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非均质性研究(优选参考)

合集下载

油层非均质性研究

油层非均质性研究

第十章油层非均质性研究油层:若储集层中含有了油气,则将该储层称为含油气层或油层。

此章讲的油层非均质性,实际是指储层非均质性。

在油气藏的形成中,生油岩、储集层、盖层、圈闭、运移、保存诸条件缺一不可。

在其他条件具备的前提下,研究储层是研究油气藏的核心,储层是勘探、开发的直接目的层。

其特征与油气储量、产量及产能密切相关。

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是储层描述和表征的核心内容。

一、储层非均质性的概念储层非均质性:油气储层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沉积、成岩以及后期构造作用的综合影响。

它使储层的空间分布及内部的各种属性(如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等)都存在不均匀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之为储层的非均质性。

1.沉积作用的影响无论是碎屑岩还是碳酸盐岩储层,沉积环境不同是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

由于沉积条件不同,造成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粒度、分选程度、堆积和充填形式、胶结类型、砂体形态、侧向连续性、纵向连通性等都不相同,从而导致储层的岩性、物性和内部结构、层理构造在纵向上和横向上都有不同程度差异,即存在非均质性。

2.成岩作用的影响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的形成、保存和破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溶解作用产生次生孔隙,使储集性能变好;压实作用使储层变致密,储集性能变差。

3.构造作用的影响构造运动所产生的断层和裂缝也对储层非均质性有一定影响。

垂直和较大角度的断层由于其封闭性,不但可以使原来连通的地层错开,变成不连通,也可以由于其开启性使不同年代的地层串通起来,这就增加了储层非均质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一些延伸很远的裂缝若不密封,可能使水沿裂缝串流,造成严重的平面矛盾,降低油田的开发效果。

例如扶余油田。

总之,储层的非均质性是绝对的,而均质是相对的。

一般陆相储层的非均质程度要高于海相储层。

而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油气储量90%来自陆相沉积地层,且绝大多数为注水开发。

因此,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储层中油气水的分布规律的认识和开发效果的好坏。

4-4 油层纵向非均质性

4-4 油层纵向非均质性
置信度:即置信概率,表示未知数落在置信区间中的可 靠程度。
●渗透率分布函数:通常以累计渗透率分布曲线表示。 渗透率分布密度 :不同区间内渗透率所占的比例就叫 做渗透率的分布密度 f (k)。 渗透率均值: ¥
m = ò0 f (k) × kdk
渗透率变异系数:V = s / m(s为渗透率标准差)
33
D 3.8 24.6 2.4 22.0 10.4 32.0 41.8 18.4
E 8.6 5.5 5.0 11.7 16.5 10.7 9.4 20.1
F 14.5 5.3 1.0 6.7 11.0 10.0 12.9 27.8
G 39.9
4.8
3.9
74.0
120. 0 19.0
55.2
22.7
H 2.3 3.0 8.4 25.5 4.1 12.4 2.0 47.4
å 本n1 i=n。1 x子i 样值(x1,
x2,
x3,…,
xn)。
å å 子样方差:S 2
=
1 n
n i =1
(xi
-
x)2
=
1 n
n i =1
xi2
-
2
x
子样标准差:S
32
4-4 油层纵向非均质性
o 一、基本概念
●置信区间:参数点估计是由子样求出未知参数的一个 估计值,其估计范围称为置信区间。
标,在对数正态概率纸上描点,近似得一直线。 对于正态分布,均值
为 m ,方差为 s 2 的随机变 量的区间 (m -s , m + s ) 内的 概率为0.682,在 (m, m + s ) 内的概率为0.341。所以累 积百分比为84.1%处的渗透 率值与渗透率均值之差正好 为一个标准差 s ,变异系 数为V。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一、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主要的研究内容:1、储层研究:包括油气层的储集类型、岩性、物性、厚度、分布、形态、沉积类型等;2、油层非均质性研究:包括对碎屑岩储层岩性、物性在纵向上、横向上的变化及其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3、构造、断裂系统研究:包括构造的形态、成因,断层的性质、产状、分布特点、成因,发育时代,演化规律,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和破坏作用;4、流体分布及流体性质研究:包括油气水的纵向、平面的分布规律,油气水的性质;5、油气储量研究:包括储量计算方法研究、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二、开发地质学研究手段:1、利用钻井资料:包括取心资料、化验分析资料;2、利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包括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二维地震、三维地震、井间地震等;3、利用试油、试采、矿场开发资料:包括产量、含水、含水变化率、地层压力、温度、化验分析资料等。

三、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四、油藏描述的目的包括:1、真实、准确、定量化地展示出储层特征;2、最优化地提高采收率;3、提高可靠的油藏动态预测;5、降低风险及效益最大化一、美国常用API度表示石油的相对密度:二、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

1动力粘度;面积各位1m^2并相距1m的两平板,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之间的流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

原油粘度的单位是:mPa.s2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度、压力下的流体的密度比值。

单位m^2/s3相对粘度,就是原油的绝对粘度与同温度条件下水的绝对粘度的比值。

三、国际稠油分类标准原油粘度的影响因素:与原油的化学组成、溶解气含量、温度、压力等因素关系密切。

四、气藏气气顶气煤层气五、油田水的赋存状态 1、超毛细管水(自由水2、毛细管水3、束缚水(吸附水 (1)边水 (2)底水 边水油藏 底水油藏 油田水通常划分为4类: 矿化度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

六、干酪根的性质、类型七、生成油气的地质及动力条件一、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均称为储集岩。

文13北油藏非均质性研究

文13北油藏非均质性研究
维普资讯
2 0 年第 7 06 期
内 蒙 古石 油4 - L. r - -
7 3
文 1 油 藏 非 均 质 性 研 究 3北
于银 华 喻 高明 , , 李凌 高
(. 1 湖北 荆 州长 江大 学 石油工 程学 院 ; . 国石 油勘 探 开发 研 究院 ) 2中
V( k)= k
毫 达西 之 间 的 5 6块 岩 样统 计 , 以 下三 种 方 法 计 8 按 算 渗透 率 变异 系数 . 算结 果 表 明, 计 渗透 率变 异系 数
越大, 非均 质性 越严 重 。
k—k
2 1 1 按 统计 学 上 的定 义计 算 ..
V( ) k
5. — 0. 5 0 5 5. 0 = 0. 9 8l 文 3北 ; 劳伦 兹 曲线 ; 管压 力 曲线 ; 毛 产液剖 面 ; 吸水 剖 面
1 引言
其 占岩 样总 数和 全 部 岩 样 渗 透 率 之 和 的百 分 数 。 然 后 将所得 到 的数 值 绘 在 正 态 对 数 概 率 坐 标 上 。 轴 Y 为渗 透率 大 小 , x轴 为大 于 当前 渗 透 率 的 岩 样数 占 总 岩样 数 的百分 比, 图 2—1 如 。
’ 占岩样块数 白分数 ( %)
图 2 文 1 块 渗 透 率 分 布 劳伦 兹 曲 线 3北
对 于该 油 藏 V( K)=S / oS=0 7 8 .1 。 该 方法 的优点 是 既适 合于 任何 渗透 分 布类型 油 藏, 又使 求得 的渗 透 率 变 异 系 数 v( 在 0与 1之 K)
8 .9万 吨 , 合 含水 8 .2 产量递 减 幅度 大 。 53 综 6 9 %, 导 致 目前开 发状 况 的主 要 原 因是 储 层 非 均 质性 严 重, 本 文运 用 矿场 资料 和 油 藏 开 发 理 论 对 文 l 3北 块 储 层 非均 质性 进行 分 析 研 究 , 为今 后 开 发提 供 一 定 的 指 导意 义 。

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储层非均质性分析

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储层非均质性分析

第 3期
赵 荣 等 : 树 林 油 田 扶 杨 油层 储 层非 均 质性 分 析 榆
() 3 划分 标准 尽可 能少切 割河 道砂 体 , 保证单 一 河道 的完 整性 ; () 4 沉积 时 间单 元 划分尽 可 能在 目前采 用 的小层 基 础上 进 行 , 不宜 脱 离现 有 分 层标 准 , 以减 少油 田在








第 3 卷 5
Vo_ 3 l 5
第3 期
No 3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1 0 1年 6月
J n 2 1 u. 0 1
J OURNAL OF DAQI NG PETROLEUM NS TUTE I TI
榆 树 林 油 田扶 杨 油 层 储 层 非 均 质 性 分 析
中图分类号: 122 5 TE 2 . +
0 引 言
储层 的非均 质性 是指储 层 的基本 性质 ( 岩性 、 物性 、 电性 以及 含油 气性 等) 三维 空问 分布上 的不 均一 在 性. 它是储 层形 成过程 中受 构造作 用 、 成岩 作用 和沉积 环境 的影 响 , 内部属 性 及空 间分 布上 不 均 匀变 化 在 而形 成 , 响地 下油 、 、 运动 及油 气采 收率 , 影 气 水 因此储 层非 均质性 研究 对油 气 田开采 有重 要意义 .
湖泊 沉积 地层 , 储集层 主要 由细砂 岩 和少量 粉砂 岩组 成 , 有 低 成分 成熟 度 和低 结 构 成 熟度 的特 征. 石 具 岩 中各矿 物成分 平 均质量 分数 分别为 : 石英 2 , 屑 3 , 5 岩 0 长石 3 , 基 8 , 1 杂 胶结 物 6 胶结 物 主要有 %. 硅 质 、 石 、 土矿 物 、 酸盐矿 物 、 晶石 、 长 黏 碳 重 沸石 、 黄铁 矿 和褐铁 矿. 储层砂 体有 效厚 度 为 8 7 . 平均 孔 隙度 为 1 . % , . ~9 0m, 2 3 平均 渗透 率小 于 2 9 ×1 _ m 为低 孔 、 . 5 0 址 , 特 低渗储 层. 层非 均质 性显著 , 致含油 性 的非均 质性 ; 储 导 油井 含水率 上 升速度 快 , 大部分 井过 早见水 或被 水 淹 , 响开发 效果 . 影 前人 对储层 非 均质 性 做 过研 究 和探 讨 [ 1 , 对 细 分 沉 积单 元 方 面 报 道很 少 , 者 但 笔 在 研究 区地层 划分 及对 比基础 上 , 用测 井 资料 获 取储 层 非 均质 性 参 数 , 利 进行 储 层 的层 内 、 间及平 面 3 层

大港油田港西明化镇组沉积微相及储层的非均质性研究

大港油田港西明化镇组沉积微相及储层的非均质性研究
的 目 的层 段 为 明化 镇 组 油 层 。
2 1 3 决 口扇 : 布于河流之 间或泛滥平 原泥岩之 .。 分 中, 在洪水期 问水 流速度很大 时 , 是 大量洪水 和沉积 物 冲开河道而形成 的扇 形冲积体 。 岩性以细 砂、 粉砂 为主, 厚度 一般较小 , 自然电位 曲线 多为指形 。 2 1 4 废弃河道 : .. 是由于河流改 道或新河 道截直河 曲形 成废 弃河床 , 由漫 岸洪 水带 人的悬 浮 物充 填而 成 。在纵 向剖面 上 , 其底 部 沉积 为具 交错层 理 的砂 岩 , 表河道砂 的沉 积 , 代 向上突 变为水平纹 理或块状
摘 要 : 港西 油田明化镇组 为曲流河 沉积 。 本次研 究精 细划分 出点坝 、 末期 河道 、 口扇 、 弃 河道 、 决 废 泛 滥平原等 5个沉积微 相 , 中点坝是 本 区储层 的主要成 因类型 。平面上明化镇 组油层 非均质性 较 强, 其
受沉积微相控制 , 储层 层 内及层 问属 中等 一强非均质性 。在微观 上则表现为特 高渗粗 喉 、 高渗 粗喉~ 中
滥平 原 中。 2 1 2 末期 河 道 : 现代 沉积 看来 , 论 再 复杂 的 .. 从 无
曲流河道带 , 都有一条 活动河道穿 行其 中。 因此对地 下 储层而言 , 有河道 都将废弃 , 所 末期河道 是 由最后 期活动河 道废弃 而成 , 因此 其成因 和岩性组合 , 测 井 相特 征与 废弃河 道 类似 , 其废 弃后 在河 道 内部 充
为主 , 具典 型的正韵律 。 整个 剖面的泥质含 量从下 向
上逐渐增 多 , 岩 分选 性 变好 , 级变 化从 粗 到细 , 砂 粒
反映 了一个 正旋 回的沉积层 序特征 。 自然 电位 曲线

油藏非均质性是指油藏参数随空间的变化关系讲解

油藏非均质性是指油藏参数随空间的变化关系讲解

油藏非均质性是指油藏参数随空间的变化关系一般来说,大多数油藏的底部都分布着不同沉积环境、长时间形成的水体,后来经过不断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使得油藏特征进一步发生变化。

对一般的油藏来说,分析这些油藏参数随空间位置的变化主要就是分析垂向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1]。

从目前来看,非均质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①研究内容不断扩展,由早期的分类及储集空间刻画,向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成藏及剩余油的影响扩展;②研究领域逐渐拓宽,由常见的河流、三角洲和滩坝等,向古潜山、礁灰岩、砂砾岩体等更加复杂与隐蔽的储集体延伸;③研究方法与技术日益成熟,由定性分析向半定量及定量研究过渡,由单一的描述手段向多种技术配套、多个学科结合的趋势发展。

随着油气田勘探形势的日益严峻,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将向更深层次发展,储层在油气藏形成时期的原始面貌及其受成岩、构造等因素影响所产生的变化将是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新方向。

一般来说,大多数油藏的底部都分布着不同沉积环境、长时间形成的水体,后来经过不断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使得油藏特征进一步发生变化。

对一般的油藏来说,分析这些油藏参数随空间位置的变化主要就是分析垂向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

油藏的非均质性对特稠油油藏开发效果影响较大,研究区油井在同样厚度的油层和相应注汽工艺参数下,各井的开采效果往往差别很大,主要原因就是储层的非均质性、隔层平面分布、原油性质非均质性对开发造成了影响[2]:1储层非均质性对吸汽能力的影响注蒸汽吞吐热力采油是一种高成本的工艺技术,储层的吸汽能力除了受注汽工艺如注汽速度、注汽压力、注汽干度,注汽温度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

油层的吸汽能力主要受到储层非均质特征以下几个方面影响[3]。

(1)渗透率:高渗透油层吸汽量大,吞吐效果好,油层动用程度高;相对渗透率较低的油层吸汽量少甚至不吸汽,油层动用程度差;随着注汽轮次的增加,高渗油层容易形成汽窜,注入蒸汽绝大部分进入其中;而相对渗透率较低的油层吸汽量小,造成蒸汽浪费,注汽效率低下,影响了相对渗透率较低段油层的开采。

塔河油田1区下油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塔河油田1区下油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反韵 律 为2 .%; 4 层 正韵 律 为 5 . %, 08 2 , 2 5 均 25 反 3 5 对 塔 河 1 三 叠 系 下 油 组 储 层 层 内 非 质韵 律 为3 . %, 韵 律 为 l %; 小 层正 韵 区 律 为3 . %, 质 韵 律 为 2 . %, 韵 律 为 61 均 92 反 3 . %; 计 的 结果 表 明研 究 区 1 2 3 层 47 统 、、小 层 内 韵 律 主 要 以 正 韵 律 为 主 , 次enc nd chn og n ol y Inova i Her d t on al
工 程 技 术
塔 河 油 田 1区下 油组 储 层 非均 质性 研 究 ①
谢 斌 ( 成都理工大 学能源学 院 四川成 都 6 0 9 1 5 ) 0 摘 要 : 层非均质 性时 油气田的勘探和 开发效果 影响很 大 。 储 本文 基于裘 亦楠有 关储层非 均质性 的概 念, 储层平 面非均质性 、 从 层闻非 均质性 、 内非 均质性 分别对塔 河 1区三叠 系下 油组储层 非均 质性进行 研 究。 层 关键词 : 河油田1 下油组 储层 非均质性 罄 区 中 图分类 号 : E T 3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6 4 9 x 2 1 ) 5 b-0 2 -0 l 7 —0 8 ( 0 0 0 ( ) 1 8 2
储 层非 均 质性 是 指 储 层在 形 成 过 程 中 受 沉 积 环境 、 岩 作 用和 构 造 作 用 的影 响 , 成 在 空 间分 布 及 内部 属 性 上 都 存 在 不均 匀 的 变 化 , 这 些 变 化 是 影 响 地 下 油 气 水 运 动 而 及 油 气 采 收 率 的 主 要 因素 。 分 类 方 法 很 其 多 , 中裘 亦楠 ( 9 2 ) 碎 屑岩 的 储 层非 其 19 年 将 均 质性 划 分 为 层 内 、 间 、 面 和 孔 隙非 均 层 平 质性 四 类 , 也 是 我 国各 大 油 田 普 遍 采 用 这 的 分 类 方 法 。 次 研 究 就 基 于 裘 亦 楠 有 关 本 储 层非 均 质 性 的概 念 、 类对 塔 河 1 分 区三 叠 系下油组储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 。 2 1层 内非 均质性 .

鄂尔多斯盆地正宁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正宁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作用 的影响 ,导致储 层空间分布 、孔 喉内部结构均存在着 各种不均匀 的变化 ,最终储 层产 生非均 质性 。研 究储 层非均质性 ,主要 是研 究储层在空 间上的不均匀性 ,运用各种参 数 ,对储 层非 均质性 进行评 价 。储层 宏 观非均质性研究 主要是描述岩性 、物性 、含油性及砂体 联通程度 在横 、纵 方 向上的变化 。归纳 起来 主要 体现在三方面 :即层 内非均质性 、层 间非均质性和平 面非均质性L 1 ] 。层 内非 均质性 是影响 生产 与开发 的最 重要因素 ,主要是 针对每- -i l , 层 内部纵 向上 的变化及 表征纵 向非均质 程度 的各 参数 在平 面上 的展 布特征 进 行研究 。层 问非均质性包括分层性 、层间渗透率差 异程度 、层 问隔层及层 间裂缝 ,综合 以上参数 表征各 小 层之间剖面上 的差异性 。平 面非均质性是运用砂体 展布趋势 、砂 体形 态 、砂 体连续 性及储 层其 它属性 参数 在平面上 的展 布特征来对其进行 描述 。鄂尔多斯 盆地正宁地 区长 6油层组 属于超 低渗储 层 ,该类 储层 具有 很强 的宏 观非 均质性 ,严重影 响 了储层 的物性 和含油性 ,给勘探 开发带来一定难 度 。
[ 中 国 分 类 号 ]TE l 2 2 . 2
[ 文 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1 0 0 0 —9 7 5 2( 2 0 1 3 )1 0— 0 1 6 8 —0 4
正 宁地 区位 于鄂 尔多斯 盆地 陕北斜 坡带 上 , 构造 简单 ,地层 发育 齐全 。研究 区长 6油层 组沉 积环境 为湖 相深水 沉积 ,砂体 发育 ,厚 度大 ,但 纵 向 、横 向 尖灭 快 ,非 均质 性 强 ,后 期 又 由于 成 岩 作用 的影

大庆油田葡萄花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1

大庆油田葡萄花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1

图 5 小层内垂向上的非均质模式图 Fig.5 Model of vertical heterogeneity of individual reservoir
表 2 PⅠ1-PⅠ4 小层夹层频数表 Table 2 Interbeds frequency of individual reservoir from PⅠ1toPⅠ4
化的信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故在本次研究过程中,考虑利用 BP 网络对渗透率进行预测。
研究表明,渗透率可以视为孔隙度(φ)、泥质含量(Vsh)、粒度中值(Md)、束缚水饱和度(Swi)
的函数,即 K = f (φ,Vsh,Md,Swi)。由于 K 值变化较大,取其对数形式,即 lg K = f (φ,Vsh,Md,
平行层理和斜层理的存在一方面有利于注入剂均衡地进入油层内进行驱动提高驱油效率一方面降低储层的渗透率这是因为层理面上富集炭屑和碳质薄层对垂向渗透率影响更大小层内韵律性特征储层中渗透率在三维空间上分布的韵律性有简单正韵律复杂正韵律均质韵律反韵律和复合式韵律图4由于层内渗透率在空间上分布差异性的影响层内水淹及驱油效率差异性很大因此剩余油多分布在渗透率较低的部位尤其是正韵律中上部的低渗区
部葡萄花油层组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研究。文章认为大庆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 PⅠ2 小层层内非均质
性最严重,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单砂层垂向上渗透率的变化以正韵律和复合式韵律为主,局部发育反韵律模式。
经对葡萄花油层组 PⅠ1—PⅠ4 系统研究(PⅠ表示葡萄花油层组一段;PⅠ1 为次一级分层,以下名称类推),层
Swi =21.742-2.7526Srr Md =0.1682-0.0035Srr。 AC — 声波时差; Srr — 微电极幅度差。
(3)

坪北油田延长组长6油组储层层内非均质性研究

坪北油田延长组长6油组储层层内非均质性研究
11 A型 ( 韵律 ) . 正
流体渗流特性等 , 都与储层非均质性有关 。 储层非均质性 的分类方案很多 , 同的学者根 不
据不同的研究 目的、 研究对象 , 对非均质性的分类也 有所不同。裘亦楠既考虑非均质性的规模 , 也考虑 开发生产的实际, 将碎屑岩 的储层非均质性分为两
P l O. 6 8 7. 4 4 2. l 9 O. 1 3 O. 3 2 O. 8 2 O. 4 2 O. 3 2 O. 2 1 3. o 6 4. 3 2 3. 6 5 6. 41 4. 3 0 1 5l . 13 .6 11 .9 11 .4 1. 3 2 1 5 2 1. O 2
性( 隙) 并对碎屑岩储层的层 内非均质性进行 孔 _, 3 J 了深入研究_。吴胜和 、 4 J 刘泽容 、 郑浚茂等提 出用渗
透率 、 夹层频数 、 连通系数 、 储层密度 、 孔隙度极差 、 均质系数和隔层厚度等参数表征非均质性l ] 。
坪北油田位于陕西省延安地 区, 地处我国黄土 高原的中部 , 在构造上隶属于鄂尔多斯盆地的陕北
维普资讯

沉 积 与 特 提 斯 地 质
Sdmetr e lg n e ei nayG ooya dT t
g y
V 12 o 2 o .6 N . Jn.0 6 u 20
文 章 编 号 :093 5 {06 0—050 10 .80 20 )205 4
要 弱一 些 。
Ta l Da a o h ta taa ee o e et be 1 t n t e i r sr t l t r g n iy n h
韵律
渗透率
L 隙度
类型 井号 变异 非均质 变异 非均质 系数 级差 系 数 系数 级差 系 数

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综述

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综述

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综述摘要:非均质油藏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为了能够提高该类型油藏的开发效果,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评价指标,才能够有效提高该类型油藏的研究成果。

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是油气勘探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虽然对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一直在不断提高,通过分析储层非均质性的发展现状来看,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成藏及剩余油的影响非常重要。

关键词: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在油藏精细描述中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尤其是在我国很多油田已经进入了中后期的开发,油田内的剩余油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对于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对于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非均质性的研究目的性更加明确,研究的范围更加广泛,研究方法由定性逐渐向定量以及精细化方向发展。

通过对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方法以及其发展性趋势进行展望,对剩余油的挖潜以及勘探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储层非均质性的含义、影响因素及分类 1.1储层非均质性的含义和影响因素(1)储层非均质性是油田中一种普遍的特性,是指油气储层在空间分布以及各种属性上存在不均匀性的变化,其中主要包括岩性、电性、物性、含油性等特征在立体空间上的分布出现不一致性。

(2)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因素有沉积环境、成岩作用以及储层构造因素和生产动态等。

1.2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1)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储层微观非均质性是指微观孔隙喉道内的地质因素会影响流体流通。

其中主要包括孔隙、喉道的大小分布情况、孔隙结构特征以及内部颗粒分布情况和排列方向等非均质性特征[1]。

(2)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从油藏宏观的角度对油藏进行的分析主要认为包括两个特征方面:分别为油藏的数量和物质的形态,即非均质分布的程度和非均质程度分布特征。

一般情况下非均质性程度分布的特征又可以分为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程度分布的变化和储层垂向非均质性程度分布的变化,不同油藏类型的非均质分布变化对于油藏开发数量和形态的影响也可能会有所的不同。

长芦油田沙三 3油层组储集层非均质性特征及评价

长芦油田沙三 3油层组储集层非均质性特征及评价
分 为 复 杂 断 块 油 藏 钻 井 揭 示 地 层 自上 而 下 发 育 有

电性 含 油 性 以 及 微 观 孔 隙结 构 等 特 征 在 三 维 空 间

分布 的不 均

性 即研 究 储 集 层 的各 向异 性 建立 精
, ,
第 四 系平 原 组 新 近 系 明 化 镇 组 馆 陶组 古 近 系 东
长 芦 油 田 沙 三 。 层 组 平 均 值 油
4.5 O 5
2.3 1 1
度 以 中低孔 为主 , 渗透 率 以低渗 为 主 , 大部 分渗透 绝 率 在 5 0mD 以 内 ; 储 集 层 的泥 质 含 量 为 1 ~ 好 O 2 , 酸盐 含量 比较 高 , O 碳 最高达 4 . 。 04 测 井解 释 储 集 层参 数 分 布 表 明 , 集 层 渗 透率 储


研 究表 明 长 芦 油 田 主 要 目标储

集 层 非 均 质 性 较 强 而 其 非 均 质 性 受控 于 储 集 层 的 沉 积 和 成 岩 作 用 喉 型 低 渗细 喉 型 特 低 渗特 细 喉 型和油田沙三

油 层 组 储 集 层 可 分 为 中渗 中


, ,
异 系数 渗透 率突进 系数 渗 透 率级 差 有效 砂 层 系
、 、 、
岩性 物 性 基 本特 征

数 连通 系数 等参 数综 合分析研 究长 芦 油 田 沙 三


岩性特征
油 层 组 储 集 层 的 非 均 质 性 并 优 选 有 利 目标


长芦油 田薄片分析统计 ( 表 % 岩屑 占

4

种 类型 主 要 储 集 层 为低 渗 细 喉 型 其 次 为 微 渗 微 喉 型

采油地质工多选考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采油地质工多选考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采油地质工多选考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一、多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机采井“三换”的内容包括()等。

A、电泵换控制屏B、抽油机换电泵C、电泵换抽油机D、抽油机换杆正确答案:BC2、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在教育和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因此具有自己的特点。

A、学习过程B、心理现象C、心理活动D、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答案:BD3、油田动态包括很多内容,主要包括()等内容。

A、油气水分布的变化B、压力的变化C、油藏内部油气储量的变化D、生产能力的变化等正确答案:ABCD4、聚合物注入前需要用低矿化度清水对底层预冲洗的时间,下列答案错误的是()。

A、1年B、1个月C、2个月D、3~6个月正确答案:ABC5、油井酸化后的生产管理要求及时下生产管柱(),核实投产后生产效果测同步化验含水变化。

A、投球测试B、投产C、测试功图D、洗井正确答案:BCD6、原油换算系数的计算方法是原油的()两个数值的比值,可以将地面原油质量换算成地下原油体积。

A、含水率B、体积系数C、存水率D、相对密度正确答案:BD7、适合聚合物驱的油藏地质特点有()。

A、油层温度B、水质C、原油黏度D、油层非均质性正确答案:ABCD8、合理地划分油田开发阶段,有助于系统地研究油田()的技术措施。

A、开发状况B、采出程度C、层系调整D、改善开发效果正确答案:AD9、在打印工作表前看不到实际打印效果的操作是()。

A、仔细观察工作表B、分页预览C、按F8键D、打印预览正确答案:ABC10、在区块动态分析里,油田开发指标检查主要包括()等。

A、与油层能量有关的指标B、与注水有关的指标C、与采油有关的指标D、与区块设备管理有关的指标正确答案:ABC11、“四选”工艺是解决层内矛盾的措施之一,包括选择性注水、()、选择性压裂。

A、选择性细分B、选择性调剖C、选择性堵水D、选择性酸化正确答案:CD12、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是由两项数据的乘积得到的,请在下列答案中找出正确的两个因数()。

乐安油田草4块沙四段储层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研究

乐安油田草4块沙四段储层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研究
维普资讯
20 07年
第 3 卷 1
中国石油大 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un l fC iaUnv ri fP t lu o ra hn iest o er e m o y o
Vo , N . l31 o3
第 3期
Jn 20 u .0 7
文章编号 :6350 (0 7 0 -070 17 -0 5 20 ) 30 0 -6
乐安油 田草 4块沙 四段储层沉 积特征 与非均质性研究
王友净 , 林承 焰 , 董春梅 ,薛玖 火
( 中国石油大 学 地球 资源与信 息学院 , 东 东营 2 76 ) 山 5 0 1 摘要 : 层沉积特 征和非均 质性 已成 为制约边 际稠油 油藏开发生 产 的瓶 颈。利用地震 、 储 钻井 、 测井 、 岩心资料 , 对乐 安油 田草 4块沙 四段储层 的沉积特征 与非 均质性及其对稠油开发 的影 响进 行了研究 。结果表 明, 究区草 4块沙 四 研 段发育两个三级层序 , 其岩石矿物 学特 征不 同 , 积特 征 明显不 同 , 沉 含油 性也 不 同; 四上 亚段 为滨 浅湖滩 坝相 沉 沙 积, 而沙四下亚段 为近岸水 下扇 沉积 , 其控 制着 9 %的储量 。储层渗 透率变 异系数 为 06 5 . 1~14 , . 3 突进系数 为 22 .1
ta m mbr f hh ef m t ni bokC o4o enOle eeos w e une,w i aedfrn to g ht e e o S a ̄i o ai lc a fL a i l dvl osq ecs h hh v ie ti l y 4 r o n i fd pt c f e lh o m nr s sd n c aatr ado oet l h p e at f m e f hhj o a o ee p ec n a iea , ei t h r es n iptnis l me c l a .T eup r r o me br o S aei fr t ndvl sbahadbr p 4 e m i o

油层内部非均质性

油层内部非均质性

第四章
油层内部非均质性
一、油层单元非均质性
(二)油层内部微观单元的非均质性
第四章
油层内部非均质性
一、油层单元非均质性
(二)油层内部微观单元的非均质性
第四章
油层内部非均质性
一、油层单元非均质性
(二)油层内部微观单元的非均质性
第四章
油层内部非均质性
一、油层单元非均质性
(二)油层内部微观单元的非均质性
第四章
油层内部非均质性
一、油层单元非均质性
(三)油层内部物性的非均质性
⒈孔隙度在油层内部的分布
第四章
油层内部非均质性
一、油层单元非均质性
(三)油层内部物性的非均质性
⒈孔隙度在油层内部的分布
第四章
油层内部非均质性
一、油层单元非均质性
(三)油层内部物性的非均质性
2.渗透率在油层内部的分布
第四章
油层内部非均质性
一、油层单元非均质性
(三)油层内部物性的非均质性
2.渗透率在油层内部的分布
10-15井 Ng35
1305
1320
11-11井 Ng44
N7-5井 6-3小层
1284
11-513井 Ng53
N9-6井 5-3-2层
第四章
(一)概念及类型
油层内部非均质性
⒈非均质性
一、油层单元非均质性
如砂体在平面不同位置的颗粒粒径的变化,砂体剖面上的由粗到细的正韵 律或由细到粗的反韵律等属岩石学性质的非均质性,而砂体中不同位置的 孔隙类型、大小、形态、数量、分布、连通情况等变化称为物性的非均质 性。
在油藏中直接影响油田开发的油层因素主要有两大部分: 一是储集流体的岩石孔隙空间特征 二是岩石孔隙空间中流体的分布特征

油气开采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油气开采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油气开采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油气藏形成的必要条件不包括()A. 生油层B. 储集层C. 盖层D. 断层答案:D解析:油气藏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断层不是必要条件。

2.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A. 碳和氢B. 氧和氮C. 硫和氮D. 金属元素答案:A解析:石油主要由碳和氢组成。

3. 以下哪种储集层孔隙度最大()A. 砂岩B. 碳酸盐岩C. 页岩D. 火山岩答案:A解析:砂岩通常具有相对较大的孔隙度。

4. 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不包括()A. 压实作用B. 浮力C. 热力作用D. 水动力答案:D解析: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压实作用、热力作用和浮力等,水动力不是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

5. 渗透率的单位是()A. 平方米B. 平方微米C. 达西D. 厘米/秒答案:C解析:渗透率的单位是达西。

6. 以下哪种驱动方式能量最充足()A. 水压驱动B. 弹性驱动C. 溶解气驱动D. 重力驱动答案:A解析:水压驱动能量最充足。

7. 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的基础是()A. 地质研究B. 油藏工程研究C. 经济评价D. 环境评估答案:A解析:地质研究是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的基础。

8.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不包括()A. 化学驱B. 热力驱C. 微生物驱D. 降低开采速度答案:D解析:降低开采速度不能提高采收率,其他选项都是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9. 注水开发中,注水井的布置方式不包括()A. 边缘注水B. 切割注水C. 面积注水D. 点状注水答案:D解析:注水开发中注水井的布置方式通常有边缘注水、切割注水和面积注水,没有点状注水这种方式。

10. 油井自喷的主要能量来源于()A. 井底压力B. 地层压力C. 井口压力D. 油管压力答案:B解析:油井自喷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层压力。

11. 气顶油藏中,气顶体积与油环体积的比例称为()A. 气油比B. 含气率C. 含油率D. 油气比答案:B解析:气顶油藏中,气顶体积与油环体积的比例称为含气率。

非均质多油层油藏层系及井网适应性研究——以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田为例

非均质多油层油藏层系及井网适应性研究——以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田为例

Ⅲ 8 . 3 9 3 4 5 . 1 6 4 0 1 1 . 1 9 凹8 . 9 2 5 3 1 67 9 2 4 0 7 8 0 2 2 3 8 2 1 1 . 3 7 1 o 6
式中 :
一采 油速 度 ,f ; q 。 一单井 产 能 ,t / d ; Er 一油 井综 合 利 用


开发层 系适应性 分析
借鉴 国 内外 多含 油层 系油 田开发 经验 ,结 合 花土 沟油 田特 点 ,开 发 层系 划分 与组合主 要考虑 以下原 则 : 1 . 一个 独 立 的开发 层 系 ,应 具有 一定 的 储量 ,既能 保证 油 田满 足 定 的采油速 度 ,并 使其 具有较长 的稳产 时间 。 2 . 保证 每 套层 系至 少具 有一 套稳 定发 育 的主 力 油层 ,主 力 油层 与
7 4 1 . 6
2 . 3
I n. 8 9 I 4 . 4 6
根据 油 田上产 和 稳产 的需 要 ,结合 油 田实 际状况 和特 点 ,选 用 以 下 两种方 法对花 土沟 油 田 I I I 层 系的井 网密度 进行分 析。 1 . 1单井产 能法 本方法 是依 据油 田单 井产能 计算 合理 的井网密 度 ,其 计算公式 为 :
1 . 井 网密 度计算
MP a ) :
J w一注 水井平 均吸水 指数 ,ma /( d ・ MP a ) ;
计算 基本参数 表见表 2 - 3 ,计算结 果如表 2 — 4 。
层 系 N v A J L J w l P P 0

3 4 2 1 3 0 o

图2 — 1 花 土 沟 油 田分 层 系 井 网 密 度 与 采 油 速 度 关 系 曲线

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与含油性关系研究

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与含油性关系研究

金项目 : 国家 重 点基 础 研 究 发展 计 划 基 金项 目 : 多种 能 源 矿产 共 存 富集 、 布规 律 及 其 主控 因 素综 合 研 究 ( 号 :0 3 B 1 67 。 分 编 2 0 C 24 0 )

作 者简 介 : 利 群 ,94年 生 , , 北大 学 在 读 硕 士研 究 生 , 要从 事 沉 积 学 及 石 油地 质 学 方 面 的研 究 。地 址 :7 0 6 ) 西 省西 安 市 关 18 女 西 主 ( 10 9 陕
类 , 种 非 均 质性 因 素相 互 影 响和 制 约 , 储 层 的 各 对 含油 性起 到不 可忽视 的影 响 和控制 作用 。
2 1 层 内非 均 质 性 .
斜 背 景上 局部 发育 一 些小 型鼻 状
隆起 , 层平 缓 , 角 05 左 右 , 地 倾 . 。 发降 8 1 k ~ 0m/m。该 区三 叠 系 延长 组 长 6油
安塞 油 田 H 区长 6油 层 组储 层 非 均质 性 与含 油 性 关 究 系研
关利群 , 红军 , 春花 , 屈 胡 范玉 海 , 雷 露
( 西北大 学大陆动 力学 国家重点 实验 室)
要: 通过 对安塞 油 田 H 区长 6油层组岩 心观察 、 测试及 测 井资料 的统计 分析和研 究. 论 了研 究 区长 讨 y 组长 6 。长 6 a 长 6 2 层 卜、 2 和 - 2 小层 的非均质 性特征 , 分析 了各类非 均质性 对储层含 油性 的影 响和控制 - 并
2 2卷 第 3期 0 0年 9月 1


油 气

Vo .2 No 3 12 . Se t 2 0 p . 01
LI TH0L 0GI C RES ERV0I R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油层非均质性研究
油层:若储集层中含有了油气,则将该储层称为含油气层或油层。

此章讲的油层非均质性,实际是指储层非均质性。

在油气藏的形成中,生油岩、储集层、盖层、圈闭、运移、保存诸条件缺一不可。

在其他条件具备的前提下,研究储层是研究油气藏的核心,储层是勘探、开发的直接目的层。

其特征与油气储量、产量及产能密切相关。

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是储层描述和表征的核心内容。

一、储层非均质性的概念
储层非均质性:油气储层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沉积、成岩以及后期构造作用的综合影响。

它使储层的空间分布及内部的各种属性(如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等)都存在不均匀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之为储层的非均质性。

1.沉积作用的影响
无论是碎屑岩还是碳酸盐岩储层,沉积环境不同是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

由于沉积条件不同,造成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粒度、分选程度、堆积和充填形式、胶结类型、砂体形态、侧向连续性、纵向连通性等都不相同,从而导致储层的岩性、物性和内部结构、层理构造在纵向上和横向上都有不同程度差异,即存在非均质性。

2.成岩作用的影响
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的形成、保存和破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溶解作用产生次生孔隙,使储集性能变好;压实作用使储层变致密,储集性能变差。

3.构造作用的影响
构造运动所产生的断层和裂缝也对储层非均质性有一定影响。

垂直和较大角度的断层由于其封闭性,不但可以使原来连通的地层错开,变成不连通,也可以由于其开启性使不同年代的地层串通起来,这就增加了储层非均质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一些延伸很远的裂缝若不密封,可能使水沿裂缝串流,造成严重的平面矛盾,降低油田的开发效果。

例如扶余油田。

总之,储层的非均质性是绝对的,而均质是相对的。

一般陆相储层的非均质程度要高于海相储层。

而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油气储量90%来自陆相沉积地层,且绝大多数为注水开发。

因此,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储层中油气水的分布规律的认识
和开发效果的好坏。

二、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
一般将储层非均质性分为宏观非均质性和微观非均质性两大类,而宏观非均质性又包括层内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

微观非均质性是指研究岩石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

层内非均质性
宏观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
储层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
微观非均质性
(一)宏观非均质性
1.层内非均质性:是指一个单砂层规模内垂向上的储层性质变化。

包括层内垂向上渗透率的差异程度、最高渗透率段所处的位置、层内粒度韵律、渗透率韵律及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层内不连续的泥质薄夹层的分布。

层内非均质性是直接控制和影响单砂层储层内注入剂波及体积的关键地质因素。

2.平面非均质性:是指一个储层砂体的几何形态、规模、连续性,以及砂体内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变化所引起的非均质性。

它直接关系到注入剂的波及效率。

1)砂体几何形态
砂体几何形态是砂体各向大小的相对反映。

砂体几何形态的地质描述一般以长宽比进行分类。

①席状砂体:长宽比近似于1:1,平面上是等轴状。

②土豆状砂体:长宽比小于3:1。

③带状砂体:长宽比3:1~20:1之间。

④鞋带状砂体:长宽比大于20:1。

⑤不规则砂体:形态不规则,一般有一个主要延伸方向。

2)砂体规模及各向连续性
重点研究砂体的侧向连续性。

一般描述砂体长度,砂体宽度或宽厚比,也可用钻遇率来表征。

按延伸长度可将砂体分为五级:
一级:砂体延伸大于2000m,连续性极好。

二级:砂体延伸1600~2000m,连续性好。

三级:砂体延伸600~1600m,连续性中等。

四级:砂体延伸300~600m,连续性差。

五级:砂体延伸小于300m,连续性极差。

钻遇率:表示在一定井网下对砂体的控制程度。

钻遇率=(钻遇砂层井数/总井数)╳100%
3)砂体的连通性
指砂体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相互接触连通。

可用砂体配位数、连通程度和连通系数表示。

①砂体配位数:与某一个砂体连通接触的砂体数。

②连通程度:指连通的砂体面积占砂体总面积的百分数。

③连通系数:连通的砂体层数占砂体总层数的百分比。

4)砂体内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变化及方向性
编制孔隙度、渗透率及渗透率非均质程度的平面等值线图,表征其平面变化。

研究的重点是渗透率的方向性,它直接影响到注入剂的平面波及效率。

(三)层间非均质性
展问非均质性是对一套砂泥岩间互的含油层系的总体研究。

3.层间非均质性:是对一套砂泥岩间互的含油层系的总体研究。

属层系规模的储层描述。

包括各种沉积环境的砂体在剖面上交互出现的规律性,以及作为隔层的泥质岩类的发育和分布规律,即砂体的层间差异。

如砂体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的差异。

(二)微观非均质性:
是指研究岩石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

三、油层宏观非均质性的研究
(一)研究方法
1.数学统计法(概率法)
对影响油层非均质性的主要指标,如油层的渗透率、孔隙度、有效厚度,用数学统计法表达油层的非均质程度(图10-1)。

上图能够直观表示参数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该油层渗透率一般是(200-600)×10-3um2,小于100或大于800×10-3um2的占的比例很小。

图中参数分布越分散(分布范围越宽),油层非均质性越严重。

以前根据统计的数据用手工画,现在把统计的数据输入计算机,有特定的软件,非常简单。

2.系数法
当评价和对比油层在平面和剖面上的非均质性时,常常应用以下几个系数。

(1)砂岩系数Kn
是指油层剖面中砂岩厚度与油层总厚度之比,即
Kn=h 砂/h 总
也就是油层剖面中砂岩的含量。

一般先计算单井的Kn 值,然后再把整个油田所有井的Kn 值进行算术平均,求出整个油田的Kn 值。

Kn 值越接近1,表示均质程度越好。

(2)连通系数K 连
是表示上、下砂层连通区面积与油藏(油砂体)总面积之比。

K 连=S 连/S 总。

这一系数表示油层纵向上和平面上的连通性。

K 连越接近1,表示油层连通性越好。

(3)单层突进系数
例如渗透率突进系数:表示砂层中最大渗透率与砂层平均渗透率的比值。

Tk=Kmax/K
式中Tk ——渗透率突进系数;
K ——表示单油层(或砂层)中各相对均质小层段的渗透率平均值;
Kmax ——层内最大渗透率,一般以砂层内渗透率最高的相对均质小层段的渗透率表示。

当 Tk <2为均匀型,当Tk 为2—3时为较均匀型,当 Tk >3时为不均匀型。

这一系数也可用以表示孔隙度的均质程度。

(4)均质系数(Kp)
表示砂层中平均渗透率与最大渗透率的比值。

Kp=K/Kmax
均质系数的变化范围是0<Kp <1。

Kp 值越接近1,油层均质性越好。

(5)变异系数(偏差系数)Vk 变异系数是一数理统计的概念,用于度量统计的若干数值相对于其平均值的分散程
n K K
n i ∑-2/)(
度或变化程度。

用下式求解:
式中Vk——渗透率变异系数;
Ki——层内某样品的渗透率值i=l、2、3……n;
K——层内所有样品渗透率的平均值;
n——层内样品个数。

一般地说,当( Vk<0.5)时为均匀型,表示非均质程度弱。

当(0.5≤Vk≤0.7)时为较均匀型,表示非均质程度中等。

当( Vk>0.7)时为不均匀型,表示非均质程度强。

(二)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在多油层油田的注水开发中,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直接影响注水开发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层间非均质性导致“单层突进”
由于各单层之间的非均质性主要表现为渗透率的差异,其渗透率大小相差几倍、几十倍甚至高达数百倍。

所以在笼统注水和采油的条件下,注入水首先沿着连通性好、渗透率高的层迅速突进,使注入水很快进入采油井,造成油井含水率迅速提高甚至水淹停产。

而低渗透层动用程度低,大部分原油残留地下形成“死油”,从而降低了水淹厚度系数。

2.平面非均质性导致“平面舌进”
由于油层的平面非均质性,使各单油层在平面往往呈不连续分布形成许多面积不大的油砂体。

有的小油砂体只被少数井钻到甚至漏掉,造成注水开发时油层边角处的“死油区”和被钻井漏掉的“死油区”。

此外由于平面上渗透率的差异,使注入水沿着平面上高渗透带迅速“舌进”,而中、低渗透带相对受注水驱动减小,因而降低了水淹面积系数。

3.层内非均质性导致层内“死油区”
注入水总是首先沿着层内相对高的渗透带突进,而同一层中的其余部分却不易受注入水的冲洗,成为“死油区”。

此外,层内的沉积构造造成渗透率的各向异性也影响注水效果,例如,对斜层理砂岩来说,在顺层理倾向、逆层理倾向和平行层理走向都具有不同的渗透率,继而影响注水开发的驱油效率。

大庆油田对斜层理砂岩储层进行了模拟实验,测量了不同方向的水驱采收率。

结果表明,平行层理走向,采收率最高;逆层理倾向,采收率次之;而顺层理倾向,采收率最低(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