。

“世界文明”构建中的正确态度:㈠树立一种全球意识。

面对共同的全球性问题,有着共同的利益。

这是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何以可能和必要的根据。

㈡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

一切文明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同样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并无高下、优劣之分,都有平等的权利和平等的地位参加文明间的对话。

㈢要有各方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友好气氛。

㈣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

应做到“求同存异”,努力去寻求彼此间的共同点,把分歧暂时搁置,耐心地通过对话去缩小和解决分歧,即使一时不能达成一致,也应有善于等待和相互容忍的精神,不使矛盾激化而导致冲突。

四:误区诊治和重难点解析㈠复习本专题时,经常出现的误区:片面的理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这个概念。

不少人认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的就是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其实,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不仅指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而且还包括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也就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之所以产生这种理解上的误差,很大程度上是主观上理解的肤浅片面,客观上是由于课本中较多地强调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市场和投资场所,给学生造成了感觉上的错觉。

要全面而准确的理解、系统地归纳课文内容,并从理论的高度进行认识,还要注意与现实相联系。

㈡重难点解析:1.从世界文明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和碰撞虽然经常发生,但它并不一定会发展成不可调和的冲突,冲突的发生也往往不单纯是由于文明的差异,而主要是由于背后物质利益的推动。

相反,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乃至交融互变,才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常态和主流。

文明并不是独立自主、自我封闭的东西,它需要通过与其他文明的对话和交流从外界不断获得营养,取得新的活力,才能茁壮成长。

一旦把自己封闭起来,失去前进的动力,就会僵化而趋于衰落。

因此,对文明本身的发展来说,相互间的对话和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