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比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 (一)各种教育力量整合 一方面指学校整体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指学校、 家庭和社会结合的教育工作,重视学校、家庭和社 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力量的整合, 只要三者结合较 好,那么学校德育就相对简单而且效果较好。
13
• (二)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和 实效性 • (1)在德育内容上要适应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加强 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 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遵循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的 原则。 • (2)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从实际出发, 深入 研究学生思想品德特点, 遵循学生品德形成规律 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的、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德育课程体系。 • (3)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 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 • (4)加强课外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课外活动是 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阵地, 通过有目的有计 划的课外活动, 不仅可以扩充课内所学的知识, 14 而且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9来自百度文库
体验活动
日本文部省自80年代以来, 大力提倡并推行“ 体验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然教室”、 “森林之家”、“少年之家”、“野外考察” 等集体活动, 加深对大自然的理解和热爱, 沟 通同学之间的情感, 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 赖。通过组织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过有规律的集 体住宿生活, 获得平时在学校生活中无法得到 的某种体验。
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 径比较
logo
前言: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共同的文化背 景,都经历过漫长的封建社会,因此两国的德育在 很多方面是有共同点的。但是自近代以来,日本的 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的文化很多时候都 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因此两国的德育在途径和方 法上也有很大的区别。本文通过比较两国德育的途 径和方法,找出异同点,从而借鉴日本的经验为我 国所用。
8
特别活动
“特别活动”是日本1966年开始实行的,目的在于 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 “特别活动”虽然类似我国的第二课堂或活动课 程,但其活动展开得更加丰富、更加全面。文部 省规定每年“特别活动”的时间不能少于35课时 ,每周至少进行1次活动,其中班组活动要占整 个课时的 2/3。“特别活动”特别强调学生自己 动手、策划、组织、自己参加,在实践中学习。 中小学“特别活动”主要有班级活动、学生会活 动、兴趣小组、学校活动等4种。
10
家庭道德教育
日本的妇女为了具备教育孩子的能力,往往通过 继续学习的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日本有自发 形成的 “母亲读书会”,母亲们通过读书、相 互交流来提高培养孩子的能力;日本还办有有组 织的家庭教育组织。其中 ,最重要的是家庭教师 协会即PTA(Parents Teachers Association) 。 它是家长们按地区组织起来 ,学校教师自愿参加 的组织 ,会长由家长担任 ,会员交纳会费。该协 会通过开展家庭教育的学习讨论会、 家长和教 师的交流会等活动 ,提高家长教育儿女的能力。
4
• 3、注重道德教育的显性和隐性的相结合
直接的道德教育: 中国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中学的德育课程、大学 的“两课”等;日本小学、中学开设的“道德实践 ”,大学开设的“公民教育”。 间接的道德教育: 中国在历史、地理、劳动、社会发展史、时事政策 等教学活动中也都有道德教育的渗透,日本学校的 各学科教学同样也担任着道德教育的任务。 所以,学校课堂仍然是中日两国进行道德教育的主 渠道 ,教育者通过课堂教学环节把具体、实用、相 对稳定的道德准则灌输给学生。 5
11
社区道德教育
一是扩展儿童社区体验活动场所,丰富生活体验, 组织儿童在社区开展传统艺能、技术,了解乡土等 活动; 二是建立“自然教室”,通过都市与农山渔村等的 相互交流和人与森林、河川、海滨等大自然的交融 ,扩充、推进并体验由同龄人与异龄人组成的集体 生活,以此使青少年对生命和自然产生爱心、敬畏 之心,也在大自然的熏陶中,形成刻苦、忍耐、自 制、自立等刚强之心和积极进取之心;
(三)增加学生社会实践,增强学生道德体验 许多道德行为、意识都要通过实践体验才能逐步 内化,凡是经过亲身体验的事物,才容易接受,容易 理解。而当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 缺乏耐苦、耐挫精神,缺乏必要的独立生活意识和 能力,体会不到劳动人民的辛苦,体会不到父母养 育的艰辛,不爱惜劳动果实。因此,体验性教育更 显得十分必要。
6
二、不同点
1、中国重“知识传递,理论教化”;日本 重“德性养成,实践训育”。
⑴道德实践指导教材繁多 ⑵学校开设“特别活动” ⑶提倡“体验学习”
2、中国道德教育途径的相对单一;日本注 重“三位一体”的合力作用。
⑴在家庭的道德教育 ⑵在社区的道德教育 ⑶联合的道德教育
7
道德实践教材
日本关于道德教育实践指导技术方面的著作、书籍 、杂志占了首位。有《道德实践活动学习教材》、 《道德教育的时间指导》、《道德授课技巧》、《 道德教育的视听教材》《道德授课中的板书》等等 。道德授课中的读物形形色色,仅读物即有实践教 材、见闻教材、感动教材、判断教材等。
15
16
灌输教育是由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系统地输送或由 受教育者自身系统地学习某种思想理论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教育指向性十分明显,它较大的适应 了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需要,是一定社会、一定 阶级培养接班人的基本手段。同时对于控制受教 育者的行为,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信念和态度都 起着重要作用。日本开设有道德课、社会实践课 等,我国则开设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等。
• 4、注重道德教育的整合化与社会化
所谓整合化,是指两国学校德育的形式都已经逐 渐从德目主义与全面主义的对立趋向两者的综合 ,既开设专门道德教育课程,讲授基本美德和道德 准则,又注重从各门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 行道德教育,这也是世界各国学校德育发展的潮 流。 所谓社会化,是指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机构 在学校德育中日益结成一个互相作用不断协调的 网络。日本比较成功的做法是广泛建立家庭教师 协会PTA(Parents Teachers Association) 。
2
一、相同点
• 1、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且计划性强
中日两国都在道德教育的管理体制方面采用大一 统的方式,显示出了强烈的国家干预性。日本学 校道德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及各项活动 的开展,都有文部省统一编制、审定。我国也基 本是由教育部统一规定。
3
• 2、两国都通过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进行灌 输式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